俄羅斯民族風情,
教學目標1、欣賞兩首俄羅斯民族樂派代表性音樂作品——《卡瑪林斯卡亞幻想曲》和《荒山之夜》,學生感受、體驗俄羅斯民族樂派的風格特征。
2、熟悉《卡瑪林斯卡亞幻想曲》的主要音樂主題。
3、知道俄羅斯民族樂派的概況,了解格林卡和“五人強力集團”的代表人物穆索爾斯基等。
教學重點
視唱《卡瑪林斯卡亞幻想曲》的兩個主題,并能在聆聽整部作品的時候正確辨別
教學難點
正確視唱《卡瑪林斯卡亞幻想曲》的主題;依據《荒山之夜》的音樂內容,編寫一個神話故事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課間播放《圖畫展覽會》的vcd,初步感受俄羅斯民族音樂的風格)
二、導入
上堂課通過學習捷克民族樂派,了解了“民族樂派”作曲家們善于將他們的愛國主義精神和民族自豪感,融入音樂創作之中。
三、新課
俄羅斯是一個土地遼闊、歷史悠久的國家,有著豐富的民間音樂資源和深厚的宗教音樂傳統。19世紀是俄羅斯民主主義呼聲逐步高漲的年代。60年代農奴制的廢除,更是激發起廣大人民的覺醒意識。各個藝術領域的藝術家們呼吁藝術創造要面向生活,面向大眾,要表現俄國人民的思想感情,反映俄羅斯風情。
俄羅斯民族樂派的奠基人是格林卡,被稱作“俄羅斯民族樂派之父”。
1、格林卡的生平介紹(學生自己閱讀)
2、《卡瑪林斯卡亞幻想曲》管弦樂曲
⑴ 俄羅斯交響樂的奠基之作,不但描繪了俄羅斯農村生活的鮮明畫面,而且揭示了俄羅斯人民的無盡豐富的創造力和想象力,體現他們性格的一些典型特征——沉思同健康的樂趣、別開生面的幽默感的結合。
⑵ 作品結構介紹
作曲家采用了兩首俄羅斯民歌作主題,寫成了一部民族風格濃郁的雙主題變奏曲。
視唱引子和兩個主題,初步熟悉兩個主題在性格、體裁、結構、調式等各個方面的不同。
⑶ 欣賞并思考兩個主題音樂情緒的變化,分別描寫的是怎樣的畫面?(“拓展與探究第1題”)
引子——樂曲開始簡短、飽滿而有力。
第一主題又弦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