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小數》教案(通用17篇)
《認識小數》教案 篇1
第三單元:認識小數 單元分析
一
單元教材分析
1. 以兩、三位小數的意義為教學重點,逐漸形成比較完整的小數概念和計數方法。
十進分數除了可以寫成分母是10、100、1 000……的分數形式外,還可以寫成另一種形式,即小數。具體地說,分母是10的分數還可以寫成一位小數,一位小數表示十分之幾;分母是100的分數還可以寫成兩位小數,兩位小數表示百分之幾……教學小數的意義,要讓學生理解并掌握這些關系,這就是學生需要建立的小數概念。
教學小數的概念編排了四道例題。前兩道例題聯系具體的數量復習一位小數,引出兩位、三位小數,初步概括小數的意義。后兩道例題教學小數的計數單位、數位順序和計數方法,進一步加強小數的概念。
2. 教學小數的性質,突出對性質的體驗。首先體驗性質的合理,然后體驗性質的應用。
小數的性質是小數概念的重要內容之一。教學小數的性質,能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小數的意義,又為教學小數四則計算作必要的知識準備。教材分兩段教學小數的性質,第一段是理解性質的內容,第二段是應用性質改寫小數。
3. 比較小數的大小,淡化統一的法則,鼓勵個性化的思考。
學生已經掌握的比較整數大小的知識,有些可以應用于比較小數的大小,也有些需要在認識上作必要的調整。如,在整數中,位數多的數一定比位數少的數大(四位數大于三位數)。而在小數中未必一定如此(三位小數不一定比兩位小數大)。因此,從比較整數的大小到比較小數的大小,不是單純的認知同化和方法遷移。
以前教學比較小數的大小,重點是比較的法則,教材里列出若干方法與規則,要求學生理解和應用。本單元把比較小數的大小作為小數概念教學的一部分,比較時的思考是根據小數意義展開的,并通過比較大小進一步充實小數的概念。這部分教材設計成三個層次。
4. 聯系學生已有的知識,教學改寫較大的整數和求小數的近似數。
學生已經能夠把整億、整萬的數改寫成用“億”或“萬”為單位的數,并體會了這些改寫方便讀數和寫數,有助于理解較大數的意義。他們還初步學會了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整數的近似數。本單元的例8,要把非整萬、非整億的數改寫成用“萬”“億”作單位的數。例9教學求小數的近似數。新舊知識有密切聯系,已有的改寫較大整數的經驗和求近似數的方法,都可以應用于新知識。新舊知識也有不同的地方,在改變數的單位和求近似數時,還要應用小數的意義和性質。因此,教材既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又突出新舊知識的不同。
二
單元目標要求
1、使學生在現實的情境中,理解小數的意義,認識小數的記數單位,能正確讀寫小數;掌握小數的性質和小數點位置移動引起小數大小變化的規律。能夠比較小數的大小。 3、能夠利用小數將一個較大的數改寫成以萬或以億作單位的數。 4、掌握用四舍五入法求小數的近似數的方法。能按要求正確地求出小數的近似數。 5、使學生經歷小數概念的抽象和小數性質的探索過程,積累數學活動的經驗,進一步發展數感,培養觀察、比較、抽象、概括以及合情推理的能力。
三
單元設計意圖
在一至四年級,“數與代數”領域主要教學整數的知識,學生已經初步掌握了十進制計數法。本單元系統地教學小數知識,將使學生建立比較完善、比較深刻的小數概念,內容分小數的意義、小數的性質、比較小數的大小、把非整萬(億)的數改寫成以“萬”“億”為單位的數等四部分編排,表現出四個主要特點。
第一,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經驗,教學小數的知識。這些經驗包括以元為單位的小數所表示的金額,以米為單位的小數所表示的長度等,都是學生在生活中已經初步認識了的。這些經驗能支持學生理解小數的意義,發現小數的性質,進行比較小數大小的活動,從而實現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飛躍。
第二,數形結合,教學小數的知識。小數的意義是比較抽象的數學概念,小數的性質也是抽象的數學規律,小學生掌握這些知識是有一定困難的。如果把抽象的數學知識與具體的圖形聯系起來,挖掘和利用概念中的直觀成分,能有效地降低教學的難度。教材編寫時充分注意了這一點,如用大正方形表示整數“1”,它的十分之幾、百分之幾分別表示成一位小數、兩位小數;依托直尺顯示幾厘米是百分之幾米,是零點零幾米;在數軸上建立點與相應的一位小數、兩位小數的聯系……這些都有助于學生領會小數的知識。
第三,始終把小數的意義作為教學重點。本單元編排的四部分教學內容是循序漸進的,小數的意義是進一步教學小數性質、比較小數大小的規則、改寫大數的方法的基礎,后面三個內容的教學又促進了小數概念的逐步清晰、逐漸深化。
第四,選擇大量有意義的現實數據。如普通食品、常用物品的價錢,我國部分大城市的人口數,反映我國經濟發展和科技進步的數據,集知識性、應用性、思想教育為一體。
四
單元目標達成分析
課題:小數的意義和讀寫方法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 學生通過在分數的基礎上認識小數,知道什么是小數,學會分數、小數的互化。在現實的情境中,初步理解小數的含義,學會讀、寫小數,體會小數與分數的聯系。(理解小數的意義,進一步認識小數和分數,會進行小數、分數的轉化) 2、 學生通過在用小數表達的過程中,感受小數與生活的聯系,增強學好數學的信心 3、學生通過學習,培養理解空間想象能力,訓練思維的靈活性。重點與難點:小數的意義及小數與分數的聯系課前準備:掛圖、小黑板
板塊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教學目標及達成情況
一、復習 一、復習用分數表示下面的數。 1角=( )元 2角=( )元 1分=( )元 1分米=( )米 1厘米=( )米 1毫米=( )米 通過復習用分數表示小數,喚起舊知為新授作準備。 二、教學例1: 教師板書: 1分=1/100元=0.01元 5分=5/100元=0.05元 4角8分=48/100元=0.48元 以1分以1元的百分之一位突破口,學生能較為順利地得出0.05元是1元的百分之5, 0.48元是1元的百分之48 初步體會小數的含義。
理解什么是一位小數,什么是二位小數。 會讀寫小數。 學生自己看尺取長度,鞏固兩位小數知識,同時發揮學習的主觀能動性。 學生通過1毫米、7毫米、15毫米寫成分數和小數,體會三位小數表示千分之幾。從而抽象概括、類比推理出小數的性質。 學生通過“試一試”,理解小數的性質。
三、教學例2 板書: 1厘米=1/100米=0.01米 4厘米=4/100米=0.04米 9厘米=9/100米=0.09米 1毫米=1/1000米=0.001米 7毫米=7/1000米=0.007米 15毫米=15/1000米=0.015米 小結 出示小數的性質。 4、教學“試一試” 四、練習鞏固練一練 第1、2題 學生通過練習進一步鞏固所學小數的意義知識,理解小數的意義。 全課總結
教學
反思
課題:小數的計數單位和數位順序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 學生通過了解小數的計數單位及相鄰單位間的進率,進一步理解小數的意義,知道小數的計數單位,掌握小數數位順序表以及相鄰計數單位之間的進率。(進一步理解小數的意義,認識小數) 2、學生通過探索,積累數學活動的經驗,進一步發展數感,培養喜愛數學的情感重點與難點:知道小數的計數單位,掌握小數數位順序課前準備:掛圖、小黑板、數為順序表
板塊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教學目標及達成情況
一、復習導入 一、復習導入 1、 10280是由( )個萬、( )個百和( )個( )組成的;2所在的數位是( ),它的計數單位是( ) 2、 整數數位順序表 3、 在括號里填上合適的小數 1分米=( )米 1厘米=( )米 1毫米=( )米 1角=( )元 1分=( )元 學生回顧數的組成、用小數表示數以及整數數位順序表,為下面學習新知鋪墊。 二、教學計數單位及進率 學生涂色理解1里面有幾個0.1,0.1里面有幾個0.01,0.01里面有幾個0.001。 學生學習小數部分的數位及計數單位,明白相鄰計數單位進率是十。 學生明白完整小數由小學部分和整數部分組成。 三、教學數位順序表及數的組成 學生通過討論344.725的數的組成, 掌握小數數位順序表以及相鄰計數單位之間的進率。 通過試一試,練習數的組成知識。 四、鞏固練習練一練 練習五第6~9題 學生明白有幾個涂色的正方形,整數部分就表示幾。 掌握方法:整數部分的幾和小數部分合起來就是幾點幾。 學生在原有知識的基礎上自主理解帶小數的意義,從而形成對小數更加完整的認識。五、全課總結,布置作業
教學
反思
課題:小數的性質
第三課時
教學目標: 1、 學生通過在分數的基礎上認識小數,知道什么是小數,學會分數、小數的互化。在現實的情境中,初步理解小數的含義,學會讀、寫小數,體會小數與分數的聯系(理解小數的意義,進一步認識小數) 2、 學生通過在用小數表達的過程中,感受小數與生活的聯系,增強學好數學的信心 3、培養理解空間想象能力,訓練思維的靈活性。重點與難點:小數的意義及小數與分數的聯系課前準備:掛圖、小黑板
板塊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教學目標及達成情況
一、說出下列小數的含義 回顧小數的意義,為學習新舊做準備。二、教學性質 試一試 10厘米=100毫米=100/1000米=0.100米 10厘米=10/100米=0.10米 10厘米=1分米=1/10米=0.1米1、 涂色0.5=0.50 2、 例5 0.3=0.30 3、 試一試 猜想“0.3和0.03的大小”,在建立猜想、驗證猜想以及比較、歸納等活動中,理解小數的性質。 通過“試一試”,學生合理猜想、大膽驗證,透過現象,發現規律,不但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通過“練一練”2,學生從多角度分析,再次明確小數末尾的0才能去掉。 三、應用性質例6 學生會應用小數的性質把末尾有0的小數進行化簡及把一個數改寫成指定位數的小數。 四、練習提升練一練第1題練習六第1~5題 學生在練習的過程中,進一步鞏固小數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數的大小不變。 五、全課總結。
教學
反思
課題:小數大小的比較
第4課時
教學目標: 1、 學生通過經歷小數大小比較方法的探索過程,理解、掌握小數大小的比較方法,能正確進行小數大小的比較,并能用來解決有關的實際問題。(會比較小數的大小) 2、學生通過學習,培養遷移類推的能力,以及初步的數學意識和數學思想,感悟數學知識的內在聯系重點與難點:理解掌握小數大小的比較方法,能正確進行小數大小的比較課前準備:掛圖、小黑板
板塊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教學目標及達成情況
一、復習導入 一、復習導入 1、數的組成: 7.96由( )個一,( )個0.1,( )個0.01組成,也可以由( )個0.01組成。 2、比較整數的大小: 675 ○ 549 1200 ○ 990
通過復習數的組成以及整數大小的比較(位數相同從高位比起;位數不同,數位越多。數越大),為學習小數大小的比較作鋪墊。
二、教學方法 例7引出多種方法比較大小。 突出用小數的意義比較大小。 通過試一試,突出整數部分不同,整數部分大的這個小數就大。整數部分相同,比較小數部分,十分位相同比百分位…… 三、及時鞏固與提升 通過練一練,學生能從具體數量多少和觀察數位 上的數來比較大小。第7題先看清每一小格代表0.01再填數。并說說如何比較。第8題選幾題說說理由。第9題除身高外,還可比體重、視力等。第10題學生有序思考,交流發現。第11題看清要求,按從大到小的順序填寫。 四、總結與作業
教
學
反
思
課題:數的的改寫
第五課時
教學目標: 1、學生通過現實情境,知道把非整萬、整億的數改寫成用“萬”、“億”作單位的數的方法,并能正確進行改寫(會用萬、億為單位表示大數)。 2、學生通過在出現的較大整數都是有意義的數的改寫過程中,激發學習興趣,豐富科學知識。 3、培養類推與遷移能力,逐步養成認真審題、細心解答的習慣重點與難點: 重點:知道把非整萬、整億的數改寫成用“萬”、“億”作單位的數的方法,能正確改寫 難點:數位不足時的改寫方法課前準備:掛圖、小黑板
板塊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教學目標及達成情況
一、簡單回顧整萬、整億數的改寫 回顧整萬、整億數的改寫,為新課作鋪 墊。二、教學例8 384400= 萬 5500= 萬 500= 萬 通過探究、交流,歸納出一個數改寫成用“萬”作單位的數的方法:只要在萬位右下角點上小數點,再在數的后面添寫“萬”字。末尾的0一般應去掉。 利用知識的遷移,將一個數改寫成用“億”作單位,方法和前面一樣,學生自主探究,總結出方法。 三、鞏固練習 通過試一試,學生知道:一個數改寫成用“億”作單位,如果這個數不足這個單位,就應該在前面添“0”。 交流改寫時的注意點。 通過練一練進一步明確改寫的方法。 通過練習七的1-3題學生進一步感受用“萬”或“億”用單位表示大數的作用。 四、全課總結
教學
反思
《認識小數》教案 篇2
題:認識小數 本課初備
課時
共6課時,本課第1 課時
個人復備欄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習使學生在分數的基礎上認識小數,知道什么是小數,小數的意義,學會分數、小數的互化。 2、培養學生的理解空間想象能力。 3、訓練學生思維的靈活性。 重點難點: 小數的意義及小數與分數的聯系 課前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 用分數表示下面的數。 1角=( )元 1分米=( )米 2角=( )元 1厘米=( )米 1分=( )元 1毫米=( )米 二、新授 1、出示例1:用“角”或“分”作單位,說出下面物品的價錢。 橡皮的單價0.3元是3角;信封的單價0.05元是5分,練習簿的單價0.48元是4角8分或48分。 2、教學小數的讀法: 你能讀出下面的小數嗎?鼓勵學生大膽嘗試。 0.05 讀作:零點零五 0.48讀作零點四八 方法是什么? 3、初步感受兩位小數的含義。 想一想:0.3元是1元的幾分之幾?0.05元是1元的幾分之幾?0.48元呢?
提問:為什么: 思路: 1元=100分,1元平均分成100份,1份是1分,1分就是1元的__;0.05元是5分,是5個__,也就是1元的___。 根據上面的思路,讓學生說明0.48元是1元的__,1元的 1元的 。 觀察板書: 你發現了什么? 引導學生看到0.05和0.48都是兩位小數,都表示百分之幾。 4、“試一試” a、理解:1厘米是 米, 米可以寫成0.01米。 指名理解1厘米為什么是 米。 重復回答,弄清為止 b、用米為單位的分數和小數分別表示4厘米與9厘米。 c、觀察板書: 這三個分數都是什么樣的分數? 這三個小數呢? 我們知道一位小數表示十分之幾,那兩位小數又表示什么呢? 三、延伸 1、出示例2: 把什么看作“1”? 看著圖形將 和 寫成小數。 提問:0.1表示什么?0.01又表示什么? 2、試一試: 在下面每個正方形中涂上顏色,分別表示 、 和 ,并把它們寫成小數,填在括號里。 3、思考: 觀察前面出現的小數與分數的關系,你有什么發現?和小組內的同學交流一下自己的觀點。 結論: 分母是10、100、……的分數可以用小數表示。 一位小數表示十分之幾,兩位小數表示百分之幾…… 4、想一想: 寫成小數是多少? 呢?你能寫一寫、讀一讀嗎? 四、練習 五、總結 六、課堂作業 寫成小數是多少? 呢?你能寫一寫、讀一讀嗎? 練習五的1—5題。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嗎?
板書設計: 練習設計: 教后記: 參加備課人員
五 年級 數學 科目集體備課教案
課題:認識小數 本課初備
課時
共 課時,本課第 2課時
個人復備欄
教學目標: 1、進一步理解、鞏固小數的意義。 2、使學生認真掌握小數數位順序表,知道數位、記數單位和相鄰兩個單位之間的關系。 3、培養學生知識過程的能力。 4、訓練學生思維靈活性,培養學生熱愛數學的品質。 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數位順序表、記數單位及之間關系。 教學難點:記數單位的理解 課前準備: 多媒體課件 卡片0、0、1、2和小數點 教學過程: 一、導入 二、新授 提問:小數分為哪幾部分? 整數部分從右邊起第一位是什么位?第二位……? 記數單位是什么? 出示例3:你能舉例說說1和0.1的關系嗎? 1、引導學生把1和0.1都看成相同單位的數量。 如:1米和0.1米,0.1米是1分米,1米=10分米,也就是1米是10個0.1米,或者說10個0.1米是1米。 1元和0.1元、1分米和0.1分米等。 可不可以用畫圖的方法探索1和0.1的關系? 2、你能用類似的方法探索0.1和0.01有什么關系?0.01和0.001呢? 3、小結:每相鄰兩個記數單位之間的關系都是10。整數部分的1和小數部分的0.1之間的進率也是10,同整數一樣,小數的記數單位也按一定的順序排列起來,它們所占的位置叫做小數的數位。 4、教學小數部分的數位順序和記數單位,整理出數位順序表。 小數點右邊第一位是十分位,記數單位是十分之一(0.1); 小數點右邊第二位是百分位,記數單位是百分之一(0.01); 小數點右邊第三位是千分位,記數單位是千分之一(0.001)。 …… 每相鄰兩個記數單位間的進率都是10。 5、提問: (1)小數部分有一個數位,叫幾位小數? 三、練習 (2)小數部分有4個數位,叫幾位小數? 小結:小數部分有幾個數位,叫做幾位小數。 提問:(1)0.7表示什么? (2)0.26表示什么? (3)0.008表示什么? 反復口答練習,增強識記。 結論:一位小數的小數點右邊有一位,這一位是十分位;十分位上的數是幾表示幾個十分之一,十分位的記數單位是十分之一(0.1)。兩位小數的小數點右邊有兩位,右邊第二位是百分位;百分位上的數是幾表示幾個百分之一,百分位的記數單位是百分之一(0.01)…… 6、把書上的數位順序表填寫完整。填完后,交流。 提問: (1)順序表里整數部分的數位從各位起往什么方向排列,小數部分呢? (2)小數點左邊第一位是什么,右邊第一位呢? (3)百位和百分位分別是小數點哪邊的第幾位? (4)1個千是幾個百?10個10是幾個百? (5)0.1是幾個0.01?10個0.001是幾個0.01? (6)1里面有幾個0.1,10個0.1是多少? 1、練習五第6題。 2、練習五第7題。 四、總結 五、課堂作業 3、練習五第9題。 4、練習五第10題。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嗎? 板書設計: 認識小數 每相鄰兩個記數單位間的進率是10。
教后記: 參加備課人員
五 年級 數學 科目集體備課教案
課題:認識小數 本課初備
課時
共3課時,本課第3 課時
個人復備欄
教學目標: 1、通過教學、實踐使學生自己發現并掌握小數的性質。 2、培養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動手能力。 3、培養學生善于探索的精神。 重點難點: 發現小數的性質并對小數的性質作出抽象概括 課前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準備題 (1)1元 =( )角=( )分 (2)在下面( )里填適當的小數。 3角 =( )元 30分=( )元 100毫米=( )米 (3)0.4里面有( )個0.1 0.40里面有( )個0.01 2、引入:今天繼續研究小數。 二新授 1、課件出示例4:為什么? a、0.3元和0.30元都是3角,所以0.3元=0.30元。 b、畫圖理解。 c、從小數的意義解釋。0.3是3個0.1,也就是30個0.01,0.30也是30個0.01,所以0.3=0.30。 這兩個相等的小數,小數部分有什么不同? 提問:小數部分末尾的0添上或去掉,什么變了,什么沒變? 2、課本試一試:先看圖填一填,再比較0.100米、0.10米和0.1米的大小。 總結:小數的末尾填上“0”或去掉“0”, 三、延伸 四、練習 小數的大小不變。這是小數的性質。 1、 課件出示例5: 提問:這些小數中,哪些0可以去掉?指名回答。 (著力于對小數“末尾”的理解。) 結論:根據小數的性質,通常可以去掉小數末尾的“0”,把小數化簡。 學生嘗試做“練一練”第1題。獨立完成,集體訂正。 2、試一試。 不改變數的大小,把下面各數改寫成三位小數。 0.4=( ) 3.16=( ) 10=( ) 交流: (1)改寫這三個數時應用了什么知識? (2)為什么給三個數添上的“0”的個數不同? (3)“10”是整數,怎樣在小數的末尾添上“0”? 給學生充分的交流時間,進一步體驗小數性質的應用。 3、練一練第2題。 學生自主比較,得到結果,并運用學過的小數的意義和性質進行闡明。 練習六的1—5題。 第1、2兩題鞏固并深化對小數性質的理解,突出去掉或添上“0”必須是小數末尾的0。 第3、4、5題都是應用小數的性質改寫小數,其中有去掉末尾“0”化簡小數,也有在末尾添“0”增加小數部分的位數;有改寫小數,還有改寫商品的單價。 五、總結 六、課堂作業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嗎? 板書設計: 小數的性質 小數的性質:小數的末尾添上“0”根據小數的性質,通常可 或者去掉“0”,小數的大小不變。 以去掉小數末尾的“0”,把小 數化簡。
教后記: 參加備課人員
五 年級 數學 科目集體備課教案
課題:認識小數 本課初備
課時
共 課時,本課第4 課時
個人復備欄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掌握比較小數大小的方法。 2.培養學生遷移類推的能力。 3.培養學生初步的數學意識和數學思想,使學生感悟到數學知識的內在聯系。 重點難點: 使學生掌握比較小數大小的方法。 能熟練比較小數的大小 課前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演示動畫“小數大小的比較”. 提問:三角尺和練習簿,那個貴一些?你是怎么想的? 小數如何比較大小呢?(板書課題) 2.大膽猜測: 舉例說明整數是如何比較大小的?(當整數的位數相同的時候,從高位比起;位數不同的時候,位數越多,數越大) 3.比較下面整數的大小: 提問:根據你已有的知識經驗,和你對小數的了解,能試著說一說小數怎樣比大小嗎? 二、新授 1.提問:根據你的猜測,用你的方法比較下面兩組小數的大小,并說說你是怎樣想的? (1)9.7元 和5.9元 (2)6.79 米和6.85米 2.提問:這兩組小數是怎樣比較它們的大小的? (比較時是從整數部分開始比較,整數部分大,這個小數就大,整數部分相同,就比較十分位,十分位大,這個數就大.) 3.比較下面各小數的大小,你又有什么發現? (例6) 0.6元和0.48元 4.歸納怎樣比較小數的大小: 先看整數部分,整數部分大的數就大;整數部分相同的,十分位上的數大的小數就大;十分位上的數相同的,再比較百分位上的數,以此類推. 5.我們歸納出來的比較小數大小的方法與你最初的猜測相比,有什么不同? 三延伸 1、完成“試一試”的練習,在小組里說說比較小數大小的方法。 2.兩個同學一組,一人任意說出兩個小數,另一人比較小數的大小.要求小數的位數不超過四位。 1、完成“練一練”的題目。 四、練習 2、比較下面小數的大小. 7.9○8.2 0.51○0.509 1.374 ○ 1.3 5.7 ○5.8 0.6 ○ 0.60 1.23○1.32 2.把下面的小數從小到大排列起來. 0.8 0.807 0.078 0.87 0.78 0.087 重點指導學生說一說比較的方法. 3、判斷: (1)6.809>6.799( ) (2)5.1>5.1002( ) (3)38.748<38.75( ) (4)0.009>0.010( ) 五、總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大家已經掌握了小數大小比較的方法,希望能用我們所學的知識去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實際問題。 六、課堂作業 板書設計: 比較小數的大小
0.6>0.48 7.96<8.32 0.13>0.19 比較小數大小的方法:
先看整數部分,整數部分大的數就大;整數部分相同的,十分位上的數大的小數就大;十分位上的數相同的,再比較百分位上的數,以此類推 教后記: 參加備課人員
五 年級 數學 科目集體備課教案
課題:數的改寫 本課初備
課時
共6課時,本課第5 課時
個人復備欄
教學目標: 1、掌握把較大的數改寫成用“萬”或“億”作單位的小數的方法,能正確進行改寫。 2、使學生經歷用小數描述生活現象、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過程,真切感受小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 重點難點: 掌握把較大的數改寫成用“萬”或“億”作單位的小數的方法,能正確進行改寫。 課前準備: 卡片、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口答:3840000=( )萬 34900000000=( )億 說說是怎樣把這些大數目改寫成用萬或億作單位的數的。 2、導入: 在日常生活中,為了方便,我們常常用“萬”或“億”作單位的數來表示一些大數目。今天,我們要繼續研究用“萬”或“億”作單位的數來表示一些大數目。 二、探究新知 1、學習例7(1) 讀題后出示要求(1):把384400改寫成用“萬”作單位的數是多少? 讓學生思考后先說一說,也可以把遇到的困難說一說。 如有困難,師可啟發: (1)讀讀這個數。想想:384400接近多少萬?如果把這個數改寫成用“萬”作單位的數,得到的結果是整數還是小數? (2)如果學生認為是38萬,可追問:這個結果是準確數還是近似數? 從而明確:按要求改寫的結果應該是一個小數。 (3)再問:這個小數的整數部分和小數部分分別應該是多少? (4)得出結論后,強調:小數后面應添寫“萬”字。 2、比較改寫前后的兩個數: 思考討論: (1)改寫后得到的小數的小數點是在原來整數哪一位的右邊? (2)今后在把一個數改寫成用“萬”作單位的數時,還可以怎樣做? 3、 學習例7(2) 出示要求:把149600000改寫成用“億”作單位的數是多少? (1)讓學生獨立嘗試,說說怎樣想的。 (2)歸納方法: 問:你想提醒大家注意什么? 4、“試一試” 出示題目,學生讀題后獨立完成,集體交流。 明確:改寫后的數比“1”小時,整數部分寫“0”。 5、p40/練一練1和2 學生獨立完成后,集體校對,說說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的。 * 強調:如果原數的位數不夠,改寫時要用“0”補足。 6、歸納把一個數改寫成用用“萬”或“億”作單位的數的方法: 問:把一個數改寫成用“萬”或“億”作單位的數時,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嗎? * 明確: (1)改寫時可以直接在原數的萬位或億位后面點上小數點,同時要在改寫的小數后面添上“萬”或“億”字。 (2)如果原數的位數不夠,改寫時要用“0”補足。 三、鞏固反思: 練習七/1——3 (1)學生根據每道題的具體要求分別進行改寫練習。 (2)引導學生將改寫前后的數進行比較,說說自己的體會,進一步感受用“萬”或“億”作單位的小數表示大數目更加簡潔,增強數感。 四、看書質疑 五、總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你有什么想要提醒大家的? 教后記: 參加備課人員
五 年級 數學 科目集體備課教案
課題:小數的近似數 本課初備
課時
共6課時,本課第6課時
個人復備欄
教學目標: 1、會根據要求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一個小數的近似數,會用近似數描述生活中常見事物的數量。 2、使學生進一步體會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廣泛應用,感受數學的文化價值。 重點難點: 會根據要求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一個小數的近似數,會用近似數描述生活中常見事物的數量。 課前準備: 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用“四舍五入法”求下列各數的近似數。 7936(精確到百位) 16493(精確到個位) 學生回答后說說是怎樣想的。 2、導入:我們已經回用“四舍五入”法求整數的近似數。今天我們要來學習求小數的近似數。(板題) 二、探究新知: 1、學習例8。 出示例8:地球和太陽之間的平均距離大約是1.496億千米。(1)精確到十分位是多少億千米?(2)精確到百分位是多少億千米? (1)討論第一個問題 依次說說:精確到十分位要保留幾位小數?要看小數的哪一位?怎樣確定近似數? 明確: ①精確到十分位就是要保留一位小數,只要看百分位上的數。百分位上的“9”大于5,所以向十分位進1。 ②得到的1.5是近似數,所以要用連接。 (2)討論第二個問題 讓學生回答后說說是怎么想的,再次強調得數用“≈”連接。 (3)思考討論: 比較近似數1.5和1.50,哪一個更精確一些?近似數1.50末尾的“0”能去掉嗎?為什么? 引導學生結合例題中取近似數的過程說說體會。 明確: 1.5是精確到十分位的結果,而1.50是精確到百分位的結果。所以1.50要比1.5更精確一些,正因為如此,所以近似數1.50末尾的“0”是不能去掉的。 2、“試一試” 學生獨立完成,集體交流,說說是怎么想的。 3、歸納方法: 問:通過剛才的學習,你覺得怎樣求一個小數的近似數?要注意些什么? * 明確: (1)先要弄清楚保留幾位小數;(2)根據要求確定看哪一位上的數;(3)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得結果。 * 強調:要正確使用“≈”。 三、鞏固練習: 1、練一練/1, 獨立完成。 強調:把2.962精確到十分位時,不能丟掉結果末尾的“0”。 2、練一練/2,出示 (1)指導學生審題。明確題目的兩個要求。先改寫再求近似數。 (2)學生在書上完成。指名板演。(3)集體交流,分別說說改寫的方法和求似數的方法。 想想:為什么前面用“=”,后面用“≈”。 (4)把改寫后的小數和求出的近似數分別放入原來的語言環境中讀一讀,比一比,再說說自己的感受,體會用“萬”作單位的小數及其近似數的應用價值。 3、練習七/4。 出示,指名板演,其余獨立完成。 集體交流,注意把9.9674分別保留一位小數、兩位小數的結果,根據情況適當加以指導。 4、練習七/6 (1)出示題目,學生獨立完成左邊一組后交流,說說怎樣比的,要提醒大家注意什么。 (2)獨立完成右邊一組。集體交流。 5、練習七/7。 (1)提醒學生看清要求,獨立完成前兩項。指名板演。 (2)集體交流,注意格式和單位。 6、練習七/8 提醒學生看清要求。指導完成總產量的改寫,并保留一位小數。注意格式。 四、看書質疑 五、總結: 通過學習,你有什么收獲?想對大家說些什么? 六、作業:練習七/5、7、8 板書設計: 練習設計: 教后記: 參加備課人員
《認識小數》教案 篇3
一、認真思考,仔細填寫(43分)。
1、48.073讀作( ),它是由( )個1和( )個千分之一組成的。
2、四百二十點六三五寫作( ),保留整數約是( )。
3、整數部分最小的計數單位是( )。小數部分最大的計數單位是( ),這兩個計數單位之間的進率是( )。
4、把1噸平均分成1000份,其中一份寫成小數是( )噸,其中56份用小數表示是( )噸,其中的129份用小數表示是( )噸。
5、0.672表示( )分之( ),其中“6”在( )位上,表示( ),“7”在( )位上,表示( ),“2”在( )位上,表示( )。
6、4.5里面有( )個0.1,0.45里面有( )個0.01。
7、一個小數是由9個1,3個0.1和6個0.01組成,這個數是( ),讀作( )。
8、一個數的百位、個位和百分位上都是5,其余位上都是0,這個數是( )。
9、0.05米是把1米平均分成( )份,表示這樣的( )份,寫成分數是( )。
10、把下列各數改寫成用“億”作單位并保留兩位小數。
279380000≈ 7986540000≈
11、一個兩位小數保留一位小數是4.0,這個兩位小數最大是( ),最小是( )。
12、整數部分是0的最大的兩位小數是( ),最小的一位小數是( )。
13、3米2厘米=( )米; 3.4分米=( )分米( )厘米;
9千米50米=( )千米; 8元3角=( )元;
14、據統計,2005年11月1日零時,全國總人口為1306280000人,與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的總人數相比,增加40450000人。在全國人口中,流動人口為147350000人,與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增加2960000人,跨省流動人口增加5370000人。你會按要求把橫線上的數改寫成用“萬”或“億”作單位的數嗎?
1306280000=( )億 40450000=( )萬
147350000=( )億 2960000=( )萬 5370000= ( )萬
二、我當小裁判(8分)。
1、比1大而比2小的小數只有9個。………………………( )
2、在表示近似數時,小數末尾的“0”可以去掉。…………( )
3、0.3元和0.30元都表示3角。……………………………( )
4、7個十分之一和8個百分之一組成的數是0.78。………( )
5、3.05和3.0599保留一位小數都是3.1。…………………( )
6、5.69在自然數5和6之間,它更接近6。 ………………( )
7、431.575精確到十位是431.6。……………………………( )
8、用1,2,3這三個數字和小數點組成的一位小數中,最小的是12.3。…………………………………………………………( )
三、慎重選擇,填寫序號(10)。
1、3.002讀作( )。a、三點二 b、三點零二 c、三點零零二
2、10個0.1是( )。a、1 b、0.10 c、0.01
3、50.090化簡后是( )。a、5.9 b、50.9 c、50.09
4、0.27的計數單位是( )。
a、十分之一 b、百分之一 c、千分之一
5、小數部分的最高位是( )。
a、十分位 b、百分位 c、千分位
6、一個三位小數精確到百分位后,得到的近似數是4.72,這樣的三位小數可能有( )。a、4 b、5 c、9
7、10個十分之一和( )個百分之一。a、1000 b、100 c、10
8、大于0.06而小于0.07的三位小數有( )個。
a、4 b、5 c、9
9、0.04( )0.4 a、> b、< c、=
10、0.998精確到十分位約等于( )。
a、0.9 b、1 c、1.0
四、在○里填入“>”、“<”或“=”(10分)
3.090○30.9; 7.85○7.58 ; 3.98○4;
900米○0.9千米; 5元6分○5.60元。
五、把相等的兩個數用線連一連(5分)
0.76 1.200 2.05 3.4萬
0.21 2.050 0.760 1.2 34000
六、用0,0,8,2這四個數字和小數點分別寫出符合要求的數(8分)。
1.只讀出一個“零”的兩位小數: ( )
2.讀出兩個“零”的三位小數: ( )
3.最大的三位小數: ( )
4.最小的兩位小數: ( )
七、走進生活(16分).
1. 從1.75,4.5,0.2,0.01中選擇合適的小數填在括號里。(8分)
爸爸的身高是( )米; 一塊橡皮的價錢是( )元;
一本書的厚度是( )米;一個西瓜重( )千克;
2.學校運動會上,五年級有6位同學參加立定跳遠比賽,他們的成績如下表:
姓 名 : 李明 張 強 王 俊 吳昊 李軍 陳霖
成績(米): 1.72 1.95 1.84 1.98 1.81 1.88
(1) 誰跳的最遠?誰跳的最近?(2分)
(2) 把這些成績按從遠到近的順序排列起來。(3分)
(3)前三名分別是誰?(3分)
《認識小數》教案 篇4
教學內容:
實驗教材三年級下冊p88---p89。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掌握十分之幾、百分之幾的分數都可以改寫成零點幾的形式。
2、使學生正確掌握小數的讀、寫法。
3、使學生了解小數各部分的名稱。
教學重點:
使學生正確理解小數的含義。
教學難點:
以元為單位的小數與幾元幾角幾分的相互改寫;以米為單位的小數與米、分米、厘米的相互改寫。
教學過程:
一、復習鋪墊:
二、新課:
1、創設情景認識小數
出示主題圖
問題:
(1)從這幅圖中你發現了什么?
(2)知道了什么?與同桌的小伙伴說一說它表示什么意思?
學生匯報,老師板書(略)
歸納概括像5.98、2.03、0.65、4.82、2.8、6.7………這樣的數叫小數。“.”叫做小數點。
動手填一填(p88中間表格)
2、探究小數的讀法
你們會讀這些小數嗎?試讀一讀。
教師加以引導小數的正確讀法。
你們還在哪里見過小數?
探究小數的寫法(教學p89例一)
小結歸總:
(1)這節課你們認識了什么?
(2)今天認識的小數與整數比較有什么不同?同桌同學互相說。
三、鞏固
1、出示數字卡片(整數、分數、小數)
2、把卡片上的小數打上鉤。
3、讀出小數
4、說一說你是怎么讀小數的?
5、老師口述小數,學生聽寫。
6、完成p89做一做1、2、題。
《認識小數》教案 篇5
1、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的量,理解和掌握一位小數、兩位小數表示的含義,掌握小數的讀寫方法。
(2)在探索與交流中,培養學生觀察、比較、類推的能力。
(3)使學生感受到數學來源于生活,滲透不變中有變,變中有不變的辯證思想。
2、學情分析
本節課是在學生已經認識了萬以內的數、初步認識了分數,學習了常見的計量單位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學好這部分知識,是學生今后系統學習小數的基礎。三年級的學生,都有過購物的經驗,生活中學生對小數有大量豐富的感知,但是缺少理性的認識。學生的數學學習是建立在經驗基礎之上的一個主動建構的過程,學生在生活中所感受到的、接觸到的、體驗到的,都是學生數學學習的寶貴資源,教師要充分挖掘和利用這些資源。課上為學生提供自主探究與交流的空間,抓住生成的教學資源,利用學生豐富的原有認知,在交流對比和辨析中自主建構。
3、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初步理解小數的意義。
教學難點:初步感受分母是十、一百的分數與一位小數和兩位小數的聯系。
4、教學過程
4.1第一學時
4.1.1教學活動
活動1【導入】
一、活動引入:
1.用3、4兩個數字,可以組出哪些數?(組出整數、分數、小數)
2.出示課題:小數的初步認識
3.生活中你在哪最常見到小數?(價簽)
活動2【講授】
二、初步認識
1、出示購物小票:介紹小數點、小數組成
師:老師帶來一張購物小票,上面有小數嗎?從哪看出是小數?
教師介紹:小數點把小數分成了兩個部分,小數點左邊的部分叫整數部分,右面的部分叫小數部分。
2、介紹小數讀法、表示的錢數
對于這幾個小數,你還知道它的什么知識?(學生讀、介紹表示的錢數)
小結:以元為單位時,小數點左邊表示(元)小數點右面第一位表示(角),第二位表示(分)
3、師:除了在商品價格上見到過小數,生活中你還在哪見到過小數?(學生舉例)
4、老師也找了一些生活中的小數,出示
(1)飲料:1.25升瓶
(2)學生身高:1.53米,體重:37.25千克
(3)電影:約1.5小時場
(4)教室:48.48平方米間(強調:整數部分和小數部分讀法不同)
活動3【活動】
三、深入理解小數含義:
1、認識一位小數
(1)師:看,這是1把米尺。多長?
小蝸牛向前爬了1小段,估一估這段有多長?(1分米、米)說說你是怎么想的?
估得對不對呢?到米尺上比一比,請大家邊看邊數一數(課件演示)
把1米平均分成多少份,1份就是1分米。
這一段用分數表示是多少米(米),米什么意思?
米還可以寫成小數,米=0.1米
0.1米什么意思?
小結:1分米以米為單位時,即可以寫成米,也可以寫成0.1米,這三個數之間是什么關系?(相等)
(2)繼續觀察米尺,你還能找到0.1米嗎?(鞏固對0.1的認識,滲透1里面有10個0.1。)
(3)你還能找到零點幾米?怎么想的?(滲透零點幾就是幾個零點一。)
2、認識兩位小數(自主遷移)
借著剛才的經驗,猜一猜,0.01米表示什么?(1厘米、米)
從我們熟悉的1厘米入手,把1米長的尺子平均分成多少份,1份就是1厘米。
1厘米用分數表示是多少米(米),米什么意思?
米還可以寫成小數,米=0.01米
0.01米什么意思?
小結:1厘米以米為單位時,即可以寫成米,也可以寫成0.01米,這三個數之間也是相等的關系?。
照這樣的思路想下去,15厘米寫成分數是,寫成小數是;20厘米寫成分數是,寫成小數是;
3、觀察這些小數,有什么不同?
讀一讀左邊的這三個小數,我們把小數部分只有一位的叫一位小數。回憶一下,我們剛才把1米平均分成多少份得到了一位小數。一位小數就是十分之幾的分數。
再讀一讀右邊的三個小數,我們把小數部分有兩位的叫兩位小數。把1米平均分成多少份就得到了兩位小數。兩位小數就是百分之幾的分數
4、反饋內化
打開書第89頁例1,閱讀并填空
活動4【練習】
四、拓展應用
1、書p911,學生獨立完成,訂正
2、擺硬幣寫小數
3、介紹小數的產生
活動5【作業】
五、課堂總結
1、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還想學習有關小數的哪些知識?
2、出示課后思考題:這是一條線段的0.3,你能把這條線段畫完整嗎?
《認識小數》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物品,經歷用米作單位、用小數表示物體長度的過程。
2.進一步認識小數,會用小數表示生活中的一些事物。
3.初步感受小數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培養數學的應用意識。
教具準備:
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
1.老師出示小黑板,讓學生讀出每種物品的長或寬,并用自己的方式描述一下。
2.老師出示藍靈鼠的問題:把上面物品的長度寫成用米作單位的數。學生以小組為單位交流改寫的方法,然后全班交流。如果學生寫不好,老師要作為參與者示范改寫一個,特別說明把用幾米幾分米幾厘米表示的物體長度改寫成用米作單位的數時,要在米數的右下角點上小數點。
3.在學生明確改法后,老師臨時出一兩道題,請接受能力稍差的同學改一改。
二、說一說:
先讓學生讀教材上的內容,然后鼓勵學生說出自己知道或改寫的小數。如:自己的視力是多少等等。
三、試一試:
老師出示小黑板,讓學生把第五單元實踐活動中投沙包時記錄的成績改寫成以米為單位的小數,并進行交流。
四、練一練:
第一題,老師輔助學生實際測量身邊的物品。可以讓學生先估計一下,再用不同的方式進行測量。如:門和黑板可請學生和老師共同測量;課桌可讓學生同桌合作,一人測量,一人記錄。最后交流記錄的結果。
第二、三題,由學生獨立完成,再交流評判。
第四題,讓學生在家中自己測量,用米作單位記下測量的結果。如果家里沒有這些物品,可選擇別的.物品代替。
《認識小數》教案 篇7
一、說教材
(一)教學內容
本課教學內容是人教版九年制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三年級下冊第七單元第一課時《小數的認識》。
(二)地位作用
本節課是學生認識小數的第一課,本節課學習的好壞直接影響到以后的相關教學,所以上好這節課顯得尤為重要。本節課的教學是在學生已經了解了分數初步知識的基礎進行教學的,所以在教學時應引導學生對原來分數意義的回憶,加強印象,便于更好地進行教學。
(三)學情分析
三年級的學生雖然已經具有一定的知識與生活經驗,但是在知識和認知水平還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數感不太強。小數在現實生活中經常可以看到,對于三年級的學生來說,小數已經不是一個陌生的存在,但是對于小數所包含的一些意義知道的并不是很多。通過本節課的教學,可以讓學生對小數有一個理性的認識。由于學生的基礎、能力差別比較大,學習興趣和學習習慣自然也有不同層次,因此本課的學習就讓學習充分利用好已有的知識和經驗,調動他們的多種感官全面參與新知識的發展和形成的過程。
(四)教學目標
恰當的目標,科學的方法是教學取得成功的關鍵。根據課程標準、教材的編排特點,我個人對教材的理解和對學生學情的進一步分析,特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讓學生能夠認識小數,并能夠正確讀寫小數。
2、通過對以元、米等為單位的小數的分析,使學生了解小數的初步含義。
3、使學生知道十分之幾的分數可以化成一位小數,百分之幾的分數可以化成兩位小數。
4、讓學生感受小數與日常生活的緊密聯系,從而培養學習的積極性。
教學重、難點:由于什么叫小數和小數的讀寫比較簡單,學生學起來不用費太大的勁,所以我覺得本課的重點應放在如何讓學生掌握把十分之幾、百分之幾的分數化成小數的方法上。分數與小數在寫法上區別較大,要讓學生把分數和小數聯系起來,從而理解小數的意義比較困難,所以我把“讓學生理解小數的意義”定為教學難點。
學具準備:課件、答題卡
二、說教法、學法
(一)說教法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為了實現本課的教學目標,使學生學習后能做到把握重點、突破難點。在教學過程中,我主要采取以下幾種教學方法以及教學手段:
1、自主嘗試法。根據學生心理發展的規律,學生通過自己學習新知識,比聽教師講解學習新知識記憶更加深刻、興趣更加濃厚。因此,在教學時,簡單問題小數的認、讀、寫,我讓學生自己和小組合作嘗試、討論,在嘗試的過程中順利而迅速地學習本內容。通過學生的自主學習,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老師為主導的教學原則。
2、多媒體輔助教學。在教學小數的意義與轉化的過程時,我采用多媒體課件演示,深化學生思維,幫助學生理解。運用計算機多媒體教學課件輔助教學,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3、發展遷移法。運用遷移規律,注意從舊到新、引導學生在整理舊知(分數學習的經驗)的基礎上學習新知,體現“溫故知新”的教學思想。
(二)說學法
根據本節內容“生活性”強的特點,以及“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原則”,在學法指導上應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配以小組合作學習法、討論法進行自主探究式學習。在教學過程中,注意引導學生怎樣有序思考,鍛煉學生思維,使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逐步提高,教會學生學習。
三、說教學過程
為凸顯本節課的設計理念、切實高校完成教學目標、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我設計了如下教學環節:
(一)、創設情境
在課伊始,我創設了一個學生喜聞樂見的旅游的情境。請同學們仔細觀察,游樂園超市標價牌上的數字和我們前面學過的數相比,有什么不一樣的地方?通過學生的觀察,自然引入小數。
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一開始我就引用了學生感興趣的事件,從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出發,為整堂課的教學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從而順利進入第二環節。
【設計意圖】:把小數的出現自然寓于情境之中,不但讓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而且能夠極大地激發學生學習、解決問題的欲望。
(二)交流點撥
1、嘗試學習。
自主學習小數的認、讀、寫
【設計意圖】:這個環節放手讓學生自主學習能學會的知識,體現學生的自主學習、生生互動、生生互助,體現開放、多元的課堂模式。
2、聯系生活實際體會小數的意義
通過實際的價錢和身高,讓學生在真實情境中體會以元和米為單位的小數的實際意義。激發學生的獨特思維和精彩的回答。
【設計意圖】:這個環節讓學生聯系生活中的實際經驗,經歷體會、感受小數在生活中的實際意義,這個過程學生會深入體會小數的意義。增加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充分尊重了學生為主體地位,突破了難點,解決了關鍵,發展了學生的能力。
(四)反饋小結
采用沖關之旅的習題形式
第一關青蛙跳躍幫助青蛙選擇小數的荷葉進行跳躍,
第二關機靈耳朵請同學們仔細聽并將聽到的填在答題卡上
第三關放飛氣球判斷出說法正確的氣球并放飛
第四關趣味填數觀察數軸0-1之間有哪些數,數軸延長到3有哪些數?3之后還有哪些數呢?
第五關智慧大挑戰想一想,誰來說?
延伸拓展:組一個一位小數,比它大的,比它小的,組一個兩位小數。
(五)數學史
同學們,小數就是十進分數。它的發展由來已久,我國古代數學家劉徽在一千七百多年前就在《九章算術》一書中運用了十進分數。古代人為了表示小數,就把小數點后面的數放低一格。
在西方,小數出現很晚,現在,有一部分國家用小圓點“。”表示小數點,還有一部分國家用逗號“,”表示小數點。同學們你們看,我們的祖先多聰明啊!我們也要向祖先學習,認真鉆研知識好不好?
【設計意圖】:在反饋練習中,通過智力沖關的形式檢查教學效果,鞏固學生對小數的認讀寫,加深理解小數的意義,這組練習形式多樣,知識難度逐漸加大,不但涵蓋本節課所有的知識點,而且在書本內容上有所拓展和延伸,使不同的學生在數學課堂中得到了不同的發展,強化了本節課的重點,提高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從而進一步使學生內化了所學知識。最后,加入數學史的介紹,進一步激發學生的興趣,使本節課有了一個精彩的結尾。
《認識小數》教案 篇8
一、說教材:
本課教學內容為《人教版實驗課程小學三年級(下冊)》。為了更好地把握教材,我對新課程的編排體系作了一些了解,小數的認識是建立在分數的初步認識和人民幣、常用長度單位的認識的基礎之上的,(人民幣在一下年級學過,長度單位米、厘米在二上年級學過,分米和分數的初步認識在三上年級學過),而且是以元、角、分,米、分米、厘米等常用單位的知識作為學習小數的形象支撐。本單元認識小數都是結合元、角、分或常用的長度單位出現,以便于學生聯系實際來初步認識小數的含義,有關小數的后續知識,在四下年級開始系統地學習小數的知識。
通過學習,我認為作為小數的初步認識,應注意把握以下三點:一是本單元不要求離開現實背景和具體的量,抽象地討論小數,在本單元中,無論是認識小數,還是比較大小和加減法,都是結合分數、結合米尺、結合人民幣、長度單位來認識;二是小數的認讀寫限于小數部分不超過兩位小數;三是簡單的小數加減法,限于一位小數,且是結合元、角、分進行計算。
二、說教學思路:
本課在教學中,我通過創設學生熟悉的情境,從日常生活中的有關小數信息,讓學生初步認識了小數,并為進一步探究小數的意義提供素材,放手讓學生動手操作中激發學生的探究知識的欲望,使學生認識小數,知道小數是由幾個部分組成的,了解小數的念義,會讀寫小數,感受數學就是來源于生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認識小數的過程中,應該讓學生經歷豐富多采的數學學習活動,就是使學生通過親身實踐和自我體驗,獲得、理解和應用知識、技能,并在數學思考、問題解決、情感與態度方面都得到發展。
三、說教法
(一)、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內容認識小數,知道以元為單位、以米為單位的實際含義。
2、知道十分之幾可以用一位小數表示,百分之幾可以用兩位小數表示。
3、能識別小數,會讀寫小數。
4、密切數學與生活的聯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教學重點:
使學生正確理解小數的含義。
(三)、教學難點:
以元為單位的小數與幾元幾角幾分的相互改寫;以米為單位的小數與米、分米、厘米的相互改寫
四、說教學流程:
(一)、引入小數
1、出示文具標價牌。
師:開學了,媽媽給小華買了一些文具:
書包 45.00元, 文具盒 12.80元, 圓珠筆 12元,圈筆刀 26元,
鉛筆 0.25元, 橡皮 1.50元, 筆記本 3元。
(在磁性黑板上依次貼出這些商品的標價牌。)
2、區別整數與小數。
師:請同學們仔細觀察,你能不能把這些文具標價中的數分成兩類?怎樣分?
根據學生的回答,移動磁性黑板上的文具標價牌分成兩類:
圓珠筆12元 書包45.00元 鉛筆0.25元
圈筆刀 26元 文具盒12.80元 橡皮1.50元
日記本3元
左邊這組數12、26、3,是我們以前學過的,都是整數。
3、引入課題。
右邊這組數它們有一個什么特點?(數中間都有一個小圓點。)像這樣的數叫做小數。(拿走磁性黑板上的三個整數標價牌。)今天我們就要學習一些關于小數的初步知識。(板書課題:認識小數)
(二)、認識小數(讀法)
1、探索小數的讀法。(課件2)
小數里的這個小圓點我們把它叫做小數點;小數點左邊的部分是整數部分;小數點右邊的部分是小數部分。你會讀小數嗎?
①、讓學生試讀標價牌上的小數。
②、反饋,并板書。
③、問:小數怎么讀?(提醒學生注意整數部分與小數部分讀法的不同。)
④、鞏固練習(課件3—6)
2、認識以元為單位小數的實際含義。
哪些同學已知道,它們分別表示多少錢?(學生回答,教師板書。)
元 角 分
45. 5 0 45元5角
10.5 0 10元5角
0.2 5 2角5分
1.5 0 1元5角
3、填單位名稱。(課件7)
(1)、一本故事書的價格是:8.64元=8( )6( )4( )
(2)、跨欄運動員劉翔身高:1.93米=1( )9( )3( )
(三)、探索一位、兩位小數(寫法)
1、引出以米為單位的一位小數。
出示米尺: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多少分米?用分數表示是 米,還可以寫成0.1米。
3分米是幾分之幾米,還可以寫成零點幾米?
2、鞏固對小數含義的認識。(課件8,作業1)
想一想:為什么小數點的前面寫“0”?什么樣的分數能改寫成一位小數?
3、引出以米為單位的兩位小數。
指著米尺問:把1米平均分成100份,每份是多少厘米?用分數表示是 米,還可以寫成0.01米。
3厘米是幾分之幾米,寫成小數是多少米?18厘米呢?
4、探索小數的寫法。
讓學生把答案填寫在課本上。(課件9)
想一想: 0.03米、0.18米,小數點后面第一位數表示什么?第二位呢?什么樣的分數能改寫成兩位小數。
5、小組討論。
王東身高1米30厘米,寫成小數是( )米。
全班交流,寫成1.30米和1.3米都是對的,(因為30厘米也就是3分米)。
6、把自己的身高寫成小數是( )米。(課件10 作業3)
7、小結:
(1)、這節課我們認識了什么?
(2)、今天認識的小數與整數比較有什么不同?同桌同學互相說說。
(四)、課堂練習
1、給商品做價格標簽(課件11,作業2)
2、思考題(課件12)。
《認識小數》教案 篇9
本單元教學一位小數。要求學生結合具體情境初步理解一位小數的意義,在此基礎上,能比較兩個一位小數的大小,進行一位小數的加法、減法計算。全單元編寫了四道例題、兩次“試一試”、三次“想想做做”和一個練習,還安排了一道思考題和一篇“你知道嗎”。
在本冊教材第八單元“認識分數”里學生已經知道幾分米是十分之幾米、幾角是十分之幾元,本單元以此為教學的起點。
通過第100頁的兩道例題教學一位小數的意義。這兩道例題先引起學生的回憶: 5分米是5/10米、4分米是4/10米、2角是2/10元,然后告訴學生5/10米還可以寫成0.5米、4/10米還可以寫成0.4米、2/10元還可以寫成0.2元。上面的一道例題寫成零點幾這樣的小數,下面的一道例題寫成幾點幾這樣的小數。通過把十分之幾寫成小數,讓學生初步感知一位小數的意義。教學時要突出一位小數是十分之幾這樣的分數改寫出來的,一位小數表示十分之幾。
兩道例題之后,列舉了以前學過的數1、2、3……以及0,指出它們都是整數。又列舉了0.5、0.4……指出它們都是小數。引導學生在數的外部形態上認識小數,但這不是小數的本質意義,教學小數的意義不能局限在數中間有個小數點上。
為了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小數的意義,“想想做做”第1題把1分米、3分米、7分米、9分米先分別寫成以米為單位的分數,再寫成以米為單位的小數。第3題的圖中把正方形平均分成10份,先用分數表示其中的涂色部分,再寫出相應的小數。這兩題都讓學生從十分之幾寫出一位小數,學生能再次體會一位小數表示十分之幾。“想想做做”第5題在數軸上寫相應的小數,有序地整理一位小數。雖然沒有要求學生寫出分數,但學生在看數軸上的點寫數時,都需要先想到相應的分數,又一次體會了零點幾表示十分之幾,幾點幾是幾和十分之幾合起來的數。
第102頁的例題教學比較兩個一位小數的大小。
例題從比較兩種冷飲的價錢的實際問題引出比較0.8和0.5這兩個小數大小的數學問題。教材讓學生應用對小數意義的理解自己想辦法進行。無論是轉化成8角與5角再比較,還是轉化成十分之八和十分之五比較,都沒有離開小數的意義。教材統籌安排比較兩個一位小數的大小可能出現的各種情況,“試一試”里比較零點幾和幾點幾的大小,“想想做做”里還有比較兩個幾點幾這樣的小數的大小。教材不用文字語言總結比較兩個一位小數的大小的方法,意圖是通過大小比較加強對小數意義的理解,只要學生能聯系小數意義進行思考,怎樣想都可以。
“想想做做”第1題要把9厘米、6厘米分別寫成以分米為單位的數,最好能既寫成分數,又寫成小數,可以又一次體會一位小數的意義。第4題的教學可以分三步進行。第一,聯系數軸上的點理解0.7、1.3、1.9和2.4這四個小數的意義;第二,比較數軸下面的三組小數的大小;第三,看一看這四個數在數軸上的排列順序。
第104頁的例題教學一位小數的加法、減法計算。
計算小數加、減法應該把小數點對齊了算。教材沒有把法則作為“規定”告訴學生,而讓學生在解決問題中體會這是“需要”,就“應該”這樣算。例題計算0.5加0.7的和,先根據小數的意義,把0.5元和0.7元分別化成5角和7角相加,由此推理得到0.5加0.7的和是1.2。然后思考,如果列豎式計算,應該便于5角和7角相加,即把0.5和0.7中的“5”與“7”上下對齊,這樣就把這兩個小數的小數點對齊了。由于5角加7角的和超過1元,所以0.5加0.7要向表示“元”的那位上進1,也就是向小數點左邊那一位上進1。學生理解了小數加法的計算方法,向小數減法遷移是很容易的。教材通過“試一試”,讓學生基本掌握一位小數的加、減法。
“想想做做”第5題估計小數加、減法計算的結果比1大還是比1小,是在能進行筆算的基礎上進行的,估計又促進對筆算的掌握。
練習十是對全單元內容的回憶、整理與實際應用。第1~4題再現小數的意義,其中第4題要求略有提高。第5題練習計算,四組題里都含有加法與減法的比較。第6、7題解決實際問題,其中第7題留給學生提出問題的空間。第8、9題中含有找規律的內容,提高學生的數學思考能力。
《認識小數》教案 篇10
一、【說教材】
1、分析教材:
《小數的初步認識》是三年級下冊第十一單元的內容。本節課是學生在初步認識了分數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在這里,學生第一次接觸小數,學好這部分內容,能為以后系統的學習小數的知識奠定堅實的基礎。
教材先安排認識整數部分是0的小數,再認識整數部分不是0的小數,最后介紹小數各部分的名稱。第一個例題認識整數部分是0的小數,從測量長度的實際問題引入,第二個例題認識整數部分不是0的小數,從文具用品的價格引入,每一個例題的呈現都是從具體的生活情境出發,從而使學生更生動更具體也更自然的學習數學。
2、教學目標:
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和教材的地位,我把本節課的目標定為:
(1)、認知目標:聯系小數在現實生活中的運用,通過觀察、比較、分析和歸納,初步了解小數的含義,會讀、會寫一位小數,知道小數各部分的名稱,知道自然數和整數。
(2)、能力目標:在理解小數的過程中,培養學生觀察、比較、分析和概括的能力。
(3)、情感目標:通過各種具體的生活情境的創設,使學生進一步認識數的發展,感受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讓學生體會,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從而激發他們熱愛數學的情感。
課前準備:多媒體課件、實物投影儀、商品的價格標簽。
3、教學重難點
小數的初步認識是小學數學概念中較抽象,難理解的內容。一位小數是十分之幾分數的另一種表示形式。學生雖然對分數已經有了初步的認識,也學過長度單位、貨幣單位之間的進率,但理解小數的含義還是有一定的困難的,同時學生在以后的學習中,小數方面出現的很多問題都是屬于小數的概念不清。因此,理解小數的含義既是本節課的重點,也是本節課的難點。
二、【說教法和學法】
教學方法是教學過程中師生雙方為完成目標而采取的活動方式的組合。根據本課教學內容的特點和學生的思維特點,我選擇了以直觀演示法為主,輔以談話啟發法、嘗試法、引導發現法、生生互動法、講練結合等方法的優化組合。充分發揮教師的點撥作用,調動學生的能動性,引導他們去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獲取知識,從而達到訓練思維、培養能力的目的。
“以教材定教法,以教法定學法”的策略告訴我們,學法和教法是和諧統一的,互相聯系不可分割的。為了更好地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整個過程中通過多種形式,充分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參與學習,誘發他們內在的潛力,使他們不僅學會,而且會學。
錢學森曾經說過:科學與人文精神是一枚硬幣的兩面,缺一不可。如果說數學教學的科學性是剛性的話,那么人文性就是它的柔性。人文精神需要的是滲透,需要的是“春風化雨”、“潤物無聲”、“落地無痕”。為了使數學教學脫去僵硬的外衣,顯露出生機,洋溢著情趣,充滿著智慧,在教學中我營造的是一種平和的寬松的學習氛圍,師生平等的對話和交流,把數學教學定位在有意和無意之間。
三、【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誘發興趣
1、創設超市“社會小調查”情境
多媒體展示:超市調查情境圖
師:昨天,鄭老師去超市購物,看見兩個小朋友拿著筆和本子在記錄著什么。出于好奇,我就上前詢問了一下,原來他們在做“社會小調查”——了解一些商品的價格。我看了看,發現他們是這樣記錄的——
多媒體展示:兩張記錄單
師:看得懂嗎?(懂)你更喜歡哪張記錄單?說說你的看法。
師:是呀,這兩種記錄各有所長,不過小女孩的這樣記錄單更簡單、明了、方便,很值得我們來研究。
多媒體展示:突顯以“元”為單位的記錄單
2、初識小數,導入新課
多媒體展示:5.98、0.85和2.60這三個小數
師:老師把這些數提了出來,像(5.98、0.85、2.60)這樣的數,我們叫做——(小數)
師:這些小數有什么共同的特點?
多媒體展示:小數點變紅
師:“.”叫做小數點。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研究關于小數的知識。
板書:小數的初步認識
【設計意圖:《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教師要善于發現和挖掘學生身邊的數學,體現學習數學的現實意義,感受數學的應用價值。我在設計本課的時候發現,我們教科書的價格都是以小數的形式呈現的。因此,教學設計以數學課本的價格作為本課課題的切入點。通過讓學生猜一猜,再看一看的形式,引出生活中的小數,揭示出本節課的課題:《認識小數》】
(二)、聯系實際,探究新知
1、小數讀寫學習
(1)讀小數
師:這些小數你會讀嗎?讀給你的同桌聽聽。
(學生指名讀,再讀的同時指導要注意的地方)
多媒體展示:即時展示三個小數的讀法
(2)寫小數
師:我們已經會讀這些小數了,那這些小數是怎么寫的呢?讓我們動手來試一試。
板書:5.98元、0.85元、2.60元
設計意圖:小數的讀法和寫法是比較簡單的,這里讓學生用自己的經驗和知識直接解決。不拖泥帶水,把主要的時間和精力投放到下面小數現實含義的建構上。
2、以“元”為單位的小數的現實意義建構
師:誰知道,這些以“元”為單位的小數分別表示多少錢?
(學生回答,教師板書)
板書:5元9角8分、0元8角5分、2元6角0分
師:你是怎么知道的。
設計意圖:這里不要求學生盡全盡美地回答,只要學生能提到點自上,就說明他對于小數價格的實際含義有所了解,但也要注意學生表達的邏輯性,培養準確完整的表述能力。
小結:這些以元為單位的小數,小數點的左邊表示幾元,小數點右邊第一位表示幾角,小數點右邊第二位表示幾分。
3.小練
師:從大家的發言中,看得出來你們已經懂得用小數表示價格的方法,那我要考考你們了。你能把下面的價格改寫成以“元”為單位的嗎?
多媒體展示:幾元幾角幾分的題目,并適時根據學生的回答展示答案
4.以“米”為單位的小數的現實意義構建
(1)生活例舉
師:通過鋼材的研究,小朋友們對價格的小數記法已經很清楚了,那生活中還有哪些地方也用到小數呢?
(學生暢所欲言,說出自己在哪里見過小數,老師加以肯定)
師:莊老師也收集了一些動物界的小數信息,一起來讀一讀吧。
多媒體展示:書上第91頁的第2題
師:看來,小數不僅可以表示價格,而且還可以表示身高、體重、速度、路程……生活中的小數真實無處不在!說到身高,你們了解自己的身高嗎?想知道鄭老師的身高嗎?(想)我的身高是1米82厘米。
板書:1米82厘米
師:猜猜鄭老師的身高1米82厘米,用“米”作單位怎么表示?
師:小朋友們猜得非常準確,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研究鄭老師的身高1米82厘米為什么能用1.82米來表示。
設計意圖:通過讓學生尋找生活中的小數,引出猜想老師身高用小數表示的方法,從而過度到本節課的另一核心環節——以米、分米、厘米為素材的一位小數、兩位小數的含義和寫法。此處采用有意義的接受學習和探究學習相結合的方式,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和建構主義的學習理論。
(2)感知“十分之幾”可以用一位小數來表示
多媒體展示:標有1—10的米尺
師:這是一張1米長的尺子,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多少分米?每份是1米的幾分之幾?
多媒體展示:1分米長的線段和1分米字樣
師:1分米師1米的幾分之幾,也就是幾分之幾米?
師:對了,1分米是1米的,也就是米。米寫成小數是0.1米。
多媒體展示:1分米=米=0.1米
多媒體展示:3分米長的線段
師:這一段是3分米,那3分米等于幾分之幾米,寫成小數是多少呢?
多媒體展示:3分米=米=0.3米師:你還能在尺子上找到0.7米嗎?上來指一指。
設計意圖:以形象的課件,喚起學生對分數的記憶。通過長度單位建立分數與小數的聯系,讓學生知道小數是分數的另一種表現形式。而且,對于1分米、3分米和7分米的不同呈現方式,可以避免課堂的單一枯燥,也為下一環節過渡提供鋪墊。
(3)感知“百分之幾”可以用兩位小數來表示
師:小朋友們,面對同樣的事物,我們只要換個角度,就會有新的發現。
多媒體展示:標有1—100的米尺
師:現在把1米平均分成了多少份?每份的長度是多少?(1厘米)
師:1厘米用分數表示是幾分之幾米?用小數表示是多少米?(0.01米)
多媒體展示:1厘米=米=0.01米
師:3厘米用分數表示是多少米?(米)用小數表示呢?(0.03米)
多媒體展示:3厘米=米=0.03米
師:那18厘米寫成小數是多少米呢?(0.18米)
板書:18厘米=0.18米
師:你是怎么想的?(學生說說自己的想法)
小結:小數點前面的數表示幾米,小數點右邊第一位表示多少分米,小數點右邊第二位表示厘米。
板書:米、分米、厘米
5.鞏固小練
師:現在知道老師的身高1米82厘米為什么能寫成1.82米了嗎?
多媒體展示:麗麗測量身高的情境
師:有位小朋友在測量身高,我們去看看。
師:麗麗的身高是1米20厘米,寫成以米為單位的小數是多少米?
師:如果有位小朋友的身高是1.42米,那是幾米幾厘米?(1米42厘米)
設計意圖:本環節回應前面的猜想,可以使課堂結構更富整體性。通過自己的身高寫成小數的的形式,來讓學生進行應用練習,鞏固所掌握的知識。讓學生反過來思考“1.42米是幾米幾厘米?”,進一步加深學生對小數含義的理解。
(三)、運用拓展
1.小數的古今表示法比較
師:小朋友們,你們知道在我國古代小數是怎么表示的嗎?一起來看看。
多媒體展示:p94的古今小數
師:你覺得用哪種方法表示小數點比較好?
2.價格競猜游戲
師:下面我們用今天學習的小數計數法來玩一個“價格競猜”游戲吧!
多媒體展示:玩具汽車師:玩具汽車的價格在100元——120元之間,有小數的。
設計意圖:這兩個拓展的應用,第一個是讓學生了解古今的小數的表示方法和小數點的設計者,讓學生在學習構建小數的意義的同時,了解數學的文化。第二個價格精彩游戲設計是為了綜合運用小數的知識,不僅設計了小數的讀法,還間接拓展了小數的大小比較,為今后學習小數的大小比較打下伏筆,也是為了培養學生的數感。
(四)、總結延伸
師:今天我們認識了小數,你有什么收獲?還有什么疑問?
師:其實,關于小數還有很多奧秘等著我們去發現、去探索,讓我們在生活中多觀察,挖掘更多關于小數的奧秘吧!
(五)、板書設計
小數的初步認識
元角分
5.98元5元9角8分1米82厘米=1.82米
0.85元0元8角5分米分米厘米
2.60元2元6角0分18厘米=0.18米
【設計意圖:《課程標準》指出:練習,要使學生鞏固知識,形成技能,發展創新思維。為了使課內的練習起到促進掌握知識,鍛煉能力的雙重效果,我在組織練習的時候注意了以下兩點:一是練習的形式多樣,保持學生學習的興趣;二是練習的難度逐步加深,不斷提高學生的認知水平。】
《認識小數》教案 篇11
教學目標:
1、進一步理解小數的含義,會比較小數的大小。
2、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增強學習數學的樂趣。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導入新課
1、讀出小數(自主練習第68頁1題)
2、指名說說0.3和0.07的意義。
談話:同學們,上一節課我們認識了書房中的一些小數,知道了白熾燈與桌面的適宜距離是:1米(60瓦)、0.5米(40瓦)、0.3米(25瓦),從這些信息中你能提出什么問題?
二、提出問題,學習新課
談話:剛才,大家提了一些有價值的問題,真不錯!今天我們只解決“0.5米和0.3米比,那個長?”
1、在小組內交流自己的想法。
2、小組代表匯報各組的比較方法。
可能出現的比較方法:①通過意義比較②利用數軸比較③利用整數大小的比較方法類推④利用感性經驗:亮燈泡應離桌面遠,暗燈泡應離桌面近……
3、說出理由。
談話:選出你最喜歡的比較方法,并說一說為什么?
4、請你比較0.25和0.3的大小,并說說你是怎樣比較的。
三、鞏固新知,解決問題
1、涂一涂,比一比(課本第69頁7題)
2、數一數,比一比(課本第69頁8題)
3、哪輛車能從橋下通過?(課本第69頁9題)
四、總結新知,回顧整理
談話:這節課大家通過自主學習和探究,學到了不少知識,請說說你有什么收獲?
總結,培養了學生的歸納總結能力,有利于學生自主的建構知識,同時獲得學習方法。
《認識小數》教案 篇12
教學內容:蘇教版第九冊第三單元
教學目標:使學生進一步加深對小數的認識,能理解小數的意義和性質,會比較小數的大小,能正確讀、寫小數,并能用小數描述一些簡單的事物,會用“四舍五入法”求小數的近似值。
教學重點:小數的意義和性質。
教學難點:求小數的近似數。
教學準備:達標檢測卷、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課堂,揭示課題。
孔子是我國古代大教育家,他的許多觀點成為了我們后人學習和借鑒的典范,如他的主張:溫故而知新。意思是說溫習已學的知識,并且由其中獲得新的領悟。強調了復習的重要性,指引我們學習的同時不要忘記及時的復習。今天,老師想和同學們一起回顧我們學過的第三單元《認識小數》。(板書課題:認識小數的整理與復習)
二、交流預習。
1.打開課本p44,討論訂正“回顧與整理”的問題。
2.權力大派送:小組長選出你認為最優秀的預習卡。
三、反饋信息。
1.誰來說說本單元你學習了哪些數學知識?指名兩位同學說,評價后全班口述,老師板書。
2.下面請各小組長把最優秀的預習卡拿到上面來展示供大家學習和欣賞,讓其中的幾個同學說說為什么選這張。
3.總結。我們同學的預習卡不但做得精美而且內容豐富,把本單元的內容詳細地整理出來了。我建議回到教室把它們粘貼在黑板下方。下面我們深入一些來復習這些內容。
四、深入復習各個知識點。
(一)小數的意義、讀寫和性質。
1.誰來舉例說說什么是小數的意義?
2.小數怎么讀?比如……
3.小數的性質是什么?能舉個例子嗎?
4.打開書本p44—45,馬上做第1、3題,檢測一下自己。
(二)計數單位和數位順序表。
1.說到計數單位和數位順序表,老師想借用電腦和大家一起回憶,好嗎?
2.電腦隨機出示,全班齊回憶,老師提問:小數和整數的相同點是什么?
(三)比較小數的大小、改寫、求近似數。
1.下面還剩下3個知識點了,你想選哪個內容舉例說說?
2.隨機質疑。如:小數的改寫有什么需要提醒同學們注意的地方嗎?求小數的近似數呢?又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地方?(出示幻燈片)
五、質疑。
本單元中你認為哪個知識點最難?學生回答。經過今天的整理,這些問題是否還是一個老大難問題呢?下面的補充題是老師給你們量身定做的,做完之后求小數近似數這問題就不難了。
六、鞏固練習,克服難點。
1.幻燈出示習題,學生做題。(不用抄題)
2.小組長做好了,幫老師批改組員的檢測。
3.老師收集各小組的情況,總結評講。
七、達標檢測。
剛才的練習還有些同學有點小錯,不要緊,練多會有進步的,小雛鷹也能搏擊長空,雛鷹們,你們是否愿意到更廣闊的天空去大展身手呢?下面有兩個階梯的題目,階梯一稍微容易些,階梯二難一點,同學們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選其中的一個階梯來做。
1.組長做好給老師批改。
2.組長幫組員批改。
八、總結學情。同學們,你覺得自己在這節課上的表現怎樣?如果最多能獲五顆“☆”,你認為自己能獲幾顆?用手指來表示?今天同學們的表現讓老師非常滿意,大家積極思考,動作迅速,思維敏捷,構建了一個靈動的課堂。
九、布置部分學生的作業。
選做階梯一的同學回去嘗試做階梯二,不是很難,老師相信你們也能達標。
教后反思:
在這節課中,我覺得自己有幾方面做得比較好的地方:讓學生提前預習做好預習卡,讓學生發揮自己的主體地位,自己整理知識,并且設計了有層次的練習,還在課堂中安排了達標檢測。
學知因,教知不足。這節課也留下很多遺憾:
1.在展示優秀預習卡時,如果我也能把自己整理的預習卡拿出來與學生的比對一下,或讓小組長說說為什么選這張,學生評判更有標準。
2.在整理小數時,如果能加強一下它與整數的聯系,能達到新舊知識的融匯更好。
3.學生提出的難點(求小數的近似數),教師要更著重強調一下。
4.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調動不起來,教師應該多一些激勵的語言,不要怕耽誤進度而讓氣氛沉悶下去而不作為。
5.課前預見性不足。做課本練習沒想到花時太多,而做達標檢測時學生答題那樣迅速,是我忘記本班學
生特點而估計不足,否則有一些學生能當堂完成檢測就顯得課堂完整些。
6.小組合作學習沒有真正落到實處。
《認識小數》教案 篇13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通過練習更好地體會小數的含義,掌握一位小數的讀寫,大小比較以及簡單的加。減計算。
2、促進學生對小數的了解,增強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培養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教學重難點:
進一步體會小數的含義,掌握一位小數的讀寫,大小比較及簡單的加減計算。
教學資源:
實物投影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最近我們學習了什么內容?這節課,我們就小數的讀寫,大小比較和簡單的小數加減法做一些練習。
揭題。
二、組織練習。
1、練習十/1
(1)用小數表示下面各圖的涂色部分。獨立填寫后交流匯報。
(2)第3幅圖中的2個正方形和一個正方形的5/10合起來,它用小數表示是2.5。
2、練習十/2
學生獨立填寫有關小數,說說每個小數的含義。
3、練習十/3
(1)先分別說說每人儲蓄的錢分別是幾元幾角?誰最多?誰最少?
(2)指導比較:
先比較李明和張圓,再比較王小軍和張圓。
先比較3個小數的整數部分,再比較9.8和9.5的小數部分。
4、練習十/4
先填數再回答問題。
5、練習十/5
學生獨立列豎式計算第一組題。集體訂正。注意豎式的寫法。得數的整數部分如果是0時,這個0不要漏寫。
6、練習十/7
(1)先自由讀題,理解題意。
(2)什么是“一套衣服”?
(3)解決第一問。
(4)自己提問并列式解答。
7、練習十/8
先找規律,再接著往下寫。
8、練習十/9
獨立填寫,后交流。
三、拓展。
1、討論思考題。
2、訂正以上的習題。
3、作業:第107頁第6題。
《認識小數》教案 篇14
一、說教材
1、說課內容:認識小數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三年級下冊第七單元“認識小數”第一課時。
2、教學內容的地位和作用:
小數的初步認識是在學生在初步認識分數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本課內容包括認識一位小數和它的讀、寫法。認識一位小數是小數的初步認識中最基礎的知識,它的學習,不僅為學生準確清晰地理解小數的含義,也為今后系統地學習小數的知識打下初步基礎。同時,小數的知識在實際生活中應用較廣泛,利于學生運用所學知識技能來解決一些實際的問題。
3、教材簡析:
本課教材的知識結構呈現為:(1)運用分數的初步知識,通過把長度單位分米改寫成用米表示的分數,把貨幣單位幾角改寫用元作單位的分數,說明這些分數還可用小數來表示。利用例1和例2使學生初步認識十分之幾的分數都可改寫成零點幾的形式。(2)初步概括出整數、小數的概念,理解小數的含義,并掌握一位小數讀、寫法。
本課題的知識結構這樣有層次地呈現,體現了新舊知識間的內在聯系,從易到難,從具體到抽象,分層漸出,既符合學生的認識規律,又利于學生學好課本知識。
4、教學目的:
我是從以下三方面考慮而確定的:
(1)本課是學生在初步認識分數的基礎上,結合元角分和米、分米的知識來認識一位小數,并理解小數含義,掌握讀、寫一位小數的方法。由此,可確定為本課時的知識目標。
(2)運用直觀手段,分析歸納的方法,使學生理解十分之幾的一位小數表示,培養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通過理解小數含義,把某些分數改寫成小數,提高學生的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可作為本課時的能力目標。
(3)本課時通過把十分之幾的分數寫成一位小數,對學生進行辯證唯物主義中的變與不變,相互轉化的思想教育。可作為它的情感目標。
本課時的教學目標為:
1、結合具體內容認識小數,知道以元為單位,以米為單位的小數的實際含義。
2、知道十分之可以用一位小數表示,百分之幾可以用兩位小數表示。
3、能識別小數,會讀寫小數。
5、教學的重點、難點、關鍵:
小數的初步認識是小學數學概念中較抽象,難理解的內容。一位小數是十分之幾的分數的另一種表示形式。學生雖然對分數已有了初步的認識,也學過長度單位、貨幣單位間的進率,但理解小數的含義還是有一定的困難的。同時學生在以后的學習中,小數方面出現的很多問題是屬于小數概念不清。因此,理解小數的含義既是本課時的重點、又是難點。在教學中要注意抓住分數與小數的含義的關鍵。
二、說教法
教學方法是教學過程中師生雙方為完成目標而采取的活動方式的組合。根據本課教學內容的特點和學生的思維特點,我選擇了以直觀演示法為主,輔以談話啟發法、嘗試法、引導發現法、講練結合等方法的優化組合。充分發揮教師的點撥作用,調動學生的能動性,引導他們去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獲取知識,從而達到訓練思維、培養能力的目的。
教學例題時,充分運用創設情境,直觀演示,引導學生觀察、分析、發現規律,溝通分數與小數的聯系,形成正確的表象,從而概括出整數、小數的概念,歸納讀寫一位小數的方法。在教學中做到有扶有放,使學生愉悅民主的教學氛圍中,學生知識培養良好的思維品質。講練結合,加深學生對概念的理解和體會,有助學生技能的形成。
三、說學法
“由教材定學法,以學法定教法”教學策略告訴我們,教法和學法是和諧統一的。互相聯系不可分割的,教學時要注意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充分調動各種感官參與學習,誘發其內在的潛力,獨立主動地探究知識,使他們不僅學會,而且會學。如教學例1時,分數的另一種表示形式。接著讓學生嘗試學習例2,遷移類推出任何十進分數都可用一位小數表示,深化理解一位小數含義。把學生的求知欲由潛伏狀態誘發為活動狀態,培養了學生主動探索的精神。在此基礎上,通過學生的比較、分析、概括出小數的含義,培養了學生的概括歸納能力。
四、說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小數、
1、讓我們一起去商店看一看,價簽上的數,你見過嗎?
2、你們知道這些數叫什么名字嗎?(板書課題)
(二)探究新知。
一、讀小說
1、這些老朋友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誰發現啦!
2、讀小數
這些小數你會讀嗎?
大家讀的都很好,誰能說說你是怎么讀的?
(可以結合25、25來讀)
3、現在會讀了嗎?
再讀:出示6張幻燈片。
4、同學們讀的都很好,那這些小數表示的價錢到底是幾元幾角幾分呢?(填表)
5、同學們能很快的把小數轉化成幾元幾角幾分,反過來把幾元幾角幾分化成小數還會嗎?
二、結合元角分理解小數的意義
1、1角=元
2、借助課件理解意義:
因為1元=10角,把1元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1角,1角用分數表示是
1/10元,寫成小數是0.1元。
3、學生數算理。
4、有了這個經驗,6角呢?
6角=元
9角=元
51分等于幾元幾角幾分?
7分呢?
15分呢?
小結:大家借助了1元=10角1元=100分這樣的實例得到1角=0.1元1分=0.01元,現在你能借助手中的米尺來發現這里面的小數嗎?
三、結合長度單位來認識小數
1、1、3米和1、30米有什么不同?
2、介紹一位小數和兩位小數
3、介紹劉徽
4、練習
四、全課小結,回顧開頭,宣布歌唱比賽的結果。
說說你這節課有什么收獲?還有哪些不懂得地方?
《認識小數》教案 篇15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認識小數,它是國標版小數數學第九冊第三單元的教學內容。它是在學生初步認識了一位小數,初步認識了分數的意義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通過教學,為學生進一步學習小數的性質,小數四則運算打下基礎。
本課教材的內容主要是進一步理解小數的意義,掌握小數的讀、寫方法。教材先出示了幾件商品的價格,通過“說”,激活學生已有的對小數的認識,引發學生進一步探究的心理需求。同時利用學生對元、角、分關系的認識,分別介紹把1分、5分和4角8分改寫成以元作單位的分數和小數的方法,引導學生初步理解兩位小數的含義,初步掌握讀寫方法。接著教材通過在直尺上分別用分數、小數來表示4厘米和9厘米的長度,進一步明確幾個百分之一可以用兩位小數來表示,再讓學生在直尺上表示7毫米和15毫米的長度,類推出幾個千分之一可以用三位小數來表示。在次基礎上,引導學生初步抽象出小數的意義。隨后的試一試幫助學生在比例題更為抽象的層次上理解小數與相關分數的關系。最后安排了相應的練習幫助學生進一步鞏固和理解。
根據教材內容,本課的教學重點是初步理解小數的意義,學會讀寫小數,體會小數與分數的關系。而理解小數的意義是本課的難點。
根據對教材的分析,結合學生的特點,我制定了如下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現實的情境中,初步理解小數的意義,學會讀寫小數,體會小數與分數的關系。
2、通過觀察思考、比較分析、綜合概括,經歷小數含義的探索過程,學會討論交流,與人合作。
3、使學生在用小數進行表達的過程中,感受小數與生活的`聯系,增強數學學習的信心。
根據本課的教學目標和學生的生活經驗,我準備按如下環節進行教學: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我首先利用多媒體創設一個買賣商品的主題圖,引導學生說出用“角”、“分”作單位,圖中各種商品的價格分別是多少。學生集體交流說說每種商品的具體價格。接著引導學生思考,你已經知道了哪些關于小數的知識呢?學生集體交流自己的想法。最后揭示課題,今天我們繼續來學習小數:認識小數。這部分教學通過創設一個學生所熟悉買賣商品的情境,建構了新舊知識的聯系,讓學生體會到小數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通過對已有小數知識的回顧,激發學生進一步學習小數的動機。
二、討論交流,探索新知。
例1,我首先讓學生知道1元=100分,1分是1元的1/100,可以寫成小數0.01元。接著引導學生討論:那么5分,4角8分分別是1元的幾分之幾,寫成小數是多少元呢?學生小組討論,分別說說自己的想法,集體交流得出5分是1元的5/100,還可以寫成0.05元;4角8分是1元的48/100,還可以寫成0.48元。最后指導學生兩位小數的讀寫方法,先讓學生試著讀給同桌聽一聽,再交流讀法,特別是0.48不能讀成0.四十八。這部分教學通過學生的討論交流,讓學生初步認識到兩位小數表示的是百分之幾,培養了學生知識類推的能力。
例2,我首先引導學生小組討論,怎樣用“米”作單位表示1厘米的長度?學生觀察直尺,討論交流得出1厘米是1米的1/100,也就是1/100米,寫成小數是0.01米。再引導學生獨立寫一寫:4厘米和9厘米用分數和小數可以怎樣表示呢?學生獨立寫一寫,并同桌交流自己的想法,然后集體交流:4 厘米是1米的4/100,也就是4/100米,寫成小數是0.04米……通過讓學生說說自己的思考過程,交流自己的想法,進一步突出了兩位小數表示百分之幾。接著引導學生思考,如果把1米平均分成1000份,每份長1毫米。1毫米是幾分之幾米呢?寫成小數是多少?學生根據兩位小數的意義獨立思考,集體交流得出1毫米是1/1000米,可以寫成0.001米。隨后我引導學生獨立寫一寫7毫米、15毫米寫成分數和小數各是多少?學生獨立思考,嘗試寫數,交流得出7毫米是7/1000米,即0.007米;15毫米是15/1000米,是0.015米。在交流的過程中適時指導三位小數的讀寫方法。這部分教學通過采用教師的指導和學生的獨立思考相結合的教學方法,通過知識的類推,使學生逐步對小數的意義有了進一步的理解。
最后,我引導學生結合例1、例2,同桌討論自己是怎樣理解小數的?同桌互相說一說,交流自己的想法。經過學生充分討論并交流得出了小數的意義。通過學生的討論和自主探究,結合例題,使學生對小數的意義有了進一步的理解。
三、實際應用,鞏固新知。
根據以上內容,我準備在實踐練習中安排以下內容。
1、讀出或寫出下面各數,并說說表示幾分之幾。學生互相讀一讀,集體交流自己的想法。通過練習,進一步使學生掌握小數的讀寫方法。
2、試一試。我先讓學生說說每個圖形分別把單位“1”平均分成了幾份,涂色部分是這樣的多少份?學生先交流,再獨立填寫并交流自己的想法。通過練習,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小數與分數之間的內在聯系,鞏固對小數意義的理解。
3、練一練。引導學生獨立完成練習并集體交流。通過練習,讓學生進一步明確分母與進率之間的關系,進一步理解小數的意義。
4、單位換算的題目。我先讓學生說出單位之間的進率,學生回顧交流。再引導學生獨立填空,集體交流自己的想法。通過練習,讓學生明白單位換算的思考過程,改寫時進率的重要作用,特別像23毫米=米這樣的題目,更應讓學生多討論理解。
綜合這節課的教學程序,本課的教學特色是:
(1)以學生發展為本開展課堂有效教學。根據學生已有的經驗,創設買賣商品這一生活情境,激發學習欲望,在整個教學過程中都體現了學習的自主性。
(2)注重學生思維的發展。在認識小數的意義時,給學生充分的討論時間和交流時間,激發了學生的思維,在練習中,逐層深入,各有側重點。
(3)注重與生活的聯系。以學生最熟悉的商品價格作為學習素材,學生在觀察,討論與交流中,體驗到了數學和生活的聯系和數學的價值。
《認識小數》教案 篇16
在一至四年級,“數與代數”領域主要教學整數的知識,學生已經初步掌握了十進制計數法。三年級(下冊)曾經教學了一位小數,初步體會了一位小數與十分之幾的分數間的聯系。這些都是繼續教學小數知識的必要基礎。本單元系統地教學小數知識,將使學生建立比較完善、比較深刻的小數概念,內容分小數的意義、小數的性質、比較小數的大小、把非整萬(億)的數改寫成以“萬”“億”為單位的數等四部分編排,表現出四個主要特點。
第一,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經驗,教學小數的知識。這些經驗包括以元為單位的小數所表示的金額,以米為單位的小數所表示的長度等,都是學生在生活中已經初步認識了的。這些經驗能支持學生理解小數的意義,發現小數的性質,進行比較小數大小的活動,從而實現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飛躍。
第二,數形結合,教學小數的知識。小數的意義是比較抽象的數學概念,小數的性質也是抽象的數學規律,小學生掌握這些知識是有一定困難的。如果把抽象的數學知識與具體的圖形聯系起來,挖掘和利用概念中的直觀成分,能有效地降低教學的難度。教材編寫時充分注意了這一點,如用大正方形表示整數“1”,它的十分之幾、百分之幾分別表示成一位小數、兩位小數;依托直尺顯示幾厘米是百分之幾米,是零點零幾米;在數軸上建立點與相應的一位小數、兩位小數的聯系……這些都有助于學生領會小數的知識。
第三,始終把小數的意義作為教學重點。本單元編排的四部分教學內容是循序漸進的,小數的意義是進一步教學小數性質、比較小數大小的規則、改寫大數的方法的基礎,后面三個內容的教學又促進了小數概念的逐步清晰、逐漸深化。
第四,選擇大量有意義的現實數據。如普通食品、常用物品的價錢,我國部分大城市的人口數,反映我國經濟發展和科技進步的數據,集知識性、應用性、思想教育為一體。
1. 以兩、三位小數的意義為教學重點,逐漸形成比較完整的小數概念和計數方法。
十進分數除了可以寫成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數形式外,還可以寫成另一種形式,即小數。具體地說,分母是10的分數還可以寫成一位小數,一位小數表示十分之幾;分母是100的分數還可以寫成兩位小數,兩位小數表示百分之幾……教學小數的意義,要讓學生理解并掌握這些關系,這就是學生需要建立的小數概念。
教學小數的概念編排了四道例題。前兩道例題聯系具體的數量復習一位小數,引出兩位、三位小數,初步概括小數的意義。后兩道例題教學小數的計數單位、數位順序和計數方法,進一步加強小數的概念。
(1) 例1從已有經驗切入,先教學兩位小數的讀法,再感受兩位小數的含義。
例題呈現三種物品的單價,都是以“元”為單位的小數,其中0.3元在三年級(下冊)教材中已經認識,0.05元和0.48元都是兩位小數,它們的讀法與意義都是新知識。例題里設計了三項教學活動。第一項是把0.3元、0.05元、0.48元這三個以元為單位的小數,用“角”或“分”作單位說出來。這是聯系學生的已有經驗,以舊引新,既消除對兩位小數的陌生感,又為下面體會小數的意義埋下伏筆。第二項活動是以0.05和0.48為例,教學兩位小數的讀法。教材在正文里寫出“0.05讀作零點零五,0.48讀作零點四八”,讓學生感受小數的讀法是從左往右依次讀出各位上的數。要注意的是,關于小數的讀法是陸續教學的,這里先讀整數部分是0的兩位小數,在后面的教學中還會繼續讀整數部分不是0的兩位小數以及三位小數。第三項活動是通過“1分是1元的1/100,可以寫成0.01元;5分是1元的5/100,可以寫成0.05元;4角8分是1元的48/100,可以寫成0.48元”感受兩位小數的含義,這是例題的教學重點,也是難點。為此,提出三點教學建議:第一,可以先讓學生說說0.3元是1元的十分之幾,通過對十分之幾的分數還可以寫成一位小數的回憶,推動對百分之幾的分數可以寫成兩位小數的認識。第二,有條理地展開“0.05元是1元的幾分之幾”的過程。1元=100分,1元平均分成100份,1份是1分,1分是1元的1/100;0.05元是5分,是5個1/100,是1元的5/100。至于0.48元是1元的幾分之幾,可以讓學生照這樣有條理地思考和表述。第三,提取兩個問題的答案,在1元的5/100是0.05元、1元的48/100是0.48元這兩個實例中,看到百分之幾的分數還可以寫成兩位小數,初步感受兩位小數的意義。
(2) 例2在新的素材中繼續體驗小數的含義,初步建立小數概念。
雖然例1已經展開了寫出兩位小數的過程,但對兩位小數意義的體驗還不夠深刻,而且位數更多的小數尚未教學。因此,例2選擇長度的改寫繼續教學小數,讓學生在例1的基礎上獲得對小數的更多體驗,初步形成小數的概念。
例2的教學分成三段進行。第一段繼續教學兩位小數,先是1厘米還可以寫成0.01米,在直觀的刻度尺圖上,從米與厘米間的進率想到1米平均分成100份,每份是1厘米,從而理解1厘米是1/100米,1/100米還可以寫成0.01米,突出這里的“1”必須寫在小數點右邊第二位上。然后要求學生把4厘米和9厘米分別先寫成以“米”為單位的分數,再寫成以“米”為單位的小數,從中體會不僅是“元”為單位的百分之幾可以寫成兩位小數,其他百分之幾的分數都可以寫成兩位小數。第二段教學三位小數,與前一段的教學相似,先示范了1毫米寫成0.001米,并展開了改寫時的思考:1米是1000毫米→1毫米是1/1000米→1/1000米寫成0.001米。再要求學生把7毫米、15毫米分別寫成以“米”為單位的分數和小數,感受三位小數的含義。首次教學三位小數,教材未出現讀法,讓學生把讀兩位小數的經驗遷移到三位小數上,感受讀小數的方法與要領。第三段初步概括小數的意義,回顧和反思兩道例題中的改寫以及三年級(下冊)里的感受,先指出“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數都可以用小數表示”揭示了這些特殊的十進分數與小數之間的聯系。再聯系具體的改寫活動,從一位小數是根據十分之幾的分數寫成的,理解“一位小數表示十分之幾”;從兩位小數是根據百分之幾的分數寫成的,理解“兩位小數表示百分之幾”;從三位小數是根據千分之幾的分數寫成的,理解“三位小數表示千分之幾”……
“試一試”和“練一練”都圍繞小數意義而設計,要注意的是這里把整數“1”平均分成10、100、1000份,用分數和小數表示其中的若干份,使小數概念更抽象、概括,并初步溝通整數與小數的聯系。在“試一試”里數形結合,一個正方形或一個正方體表示整數“1”,有助于例題教學的知識遷移、認識提升。“練一練”第2題解釋三個小數的意義,在演繹推理中清晰概念的內涵與外延。
(3) 例3和例4教學小數的計數單位、相應的數位以及數位順序。
整數和小數都使用十進制計數法。學生在四年級已經知道整數是十進制計數法,本單元例3教學的內容是小數也使用十進制計數法。十進制計數法的本質特征是“相鄰兩個計數單位間的進率是10”,例3分兩步教學這一點:首先在表示整數“1”的正方形里涂顏色表示0.6和0.06,在涂色時感受0.6里面有6個0.1,0.06里面有6個0.01,從而明白0.1與0.01都是小數的計數單位。學生已經知道0.1和0.01分別是一位小數和兩位小數,分別表示1/10和1/100,在此基礎上能夠接受小數點右邊第一位是十分位,計數單位是十分之一;小數點右邊第二位是百分位,計數單位是百分之一。并由此聯想得出小數點右邊第三位是千分位,計數單位是千分之一……然后看看表示整數“1”的正方形,思考“1里面有幾個0.1”“0.1里面有幾個0.01”這兩個問題,理解1和0.1、0.1和0.01等相鄰計數單位間的進率,類推出0.01和0.001間的進率,從而形成“相鄰兩個計數單位間的進率都是10”的認識,把十進制計數法從整數擴展到小數。這道例題安排的0.6和0.06是兩個不同且具可比性的數,有利于鞏固小數的意義,形成計數單位及數位的認識。
例4里的小數的整數部分不再是0。在寫三百四十四點七二五之前,要分析這個數,分清它的整數部分與小數部分:三百四十四(整數部分點)小數點七二五(小數部分)。在寫出這個數以后,要體會小數部分與整數部分的讀法是不同的。整數部分按照整數的讀法讀,要說出各個數字的計數單位;小數部分只要順次讀出各個數位上的數,不必說出計數單位。例題還要求說說344.725每一位上的數各是幾,各表示什么。要從它的最高位開始依次一位一位地說,從而理解這個小數的意義。教材從學生的分析中選擇“百位上是3,表示3個百”“百分位上是2,表示2個百分之一”通過比較進一步清楚百位與百分位是不同的數位,處于不同的位置,有不同的計數單位。類似地還可以對十位與十分位、千位與千分位作比較,為獨立填寫數位順序表作充分準備。
教材把數位順序表留給學生填寫,是考慮到親自填表比看現成的表格效果要好得多。其中整數部分已經寫出的個位及計數單位,能引起對整數數位順序的回憶。小數部分寫出的兩個數位及計數單位,體現了前面教學的數位順序,學生能夠繼續寫出其他數位及計數單位。把數位順序表填寫完整后,可以圍繞下面兩點組織練習:一是數位的排列順序和各個數位的所在位置。如順序表里整數部分的數位從個位起往什么方向排列,小數部分呢?又如小數點左邊第一位是什么位,右邊第一位呢?再如百位和百分位分別是小數點哪邊的第幾位?二是相鄰兩個計數單位間的進率。如整數部分,1個千是幾個百?10個十是幾個百?又如小數部分的0.1是幾個0.01?10個0.001是幾個0.01?再如個位與十分位的計數單位,1里面有幾個0.1?10個0.1是多少?
“試一試”和“練一練”里的都是兩位小數或三位小數,整數部分一般都不是0。選擇這些小數,是為了鞏固數位順序和計數單位的知識,尤其是個位與十分位的關系,進一步理解小數的意義。
練習五配合四道例題的教學,以小數意義為重點,把小數的讀、寫知識有機結合起來。習題的設計與編排有三個特點:一是從形象到抽象地寫出小數,從說出小數的計數單位到分析小數的組成,有一條漸進的序線。如第1題看圖、涂色、寫出小數;第4題在沒有圖形的情況下把六個分母是10、100或1000的分數寫成小數;第5題直接寫出“元”或“米”為單位的小數。這三題都是寫出小數,在要求上是遞進的。又如第2題分別說出一位、兩位或三位小數的計數單位和各表示幾分之幾,第6題則分析小數的組成或根據組成寫出相應的小數,要求也是遞進的。上面的練習在教學例題時一般都進行過,教材把它們再次有序地組織起來,重溫認識小數的過程,更好地理解小數的意義。二是聯系實際讀、寫小數,如第7、8題。在知識與技能訓練的同時,體會小數的現實應用。三是提出挑戰性的要求,激發熱情、激勵思維。第9題在數軸上標出五個小數的位置,要根據小數的意義進行推理。第10題用數字卡片擺出符合要求的數,熟練小數的讀、寫方法。
2. 教學小數的性質,突出對性質的體驗。首先體驗性質的合理,然后體驗性質的應用。
小數的性質是小數概念的重要內容之一。教學小數的性質,能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小數的意義,又為教學小數四則計算作必要的知識準備。教材分兩段教學小數的性質,第一段是理解性質的內容,第二段是應用性質改寫小數。
(1) 讓學生在許多事實里體驗小數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數的大小不變。
教材里的小數性質,不是直接告訴學生的,而是讓他們在數學現象中體驗并發現的。這樣的體驗,不是一次兩次,而是多次。有些安排在得出小數性質之前,有些安排在得出小數性質之后。
例5通過“橡皮與鉛筆的單價相等嗎”這個實際問題,抽象出比較0.3元和0.30元的大小這個數學問題,聯系小數的意義,得到0.3= 0.30。緊接著例5的“試一試”,看圖比較0.1米、0.10米和0.100米的大小,由1米=10分米=100厘米=1000毫米得到0.1=0.10=0.100。例5和“試一試”為小數的性質提供了具體的感性材料,教材支持學生獨立思考得到這兩組等式,增強對等式的感受,體驗等式的合理性,從而發現小數的性質。
例6是為了進一步理解小數性質的內涵而設計的,著力于對小數“末尾”的理解。情境中的食品價錢都是以元為單位的小數,各個小數里都有“0”,有些“0”在小數的末尾,有些“0”不在小數的末尾。讓學生判斷“哪些0可以去掉”,有助于準確理解和把握小數“末尾”的含義。在這道例題中學生還能體驗到,去掉小數末尾的“0”不改變小數的組成。如2.80元是2元8角,2.8元也是2元8角;2.80是2個一和8個十分之一,2.8也是2個一和8個十分之一。從而確信小數的性質是合理的。
第35頁“練一練”是發現小數性質以后使用的,兩道題都數形結合,加強對小數性質的理解。其中第1題通過0.1和0.10、0.2和0.20、0.3和0.30……每組里的兩個數對應于數軸上的同一個點,又一次證實小數的性質。第2題通過涂色時的感受,體會0.6和0.60的大小相同,0.6和0.06的大小不等。讓學生清楚地看到,如果添上或去掉的“0”在小數末尾,不會改變原來數的大小;如果添上或去掉的“0”不是小數末尾的0,小數的大小隨之發生變化。
(2) 讓學生通過改寫小數,體驗小數性質的應用。
應用小數的性質,去掉小數末尾的“0”化簡了小數,在小數末尾添上“0”增加了小數部分的位數,都是在不改變小數的大小的前提下進行的。教材讓學生在改寫小數的活動中,獲得這些體驗。
第35頁“試一試”,不改變數的大小,把三個數都寫成三位小數。這三個數中有一位小數0.4、兩位小數3.16和整數10。把改寫這些數安排在“試一試”,是鍛煉學生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學生改寫以后,要抓住三點進行交流:一是改寫這三個數時應用了什么知識?二是為什么給三個數添上的“0”的個數不同?三是10是整數,怎樣在小數的末尾添上“0”?
練習六第1~5題是圍繞小數性質設計的。第1、2題鞏固并深化對小數性質的理解,突出去掉或添上的“0”必須是小數末尾的0。第3、4、5題都是應用小數的性質改寫小數,其中有去掉末尾的“0”化簡小數,也有在末尾添“0”增加小數部分的位數;有改寫小數,還有改寫商品的單價。這些練習題使學生在應用中掌握小數的性質。
3. 比較小數的大小,淡化統一的法則,鼓勵個性化的思考。
學生已經掌握的比較整數大小的知識,有些可以應用于比較小數的大小,也有些需要在認識上作必要的調整。如,在整數中,位數多的數一定比位數少的數大(四位數大于三位數)。而在小數中未必一定如此(三位小數不一定比兩位小數大)。因此,從比較整數的大小到比較小數的大小,不是單純的認知同化和方法遷移。
以前教學比較小數的大小,重點是比較的法則,教材里列出若干方法與規則,要求學生理解和應用。本單元把比較小數的大小作為小數概念教學的一部分,比較時的思考是根據小數意義展開的,并通過比較大小進一步充實小數的概念。這部分教材設計成三個層次。
(1) 詳細地展開比較的過程,鼓勵方法多樣化。
這個層次里教學例7和它下面的“試一試”,有一位小數與兩位小數的比較、兩位小數與三位小數的比較,有整數部分都是0的小數相比較,也有整數部分不是0的小數相比較。教材鼓勵學生按自己的思路去比,在例7里可以聯系實際數量,比0.6元與0.48元的大小。還可以把0.6和0.48變成相同計數單位,比含有單位的個數;喜歡形象思維的學生,可以在相同的正方形里分別表示出0.6和0.48,看誰的圖形大些。如果學生使用其他方法,也是允許的。各人比較時選用的具體方法雖然不同,本質上都是根據小數的意義展開思路的,學生在完成比較小數大小的過程中,小數的概念得到了加強。教學“試一試”也要讓學生在交流中展示自己的思考,鼓勵創新。如7.90比8小,8.32比8大,所以7.90<8.32。這樣,比較小數大小的方法就不是教材或教師告訴學生的,而是他們自己建構的。
(2) 在比較大小的練習中,壓縮思考過程,掌握比較要領。
在這個層次里要完成“練一練”和練習六第6~9題。學生在上一個教學層次里,初步接觸了比較小數大小時經常遇到的一些情況,并詳細地體驗了比較的方法。這個教學層次,要應用初步獲得的經驗,通過一定數量的練習,進一步體驗比較的方法,掌握比較大小的要領。練習的題量比較大,要從中選擇一些題,讓學生說說“應該抓住哪一點進行比較”。如比較2元和1.9元,只要想1.9元不滿2元。又如比較3.45米和3.54米,只要想4個十分之一小于5個十分之一。再如比較36.9千克和37.4千克,只要想36<37。這樣的練習,能引導學生壓縮思考過程,體會比較的要領,培養思維的靈活性和敏銳程度。
(3) 在開放的問題中,發現并掌握一些規律,提升比較小數大小的能力。
練習六第10題,在7.31> □.4的方框里可以填0、1、2……6等數,通過填這些數,學生可以發現:兩個小數中,整數部分大的那個數比較大。在0.542<0.5□3的方框里,學生可能先想到的是填5、6、7、8或9,于是發現:如果兩個小數的整數部分相同,十分位上的數也相同,百分位上數小的那個小數比較小。學生還會想到方框里還能填4,這時,他們把剛才的發現又發展了一步。練習六第11題把組成的6個兩位小數按大小順序排列到表格中,學生又一次體驗了在第10題的發現。這些發現就是比較小數大小的一般法則,掌握這些法則,就能迅速比較小數的大小,正確作出判斷。
4. 聯系學生已有的知識,教學改寫較大的整數和求小數的近似數。
學生已經能夠把整億、整萬的數改寫成用“億”或“萬”為單位的數,并體會了這些改寫方便讀數和寫數,有助于理解較大數的意義。他們還初步學會了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整數的近似數。本單元的例8,要把非整萬、非整億的數改寫成用“萬”“億”作單位的數。例9教學求小數的近似數。新舊知識有密切聯系,已有的改寫較大整數的經驗和求近似數的方法,都可以應用于新知識。新舊知識也有不同的地方,在改變數的單位和求近似數時,還要應用小數的意義和性質。因此,教材既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又突出新舊知識的不同。
(1) 改寫較大的整數,先教學思考與方法,再教學特殊情況的處理。
例8以行星之間的平均距離為教學素材,所出現的較大整數都是有意義的數。意義在于學生有興趣,能豐富他們的科學知識。而且感到這些數比較大,讀與寫都不大方便,樂意改變這些數的單位。教學分三個層次進行。第一個層次把384400改寫成用“萬”作單位的數,在這個層次里著力教學改寫時的思考,并得出改寫的方法。384400是一個較大的數,通過讀數能夠知道它是38個萬和4400個一組成的數。所以,用“萬”作單位表示這個數時,“38”應該是整數部分里的數,“4400”應該是小數部分里的數。教材給384400里的“4400”和38.44里的“44”加上同樣的色塊,顯示了這一思考過程,從而得出改寫的方法:在萬位的右邊點上小數點。至于改寫后的數要用“萬”為單位,以及根據小數性質化簡,都是學生能夠解決的,教材不作過多強調。第二個層次是把149600000改寫成用“億”作單位的數,在上一層次“扶”的基礎上,這里采取了“放”,讓學生完成改寫。教材只是通過問題“在哪一位的右邊點上小數點”提示改寫的方法。教學的時候要注意兩點:一是抓住“為什么在億位的右邊點上小數點”組織學生討論,理清改寫時的思路。二是組織兩個層次的改寫的比較,找到它們的相同點與不同點,使學生全面掌握改寫的方法。第三個層次是第40頁的“試一試”,把57910000改寫成用“億”作單位的數,小數的整數部分是0。這是改寫時遇到的特殊情況,教材讓學生在改寫中遇到矛盾并想辦法解決它。可以讓學生從兩個角度去體會:一是這個數比1億小,改寫成用“億”作單位的數,整數部分應該是“0”。二是這個數的最高位是千萬位,在億位的右邊點上小數點,缺少整數部分,應該用“0”補足,使寫出的小數完整。“練一練”里把46411、4476、1433、409等數改寫成用“萬”為單位的數,讓學生繼續練習對上面情況的處理方法。特別是409的改寫,不僅要添整數部分的 “0”,還要在十分位上寫“0”。
(2) 求小數的近似數,教學的著力點放在理解精確程度上。
學生已經具有求整數的近似數的能力,初步會應用“四舍五入法”。例9的教學內容首先是理解近似數的精確程度,即理解“精確到十分位”“精確到百分位”的含義。教材通過“精確到十分位要保留幾位小數”這樣的問題,引導學生聯系有關的小數概念,體會近似數的精確程度:十分位是小數點右邊第一位,精確到十分位就是保留一位小數。對“精確到百分位”,也采用了相同的教學方法。然后是用“四舍五入法”寫出近似數,教材在尾數的最高位上加色塊,指導學生在求近似數時 “要看小數的哪一位”,便于“四舍”或“五入”。例9的第三點教學內容是,近似數1.5和1.50“哪一個更精確一些”,這是讓學生體會精確程度。1.5保留了一位小數,1.50保留了兩位小數,精確到百分位比精確到十分位的精確程度高。雖然1.5和1.50從小數性質的角度上看,大小是相等的,但在精確度上看,它們表示了不同的精確程度。所以,近似數1.50末尾的“0”一般不能去掉。
《認識小數》教案 篇17
《認識小數》教學反思
“認識小數”是三年級下冊第七單元“小數的初步認識”的第一課時,
《認識小數》教學反思。雖然學生第一次學習小數,但是在他們的實際生活中卻已經不止一次的接觸過小數,所以說,學生對小數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它的表示形式,陌生的是它的含義,因此,這節課的教學重點就是讓學生知道以元為單位、以米為單位的小數的實際含義。
一、課前調查——讓學生發現生活中的小數
我們的生活中到處都有小數的存在,超市里,商場里,飲料瓶,書,自動筆的鉛,身高,體重……等等。因此,我設計了一份調查表,主要是調查超市里的商品價格,并記錄下來,希望讓學生體會到小數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大部分學生都能夠如實調查并認真記錄,為課上的知識學習做好了鋪墊。
二、導入環節——創設情景引入小數
如何將學生的調查與課堂知識的學習有機結合呢?于是,我創設情景,由數引入,回顧以前學過的整數和小數,從而激起孩子認識小數的欲望。在進入孩子們愛去的超市,順利將小數引入課堂。通過這個情景設置,還讓學生區分了整數和小數,認識了小數點,知道了什么樣的數是小數,達成了較好的學習效果
三、學習過程——聯系實際認識小數
1、讓生活走進數學課堂,
教學反思《認識小數》教學反思
本節課在教學中,充分地展示生活中的數學。從新課引入到新課的展開,再到練習鞏固,無不結合生活實際,從學生自己“看到過”、“用到過”、“聽到過”、“查到過”的經歷中,喚起學生對生活經驗的回憶,使學生初步感悟小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比如通過多媒體課件創設學生熟悉的情境:超市中的商品,介紹自己收集的商品價格,介紹自己的身高等,使學生意識到生活中承載著小數,現實中孕育著小數,體現了新課程重視數學與生活實際相聯系的理念。
2、還學生課堂的主動權。
1)先認識以元為單位的小數的含義。學生在日常生活中見到的最多的小數就是以元為單位的小數,有了一定的生活經驗,理解起來就相對容易一些。教學時,我先讓學生理解情境中的三個小數的含義,再獨立完成課本88頁的題目,然后說一說自己調查的商品表示的是幾元幾角幾分,學生理解的就比較扎實了。在了解了小數的含義之后,我讓學生找了找身邊還有什么地方出現過小數,從而讓學生體會到小數無處不在,作用重大,激發了學生學習小數的興趣。
本課在教學中,充分的體現了新課程改革的理念,通過獨立思考,合作探究,讓學生通過把1米平均分成10份、100份,自主地建構起小數與分數的聯系,進而使學生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中認識了小數,明白了小數的含義。通過讀、想、議、說等活動,使學生在動口、動腦中參與了學習過程,為學生營造了寬松和諧的課堂氣氛,變“要我學”為“我要學”。對于難點知識,有效地引導學生去完成,不僅把學習的時間、空間留給了學生,而且教學內容得到了多次的反饋強化,拓展了知識的寬度,提高了教學效率,增強了教學效果。
世界上沒有完美的課,卻有不斷進步的課。我會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斷改進,不斷反思,不斷提高,讓自己的課沒有最好,只有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