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三年級下冊語文《爭吵》教案(精選12篇)
小學三年級下冊語文《爭吵》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3、通過理解課文,教育學生懂得人與人之間要相互寬容,團結友愛
教學重點 理解課文,教育學生懂得人與人之間要相互寬容,團結友愛
教學難點 聯系課文內容體會最后一段中父親說的話的含義。
教具準備 生字卡片,
導 學 過 程 二 次 備 課
預習提綱
能夠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弄清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第一課時
一、揭題質疑。
1、指讀課題,正音“吵”是翹舌音,“爭”翹舌音、后鼻音。
2、質疑。
(誰和誰爭吵,為什么爭吵,怎樣爭吵,爭吵后各有什么表現,爭吵這件事使我們明白了什么。)
3、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自己讀書,討論解決)
二、自讀課文、自學生字。
1、要求:讀準字音,認清字形。不要丟字、添字。把課文讀通讀順。
2、學生自讀課文,教師借機巡視輔導。
三、指讀課文,感知課文內容。
1、請八位同學分別朗讀課文。
2、糾正字形“哼”、“御”,正音“肘”是翹舌音,“竟”是后鼻音。
四、再讀課文,解決問題
1、“誰和誰爭吵”(“我”和克萊諦)板書:“我”、克萊諦
2、“為什么爭吵”。
①自讀1—4自然段
②指名回答(克萊諦把我本子弄臟,我報復他,把他的本子也弄臟了)板書:弄臟本子
五、課堂小結:
這節課同學們通過讀書,自己學習了生字、弄清楚了“誰和誰爭吵”和“為什么爭吵”兩個問題,下節課我們繼續解決大家提出的問題。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1、開火車認讀生字卡片。
2、指名分段讀課文。
二、再讀課文,解決問題
1、師這節課我們繼續解決上節課我們提出的問題。
2、出示問題:“怎樣爭吵”。
3、學生自讀1—4自然段。
4、指導朗讀描寫怎樣爭吵的句子。
①討論,當克萊諦弄臟我本子后,我為什么報復他,弄臟他的本子?(心里嫉妒)
②理解“嫉妒”一詞。
③指導朗讀描寫克萊諦生氣的句子。
5、解決“爭吵后各有什么表現”的句子。
①學生自讀5—8自然段。
②討論爭吵后我的表現。
a.“我覺得……多好!”
b.練讀(讀出后悔的語氣)
c.指讀
③“我記起……怎么也說不出來”。練讀、指讀(讀出矛盾的心里)
④克萊諦有怎樣的表現?(克萊諦……悲哀)
⑤從這段話中,你覺得克萊諦會想些什么?
⑥指尋朗讀第7自然段兩人的對話。
⑦這時“我”卻在想些什么?(只是想到防御)
6、解決“爭吵的結果”。
①自讀9—13自然段
②請提問的同學回答(重歸于好)板書:重歸于好
③指讀9—13自然段
④理解“舉起尺子”含義
⑤分角色朗讀
7、解決“爭吵這件事使我們明白了什么?”
①自讀14自然段
②討論:結合課文內容理解父親的話的含義。
8、請學生把懂得的道理對在座的老師和同學們說一說。
三、說讀后感受:
讀了課文,懂得人與人之間,眼下就是同學之間,應該怎樣相處?克萊蒂最突出的品質是什么?你有沒有犯過“安利柯”(就是課文中的“我”)那樣的錯誤?有,怎樣解決的?沒有,今后怎樣和別人交往才是正確的?以上要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談出感受。
四、布置作業:
1、寫出下列詞語的近義詞。
贊許爭辯聚精會神
2、選擇適當的關聯詞語填空。
⑴西沙群島風景秀麗,物產豐富。
⑵他們笨,他們沒有抓住時機。
⑶在校內或校外,我們應講文明。
3、用“不是……而是……”造句。
五、課堂小結。
小學三年級下冊語文《爭吵》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 會認13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正確讀寫“石匠、墨水、故意、誠心誠意、承認、緣故、憤怒、獨自、戒尺、既然”等詞語。
2、 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體會文中人物的心理變化。
3、 體會父親說的話的含義,懂得同學之間應該團結友愛、互相寬容,并學著處理同學間發生的問題。
教學重難點:
1、體會文中人物的心理變化。
2、體會父親說的話的含義。
教學方法:
小組合作、討論交流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板書課題
每天我們都和同學們在一塊學習、游戲,也不可避免的發生一些矛盾,你是怎樣處理的?(學生回答)今天,我們一起來看一看文中的兩個同學是怎樣處理同學間發生的問題的。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讀課文,從文中標生字、詞語,讀準字音,認清字形。
2、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認識生字,新詞。
重點指導:
(1)“體、緣、憤、戒”的寫法。
(2)區分“即”與“既”
3、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多讀幾遍課文,將語句讀通順。
三、再讀課文,了解課文內容。
1、課題是“爭吵”,使誰與誰爭吵?為什么爭吵?怎樣爭吵?結果怎樣?
2、小組內討論交流,全班交流。
3、師生交流,明確課文內容:
“我”和克萊諦之間因為 而發生爭吵,最后“我”和克萊諦
四、作業:
把課文讀熟,注意體會“我”和克萊諦爭吵前后的表現。
板書設計:
爭吵
我 --------------克萊諦
弄臟本子
第二課時
一、 回顧課文內容:
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二、 理解課文,體會父親的話。
(一) 找到“我”和克萊諦吵架的有關段落,認真讀一讀。
(二) 當“我”和克萊諦吵架時,“我”的心情怎樣?心理怎么想的?從哪些語句看出來?
1、 抓住重點語句,自主討論交流:
(1) 我火了,罵了他一句。
(2) 于是我想報復他。
2、 師生交流,統一認識。
3、 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應該讀出怎樣的語氣?
(三)體會父親的話。
1、父親的話在文中一共出現了幾次?從文中標出來。(小組交流)
2、第一次是在什么情況下出現的?我為什么會想起這句話?此時我的心情怎樣?找到有關的語句讀一讀。
小組自主交流:
(1) 我覺得很不安,氣也全消了。
(2) 我很后悔,不該那樣做。
(3) 啊,要是我沒有罵他,沒有做對不起他的是該多好!
(4) 我又記起父親“應該知錯認錯”的話來。但是,要我向他承認錯誤,我覺得太丟臉。
(5) 想到這里,我覺得克萊諦很可愛,心里暗暗說“去向他認錯吧”,可是“請原諒我”這幾個字怎么也說不出來。
師生交流,統一認識:
“我”不安、后悔、矛盾。
3、第二次是在什么情況下出現的?
(1)他們都說在外邊等著對方,此時他們在想什么?倆人想的一樣嗎?找到有關的語句讀一讀。(討論交流)
(2) 我為什么會想起這句話?此時我的心情怎樣?找到有關的語句讀一讀。
我心想:“我只是防御,決不還手。”
(3)“終于挨到放學”為什么是“挨”?從中體會到什么?
4、當父親知道整個事情時,父親的表現怎樣?從文中標出來讀一讀。
討論:
(1) 父親為什么把戒尺折成兩段,扔向墻角?
(2) 從父親的話中你體會到什么?
師生交流:
同學之間應該團結友愛、相互寬容。
5、你覺得克萊諦是個怎樣的孩子?
(四)分角色朗讀課文,體會“我”和克萊諦爭吵前后的表現。
三、小練筆:
在同學相處的過程中,你是否也曾遇到過文中出現的這種事情?你是怎樣處理的?把你和同學發生過的事情寫一寫。
板書設計:
爭吵
我----- 朋友 -----克萊諦
寬容 友愛 理解
小學三年級下冊語文《爭吵》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通過理解課文內容,懂得人與人之間要團結友愛,相互寬容。
2.給課文分段,歸納段落大意,說出課文主要內容。
3.學習生字詞,練習用“緣故”、“誠心誠意”造句。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難點
1.聯系課文內容,體會爭吵后“我”和克萊蒂的感情變化及最后一段中父親說的話的含義。
2.練習抓住課文的主要內容。
教學時間 三課時
第一課時
一、教學目標
(一)初讀課文,了解事情的起因、經過和結果。
(二)為課文分段,歸納段落大意,說出課文主要內容。
(三)學習課文生字新詞。正確朗讀課文。
二、教學重點、難點
歸納段落大意,抓住課文主要內容。
三、教學過程
(一)按“預習”要求初讀課文,了解“爭吵”的起因、經過和結果。畫出描寫“我”后悔的句子及不理解的詞語。
(“爭吵”的起因、經過和結果,只求了解,暫不做檢查。)
(二)再讀課文,正音正字。
“嫉(j0)妒(d))”的“嫉”不要讀成“j@”的音。
(是指心里嫉恨別人比自己強。)
“我火了”的“火”,“偷偷”的第二個“偷,在這里應帶兒化韻,讀“火兒”,“偷偷兒”。
“衣肩上的線縫都開了”的“都”,應讀“d#u”,不要讀成“d&”的音。
“終于挨到了放學”的“挨”應讀“2i”的音,表示困難地度過時間的意思,不要讀成“你挨(1i)著我”、“挨(1i)家挨(1i)戶”的“挨”字的音。“我把這件事告訴了父親”的“訴(s))”應讀輕聲。
“哼”的右下是“了”,不要寫成“子”;“防御”的“御”的中間是不是“缶”;“畢竟”的“竟”不要少寫一橫,注意與“競”區別。
(三)按自然段概括段意(對話形式的適當歸并),按意思相關或相近的歸并方法,劃分段落(或按帶有階段性的內容),為歸納課文主要內容做好準備。
1.概括自然段段意
第1、2自然段:克萊蒂把我的筆記本弄臟了,我火了,罵了他。他說不是故意的。
第3自然段:我報復了他,把他的本子也弄臟了。
第4自然段:克萊蒂氣得要我在外邊等他。
第5自然段:我很后悔,想向他認錯,可是沒有勇氣。
第6~8自然段:克萊蒂表現出悲哀,又說在外邊等我。我想起父親的話,功課也沒聽進去。
第9、10自然段:在街上,克萊蒂來了,我舉起尺子,他卻要我們像從前那樣做好朋友。
第11~13自然段:我友好地表示以后再不吵架了。
第14自然段:回到家,父親說,錯了就該第一個伸手請他原諒,并把尺子折斷扔向墻角。
2.討論劃分結構段:
提示:“爭吵”的故事可歸并為爭吵、反思、和好及受教育四個階段(一般為時間、地點或情節上的變換),劃分四個段落。
第一段(第1~4自然段):我的筆記本被克萊蒂弄臟了,為了報復,“我”把他的本子也弄臟了。
第二段(第5~8自然段):“我”很后悔,但沒有勇氣向克萊蒂承認錯誤。
第三段(第9~14自然段):放學后,克萊蒂主動要求跟“我”重歸于好,“我”受到了教育。
3.再議四個段落劃分的四個階段:
第一段“爭吵”的情節是集中的,顯然是在一個時間,一個地點,看得出是在教室。
第二段“反思”是“爭吵”完畢,集中講“我”的后悔和反思,主要表現“我”不安的內心活動。地點仍在學校,時間推后了。
第三段“和好”情節有了大的進展,時間又推后到放學,地點移到了街上,情節也相當集中。
第四段“受教育”,是故事的尾聲,突出了父親的教育情節。地點轉移到家里。
4.根據結構段段意,自己歸納課文主要內容,寫在練習本上(注意語言連貫,重復的刪掉),再讀一讀。然后教師檢查訂正。
課文主要內容:
“我”的筆記本被克萊蒂弄臟了。為了報復,“我”也把他的本子弄臟了。“我”很后悔這樣做,但沒有勇氣向他承認錯誤。放學后,在克萊蒂主動要求下,我們和好了。回到家,父親又教育了我。
(四)閱讀分析第一段。
自由讀或默讀,邊讀邊想:
1.這一段是講“我”和克萊蒂“爭吵”經過的,究竟誰對誰不對?為什么?
(從爭吵的情形看,克萊蒂沒有錯,是“我”不對。因為克萊蒂不是故意弄臟“我”的筆記本的。“我”做得不對,不應該為了報復故意弄臟了克萊蒂的本子。)
2.“我”開始說,吵架“不是因為他得了獎牌,我嫉妒他。”到底他倆吵架是不是“我”嫉妒克萊蒂得了獎呢?如果有,從哪里看出來的?
(是一種嫉妒。從“他的笑讓我很不高興”看出“我”認為克萊蒂的笑是笑話“我”沒得上什么獎,因而心想“得了獎有什么了不起!”于是想報復克萊蒂,所以說,事情起始就是因為“我”嫉妒克萊蒂得獎引起的。)
第二課時
一、教學目標
閱讀分析第二~四段,了解“我”和克萊蒂爭吵后各有什么表現,體會同學之間相互寬容、團結友愛的重要意義。
二、教學重點、難點
了解“我”和克萊蒂爭吵后有什么表現,深入體會人物的內心世界。理解同學之間相互寬容、團結友愛的重要意義。
三、教學過程
(一)默讀第二段,邊讀邊議,再解答:
這一段主要寫了“我”后悔跟克萊蒂吵架。著重描寫了“我”想向克萊蒂承認錯誤,又覺得不好意思的矛盾心情,也冷靜地反思了一番。過去兩人交往的一幕幕情景在腦海里再現。正像開頭說的“我覺得很不安,氣也全消了。我很后悔不該那樣做。”
1.“覺得很不安”,“不安”什么?“很后悔”,“后悔”什么?
(“不要”,是怕克萊蒂放學后找我算賬,再報復一下,因為他總提出在外邊等我。“后悔”的是,過去種種事實證明,克萊蒂是個好人,他的確不是故意弄臟我的筆記本,而是因為我嫉妒他得了獎報復了他,才吵架的。)
2.“克萊蒂是個好人”,從過去的種種事實證明他好的表現有哪些?
(“好”的表現有:幫父母親干活,服侍生病的母親,扛柴扛得多,以及受到我們全家誠心誠意的歡迎,特別是父親那么喜歡他等等。)
3.“我”既然想到了克萊蒂是個“好人”,又很可愛,也“知錯認錯”,心里也暗暗說“去向他認錯吧”,可是“請原諒我”這幾個字怎么也說不出來,為什么?
(沒有勇氣,覺得太丟臉)
4.倆人吵架快結束的時候,克萊蒂再次提出“我在外邊等著你!”,“我”也回答說“我也等著你!”克萊蒂和“我”都說在外邊等著對方,兩個人的說法一樣,意思一樣嗎?再議一議。
(說法一樣,意思不一樣:克萊蒂說“在外邊等你”,是想向“我”解釋,以求化解矛盾,不是故意的。“我”說的“在外邊等你”誤解了對方的意思,以為對方要報復,要打他。只要防御,決不還手就可以了)。
5.“吵架結束的時候,克萊蒂不時用眼睛瞟我,從他的眼睛里表示的不是憤怒,而是悲哀。”“瞟”是用眼睛怎樣看?
(斜著眼睛看。看情況兩人是并排坐在自己座位上,只能瞟。還有,一個人生另一個人的氣,往往不愿意正眼看,就斜著眼睛瞟幾眼,以表示不值得一理。)
6.“從他的眼睛里表示出來的不是憤怒,而是悲哀。”克萊蒂應該不應該“憤怒”?
(應該。吵架的事,他有理。)
為什么不是“憤怒”,而是“悲哀”?“悲哀”表示什么?
(看來平時他們很要好,加上克萊蒂是個“好人”,很能體諒、寬容別人,所以把憤怒壓下去了。只是表示了“悲哀”,這“悲哀”是流露出一種出人意料的情緒。對“我”所做的一切和有意報復,很不理解。沒想到會發生這樣的事情。)
7.自由讀,再指名讀第二段,把“我”不安和后悔的心情表現出來,特別是表示后悔和自責的話要讀出應有的語氣來。
(二)閱讀分析第三段。
1.先自由讀或默讀第三段,寫“我”和克萊蒂重歸于好。邊讀邊想,再議論:“終于挨到了放學”,“終于”是什么意思?“挨”是什么意思?換成“等”可以不可以?
(“終于”是經過等待之后出現的情況。“挨”是困難地度過某一段時間。說明“我”心里有事,總想著吵架的事,還擔心克萊蒂找自己算賬,上課的時間難以度過,經過等待之后才下了課放了學。說明“我”覺得時間過得太慢了,“我”一心想著下課后怎樣應付克萊蒂。)
2.“我獨自在街上走著”,從“獨自”這個詞推測,平時放學回家一定不是“獨自”,是怎樣走的呢?
(可能跟克萊蒂同行。)
3.今天跟克萊蒂吵架了,而且是“我”故意的,責任在“我”。可是克萊蒂是怎樣表現的呢?當“我”聽見克萊蒂從后面跟上來的時候,先是“手里拿著尺子站住等他”。他走近了我,“我舉起尺子”。舉起尺子是為了什么?
(防御克萊蒂打來。因為父親說過,自己錯了,別人打你時千萬不要還手,只要防御就是了。)
4.出人意料的是克萊蒂是怎樣做的呢?再讀以下4個自然段(10~14)。
議一議,克萊蒂見到了“我”,表現了一種什么風格?
(克萊蒂表現了一種寬容、友好的風格。也說明他的確是個“好人”。)
這種寬容、友好的風格從哪些地方表現出來了?再議,然后解答、歸納:
(“微笑著”,是從描寫神態表現寬容和友愛的;“用手撥開尺子”、“兩只手搭在我的肩上”,是從描寫動作表現寬容和友愛的;“溫和地說”,是從描寫說話時的語氣,表現寬容、友愛的;“讓我們像從前那樣做好朋友吧!”“以后我們再不吵架了,好嗎?”是通過語言表現寬容和友愛的。
總之,課文是通過描寫人物(克萊蒂)的神態、動作、語言和語氣等,表現人物的思想感情和風格的。)
“我”對克萊蒂的出人意料的寬容和友愛態度做出什么反映?
(連連說:“再也不了!再也不了!”然后“高高興興”地分手了。這兩個“再也不了”和“高高興興”反映了“我”被克萊蒂的寬容和友愛及重歸于好的態度深深感動了。打消了先前的“不安”,好像失去的友誼又重新回到自己的身邊。因此,十分激動,高興得不得了。)
5.最后一段主要寫回到家里“我”把事情告訴了父親,父親對我的教育。
這一段有個“本想”,帶著“讓父親高興一下”,相對還有個“不料”,引出了“父親把臉一沉”。“本想”和“不料”換兩個意思相同的詞語,讓句子的意思不變,可以不可以?
(可以,“本想”換成“原本想”或“本來想”,“不料”換成“沒想到”或“沒料到”。)
“父親把臉一沉”,說話了。“把臉一沉”可以換個什么同樣意思的詞語?
(換成“表情嚴肅”或“板著臉”)
父親“表情嚴肅”地,“板著臉”地說和做。有什么含義?“第一個伸過手去”是什么意思?“奪過”“折成”又表示了什么?大家議一議,再回答。
(一個人不但要能認識自己的錯誤,而且還要敢于承認自己的錯誤,求得別人的諒解。否則就是錯上加錯。“第一個伸過手去”意味著有勇氣主動地向對方認錯,請求對方原諒。
父親把“我”手里的尺子“奪過去”“折成”兩段,向墻角“扔去”。是希望“我”告別錯誤,永遠友好待人。父親的教育應該說是及時的、深刻的。)
(三)小結讀后感受:
讀了課文,懂得人與人之間,眼下就是同學之間,應該怎樣相處?克萊蒂最突出的品質是什么?你有沒有犯過“安利柯”(就是課文中的“我”)那樣的錯誤?有,怎樣解決的?沒有,今后怎樣和別人交往才是正確的?以上要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談出感受。
第三課時
一、教學目標
(一)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寫“思考·練習”第4題中的詞語。
(二)練習用“緣故”、“誠心誠意”造句。
(三)按課后“練筆”要求,練寫自己與同學之間團結友愛的事的片段。
二、教學重點、難點
做“以自己與同學之間團結友愛”為題材的片段練筆。
三、教學過程
(一)要求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共同評議。
(二)聽寫“思考·練習”第4題“讀讀寫寫”的詞語。同桌互換訂正。再練習用“緣故”、“誠心誠意”造句。
1.結合原文原句,解釋“緣故”、“誠心誠意”。
(“緣故”,指克萊蒂的上衣肩上的線縫開了。“我”猜想多半是扛多了柴的緣故。緣故即原因。“誠心誠意”,真心實意。指克萊蒂到我家時全家歡迎他沒有半點客套和虛假。由此證明,他是個好人。)
2.范句:
緣故——
①這盆茉莉花,葉子發黃,也不怎么開花,我看是缺少肥料的緣故。
②七十多歲的李爺爺,紅光滿面,身板硬朗,主要是堅持鍛煉的緣故。
誠心誠意——
①同學們誠心誠意地想盡辦法幫助愛遲到的立冬同學按時到校,保證了學習。
②這位標兵營業員主動為媽媽選料,還量好了尺寸,看得出他是誠心誠意地為顧客服務的。
(三)練筆:
選擇一件自己與同學之間友愛的事寫成片段。要求內容真實,把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寫具體。
1.總結性地說說讀了“爭吵”一課受到的人與人之間要相互寬容,團結友愛的教育,特別是要向克萊蒂學習的意義。
2.說一說我們同學之間出現過哪些團結友愛的事情,哪些事令人感受最深。
3.在肯定列舉的團結友愛的事情,確有令人感受最深的事實之后,進一步討論怎樣把感受最深的部分寫具體。
議一議“爭吵”一課感受最深的部分在哪里?是怎樣寫具體的?
(“爭吵”一課最令人感動,也是“我”感受最深的地方是,“我”的不安和后悔,跟克萊蒂吵架的反思和自責;特別是克萊蒂主動找“我”化解矛盾,重歸于好。)
4.以“重歸于好”為例,議一議這一部分是怎樣寫具體的。
歸結到兩點:一是“重歸于好”的事實經過寫得清楚:從放學后“我”獨自在街上走著,到克萊蒂走近“我”兩個人之間的對話。再到高興地分手回家。一步步寫得很有層次;二是“重歸于好”的表現寫得具體。方法是抓住人物的動作、語言、語氣、神態和內心活動等去描寫,以表現人物的思想感情和品格。
學生可列舉課文中的描寫實例,如:
克萊蒂從后面跟上來……他走近我……(這是寫動作的);
克萊蒂微笑著用手撥開尺子,溫和地對我說……(這是動作、神態、語言和語氣的);
我愣住了。我覺得有兩只手搭在我的肩上。“以后我們再不吵架了,好嗎?”(這又是寫克萊蒂的動作和語言的);
“再也不了!再也不了!”我回答說。然后我們高高興興地分手了。(這是寫“我”的語言和我們倆的心情的);
最后一段寫父親教育“我”。先寫父親的神態,“把臉一沉”。再寫父親的話,“既然你錯了,就應該第一個伸過手去請他原諒,更不應該向一個比你高尚的朋友舉起尺子!”最后寫動作“從我手里奪過尺子,折成兩段,向墻角扔去。”
5.小結:
作者緊緊圍繞“相互寬容、團結友愛”的中心,通過克萊蒂、“我”和父親等人物的動作、語言、語氣、神態和內心活動等描寫,表現上述中心的。我們寫片段也要學習這樣的寫法。
列舉片段范例供大家參考。
……
我望著對門窗臺上那盆平頂鳳仙,花紅葉綠的,真喜人,它是張童種的。再看看自己窗臺上的這盆,又瘦又長,葉子不綠,花兒還沒開一朵。都是清明節后一塊兒種的,那花也偏心眼,在他那兒就長得水靈。我跟媽媽說:“開學就要評‘園藝能手’獎了,張童準能評上。”媽媽說:“你就取取經,問問他是怎么侍弄得那么好。”
“哼,我才不呢,顯得我多熊!”我說著朝對門努努嘴兒。
第二天清晨,窗外一陣窸窣聲音,我推開窗子,啊,只見張童蹲在窗下收拾我那盆平頂鳳仙呢。
“張童!”我不知所措地叫了一聲,跑出去,不好意思地蹲下來。他抬起頭看了我一眼,腦門上滲出了汗珠,關切地說:“你這花兒缺肥,可水澆得倒挺多。”說著,用小鏟把盆土翻了翻,從塑料袋里抓了一把花肥,撒到周邊。又拿起剪子“喀嚓喀嚓”把老長的枝葉剪掉一半,澆了點兒水,胸有成竹地說:“過一個星期看,你會滿意的。”
“謝謝你!”我不好意思,“我好好培養,要是比你的那盆強呢?”
“那園藝能手就是你了。”張童笑得眼睛瞇成了一條縫兒。“不過,記著,澆水要間干間濕,肥料要少施勤施。好,祝你成功!”說罷,把塑料袋扔到我懷里,拍拍手上的土,又瞇著笑眼,徑直朝對門走去。
……
質疑問難后,布置片段練習。
小學三年級下冊語文《爭吵》教案 篇4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
師:同學之間發生爭吵是難免的事,你遇到這樣的情景,是怎樣做的呢?
生:我會和他講道理。
生:如果是我錯的,會跟他道歉。
生:我會很生氣。
師:同學們都能將自己的心里話說出來。今天我們要學的課文講的就是兩個朋友發生爭吵的事。
(板書課題)
師:請大家打開課本,自由讀課文,讀準生字的讀音,把課文讀通順。
師:請大家思考:課文寫的是誰和誰爭吵,他們是怎樣做的,結果怎樣?
生:課文寫了克萊諦不小心碰壞了我的本子,我想報復他,也碰壞了他的本子,這樣我們倆就吵起來了,后來“我”和克萊諦和好了。
師:說得真準確。誰來說說課文中哪些字是要注意讀音的。
生:“嫉(jí)妒”的“嫉”不要讀成“jì”。
師:嫉妒是什么意思?
生:是指心里嫉恨別人比自己強。
師:還有哪些字要注意?
生:“我火了”的“火”,“偷偷”的第二個“偷,在這里應帶兒化韻,讀“火兒”,“偷偷兒”。
生:“侍”字要讀準翹舌音。
4.默讀課文,畫出不理解的地方,和同學進行交流討論。
師:課文哪幾個自然段是講吵架的原因的?
生:課文1-4自然段是講吵架的原因的。
師:“我”和克萊諦因為什么事而爭吵?
生:吵架的原因是克萊諦把“我”的筆記本弄臟了,“我”也弄臟了他的本子。
師:克萊諦把”我”的筆記本弄臟后,是怎么做的?
生:他只是微笑著說:“我不是故意的”。
師:“我”為什么想報復克萊諦?為什么?從哪里看出來了?
生:因為我“嫉妒”他。因為我心想:“哼,得了獎,有什么了不起!”于是我想報復他。
師:看得出你能夠認真閱讀課文,理解“我”心理的真正想法。誰來把這句話讀一讀?
生:我心想:“哼,得了獎,有什么了不起!”
師:當“我”故意把克萊諦的本子弄臟后,他是怎樣表現的?為什么會這樣?從中可以看出他是個怎樣的人?
生:他的表現是“臉都紅了,舉起手又縮回去”。
生:他很生氣。
師:“我”的報復使克萊諦十分惱怒。如果是你,你惱怒嗎?
生:我當然生氣了。
師:那請你來試著讀讀“你這是故意的!”這句話。
生讀:“你這是故意的!”這句話
師:“臉紅”說明他生氣。“舉起手又縮回去”,說明克萊諦不想把事情鬧大,老師知道后,“我”會受到批評。從這里可以看出他能夠寬容待人。
第二課時
師:上節課,我們學到當“我”故意把克萊諦的本子弄臟后,克萊諦臉都紅了,舉起手又縮回去,那“我”看了克萊諦的表現后,心里會怎么想?又是怎么做的?下面我們來學習5-8自然段。
師:請你默讀課文,畫出描寫“我”矛盾心理的句子。并談談你的理解。
生:我覺得很不安,氣也全消了。我很后悔,不該那樣做。
師:為什么會這樣呢?
生:因為“克萊諦是個好人,他絕對不是故意的。”
師:克萊諦是個好人,他的“好”體現在哪兒?
生1:“我想起那次去他家玩……母親的情形”從這里看出他是個懂事的孩子。
生2:“還有他來我家的時候……種種情形來”從這里知道他是一個十分惹人喜愛的孩子。
生3:“我用眼角偷偷地看他……緣故吧”看粗他很勤勞。
師:“我”認識到了自己做錯了,可為什么不能向克萊諦道歉,說明什么?
生:說明我沒有勇氣面對錯誤,承認錯誤。
師:在課堂上克萊諦對“我”是什么反應?又是怎樣說的?
生1:克萊諦不時用眼睛瞟我,從他的眼里表示出來的不是憤怒,而是悲哀。
生2:他又說“我在外邊等著你!”
師:克萊諦的眼里表示出來的不是憤怒而是悲哀,這說明什么?
生1:說明克萊諦沒有記恨我。
生2:他對“我”的所作所為感到失望。
師:他們都說在外邊等著對方,倆人想的一樣嗎?
生:不一樣。克萊諦是想化解矛盾,而我卻以為他想對我進行報復,想著要怎么防御他。
師:說得真好,那么克萊諦將會采取怎樣的方式對待“我”,事情的結果怎樣,我們接著學習課文。請你自讀課文的第三部分(9-13)自然段。
師:作者為什么用“終于挨到了放學”?說明什么?
生1:“終于、挨”說明:“我”覺得時間過得太慢了。
生2:說明“我”整節課總想著一會克萊諦報復的時候,“我”怎么防御。
生3:他很想知道克萊諦一會會怎么做?
師:當“我”向克萊諦舉起尺子時,克萊諦是怎樣做的?
生:克萊諦微笑著用手撥開尺子,溫和地對我說,“讓我們像從前那樣做好朋友吧!”
師:通過克萊諦對“我”的態度,可以看出克萊諦是個什么樣的孩子?哪些詞可以體現出來?
生說明克萊諦寬容、友愛待人,通過“微笑”“溫和”兩詞體現出來。
生:分角色朗讀,要讀出克萊諦的真摯感情,讀出“我”的高興之情。
師:請你默讀課文最后一段,畫出父親說的話,說說你是怎樣理解的。
生1:父親要“我”做錯事情要勇于承認錯誤。
生2:不能對比你高尚的朋友舉起戒尺。
生3:既然自己錯了,就應該自己主動承認錯誤,不能等別人來跟自己和好。
生:有感情地朗讀。
師:希望大家在平時的生活中能寬容別人,與別人團結友愛,做一個人人喜歡的人。
附:板書設計
15、爭吵
嫉妒——報復——爭吵——后悔——和好
寬容 團結友愛
小學三年級下冊語文《爭吵》教案 篇5
《爭吵》是一篇獨立閱讀課文。課文圍繞克萊諦不小心碰到安利柯的胳膊肘,把墨水滴到筆記本上,本子被弄臟,字跡也看不清,于是兩人發生爭吵,最后解決矛盾的事,表現了克萊諦主動認錯和安利柯知錯就改的品質。教學本課,我除了采用指導朗讀,感悟人物美好品質的方式,還重點就兩人主動提出解決矛盾的根本原因引導學生進行了討論。從而使學生認識到現實生活中,我們在與別人發生矛盾時,只有多想別人的好處,反思自己的不足,才能建立起和諧真誠的友誼。課文《爭吵》剛講完,班內就發生了爭吵。站在辦公桌前,我正為下節課作著準備,楊杰突然出現在我的面前,用手捂著耳朵,委屈地說:“老師,韓旭用石頭打我耳朵了。”“打破了沒有?”我連忙轉過身,拿開她的手,仔細一看,只見她的耳窩邊上擦破了一層皮。“他為什么打你呢?走,找他問問去?”我一手拿著參考資料一手扶著她的后背向教室走去。一路上,楊杰什么也沒說。來到教室門前,我把韓旭叫出來,還未開口,他就直視著楊杰爭辯道:“你也用石頭打我來。”“我沒有!”“你和丁宇在一起揚土,爆在我身上。”“我不是故意的!”“不是故意的也不行!”看著兩個孩子你一言我一語伸著脖子互不相讓的'樣子,我平靜地對韓旭說:“咱們剛學完了《爭吵》,你倆就爭吵起來了,很及時嗎。課堂上咱們認真地討論過,遇到發生雙方爭吵時,應該怎樣做呢?”“想對方的可愛。如果是自己錯了,就主動向對方道歉。”韓旭對答如流。“那你是怎么做的?”我進一步和顏悅色地問,“用石頭打了別人的耳朵就應該向人家主動道歉。”“我錯了,老師。”韓旭立刻醒悟過來,接著把頭轉向楊杰,真誠地說,“對不起!”“沒關系。”兩個孩子臉上馬上沒有了怒容。
走進教室,我立刻改變了這節課原打算讓孩子們做《基礎訓練》的計劃,平靜地對同學們說:“剛才,韓旭表現的不錯!學了《爭吵》一課,雖然剛才與楊杰發生了爭吵,但老師一提醒,立刻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向楊杰認了錯。希望同學們在以后的日常生活中遇到類似的事情,也能這樣做。這節課,請同學們結合實際,寫一件你以前與同學發生爭吵的事情,仔細回想一下當時是怎樣處理的?學了這篇課文以后,你受到了哪些啟示?以后再遇到這樣的事情應該怎么辦?”同學們聽了,有的低頭深思,有的迅速拿出筆和紙,認真地寫了起來......
學以致用,將語文教學與具體實踐結合,是新課標的基本理念之一。《爭吵》是一篇獨立閱讀課文。如果不遇到類似事情,即使同學們課堂上朗讀的再好,理解課文再透徹,也可能隨著下課鈴聲的敲響孩子學習暫告結束。然而,正是班內的突發事件,激發了我的靈感。因此,依據新課標與實踐結合進行有機教學,應該是我們勇于探索的方式之一。
小學三年級下冊語文《爭吵》教案 篇6
《爭吵》是一篇獨立閱讀課文。課文圍繞克萊諦不小心碰到安利柯的胳膊肘,把墨水滴到筆記本上,本子被弄臟,字跡也看不清,于是兩人發生爭吵,最后解決矛盾的事,表現了克萊諦主動認錯和安利柯知錯就改的品質。教學本課,我除了采用指導朗讀,感悟人物美好品質的方式,還重點就兩人主動提出解決矛盾的根本原因引導學生進行了討論。從而使學生認識到現實生活中,我們在與別人發生矛盾時,只有多想別人的好處,反思自己的不足,才能建立起和諧真誠的友誼。
課文《爭吵》剛講完,班內就發生了爭吵。
站在辦公桌前,我正為下節課作著準備,A突然出現在我的面前,用手捂著耳朵,委屈地說:“老師,B用石頭打我耳朵了。”“打破了沒有?”我連忙轉過身,拿開她的手,仔細一看,只見她的耳窩邊上擦破了一層皮。“他為什么打你呢?走,找他問問去?”我一手拿著參考資料一手扶著她的后背向教室走去。一路上,A什么也沒說。
來到教室門前,我把B叫出來,還未開口,他就直視著A爭辯道:“你也用石頭打我來。”“我沒有!”“你和C在一起揚土,爆在我身上。”“我不是故意的!”“不是故意的也不行!”看著兩個孩子你一言我一語伸著脖子互不相讓的樣子,我平靜地對B說:“咱們剛學完了《爭吵》,你倆就爭吵起來了,很及時嗎。課堂上咱們認真地討論過,遇到發生雙方爭吵時,應該怎樣做呢?”“想對方的可愛。如果是自己錯了,就主動向對方道歉。”B對答如流。“那你是怎么做的?”我進一步和顏悅色地問,“用石頭打了別人的耳朵就應該向人家主動道歉。”“我錯了,老師。”B立刻醒悟過來,接著把頭轉向楊杰,真誠地說,“對不起!”“沒關系。”兩個孩子臉上馬上沒有了怒容。
走進教室,我立刻改變了這節課原打算讓孩子們做《基礎訓練》的計劃,平靜地對同學們說:“剛才,B表現的不錯!學了《爭吵》一課,雖然剛才與楊杰發生了爭吵,但老師一提醒,立刻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向A認了錯。希望同學們在以后的日常生活中遇到類似的事情,也能這樣做。這節課,請同學們結合實際,寫一件你以前與同學發生爭吵的事情,仔細回想一下當時是怎樣處理的?學了這篇課文以后,你受到了哪些啟示?以后再遇到這樣的事情應該怎么辦?”同學們聽了,有的低頭深思,有的迅速拿出筆和紙,認真地寫了起來......
學以致用,將語文教學與具體實踐結合,是新課標的基本理念之一。《爭吵》是一篇獨立閱讀課文。如果不遇到類似事情,即使同學們課堂上朗讀的再好,理解課文再透徹,也可能隨著下課鈴聲的敲響孩子學習暫告結束。然而,正是班內的突發事件,激發了我的靈感。因此,依據新課標與實踐結合進行有機教學,應該是我們勇于探索的方式之一。
小學三年級下冊語文《爭吵》教案 篇7
教學要求:
思想品德要求:教育學生懂得人與人之間要相互寬容,團結友愛。
知識要求:學習生字、新詞;理解課文內容,知道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
能力要求:能聯系課文內容,理解父親說的話;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重點難點:理解課文內容,知道課文寫了什么事;理解父親說的話的含義。
教具準備:常規
教學時間:一課時
一、 導入 新課
我們學習了課文《她是我的朋友》,知道了阮恒為了挽救朋友的生命,不惜獻出自己的鮮血,甚至是獻出自己的生命,這多么令人感動,這是多么高尚的品質啊!同學之間、朋友之間有時也會為一點小事而發生爭吵,這時,我們雙方都應該怎么做呢?今天我們學習一篇課文,看看他們是怎么做的?從中我們也許會受到啟發。
二、 布置自學
1、 讀讀課文帶拼音的字,想想它的意思。
2、 讀讀課文,想想課文講了什么事。
3、 畫出自己不理解的詞語,不明白的地方。
三、 檢查自學情況
1、 請學生讀課文,要讀準字音。
2、 理解詞語的意思。
四、 學習課文
1、 理清課文層次。(全班討論)
①默讀課文,標出課文有幾個自然段
②課文哪幾個自然段寫了我和克萊諦發生爭吵的原因
③課文哪幾個自然段寫了發生爭吵后我和克萊諦的表現
④哪幾個自然段寫放學后,克萊諦主動找我,我倆和好了?
老師歸納:全文分為四個部分:發生爭吵――我很后悔――重又和好――父親教育
2、 學習第一部分(一至四自然段)
①讀這部分內容
②先同桌討論,后全班討論:我和克萊諦發生爭吵的真正原因是什么?發生爭吵后雙方的表現各是什么樣的?你體會到什么?
3、 學習第二部分(五至八自然段)
①讀讀這部分內容
②自己默讀,在書上批畫描寫“我”心理活動的語句,體會我的心情。
③讀讀自己畫的句子,說說自己的理解。
老師小結:這部分內容對我和克萊諦發生爭吵后的矛盾心情寫得非常真實具體,非常符合常理,一般人做錯事后,也常常是不安、后悔――想承認錯誤――又怕丟臉,沒有勇氣。
4、 引導弄清兩個問題
①克萊諦不時用眼睛瞟我,從他的眼里表示出來的不是憤怒,而是悲哀。這是為什么?(對我的所作所為感到不理解,為我的表現感到悲哀。)
②克萊諦兩次說“我在外邊等著你”而我也回答說“我也等著你!”兩人想的是一樣的嗎?從中你體會到什么?
5、 學習第三部分(九至十三自然段)
①讀這部分內容,找找描寫兩個人表現的詞句,你體會到什么?
②全班分兩組,一組說我的表現,一組說克萊諦的表現。
6、 讀最后一段,理解父親的話。(全班討論后老師總結)
一個人不但要認識到錯誤,而且要敢于認錯,求得別人的諒解,不能錯上加錯,不友好待人。
小學三年級下冊語文《爭吵》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1、通過理解課文內容,教育學生懂得人與人之間要相互寬容,團結友愛。
2、學習生字詞。
3、有感情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聯系課文內容體會最后一段中父親說的話的含義。
課時安排:
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初讀課文,感知課文內容。
2、學習生字詞。
3、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揭題質疑。
1、指讀課題,正音“吵”是翹舌音,“爭”翹舌音、后鼻音。
2、質疑。(誰和誰爭吵,為什么爭吵,怎樣爭吵,爭吵后各有什么表現,爭吵這件事使我們明白了什么。)
3、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自己讀書,討論解決)
二、自讀課文、自學生字。
1、要求:讀準字音,認清字形。不要丟字、添字。把課文讀通讀順。
2、學生自讀課文,教師借機巡視輔導。
三、指讀課文,感知課文內容。
1、請八位同學分別朗讀課文。
2、糾正字形“哼”、“御”,正音“肘”是翹舌音,“竟”是后鼻音。
四、再讀課文,解決問題
1、“誰和誰爭吵”(“我”和克萊諦)板書:“我”、克萊諦
2、“為什么爭吵”。
①自讀1—4自然段
②指名回答(克萊諦把我本子弄臟,我報復他,把他的本子也弄臟了)板書:弄臟本子
五、小結
這節課同學們通過讀書,自己學習了生字、弄清楚了“誰和誰爭吵”和“為什么爭吵”兩個問題,下節課我們繼續解決大家提出的問題。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通過理解課文內容,教育學生懂得人與人之間要相互寬容,團結友愛
2、理解父親說的話的含義
3、有感情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再讀課文,解決問題
1、師這節課我們繼續解決上節課我們提出的問題。
2、出示問題:“怎樣爭吵”。
3、學生自讀1—4自然段。
4、指導朗讀描寫怎樣爭吵的句子。
①討論,當克萊諦弄臟我本子后,我為什么報復他,弄臟他的本子?(心里嫉妒)
②理解“嫉妒”一詞。
③指導朗讀描寫克萊諦生氣的句子。
5、解決“爭吵后各有什么表現”的句子。
①學生自讀5—8自然段。
②討論爭吵后我的表現。
a、“我覺得……多好!”
b、練讀(讀出后悔的語氣)
c、指讀
③“我記起……怎么也說不出來”。練讀、指讀(讀出矛盾的心里)
④克萊諦有怎樣的'表現?(克萊諦……悲哀)
⑤從這段話中,你覺得克萊諦會想些什么?
⑥指尋朗讀第7自然段兩人的對話。
⑦這時“我”卻在想些什么?(只是想到防御)
6、解決“爭吵的結果”。
①自讀9—13自然段
②請提問的同學回答(重歸于好)板書:重歸于好
③指讀9—13自然段
④理解“舉起尺子”含義
⑤分角色朗讀
7、解決“爭吵這件事使我們明白了什么?”
①自讀14自然段
②討論:結合課文內容理解父親的話的含義。
8、請學生把懂得的道理對在座的老師和同學們說一說。
小學三年級下冊語文《爭吵》教案 篇9
一、導入
1.今天,我們要來學習一篇新課文(板書:爭吵)誰來讀一讀題目?
正音:爭和吵都是翹舌音,爭是后鼻音的字。讓我們一起來讀讀課題。
2.你知道什么是爭吵嗎?你和他人有過爭吵嗎?(聯系生活說一說)
3.質疑:爭吵作為一個故事,一篇文章的題目,你想從中了解哪些內容?
(誰和誰爭吵?為什么爭吵?結果怎樣?)板書
二、初讀課文,了解文章內容
1.讓我們帶著這樣的問題,自由朗讀課文。標上小節號,讀準字音,不添字漏字,把課文讀通讀順。
2.集中識字讀詞。
出示詞語:嫉妒 胳膊肘 罵人 哼 服侍 承認 緣故 原諒 瞟 防御 戒尺 高尚
跟著老師來讀讀這些詞語。
同桌相互讀讀這些詞語。
這些詞語比較集中在文章的1、5、 14自然段中。(出示)練習讀一讀,將詞語讀準確、將句子讀通順。指名生讀。
3.概括課文的大致內容。
自己再將這三個自然段連起來讀一遍,回憶故事的內容,你能回答剛才我們提出的問題嗎?
提示:誰和誰爭吵?為什么爭吵?結果怎樣?
那么將這些信息串聯起來,這篇文章講了一個怎樣的故事。能把內容簡單地和大家說說嗎?(課文講了我和克萊諦之間因為本子弄臟而發生爭吵以及克萊諦主動找我和解的事。告訴我們要寬容、知錯就改。)
三、分段感悟課文
(一)學習1-4自然段
如果學生之前提到嫉妒:剛才有同學提到我和克萊諦吵架除了弄臟本子,還有更重要的原因就是我嫉妒克萊諦。接下嫉妒是什么意思?那么請同學自由地朗讀1-4自然段,來說說你是怎么發現這個原因的。
如果學生沒有提到嫉妒:剛才同學們提到了我和克萊諦爭吵的原因。那么請同學們自由地朗讀1-4自然段,邊讀邊想除了弄臟了本子這個原因,還有什么也是爭吵的原因。找到一個關鍵詞。
(嫉妒)嫉妒是什么意思?(因為別人在某方面比自己好就心懷怨恨。這里指我對克萊諦得獎而心懷怨恨。)
找得好!可為什么這也是原因之一,你能畫出1-4段中的相關語句來說一說嗎?
今天我和克萊諦吵架,并不是因為他得了獎,我嫉妒他。
(這里的“并不是因為嫉妒他”有一種此地無銀三百兩的感覺。越是說不是,越是否認越是讓人感覺到“我”不滿。)
我本來會相信他的。可是他的笑讓我很不高興。心想:“哼,得了獎,有什么了不起的。”于是我想報復他。
(“他的笑讓我很不高興”我認為克萊諦的笑是在笑話我沒有得獎。于是我就報復他了。其實事情的起因就是因為我嫉妒克萊諦引起的。)
指導讀好這兩句話
小結:同學們找得很好,說得也很好。這些句子讓我們十分清楚地了解了人物內心的想法。像這樣的句子在文章中被稱為是 “人物心理活動的描寫”。其實要想了解一個人的心理活動,還可以從人物的動作、神態、語言上去揣摩、思考。來,我們來當當心理醫生,默讀1-4自然段,找出描寫克萊諦的語句,來想想克萊諦當時的心理。
可萊諦氣得臉都紅了。“你這是故意的!”他說著就舉起手來。正好給老師看見了,可萊諦就縮回手去,說:“我在外邊等你!”
(臉紅說明很生氣,舉了手又縮回去,克萊諦不想把事情鬧大,老師知道后,我會受到批評,友誼便會破裂,可以看出克萊諦的寬容。)你覺得克萊諦怎麼樣?
(二)學習5-8自然段
過渡:爭吵后,看到“克萊諦”的表現后,我會怎么想、怎么做?自由朗讀5-8自然段,找出描寫我心理活動的句子,抓住關鍵詞語,說說自己的理解。
我覺得很不安,氣也全消了。我很后悔,不該那樣做。
(不安)不安什么?(下課后…… 或者就此失去一個好朋友。)
(后悔)后悔什么?(后悔不應該嫉妒克萊諦,報復克萊諦……)
再讀讀課文第五自然段說說我還在后悔什么?
(1.可萊諦是個很好的人,他絕對不會是故意的。我想起那次去他家玩的時候,他幫助母親干活、服侍生病的母親的情形。還有他來我家的時候,我們全家都誠心誠意地歡迎他,父親又是那么喜歡他的種種情形。)
(2.啊,要是我沒有罵他,沒有做對不起他的事該多好啊!)
是啊,我后悔了,這都是嫉妒惹的禍
可我有去承認錯誤嗎?再找找我的心理活動的句子。(但是要我去向他承認錯誤,我卻覺得太丟臉。我心里暗暗說“去向他認錯吧”,可是“請原諒我”這幾個字卻是無論如何都說不出來。)
找得好!第五自然段都在描寫我的心理活動。讓我們一起再來讀讀這一段,體會人物矛盾的內心世界。
2 生先說到: 我心想:“我只是防御,決不還手。”原來我很生氣,爭得臉紅脖子粗的,恨不得打一架,怎么現在卻只防御不還手了呢?(可我心里想著父親對我說過的話:“要是你錯了,別人打你,你千萬不要還手,只要防御就是了。”)
這里說到要是自己錯了只防御不還手。那么我是怎么認識到自己的錯誤的。你們再讀讀5-8自然段。
2 生之前沒說到:還有沒有表現我心理活動的句子。再找一找。(生找)是的我知道自己錯了打定主意只防御不還手。
過渡:那么克萊諦又是怎么想的呢?來我們找找5-8自然段中描寫克萊諦神態、動作、語言等句子來思考一下。讀讀句子,再找關鍵詞句來說一說
可萊諦不時用眼睛瞟我,但他的眼里表示出來的不是憤怒而是悲哀。
目字旁和眼睛的動作有關,你也來瞟一瞟你的同桌。你覺得瞟是什么意思?(瞟是斜著眼睛看)
你從中看出了什么?克萊諦應該憤怒嗎?可為什么他的眼里沒有憤怒只有悲哀。他在想什么?(不想朋友變成敵人,他覺得自己很委屈。已經不生我的氣了,原諒我了。)你覺得克萊諦怎么樣?(寬容、善良。)
是的克萊諦是那么寬容善良,那么我們把目光投向第七自然段。看看學習提示,你能回答這個問題嗎?他們兩人都說了同樣的話,但是意思一樣嗎?(克萊諦想要重歸于好,我想著防御。)
當然我們知道結果是兩人重歸于好了,那么學到這里你想對他們中的誰說些什么呢?(“我”能夠認識自己的錯誤,克萊諦寬容、善良等)
小結:其實生活中總是不能避免地和朋友、同學發生沖突、鬧鬧矛盾。我們應該多思考,怎樣面對沖突、化解不必要的矛盾。就像文中的克萊諦那樣他的寬容維護了朋友間的友情。
習作小卡片:這篇文章選自作家亞米契斯寫的日記體小說《愛的教育》中,文章心理活動的描寫值得我們學習。讓我們學習大作家的寫作手法,也來寫寫自己面對某一件事時的心理活動。
例如:考試時遇到一個詞一下子想不起來時,我想到……
上課開小差,被老師點名了之后,我想到……
得獎了之后,我想起……
去做某一件事前,對自己加油打氣卻又害怕失敗的心理。
教學思路:整體感知課文時,用課題質疑的辦法,自己提出問題,我將他們的問題進行梳理,寫到黑板上,再讓生邊讀課文邊思考誰和誰爭吵?為什么爭吵?爭吵的結果?然后學生自主讀書,并通過交流、討論,了解課文講了什么內容。在學生交流前,我將課文中帶有較多生字的重點段落出示,既在具體語段中學習字詞,又幫助學生疏理文章的主要內容。學生都能夠很輕松地了解課文講了什么。
教參中提到要重點引導學生體會主人公的心理變化。學生交流討論的著力點放在揣摩和體會文中人物的這些心理變化。這一點,同《檢閱》一課有相似之處。
課文較詳細地描寫了“我”與克萊諦吵架時的心理活動,以及吵架后的矛盾心情:當我被克萊諦碰了胳膊肘時,我“火”了,在嫉妒的催化下,產生了報復的念頭; “我”與克萊諦吵架后,覺得很不安、很后悔,后悔自己罵了克萊諦,覺得不應該做對不起他的事;心里很想向克萊諦承認錯誤,又覺得太丟人;心里暗暗說向他認錯,可嘴里又說不出請他原諒。
于是在教學時便將人物的心理活動作為貫穿始終的線索。讓學生找尋“我”心理活動的句子進行體會。同時指導學生找尋克萊諦動作、語言、語氣、神態等句子來體會克萊諦的內心活動。而教學爭吵的原因時,我盡量讓生讀文,找到描寫我心理活動的句子,抓住嫉妒一詞,讓生了解爭吵的深層原因。在教學爭吵后的發展時,讓生聯系上下文,體會“我”不安、后悔,沒有勇氣承認錯誤的心理變化。也讓生抓住不安、后悔這兩個關鍵詞語進行分析。同樣在體會克萊諦的心理活動時仍抓住他的動作“瞟”,體會他的內心世界。根據課文提示抓住克萊諦的語言和“我”的進行對比體會。
以上的教學設計也只是我個人的想法,存在很多的不足。而在教學時由于我的疏于引導,使得教學達不到我的理想。如何引導學生學好課文是我目前面臨的最大的問題。
小學三年級下冊語文《爭吵》教案 篇10
一、教學目標:
1?會認5個生字,會寫10個生字。正確讀寫“石匠、墨水、故意、誠心誠意、承認、緣故、憤怒、獨自、戒尺、既然”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文中人物的心理變化。
3?體會父親說的話的含義,懂得同學之間應該團結友愛、相互寬容,并學著處理同學間發生的問題。
二、教學重點、難點:聯系課文內容體會最后一段中父親說的話的含義。
三、課時安排:兩課時。
四、課前準備:投影片、生字卡片、小黑板
五、教學方法:讀中感悟,體會交流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初讀課文,感知課文內容。
2、學習生字詞。
3、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揭題質疑。
1、指讀課題,正音“吵”是翹舌音,“爭”翹舌音、后鼻音。
2、質疑。(誰和誰爭吵,為什么爭吵,怎樣爭吵,爭吵后各有什么表現,爭吵這件事使我們明白了什么。)
3、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自己讀書,討論解決)
二、自讀課文、自學生字。
1、要求:讀準字音,認清字形。不要丟字、添字。把課文讀通讀順。
2、學生自讀課文,教師借機巡視輔導。
三、指讀課文,感知課文內容。
1、請八位同學分別朗讀課文。
2、糾正字形“哼”、“御”,正音“肘”是翹舌音,“竟”是后鼻音。
四、再讀課文,解決問題
1、“誰和誰爭吵”(“我”和克萊諦)板書:“我”、克萊諦
2、“為什么爭吵”。
①自讀1—4自然段
②指名回答(克萊諦把我本子弄臟,我報復他,把他的本子也弄臟了)板書:弄臟本子
五、小結
這節課同學們通過讀書,自己學習了生字、弄清楚了“誰和誰爭吵”和“為什么爭吵”兩個問題,下節課我們繼續解決大家提出的問題。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通過理解課文內容,教育學生懂得人與人之間要相互寬容,團結友愛
2、理解父親說的話的含義
3、有感情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再讀課文,解決問題
1、師這節課我們繼續解決上節課我們提出的問題。
2、出示問題:“怎樣爭吵”。
3、學生自讀1—4自然段。
4、指導朗讀描寫怎樣爭吵的句子。
① 討論,當克萊諦弄臟我本子后,我為什么報復他,弄臟他的本子?(心里嫉妒)
②理解“嫉妒”一詞。
③指導朗讀描寫克萊諦生氣的句子。
5、解決“爭吵后各有什么表現”的句子。
①學生自讀5—8自然段。
②討論爭吵后我的表現。
a.“我覺得……多好!”
b.練讀(讀出后悔的語氣)
c.指讀
③“我記起……怎么也說不出來”。練讀、指讀(讀出矛盾的心里)
④克萊諦有怎樣的表現?(克萊諦……悲哀)
⑤從這段話中,你覺得克萊諦會想些什么?
⑥指尋朗讀第7自然段兩人的對話。
⑦這時“我”卻在想些什么?(只是想到防御)
6、解決“爭吵的結果”。
①自讀9—13自然段
②請提問的同學回答(重歸于好)板書:重歸于好
③指讀9—13自然段
④理解“舉起尺子”含義
⑤分角色朗讀
7、解決“爭吵這件事使我們明白了什么?”
①自讀14自然段
②討論:結合課文內容理解父親的話的含義。
8、請學生把懂得的道理對在座的老師和同學們說一說。
二、說讀后感受:
讀了課文,懂得人與人之間,眼下就是同學之間,應該怎樣相處?克萊蒂最突出的品質是什么?你有沒有犯過“安利柯”(就是課文中的“我”)那樣的錯誤?有,怎樣解決的?沒有,今后怎樣和別人交往才是正確的?以上要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談出感受。
三、布置作業:
1、寫出下列詞語的近義詞。
贊許爭辯聚精會神
2、選擇適當的關聯詞語填空。
⑴西沙群島風景秀麗,物產豐富。
⑵他們笨,他們沒有抓住時機。
⑶在校內或校外,我們應講文明。
3、用“不是……而是……”造句。
四、課堂小結。
小學三年級下冊語文《爭吵》教案 篇11
課文圍繞克萊諦不小心碰到安利柯的胳膊肘,把墨水滴到筆記本上,本子被弄臟,字跡也看不清,于是兩人發生爭吵,最后解決矛盾的事,表現了克萊諦主動認錯和安利柯知錯就改的品質。
《新課程標準》中提到: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涵,對學生的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廣的,學生對語文教材的反應也是多元的。因此,在教學時特別重視對課文文本的研讀,抓住語言文字材料,通過讓學生讀、思、議等讀書活動,讓學生品味語言文字所帶來的美,從而使學生受到深刻的教育。所以在整體感知課文時,我采取課題質疑的辦法,讓學生邊讀課文邊思考以下問題:誰和誰爭吵?為什么爭吵?怎樣爭吵?爭吵后怎樣了?然后學生自主讀書,并通過交流、討論,了解課文講了什么內容。同時重點引導學生體會主人公的心理變化。課文較詳細地描寫了“我”與克萊諦吵架時的心理活動,以及吵架后的矛盾心情:當我被克萊諦碰了胳膊肘時,我“火”了,于是產生了報復的'念頭;“我”與克萊諦吵架后,覺得很不安、很后悔,后悔自己罵了克萊諦,覺得不應該做對不起他的事;心里很想向克萊諦承認錯誤,又覺得太丟人;心里暗暗說向他認錯,可嘴里又說不出請他原諒。教學時,我聯系上下文讓學生體會“我”吵架后的心情。課文講述的這種情況,符合兒童的年齡特點,是每個學生在生活中都有可能遇到的。引導學生認真體會,不但可以使學生感到課文寫得真實具體,而且可以使學生在情感上產生共鳴。
接下去的語文課,我讓孩子們結合實際,寫一件你以前與同學發生爭吵的事情,仔細回想一下當時是怎樣處理的?學了這篇課文以后,你受到了哪些啟示?以后再遇到這樣的事情應該怎么辦?”同學們聽了,有的低頭深思,有的迅速拿出筆和紙,認真地寫了起來……
小學三年級下冊語文《爭吵》教案 篇12
教學要求
1、通過理解課文內容,教育學生懂得同學之間要友好相處,寬容,團結友愛。
2、學習本課13個生字;理解“嫉妒、緣故、誠心誠意、防御、畢竟、不料”等詞語,會用“緣故”、“誠心誠意”造句。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說出課文主要內容。
重難點:
1. “我”和克萊諦爭吵后,各自表現及內心的感受,以及父親的話。
2. 練習抓住課文的主要內容。
課前準備:介紹意大利亞米契斯《愛的教育》中《小石匠》。
課時安排: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要求:
1、初步理解課文內容,并了解“我”和克萊諦之間為了一點小事發生爭吵的過程。
2、學習根據人物的情緒、感情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了解“我”和克萊諦之間為了一點小事發生爭吵的過程。
教學難點:
學習根據人物的情緒、感情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課前老師向你們介紹的《小石匠》這個故事,選自意大利亞米契斯寫的小說《愛的教育》中。書中講述了一個個感人的同學和老師之間充滿著愛的故事。這一課我們再來學習一個故事《爭吵》。
二、自讀課文
1、提示:請學生自讀課文,看誰能弄清楚下面的問題。
①誰和誰爭吵?為了一件什么事?
②爭吵以后,“我”心里覺得怎么樣?
③結果怎樣?父親對這件事滿意不滿意?
2、學生自讀。
三、再讀課文,畫出表現課文主要內容的詞句
1、各自閱讀,畫出重要詞句。
啟發:這篇課文是寫“我”和克萊諦從爭吵到和好。根據這樣的內容,哪些詞句是主要的呢?
生:“后悔不該那樣做”
生:“要是我沒有罵他,沒有做對不起他的事該有多好!”
生:“我又記起父親‘應該知錯認錯’的話來。”
生:“從他的眼里表示出來的不是憤怒,而是悲哀。”
生:“克萊諦微笑著用手撥開戒尺,溫和地對我說:‘讓我們像從前那樣做好朋友吧!’”
生:“不料父親把臉一沉,說:‘既然你錯了,就應該第一個伸過手去請他原諒,更不應該向一個比你高尚的朋友舉起戒尺!’”
1、結對子讀讀這些句子,體會體會它們的意思。
2、指名讀給大家聽。
第二課時
教學要求:
通過理解課文內容,教育學生懂得同學之間要友好相處,寬容,團結友愛。
教學重點:
了解“我”和克萊諦之間為了一點小事發生爭吵的過程。
教學難點:
練習抓住課文的主要內容。
教學過程:
一、復習生字詞
二、讀講課文
(一)學習第一段:
1、各自輕讀,要求根據人物的情緒讀出語氣。
2、第一自然段介紹故事的發生,用交代的語氣讀,注意句號后的停頓。最后一句“我火了,罵了他一句。”表現我的情緒,讀時要加重語氣。
3、下面“我”心想的一句話,仍然怒氣未消,要表現出“我”內心的不高興。報復:用敵對的行動回答對方。但又不是說出來的,而是心里想的;聲調不能高,可以通過加重語氣來表達。
4、在第一段中,有兩處寫了克萊諦的話,我們怎么來讀呢?讀人物的'話應該注意前面的提示語。大家在下面試著讀讀克萊諦的兩句話,讀出不同的情緒,不同的語氣。(學生各自練習。指名讀。齊讀。)
5、練習分角色朗讀。
(二)學習第二段:
1、發生爭吵以后,“我”心里怎么樣?
2、自己輕讀第五自然段,思考“我”心里想了些什么?
3、再默讀一遍,看這一自然段講了幾層意思。(三層)
第一層:“我”很后悔。 第二層:“我”想到克萊諦是個好人。
第三層:“我”認識到應該知錯認錯。
4、指導朗讀:(輕聲地,充滿后悔的情緒。“后悔”,對過去做得不對的地方感到遺憾。“我”想到克萊諦在自己家和“我”家的表現,要讀出“我”對克萊諦的好感。最后一層要表現出“我”的猶豫,心里很矛盾。)
5、爭吵后,“我”后悔了,克萊諦呢?“瞟”不是正眼去看,是斜著眼看,而且是“不時”地瞟“我”。不時地:不斷的意思。克萊諦不時地“瞟”我,從他的眼里表示出來的不是憤怒,而是悲哀,可以知道克萊諦心里怎么想?(為爭吵難受,爭吵多么不好,要是沒發生爭吵有多好。)我們朗讀時“不是憤怒”,輕讀;應強調“而是悲哀”。
6、下面兩人的對話怎么讀,一個是后悔,一個悲哀。那“我在外邊等著你!”“我也等著你!”語氣要顯得無力,和第四自然段的“我在外邊等你!”感情不同了,語氣也變了。
7、把父親對“我”說過的話再讀一讀:“要是你錯了,別人打你,你千萬不要還手,只要防御就是了。”你覺得父親的話對嗎?你和小伙伴相處是這樣做的嗎?
(三)學習第三段:
1、這一段寫放學后在路上發生的事。我們可能會為他們擔心,是不是會打起來。事實怎樣呢?
2、指名輕讀第三段。
3、讀了這一段,你仿佛看到怎樣感人的場面?
4、“獨自在街上走著”,此時“我”的心情不會好。“獨自”要突出。
“我愣住了。”說明遇到意想不到的情況。“我”為什么會愣住了?
5、“以后我們再不吵架了,好嗎?”克萊諦說這句話時態度會怎樣?(態度很誠懇,語氣很懇切)
6、“再也不了!再也不了!”說兩遍表示“我”怎樣呢?
7、指點:倆人都十分后悔,都深深地體驗到友愛多么好,爭吵多么可悲,多么不應該。
8、分角色朗讀第三段。
(四)學習第四段:
1、“不料”是什么意思?
2、父親把臉一沉說的話,該怎么讀?
3、指名讀父親的話。
4、齊讀父親的話。你覺得父親的話講得對嗎?(突出:“既然……就應該……更不應該)
5、輕聲齊讀全段。
三、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四、現在我們來評判一下,“我”和克萊諦兩人,什么地方做得對,什么地方做得不對。今后你遇到類似問題,應采取什么樣的態度?
五、課堂作業(造句)。
緣故——
誠心誠意——
板書設計:
“我”
吵 和
爭吵 { }寬容、知錯即改
架 好
克萊諦
教學后記:
年 月 日
資料提供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