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形的認識與拼組》教案(精選3篇)
《圖形的認識與拼組》教案 篇1
教材分析:
教材通過對生活中的實際物體或者實物圖片進行分類的數學學習活動,使學生從形狀的視角初步認識物體和圖形。主要分為三個層次:1、首先是知識的引入層次。2、其次是知識的教學層次。3、最后是知識的應用層次。
學情分析:
學生在生活中已經了解了基本的物體形狀,更清楚的了解物體的名稱。
教學目標:
1. 通過操作和觀察,使學生初步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知道它們的名稱;會辯認識這幾種物體和圖形。
2. 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觀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間觀念。
3. 通過學生活動,激發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合作、探究和創新意識。
評價方式:
目標1:表現性評價
目標2:目的性評價
目標3:討論性評價
教學過程:
一、目標1
問題1:小朋友們,我們每組都有一個裝滿東西的袋子,這是智慧爺爺送給你們的禮物,想知道是什么禮物嗎?把袋子里的東西倒出來看一看。智慧爺爺還提出一個要求,把形狀相同的物體放在一起。讓學生把形狀相同的物體放在一起,教師巡視。
問題2:你們是怎樣分的?為什么這樣分?
問題1:你們是怎樣分的?為什么這樣分?學生可能回答可分成這樣幾組:一組是長長方方的;一組是四四方方的;一組是直直的,像柱子;一組是圓圓的球。
問題2:教師拿出大小不同、形狀不同、顏色不同的實物直觀揭示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的概念,
二、目標2
問題1:讓學生動手摸一摸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的實物,然后把自己的感受和發現在小組內交流。
問題2:讓學生拿出長方體和圓柱,放在桌面上玩一玩,使學生發現圓柱會“轱轆”,然后教師說明,圓柱可以滾動。
長方體:是長長方方的,有平平的面。
正方體:是四四方方的,有平平的面。
圓 柱:是直直的,上下一樣粗細,兩頭是圓的,平平的。 球:是圓圓的。
三、目標3
問題:讓學生用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搭一搭。 通過搭,使學生明確:球沒有平平的面,能任意滾動;長方體、正方體和圓柱都有平平的面,搭在一起很平穩。
作業設計:
課本練習八第一題和第二題
《圖形的認識與拼組》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通過直觀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形狀以及特征。
2、通過學生動手拼一拼、擺一擺,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能辨認和區別這兩種圖形。
教學重點:
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形狀以及特征
教學難點:
能辨認和區別
教學過程:
一、 復習
1、出示一些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實物。讓學生指出哪些是長方體,哪些是正方體。
2、在長方體下面的括號里面畫“ ”,正方體的下面括號里面“√”。
3、口答。長方體有幾個面?正方體有幾個面?
二、 新授
1、取出兩個正方體,可以拼成什么圖形?
2、取出三個正方體,可以拼成什么圖形?
3、取出八個正方體,可以拼成什么圖形?
教師:通過學生自由拼擺,讓學生發現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區別以及之間的關系。
4、取出四個長方體,如: 可以拼成什么圖形?(一種拼成長方體,一種拼成正方體)
三、 鞏固練習
1、完成教科書P28“做一做”。通過用長方形紙做一個圓筒,讓學生體會面可以圍成體。
2、完成教科書P29第三題。 學生獨立完成,全班講評。
3、完成教科書P29第四題。
先讓學生觀察長方體的上面、前面和右面,并懂得上下、前后以及左右之間的關系,然后進行正確的劃線連接。
4、完成教科書P29第五題。觀察
(1)第一行和第三行有什么關系?
。2)第一行和哪幾行有關系?
(3)第二行和哪幾行有關系?
。4)你發現了什么?
。5)圖中缺了幾塊 ?你是怎樣得出來的?
5、完成教科書P29第六題。
先觀察熊貓圖,找出圖中熊貓的臉部特征,再結合拼圖想一想,怎樣才能拼出一個正確的熊貓臉。
6、完成教科書P29第七題
根據正方體的平面展開圖,讓學生想象正方體的六個面上分別標的是哪些數字,教師出示實物演示。
《圖形的認識與拼組》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通過操作活動,使學生體會所學平面圖形的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語言描述長方形、正方形邊的特征。
2、通過觀察、操作、使學生初步感知所學圖形之間的關系。
3、培養學生初步發展想象能力和創新能力。
教學過程:
一、情境引入
師:看這是誰?(喜羊羊)現在,我們就和喜羊羊一起去羊村看看,小羊們在做些什么?(播放課件)今天慢羊羊村長給小羊布置了一份數學作業,可是懶羊羊剛看到第一題,就哇哇地哭了起來。原來,他上課時睡大覺,什么知識都沒學到,第一題就不會做了,你們愿意幫助他嗎?
二、新授
(一)習題一
師:你認識以下這些圖形嗎?第一個是(三角形)誰來說說三角形長什么樣的,它有什么特征?(3條邊,3個角)讓學生上臺來指一指邊,找一找角。這個同學很棒,能從邊和角這兩個角度來介紹三角形,誰也能像他這樣從邊和角這兩個角度來介紹一下這一個圖形。(長方形,它有4條邊,4個角)
師:它的角和三角形的角一樣嗎?三角形的角是(尖尖的)而長方形的角是(直直的),除了這些特征,邊還有什么特征嗎?(上邊和下邊相等,左邊和右邊相等)同意嗎?可是懶羊羊不信,你們能證明給他看嗎?用什么方法可以證明呢?請同學拿出手中的長方形動手試一試。(學生操作,老師巡視、學生匯報)
師:把上下兩邊對折,就說明兩邊相等嗎?(師可出示另一圖形,上下邊不等的,通過對折,讓學生感受雖然對折了,兩邊只重疊,但沒有重合、兩邊就不相等。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話說,師適時引導,“重合”這個詞可以老師介紹給學生)
師:懶羊羊在我們的啟發下,也想到了一種方法。播放課件,把上邊和對著的下邊,稱作一組對邊,還有哪兩條邊也可以稱作一組對邊(左邊和右邊)同學們,我們先摸摸上下這組對邊,再摸摸左右另一組對邊。通過剛才的驗證,我們知道了長方形的(對邊)相等。
師:下面這個圖形和長方形長得很像,它是(正方形),它有什么特征呢?(4條邊,4個角)誰能說得再具體些?(4條邊都相等,4個角都是直直的)4條邊都相等,又該怎么證明呢?請同學們拿出桌上的正方形,試一試。(學生操作,師巡視,學生上臺匯報)引導學生通過兩次對折,讓4條邊重合,證實以上結論。
師:最后這個圖形是(圓),它的邊是直直的嗎?它是(彎彎的),它有沒有角。浚ㄕn件顯示:無角)
。ǘ┝曨}2
師:通過小朋友的幫忙,懶羊羊認識了上面4種圖形的特征,調皮的它吐吐了舌頭,向大家保證今后上課不睡懶覺了,要像美羊羊學習。是啊,乖巧的美羊羊,正在完成第二題呢,我們一起去看看吧。(出示課件)擺一個三角形(正方形),需要( )根小棒
擺2個正方形,需要( )根小棒,(學生上臺擺擺)還有別的答案嗎?若無,師:老師認為7根小棒就可以了,同學們拿出小棒,動手試一試老師是怎么擺的。
學生上臺展示,師問:為什么會少了一根小棒呢?引導學生說出“共用”,進一步問:再少一根,6根可以擺出2個正方形嗎?(示范)
師:因此,如果題目改成“最少需要幾根小棒?應該填幾呢?”師:我們再來看看第三題,要擺3個正方形,最少需要幾根小棒?要注意哪個字?請同學們再動手試試。(學生上臺展示,數數驗證)那么要擺4個正方形,最少需要幾根呢?請同學們先猜一猜,再動手驗證。擺出的這樣的4個正方形(“田”字形),其中有幾根小棒是共用的啊?
(三)習題3
師:同學們通過動手擺一擺,知道了只有“共用”小棒才會使小棒數量用到最少,真聰明。今天的沸羊羊表現也不錯,他超水平發揮,已經做到第三題了,我們去看看他做得對嗎?
出示課件
1、用兩個相同的長方形可以拼成( ),學生操作,師巡視,匯報時,讓學生說說拼出什么圖形。師:哪些是我們學過的平面圖形,(長方形、正方形)師:沸羊羊說了一句話“兩個相同的長方形一定可以拼成正方形”,你們認為對嗎?為什么?老師手中的這兩個長方形可以拼成正方形嗎?誰來試一試。讓學生初步明白只有特殊的長方形(而且要完全相同的)才能拼成正方形。
2、用4個正方形可以拼成(。ㄆ矫鎴D形)讓學生動手操作,展示。
3、如課件示,師:你是怎么看出來的。
。ㄋ模┝曨}4
師:速度最快的要屬班長暖羊羊了,它已經完成作業,正在制作風車呢?我們一起去看看吧。它先用(長方形)的紙,沿對角對折,剪成(正方形),通過對折會出現(一個三角)形,再對折1次,折出了(4個正方形),最后沿折痕剪開,釘上釘子,一個漂亮的風車就做好了,風車轉動后會產生(出現)一個什么圖形呢?(圓形)
三、談感受。
師:參觀完羊村,喜羊羊要和我們說再見了,告別前他想問問小朋友,你們今天有什么收獲。浚▽W生談感受),喜羊羊臨走前給大家留了兩份禮物,你們想看嗎?欣賞用相同三角形的拼組,還有一題思考題,你們敢挑戰嗎?(出示課件)請同學們帶回家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