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力跑》教案(精選5篇)
《接力跑》教案 篇1
教學任務:發展速度和奔跑能力,培養學生團結協作勇往直前的精神。
教學重難點:掌握傳接棒的方法與時機。
教學過程:
一、準備部分:
1、.整齊報數,檢查學生出缺勤情況。
2、.準備活動:慢跑400米,擴胸運動,體前屈。
二、基本部分:
1.立棒式傳接棒技術教學
(1)教師講解、示范立棒式傳接棒的動作方法。(請一學生配合)
(2)指導學生分組練習
(3)教師觀看學生練習時進行提問:成功的迎面接力跑主要取決于哪些因素?(同學之間要學會合作,配合好,傳接棒技術要正確等)
學生積極進行練習,并在練習中體會教師提出的問題,練習完后回答教師剛才提出的問題。
(4)個別輔導和集體講解相結合。
2.迎面接力比賽
(1)男女生各分四隊進行迎面接力比賽。
(2)講解迎面接力的規則及要求,用簡單語言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每一位同學都參與到接力比賽中去。
(3)在接力比賽中,老師要要求學生要注意安全,避免不必要事故的發生。
(4)教師在旁邊注意觀察,不斷的給學生加油助威。
(5)通過比賽,教育學生要積極進取,勝不驕,敗不餒。
(6)嚴格遵守紀律,遵守規則。
三、結束部分:(5')
1.整理放松。
2.小結、講評。
3.下課。
《接力跑》教案 篇2
教學內容:1.向后轉走(齊步)
2.迎面接力跑`
教學任務:1、學會向后轉走(齊步)動作,培養學生遵守組織紀律和集體行動的能力。
2.發展速度和奔跑能力。
教學過程:
一、準備部分:(8)
1.開課式。
2.隊列練習:立正、看齊、稍息。
3.準備活動:慢跑200米,第八套廣播操(8*2)
二、基本部分:(28)
1.向后轉(齊步)
(1)動作:聽到口令后,動令落在右腳上,左腳向前半步,腳尖稍向右,以兩腳掌為軸,向右后轉180度,出左腳向新方向行進。轉時,兩臂自然擺動,不得外張。
(2)教師講解示范。
(3)練習方法:學生集體練習。
(4)注意事項:1.教學時應把動作要領講清楚,示范要正確,可將動作分解教學。2.口令要準確,力求做到規范清楚、宏亮。
2.迎面接力跑
(1)方法:接棒人站在起跑線后,右手前伸準備接棒,傳棒人以右遙將棒豎起,傳給接棒人,接棒人握棒后,迅速跑向對面。
(2)組織教學:學生分成四組進行,在場地上畫兩條相距25米的并行線作起跑線。成縱隊相對站立在兩端的起跑線后。
(3)要求:1.傳遞棒時不準拋,傳棒失落由傳棒人拾起繼續進行。2.嚴格遵守紀律,遵守規則。
三、結束部分:
1.整理放松。
2.小結、講評。
3.宣布下次課內容;
4.下課。
《接力跑》教案 篇3
第
8
課
教學
內容
1)迎面接力跑2)滿園春色3)推小車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技能目標
情感目標
1)了解迎面接力的含義和練習方法。
2)掌握迎面接力跑正確的交接棒和跑的方法,發展速度和奔跑能力;掌握推小車,發展協調能力手臂和腰腹力量。
3)培養學生集體主義精神。
教學重點
重點(難點):
掌握正確的交接棒方法。
課的結構
教學內容和練習手段
時間
組織教學和教學要求
運動量
次數
時間
開始部分
一、 體育委員整隊,報告人數
二、 師生問好
三、 宣布課的內容和要求
1、迎面接力跑
2、滿園春色
3、推小車
2
組織:四列橫隊
♀♀♀♀♀♀♀♀
♀♀♀♀♀♀♀♀
♀♀♀♀♀♀♀♀
♀♀♀♀♀♀♀♀
♂
要求:隊列整齊,精神飽滿
2
準備部分
一、動物模仿操
二、猴走象走
難點:象走的時候,要求兩腳左右開立,體前屈成 屈體立撐(直臂)。
猴走的時候,要求兩手掌不離開雙膝。
重點:當身體重心移至右側,左腿左臂同時向前擺,左腳落地后隨即重心移至左側右腿右臂用同樣方法前進,依次類推。
2
3
組織:如圖所示
教法:
1) 播放歡快的動物歌曲,引導學生回憶動物的各種形態。
2) 動物模仿操—自創練習(小組)。
3) 教師提示下學生學習猴走象走
4) 小組討論以上兩種動物行走的特點,教師強調重點。
5) 教學比賽。(2次)
要求:動作逼真,身體協調。
基本部分
一、迎面接力跑
動作要領:
雙腳靠攏立凳上,
兩腿伸直體前屈,
手臂盡量往下伸,
看你成績是多少。
要求:
二、沖過封鎖線
要領:
跑者勇敢沖過去,
投者擊其腰下部
15
13
組織:分四組進行
15~m20m
教法:
1)教師示范,講解練習的方法及要求。
2)學生熟悉性練習。
3)教師巡回指導,觀察糾正。
4)提高練習,小結練習技巧。
5)表揚優勝,提出希望
組織:
♀♀♀♀♀
♀♀♀ ♀ ♀
♂♂♂♂♂♂
教法:1)教師引導學生
進入角色。
2)音樂伴奏下學生練習
要求:機智果斷,
安全練習。
2
1
3
3
1
4
9
1
4
9
結束部分
一、放松練習
——大家都來笑笑笑!
二、小結,提出希望和要求
三、整理場地和器材
2
2
1
組織
教法:1)教師指揮,學生練習
2)想一想,試一試,你有更好的放松方法嗎?
預計
練習密度
平均心率
強度指數
授課記錄
班級
301
302
303
304
30~35%
1.46
日期
場地器材
錄音機一臺
錄音帶一盒
接力棒2根
動物頭飾自備
天氣
課后小結
《接力跑》教案 篇4
教師在吃透教材、簡析教材內容、教學目的、教學重點、難點的基礎上,遵循整體構思、融為一體、綜合論述的原則,分塊寫清,分步闡述教學內容,以進一步提高教學效果。下面是關于小學體育說課稿《接力跑》,歡迎大家閱讀借鑒!
小學體育說課稿《接力跑》
本課以《新課標》為依據,充分體現“健康第一”的教育指導思想。以“發現式教學”模式為理論基礎,結合教材與學生的實際進行課的設計。
為了加深同學們的感情認識,激發學生學習接力跑的興趣,在整個教學過程以游戲和比賽的形式貫穿整個教學。在教與學的關系上,既強調教師“教”的重要性,又突出學生“學”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在玩中學,玩中練,重視培養學生的公平競爭、參與意識、團結合作,整體教學立足于《新課標》五個學習領域,服務于學生的健康成長。
1、教材的分析與處理
本課的教學內容是接力跑,選自人教版《體育與健康》七年級水平四的教材內容。田徑運動中的接力跑是初中《體育與健康》教學內容中重點學習部分。在接力跑活動中,學生運用智慧和技巧與同伴團結協作,體驗配合的樂趣,增強了身體素質,培養了學生的自信心,而深受學生們的喜愛。
接力跑是田徑單純跑步的一個升級,是唯一一個多人配合的徑賽項目,傳接棒的方法有上挑式和下壓式。本課教學內容是接力跑的第一課時,以上挑式和下壓式的傳接棒方法為本課學習內容,要求學生學習掌握接力跑的交接棒方法。交接棒在接力跑運動中起到十分關鍵的作用,好的交接棒配合能夠決定接力跑的最終結果。
主教材:接力跑交接棒技術動作新授課;
輔助教材:接力游戲;
2、教學目標及教學重點、難點
1、認知目標:通過游戲活動,讓學生體驗快速跑,了解快速跑的方法。
2、技能目標:通過游戲活動,發展學生的協調性、靈敏性和快速奔跑的能力。
3、情感目標:通過游戲活動增強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
教學重點:在跑中手腳協調配合
教學難點:在快速跑中保持正確的身體姿勢。
3、學情分析
本課教學對象為初中學生,中學生身心發展還不成熟,初步具備了獨立思考、判斷、概括等能力,在身體鍛煉中也具備了基本運動能力。但因學生存在體質上的差異,部分學生自控能力較差,在體育活動中自我意識強,團結合作精神不夠。因此在教學中圍繞接力的方式和時機設置了若干鏈條式的問題,在整個學習過程中通過小組探討問題和小組比賽的形式進一步促進同學之間的相互配合、積極參與任務的完成。
在學習過程中有可能遇到兩人傳接棒的動作不能很好的緊密銜接,手臂晃動等問題,采取由易到難的層次目標,通過建立假說、驗證假說,得出結論一系列的教學,發展學生創造性和主動性。
4、教學目標
根據教材分析并結合新課標中五個學習領域的要求,確定了本課三個維度的教學目標為:
知識與技能目標:知道接力跑傳接棒的方法并能基本掌握兩種傳接棒技術;
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對具體問題的思考和小組討論以及練習和比賽了解提高接力跑速度的關鍵在于預跑時機;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養成積極進取,相互信任,互助共勉的良好作風,形成探究意識。
5、教學重難點
基于以上對教材、學情的分析和教學目標的設立,我確定本節課的重點是:接力區內完成傳接棒;難點是:預跑的時機
6、教學方法
為了突破重點,解決難點,順利達成教學目標,我結合教材特點和年級學生特點,主要采用以下3種教法,分別是:講解示范法、處方教學法、游戲競賽法;
在學法指導上,確定了以下3種學法:觀察與模仿、體驗與學習、展示與評價
7、場地器材
場地:田徑場;器材:秒表4塊、接力棒8根
8、教學過程
根據人體運動生理機能變化的科學規律,對于本節課我將從四個階段實施教學,分別對開始部分,準備部分、基本部分和結束部分進行相應內容的設計。
第一階段:開始部分;預設所占課堂時間為5分鐘。學生以“快、靜、齊”的標準集合成四列橫隊后,師生問好,檢查學生出勤情況,宣布本課內容,安排見習學生,提出練習要求與注意事項。
設計意圖:以上內容的實施可以使學生形成良好的課堂常規,培養組織紀律性,明確學習目標。
第二階段:準備部分;預設所占課堂時間為10分鐘。這一階段安排6節身體活動操,小組為單位在規定的場地范圍內進行;各小組組長根據本課任務組織小組成員做好每一項身體活動;教師觀察學生練習情況,并適時給予指導;
設計意圖:該階段內容的實施讓學生身體預熱,充分活動身體各關節,預防運動損傷的發生,通過身體活動操提升學生身體興奮性,提高課堂教學的教學氣氛,為接下來的教學內容打下基礎。強化了團隊意識,培養了學生的良好的體育衛生習慣。
第三階段:基本部分;預設所占課堂時間為25分鐘。該階段是本節課的核心環節,是解決教學重點和突破教學難點的關鍵,在這一階段的教學實施中,我將分為6個環節進行課的教學,
第一環節:情境創設,激趣課堂——我將創設【傳遞友誼橋梁】的情景接力游戲,學生成4個比賽小組,在半徑10米的圓內按順序進行游戲;其他小組在場地兩側觀察,根據以往經驗觀察比賽中存在的問題;教師做好比賽記錄,宣布比賽成績。創造民主自由的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練興趣。
第二環節:建立假說,討論歸納——比賽結束后各小組討論,總結本組在接力比賽中存在的問題,并分析它產生的原因;組長著手歸納,將討論的主要問題匯總,代表全組匯報;教師聽取各組的歸納總結,針對典型問題進行3個假說(問題)的建立,教師針對典型問題進行啟發式講解:
(1)傳接棒技術如何選擇----上挑式與下壓式;
(2)如何選取合理的站位----接棒人站在接力區或預跑區內相應一側;
(3)如何落實能力互補----有相關經驗的學生可對同組隊員進行簡單指導;
該環節通過建立假說,讓學生自主討論和嘗試探究,強化學生的學習動機。
第三環節:揭示課題,師生共議——在學生對所學技術有初步認知的情況下,揭示本課所要探討的課題:“如何有效的提高接力跑的速度?”并提供部分解決問題的線索:
線索1:演示兩種傳接棒技術:上挑式和下壓式,并講解它們的優缺點;(上挑式需要調整握棒位置,傳接棒動作自然容易掌握;下壓式不需要調整握棒位置,便于持棒快跑)
線索2:介紹簡要的比賽規則(區域限定,串道);
線索3:針對學生的能力水平不一提供解決方案。(確定起動標記;通過信號完成傳接棒的連貫動作)
第四環節:齊心協力,強化成果—根據教師提供的線索,針對自身存在的問題進行傳接棒技術的改進練習。各組小組長組織本組進行練習,對具體存在的問題進行解決:在該環節的教學實施中我安排如下練習內容:
第一次練習:學生分組(2人一組)進行原地傳接棒練習(快傳→慢接、慢傳→快接),體會傳棒技術與接棒技術的結合;每人練習5次互換;
第二次練習:行走中進行傳接棒技術練習;(全組每人練習1次)
第三次練習:相距5米慢速跑中進行無接力區的傳接棒練習;(全組每人練習1次)
第四次練習:相距15米快速跑中進行有接力區的傳接棒練習;(全組每人練習1次)
教師觀察學生練習效果,適時予以誘導幫助;并強調傳接棒過程中的安全性;
練習結束后再次進行分道接力游戲,傳接棒方法各組自選;并記錄各組比賽成績,公布比賽成績,與之前基礎成績進行對比,讓學生體會成功的喜悅;
第五環節:激勵展示,答疑解惑—游戲結束后各組進行匯報,不追究對錯,充分肯定學生;聽取學生匯報結果并誘發學生得出正確結論(如何有效的提高接力跑速度);并讓問題處理較好的學生進行示范;
教師解疑并對跑速問題進行“綜述”:影響跑速的因素很多,主要集中在:①對該技術的理解不深;②預跑時機掌握不好;③傳接棒過程過長;其中最關鍵的是預跑時機,解決該問題一般采用“口令法”,傳棒人通過口令與接棒人進行聯絡;
這一環節的教學中,激勵學生進行展示,組織學生說一說,評一評。目的是以動作完成較好的學生起到榜樣作用,鼓勵其他學生改正錯誤動作,更好的掌握動作技能。
第六環節:創編游戲,升華課堂—為了滿足學生的求知欲和表現欲,體現學生個人能力和團體意識,師生共同創編挑戰賽,設置一個相似于正規接力區的小型比賽場地,并將學生分為人數和水平相等的4個參賽小隊,學生根據結論對接力跑技術進行改進提高;該環節的設計可以增強學生的集體主義精神,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提高學生的應用實踐能力。
在教學基本部分的教學中,我由情景導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由直觀示范到學生的自主學練,堅持循序漸進,層層深入的教學原則,并結合體育游戲達到鞏固動作的目的,本課的難點也在此得到了突破。
第四階段:結束部分;預設所占課堂時間為5分鐘。
在對結束部分的教學設計中,組織學生進行“摸人”游戲,男女分組游戲;各組選一人將其雙眼遮住站在游戲場地中央,原地轉3圈喊“定”,其他同學則在規定的場地中靜止不動,讓其摸尋,摸到并猜中是誰,兩人互換;目的是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讓學生的身體和心理盡快恢復;
師生分享本課學習,并對學生提出問題:
(1)本課我們學習了什么?
(2)大家學會幾種傳接棒技術?解決預跑時機掌握不好的辦法是什么?
目的是強化學生的認知水平,鞏固本課的學習內容。教師用概括激勵的語言小結與綜合評價。這樣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與自主性,體現評價的激勵功能;
最后安排收放器材,師生再見,宣布下課,滲透德育和美育教育;
9、教學預設
本節課,在教與學的統一活動中,預設練習密度:50%;練習強度:中等偏上;平均心率:130-140次/分鐘
《接力跑》教案 篇5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通過學習和游戲練習90%的學生學會接力跑的傳接棒動作技術,并能在比賽中熟練運用。
【過程與方法】
通過練習可以提高跑的能力和協調敏捷等身體素質,對田徑合作產生興趣,養成鍛煉身體的習慣。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學生通過接力跑、交接棒安排激發機智,果斷,拼搏進取,團結協作和集體榮譽感。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
交接棒方法
【難點】
傳接棒配合的默契程度、接力區交接棒的過程
三、教學過程
(一)開始部分(3分鐘)
體委整隊,報告人數,師生問好,教師簡要介紹教學內容,檢查服裝,安排見習生。
(二)準備部分(7分鐘)
1.熱身游戲:送雞毛信
規則:男生賽道長200米,女生賽道長100米,聽到比賽開始的信號后,記熟由場務發放的十位數字,記熟數字后進行200、100米跑,回到終點后背出自己對應的數字,準確無誤之后停表,背不準確者需重新記憶同一組數字,再進行200、100米跑,中途有忘記數字者可以返回起點,再進行記憶后,重新跑完全程。比賽中不得穿越中間草坪,有穿越者取消比賽資格,最先跑完全程并準確背出數字的前三人獲勝。
2.徒手操:伸展運動、下蹲運動、體側運動、體轉運動、腹背運動、全身運動、跳躍運動、整理運動。
組織教學:四列橫隊體操隊形,教師邊做示范,邊提示動作要領,語言激勵學生,及時表揚鼓勵。
要求:拍節準確,動作到位,節奏感強。
(三)基本部分(30分鐘)
1、教師示范
注意觀察老師傳接棒動作,傳接棒方法,觀察手心和虎口方向
組織教學:沿跑道兩側四列縱隊,前一排蹲下。
2、講解
上挑式:接棒人手臂自然向后伸出,手臂與軀干約成40°~45°角,掌心向后,拇指與其他4指自然張開,虎口朝下,傳棒人將棒由下向前上方挑送到接棒人手中。
·優點:接棒人向后伸手的動作比較自然,容易掌握。
·缺點:接棒后,接棒人的手握著接力棒的中部,須在跑進中換手或調整持棒部位(即倒棒)。容易造成掉棒和影響跑速。
下壓式:接棒人手臂后伸,與軀干約成50~60°角,掌心向上,拇指與其他四指自然張開,虎口朝后,傳棒人將棒的前端由上向下壓送到接棒人的手中。
·優點:每一棒次的接棒都能握住棒的一端,不需要調整握棒位置,便于持棒快跑。
·缺點:接棒運動員的手臂后伸相對緊張,不自然;
3、練習
(1)原地練習交接棒技術
先采用傳棒人跑,接棒人原地接,再采用傳接棒人都在跑動中傳接棒練習,教師巡回輔導、糾錯。
(2)兩人一組逐漸從慢走到跑步的交接棒。
要求:
①善于觀察,善于發現問題,并及時解決問題和糾錯。
②善于調動學生練習的積極性和競爭的意識。
③時刻提醒學生注意安全,不要撞人了,絕對不能丟摔接力棒。
(3)糾錯與幫助
(1)起動標記不準確
①初步確定起動標記后,反復進行練習,并根據傳接棒同伴的具體情況、技術特點,做適當的調整;
②起動時機、速度要穩定,并根據練習效果對標記進行適當調整。
(2)起動不果斷,加速沒力量
①明確當同伴將要跑到標記的瞬間,即刻起動,且加速有力,每次練習的節奏趨于相同;
②反復練習,強化動作,視標記起動后,動作與起跑后加速跑基本一樣。
4、比賽:急速先鋒
比賽規則:四列縱隊4×100米起跑接力,哪一隊伍最先完成即為勝利,并強調安全。
(四)結束部分(5分鐘)
1.放松活動—配樂放松操
組織教學:四列橫隊體操隊形
要求:放松活動,身心充分放松。
2.課堂小結:教師總結學練情況,表揚先進,激勵全體學生。
3.宣布下課、師生再見、回收器材。
四、場地器材
接力棒20根、錄音機1臺、磁帶2盒、田徑場。
五、預計負荷
練習密度:30%-35%;平均心率:120-140次/分;運動強度:中等偏上。
六、課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