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著紅軍走過的路》教案(精選13篇)
《沿著紅軍走過的路》教案 篇1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 初讀課文,自學生字新詞;
2、 讀通課文,了解課文的大概內容,按事情發展的順序給課文分段。
重點難點:
了解課文的大概內容,按事情發展的順序給課文分段。
一、 揭題
同學們,在我們的《中國少年先鋒隊隊歌》中有這么一句歌詞:沿著革命先輩的光榮路程,愛祖國……那么這“光榮的路程”到底是什么呢?今天,我們要學習一篇《沿著紅軍走過的路》。
二、 檢查預習情況
1、 讀讀寫寫
春意盎然豌豆跋山涉水神龕齜牙咧嘴心急如焚兇神惡煞
2、 組詞
婉陷潑冽
豌掐跋咧
3、 多音字填空
干饅頭調皮供應
干活調查供品
4、 思考填空
四要素包括、和,其中事情又有、
三、 默讀課文,給文章分段,理清文章脈絡。
1、 學生按要求默讀課文。要求:快速地默讀課文,按事情發展的順序給課文分段。
2、 交流分段結果。
3、 按段意歸并法歸納文章的主要內容。
四、 質疑問難
五、 課堂練習
1、 完成作業本2.3兩題
2、 自由朗讀課文。
課后小結:有幾個生字容易寫錯,如:跋豌涉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圍繞課后練習第一題細讀課文第二、三段,理解兒童團員們沿著紅軍的路前進中克服了哪些困難,為什么說他們是黨教育出來的英雄少年。
重點難點:
感受兒童團員的精神。
教學過程:
一、 復習檢查
1、 聽寫詞語。
2、 指名說課文主要內容。
二、 緊抓重點詞“是黨教育出來的英雄少年“進行教學。
1、 指名朗讀第一段。
2、 用“因為……所以……”的句式回答這一段的主要意思。
3、 齊讀第三自然斷。思考:本段有幾句話?
4、 交流明確。
(1) 這是一個長句。先寫看到的景象,接著寫行動,再轉折到今日的行動。
。2) 用“雖然……但是……所以……”說話。
。3) 防句練習
。4) 指導朗讀
5、 默讀4-6自然段,思考:
。1) 兒童團員沿著紅軍走過的路前進遇到了哪些困難?他們是怎樣克服的?
。2) 交流明確。
兒童團員(又餓又累又怕),餓了,就;累了,就,怕了就。
。3) 指導朗讀,體會紅小鬼的心情。
6、 齊讀最后一段。
(1) 理解長句子的含義。
一是概括了兒童團員沿著紅軍走過的路前進中,路途的勞累,生活的艱苦,時間之久,路途之遠;二是反映了兒童團員的頑強精神,終于趕上了紅軍大部隊。
。2) 討論“你們真是黨教育出來的英雄少年”
三、 學習“單元提示”
四、 課堂練習
完成作業本1、4。
課后小結:第三自然段這個復句能理解,但自己寫就困難很大
第三課時
教學目標:
理解本單元的“提示”,學習用給課題添加內容的方法,概括課文主要內容。
重點難點:
根據課堂概括主要內容
一、 復習檢查。
指名說“為什么說兒童團員是黨教育出來的好少年?”
二、 小學“提示”明確單元訓練重點。
我們已經學過按段意歸并法和回答幾個問題,再把答案連起來的方法歸納課文主要內容。上堂課我們已經用段意歸納了課文的主要內容。現在請一位同學說說。
1、 指名說主要內容。
2、 學習“提示”,明確方法,意義和步驟。
3、 操作。
。ㄊ裁磿r間)(什么地方)(誰)
。槭裁囱刂t軍走過的路)(怎么做)
(結果)
4、 交流。
指名說——相互說——集體說——填寫
三、 朗讀課文
四、 課堂練習
課后小結:按要求填寫主要內容行,不過組織成一句通順的話就有點困難。
《沿著紅軍走過的路》教案 篇2
當年那群兒童團員們因為到鄉下宣傳勝利的喜訊而與紅軍走散時,不是又哭又鬧,而是下定決心沿著紅軍走過的路一路追趕,雖然他們早已知道路途的遙遠、險惡。你我或許會說;“換作我,我也會這樣!”可是,如果我們真遇到這樣的事情,也許就不會那么勇敢了。不信,你去試試!
他們——從小跟著紅軍行兵打仗,我們——從小捧在手心,不經風雨;他們——衣衫破爛,補了又補,我們——衣著光鮮,卻嫌老土;他們——遇到困難,樂觀面對,我們——碰到困難,立馬退縮……同樣是孩子,怎么差別這么大?他們小小年紀,吃苦耐勞,意志堅定,志向遠大,不愧是英雄少年;我們卻只顧玩樂,無所事事,活像“小皇帝”。他們一天到晚跟緊部隊艱難行軍;我們一年到頭輕松快樂。他們缺衣少食,但很樂觀;我們衣食無憂,然而稍有不順,就鬧個不停……1935年的的孩子和2007年的孩子,差別竟是那么的大啊!!
同是同齡人,他們是那樣地純樸勇敢,而我們卻總是刁蠻任性;同樣是孩子,他們出生在窮苦年代,饑寒交迫,食不果腹,而我們生在和平的年代,豐衣足食,生活富足。為此,我們要感謝先輩們用鮮血換來了今天的美好,要懂得珍惜來之不易的今天,更要繼承先輩們的革命傳統。我們要向當年的兒童團員們學習,樂觀地面對生活,勇敢地面對苦難。要知道生活有酸也有甜、有苦也有辣,有成功、也有失敗!人生的道路也如此,坎坷不平、顛顛簸簸。只有樂觀,只有勇敢,才能戰勝困難!只有樂觀,只有勇敢,才能迎來希望!只有樂觀,只有勇敢,才能成就自我!
《沿著紅軍走過的路》教案 篇3
在上這一課的第三課時前,我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題目是不是還蘊含著其它深義?還沒等我想好,上課鈴響了,我匆匆上課去了。
在上課時,我把這個問題提了出來,學生一時陷入了沉思。所作的回答也僅限于課文中兒童團員們追趕大部隊的內容。看來學生還沒有發散思維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該怎么啟發他們呢?我也默默思考起來。
這時一個學生站起來說:“我覺得這個題目似乎還在告訴大家,要我們也像那些紅小鬼一樣,沿著紅軍走過的路,去體驗一下那時艱難的生活……”
話還沒說完,底下就有學生在輕聲嘀咕:“難不成也讓我們去走個二萬五千里長征?”
顯然學生的思維正從課內延伸到了課外的邊緣,他們最需要老師輕輕的一個指點。該怎樣讓他們突破這個思維的死角呢?我默讀著課題,有了主意。
我首先表揚了那個學生,說:“如果有可能,沿著紅軍走過的路,去走一遍當年紅軍曾經走過的二萬五千里長征也未嘗不可啊。其實我們的隊歌已經告訴我們了一切。”
“隊歌?”學生們一片驚疑。已有人在下面哼起了隊歌,漸漸的聲音響了起來,整齊了起來,等兩段歌唱下來,下面的小手已成林。我不禁喜上眉梢,發現同樣喜形與色的還有我的學生。
“讓我們繼承革命先輩的光榮傳統,沿著革命先輩的光榮路程,愛祖國,愛人民,為了實現祖國繁榮昌盛的理想而向前進!”
至此,學生已能完全了解題目的深意,可是我總覺得少了些什么,想起早上學生做操時,我默誦的掛在教室外墻上的名人名言來,為何不結合這個呢?我微微一笑,對學生說:“如果在你們剛才的發言中再加入掛在我們教室外面的革命偉大的先驅孫中山先生的至理名言的話,會更完美。”
學生又是一次驚訝,還有點疑惑。我請一個學生到外面把這句話大聲地讀給大家聽:“吾志所向,一往無前,愈挫愈勇,再接再厲!”我請學生融合他們的回答與這段話,于是很快就有人說:“讓我們繼承革命先輩的光榮傳統,沿著革命先輩的光榮路程,愛祖國,愛人民,為了實現祖國繁榮昌盛的理想,一往無前,不怕困難,愈挫愈勇,再接再厲!”臺下的學生紛紛鼓掌,我也為他喝彩。
至此,這個題目所蘊含的意思,學生已是昭然于心了。但他們知道得豈僅僅是這樣一道題目的答案呢?
《沿著紅軍走過的路》教案 篇4
之二
佚名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
1、 初讀課文,自學生字新詞;
2、 讀通課文,了解課文的大概內容,按事情發展的順序給課文分段。
重點難點:
了解課文的大概內容,按事情發展的順序給課文分段。
一、 揭題
同學們,在我們的《中國少年先鋒隊隊歌》中有這么一句歌詞:沿著革命先輩的光榮路程,愛祖國……那么這“光榮的路程”到底是什么呢?今天,我們要學習一篇《沿著紅軍走過的路》。
二、 檢查預習情況
1、 讀讀寫寫
春意盎然豌豆跋山涉水神龕齜牙咧嘴心急如焚兇神惡煞
2、 組詞
婉陷潑冽
豌掐跋咧
3、 多音字填空
干饅頭調皮供應
干活調查供品
4、 思考填空
四要素包括、和,其中事情又有、
三、 默讀課文,給文章分段,理清文章脈絡。
1、 學生按要求默讀課文。要求:快速地默讀課文,按事情發展的順序給課文分段。
2、 交流分段結果。
3、 按段意歸并法歸納文章的主要內容。
四、 質疑問難
五、 課堂練習
1、 完成作業 本2.3兩題
2、 自由朗讀課文。
課后小結:有幾個生字容易寫錯,如:跋豌涉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
圍繞課后練習第一題細讀課文第二、三段,理解兒童團員們沿著紅軍的路前進中克服了哪些困難,為什么說他們是黨教育出來的英雄少年。
重點難點:
感受兒童團員的精神。
教學過程 :
一、 復習檢查
1、 聽寫詞語。
2、 指名說課文主要內容。
二、 緊抓重點詞“是黨教育出來的英雄少年“進行教學。
1、 指名朗讀第一段。
2、 用“因為……所以……”的句式回答這一段的主要意思。
3、 齊讀第三自然斷。思考:本段有幾句話?
4、 交流明確。
(1) 這是一個長句。先寫看到的景象,接著寫行動,再轉折到今日的行動。
。2) 用“雖然……但是……所以……”說話。
。3) 防句練習
(4) 指導朗讀
5、 默讀4-6自然段,思考:
。1) 兒童團員沿著紅軍走過的路前進遇到了哪些困難?他們是怎樣克服的?
(2) 交流明確。
兒童團員(又餓又累又怕),餓了,就;累了,就,怕了就。
。3) 指導朗讀,體會紅小鬼的心情。
6、 齊讀最后一段。
。1) 理解長句子的含義。
一是概括了兒童團員沿著紅軍走過的路前進中,路途的勞累,生活的艱苦,時間之久,路途之遠;二是反映了兒童團員的頑強精神,終于趕上了紅軍大部隊。
。2) 討論“你們真是黨教育出來的英雄少年”
三、 學習“單元提示”
四、 課堂練習
完成作業 本1、4。
課后小結:第三自然段這個復句能理解,但自己寫就困難很大
第三課時
教學目標 :
理解本單元的“提示”,學習用給課題添加內容的方法,概括課文主要內容。
重點難點:
根據課堂概括主要內容
一、 復習檢查。
指名說“為什么說兒童團員是黨教育出來的好少年?”
二、 小學“提示”明確單元訓練重點。
我們已經學過按段意歸并法和回答幾個問題,再把答案連起來的方法歸納課文主要內容。上堂課我們已經用段意歸納了課文的主要內容,F在請一位同學說說。
1、 指名說主要內容。
2、 學習“提示”,明確方法,意義和步驟。
3、 操作。
。ㄊ裁磿r間)(什么地方)(誰)
。槭裁囱刂t軍走過的路)(怎么做)
。ńY果)
4、 交流。
指名說——相互說——集體說——填寫
三、 朗讀課文
四、 課堂練習
課后小結:按要求填寫主要內容行,不過組織成一句通順的話就有點困難。
《沿著紅軍走過的路》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
1、初步學習給課題添加內容的方法概括課文主要內容。
2、學會本課8個,理解15個詞語,認識多音字。
3、按事情發展順序給課文分段,概括段意。
4、感受兒童團員們從小有志氣,有毅力,不怕因困難的精神。
教學重點:目標1、目標4
教學難點 :目標4
教學方法:破題法、問題教學法
教學時間:3課時
教學過程 :
第一課時
一、揭題質疑:
1、談談對紅軍的認識,領會紅軍品質。
2、揭示課題,讀題,解題
3、據題質疑:(主要問題有)
、耪l在什么時候沿著紅軍走過的路前進?
、扑麄優槭裁匆刂t軍走過的路前進?
、撬麄冊谘刂t軍走過的路前進途中遇到哪些困難,怎樣克服?
⑷他們沿著紅軍走過的路前進,結果怎樣?
二、初讀感知:
1、盡情地讀,可輕聲讀,放聲朗讀,也可獨自讀,小組合作讀
要求:(1)讀準生字,理解新詞,讀通課文,
(2)讀出你的感受,讀出你的感情,思考以上幾個問題
。3)提出疑難問題。
2、交流讀書結果:
。1)檢查生字新詞的認讀,提出不懂的詞語適當解決。
(2)回答以上四個問題所在的段落,理清課文脈絡,分段
(3)交流分段結果
。4)談談你讀懂了什么,并再次質疑,根據情況解答。
三、學習第一段:
1、自學課文,回答:他們為什么要沿著紅軍走過的路前進?
2、交流
3、概括段意
4、指導朗讀
四、布置作業 :
嘗試自己解決另兩個問題
第二課時
一、復習檢查
二、自主探究,學習第二、三段
1、① 師引讀:兒童團員們始沿著紅軍走過的路前進,雖然4月的川北,春意盎然------
② 你從這段話中讀懂了什么?
理解“春意盎然”、“心急如焚”,體會環境烘托的作用領會對比寫法
、 感情朗讀本節
2、出示問題:他們沿著紅軍走過的路前進途中遇到哪些困難,怎樣克服?
3、小組合作,初步研讀課文4-6節后交流:
累--壯膽睡大廟
餓--吃供品饅頭
怕--緊挨靠著坐
4、最使你感動的哪一點?再次研讀課文4-6節
5、再次交流,說明理由,感情朗讀:
。1)夜宿神廟:著重體會環境的烘托作用
①說神廟可怕,理解“愈發”、“聳立”、“齜牙咧嘴”、“兇神惡煞”
、谟米约旱脑捳f說神廟可怕
、壅務勛约旱母惺埽蛸|疑
④感情朗讀
(2)朝食供品:體會以苦為樂的樂觀精神
用換詞法領會“嚼”字的妙用
分角色朗讀
6、他們的困難就這些嗎?還會有哪些?他們又是怎樣克服的?
①讀第7節第1句后,回答
、诟鶕约合矚g,選擇其中一點,或此外的困難,展開想象寫話
、劢涣
7、學到這里,你有什么心里話想對這些兒童團員們說?
8、理解婦女部長何連芝說的話的意思
。1)談談為什么說他們是“黨教育出來的英雄少年”?
(2)課題“沿著紅軍走過的路”有沒有更深的意義嗎?
9、朗讀課文,概括第二、三段的段意
三、拓展作業
再現兒童團員們與紅軍戰士重逢的情況
1、自由組合,討論兒童團員是怎樣與紅軍重逢的,重逢時大家的表現,以及問長問短說些什么等
2、編寫劇本
3、確定演員,編導短劇
第三課時
一、復習
二、學習單元提示,概括主要內容
1、自學提示,回答概括主要內容的方法及步驟
2、回答本課事情發生的時間、地點、人物、起因、經過、結果
3、借助課后第三題,自己嘗試概括主要內容
4、交流
5、師小結
三、誦讀自己喜歡的句段
四、展示同學們的表演
五、拓展課外閱讀
《沿著紅軍走過的路》教案 篇6
有心栽“花”花更紅——《沿著紅軍走過的路》教學反思
曾聽說“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萊特”,其實隨著時間、地點、環境的不同,一個讀者也有一千個哈姆萊特。任教六年級語文我不是第一次,但每次都有新的感受,有新的收獲。就這兩天的教學經歷淺談以下兩點:
一、抓基礎。一直以為高段的語文對于生字、新詞的教學總不是什么大問題,所以對此我一直不怎么在課堂內作強調,總讓學生在預習時自己解決。但從上學期的情況看,聽寫的效果并不十分理想,所以這學期我對生字、新詞的教學作了一些調整。在上《沿著紅軍走過的路》這一課時,我在第一課時花了近5分鐘給學生對生字、新詞稍作教學,讓學生對這些生字、新詞有初步了解。隨著教學進程的深入,學生的記憶理解也更深一步,最后我在家作時讓學生抄2遍詞語以作鞏固,結果待到聽寫時,全班居然滿堂貫,個個是優,看來對生字新詞的教學采取這三步曲是正確而有效的,也是不可少的。
二、抓主線。文章的主線好比是一張網的綱,抓住了綱就能把整張網拉起來,問題是這個綱較難把握,在執教《沿著紅軍走過的路》這一課時,在備課中我充分準備,抓出題目就是文章的主線,于是我讓學生抓住這個主線展開。理解了這條主線表面和深層的意思也就學懂了文章,抓住了中心:兒童團是沿著紅軍走過的路徑追趕紅軍大部隊的,在追趕的過程中他們更是發揚了紅軍那種不怕困難、勇于前進、積極樂觀的精神。這種教學是事半功倍的。
《沿著紅軍走過的路》教學反思
在教學過程中,我緊緊圍繞課后習題展開教學:紅小鬼在追趕紅軍的途中,遇到了哪些困難?他們是怎樣克服的?從中可以體會紅小鬼具有什么樣的精神?
大部分學生都能讀文思考回答這些問題,但讓我感到棘手的是,同學們無法與紅小鬼進行心靈交流,同學們無法體會到紅小鬼經受的磨難,同學們的體會僅僅停留在表面,回答的都是套話、空話。如在教學紅小鬼夜宿神廟住宿這一環節時,為了讓學生體會他們的害怕之情,我創設了一個情境,讓學生想象:假如你在一個漆黑的夜晚,刮著著冷風,面對一座座齜牙咧嘴的神像,你是什么樣的感受?沒想到他們卻異常興奮,故意作出怪叫,讓我很無奈。如有的學生覺得很刺激,有的學生覺得有月光照著,根本不用害怕,有的說他們有十三個人,相互講故事、說話,就不會害怕了……總之,對現在的孩子來說,他們無法想象那些紅小鬼的經歷,無法走進他們的心理,經歷他們的恐懼、饑餓。因為他們生活在幸福的現代社會,過著豐衣足食的生活、有著長輩的寵愛,成天只想著怎樣玩好、吃好。只把他當作一種笑話來談。我只好推薦他們去看相關的電視節目《長征》、讀長征中的感人故事,以后在進行交流,只要看得多了,才能更好的了解那個時代的人和他們的精神。
《沿著紅軍走過的路》教后記
課文最后自然段有這樣一段話:“就這樣,他們跋山涉水,風餐露宿,機警地躲過了野獸的襲擊,頑強地戰勝了病痛的折磨……”,我啟發學生:“兒童團員在追趕紅軍大部隊的路上遇到了許許多多的困難,你能不能通過想象,把他們遇到的一次困難寫具體?”學生的作品題材多樣:有的寫兒童團員們遇到了一只熊,他們在年齡大一點的兒童團員的指揮下,裝死躲過了危險;有的寫最小的兒童團員生病了,別的兒童團員精心照顧,伙伴們到處找草藥,終于把他的病治好了;有的寫他們沒有吃的,就共想對策、釣魚、打獵、找野藥,克服困難。雖然只有一個問題,卻啟發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把空間和時間留給學生,激發他們主動學習的欲望,推動他們去獨立思考。更好地體會了了兒童團員們英勇、頑強,有志氣、有毅力,不怕困難的精神。
《沿著紅軍走過的路》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1、學習本課的生字。
2、體會詞語的感情,能用“心急如火”、“跋山涉水”寫句子。
3、默讀課文,體會紅小鬼在追趕大部隊的路途中表現的堅定的志向,頑強的毅力以及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課時:1
教學過程:
一、檢查預習:
1、指名讀生字。
2、文中重點生字詞的朗讀:
廣昭戰役 陜南戰役 強渡嘉陵江戰役 勝利捷報
暖風煦煦 春意盎然
瘆人 齜牙咧嘴 陰森可怕 神龕
跋山涉水 餐風宿露
二、整體感知:
1、默讀課文,思考課文主要講了些什么?
A、引導學生抓住文中的第一自然段進行概括。
B、引導學生分別找出事件的起因、經過、結果。
2、你讀了之后有怎樣的感受?
三、品讀體會:
1、感受文章的詳略:
歷時三個月,行程1000多千米。文章是否將他們追趕紅軍大部隊的每一天都寫了呢?
2、第一天的經歷又只選取了三個場面來寫的,是哪三個場面?
趕路、夜宿神廟、吃供品。
3、這三個場面作者又分別是怎么來表現這群紅小鬼的精神的呢?
A、第一個場面運用反襯的手法:
可不可以去掉中間寫景的這部分呢?
景色越美麗,紅小鬼越不觀賞,越是心急如火,就越能感受到他們追趕大部隊的急切,他們志向的堅定。
對比朗讀。
B、第二場面運用環境描寫和神態描寫:
神廟,平日就很瘆人,這時候愈發顯得陰森可怕。黑影里,聳立著一尊尊齜牙咧嘴的神像,什么四大天王,八大金剛,觀音菩薩……把幾個膽小的伙伴嚇得夠嗆,不敢環顧四周,他們靠著墻根,整整坐了一夜。
感情朗讀。整整、坐(表現堅定的意志,心里怕得不得了,可就是沒跑回去。)
C、語言描寫:
“看來,菩薩也支持我們的行動,給我們安排下這么寬綽的客店,還送干糧,好讓我們吃飽睡足以后,加油趕上部隊呢。”
菩薩支持我們的行動、安排下這么寬綽的客店、送干糧等語句感受到他們樂觀的革命精神。
分角色朗讀。
4、他們還經歷了哪些困難呢?齊讀課文第10自然段。
5、一齊贊揚這群小紅軍,讀婦女部長何連芝把12個小鬼摟在懷里說的話!澳銈儚男【瓦@么有志氣,有毅力,不愧是革命的好后代,是黨教育出來的英雄少年!”
四、拓展延伸:
1、在四川省川北地區,至今還流傳著12個紅小鬼沿著紅軍長征路線追趕隊伍的故事;丶液笙蚰銈兊母改钢v一講這個故事。
2、練筆:從10自然段中選擇一個困難進行描寫。
《沿著紅軍走過的路》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1、熟讀課文,學會9個生字,理解新詞的意思,會在具體的語境中熟練運用“春意盎然”、“心急如焚”、“跋山涉水”等詞語。
2、按事情發展順序給課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3、通過感受文章中富有感情色彩的詞句,體會兒童團員們有志氣、有毅力、勇于面對困難的精神,并能做到感情朗讀。
教學重點
理清文章敘事的順序,并找到富有感情的詞句,體會其中的感情。
教學難點
體會能反映兒童團員有志氣、有毅力、勇于面對困難的語句,體會詞句蘊含著的感情色彩。
課前準備
學生預習。
教學課時:2課時
第一課時
一、揭題鋪墊
1、師簡介:在中國的革命,曾有一個這樣的事件——1934年到1936年,中國百萬工農紅軍主力為了躲避敵人的圍捕,過草地、爬雪山,歷經千辛萬苦,行走兩萬五千里,這就是長征。今天,我們要來認識的是在長征的過程中,一群兒童團員們的故事。
2、板書課題,齊讀
二、初讀
1、初讀課文,要求:(1)自由大聲讀,讀通、讀準(2)想一想,課文主要描寫了誰?
2、初讀感知
。1)課文主要描寫了誰干什么?把課題也說進去
課文描寫了一群紅小鬼們(兒童團員)沿著紅軍走過的路趕大部隊。
解決:紅小鬼
(2)可以把課文按照事情的發展順序分一下段嗎?
分段并概括段落大意,訓練概括能力,指名答。
(3)二讀課文,自由讀。讀準、讀好。
指名分段讀課文。
三、重點突破,學習第二段。
1、“春意盎然”與“心急如焚”的對比,進行體會。
。1)師引:孩子們離開大部隊已經半個多月,于是他們決心沿著紅軍走過的路前進。雖然四月的川北,春意盎然,但是孩子們——(生)心急如焚,只顧趕路。
板書:心急如焚
。2)你從哪讀出了他們的“心急如焚”?
從“春意盎然”的環境與孩子們的行為進行對比,理解對比的寫作方法。板書:春意盎然
。3)朗讀指導:注意對比的部分朗讀上的變化。
2、出示問題:他們在沿著紅軍走過的路前進時,遇見了哪些困難呢?(自學:默讀為主,劃一劃,標一標)
3、交流:(板書)
累——壯膽睡大廟
怕——緊挨靠著坐
餓——吃供品饅頭
四、小結、作業
第二課時
一、復習檢查
說說紅小鬼們在前進時遇到了什么困難?
二、研讀第二段,體會詞句的感情色彩
1、最使你感動的哪一點?請再讀一讀課文第二段
2、交流,說明理由,感情朗讀:
(1)夜宿神廟:著重體會環境的烘托作用
、僬f神廟可怕,理解“愈發”、“聳立”、“齜牙咧嘴”、“兇神惡煞”
、谟米约旱脑捳f說神廟可怕
③談談自己的感受,或質疑,結合自己的生活體會
、芨星槔首x
。2)朝食供品:體會以苦為樂的樂觀精神
用換詞法領會“嚼”字的妙用
分角色朗讀
。3)點拔:進行困難描述時,都是先描寫遇見了什么困難,再寫紅小鬼們是如何克服的,詞句間透露出紅小鬼們可貴的精神品質。
(4)感情朗讀:指名任選3~6的一節進行朗讀
三、交流升華,完善人物品質
引語:他們的困難就這些嗎?還會有哪些?他們又是怎樣克服的?
指名答,引出第七自然段第一句
板書:跋山涉水 風餐露宿 機警 頑強
1、他們可能還會遇到哪些困難呢?(自由交流、討論)
2、指名說一說,引導學生有條理地說:先說遇到了什么困難,再說紅小鬼們是如何解決的。說的過程中注意語句通順、用詞準確、有層次。
3、寫一寫:把剛才的段落寫下來。
4、學到這里,你有什么話想對這些兒童團員們說的?
聯系婦女部長的話:有志氣、有毅力……
聯系“歷時3個月,行程1000千米”
四、解讀課題
師引:認識了這樣一群兒童團員,讓我們再來讀一下這個課題:沿著紅軍走的路
你能說說孩子們是沿著紅軍走的是什么路呢?
(現實中的路——紅軍的精神)
五、朗讀訓練、作業
《沿著紅軍走過的路》教案 篇9
教學目標:
1、學習本課的生字。
2、體會詞語的感情,能用“心急如火”、“跋山涉水”寫句子。
3、默讀課文,體會紅小鬼在追趕大部隊的路途中表現的堅定的志向,頑強的毅力以及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課時:1
教學過程:
一、檢查預習:
1、指名讀生字。
2、文中重點生字詞的朗讀:
廣昭戰役 陜南戰役 強渡嘉陵江戰役 勝利捷報
暖風煦煦 春意盎然
瘆人 齜牙咧嘴 陰森可怕 神龕
跋山涉水 餐風宿露
二、整體感知:
1、默讀課文,思考課文主要講了些什么?
a、引導學生抓住文中的第一自然段進行概括。
b、引導學生分別找出事件的起因、經過、結果。
2、你讀了之后有怎樣的感受?
三、品讀體會:
1、感受文章的詳略:
歷時三個月,行程1000多千米。文章是否將他們追趕紅軍大部隊的每一天都寫了呢?
2、第一天的經歷又只選取了三個場面來寫的,是哪三個場面?
趕路、夜宿神廟、吃供品。
3、這三個場面作者又分別是怎么來表現這群紅小鬼的精神的呢?
a、第一個場面運用反襯的手法:
可不可以去掉中間寫景的這部分呢?
景色越美麗,紅小鬼越不觀賞,越是心急如火,就越能感受到他們追趕大部隊的急切,他們志向的堅定。
對比朗讀。
b、第二場面運用環境描寫和神態描寫:
神廟,平日就很瘆人,這時候愈發顯得陰森可怕。黑影里,聳立著一尊尊齜牙咧嘴的神像,什么四大天王,八大金剛,觀音菩薩……把幾個膽小的伙伴嚇得夠嗆,不敢環顧四周,他們靠著墻根,整整坐了一夜。
感情朗讀。整整、坐(表現堅定的意志,心里怕得不得了,可就是沒跑回去。)
c、語言描寫:
“看來,菩薩也支持我們的行動,給我們安排下這么寬綽的客店,還送干糧,好讓我們吃飽睡足以后,加油趕上部隊呢。”
菩薩支持我們的行動、安排下這么寬綽的客店、送干糧等語句感受到他們樂觀的革命精神。
分角色朗讀。
4、他們還經歷了哪些困難呢?齊讀課文第10自然段。
5、一齊贊揚這群小紅軍,讀婦女部長何連芝把12個小鬼摟在懷里說的話。“你們從小就這么有志氣,有毅力,不愧是革命的好后代,是黨教育出來的英雄少年!”
四、拓展延伸:
1、在四川省川北地區,至今還流傳著12個紅小鬼沿著紅軍長征路線追趕隊伍的故事;丶液笙蚰銈兊母改钢v一講這個故事。
2、練筆:從10自然段中選擇一個困難進行描寫。
《沿著紅軍走過的路》教案 篇10
之一
浙江臺州臨海白水洋小學 劉彩琴
教學目標 :
1、初步學習給課題添加內容的方法概括課文主要內容。
2、學會本課8個,理解15個詞語,認識多音字。
3、按事情發展順序給課文分段,概括段意。
4、感受兒童團員們從小有志氣,有毅力,不怕因困難的精神。
教學重點:目標1、目標4
教學難點 :目標4
教學方法:破題法、問題教學法
教學時間:3課時
教學過程 :
第一課時
一、揭題質疑:
1、談談對紅軍的認識,領會紅軍品質。
2、揭示課題,讀題,解題
3、據題質疑:(主要問題有)
⑴誰在什么時候沿著紅軍走過的路前進?
、扑麄優槭裁匆刂t軍走過的路前進?
⑶他們在沿著紅軍走過的路前進途中遇到哪些困難,怎樣克服?
⑷他們沿著紅軍走過的路前進,結果怎樣?
二、初讀感知:
1、盡情地讀,可輕聲讀,放聲朗讀,也可獨自讀,小組合作讀
要求:(1)讀準生字,理解新詞,讀通課文,
。2)讀出你的感受,讀出你的感情,思考以上幾個問題
。3)提出疑難問題。
2、交流讀書結果:
。1)檢查生字新詞的認讀,提出不懂的詞語適當解決。
。2)回答以上四個問題所在的段落,理清課文脈絡,分段
。3)交流分段結果
(4)談談你讀懂了什么,并再次質疑,根據情況解答。
三、學習第一段:
1、自學課文,回答:他們為什么要沿著紅軍走過的路前進?
2、交流
3、概括段意
4、指導朗讀
四、布置作業 :
嘗試自己解決另兩個問題
第二課時
一、復習檢查
二、自主探究,學習第二、三段
1、① 師引讀:兒童團員們始沿著紅軍走過的路前進,雖然4月的川北,春意盎然------
② 你從這段話中讀懂了什么?
理解“春意盎然”、“心急如焚”,體會環境烘托的作用領會對比寫法
③ 感情朗讀本節
2、出示問題:他們沿著紅軍走過的路前進途中遇到哪些困難,怎樣克服?
3、小組合作,初步研讀課文4-6節后交流:
累--壯膽睡大廟
餓--吃供品饅頭
怕--緊挨靠著坐
4、最使你感動的哪一點?再次研讀課文4-6節
5、再次交流,說明理由,感情朗讀:
(1)夜宿神廟:著重體會環境的烘托作用
、僬f神廟可怕,理解“愈發”、“聳立”、“齜牙咧嘴”、“兇神惡煞”
、谟米约旱脑捳f說神廟可怕
、壅務勛约旱母惺,或質疑
、芨星槔首x
。2)朝食供品:體會以苦為樂的樂觀精神
用換詞法領會“嚼”字的妙用
分角色朗讀
6、他們的困難就這些嗎?還會有哪些?他們又是怎樣克服的?
、僮x第7節第1句后,回答
、诟鶕约合矚g,選擇其中一點,或此外的困難,展開想象寫話
、劢涣
7、學到這里,你有什么心里話想對這些兒童團員們說?
8、理解婦女部長何連芝說的話的意思
。1)談談為什么說他們是“黨教育出來的英雄少年”?
(2)課題“沿著紅軍走過的路”有沒有更深的意義嗎?
9、朗讀課文,概括第二、三段的段意
三、拓展作業
再現兒童團員們與紅軍戰士重逢的情況
1、自由組合,討論兒童團員是怎樣與紅軍重逢的,重逢時大家的表現,以及問長問短說些什么等
2、編寫劇本
3、確定演員,編導短劇
第三課時
一、復習
二、學習單元提示,概括主要內容
1、自學提示,回答概括主要內容的方法及步驟
2、回答本課事情發生的時間、地點、人物、起因、經過、結果
3、借助課后第三題,自己嘗試概括主要內容
4、交流
5、師小結
三、誦讀自己喜歡的句段
四、展示同學們的表演
五、拓展課外閱讀
《沿著紅軍走過的路》教案 篇11
今天是開學的第一天,雖然昨晚已備好這一課,可是心里還是擔心學生無心于課堂。可沒想到的是,一早教務處拿來代課單,一下子給我增加了好幾節課,想想,上午第二節課還是開始新課教學。
所教的不是一般的課文,而是距今70多年時空距離的《沿著紅軍走過的路》,課前我創設了一種情境,想極力縮短文本與學生時空上的距離,我出示了一則材料:(紅軍長征檔案解密)
1934年7月,中國工農紅軍從江西瑞金出發,歷時兩年多,行程二萬五千余里。據不完全統計,參加長征的總人數約20萬多人,而到達陜北時卻只剩下5萬余人。
師:同學們,讀了這則資料,你有什么話說?
生1:原來紅軍長征死了這么多人。
生2:紅軍長征的過程一定很艱辛,吃不飽,穿不暖。
師:事實上比你說的還要艱苦。
生3:真是不可思議,走了二萬五千里,死了15萬人,他們肯定遇到很多的麻煩與困難。
師:自然不言而喻。
生4:剩下的5萬人一定很厲害。
師:是啊,正是這5萬人,帶領全國人民經過十多年的抗戰,打敗了日本帝國,粉碎了國民黨的黑色夢想。今天這節課,我們就隨作者一起走進“沿著紅軍走過的路”……
按理說,課前的這一“曲”還算成功,學生表現出較為興奮的學習積極性。然而到了理解、體會兒童團員們行進過程中的“饑餓、疲勞、恐懼”等,我卻感到了“行進困難”。在理解兒童團員們是怎樣忍受饑餓怎樣拖著疲勞的身子行進在紅軍走過的路時,我試著讓學生想象:
師:同學們,難道困難僅僅只是課文所說的這些嗎?不,他們一定還歷經許許多多艱辛,你想象一下,他們可能還經歷過——
不知道怎么回事,學生在這里想象思維卻“短路”了,怎么也無法想象孩子們在路上遇到的種種困難,即使能站起來說一兩句的,我感到的也只是他們努力地想給我“面子”——在應付問題。怎么辦呢?如果這里不能引導學生感受兒童團員們可能所遭受的困難,暫且不說目標的達成,課堂也即將會變成干燥的荒漠,我將找不到自己,課堂對于學生來說也毫無“幸福”可言。于是,我只能又讓學生再讀讀課文,再聯系自己生活實際,換位思考,可是,到最后還是在一片無奈中結束課堂。
這樣的課到底該怎么上?請指點迷津吧!
《沿著紅軍走過的路》教案 篇12
教學片段舉例:
一、出示長征資料。請快速閱讀,了解長征。
二、初讀課文,課文主要描寫了誰? ——紅小鬼
為什么稱兒童團員是紅小鬼呢?
(紅軍、愛稱……感受這種稱呼的內涵,為下面兒童團員們是小紅軍這樣的理解埋下伏筆)
三、重點突破,學習第二段。
課文中關于四月川北這一段的景色描寫既有靜態的,也有動態的,行文優美流暢,可以引導學生品讀。
出示這段文字:“4月的川北,春意盎然。路邊地里,油菜花散發著清香,豌豆苗已長得很高,可以掐尖吃了。在平日,他們會去捕捉那花叢中飛來飛去的蝴蝶,摘那甜滋滋的豌豆苗吃,今日,一個個心急如焚,只顧趕路。”留有填空。
師:請同學們讀這段話的一、二兩句,你覺得川北的春天怎么樣呢?
生1:我覺得很美。
師:是的,美。(板書美)還有不同的感受嗎?
生2:我還覺得有些好玩。
師:好玩在哪里?
生2:有廣寬的田野,有金黃的油菜花,有蝴蝶可以捉,特別是有甜的豌豆苗可吃。
師:說到同學們心里去了。如果你到這樣的地方,你會喜歡嗎?
生眾:喜歡。
師:那,誰來讀這兩句話,要讀出喜歡的語氣來。
指名讀。齊讀。
師:這么美的地方,還有這么好玩的,兒童團的孩子們一定也玩了吧。
生眾:沒有。
師:你從哪里看出來?
生3:下面講到,‘若在平日,他們一定會去捕捉那花叢中飛來飛去的蝴蝶,摘那甜滋滋的豌豆苗吃,可今日,一個個心急如焚,只顧趕路。’
師:這里填什么?(板書若一定可)若在平日,你覺得是怎樣的日子?
生4:像不打仗的時候,打了勝仗的時候。
師:現在兒童團碰到了什么樣的情況?
生5:紅軍大部隊離開了兒童團。
師:可這么美的地方不想玩一玩嗎?
生:兒童團們一心想趕上大部隊。
師:哪個詞兒看出孩子們一心想趕大部隊呢?
生:心急如焚。
師:心里急得像什么?
生:火燒一樣。
師:兒童團們真是急呀,誰來讀出這種語氣?
指名讀,齊讀。
師:你從兒童團們的這些舉動里,感受到了什么?
生1:我感受到孩子們一心向著紅軍,跟著紅軍走的精神。
生2:我感受到孩子們的堅強和懂事。
師:為什么是懂事呢?
生2:如果還是想到玩的話,那么就追不上紅軍大部隊了。
師:是的。兒童團們的堅強,執著和認真的精神使他們對這么好玩的地方都不顧了。真是一群懂事的孩子。
《沿著紅軍走過的路》教案 篇13
課文概況:
1935年四川省蒼溪縣兒童團員們沿著紅軍走過的路前進,歷時3個月,行程1000多公里,克服種種困難,終于趕上了紅軍大部隊。
閱讀實踐:
。1)讀第一、二自然段,理解有幾個因果關系的句子。文中盡管沒有“因果”詞語,但因果關系非常明顯,找一找、說一說,加以理解。
。2)讀第三自然段,結合朗讀和插圖,感受春天的美,了解“平日”與“今天”為什么心情不同?
(3)讀第四、五、六自然段,讀中體會兒童團員們趕路途中遇到了什么困難?以及是怎樣克服困難的?哪些字詞表現出來?
(4)讀第七自然段的第一個長句子,思考寫了什么?說明了兒童團員們有志氣、有毅力,是黨教育出來的英雄少年。
多音字區別:
gān 干饅頭 干燥 干干凈凈 tiáo 調皮 調養 調料
干 調
gàn 干活 樹干 diào 調查 調換 音調
sàn 失散 分散 解散
散
sǎn 松散 散漫
詞語注釋:
春意盎然——形容春意很濃。盎:盛
心急如焚——心急得像火燒一樣,形容心里很急。焚:火燒
跋山涉水——翻山越嶺,蹚水過河,形容旅途十分艱苦。跋:在山上行走;涉:從水上經過
風餐露宿——風里吃飯、野外住宿,形容旅途或野外生活艱苦。
兇神惡煞——本課指神像的兇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