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語文小狗包弟教案(精選3篇)
高一語文小狗包弟教案 篇1
教學過程:
教學目標:
㈠目標與任務:
1.學習文章精巧的構思和布局
2.探討文本的思想情感的現實意義
㈡過程與方法:
1.培養學生合作探究能力
2.探究作者對小狗包弟的感情變化及其原因
㈢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⒈認識*給人身心造成的巨大傷害,能夠正確評價作家放棄小狗包弟的行為。
2.品味文本,感悟作者敢講真話、敢于自責的精神。
3.勇于反省自己,珍惜生命,關愛別人。
教學課時: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時間:
一.導入:
以戲說的語氣講述馮冀才《100個人的10年》中的一個荒唐故事(一位非常受學生歡迎的故事大王似的語文教師因為講述膽略過人機警智謀的毛主席瀏陽遇險水溝藏身而被人劃為歪曲毛主席偉大形象的右派而被判刑8年喪妻失子)后設問:這是真的嗎?
或許你們不敢置信,我也不敢置信,然而這是事實,而且事實甚至比這個更殘酷、更荒唐,作家秦牧曾這樣記述“*”期間在廣州街頭的所見:“人們咬著匕首,抬著尸體*。”“一天早上,當我走回報社的時候,一路看到在樹上吊尸的景象。那些尸體,大多是被打破頭顱、鮮血迸流的。在一德路到人民中路短短一段路程中,我竟見到八具這樣的尸體。”這就是“*”。列寧曾說過“忘記歷史就意味著背叛”,今天我們就通過*見證者巴金老先生的一篇文章《小狗包弟》來感受那個特定時期的人們的生活,窺視我們民族這段不被我們熟悉的歷史。
二.作家作品介紹
巴金,原名李堯棠,字芾甘,祖籍浙江嘉興,1904年11月25日生于四川成都一個官宦家庭。1928年完成第一部中篇小說《滅亡》,1929年在《小說月報》發表后引起強烈反響。后來又寫了“愛情三部曲”(《霧》、《雨》、《電》)和“激流三部曲” (《家》、《春》、《秋》)等小說,又發表中篇小說《寒夜》、《憩園》等。
“*”中,巴金遭到了殘酷的迫害。1978年起,在香港《大公報》連載散文《隨想錄》,回憶自己在“*”中的遭遇和內心感受。由他倡議,1985年建立了中國現代文學館。他的著作被譯為多種文字。1982年至1985年相繼獲得意大利但丁國際榮譽獎、法國榮譽勛章和香港中文大學榮譽文學博士、美國文學藝術研究院名譽院士稱號。任中國作家協會主席、全國文聯副主席。
三.學生自讀課文,通過工具書解決字詞,并注音下列加點字詞。
舔舐 作揖 租賃 叱罵 解剖 墮落 舐犢情深 緝毒 修葺 編輯
第二課時
教學時間:
一.整體感知
為小狗包弟建一個個人檔案(姓名、籍貫、舊主人、個性特點、人際關系)
小狗的檔案:
姓名:包弟 曾用名:斯包弟
籍貫:日本
舊主人:瑞士人、巴金的朋友
個性特長:活潑開朗、聰明伶俐、忠誠等候、善意作揖
人際關系:深受巴金家人和朋友的喜愛
(一)這篇文章是一篇敘事性散文,他有一個完整的故事鏈,有開端、發展、結局和尾聲,請大家再次閱讀這偏文章看看文章哪些內容是開端,哪些內容又是發展、結局和尾聲。
引子 (1自然段) ——一位藝術家和狗的故事,借以帶出小狗包弟故事
開端 (2自然段) ——小狗包弟的來歷,不是主要內容,故而略述。
發展 (3—6自然段) ——小狗包弟的一些表現,以及它與家人的親密關系,突出它的伶俐可愛。惟其親密、伶俐可愛,后慘遭厄運才顯得太不合情理。此為蓄勢,后面形勢逆轉,落差極大
結局 (7-9自然段) ——小狗包弟慘遭厄運,為后面的懺悔埋下伏筆。同時側面描寫“*”開始后紅衛兵們抄家、捉殺小狗的情形。
尾聲(10-13自然段)——小狗包弟之死留給作者永久的心靈傷痛,這部分篇幅最長,顯然作者事先想好在此充分地表達思想,前面都是為寫這一部分作準備、鋪墊的。
(二)把握情感
1. 師導:該篇敘寫了一個凄婉的故事,也流瀉了一段復雜的心理歷程,溶入了作者的悲歡怨恨之情。讓我們緊貼作者的心,仔細品讀感受作者的情緒流程。 請找出文中作者直抒胸臆和含蓄抒情的句子和段落。
2. 學生品文體驗作品感情然后各抒己見
3.教師綜合學生意見形成板書:
傷感(藝術家與狗的故事)——歡快(與包弟親密接觸)──憂慮(不知如何安排包弟)──輕松(送走了包弟)──沉重(送走之后心不得安)──歉意(至今心不得安)
(三)探究文旨
1.教師引導:“抒情寫意是散文的當行本色,甚至可以說是散文的核心和靈魂”本文的感情基調是什么?
提示:詩有詩眼,文有文眼。朱自清的《背影》開頭一句:“我最不能忘記的是他的背影”是文眼,魯迅的《社戲》結尾寫道:“真的,一直到現在,我關在再沒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戲了。”也是文眼。什么叫文眼?文眼就是提示文章中心的字眼,它是文章的窗戶,就像眼睛是心靈的窗戶一樣,通過它就能窺探到文章的中心。試問本文的文眼是什么?
2.學生瀏覽課文
明確:文末“我懷念包弟,我想向它表示歉意。”
3.教師提問:文章哪些言語表明了作者的“歉意”?
4. 學生瀏覽課文后回答:
參考內容:
“在我吞了兩片眠爾通……就這樣可恥地開始了十年浩劫中逆來順受的苦難生活”
“自己也終于變成了包弟……我好象作了一場大夢。”
“滿園的創傷使我的心仿佛又給放在油鍋里箭熬。”
“這樣的煎熬是不會有終結的”
5.教師進一步引導:結合上面的語句談談你對“我懷念包弟,我想向它表示歉意。”這句話中的“歉意”的理解
6.學生各抒己見后教師結合材料發表看法
師:這發之心底的語言,我們可曾領會?這不僅僅是歉意,更是發自靈魂深處的懺悔!是對生命的尊重,是一個有良知的作家對反省歷史的呼號。
附材料:
“重讀過去的文章,我絕不能寬恕自己。人們責問我為什么把自己搞得這樣痛苦,正因為我無法使筆下的豪行壯舉成為現實。” ——巴金《最后的話》
深深的自責和沉痛的懺悔是纏繞巴金一生的情結,并不僅僅是因為創作,也是為著作品中那些冤屈的靈魂以及造成這些悲劇的時代和社會。對*的反思,是巴金老人為心中的上帝--人民而懺悔的典型寫照。
但從整個人類社會的角度來看,為了避免悲劇的重演或加劇,僅僅依靠國家的強大是不夠的,在此之前面我們首先應該懺悔:一個人惟有懺悔自己的罪過才能獲得新生;一個民族只有懺悔自己歷的過失才會遠離偏執,專制和野蠻,走向理性與文明;人類惟有懺悔自己的行為才能與自然和諧相處,互存互進。惟有懺悔我們的社會才會走向和諧,人類才會走向美好的大同。(朱四倍——新華網 )
二. 關注社會人生——關于懺悔的延伸討論:
1.提供發人深思的圖片和材料:
①*資料
葉劍英元帥曾經沉痛地說過:"*死了兩千萬人,整了一億人,浪費了八千億人民幣。"(轉引自《往事——1966寫真》1999年版)"十年間國民收入損失約五千億元"(轉引自胡繩主編《中國共產黨的七十年》,中共黨史出版社,1991年版)
②二戰資料
二戰期間,軍人、平民死亡人數超過5500萬,參戰國物資總損失達4萬億美元。在中國,被日軍屠殺和作戰犧牲的民眾、軍人2000余萬,日本侵略給中國造成直接經濟損失達 1000億美元…(新華網20xx-5-9)
猶太民族在二戰大屠殺期間所損失的財富在2400億至3300億美元之間。這是以色列府首次發布這樣的財產損失報告(中新網20xx年4月22日電)
③德國的懺悔與日本的靖國神社參拜
1970年1月25日,大雪過后東歐最寒冷的一天。剛剛對捷克、波蘭進行國事訪問后,原西德總理維利•勃蘭特冒著凜冽的寒風來到華沙猶太死難者紀念碑下。他向紀念碑獻上花圈后,肅穆垂首,毅然雙腿下跪,向二戰中無辜被納粹黨殺害的猶太人表示沉痛哀悼,并虔誠地為納粹時代的德國認罪、贖罪。當時的西德總統赫利同時向全世界發表了的贖罪書,消息傳來,東西方和平人民無不拍手稱贊。1971年12月20日,勃蘭特因此獲諾貝爾和平獎。歷屆日本政府從首相到閣員,從來沒間斷過參拜供奉著甲級戰犯牌位的靖國神社。對此,包括中國、韓國、朝鮮以及東南亞各國,政府和民間都表示了極大的憤慨。
2.面對這些,我們該做什么? 學生結合材料分組分別就其中一個方面展開討論:
甲:牢記歷史,不忘國恥。
已:發奮圖強,把祖國建設成現代化強國。
丙:反省懺悔,重塑形象
(學生的回答往往會側重于實際行動,而不是反省懺悔這種意識)
三.“認識你自己”——懺悔意識與我
1.教師引導:作家馮驥才說:“懺悔可以使人擺脫魔鬼。”雖然我們沒有犯下二戰時期希特勒和東條英機那樣的罪惡,也沒有*時期紅衛兵的狂熱,但年少輕狂的我們在成長的過程中肯定曾犯下給人帶來深深傷害的過錯,我們可以不是不犯錯的圣人,但絕不能做不敢承認過錯的小人,可以不是人見人愛的天使,但絕不能做眾人唾棄的惡魔,請正視和反思我們的“罪過”。以坦誠的心在紙上寫下自己的懺悔,直接交給或寄給曾經傷害過的同學、老師、父母、親戚或朋友等。(教師率先反省懺悔然后談感受)
2.引導學生談反省懺悔后的感受然后小結:或許在我們說出隱藏在我們心底那些見不得人的事情的時候,我們羞愧難當、無地自容,但在我們將自己大白于眾人拷問完我們的靈魂之后就會發現我們如釋重負、內心更和諧、人更真實,其實我們已經完成了一次靈魂的洗禮和人格的升華。希望生活中的我們“一日三省吾身”!
高一語文小狗包弟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 把握敘事散文的敘事與抒情的關系,體會作者如何在敘事中表現或隱或顯的情感傾向。
2、感受巴金嚴于解剖自己的偉大人格,豐富學生的情感世界,培養學生的反省懺悔意識。
教學重點:
1、 領悟作家深刻的思想和真摯的感情。
2、 培養學生的反省懺悔意識
教學難點:
1、 正確評價作家放棄小狗包弟的行為。
2、 對*這一特定歷史時代的認知。
教學設計:
引導學生閱讀《小狗包弟》讓學生了解那個生命因特殊的政治原因被徹底漠視而置于社會邊緣的歷史,感受作者作為一個處于特定時代的有良知的人的無奈和嚴于解剖自己勇于懺悔的人格,從而讓學生鑄造一顆敢于反省懺悔的坦誠求真的心。
教學過程:
一、 導入
巴金先生在談到自己的文學見解時說:“人為什么需要文學?需要它來掃除我們心靈的垃圾,需要它給我們帶來希望,帶來勇氣,帶來力量。”今天我們就通過*見證者巴金老先生的一篇文章《小狗包弟》來感受那個特定時期的人們的生活,窺視我們民族這段不被我們熟悉的歷史,掃除人們心靈的垃圾,感受文中所表現出來的勇氣和力量。
二、整體感知:
(一)敘事:
1. 復述故事情節:
明確:
1)簡括:一只討人喜愛的狗,在“*”棍棒的恐嚇下,被膽小的主人送給醫院作了解剖試驗品。
2)具體概括:一位藝術家和他的小狗的故事,以此帶出作者的朋友-小狗包弟;包弟的來歷;包弟的聰明伶俐與家人的親密關系;包弟慘遭厄運;包弟之死給作者永久的心靈傷痛。
2、檢查預習成果:
這篇文章是一篇敘事性散文,他有一個完整的故事鏈,有開端、發展、結局和尾聲,結合預習作業談談哪些內容是開端,哪些內容又是發展、結局和尾聲。
楔子 (引子)(1自然段) -- 藝術家與狗的故事
開端 (2自然段) -- 包弟來歷
發展 (3-6自然段) -- 七年相處
結局 (7-9自然段) -- 一朝離別
尾聲( 10-13自然段)-- 真心懺悔
補注:文章的第一自然段寫了一個藝術家與狗的故事,具有引起下文的作用,所以稱為楔子(戲曲或小說開頭的引子,具有引起下文的作用)。此段為下文包弟故事起鋪墊、啟發作用,給散文定下傷痛的感情基調,與包弟故事形成對照。
(二)抒情:
該篇敘寫了一個凄婉的故事,也流瀉了一段復雜的心理歷程,溶入了作者的悲歡怨恨之情。讓我們緊貼作者的心,仔細品讀感受作者的情緒流程。
1、本文的感情基調是什么?請找出本文的文眼?
明確:本文的感情基調明確:文末“我懷念包弟,我想向它表示歉意。”
傷感(藝術家與狗的故事)--歡快(與包弟親密接觸)──憂慮(不知如何安排包弟)──輕松(送走了包弟)──沉重(送走之后心不得安)──歉意(至今心不得安)
板書設計:
敘事 抒情:
楔子 (引子)(1自然段) -- 藝術家與狗的故事 傷感
開端 (2自然段) -- 包弟來歷
發展 (3-6自然段) -- 七年相處 歡快
結局 (7-9自然段) -- 一朝離別 憂慮、輕松
尾聲( 10-13自然段)-- 真心懺悔 沉重、歉意
(三)通過文本解讀時代特點:
1、 藝術家和狗的故事:
明確:人性的扭曲,人對人的侵害竟然連一只小狗都不能幸免。藝術家的小狗為了主人悲憤而死,它信任人類和人類的友誼至死不渝,而人類卻在迫害人類自身,人性在某種時候不如“狗性”。
2、 解讀小狗包弟:
思考:①作家在介紹包弟的來歷和描寫人與狗之間的相處時,突出了包弟的什么特點?
明確:可愛、聰明、有情義、通人性。
②對小狗包弟的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
明確:正面描寫 第2自然段“狗來了……不停的作揖”
第3自然段“它不咬人……引客人發笑”
側面描寫 第3自然段寫由起女士在兩年之后仍然對包弟念念不忘
第5自然段“聽妹妹們說……等候我們出來”
③作家為何要突出小狗包弟的這些特點?
明確:小狗包弟愈是可愛,愈是聰明,作家的一家人就愈是不忍讓它離開。
④小狗包弟成為包袱的原因是什么?
明確:a、日本種的小狗。b、瑞典舊主人
在那個年代,養一只寵物狗本身就是一種奢侈,會引起很多人的注意。同時我們再聯系前面的藝術家獲罪的原因(“里通外國”是個),再聯系小狗包弟的這種特殊身份,就不難理解為什么小狗包弟會成為包袱了。
⑤小狗包弟作為禮物卻無法送出,為什么?
除了前面講過的小狗包弟是一個包袱的原因外,也反映當時那種人人自危,人人力求自保的社會現實,同時也注定了小狗包弟命運的悲劇性。
總結:這是一個荒唐而又殘酷的時代,社會動亂,當時人們普遍命運窮困、人性扭曲,人人自危,人人求自保。 葉劍英元帥曾經沉痛地說過:"*死了兩千萬人,整了一億人,浪費了八千億人民幣。"(轉引自《往事--1966寫真》,百花洲文藝出版社,1999年版)"十年間國民收入損失約五千億元"(轉引自胡繩主編《中國共產黨的七十年》,中共黨史出版社,1991年版)
(高建國《深情中吟出的懺悔》“……也許因為狗是情義之獸,能與主人同生死,共患難,因此,常常出現在作家筆下。特別是動亂年月,人情殆盡、親友疏遠時,狗的出現,就更襯托出人世間的冷酷與凄涼了。所以我們看到,在大量的描寫“*”生活的作品中,狗,常常成了重要角色,用它們特殊的對主人的忠誠與情義,反照出社會中人的無情的萬般世相……” )
(以小見大的技法)
三、關于巴金的討論:
1、對于作家為了自保,而放棄小狗包弟的行為,我們該如何看?
明確:同學們可能會有兩種意見,一種認為作家的行為是自私的,另一種認為作家的行為可以理解。這兩種意見都有道理,持前一種意見的同學,他們的是非觀念很強,能夠在大是大非面前擺正自己的心態。而后一種同學,他們則多了一份理解,多了一份同情,我們沒有親歷“*”,對“*”所知甚少,但是在文章的片斷當中,我們仍能夠看到社會的動亂,所以我們對于生存在那樣的社會當中的身份特殊的作家,也應當給予一定的理解。
2、在*結束后的一段時間里,幾乎沒有人為他們的所作所為承擔責任,而巴金作為一個受害者卻站出來懺悔,這是需要莫大的勇氣和力量的,他的這種懺悔在社會上引起了很大的反響,引起了人們對于“*”思索,所以作家的懺悔具有喚醒人心的作用。 “我懷念包弟,我想向它表示歉意。”這句話中的“歉意”不僅僅是歉意,更是發自靈魂深處的懺悔!是對生命的尊重,是一個有良知的作家對反省歷史的呼號。
附材料:
“重讀過去的文章,我絕不能寬恕自己。人們責問我為什么把自己搞得這樣痛苦,正因為我無法使筆下的豪行壯舉成為現實。” --巴金《最后的話》
深深的自責和沉痛的懺悔是纏繞巴金一生的情結,并不僅僅是因為創作,也是為著作品中那些冤屈的靈魂以及造成這些悲劇的時代和社會。對*的反思,是巴金老人為心中的上帝--人民而懺悔的典型寫照。(朱四倍--新華網 )
四、懺悔意識與我
從整個人類社會的角度來看:一個人惟有懺悔自己的罪過才能獲得新生;一個民族只有懺悔自己歷的過失才會遠離偏執,專制和野蠻,走向理性與文明;人類惟有懺悔自己的行為才能與自然和諧相處,互存互進。惟有懺悔我們的社會才會走向和諧,人類才會走向美好的大同。
作家馮冀才說:“懺悔可以使人擺脫魔鬼”雖然我們沒有犯下二戰時期希特勒和東條英機那樣的罪惡,也沒有*時期紅衛兵的狂熱,但年少輕狂的我們在成長的過程中肯定曾犯下給人帶來深深傷害的過錯,我們可以不是不犯錯的圣人,但絕不能做不敢承認過錯的小人,可以不是人見人愛的天使,但絕不能做眾人唾棄的惡魔,請正視和反思我們的“罪過”。
1、 學生反省:以坦誠的心在紙上寫下自己的懺悔,直接交給或寄給曾經傷害過的同學、老師、父母、親戚或朋友等。
2、 引導學生談反省懺悔后的感受然后小結:或許在我們說出隱藏在我們心底那些見不得人的事情 的時候,我們羞愧難當、無地自容,但在我們將自己大白于眾人拷問完我們的靈魂之后就會發現我們如釋重負、內心更和諧、人更真實,其實我們已經完成了一次靈魂的洗禮和人格的升華。希望生活中的我們“一日三省吾身”!
五、課堂總結:
巴金是現代中國不多的文學大師、思想家之一,他以豐碩的文學成果以及一生坦蕩無瑕圣哲般高貴的人品,向世人證明了愛心的價值、真誠的偉大,以及天才的光芒,這位“20世紀中國的良心”,他的名字必將與魯迅等人一樣,長留青史,像北斗一樣在天空閃爍!讓我們記住這位老人并學習這位老人的不斷進取的精神和嚴于解剖自己靈魂的勇氣,鑄造一種坦誠真實的人格。
六、課外合作探究:狗與“傷痕文學”
巴金此文開篇就寫藝術家與狗的故事,然后寫自己與狗,不光此篇寫狗,他在另外的文章中也寫到狗,不光巴金如此,反映*的“傷痕文學”都經常寫到狗,你如何看待這一文學現象?
1.學生課外閱讀“傷痕文學”查閱相關文學評論(6人一組,4人分組從網上和書籍中查閱相關文章,2人分別查閱相關評論)
2.課后教師與學生交流并發表有傾向性的意見:
(一)映射大眾命運,反映“*”時代任何生命都不能免受侵害的事實。
(二)用狗對主人的忠誠與情義,反襯出特定年代特定社會中人性的懦弱和人性的扭曲;喚起人們的良心、良知,懺悔罪過銘記歷史;倡導理想的平等、自由、博愛、惟科學知識是尊的人際關系與生活,呼喚一個理性的合乎人性的新時代的到來。
高一語文小狗包弟教案 篇3
一、教學目標
1.準確把握文章內容,提高對語言的感悟能力和對作品的審美鑒賞能力。
2.理解作者對小狗包弟的感情變化,客觀公正地評價作者放棄小狗包弟的行為。
3.學習巴金老人真誠解剖自己,用真誠、良知感染讀者的為人為文的態度。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把握寫作手法,品評重要語句。
難點:正確理解巴金懺悔的現實思想意義。
三、教學方法
1.以讀促感悟品評。將朗讀教學貫徹到課堂始終,正確、優美的朗讀是一種有聲語言藝術,也是深刻品味作者感情的重要途徑。
2.采用問題教學法。以啟發誘導學生思考為主,適當的加以點撥總結,引導學生深入課文,認真思考,質疑問難,把握文章的思想內容。
四、課時安排
1課時
五、教學過程
㈠導語設計
*后,一些作家開始對“*”進行解讀與反思。其中楊絳的《洗澡》、汪曾祺的《虐貓》和巴金的《隨想錄》均是此類題材中優秀的作品。選自《隨想錄》的《小狗包弟》卻是入選多家新課程標準語文教材的以“*”為題材的罕有作品。
今天就讓我們一起體會《小狗包弟》的獨特魅力,去品味巴金敢于反思、勇于解剖的偉大人格。
【設計意圖】讓學生感知《小狗包弟》在中學語文教材中獨特地位,激起學生學習的欲望。
㈡文本研習
⒈整體感知
⑴學生快速瀏覽課文,找出本文的文眼。教師補充介紹關于“文眼”的相關知識。
⑵學生思考:隨著故事情節的推進,作者對小狗包弟的情感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設計意圖】讓學生從整體上把握文章的結構,并由作者的情感變化去了解文章的感情基調。
⒉細部探究
⑴把握故事的情節
讓學生依次討論下面3個問題,教師進行點撥并適度小結。
①“小狗包弟在我家待了七年,同我們一家人處得很好。”在文中體現在哪些方面?
②文中除了正面描寫小狗包弟的可愛乖巧外,還記述了那幾件事?作者的用意何在?
③“我”一家對小狗有如此深厚的感情,那么當初又為什么要送走它呢?
【設計意圖】讓學生了解故事情節,掌握作者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相結合的寫作方法。理解作者為后文逆轉蓄勢的寫作意圖。”
⑵理解巴金的懺悔
讓學生思考下面問題,師生共同回答。教師可適度補充介紹巴金的經歷和其懺悔的社會價值。
①送走包弟后,“我”的情感發生了怎樣的變化?為什么會有這種變化?
②找出“我自責”的語句,這些語句體現了作者怎樣的精神?在*后有什么現實意義?
【設計意圖】由于學生對“*”相對陌生,教師必要的補充相對重要。設計這兩個問題可讓學生感悟巴金勇于自責、勇于說真話的偉大人格魅力,以及這種做法的現實意義。
3.語言品讀
本文語言質樸深沉,蘊含了作者的內心情感,可以鑒賞的有多處,可以選擇以下三處,讓學生重點品讀。必要時教師可教授方法。如第3句可以讓學生和“我自己,沒有死在解剖桌上,是我的幸運……”進行對比,讓學生明白“倒是我的幸運”一句的主語應為“成了包弟的我”,從而讀出作者無奈與自嘲。
⑴以前看見包弟作揖,我就想笑,這些天我在機關學習后回家,包弟向我作揖討東西吃,我卻暗暗地流淚。
⑵不能保護一條小狗,我感到羞恥;為了想保全自己,我把包弟送到解剖桌上,我瞧不起自己,我不能原諒自己!
⑶我自己終于也變成了包弟,沒有死在解剖桌上,倒是我的幸運……
【設計意圖】通過對文中重要句子品讀理解,提高學生對語言的感悟能力。
㈢合作探究
設置以下兩個探究題,先由學生自主學習,然后合作探究。
1.“我”寫藝術家和小狗的故事,只是為了引出我的回憶嗎?
2.文章第11段除了寫到“同我一起散步的人”不在逗小狗玩和前面“包弟”有聯系外,其余的敘寫,是否也和構建作品主題有關?
【設計意圖】意在讓學生加深對作品的批判現實意義的理解,拓展學生的思維。
㈣討論爭鳴
設置兩個討論題,讓學生發表自己的看法,學生能自圓其說即可,但對學生錯誤的觀念教師應該指出并修正。對于第2題鼓勵學生提建設性意見,培養學生不僅要有可以發現問題還要有能解決問題的能力。
1.對于作者為了自保而放棄小狗包弟的行為,我們該如何看?
2.學生閱讀下面材料,談自己的感受。
20xx年10月13日下午5時30分許,一出慘劇發生在佛山南海黃岐廣佛五金城:年僅兩歲的女童小悅悅走在巷子里,被一輛面包車兩次碾壓,幾分鐘后又被一小型貨柜車碾過。而讓人難以理解的是,七分鐘內在女童身邊經過的18個路人,竟然對此不聞不問。
最后,一位撿垃圾的阿姨把小悅悅抱到路邊,并找到她的媽媽。
【設計意圖】意在讓學生正確看待巴金為自保而放棄小狗包弟的行為,并對其進行客觀公正地評價。引導學生關注社會現實。
㈤作業布置
巴金獲評20xx年“感動中國”人物 ,請根據本文及你對巴金的了解 ,為其寫一則不少于200字的頒獎詞。
【設計意圖】頒獎詞僅是一個形式,意在讓學生課外閱讀巴金的相關作品,了解巴金的思想。
㈥課堂小結
《小狗包弟》通過對小狗包弟的悲慘命運的描寫,表現了作者對小狗包弟的深深歉意和對“*”罪行的有力控訴,這種自責與慨嘆又何嘗不是對那段是非莫辨時代的深省?這種勇于剖析自我敢說真話的精神又何嘗不值得我們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