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A版小學三年級下冊語文《生死攸關的燭光》教案范文(精選15篇)
語文A版小學三年級下冊語文《生死攸關的燭光》教案范文 篇1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法國一家母子三人機智、勇敢地保護情報的過程。
2.通過對人物語言、動作、神情、心理活動等的閱讀,感受伯瑞德夫人一家在危急關頭與敵人作斗爭時的機智、勇敢和鎮靜,體會法國人民的崇高愛國主義精神。
3.培養學生合作能力及表現能力。
教學重點
體會母子三人語言、深情、活動等所表現出的沉著、機智、勇敢。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課題
1.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61周年,60多年前爆發了第二次世界大戰,請看屏幕,(播放二戰戰事錄像)
師:通過課前的預習和自己已有的知識,說說你對第二次世界大戰了解多少?誰來匯報一下你掌握的資料。(生說)
師總結:(出示資料)
第二次世界大戰是1939年—1945年期間,與以中國、蘇聯、美國、英國等同盟國為主的反法西斯力量與以德國、意大利、日本為主的法西斯力量之間在世界范圍內進行的人類歷規模空前的戰爭。戰爭初期,法西斯力量處于暫時有利地位,德軍占領了西、北歐廣大地區,法國戰敗,英國退守本土,日軍占領了中國廣大的領土。
1941 年,德國入侵蘇聯,日本襲擊美國珍珠港,戰爭規模進一步擴大,參戰國家大約有 60 個。二戰中有5000 多萬人死亡;中國抗日戰爭中軍民傷亡超過3500萬人。最后世界反法西斯力量取得了勝利。
師:現在就讓時間倒流,回到那 60多年前的反法西斯戰爭時期,看看那時的人們是怎樣與法西斯戰斗的?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發生在二戰期間的感人故事——《生死攸關的燭光》。(板書課題,齊讀課題。)看到這個題目,同學們有什么問題嗎?
二、整體感知
1.讓我們走進課文,關注伯瑞德夫人一家的命運。
學生自由讀3~7小節,看看故事情節發生了幾次令人緊張的變化?
(組織學生交流,把握三處:(1)當德軍把蠟燭點燃;(2)當德軍把吹熄的蠟燭重新點燃;(3)當端走的蠟燭被德軍奪回。)
2.文章情節富有如此曲折的變化,可以用哪些成語來形容?
(一波三折、跌宕起伏、扣人心弦)
三、研析情節
1.在這些危機關頭,伯瑞德夫人一家是如何與德軍周旋的呢?
自學課文,要求:畫出描寫伯諾德夫人一家動作、語言的句子,認真讀一讀,體會當時的那種緊張氣氛。
2.組織學生交流。
交流伯瑞德夫人的表現。
●語言:
師:請同學們各自輕聲讀讀伯瑞德夫人的話:“瞧,先生們,這盞燈亮些。”想想應該強調哪些字詞。(學生各自試讀,然后交流。)
師點評:雖然同學們的朗讀處理方式不同,但有一點其實是相同的,想想是什么。
(學生討論,師小結。)
●動作:(急忙)取、(輕輕)吹。
請一位同學做一個吹的動作。再做輕輕吹的動作。
重點提示:為什么要輕輕吹?
●心理活動:
師:假如你就是伯諾德夫人,你能把當時的心理活動以你自己的口吻表達出來嗎?。
指導讀出合適的語氣,讀出人物情感。
小結:盡管情況危急,伯諾德夫人內心十分焦慮,但她還能表現得這么從容、機智,真是了不起。危機暫時過去了。但是,輕松的心情沒有持續多久,蠟燭又被中尉重新點燃,形勢再一次變得嚴峻起來。(板書:重新點燃)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蠟燭越來越短。真令人擔心哪!危機有沒有過去呢?
交流杰克的表現。
●語言:(“天真冷。”)指導朗讀。平淡的語氣,但讓人覺得很有這個必要。
●動作:慢慢站、端、(“疾步”還是“不急不慢”)走去、從容(在什么情況下表現得這么從容的?為什么能這么從容?提示母親的教育影響。)
再讀有關句子。
師:同學們,杰克能有這么鎮定自若的神情、動作、語言,你們能知道他站起來前,心里想了些什么?(學生交流,教師點撥。)
3.過渡:
(1)杰克仍然沒有保住蠟燭,情況已經到了萬分危急的關頭。伯諾德夫人一家的心都被揪緊了。課文是怎樣描寫這種緊張的情節的呢?指導朗讀
(2)在半截蠟燭即將熄滅之際,伯諾德夫人的小女兒——只有10歲杰奎琳勇敢地站了起來。她是怎么做的?
(提示:可以抓住“嬌聲”、“司令官先生”、“可以拿一盞燈上樓睡覺嗎?”這些詞語和句子去想一想,你就會找到答案了。)(恭維的話很多人都會感到很受用,又是這么一個可愛禮貌的小姑娘提出合情合理的一點不過份的小要求,讓人實在無法拒絕,從而巧妙地化解了危機)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片段。
師:情報終于沒有暴露,情報站沒有遭到破壞,他們一家也得救了。同學們,是誰保住了秘密,保住了情報站,挽救了一家人?
學生小組討論,鼓勵學生發表不同見解。
照下面的句式展開討論:
在生死攸關的時刻,伯瑞德夫人……
在生死攸關的時刻,女兒杰奎琳……
小結:這個一波三折的故事,讓我們感受到一家三口的勇敢機智,這種勇敢來自這一家人對祖國深深的愛,讓我們記住在二戰中像伯瑞德夫人一家一樣的英雄們。
5.設疑討論:二戰結束了,法國人民趕走了德國法西斯,取得了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如果你是法國總統,你將接見伯瑞德一家,為他們頒發勛章,你將發給誰?你將對他們說些什么?
小結:這是一個了不起的家庭,在他們的屋子里,一家三口經歷了一場沒有硝煙而又緊張激烈的戰斗。你有哪些心里話想對他們說?
四、總結全文,加深認識
課文依靠生動的描寫,讓我們仿佛也身處其境,感受到在那個特殊的年代,一個普通的法國家庭,懷著對祖國的無限的熱愛,與法西斯展開了一場特殊的驚心動魄的戰斗,最終憑著他們的機智與勇敢取得了勝利。像他們這樣的家庭,在和平年代本應該過著幸福安寧的日子;像杰克和杰奎琳這樣的年紀,原應有無憂無慮的童年,是什么讓他們失去了這并不過分的權利呢?(戰爭,法西斯的侵略。)
小結:在紀念反法西斯戰爭勝利61周年之際,讓我們發出來自心靈深處的呼喚:遠離戰爭,擁抱和平!
五、拓展延伸、續編故事
課文到此結束了,你能想象一下,接下來會發生怎樣的事情呢?
六、布置作業,課外延伸
課下自由組合,把課文改編成課本劇,進行表演。看哪一組表演得。將評選編劇、導演和演員。
板書設計:
生死攸關的燭光
半 截 蠟 燭
一波三折
點燃 重新點燃 奪回
吹滅 端走 端上樓
語文A版小學三年級下冊語文《生死攸關的燭光》教案范文 篇2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新詞,積累語言。
2、通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3、學習伯瑙德夫人及其孩子熱愛祖國、機智勇敢的品質。
重點難點:
1、學習本課生字新詞,理解課文內容。
2、體會伯瑙德夫人及其孩子的機智勇敢。
教學準備:
生字卡片、課件。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揭題導入。
一根小小的蠟燭,居然能關系到人的生和死,你相信嗎?我們今天要學習的課文《生死攸關的燭光》,就是發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的一個真實感人的故事。
二、引導初讀課文。
教師提示學法:初讀全文,借助字典,聯系上下問初步掌握生字,理解詞語,了解課文大意。
三、檢查初讀全文情況。
1、檢查生字的預習情況。
2、檢查多音字的認讀情況。
3、指導識記的字。
A、加偏旁記憶的字:其——期扁——騙馬——闖
B、區別形近字:密——蜜司——同
4、讀寫詞語:生死攸關、危機、持續、搖曳、從容、鎮靜
5、查字典,結合上下文理解詞語的意思。
四、范讀課文,初步感知課文內容。
1、教師范讀課文,學生邊聽邊思考:課文重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2、學生概括課文的重要內容。
五、理清課文層次。
1、默讀課文,歸納段意。
第1自然段:交代這是一個真實感人的故事。
第2自然段:介紹小旅館主人伯瑙德夫人及家人。
第3自然段:伯瑙德夫人把情報藏在半截蠟燭中。
第4自然段:的國軍官點燃了藏有情報的蠟燭,伯瑙德夫人及兒女緊張極了。
第5自然段:兒子撿柴生火走到燭臺,卻又被德國中尉奪走。
第6自然段:兒子決定陪媽媽戰斗到底。
第7自然段:女兒巧妙地哪走了燭臺。
2、給課文分部分,概括各部分的意思。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交代這是一個真實感人的故事。
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介紹小旅館主任及其家人。
第三部分(第3——7自然段):具體記述伯瑙德夫人及孩子們為了掩護藏在半截蠟燭中的文件,巧妙地與敵人周旋,避免了一場劫難的經過。
六、學生自由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聽寫生字詞語。
二、學習課文第一部分。
1、學生齊聲朗讀課文。
2、質疑:讀完這一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
3、指名回答。
三、學習課文第二部分。
1、指名朗讀課文。
2、概括重要內容。
3、質疑:“德國強盜“指的是什么?
把“德軍”比作“強盜”說明了什么?
四、探究課文第三部分。
1、指讀思考:伯瑙德母子三人是怎么巧妙地與德國軍官周旋的?
2、先自學課文,弄清內容,完成表格:
人物
怎么做
3、組內交流。
4、班內匯報。
5、師生合作探究。
A、“伯瑙德夫人把裝著情報的鐵管藏在半截蠟燭中,外面小心地用蠟封好,然后把蠟燭插在一個金屬臺上。”這句話你是怎么理解的?
B、“她看著臉色蒼白的兒女,急忙從廚房中取出一盞油燈放在桌上。‘瞧,先生們,這盞燈亮些。’說著輕輕把蠟燭吹熄。”女兒為什么會“臉色蒼白”?從“急忙”、“輕輕地”兩個詞語中,你體會到了什么?
C、“中尉快步趕上前,厲聲喝道:‘你不用蠟燭就不行嗎?’一把奪回了燭臺。”你從句中體會到什么?
D、“突然,杰奎琳站起來,嬌聲嬌氣地對德國人說道:‘司令官先生,天晚了,樓上黑,我可以拿一盞燈上樓睡覺嗎?’”請學生表演讀,師生評議,體會小女孩的機智。
五、學生自由朗讀課文。
六、教師總結全文。
板書:
生死攸關的燭光
德國軍官 伯瑙德夫人及兒女
闖進旅館,點燃蠟燭 取出油燈點燃吹熄蠟燭
中尉重新點燃蠟燭 假借撿柴生火端走蠟燭
快步上前,奪回燭臺 拿燈上樓睡覺避免劫難
語文A版小學三年級下冊語文《生死攸關的燭光》教案范文 篇3
一、課程導入:
情境渲染
1、讓學生分角色朗讀課文,并且復述故事梗概。
2、過渡導入:通過讀課文,我們知道伯瑙德夫人想了許多辦法,有哪些?(學生發言)她后來想到的辦法好嗎?從文中哪個詞能看出來?(學生回答:“絕妙”)
二、辨中感悟,感受形象
教師:盡管是絕妙的辦法,但在當時嚴峻的形勢下,危險還是逼近這了一家人,在這緊要關頭,他們一家是怎樣化險為夷的? 我們看看這普通的法國一家人是怎樣與敵人進行巧妙的周旋的?請同學們再讀課文,邊讀邊畫出有關語句,可以在課文旁邊寫寫自己感受。(學生活動寫感受)
(一) 伯瑙德夫人的表現(根據學生發言,教師相機出示幻燈片)
(1)伯瑙德夫人一家遇到了什么情況?(板書:點燃)蠟燭被點燃了,情況是怎樣的(危急),從哪兒能看出來?(學生:蠟燭燃到鐵管處就會自動熄滅,同時也意味著他們一家3口的生命將告結束。)此時,兩個孩子的表情是什么樣的?(臉色蒼白)為什么?(被嚇壞了)這時,伯瑙德夫人會想什么?(學生大膽想象,交流進行匯報)
(2)伯瑙德夫人怎么做的,請讀出文中句子(她看著兩個臉色蒼白的兒女,急忙從廚房中取出一盞油燈放在桌上。“瞧,先生們,這盞燈亮些。” 說著輕輕把蠟燭吹熄。)
(3)教師指導學生認真讀這句話(要讀得輕松),指導學生從中體會到什么?(抓住“急忙”“輕輕”和說的話,使學生體會到伯瑙德夫人的鎮靜和急中生智。)
(4)教師:一場危機過去了。老師說得對嗎?(少了“似乎”兩字)這個詞能否省略?(學生總結:危險看似過去,其實并沒過去)萬萬沒有想到的是什么,(德國人又把蠟燭重新點燃)(板書),此時房間里氣氛會怎么樣?(緊張,恐怖)。從文中哪些詞句能體會到?(學生發言:可怕的東西、提到了嗓子眼、惡狼般的眼睛、不堪設想)教師結合課文,讓學生理解“不堪設想”的意思及“不堪設想”的可怕后果。(指導學生大膽想象可怕后果,從中感受事情的危急,體會母親的冷靜)
(5)指導朗讀課文的有關句子,體會“生死攸關”的含義。
過渡:在這千鈞一發的危急時刻,12歲的雅克是怎樣做的?
(二)雅克的表現 (根據學生發言,教師相機出示幻燈片)
(1) 從描寫雅克的段落中體會雅克的從容鎮定和冷靜。請生讀出這一部分。
(2) 原來還臉色蒼白的雅克,目睹了剛才的一切,他會想什么?他怎樣做的?(慢慢地站起來,……房子頓時暗了下來)他現在還害怕嗎?(沉著)讀出他說的話(指導學生讀課文)
(3) 這個辦法有用嗎?因為中尉(一手把燭臺奪回)(板書)
(4) 蠟燭還在燃燒,它內藏的秘密顯露的一刻,也是這一家人什么時刻的`到來?(厄運)此刻,雅克的心情怎么樣?(焦急)為什么?(學生發言:孩子是懂事的……)
(5) 如果是你會怎么做?把對雅克的欽佩讀出來(指導讀)
(三)杰奎琳的表現 (根據學生發言,教師相機出示幻燈片)
教師渲染:蠟燭越來越短,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了,蠟燭微弱的燭光仿佛是一顆定時炸彈,在這千鈞一發的時候,在這生死攸關的時刻,杰奎林挺身而出。你佩服她嗎?為什么?(可愛,機智)面對媽媽和哥哥的方法,她明白不能強行端走燭臺,應該“智取”
(1)她嬌聲對德國人說:……(板書:拿上樓)
重點體會“嬌聲”一詞。杰奎琳利用嬌聲打動德國軍官,喚起他對女兒的思念。指名讀杰奎琳的話。
(2)蠟燭即將熄滅,時間不允許她聽故事了,她仰起小臉高興地說:“那太好了……不過,司令官先生,今晚我的頭很痛,我想睡覺了,下次您再給我講好嗎”
(3)杰奎林鎮定地把燭臺端起來,向幾位軍官道過晚安,上樓去了。
(4)“正當她踏上最后一級階梯時,蠟燭怎樣?”(熄滅了)如果杰奎琳沒想出辦法,或者是再遲疑一會,會出現什么情況?(學生大膽想象,進行交流)這的確是什么樣的燭光?(生死攸關)
三、 拓展深入
1、厄運即將來臨的時候,勇敢機智的一家人一定給你留下了深刻 的印象。三個人物中 ,誰給你留下深刻的印象?為什么?
2、想象一下,敵人走后,母子三人會說些什么,表演課本劇 。
四、 情感升華:
1、教師利用多媒體課件出示一組圖片,使學生強烈意識到戰爭給人們帶來的痛苦生活,從而激發學生熱愛和平、痛恨戰爭的感情。
2、出示幻燈片,讓學生觀看法國國花,想象法國人民會怎樣感謝機智的母子三人。(讓學生大膽發言,激發學生熱愛和平和愛國情感)。
五、教師寄語:
同學們,遠離戰爭、熱愛和平是我們全人類永恒的追求,我們希望歡聲笑語永遠陪伴我們。我們要為和平貢獻自己的力量。老師也希望同學們學習這一家人機智勇敢的愛國精神。
六、作業:
小練筆:
設想德國軍官還會來嗎?他們下次把文件會藏到哪里?
語文A版小學三年級下冊語文《生死攸關的燭光》教案范文 篇4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法國一家母子三人機智、勇敢地保護情報的過程。
2.通過對人物語言、動作、神情、心理活動等的閱讀,感受伯瑞德夫人一家在危急關頭與敵人作斗爭時的機智、勇敢和鎮靜,體會法國人民的崇高愛國主義精神。
3.培養學生合作能力及表現能力。
4、結合課文內容理解生死攸關含義。
學情簡析:
課文講述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法國一家母子三人機智、勇敢地保護裝有情報的半截蠟燭的事跡,歌頌了法國人民崇高的愛國主義精神。全文共7個自然段,按記敘順序分為兩部分內容。作者首先概括地介紹了伯瑞德母子三人參加了秘密情報的傳遞工作,以及他們保護情報采用的方法;接著詳細介紹了伯瑞德母子三人怎樣想盡辦法、機智勇敢的保護裝有情報的半截蠟燭,最終使情報安然無恙的保存下來。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重、難點:
體會母子三人語言、深情、活動等所表現出的沉著、機智、勇敢。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通過第一節課的學習,我們對《生死攸關的燭光》這篇課文已經有了初步的了解,誰來說說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2、半截蠟燭中藏著絕密的情報,它給伯瑙德夫人一家帶來了怎樣的命運呢?默讀3~7小節,看看故事情節發生了幾次令人緊張的變化?
3、文章情節富有如此曲折的變化,可以用哪些成語來形容?
二、直奔重點,深入學習 1.在這危機關頭,伯瑙德夫人一家是如何與德軍周旋的呢?
畫出文中描寫伯瑙德夫人一家動作、語言的句子,認真讀一讀,說說文中的母子三人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2、大家概括得很準確,那么課文中是怎樣進行描寫的呢?讓我們首先從伯瑙德夫人說起。
請同學們各自輕聲讀讀描寫伯瑙德夫人的語句,想想應該強調哪些字詞。
請一位同學做一個吹的動作,再做輕輕吹的動作。那么為什么要輕輕吹呢?此時此刻她在想些什么呢?
假如你就是伯瑙德夫人,你應該怎么說出這句話,作出這個動作呢?指導朗讀。
小結:盡管情況危急,伯瑙德夫人內心十分焦慮,但她還能表現得這么從容、機智,真是了不起。危機暫時過去了。但是,輕松的心情沒有持續多久,蠟燭又被中尉重新點燃,形勢再一次變得嚴峻起來。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蠟燭越來越短。真令人擔心哪!危機有沒有過去呢?
3、這時兒子雅克(引讀)
他慢慢的站起來、鎮定自若地端起燭臺朝門口走去,你們能知道他站起來前,心里想了些什么?他的做法得到的是中尉厲聲地阻止,此時此刻你有什么感覺?
4、雅克的努力在一次失敗,情況已經到了萬分危急的關頭。伯瑙德夫人一家的心都被揪緊了。課文是怎樣描寫這種緊張的情節的呢?
5、在半截蠟燭即將熄滅之際,伯瑙德夫人的小女兒——只有10歲杰奎琳勇敢地站了起來。她是怎么做的?這是她又在想些什么呢?
她的要求被拒絕嗎?故事的結果怎樣,你能用一個成語來概括嗎?
分角色朗讀課文
四、升華主題
1、小女兒的機智終于保住了絕密情報,情報站沒有遭到破壞,他們一家也得救了。想像一下,敵人走后,母子三人會說些什么呢?
2、這個一波三折的故事,讓我們感受到一家三口的勇敢機智,而這種勇敢來自什么呢?
3、此時,你的心里一定有許多話想對這一家人說,請把你想說的說出來吧
五、總結
六、作業
板書設計
半 一 吹 點 化
截 波 險
蠟 三 端 奪 為
燭 折 夷
端 滅
《生死攸關的燭光》教學反思:
《生死攸關的燭光》是北師大版語文第十冊的一篇課文,這篇課文講述的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法國一個普通家庭母子三人為了保護隱藏在半截蠟燭中的秘密情報,在危急關頭和三名德國軍官巧妙周旋,化險為夷的故事。表現了伯諾德夫人及其兒女的勇敢機智和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故事一波三折,頗有戲劇性,為了讓學生迅速理清文脈絡,我從以下方面進行教學:
一抓重點詞語展示斗爭過程
本課的故事驚心動魄,扣人心弦,耐人尋味。為了讓學生迅速了解文本大意,體會人物精神,我引導學生用最簡潔的語言概括故事情節,再現伯諾德夫人一家和敵軍巧妙周旋的過程。當藏有情報的蠟燭被“點燃”時,伯諾德夫人一家想方設法保護這蠟燭:一是取出油燈,借機“吹熄”蠟燭;二是大兒子杰克借搬柴生火之機“端走”蠟燭。當他們的行動沒有獲得成功,蠟燭被“重新點燃”和被“奪回”時,就在這危急關頭,小女兒以上樓睡覺為由,借機把蠟燭“拿上樓”,避免了一場危機。
二是反復品讀體會人物心理
課文描繪的是一場沒有硝煙但又緊張激烈的戰斗。這緊張激烈,主要通過人物的心理活動反映出來。文中寫到伯諾德夫人一家和敵軍進行了三次周旋,他們一家人隨著蠟燭越來越短而表現出越來越緊張的心理,雖然情況越來越緊急,但他們依然從容鎮定地想出方法來保護秘密情報,反映出他們那強烈的愛國之心。如:伯諾德夫人說的那句話可作為一個切入點訓練學生反復品讀體會。
語文A版小學三年級下冊語文《生死攸關的燭光》教案范文 篇5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新詞,積累語言。
2、通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3、學習伯瑙德夫人及其孩子熱愛祖國、機智勇敢的品質。
重點難點:
1、學習本課生字新詞,理解課文內容。
2、體會伯瑙德夫人及其孩子的機智勇敢。
教學準備:
生字卡片、課件。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揭題導入。
一根小小的蠟燭,居然能關系到人的生和死,你相信嗎?我們今天要學習的課文《生死攸關的燭光》,就是發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的一個真實感人的故事。
二、引導初讀課文。
教師提示學法:初讀全文,借助字典,聯系上下問初步掌握生字,理解詞語,了解課文大意。
三、檢查初讀全文情況。
1、檢查生字的預習情況。
2、檢查多音字的認讀情況。
3、指導識記的字。
a、加偏旁記憶的字:其——期扁——騙馬——闖
b、區別形近字:密——蜜司——同
4、讀寫詞語:生死攸關、危機、持續、搖曳、從容、鎮靜
5、查字典,結合上下文理解詞語的意思。
四、范讀課文,初步感知課文內容。
1、教師范讀課文,學生邊聽邊思考:課文重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2、學生概括課文的重要內容。
五、理清課文層次。
1、默讀課文,歸納段意。
第1自然段:交代這是一個真實感人的故事。
第2自然段:介紹小旅館主人伯瑙德夫人及家人。
第3自然段:伯瑙德夫人把絕密情報藏在半截蠟燭中。
第4自然段:的國軍官點燃了藏有絕密情報的蠟燭,伯瑙德夫人及兒女緊張極了。
第5自然段:兒子撿柴生火走到燭臺,卻又被德國中尉奪走。
第6自然段:兒子決定陪媽媽戰斗到底。
第7自然段:女兒巧妙地哪走了燭臺。
2、給課文分部分,概括各部分的意思。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交代這是一個真實感人的故事。
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介紹小旅館主任及其家人。
第三部分(第3——7自然段):具體記述伯瑙德夫人及孩子們為了掩護藏在半截蠟燭中的絕密文件,巧妙地與敵人周旋,避免了一場劫難的經過。
六、學生自由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聽寫生字詞語。
二、學習課文第一部分。
1、學生齊聲朗讀課文。
2、質疑:讀完這一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
3、指名回答。
三、學習課文第二部分。
1、指名朗讀課文。
2、概括重要內容。
3、質疑:“德國強盜“指的是什么?
把“德軍”比作“強盜”說明了什么?
四、探究課文第三部分。
1、指讀思考:伯瑙德母子三人是怎么巧妙地與德國軍官周旋的?
2、先自學課文,弄清內容,完成表格:
人物怎么做
3、組內交流。
4、班內匯報。
5、師生合作探究。
a、“伯瑙德夫人把裝著情報的鐵管藏在半截蠟燭中,外面小心地用蠟封好,然后把蠟燭插在一個金屬臺上。”這句話你是怎么理解的?
b、“她看著臉色蒼白的兒女,急忙從廚房中取出一盞油燈放在桌上。‘瞧,先生們,這盞燈亮些。’說著輕輕把蠟燭吹熄。”女兒為什么會“臉色蒼白”?從“急忙”、“輕輕地”兩個詞語中,你體會到了什么?
c、“中尉快步趕上前,厲聲喝道:‘你不用蠟燭就不行嗎?’一把奪回了燭臺。”你從句中體會到什么?
d、“突然,杰奎琳站起來,嬌聲嬌氣地對德國人說道:‘司令官先生,天晚了,樓上黑,我可以拿一盞燈上樓睡覺嗎?’”請學生表演讀,師生評議,體會小女孩的機智。
五、學生自由朗讀課文。
六、教師總結全文。
板書:
16、生死攸關的燭光
德國軍官 伯瑙德夫人及兒女
闖進旅館,點燃蠟燭 取出油燈點燃吹熄蠟燭
中尉重新點燃蠟燭 假借撿柴生火端走蠟燭
快步上前,奪回燭臺 拿燈上樓睡覺避免劫難
語文A版小學三年級下冊語文《生死攸關的燭光》教案范文 篇6
一、導入課題
1.60多年前爆發了第二次世界大戰,請看屏幕,(播放二戰戰事錄像)
師:通過課前的預習和自己已有的知識,說說你對第二次世界大戰了解多少?匯報一下你掌握的資料。
師總結:(出示資料)
第二次世界大戰是1939年—1945年期間,與以中國、蘇聯、美國、英國等同盟國為主的反法西斯力量與以德國、意大利、日本為主的法西斯力量之間在世界范圍內進行的人類歷規模空前的戰爭。戰爭初期,法西斯力量處于暫時有利地位,德軍占領了西、北歐廣大地區,法國戰敗,英國退守本土,日軍占領了中國廣大的領土。
1941年,德國入侵蘇聯,日本襲擊美國珍珠港,戰爭規模進一步擴大,參戰國家大約有 60 個。二戰中有5000 多萬人死亡;中國抗日戰爭中軍民傷亡超過3500萬人。最后世界反法西斯力量取得了勝利。
師:現在就讓時間倒流,回到那60多年前的反法西斯戰爭時期,看看那時的人們是怎樣與法西斯戰斗的?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發生在二戰期間的感人故事——《生死攸關的燭光》。(板書課題,齊讀課題。)看到這個題目,同學們有什么問題嗎?
二、整體感知
1.讓我們走進課文,關注伯瑞德夫人一家的命運。
學生自由讀3~7小節,看看故事情節發生了幾次令人緊張的變化?
(組織學生交流,把握三處:(1)當德軍把蠟燭點燃;(2)當德軍把吹熄的蠟燭重新點燃;(3)當端走的蠟燭被德軍奪回。)
2.文章情節富有如此曲折的變化,可以用哪些成語來形容?
(一波三折、跌宕起伏、扣人心弦)
三、研析情節
1.在這些危機關頭,伯瑞德夫人一家是如何與德軍周旋的呢?
自學課文,要求:畫出描寫伯諾德夫人一家動作、語言的句子,認真讀一讀,體會當時的那種緊張氣氛。
2.組織學生交流。
交流伯瑞德夫人的表現。
●語言:
師:請同學們各自輕聲讀讀伯瑞德夫人的話:“瞧,先生們,這盞燈亮些。”想想應該強調哪些字詞。(學生各自試讀,然后交流。)
師點評
●動作:(急忙)取、(輕輕)吹。
請一位同學做一個吹的動作。再做輕輕吹的動作。
重點提示:為什么要輕輕吹?
●心理活動:
師:假如你就是伯諾德夫人,你能把當時的心理活動以你自己的口吻表達出來嗎?。
指導讀出合適的語氣,讀出人物情感。
小結:盡管情況危急,伯諾德夫人內心十分焦慮,但她還能表現得這么從容、機智,真是了不起。危機暫時過去了。但是,輕松的心情沒有持續多久,蠟燭又被中尉重新點燃,形勢再一次變得嚴峻起來。(板書:重新點燃)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蠟燭越來越短。真令人擔心哪!危機有沒有過去呢?
交流杰克的表現。
●語言:(“天真冷。”)指導朗讀。平淡的語氣,但讓人覺得很有這個必要。
●動作:慢慢站、端、(“疾步”還是“不急不慢”)走去、從容(在什么情況下表現得這么從容的?為什么能這么從容?提示母親的教育影響。)
再讀有關句子。
師:同學們,杰克能有這么鎮定自若的神情、動作、語言,你們能知道他站起來前,心里想了些什么?(學生交流,教師點撥。)
3.過渡:
(1)杰克仍然沒有保住蠟燭,情況已經到了萬分危急的關頭。伯諾德夫人一家的心都被揪緊了。課文是怎樣描寫這種緊張的情節的呢?指導朗讀
(2)在半截蠟燭即將熄滅之際,伯諾德夫人的小女兒——只有10歲杰奎琳勇敢地站了起來。她是怎么做的?
(提示:可以抓住“嬌聲”、“司令官先生”、“可以拿一盞燈上樓睡覺嗎?”這些詞語和句子去想一想,你就會找到答案了。)(恭維的話很多人都會感到很受用,又是這么一個可愛禮貌的小姑娘提出合情合理的一點不過份的小要求,讓人實在無法拒絕,從而巧妙地化解了危機)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片段。
師:情報終于沒有暴露,情報站沒有遭到破壞,他們一家也得救了。同學們,是誰保住了秘密,保住了情報站,挽救了一家人?
學生小組討論,鼓勵學生發表不同見解。
照下面的句式展開討論:
在生死攸關的時刻,伯瑞德夫人……
在生死攸關的時刻,女兒杰奎琳……
小結:這個一波三折的故事,讓我們感受到一家三口的勇敢機智,這種勇敢來自這一家人對祖國深深的愛,讓我們記住在二戰中像伯瑞德夫人一家一樣的英雄們。
5.設疑討論:二戰結束了,法國人民趕走了德國法西斯,取得了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如果你是法國總統,你將接見伯瑞德一家,為他們頒發勛章,你將發給誰?你將對他們說些什么?
小結:這是一個了不起的家庭,在他們的屋子里,一家三口經歷了一場沒有硝煙而又緊張激烈的戰斗。你有哪些心里話想對他們說?
四、總結全文,加深認識
課文依靠生動的描寫,讓我們仿佛也身處其境,感受到在那個特殊的年代,一個普通的法國家庭,懷著對祖國的無限的熱愛,與法西斯展開了一場特殊的驚心動魄的戰斗,最終憑著他們的機智與勇敢取得了勝利。像他們這樣的家庭,在和平年代本應該過著幸福安寧的日子;像杰克和杰奎琳這樣的年紀,原應有無憂無慮的童年,是什么讓他們失去了這并不過分的權利呢?(戰爭,法西斯的侵略。)
小結:今天,就讓我們發出來自心靈深處的呼喚:遠離戰爭,擁抱和平!
五、拓展延伸、續編故事
課文到此結束了,你能想象一下,接下來會發生怎樣的事情呢?
課堂練習: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作業安排:自由組合,把課文改編成課本劇,自導自演。
附錄(教學資料及資源):視頻短片《二戰故事》
自我問答:
我想,要讓學生弄明白發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故事,必須讓學生搜集有關“二戰”的資料,學生完成的比較好,當學生匯報后,我又加以補充,使學生了解了“二戰”,從此激發了學生想了解法國一家人是如何保護秘密情報的意愿,對課文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課標》強調尊重學生獨特的見解,讓學生在讀中感知感悟,提倡個性化閱讀。在教學時,我采用了自讀感知,小組合作抓重點語句感知,有感情朗讀感知,給予學生充足的讀書思考時間,在此基礎上讓學生表演母子三人是怎樣利用機智、勇敢、沉著的品質去面對危急時刻,想盡各種辦法來保護這藏有情報的半截蠟燭。提升了文章的思想,使學生明白了他們都有一顆愛國心。加之讓學生想象,使學生真正體會母子三人的偉大精神。
語文A版小學三年級下冊語文《生死攸關的燭光》教案范文 篇7
教學目標:
1、自讀課文,了解伯諾德夫人和她的兒女的機智,感受他們臨危不懼、機智勇敢的愛國情懷。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讀懂課文,了解伯諾德夫人和她的兒女的機智,感受他們臨危不懼、機智勇敢的愛國情懷。
教學準備:
1、引導學生在網上或圖書館查閱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有關資料。
2、引導學生多渠道搜集表現人物機智勇敢的故事。
教學方法:
三疑三探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設疑自探
1、導入:同學們,今年是全世界紀念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的67周年,在70多年前,爆發了一次全球性的戰爭,這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你眼中的世界第二次大戰是什么樣的?(生匯報交流)
2、師介紹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情況。
1939年,德國,意大利,日本組成了法西斯軸心國,把侵略的爪牙伸向全世界,全球20 多億人卷入戰爭長河,9000萬人傷亡,3000萬人流離失所,男女老少為了把侵略者趕出自己家園,都加入了為正義而斗爭的行列,在法國,人民就忘記不了這樣一件事情,這就是今天我們要學習的課文。板書課題:《生死攸關的燭光》,齊讀課題。
3、繞題質疑:讀了課題你想知道什么? 預設:①主要內容? ②為什么說燭光是生死攸關的?③一家三口面對危險是怎么做的?
4、出示自探提示;
①請同學們輕聲自由讀課文,注意讀準下列字詞的讀音,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
伯諾德 盟軍 小金屬管 蠟燭 暴露 杰克 杰奎琳 熄滅
②用簡潔的語言說說故事的內容。
③再次默讀課文3—7段,邊讀邊思考;
為什么說燭光是生死攸關的?(用橫線勾畫相關的句子) 伯諾德夫人一家面對生死攸關的燭光是怎樣做的?(用曲線勾畫相關的句子)
二、解疑合探
指生讀詞語
交流課文的主要內容
A、交流問題
1、出示句子:“伯諾德夫人知道„„„將告結束”請同學們默讀這句話,邊讀邊思考: 這小小的燭光,關系著________,關系著_____________,關系著____________。
2、出示句子:“此時此刻„„„蠟燭上。” 體會此時一家人的心情。
3、出示:“她連忙„„。吹熄”從這個句子體會伯諾德夫人的機智,勇敢,鎮定。
B、交流:先看伯諾德夫人是怎么做的? 請學生讀句子“她看著兩個臉色蒼白的兒女,急忙從廚房中取出一盞油燈放在桌上。”“瞧,先生們,這盞燈亮些。“說著輕輕把蠟燭吹熄。” 請大家認真讀讀句子,看看從句子中你體會到伯諾德夫人表現怎么樣?抓住“急忙”“輕輕”和說的話,體會鎮靜和急中生智。
指生朗讀,注意讀出感情
4、出示句子:“這時候„„生了火。” 從句子中你能體會到什么?(從“從容”一詞可以體會到杰克很鎮定)你想用哪些詞語來贊揚杰克? 假如你是杰克,你認為杰克的那句話該怎么說?
5、蠟燭越來越短,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了,蠟燭微弱的燭光仿佛是一顆定時炸彈,在這千鈞一發的時候,在這生死攸關的時刻,杰奎林挺身而出。她嬌聲對德國人說:„„ 出示句子:“杰奎琳嬌聲的說„„。熄滅了”你認為她這個做法妙嗎?妙在哪? 重點體會“嬌聲”一詞。杰奎琳利用嬌聲打動德國軍官,喚起他對女兒的思念。指名讀杰奎琳的話。 端起燭臺的她會想什么呢?
師小結:這真是一個一波三折的故事,在危急關頭,伯諾德夫人( )杰克( )杰奎琳( )
三、質疑再探
請同學們瀏覽課文,看看你還有哪些不明白的問題?
預設:司令官為什么對杰奎琳那么和氣呢? 他們的父親在干什么呢?
四、運用拓展
1、請同學們根據本節課內容出一兩道測試題考考大家,可以從積累詞句,挖掘課文,延伸想像等方面來出題。
2、讀了這個故事,假如此時此刻伯諾德夫人一家三口站在你面前,你最想對其中哪一位說些什么?
語文A版小學三年級下冊語文《生死攸關的燭光》教案范文 篇8
教學目的:
1. 對人物有自己的評價,并能從中感受到人物在危險面前所表現出來的機智與勇氣。
2. 在故事情節中理解詞句的含義,在具體細節中體會人物的品質。培養學生的獨立分析閱讀的能力。
3.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在故事情節中理解詞句的含義,在具體細節中體會人物的品質,培養學生的獨立分析課文的能力。
教學難點:
對人物有自己的評價,并能從中感受到課文中人物在危險面前所表現出來的機智和勇氣。
教學教具:
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課題
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66周年,70多年前爆發了第二次世界大戰,請看屏幕。(播放二戰戰事錄像)
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發生在二戰期間的感人故事----《生死攸關的燭光》。(板書課題,齊讀課題。)有誰知道生死攸關是什么意思嗎?
二、整體感知
1. 題目說燭光跟生死有關,你信嗎?一支小小蠟燭發出來的光竟然能有這么大的威力,還能操縱著人的生死,真是太不可思議了,想知道這是為什么,那就讓我們一起走進課文吧!請同學們翻開課文56頁,自由朗讀課文,說說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2. 那關乎生死的是不是這根蠟燭呢?
3. 伯瑙德夫人一家是干什么的,怎么會跟情報有關呢? 原來,伯瑙德夫人明里是旅館的老板,暗里卻是秘密情報站的工作者。
4. 她把情報藏在哪里呢?
伯瑙德夫人把裝著情報的小金屬管藏在半截蠟燭中,插在一個燭臺上,擺在顯眼的桌子上,騙過了敵人。妙在情報藏得隱蔽,令敵人
意想不到。教師點撥:這個絕妙的主意凝聚了伯瑙德夫人的智慧。
三、分析感悟
盡管伯瑙德夫人想出了如此絕妙的方法,但危險還是降臨了。當危險一次又一次逼近時,伯瑙德夫人一家人與德軍展開了緊張而巧妙的周旋。
默讀課文4---7自然段,邊讀邊畫出描寫伯瑙德夫人一家動作、語言的句子,并體會當時的那種緊張氣氛。(出示課件)
當德軍把蠟燭點燃,第一次危機來臨,當時情況怎樣?
(出示課件)帶著自己的理解讀這一段,孩子們的表情怎樣?為什么?
1. 危機是什么意思?這兒有什么危險?
2. 除了會危及到一家三口的性命外,想象一下還會危及到什么?
3. (出示課件)省略號省略了什么?
4. 伯瑙德夫人面對危機是怎么做的?(出示感悟) 全班齊讀這段話,去掉“急忙、輕輕”再讀,說說這兩句話有什么不同?去掉這兩個詞可不可以。請學生讀,注意讀出伯瑙德夫人內心焦急但外表平靜的語氣。
5. 一場危機似乎過去了,對不對?似乎說明了什么?
當德軍把吹熄的蠟燭重新點燃,第二次危機來臨。
(出示課件)此時房間里的氣氛怎樣?從哪些詞句中可以看出。
1. 讀這一段,感悟房子里的恐怖氣氛。
2. 這關系到生死存亡的燭光,課文里是如何描述的?
3. 聽老師配樂讀這段,再感悟。
4. 學著配樂讀,說說你的感受。
5. 在這千鈞一發的危急時刻,十二歲的雅克是怎么做的?
6. 厄運是什么意思?現在他們一家人有什么困苦的遭遇?
7. 他現在還害怕嗎?又是怎么做的?(出示從容地)
8. 最后時刻的到來是什么意思?
當端走的蠟燭被德軍奪回
此時,蠟燭越燒越短,危險越來越近,在這生死攸關的時刻。十歲的杰奎琳挺身而出,她明白,不能這樣坐以待斃,得想個法子。
1. 她想了個什么辦法?
2. (出示課件)全班齊讀
3. 為什么要嬌聲嬌氣
4. 誰來用嬌聲嬌氣的語氣來讀一讀?
5. 如果你是那個德軍,聽了這么可愛的女孩的話,你給她嗎?
6. 最后,杰奎琳成功的端走了蠟燭。她表現怎樣?請你夸夸她。
全班齊讀最后一句話
1. 如果杰奎琳沒有想出辦法,再耽誤一會兒,會出現什么情況?
2. 杰奎琳走快了會引起懷疑,走慢了蠟燭會熄滅,這的確是什么樣的燭光啊?
四、文章有著如此曲折的變化,你可以用哪些成語來形容呢?
五、拓展
1. 是誰保住了秘密,是誰保住了情報站、挽救了一家人?
2. 你喜歡他們中的哪個人,為什么?
3. 分組討論,再匯報。
六、總結
雅克和杰奎琳的年紀比大家大不了多少,卻在這死亡線上掙扎。他們本該和大家一樣,有一個幸福、快樂的童年,是什么讓他們歷經生死的考驗?(戰爭)讓我們大聲呼喊:世界和平,遠離戰爭
七、課外作業
1. 想象一下,敵人走后,母子三人會說些什么?寫下來。
2. 《小英雄雨來》、《王二小的故事》、《小兵張嘎》、《雞毛信》這幾本書。希望同學們課外去閱讀。
語文A版小學三年級下冊語文《生死攸關的燭光》教案范文 篇9
教材分析:
課文講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法國一家母子三人機智勇敢的保護裝有情報的半截蠟燭的事跡,歌頌了法國人民崇高的愛國主義精神。
教學目標:
體會“生死攸關“的含義,感受情況的危急和伯瑙德夫人一家的機智勇敢。能自學生字,讀準課文中的字音。能通過重點詞語和句子感受人物的鎮定、機智、勇敢。能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了解故事一波三折的情節,感受情況的危急和伯瑙德夫人一家的機智勇敢。
教學難點:
能通過重點詞語和句子感受人物的鎮定、機智、勇敢。能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教學準備:
有關二次戰爭的圖片、課件
教學時間: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檢查預習,了解文章的主要內容,重點理解伯瑙德夫人一家是怎樣保護情報的?
學生學習過程:
一、導課
1、同學們,今年是慶祝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60周年,六十年前,以德國為首的軍團組成征服世界的隊伍開始了血腥,世界各國的人們都參與到這場戰爭中,為了和平,為了勝利貢獻出自己的力量(出示錄像和圖片)
2、在法國,人們就忘不了這樣一件事——板書課題,齊讀
3、什么是“生死攸關”?燭光為什么會決定人們的生死呢?學習了課文就會明白。
4、課前同學們都預習了,讀了幾遍課文?(讀書百遍,其意自現)
二、檢查預習,初讀課文
1、課文都預習了,誰能說說課文主要講了什么事情?(教師指導學生概括要簡練)
2、伯瑙德一家保住了一份怎樣的情報?
3、為了保護情報,他們想了一個什么辦法?
4、可是這半截蠟燭被無意間點燃了!伯瑙德夫人一家是怎樣與敵人巧妙周旋的呢?
三、細讀課文
1、默讀課文,看看伯瑙德夫人一家是怎樣做的?畫下相關的句子。
2、集體交流:
①伯瑙德夫人是怎樣做的?
出示句子:“她看著兩個臉色蒼白的兒女,急忙從廚房中取出一盞油燈放在桌子上。”瞧,先生們,這盞燈亮些。”說著輕輕的把蠟燭吹熄。
從這句話中你看出伯瑙德夫人怎樣?(鎮定、急中生智、沉著……)
你是從哪些詞語中體會到的?說說理由。
把這些詞語重讀,練習朗讀。
一場危機過去了,從哪里看出伯瑙德夫人更緊張了?
出示句子:“伯瑙德夫人的心提到了嗓子眼上,她似乎感到德軍那幾雙惡狼般的眼睛都盯在越來越短的蠟燭上。一旦這個情報中轉站暴露,后果是不堪設想的。”
“不堪設想”是什么意思?你能想象事情的結果嗎?
配樂朗誦感受當時的緊張氛圍。
學生評價朗讀。
②確實是危急時刻,瀏覽課文,看看兒子雅克和女兒杰奎琳表現怎樣?雅克表現怎樣?(聰明、沉著……)從哪些詞語中看出來的?指導朗讀。
③就在千鈞一發的時刻,杰奎琳嬌聲說——學生分角色朗讀對話。端走燭臺的杰奎琳會說什么?
3、小結:在這場沒有硝煙卻驚心動魄的戰斗中,誰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4、這一波三折的故事讓我們感受到了戰爭的危險,情況的危急,讓我們記住伯瑙德夫人一家機智勇敢,臨危不懼的精神吧!
板書設計:
生死攸關的燭光
在生死攸關的時刻 博稻德夫人
兒子雅克
女兒杰奎琳
作業設計:
1、自學生字,詞語
2、排練課本劇
課后反思: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表演課本劇,想象敵人走后,母子仨人會說些什么?
學生學習過程:
一、復習
1、選擇自己喜歡的段落朗讀。
2、交流生字新詞的自學情況。
注意“檔”字的讀音。
二、表演課本劇
1、學生給予評價。從對課文的理解,人物語言的處理,表情是否到位等方面進行互動交流。
2、想象敵人走后,母子仨人會說些什么?小組排練。以表演的方式展示。
三、學習金鑰匙
1、一件事情的發展,常常經過曲折的過程,有的故事有一個起伏,有的有幾個起伏。可以試著用曲線把這個故事的情節表達出來。
2、看看本課的板書,有幾個起伏?
3、故事一波三折才引人入勝。
4、講一個自己曾經看過的故事。品味其中的波折。
板書設計:
生死攸關的燭光
情節——一波三折
故事——引人入勝
作業設計:
1、看看自己遍的歷險故事,是不是引人入勝?
2、找一個自己喜歡的故事,講給同學們聽。
3、預習《雞毛信》
語文A版小學三年級下冊語文《生死攸關的燭光》教案范文 篇10
教材分析
課文講述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法國一家母子三人機智、勇敢地保護裝有情報的半截蠟燭的事跡,歌頌了法國人民崇高的愛國主義精神。全文共7個自然段,按記敘順序分為兩部分內容。作者首先概括地介紹了伯瑞德母子三人參加了秘密情報的傳遞工作,以及他們保護情報采用的方法;接著詳細介紹了伯瑞德母子三人怎樣想盡辦法、機智勇敢的保護裝有情報的半截蠟燭,最終使情報安然無恙的保存下來。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法國一家母子三人機智、勇敢地保護情報的過程。
2.通過對人物語言、動作、神情、心理活動等的閱讀,感受伯瑞德夫人一家在危急關頭與敵人作斗爭時的機智、勇敢和鎮靜,體會法國人民的崇高愛國主義精神。
3.培養學生合作能力及表現能力。
教學重點
體會母子三人語言、深情、活動等所表現出的沉著、機智、勇敢。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課題
1.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61周年,60多年前爆發了第二次世界大戰,請看屏幕,(播放二戰戰事錄像)
師:通過課前的預習和自己已有的知識,說說你對第二次世界大戰了解多少?誰來匯報一下你掌握的資料。(生說)
師總結:(出示資料)
第二次世界大戰是1939 年—1945年期間,與以中國、蘇聯、美國、英國等同盟國為主的反法西斯力量與以德國、意大利、日本為主的法西斯力量之間在世界范圍內進行的人類歷史上規模空前的戰爭。戰爭初期,法西斯力量處于暫時有利地位,德軍占領了西、北歐廣大地區,法國戰敗,英國退守本土,日軍占領了中國廣大的領土。
1941 年,德國入侵蘇聯,日本襲擊美國珍珠港,戰爭規模進一步擴大,參戰國家大約有 60 個。二戰中有5000 多萬人死亡;中國抗日戰爭中軍民傷亡超過3500萬人。最后世界反法西斯力量取得了勝利。
師:現在就讓時間倒流,回到那 60多年前的反法西斯戰爭時期,看看那時的人們是怎樣與法西斯戰斗的?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發生在二戰期間的感人故事——《生死攸關的燭光》。(板書課題,齊讀課題。)看到這個題目,同學們有什么問題嗎?
二、整體感知
1.讓我們走進課文,關注伯瑞德夫人一家的命運。
學生自由讀3~7小節,看看故事情節發生了幾次令人緊張的變化?
(組織學生交流,把握三處:(1)當德軍把蠟燭點燃;(2)當德軍把吹熄的蠟燭重新點燃;(3)當端走的蠟燭被德軍奪回。)
2.文章情節富有如此曲折的變化,可以用哪些成語來形容?
(一波三折、跌宕起伏、扣人心弦)
三、研析情節
1.在這些危機關頭,伯瑞德夫人一家是如何與德軍周旋的呢?
自學課文,要求:畫出描寫伯諾德夫人一家動作、語言的句子,認真讀一讀,體會當時的那種緊張氣氛。
2.組織學生交流。
交流伯瑞德夫人的表現。
語言:l
師:請同學們各自輕聲讀讀伯瑞德夫人的話:“瞧,先生們,這盞燈亮些。”想想應該強調哪些字詞。(學生各自試讀,然后交流。)
師點評:雖然同學們的朗讀處理方式不同,但有一點其實是相同的,想想是什么。
(學生討論,師小結。)
動作:(急忙)取、(輕輕)吹。l
請一位同學做一個吹的動作。再做輕輕吹的動作。
重點提示:為什么要輕輕吹?
心理活動:l
師:假如你就是伯諾德夫人,你能把當時的心理活動以你自己的口吻表達出來嗎?。
指導讀出合適的語氣,讀出人物情感。
小結:盡管情況危急,伯諾德夫人內心十分焦慮,但她還能表現得這么從容、機智,真是了不起。危機暫時過去了。但是,輕松的心情沒有持續多久,蠟燭又被中尉重新點燃,形勢再一次變得嚴峻起來。(板書:重新點燃)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蠟燭越來越短。真令人擔心哪!危機有沒有過去呢?
交流杰克的表現。
語言:(“天真冷。”)指導朗讀。平淡的語氣,但讓人覺得很有這個必要。
動作:慢慢站、端、(“疾步”還是“不急不慢”)走去、從容(在什么情況下表現得這么從容的?為什么能這么從容?提示母親的教育影響。) l
再讀有關句子。
師:同學們,杰克能有這么鎮定自若的神情、動作、語言,你們能知道他站起來前,心里想了些什么?(學生交流,教師點撥。)
3.過渡:
(1)杰克仍然沒有保住蠟燭,情況已經到了萬分危急的關頭。伯諾德夫人一家的心都被揪緊了。課文是怎樣描寫這種緊張的情節的呢?指導朗讀
(2)在半截蠟燭即將熄滅之際,伯諾德夫人的小女兒——只有10歲杰奎琳勇敢地站了起來。她是怎么做的?
(提示:可以抓住“嬌聲”、“司令官先生”、“可以拿一盞燈上樓睡覺嗎?”這些詞語和句子去想一想,你就會找到答案了。)(恭維的話很多人都會感到很受用,又是這么一個可愛禮貌的小姑娘提出合情合理的一點不過份的小要求,讓人實在無法拒絕,從而巧妙地化解了危機)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片段。
師:絕密情報終于沒有暴露,情報站沒有遭到破壞,他們一家也得救了。同學們,是誰保住了秘密,保住了情報站,挽救了一家人?
學生小組討論,鼓勵學生發表不同見解。
照下面的句式展開討論:
在生死攸關的時刻,伯瑞德夫人……
在生死攸關的時刻,女兒杰奎琳……
小結:這個一波三折的故事,讓我們感受到一家三口的勇敢機智,這種勇敢來自這一家人對祖國深深的愛,讓我們記住在二戰中像伯瑞德夫人一家一樣的英雄們。
5.設疑討論:二戰結束了,法國人民趕走了德國法西斯,取得了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如果你是法國總統,你將接見伯瑞德一家,為他們頒發勛章,你將發給誰?你將對他們說些什么?
小結:這是一個了不起的家庭,在他們的屋子里,一家三口經歷了一場沒有硝煙而又緊張激烈的戰斗。你有哪些心里話想對他們說?
四、總結全文,加深認識
課文依靠生動的描寫,讓我們仿佛也身處其境,感受到在那個特殊的年代,一個普通的法國家庭,懷著對祖國的無限的熱愛,與法西斯展開了一場特殊的驚心動魄的戰斗,最終憑著他們的機智與勇敢取得了勝利。像他們這樣的家庭,在和平年代本應該過著幸福安寧的日子;像杰克和杰奎琳這樣的年紀,原應有無憂無慮的童年,是什么讓他們失去了這并不過分的權利呢?(戰爭,法西斯的侵略。)
小結:在紀念反法西斯戰爭勝利61周年之際,讓我們發出來自心靈深處的呼喚:遠離戰爭,擁抱和平!
五、拓展延伸、續編故事
課文到此結束了,你能想象一下,接下來會發生怎樣的事情呢?
六、布置作業,課外延伸
課下自由組合,把課文改編成課本劇,進行表演。看哪一組表演得最好。將評選最佳編劇、導演和演員。
板書設計:
生死攸關的燭光
半 截 蠟 燭
一波三折
點燃 重新點燃 奪回
吹滅 端走 端上樓
教學反思
備課時,我想,要讓學生弄明白發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故事,必須讓學生搜集有關“二戰”的資料,學生完成的比較好,當學生匯報后,我又加以補充,使學生了解了“二戰”,從此激發了學生想了解法國一家人是如何保護秘密情報的意愿,對課文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課標》強調尊重學生獨特的見解,讓學生在讀中感知感悟,提倡個性化閱讀。在教學時,我采用了自讀感知,小組合作抓重點語句感知,有感情朗讀感知,給予學生充足的讀書思考時間,在此基礎上讓學生表演母子三人是怎樣利用機智、勇敢、沉著的品質去面對危急時刻,想盡各種辦法來保護這藏有情報的半截蠟燭。提升了文章的思想,使學生明白了他們都有一顆愛國心。加之讓學生想象,使學生真正體會母子三人的偉大精神。
語文A版小學三年級下冊語文《生死攸關的燭光》教案范文 篇11
教學目標:
1、通過對人物言行、心理的分析,感受課文中人物在危險面前所表現出來的機智與勇氣,從而使學生認識到:在危急時刻要沉著、機智、勇敢。
2、培養學生的獨立閱讀能力。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對人物有自己的評價,并能從中感受到課文中人物在危險面前所表現出來的機智與勇氣。
教學難點:
理解文中關鍵詞句的含義。
教學用具: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整體回顧,把握課文主要內容——抓住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心理描寫,感受人物特點——交流感受,感情升華。
一、整體回顧,把握課文內容
1、上節課,我們感受到了“諾曼底”號船遇難的危急時刻,領略到船長在危機時刻表現出的那種鎮定自如和先人后己的高尚品質。這節課,我們將走進課文——請大家齊讀課題(生死攸關的燭光),一起去看看這場沒有硝煙的戰斗。
2、首先,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開始。 讀好了嗎。我們來檢查一下讀書情況,請這小組開火車讀。
3、誰來說說,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你抓住課文的主要內容來概括,很簡潔。是的,課文向我們展示了一場驚心動魄的故事。
4、請同學們快速地瀏覽課文,看看故事情節發生了幾次令人緊張的變化。你第一個舉手,請你說。
哦,三次:第一次是當德軍把蠟燭點燃;(點)第二次呢。當德軍把吹熄的蠟燭重新點燃;(點)第三次是當端走的蠟燭被德軍奪回,(奪)。
(評價:你是個愛思考問題的孩子,收獲很大!)
過度:當危險步步逼近的時候,伯瑙德一家三口是怎樣和敵人周旋的。想出了什么辦法。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的3-7自然段,去尋找答案。
師:找到了嗎,請一位同學說,(錄音)他們一共想了三個辦法,第三自然段告訴我們,伯瑙德夫人是輕輕地把蠟燭吹滅(師板書:吹)從第五自然段中我發現雅克是想辦法把燭臺端走(師板書:端)最后一個自然段寫的是杰奎琳借睡覺把蠟燭端走。(師板書:端)
小結:同學們真能干,我們通過讀課文,抓住了那幾次生死攸關的時刻,知道德軍一次又一次點燃了蠟燭,危機一次又一次降臨,如果我們可以用一些詞語來形容,那就是——一波三折、跌宕起伏、扣人心弦。
二、感受伯瑙德夫人的機智、勇敢
師:情況是危急的,但當危險步步逼近的時候,伯瑙德一家三口又是怎樣和敵人斗智斗勇的。請帶著審視的目光,研究的態度,再到3-7自然段中去盡情發現吧。(首先,請大家看學習提示)
師:我發現孩子們很會讀書,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感受,愿意把你們的感受在小組內和同伴分享嗎。
師:那好,現在就分小組合作學習。每個孩子在組內先讀讀自己找的句子,說說理由,其他同學要認真傾聽,為你的補充做好準備。
(學生分小組合作學習)
全班匯報交流
師:同學們討論得很激烈,準備好了嗎。下面,我們來交流一下。在危急時刻,作為兩個孩子的母親,伯瑙得夫人是怎么做的。誰來讀讀描寫她的句子。請小紅讀。 (出示課件、錄音)
生讀:她看著兩個臉色蒼白的兒女,急忙從廚房中取出一盞油燈放在桌上。“瞧,先生們,這盞燈亮些。”說著輕輕把蠟燭吹熄。
師:請大家再讀讀這句話,你能體會到什么。我聽到有同學說夫人臨危不亂,很好,還有嗎。嗯,急中生智,鎮定自如。同學們積累的詞語真多呀!你們是從哪些詞中看出來的。(急忙、輕輕變紅)
師:這些同學能抓住重點詞語來體會理解,真是越琢磨越有味道。誰來讀讀這句話。請你讀。
生讀。聽得出,你在夸贊伯瑙德夫人的聰明。
師:還有不同的讀法嗎。誰來試試。
生。哦!你讀出了他的沉著、冷靜。
師:一個句子,大家的體驗不同,就有不同的讀法,這就是你們的讀書收獲。
總結:伯諾德夫人此時此刻其實也是“心急如焚”!但是她卻故作鎮定地端上油燈,這個舉動不僅是想用油燈換走蠟燭保護情報,而且她也在給孩子們作表率,告訴孩子們要鎮定、要勇敢、要堅強、要機智。所以說伯諾德夫人是個機智勇敢、了不起的媽媽。帶著你的理解,就讓我們一起再來讀讀這句話。(齊讀) 過渡:一場危機似乎過去了,但沒有讀久,蠟燭又被德軍重新點燃,第二次危機又降臨了。
師:下面,請同學們輕聲讀第四自然段,看看哪些具體的詞句讓你感受到氣氛的緊張。(出示第四自然段)
同學們讀的都很認真,相信收獲一定很大。誰來談談。(重點句子變紅) 師、燭光搖曳著,發出微弱的光,此時此刻,一旦這個情報中轉站暴露,后果是——不堪設想。(“不堪設想”變紅)
師、不堪設想是什么意思。
師、不能想象,后果很可怕。 后果會多可怕呢。請同學們聯系上下文、想象一下再說。請你說。
師:是的,如果這個情報中轉站暴露,伯瑙德夫人一家的生命將告結束。 還有嗎。對,如果情報暴露,這個反法西斯計劃就會遭到重創。
好,請你接著補充,嗯,一旦這個情報中轉站暴露,死亡的人數會越來越多。
師:是啊,這份情報不僅關系到一家三口的生命、工作人員的生命,還關系到戰爭的勝利,甚至是國家的存亡。后果是多么嚴重啊!
師:同學們,帶著你們的體會,我們一起來讀讀這幾句表現生死攸關的句子。
師:很好,你們出色的朗讀,你們凝重的神情告訴我,你們已經深刻地體會到此時的生死攸關了。
師:下面是老師給大家帶來一些有關戰爭的資料,請看:(出示二戰時期的幻燈片一邊出示畫面,一邊用一句話解釋)
師:第二次世界大戰是1939 年—1945年期間,德軍、盟軍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2支對立的軍隊。德軍是侵略者,他們在別人的領土上燒殺搶掠、肆意妄為。據統計,二戰期間,光是奧斯威辛這一個集中營,死難人數就達到100萬--150萬人。如此危急的情況下,雅克卻能沉著冷靜的想出對策,真是了不起呀。誰能讀出雅克的沉著與冷靜。請你試試。(生讀書)你也是個勇敢的孩子。
師:盡管雅克想出了好主意,但他還是沒有成功,失敗后的雅克為什么還要從容地搬回一捆木柴呢。此刻他在想些什么。
生談自己的想法。„„
師:是呀,他明明有機會逃走,卻選擇了留下來。他不愧是家里的頂梁柱、媽媽的好兒子。還有嗎。杰克能在母親拯救情報行動之后,而且自己的行動也遭到阻止之后,依然表現的鎮定自如,依然去搬柴,完全不動聲色,這是多么難能可貴啊! 這更是一個男子漢悲壯的從容!來,男子漢,讀出他的從容來。(指一男生讀書)。
師:多么機智勇敢、沉著冷靜的雅克啊!男孩子們,帶著這份感動和敬佩,讓我們再來讀讀這兩段話。(錄音:男生齊讀)
師:同學們請看,(出示圖片)隨著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蠟燭馬上就要燃燒到鐵管處了。此刻,它那微弱的光仿佛是一顆定時炸彈,讓我們感覺死亡正一步一步走近。請再來讀讀課題(生讀:生死攸關的燭光)
三、感受杰奎琳的機智、勇敢,感受生死攸關的燭光終于化險為夷
1、在這千鈞一發的時刻,10歲的杰奎琳挺身而出,她嬌聲地對德國軍官說:(點擊幻燈片、錄音:一生接讀“司令官先生,天晚了,樓上黑,我可以拿一盞燈上樓睡覺嗎?”)
師:她嬌聲地說:——(錄音:一學生再接讀)
2、從杰奎琳的話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嗯,她天真、可愛、聰明,鎮定)
師1:她用嬌聲打動德國軍官,喚起對女兒的思念。
師2:時間刻不容緩,他非常聰明的拒絕了少校想和他交談的要求,既委婉又得體,在這么危急的時刻,她還想出這么好的主意,真是個機智勇敢的孩子。
3、讓我們帶著各自的理解分角色來讀讀這段話吧。女孩子們,讓我們用讀來感受杰奎琳的可愛和機敏吧!
杰奎琳端著牽動家人生命,關系情報站安全的燭光慢慢走上樓,正當她踏上最后一級階梯時——(生接:蠟燭熄滅了) 同學們,此刻,再來讀課題的話,你會帶著怎樣的心情讀。
生:„„
師:讓我們帶著自己的心情,再來讀讀課題吧!
啊!這——(生接讀:生死攸關的燭光)
剛才,我們抓住了人物的動作、語言、神情和心理活動進行學習,體會到了人物的品質,同時也深深感受到了作者對人物形象刻畫得是淋漓盡致,栩栩如生,用詞準確巧妙。希望同學們靈活運用這種寫作方法。
四、交流感受,感情升華
師:生死攸關的燭光經過一波三折終于化險為夷,情報沒有暴露,情報站沒有遭到破壞,我們也感受到了伯瑙德夫人一家三口的機智與勇敢、鎮定與從容。
此時此刻,你有哪些心里話想對他們母子三人說。想一想,把它寫下來。誰來讀讀你寫的內容。
生匯報交流:„„
師:是啊,他們都仇恨戰爭,渴望和平;還有嗎。
師:對。我們要向他們那樣永遠有著一顆永遠燃燒著得像蠟燭一樣熾熱的愛國之心啊!請這位同學接著說。嗯,說得好,今天,我們更應該珍惜和平、維護和平,因為現在的幸福生活可是戰士們用自己滾燙滾燙的鮮血換來的,我們不希望再看著自己的親人死去。
師:同學們,讓我們全體起立,在音樂聲中,祈禱全世界人民永遠地:遠離戰爭、共享和平。(出示學生齊讀:)
師:讓我們銘記這段沒有硝煙卻依舊扣人心弦的戰爭,銘記這英雄的母子三人,再次發出來自心靈的呼喚:遠離戰爭、共享和平。
同學們,課下有興趣的可以自由組合,將課文改編成課本劇。這節課就上到這里,謝謝大家!
語文A版小學三年級下冊語文《生死攸關的燭光》教案范文 篇12
時間: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
地點:法國,伯瑙德福人家中
人物:伯瑙德夫人
杰克(伯瑙德夫人的兒子)
杰奎林(伯瑙德夫人的女兒)
三個德國軍官(一個少校。兩個中尉)
(一個初冬的夜晚,屋外的風猛烈的吹著。伯瑙德夫人家里,昏暗的光線,一張孤零零的長桌,坐在桌前的伯瑙德夫人正小心翼翼地將一個小金屬管封在一小節蠟燭中。)
伯瑙德夫人:看來,只有這地方是安全的,不至于被該死的德國佬發現。
杰奎林(一邊嚼著糖果,一邊天真地問):媽媽,這是什么啊?
伯瑙德夫人(面容嚴肅):非常重要的一個秘密,親愛的,所以對誰也不能講。
杰克:我知道,在下星期二米德叔叔來之前,我們得保證那東西完好無損。對吧?(有點得意地看了她妹妹一眼)
杰奎林(嘟起了嘴):我當然也知道。米德叔叔最喜歡我了,今天他還給我帶糖果來著。可是媽媽,米德叔叔為什么穿著德國佬的衣服呢?
(伯瑙德夫人這時已經把那般杰蠟燭插在一個燭臺上,擺在最顯眼的餐桌上。)
伯瑙德夫人:杰克,杰奎琳,有些事情以后給你們慢慢解釋。現在你們兩個要好好地記著:這只蠟燭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東西,從現在開始,我們得為它的安全負責。為了有一天能把德國佬趕出去,我們得不惜代價守住它,懂嗎?
杰克:(像個男子漢似的挺挺胸脯):放心吧,媽媽。[第一范文網更多課本劇]
杰奎琳(點點頭):媽媽,我懂。我真討厭德國佬。
伯瑙德夫人(凝視著燭臺喃喃自語):不惜一切代價,包括我們的生命。
(過了不久,嘭嘭嘭嘭,一陣粗暴的敲門聲,三個德國軍官例行檢查來了。很奇怪,檢查完了,它們都沒有要走的意思,,也許因為外面風太大了。)
中尉甲:好黑的屋子,為什么不點蠟燭呢?(點燃了那個藏有秘密的蠟燭)
(一瞬間,伯瑙德一家人的心揪緊了)
伯瑙德夫人(急忙取出一盞油燈):太對不起了,先生們,忘了點燈。瞧,這盞燈亮些。可以把這個昏暗的小蠟燭熄了。(吹熄了蠟燭)
中尉嘉(不耐煩地):晚上這么黑,多點支蠟燭也好嗎。(又把那個快要燒到金屬管的蠟燭點燃)更亮了一些,不是嗎?
(仿佛忽然安靜下來,能聽到中擺滴滴嗒嗒的聲音。)
杰克(若無其事地走到桌前,端起燭臺):天氣冷。先生們,我去柴房抱些柴來生個火吧。
中尉乙(厲聲):難道你不用蠟燭就不行嗎?(一把奪回燭臺)
(杰克無奈地去柴房,下。)
伯瑙德夫人(不動聲色地慢慢說道):先生,要知道,柴房里很黑……
中尉乙(瞥了她一眼,不滿地):夫人,在自己家里,應該相信您的兒子有足夠的能力應付那了如指掌的小柴房。難道他會從柴房里搬來一窩兔子嗎?
(杰奎琳打了個懶懶的哈欠,走到少校跟前。)
杰奎琳:司令官先生,天晚了,樓上黑,我可以拿一盞燈上樓睡覺嗎?
少校(看著她那粉嘟嘟的小臉蛋,笑了):當然可以,美麗的小天使。我也有一個像你這么大的女兒,和你一樣可愛。
杰奎琳:(笑容像百合花一樣純潔):我覺得她一定非常想您,司令官先生。和您聊天真有趣,可是我實在太困了。
少校:那么,晚安,小姑娘。
杰奎琳:晚安,各位先生。晚安,媽媽。
伯瑙德夫人(溫柔地):晚安,親愛的。
(杰奎琳慢慢端著蠟燭走上樓去。在踏上最后一級樓梯時,蠟燭熄滅了。)
語文A版小學三年級下冊語文《生死攸關的燭光》教案范文 篇13
〖教材分析〗
課文講述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法國一家母子三人機智、勇敢地保護裝有情報的半截蠟燭的事跡,歌頌了法國人民崇高的愛國主義精神。
全文共7個自然段,按記敘順序分為兩部分內容,作者首先概括地介紹伯瑙德母子三人參加了秘密情報的傳遞工作,以及他們保護情報采用的方法;接著詳細介紹伯瑙德母子三人怎樣想盡辦法保護裝有情報的半截蠟燭。
課文緊緊圍繞一根小小的蠟燭展開了一場驚心動魄的故事。伯瑙德一家人在德軍闖進家里的危急關頭,是怎樣與德軍周旋的呢?蠟燭擺放在顯眼的桌子上,多次騙過前來搜查的德軍。但意外情況還是發生了,一天晚上三個德國兵前來搜查時點燃了這半截蠟燭,情況萬分緊急,伯瑙德夫人急中生智取出一盞油燈放在桌子上,輕輕吹滅了蠟燭。還沒等冒著青煙的燭芯熄滅,中尉又點燃了它。“燭光搖曳著,發出微弱的光,此時此刻,它仿佛成了這屋子里最可怕的東西,伯瑙德夫人的心提到了嗓子眼上,她似乎感到德軍那幾雙惡狼般的眼睛盯在越來越短的蠟燭上”,大兒子面對危機鎮定自若,用計與敵人繼續周旋。他“慢慢地站起來”想借取柴之機拿走蠟燭沒有成功。蠟燭繼續燃燒,危險就要臨近。面對最后的時刻,懂事的孩子”、從容”地搬回一捆木柴,生了火,默默地坐待最后的時刻”。這些描寫突出了少年的機智、勇敢、沉著。在危急關頭,小女兒杰奎琳用自己的可愛與機敏拿走了半截蠟燭,解除了即將發生的一場災難。她“嬌聲”說出的語言合情合理,她端起蠟燭上樓的舉止,沒有絲毫慌亂,她鎮靜自若地一步步走上樓梯,危險也一步步地遠離了母子三人,遠離了情報站,母子三人化險為夷,騙過了德國鬼子,保護了情報站。他們的所作所為展示了他們熱愛祖國、機智勇敢的高尚品質。
〖要點提示〗
1.一般人看來,半截蠟燭只是一件不起眼的日用品,而在課文中,它與生活在一個特定時代的一家人的生命和一場斗爭息息相關。教師在教學中對一家人的勇敢機智,可設置情境,由教師和學生討論后提出問題。如,教師可以提出:如果生活在戰爭時期,你要為國家收藏一些絕密情報,你會藏到哪兒”這樣的問題,激發學生思考,引起爭論。
2.課文情節扣人心弦,跌宕多姿。教學時可以引導學生找出情節發展中有哪些波瀾,并用筆畫出來,使學生明白:一件事情的發展,常常經過曲折的過程,有的故事有一個起伏,有的故事有幾個起伏,從而能更加深刻地理解文章的內容,體會人物形象。
作者善于通過人物的行動、語言、神情、心理活動來表現人物精神面貌,雖然著墨不多,人物形象卻感人至深。讀后,可讓學生舉例說明,那天晚上母子三人為了保護秘密情報所采取的具體的言行:
大兒子雅克:借口搬柴,端走燭臺。
伯瑙德夫人:取出油燈,吹息蠟燭。
小女兒杰奎琳:推說睡覺,拿走蠟燭。
3.學生對文本的理解,并非零起點的。本文篇幅不算太長,故事情節也不復雜,學生讀了一兩遍后,普遍能了解大意,感受到伯瑙德夫人一家在危急關頭與敵人作斗爭時的機智、勇敢和鎮靜,甚至他們的愛國精神。因此教師可在引導學生準確簡潔地表達內容后,著重引導學生關注人物“外靜內急”的心理,為學生個性化體驗創設條件。
〖教學建議〗
1.以本課為載體,課前安排學生查找資料,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戰,搜集被占領國的人民同侵略者斗智斗勇的故事。幫助理解課文內容。
2.創設情境,激發閱讀興趣。以課題入手,理解課題生死攸關的燭光,激發學生探求的欲望。可以要求學生先思考,然后發表見解。這樣把學生放在法國一家人所處的環境,學生嘗試著向書中人物那樣思考,然后再讀課文,這樣就大大激發了學生閱讀課文的興趣。縮短學生與文本之間的距離,直接進入課文的情節或語言系統,快速地與文本進行對話,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3.引導深入探究。要求學生快速瀏覽課文3―7自然段,看看這一家人怎樣化險為夷的,其中你最佩服誰?可以采用組內交流,師生對話的形式進行。在這部分內容中,學生很容易傾向于雅克和杰奎琳,被他們所吸引。教師可時時提醒學生想一想:伯瑙德夫人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斗爭中起了特別重要的作用,是她,第一個意識到蠟燭燃燒后所產生的災難性結果;是她,在兩個孩子嚇得臉色蒼白的情況下能急中生智,首先想出了換燈“吹”蠟燭的辦法;也正是她,穩定了兩個孩子情緒,使雅克和杰奎琳能在要緊關頭想出兩個“端”的辦法。保護了裝有重要情報的半截蠟燭和一家人的生命。
4.總結拓展。教學中積極開展形式多樣的語文實踐活動,滿足學生表達的欲望,通過活動,再現課本里、生活中的情境,以各種形象生動地表演,如:朗誦、小品、課本劇、演講、復述故事等形式,使學生體會伯瑙德夫人和她的兒女是怎樣圍繞蠟燭與德國軍官進行機智勇敢的斗爭的,進而走進人物的內心世界,更加深入地感受到人物在危急時刻表現出來的超乎尋常的智慧。
5.充分利用課文結尾的空白處進行思維和表達訓練。本文故事情節發展到高潮處戛然而止:當杰奎琳踏上最后一級階梯時,蠟燭熄滅了。故事還會怎樣發展呢?引導學生展開想象,續編故事。
〖學習生字4個〗
教師在教學時應讓學生注意“檔”的讀音。
〖思考交流 〗
1.結合課文體會“生死攸關”的意思。
(1)讓學生理解“生死攸關”一詞的表面意思,可查字典。
生死攸關:關系到人的生存和死亡。
(2)結合課文體會。三個德國兵前來搜查時點燃了這半截蠟燭,情況萬分緊急。蠟燭燃到鐵管處就會自動熄滅,同時也意味著他們一家3口的生命將告結束。一旦這個情報中轉站暴露,后果是不堪設想的。伯瑙德夫人急中生智取出一盞油燈放在桌子上,輕輕吹滅了蠟燭。中尉又點燃了它。大兒子面對危機鎮定自若,想借取柴之機拿走蠟燭沒有成功。蠟燭繼續燃燒,危險就要臨近。在危急關頭,小女兒杰奎琳利用自己的可愛與機敏拿走了半截蠟燭,解除了即將發生的一場災難。讓學生理解危險一步步逼近他們,這萬分危急之時就是生死攸關之時。
2.想象一下,敵人走后,母子三人會說些什么?寫下來。
這個練筆只要學生想象合理即可,不必統一答案。可以寫他們彼此的贊美;可以寫他們商量以后把情報藏在什么地方更安全等。
〖閱讀小提示 〗
本故事有三個高潮,并且一個比一個扣人心弦,這就有三處線條的起伏。可引導學生根據情節的發展畫出曲線。
語文A版小學三年級下冊語文《生死攸關的燭光》教案范文 篇14
教學目標:
1.學習生字詞,能聯系課文具體內容進行解釋,深入體會“生死攸關、不堪設想等”詞語的內涵。
2.能在熟讀課文的基礎上,有條理地復述故事的主要情節。
3.對人物有自己的評價,并能從中感受到課文中人物在危險面前所表現出來的機智與勇氣。
教學重點和難點:
通過重點語句的朗讀,體會人物的表現和品質。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板書“燭”,同學們請看這個字,它都能組哪些詞?(燭光、蠟燭、燭焰搖曳、燭芯等)指導“芯”字的寫法。燭光都可以怎樣描述,什么樣的燭光,誰能補充完整?(微弱的、紅紅的、生死攸關的)(板書:生死攸關)這個詞什么意思?(生:關系人的生存和死亡)微弱的燭光怎能關系到人的生死,相信學了本課,你會有深刻的理解,齊讀課題。 二、檢查預習 1、這個故事,發生在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課前讓同學們搜集有關二戰的資料,誰能簡單地交流一下。(生交流)第二次世界大戰是 1939 年— 1945 年期間,德國、意大利、日本為主的法西斯力量與以中國、蘇聯、美國、英國、法國等同盟國為主的反法西斯之間在世界范圍內進行的人類歷史上規模空前的戰爭,戰爭初期,德軍處于暫時有利地位,很快占領了西、北歐廣大地區,法國戰敗,英國退守本土。1941 年,德國侵入蘇聯,日本襲擊美國珍珠港,而后,美國又向日本投放了兩顆原子彈戰爭規模進一步擴大,參戰國家大約有 60 個,有 5000 萬人死亡,破壞性極大,最后反法西斯戰爭取得了勝利。 師總結補充:第二次世界大戰是德國、意大利、日本為主的法西斯力量與以中國、蘇聯、美國、英國、法國等同盟國為主的反法西斯之間在世界范圍內進行的人類歷史上規模空前的戰爭。最后,在盟軍與人民的共同的努力下,反法西斯戰爭取得了勝利。(課余查閱資料是個好習慣,我們一定要堅持)2、(教師繼續板書:伯瑙德夫人、雅克、杰奎琳。)能讀出這三個名字嗎?同學們已提前預習了課文,誰知道這3個人的關系?(以此了解:他們是親密的一家人,)為了把德國強盜趕出自己的祖國——法國,他們做了什么,文中怎么說的(為把德國強盜走出自己的祖國,這母子3人都參加了當時的秘密情報工作,投身到為祖國解放而斗爭的光榮行列。 )3、伯瑙德夫人保護的是一份怎么樣的情報?(絕密),絕密的情報是怎樣的情報?能不能讓敵人得到,如果得到,會怎樣?為保護絕密情報,伯瑙德夫人想了許多辦法,有哪些?(生:她先……搜查)最后,她想到的辦法好嗎?從文中哪個詞能看出來?(絕妙,并板書)三、精讀課文師:盡管是絕妙的辦法,但在當時嚴峻的形勢下,危險還是逼近這了一家人,在這緊要關頭,他們一家是怎樣化險為夷的? 請同學們再讀課文,邊讀邊畫出有關語句,可以在課文旁邊寫寫自己感受。1、 伯瑙德夫人一家在危機面前都想盡了各種辦法,三個人物中你最佩服誰?為什么? 2、 交流:(相機板書:機智、勇敢、鎮定、愛國等)
1)伯瑙德夫人
(1)一天,伯瑙德一家遇到了什么情況?(板書:點燃)蠟燭被點燃了,情況是怎樣的(危急),從哪兒能看出來?(蠟燭燃到鐵管處就會自動熄滅,同時也意味著他們一家3口的生命將告結束。)此時,兩個孩子的表情是什么樣的?(臉色蒼白)為什么?(被嚇壞了)這時,伯瑙德夫人會想什么?(生交流)
(2)她怎么做的,請讀出文中句子(她看著兩個臉色蒼白的兒女,急忙從廚房中取出一盞油燈放在桌上。“瞧,先生們,這盞燈亮些。”說著輕輕把蠟燭吹熄。)
(3)再認真讀讀這個句子,體會到什么?(抓住“急忙”“輕輕”和說的話,體會鎮靜和急中生智。)
(4)一場危機過去了。我說得對嗎?(少了“似乎”兩字)這個詞能否省略?(看似過去,其實并沒過去)萬萬沒有想到的是什么,(德國人又把蠟燭重新點燃)(板書),此時房間里氣氛會怎么樣?(緊張,恐怖)。從文中哪些地方能體會到?(可怕的東西、提到了嗓子眼、惡狼般的眼睛、不堪設想)理解“不堪設想”的意思,以及“不堪設想”的后果。
(5)指導朗讀有關句子,體會生死攸關。
2)雅克
(1) 從描寫雅克的段落中體會雅克的從容鎮定和冷靜。請生讀出這一部分。
(2) 原來還臉色蒼白的雅克,目睹了剛才的一切,他會想什么?他怎樣做的?(慢慢地站起來,……房子頓時暗了下來)他現在還害怕嗎?(沉著)讀出他說的話(指導讀)
(3) 這是這個辦法有用嗎?因為中尉(一手把燭臺奪回)(板書)
(4) 蠟燭還在燃燒,它內藏的秘密顯露的一刻,也是這一家人什么到來的時刻(厄運)(板書)此刻,雅克怎么樣?(了不起)為什么(孩子是懂事的……)
(5) 如果是你會怎么做?把對雅克的欽佩讀出來(指導讀)
3)杰奎琳
教師渲染:蠟燭越來越短,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了,蠟燭微弱的燭光仿佛是一顆定時炸彈,在這千鈞一發的時候,在這生死攸關的時刻,杰奎林挺身而出。你佩服她嗎?為什么?(可愛,機智)
(1)她嬌聲對德國人說:……(板書:拿上樓)
重點體會“嬌聲”一詞。杰奎琳利用嬌聲打動德國軍官,喚起他對女兒的思念。指名讀杰奎琳的話。
(2)蠟燭即將熄滅,時間不允許她聽故事了,她仰起小臉高興地說:“那太好了……不過,司令官先生,今晚我的頭很痛,我想睡覺了,下次您再給我講好嗎”
(3)杰奎林鎮定地把燭臺端起來,向幾位軍官道過晚安,上樓去了。
(4)“正當她踏上最后一級階梯時,蠟燭怎樣?”(熄滅了)如果杰奎琳沒想出辦法,或者是再遲疑一會,會出現什么情況?(生交流)的確是什么樣的燭光?(生死攸關)再齊讀課題。 四、 擴展深入
1、 這是一場沒有硝煙但卻扣人心弦的戰斗,現在你能照著黑板把這個故事說下來嗎?
2、 當危急關頭,厄運即將來臨的時候,勇敢機智的一家人一定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有什么話要對他們說嗎? 五、 總結作業 在這生死攸關的時刻,一家人都為保護絕密情報而機智沉著地和敵人周旋,這一波三折的故事讓我們一度窒息和感動,讓我們記住這些在二戰中為正義而斗爭的平凡偉大的人物。 課后1、想象一下,敵人走后,母子三人會說些什么,把它們寫下來 2、把這個故事排練成課本劇,下節課我們來演一演, 板書設計: 絕妙 點燃 吹熄 伯瑙德夫人 機智 生死攸關的燭光 危急 重新點燃 端起 雅克 沉著 厄運 奪回 拿上樓 杰奎琳 愛國
語文A版小學三年級下冊語文《生死攸關的燭光》教案范文 篇15
教學目標:
1、掌握生字,有感情朗讀課文。
2、在生死攸關之際,母子三人怎么做的,體現出怎么樣的品質。
3、結合課文內容理解生死攸關含義。
教學重點和難點:通過重點語句的朗讀,體會人物的表現和品質。
教學過程:
1、播放錄像,激qing導課。
同學們,今年是全世界紀念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的60周年,在60 多年前,爆發了一次全球性的戰爭,這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放錄象,請大家看錄象。1939年,德國,意大利,日本組成了法西斯軸心國,把侵略的爪牙伸向全世界,全球20 多億人卷入戰爭長河,9000萬人傷亡,3000萬人流離失所,男女老少為了把侵略者趕出自己家園,都加入了為正義而斗爭的行列,在法國,人民就忘記不了這樣一件事情,這就是今天我們要學習的課文,齊讀課題。
2、理解生死攸關的含義。
3、概括課文主要內容,初步了解課文大意。
用簡潔的語言說說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4、伯瑙德夫人保護的是一份怎么樣的情報?絕密,絕密的情報是怎樣的情報?。為保護絕密情報,伯瑙德夫人想了一個怎樣巧妙的辦法?
5、請同學們默讀課文,注意聽清老師要求,思考:當危險步步逼近時,伯瑙德一家三口是怎樣和敵人巧妙周旋的?邊讀邊畫出有關語句,可以在課文旁邊寫寫自己感受。
6、交流:先看伯瑙德夫人是怎么做的?
(1)請學生讀句子“她看著兩個臉色蒼白的兒女,急忙從廚房中取出一盞油燈放在桌上。”瞧,先生們,這盞燈亮些。“說著輕輕把蠟燭吹熄。”
出句子,請大家認真讀讀,看看從句子中你體會到伯瑙德夫人表現怎么樣?抓住“急忙”“輕輕”和說的話,體會鎮靜和急中生智。
(2)教師過渡:危機似乎過去,但萬萬沒有想到,德國人又把蠟燭重新點燃,板書,此時房間里氣氛會怎么樣?(緊張,恐怖)。指名朗讀有關句子。結合前文理解“不堪設想”的意思,以及“不堪設想”的后果。
(3)從描寫雅克的段落中體會雅克的從容鎮定和冷靜。
運用剛才抓住重點詞語的學習方法去理解文章。
(4)教師小結:多了不起的雅克呀,帶著這份感動和欽佩把句子再讀。教師渲染:蠟燭越來越短,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了,蠟燭微弱的燭光仿佛是一顆定時炸彈,在這千鈞一發的時候,在這生死攸關的時刻,杰奎林挺身而出。她嬌聲對德國人說:……
(5)重點體會“嬌聲”一詞。杰奎琳利用嬌聲打動德國軍官,喚起他對女兒的思念。指名讀杰奎琳的話。
(6)師生合作讀:少校瞧了瞧這位可愛的小姑娘,一把拉她到身邊,用親切的聲音說:“ ”蠟燭即將熄滅,時間不允許她聽故事了,她仰起小臉高興地說:“ ”杰奎林鎮定的把燭臺端起來,道過晚安,上樓去了。
(7)端起燭臺的她會想什么呢?
7、句式訓練:
教師:同學們,故事到這里戛然而止,在這場沒有硝煙卻又扣人心弦的戰斗中,勇敢機智的一家人一定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面選擇一個你印象最深的人,仿照句式說一兩句話。
伯腦德夫人……
在生死攸關的時刻,兒子雅克……
女兒杰奎琳……
教師總結并板書:
在這生死攸關的時刻,一家人都為保護情報站沉著冷靜和敵人周旋,這一波三折的故事讓我們一度窒息和感動,就讓我們共同記住他們,記住這些在二戰中為正義而斗爭的平凡偉大的人物。
作業設計:
把這個故事排練成課本劇,可以查閱有關材料。
板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