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廣射虎》教案(通用14篇)
《李廣射虎》教案 篇1
教學理念:
課文采用“文包詩”的形式,由介紹唐代詩人盧綸的《塞下曲》開篇,引出“飛將軍”李廣。通過講述李廣將軍在一個月色朦朧的夜晚拈弓搭箭,把白羽箭深深射入石頭中的故事,表現了李廣將軍的力大無窮與神勇無比。課文創設了古詩所描繪的情境,描述了一個有關“飛將軍”的傳奇故事,為學生深入淺出地理解古詩的意思提供了有益的幫助。整節課我以講故事的形式來開始教學,主要是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學生的自我探究意識。以講故事結束是為了檢查學生的理解,同時激起學生投入地學習講故事,練習有感情地誦讀課文。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圍繞詩句,精讀課文,體會“飛將軍”李廣武藝高超神勇無比;理解文中的詞語和詩句的意思。
能力目標:以讀為主,引導學生在朗讀、默讀中體會;學習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的方法。
情感目標:注重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激發學習古詩的興趣,激發對李廣將軍的敬佩之情。
教學重點:
學習課文,理解課文內容,理解《塞下曲》這首古詩的意思。
教學難點:理解《塞下曲》這首古詩的意思。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詩文導入,質疑問難
1、昨天我們學習了課文《李廣射虎》的生字,同學們還記得怎么讀嗎?學生齊讀生字詞語。(媒體出示生字詞語)
2、在課文中,有一首唐代詩人盧綸寫的古詩《塞下曲》,你會讀嗎?指名學生讀,齊讀。(媒體出示古詩《塞下曲》)。名學生讀,齊讀)代詩人盧綸寫的古詩《塞下曲》,你會讀嗎?
3、這首詩會讀了,可是你了解它的意思嗎?有哪些地方不明白的?(指名學生說,教師對疑問詞句劃線作記號。)
4、詩句中的“將軍”就是指李廣,李廣是個什么人呢?(板書李廣)
【設計意圖:從學生會讀的生字詞語及古詩句入手,喚起他們對教材的親切感,既復習了舊課,又激發了學生的閱讀興趣。讓學生帶著問題“李廣是個什么人”學習課文,對課文的內容有一個整體的把握,理清思路,為學好下文打好基礎。】
二、精讀課文,理解內容
1、過渡:這些問題怎么解決呢?今天我們就來認真地學習課文,相信同學們讀了課文就會把這些問題解決了。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課文。(學生自由朗讀課文)
2、課文的第幾自然段介紹了李廣?
(1)請同學們默讀這個自然段,看看這個自然段向我們介紹了李廣的什么情況呢?李廣是什么人?
(2)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西漢 神勇無比 “飛將軍”
(3)“飛將軍”是當時人們給李廣起的綽號,在你的想象當中,什么樣的人才稱得上“飛將軍”呢?(指名學生說)
3、李廣是不是這樣一個人呢?請同學們聽老師講《李廣射虎》這個故事。同學們翻開書本,認真聽老師讀課文。(教師板書:射虎)
4、同學們通過讀,一定會讀得比我更好。在你們練習之前,老師要告訴你們一個小秘密,就是一邊看書本朗讀,一邊在腦海里想象故事發生的情景。如果你讀了課文還是想象不出來,說明你這個地方還是不懂,待會我們提出來一起討論。(學生朗讀第三、四自然段)
5、學生提出不懂的語句,師生討論交流:
(1)什么叫“朦朧”?誰知道?(指名學生說)
(2)什么叫“拈弓搭箭”?誰看過別人射箭?請他上來表演:弓放在哪?箭放在哪?會射箭的學生表演,其余學生讀句子。
(3)那你們來想像一下李廣要是射箭,會不會是這樣的?(動作快,箭法準)誰來讀讀這句?把當時李廣射虎時嫻熟的箭藝表現出來。(教師指導朗讀李廣射箭的句子)什么叫“白羽箭”?看圖:有白色羽毛的箭。
(4)什么叫“影影綽綽”?指導學生說出AABB結構的詞語。誰來讀“猛然間……一只老虎”這句話?還有什么地方不明白?(媒體出示句子:猛然間,李廣發現前方的草叢中,影影綽綽蹲著一只老虎,)
(5)什么叫“猛然間”?什么叫“疾風”?老師查了字典,同學們來看一看字典上的解釋,你來說說看。 (媒體出示“疾”的意思。)當時樹林里夜色朦朧,一陣疾風吹來,你有什么感覺?(媒體播放疾風聲音)你能讀出這種害怕的感覺嗎?指導學生朗讀句子。(媒體出示句子:一陣疾風吹來,樹木野草發出“沙沙”的聲音。)
6、李廣射虎的結果如何呢?請同學們默讀第四自然段。
(1)為什么天剛蒙蒙亮,李廣的隨從就要去尋找獵物?說明他們的心情怎樣?
(2)他們找到老虎了嗎?課文中哪句話告訴我們?理解“石棱”的意思。(媒體出示圖片)
【設計意圖:我在教學中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使學生在閱讀中,不是消極地接受,索取意義,而是積極主動地發現建構意義,甚至創造意義,老師僅僅充當學生學習的評價者、引導者和學習活動的組織者。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李廣射箭的動作,我讓見到過別人射箭的學生做射箭的動作,說一說射箭的感覺。然后部分學生表演射箭的一系列動作,部分學生誦讀射箭的句子,學生興致盎然。緊接著問他們:“李廣射箭時是不是象你們這么慢動作的?”學生們爭著說出弓箭是如何快地射出去,接著讓學生讀一讀李廣射虎過程的句子,找出表示動作的詞語“拈、搭、運、拉、射”。把課堂推向了一個高潮,這時再讓學生帶著對李廣的敬佩之情朗讀時,他們就會讀得有聲有色,能更好地體會李廣將軍的神勇無比,可謂“水到渠成”!
三、創設情境,朗讀訓練
1、這個故事同學們基本都弄懂了,我相信同學們會講的很好。請同學們自由練習講講這個故事,看誰講的有聲有色,是不是講出了故事當時的情景。(女同學講故事,男同學點評。)
2、我們課文中說李廣是個神勇無比的將軍,讀了這個故事以后,誰來說說李廣是個怎樣的人?你覺得李廣怎么樣呢?從哪兒看出來的?請你來讀讀這句話。
3、同學們對李廣有了更深的認識,他機智勇敢、武藝高超,我們男同學想不想做這樣的人呀?老師相信男同學講這個故事會講得更好。請男同學起立,把這個故事講給女同學聽。
【設計意圖:以讀入手,以讀為本,在讀中使學生感受到真情實感的熏陶,引起學生心靈的震撼。為了激發學生的讀書熱情,我先讓學生自由練習講故事,邊講邊想象當時的情境,再把這個故事講給同桌聽,由聽眾當評委評價。學生們講得得繪聲繪色,可以很好地檢查出他們對課文的理解及朗讀情況。】
四、回顧全文,理解詩意
1、這個故事講完了,再回頭來看看這首詩你明白它的意思了么?請同學們分小組討論一下。
2、哪一小組說說你們討論的結果?你們明白了什么?你們知道了這句詩的意思,能把它們都好嗎?
3、還有哪一小組愿意來說一說?(媒體出示圖片石棱)箭深深的扎進了石頭中,有什么感覺呀?(力氣很大)把這句來讀一讀,想象一下當時李廣射箭的風采。
4、老師聽了你們的理解,你們也把我教會了。我來把這首詩讀給大家聽,看看我讀的是不是和你們想象的事一樣的,好不好?(教師范讀古詩)
5、老師把你們想象的情景表達出來了,你們也來試一試背一背這首古詩,表達出自己的情感。(學生練習背誦古詩)
6、教師小結:這首詩寫了李廣將軍深夜帶兵巡邏,路過一片松林,風吹草動他誤以為有虎,箭射入石這么一個故事,表現了李廣機智、勇敢、武藝高超、力大無比。
【設計意圖:學會了《李廣射虎》的故事,為學生深入淺出的理解古詩《塞下曲》的意思,提供了有益的幫助。“文包詩”的課文,古詩是重點,我從讀入手引導學生理解詩句意思。在反復朗讀古詩中,不斷提升讀的層次。】
五、拓展延伸,課外作業
1、老師再給大家介紹一首唐代詩人王昌齡寫的《出塞》,教師示范讀,這里面也有一個你們認識的人,是誰?你怎么看出來的?(媒體出示古詩《出塞》)
2、唐代詩人盧綸總共寫了6首《塞下曲》,我們學的只是其中的一首,在唐代有很多詩人都寫了《塞下曲》,在那些《塞下曲》里面又寫了哪些傳奇人物?有哪些故事?同學們回去交流交流,好不好?
3、課堂小練筆:李廣的隨從看到深深扎進石棱的白羽箭,會說些什么呢?請同學們圍繞這個話題展開想象,寫一段話。
【設計意圖:在本課教學中,我根據教材實際,適當補充了對“飛將軍”李廣的介紹資料,補充了王昌齡的《出塞》及古詩所表達的含義,讓學生開闊知識的視野,引導學生不拘泥于課本所學,開辟了學生語文學習的天地,不斷激發學生對新知識的探究興趣,使學生對語文作品的閱讀產生出更加濃厚的閱讀興趣!
板書設計:
李廣射虎
西漢 “飛將軍” 神勇無比
《李廣射虎》教案 篇2
教學要求: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背誦古詩《塞下曲》。
2.學會本課10個生字,綠線內的7個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李廣將軍的力大無比,射箭本領之高強。
4.理解古詩《塞下曲》,能用自己的話說說古詩的意思。
教學重難點:
理解課文內容,并能詩文結合理解詩意。
教學時間:
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激發興趣
1. 出示古詩,指名讀。理解詩意嗎?
2、其實呀,課文中已經告訴我們了!独顝V射虎》是一種特殊的題材,就做文包詩。(板書)什么叫文包詩呢?你們看看這三個字,也許能猜出來。
3、其實,所有的文包詩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詩的意思蘊涵在文章里面。你們能找找這首詩的意思在文章的哪里嗎?
二、初讀課文
1.自學課文。要求:
(1)讀準生字字音,畫出不認識、不理解的字詞,標出自然段序號,讀通每句話。
(2)并聯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詞語的意思。
石棱、神勇無比、邊境、朦朧、巡邏、疾風、警惕、搜尋、影影綽綽、獵物、驚呆
2.教學效果。
(1)指讀課文,卡片正音,強調塞、搜都是平舌音,境、硬、蒙都是后鼻音,指明扎是多音字,并引導比較扎的其他讀音和意義。
(2)了解詞語的掌握情況,重點領會下列詞語意思。
石棱、朦朧、疾風、巡邏、警惕、影影綽綽
3.指導書寫生字。
4.范讀課文。
5.分自然段指名朗讀(教師相機指點)
6.各自輕聲讀課文,思考討論。
(1)文章的題目是李廣射虎,射虎的含義是什么?
(2)根據課文的故事內容,說說塞下曲每句詩的意思。
(3)范讀塞下曲。
(4)指名讀、齊讀塞下曲。
第二課時
一、聽寫生字詞
二、細讀課文
1.細讀第1自然段
(1)指名讀。
(2)讀后討論:這一段主要交代了什么?
(3)介紹盧綸和他的塞下曲。
(4)讀古詩。指名讀、齊讀
2.細讀課文第2自然段。
(1)詩中的那位夜引弓的將軍是誰?
(2)他是怎樣的將軍?
(3)齊讀第2自然段。
3.細讀課文第3自然段。
(1)默讀課文,思考討論
這一自然段寫了一件什么事?(討論,相機板書:夜晚風吹草動以為有虎拉弓猛射)
這一自然段是按什么順序寫的?先寫什么?再寫什么?最后寫什么?
(2)練習朗讀,對照掛圖,說說李廣射虎的經過。
(3)討論:課文寫將軍聽見風吹草動的聲響,想到虎,搜尋虎、發現虎、射虎這一過程說明了李廣怎樣?(機警、敏捷、善射、勇敢沉著)
(4)指導朗讀。
(5)詩文對照解釋塞下曲的前兩句。
4.細讀課文第4自然段。
(1)輕讀課文。
(2)討論。
蒙蒙亮指什么時候?
李廣的隨從去射虎的現場尋找獵物,為什么全都驚呆了?(相機板書:清晨尋找獵物扎進石頭)
深深地扎進、怎么也拔不出來說明什么?(武藝高超,力大無窮)
(3)指讀課文。
(4)詩文對照解釋塞下曲的后兩句。
(5)將全詩的詩意連起來說一說。
三、總結全文
1.分自然段朗讀課文。
2.教師小結:本文采用以文包詩的形式,敘述了李廣將軍一次夜巡,路過一片松林,光線暗淡,風吹草動,誤以為虎,射箭入石的故事,表現了李將軍的機警勇敢,武藝高超,力大無比。
3、李廣的隨從看到深深扎進石棱的白羽箭,會說些什么呢?請同學們圍繞這個話題展開想象,寫一段對話。
四、搜集盧綸的其他詩作讀讀背背
板書:
8李廣射虎
力大無窮 神勇無比
《李廣射虎》教案 篇3
教學要求: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古詩《塞下曲》。
2、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李廣將軍的力大無窮、射箭本領之高強。
4、理解古詩《塞下曲》,能用自己的話說說古詩的意思。
教學過程:
一、導入課文,初讀感悟:
1、同學們,你們聽到過這樣一首古詩嗎?教師吟誦《塞下曲》。
2、知道老師朗誦的是哪一首詩嗎?
簡單介紹盧綸:唐代有名的邊塞詩人。
盧綸寫過一組反映邊塞生活的詩,這就是其中的一首。
3、(黑板上出示這首詩)想不想自己來讀讀這首詩?
自讀,指名讀。(2人)
這是一首敘事詩,敘述了一件什么事呢?請同學們翻到課文44頁,讀一讀課文。文中有一些多音字,大家讀的時候要讀準。
。ǔ鍪径嘁糇1、“飛將(jiang)軍 將(jiang)領。
2、沒(mo)在石棱中 沒(mei)有
3、扎(zha)進 扎(za)辮子 掙扎(zha))
4、學生自讀。
5、誰愿意來讀給大家聽?
指名4人讀課文。課文說了一件什么事?你能用簡潔的話來說說嗎?
板書課題:李廣射虎
二、詩文對照,整體感悟:
1、這篇課文有兩部分組成,一首詩和有關這首詩的一個故事。這類課文大家都知道,是“文包詩”,這樣的課文我們已學過《詠華山》《每逢佳節倍思親》……
這種課文我們可以怎樣學呢?學生交流學習方法(同學們講了很多好的方法,老師聽懂了,把大家的方法歸納起來,就是(板書):詩文對照,讀懂詩意)
我們就用這樣的方法來學這篇課文,好嗎?
2、快速默讀課文,看看課文的哪幾個自然段講了這首詩的意思?
3、就請同學們用詩文對照的方法好好讀讀課文,讀懂詩句的意思。這首詩有四行兩句,我們分組學習。學的時候大家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一句詩句,選擇自己喜歡的學習方式(或講,或演,或讀)進行。
學生分組學習交流:
學生分組交流
a、“林暗草驚風,將軍夜引弓。”
1、講:“暗”夜晚,月色朦朧。“草驚風”疾風吹著野草“沙沙”地響。
“猛然間……一支白羽箭射了出去”
。ò鍟鴮W法:理解關鍵詞)
(出示第一段話)
2、演:李廣當時的動作
3、評:他表演得如何?
4、讀:(大家理解了詩意,又進行了表演,相信一定能把詩句讀好了。)
b、“平明尋白羽,沒在石棱中”
1、(出示這段話)“第二天,天蒙蒙亮的時候,李廣的隨從便去尋找被白羽箭射中的獵物。
呀!……怎么拔也拔不出來。”
2、李廣將軍力大無窮。
你是怎么感受到的?
“沒” 深深 怎么拔也拔不出來(會怎么拔?)
如果當時你在場,你會怎么樣?會說些什么呢?
(李廣將軍力氣真大!如果真是老虎,早就射穿了。李廣將軍這是神勇無比呀!……)
小結:這首詩寫出了李廣將軍的“警惕性高,勇敢冷靜、力大無窮”,如果概括地說,我們可以說李廣是一位神勇無比(板書)的將軍
4、哪個同學能把《塞下曲》這首詩的意思連起來說一說?
5、整整兩段話的一個故事,盧綸卻濃縮到20個字的一首詩里,同學們輕聲讀讀,欣賞欣賞,看看詩中哪些字你認為用得特別好,特別妙?
6、理解了這首詩,同學們一定朗誦得很棒了,我們就來賽一賽?
比賽時我們形式不限,你可以吟誦詩,也可以朗讀故事,還可以詩文對照讀,可以一人讀,也可以和小伙伴合作讀,大家可以不同形式參賽。
學生準備
學生朗讀
學生評價。
7、我們來看看這篇課文要我們掌握哪些生字,我們一起來讀一讀
。ǔ鍪旧郑┨岢“獵”換偏旁
三、總結課文,布置作業:
1、總結課文。學了這篇課文,你們有什么收獲?
2、看看今天必須完成的作業是什么?
生字描紅
默寫《塞下曲》
把李廣射虎的故事講給家長聽
3、學習了課文后,你還想做什么作業?
。ㄊ占顝V英勇善戰的故事,找盧綸的其他詩歌讀一讀,收集其他名將的故事。)
請同學們在做完必做作業后,自由選擇一兩道感興趣的作業題認真完成,相信大家一定會完成好。
《李廣射虎》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初讀課文,用充足的時間,扎扎實實地落實初讀要求,指導學生朗讀課文把課文讀得正確流利。
2、初步感知課文主要內容。
教學重點:指導學生把課文讀得正確、流利。
教學難點:查字典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的意思。
教學對策:
初讀課文時用充足的時間,扎扎實實地落實初讀要求,要求學生讀準字音,認清生字的字形,讀通課文,遇到不理解的詞語查字典或聯系上下文自己嘗試理解。在學生對課文有了初步了解的基礎上,擇要簡介與課文有關的時代背景:長征的歷史、朱德總司令的生平、藏族人民的住區等。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初讀古詩
1、引導學生背誦有關邊塞的古詩特別是盧綸《塞下曲》(月黑雁飛高)。
2、出示古詩《塞下曲》,學生自由讀一讀。
3、介紹詩人:唐代大詩人,曾寫過一組以《塞下曲》為題的詩。
二、初讀課文
1、引導學生帶著所提出的問題初讀課文,初步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及古詩的大致意思。
2、初讀要求:
(1)把課文讀正確、通順;
。2)遇到不理解的語句可聯系上下文嘗試理解;
(3)在弄懂每一個自然段意思的基礎上,大致了解古詩的大致意思;
(4)嘗試自己解決預習中有疑惑的地方,如還不明白,打上問號。
3、學生自由讀課文。教師適時作個別指導。
4、檢查自讀效果時,教師重點檢查學生是否讀準字音,讀通課文,幫助學生正音。
5、指名讀課文,引導學生專注地聽讀,發現錯誤,教師引導學生幫助正音,特別要注意翹舌音。
6、出示課文中的部分詞語:
唐代 邊境 驚呆 運足力氣
出沒 巡邏 獵物 神勇無比
學生練讀增強記憶。
7、學生在學習小組內分節朗讀。
8、分組朗讀全文。
9、學生說一說,讀過課文后,你知道課文主要寫了一個什么故事?引導學生抓住線索,從整體上把握課文,理清課文脈絡。
四、指導書寫
1、復習生字朗讀情況。(學生拿出生字卡片讀一讀、再抽讀)
2、引導學生把本課的生字分成兩類,一類是左右結構的字,要寫得左窄右寬,左緊右松才好看;另一類是上下結構的字,抓典型,按比例書寫。
2、重點指導書寫“邏、守”。繼續指導學生寫字規范入體。
3、學生描紅、臨寫。教師巡回指導。
五、習字冊上書寫生字。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復習本課的詞語,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聯系課文內容,理解古詩《塞下曲》的意思
教學重點: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對策:在了解課文主要內容和相關背景后,引導學生重點朗讀理解古詩的意思。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出示詞語。
石棱 搜尋 警惕 打獵 蒙蒙亮
影影綽綽 據說 拈弓搭箭
2、多音字組詞。
沒 mò ( ) méi( )
將 jiāng( ) jiàng( )
扎 zhā ( ) zhá ( )
二、精讀課文
。ㄒ唬⿲W習第一、二自然段
1、其實,李廣射虎的故事是作者根據著名的古詩《塞下曲》的情節改編的。我們先來讀讀這首詩。
(1)出示古詩 自由讀讀這首詩、指名讀、齊讀
。2)簡單介紹與這首詩的內容(比如作者、朝代)
2、讀了這首詩你最想知道什么?學生質疑。
3、學習課文第2自然段
。1)指名讀,
。2)解疑:詩中的那位“夜引弓”的“將軍”是誰?
他是怎樣的將軍?(神勇無比)理解:神勇無比
(3)齊讀第二節
(二)學習課文三、四自然段。
1、請同學們默讀課文的三、四兩個自然段,邊讀邊畫,你是從什么地方具體感受到李廣將軍的神勇無比的?教師巡視,看學生的完成情況。
2、指名學生交流,相機出示有關的句子朗讀體會。
。1)“猛然間,李廣發現前方的草叢中,影影綽綽蹲著一只老虎,便連忙拈弓搭箭,運足氣力,拉開硬弓!班病钡囊宦,一只白羽箭射了出去。
、僮屛覀兇蠹引R讀這一段精彩的部分
、谕瑢W們找找看,在這一部分當中作者用了哪些動詞來描寫李廣射虎的?在文中用圓圈圈出來。
、劢涣鳎、搭、運、拉)
④說說這幾個動詞在文中的意思
拈:拿!∧楣耗闷鸸。
搭:架。 搭箭:架起箭。
運:貫注!∵\足了氣就是把全身所有的氣貫注到身體的某一部分。
、葜该硌 體會拈弓搭箭的不易
、迯倪@里你體會到了什么?
、咧笇Ю首x。
(2)“呀!大家全都驚呆了,原來李將軍射中的不是老虎,而是一塊巨石!”
讓學生說明理由。(側面描寫:從將士們那驚呆的神態中可以感受到將軍的神勇;另一方面那大家清楚是一塊巨石,而不是一塊小石塊,石頭的巨大說明將軍的神勇。)
指導朗讀
。3)“那白羽箭深深地扎進了石頭里,任將士們怎么拔也拔不出來”
為什么白羽箭怎么拔也拔不出來?聯系前面的拈弓搭箭再來體會他的力大無窮。
指導朗讀,注意詞語“深深的扎進”、“怎么拔也拔不出來”。
(4)第三自然段剩余的部分。思考:這幾句關于環境的句子,可以省略嗎?為什么?(環境這么的惡劣,但李廣還是可以不偏不倚地射中“老虎”,可以反襯出李廣的神勇無比。)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的三、四兩個自然段。
。ㄈ├斫夤旁姴⒅笇П痴b。
1、唐代的詩人盧綸根據這個真實的故事就作了一首詩,出示《塞下曲》。
2、理解“平明”。
指名學生說說四句詩句的意思。
3、指導有感情地朗誦,把李廣將軍的神勇表現出來。
4、指導背誦。
三、總結課文。
1、通過課文的學習,你有什么話想對李廣將軍說嗎?
2、課文主要向我們講了“飛將軍”李廣“射虎”的一件事,當然他實際上射中的是一塊巨大的石頭。通過這樣一件事情,向我們展示了一個非常神勇無比的將軍的形象。他真的很了不起。
四、朗讀全文。
五、作業:
1、抄寫詞語。
2、抄寫古詩。
3、課后搜集《塞下曲》中的其余幾首詩,了解其中的故事。
板書設計:
8 李廣射虎
月色朦朧、松林、疾風
“嗖”的一聲
“飛將軍” 不是……而是…… 神勇無比
深深地扎進、拔不出來
《李廣射虎》教案 篇5
第一課時
一、學習生字詞
1、讀準下列詞語
唐代 盧綸 《塞下曲》 石棱
西漢 李廣 “飛將軍” 巡邏
朦朧 疾風 警惕 搜尋 蹲著
影影綽綽 拈弓搭箭 “嗖”的一聲
2、以填空的形式寫三個生字詞
一天夜晚,月色朦朧,李廣帶兵外出(x鷑 lu螅 飯黃閃幀r徽蠹卜绱道矗髂疽安莘⒊觥吧成場鋇納。李归仛杞这一带硈忻突⒊雒,遍斆(jǐng t歟┑哪抗饉拇λ蜒白擰c腿患,李广发现前方的草礊男,訅伟绰绰蹲着一譄ㄏ虎,连γ╪iān gōng dā ji鄋),運足氣力,“嗖”的一聲,一直白羽箭射了出去。
(巡邏、警惕、拈弓搭箭)
3、讀準多音字,特別是“蒙蒙亮”中的疊詞讀第一聲
塞下曲 飛將軍 將領 將軍 出沒 拈弓搭箭 蒙蒙亮 扎進
二、初讀課文
1、讀古詩《塞下曲》;
2、感受“文包詩”的寫作形式;
3、通讀全文
三、學寫生字
唐、盧、組、期、邏、惕、搭、獵、呆、扎
核心提示:關注主筆
第二課時
四、細讀課文第三自然段——感受李廣的血性和自信
1、以問題“李廣為什么誤以巨石為老虎”引入情景,細讀文本。
三點原因:朦朧、疾風、常有,實則一句話:環境的誤導。
由此,引入對環境描寫的關注:環境描寫妙在何處?
從老舍先生《駱駝祥子》中節選描寫自然環境的經典段落:
“……可是陽光也更厲害了許多:沒人敢抬頭看太陽在哪里,只覺得到處都閃眼,空中,屋頂上,墻壁上,地上,都白亮亮的,白里透著點紅;由上至下整個的像一面極大的火鏡,每一條光都像火鏡的焦點,曬得東西要發火。在這個白光里,每一個顏色都刺目,每一個聲響都難聽,每一種氣味都混含著由地上蒸發出來的腥臭。街上仿佛已沒了人,道路好像忽然加寬了許多,空曠而沒有一點涼氣,白花花的令人害怕。”
正如酷暑讓人煩躁,同樣,月黑風高的松林給人恐懼。引導朗讀。
當然,這是給常人帶來的感受,李廣則顯得異常興奮(四處搜尋,可別人躲都來不及),為什么?引領追究。指導朗讀。
2、閱讀“射”出的一剎那
讀一讀,演一演,感受李廣射箭時的英姿勃發——特別是反應和射箭的快捷!
一箭過后,李廣哪去了?回營!反詰:不應該會。萬一判斷失誤,怎么辦?
李廣射中了嗎?李廣是什么時候知道射中的?隨從呢?我們什么時候知道的?
(李廣應在當時就已知道,我上次失手——不可能,自出娘胎就沒有失手過!這是自信的結果;隨從也是,長時間跟隨李廣作戰,什么時候見到李將軍失手過——從來沒有,這是對李廣相信到迷信的地步。此時,在場的所有人無一例外、滿心喜悅地想著趕快天亮吧,拖回老虎,享用美食吧。)
李廣的自信哪里來?長時間刻苦訓練,讓他完成了從人到神的蛻變!
齊讀第三自然段。
五、細讀第四自然段——從射箭之狠感受李廣的神勇無比
1、后來的事實證明了李廣判斷的精準,盡管獵物變了——幸虧變了,這一變,變出了一段千古傳唱的傳奇——中石沒鏃!——這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矗瑢⑹總凅@訝得合不攏嘴了——
呀!大家全都驚呆了,原來李將軍射中的不是老虎,而是一塊巨石!
更讓人驚訝的是——
那白羽箭深深地扎進了石頭里,任將士們怎么拔也拔不出來。
追問:多深?將士們會怎么拔?得用多大的力氣?最終也沒有拔出來——這就是“扎”的意思!
指導朗讀(在理解的基礎上凝聚情感,似乎更能促進朗讀)
2、走近李廣,運用比較法解讀“神勇無比”——穩、準、狠
通過剛才的學習,李廣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可以用詞語來概括,也可以用幾句話來敘述)
李廣的神箭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用個成語形容一下:箭法高超。(相機板書)
喜歡神箭手嗎?在冷兵器時代,誕生了很多神箭手,想認識嗎?
ppt出示:
呂布:只見呂布挽起袍袖,搭上箭,扯滿弓,叫一聲:“著!”正是:弓開如秋月行天,箭去似流星落地,一箭正中畫戟小枝。
黃忠:黃忠把弓虛拽弦響,云長急閃,卻不見箭;云長又趕,忠又虛拽,云長急閃,又無箭;只道黃忠不會射,放心趕來。將近吊橋,黃忠在橋上搭箭開弓,弦響箭到,正射在云長盔纓根上。云長吃了一驚,方知黃忠有百步穿楊之能。
比較一下,誰更神?
呂布、黃忠的箭法神在準、巧;李廣更顯得穩、準、狠,從未有第二人如此之狠!李廣簡直不是人,分明是箭神!箭神的箭,天下無雙,神箭一出,誰與爭鋒?哪怕是他的敵手也只能慨然長嘆:無奈之,敬畏之——知道李廣的綽號嗎?(飛將軍)誰給他取的綽號?正是他的對手,也是整個西漢王朝的對手——匈奴兵!請看——
西漢元光六年(前129年),李廣任驍騎將軍,領萬余騎出雁門(今山西右玉南)擊匈奴,因眾寡懸殊負傷被俘。匈奴兵將其置臥于兩馬間,李廣佯死,于途中趁隙躍起,奔馬返回。后任右北平郡(治平剛縣,今內蒙古寧城西南)太守。匈奴畏服,稱之為飛將軍,數年不敢來犯。
六、閱讀《塞下曲》——由詩及人,由詩人及大唐。
朗讀,背誦。說說詩句的意思,可以適當加上自己的想象,能講成一個故事最好了。
面對神一樣的英雄李廣,大詩人們不吝筆墨、不吝豪情,紛紛揮毫,請看——
歷代歌頌李廣的詩句摘: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唐?王昌齡)
君不見沙場征戰苦,至今猶憶李將軍。(唐?高適)
李廣從來先將士,衛青未肯學孫吳。(唐?高適)
短衣匹馬隨李廣,看射猛虎終殘年。(唐?杜甫)
更有對其命運的慨嘆:
自嘆馬卿常帶病,還嗟李廣未封侯。(唐?李嘉佑)
衛青不敗由天幸,李廣無功緣數奇。(唐?王維)
嘆天生李廣,才氣無雙,不得封侯。(宋?蘇泂)
侯印不聞封李廣,他人丘壟似天山。(唐?溫庭筠)
七、課后作業:
1、熟練背誦《塞下曲》;
2、將《李廣射虎》的故事講給爸爸媽媽或爺爺奶奶聽最好加上自己的想象,讓故事更有趣味;
3、在家人的幫助下,選擇唐代的人和故事讀一讀。比一比,看誰讀得多!
《李廣射虎》教案 篇6
教學要求: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塞下曲》。
2、學會9/10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7個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
3、知道《塞下曲》是贊美西漢飛將軍李廣神勇無比的,激發學生對民族英雄的敬愛之情。
教學重點、難點:
充分利用故事,理解詩意,了解詩的意境。
教具準備:
投影片、字詞卡片
教學時間: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扣題導入,激發讀書興趣
1、板書課題,生讀題。
2、有誰了解李廣的故事,在哪兒見過的?
學生介紹,教師補充。
3、讀了課題,你想知道哪些問題?
(李廣是個怎樣的人?他是怎樣射虎的?)
二、初學指導
1、自學課文
要求:
(1)讀準生字的讀音,畫出不認識、不理解的字詞,標出自然段的序號。
(2)讀正確,讀通順每句話,并畫出不懂的地方。
2、檢查自學效果
(1)指讀課文,糾正讀音。
(2)卡片出示,讀準生字的音。
(3)重點理解下列詞語的意思。
警惕:對可能發生的危險情況保持敏銳的反應。
巡邏:巡查警戒。影影綽綽:模模糊糊,不真切。
3、指導書寫生字。
4、范讀課文。
5、學生輕聲讀課文,思考《塞下曲》的含義。
小組討論,再指名說說詩的意思。
指名讀《塞下曲》,再齊讀。
三、作業
1、練讀課文。
2、抄寫生字詞。
第二課時
一、聽寫生字詞
二、精讀課文
1、第1自然段
(1)指名讀。
(2)介紹盧綸和他的《塞下曲》。
(3)指導朗讀。
(4)齊讀《塞下曲》。
2、第2自然段
(1)默讀課文,思考:詩中的那位夜引弓的將軍是誰?他是怎樣的將軍?
(2)指名說,齊讀第2段。
過渡:(3)輕聲讀,思考:哪一自然段寫的是《塞下曲》前兩句所講的內容?哪一自然段寫的是《塞下曲》后兩句所講的內容?
(4)交流討論。
3、第3自然段
(1)指名讀課文,想:這一段是按什么順序來寫的?此時此景,將軍為什么以為這兒有虎呢?
(2)指名回答。從這兒可以看出李廣將軍有什么特點?
(3)李廣將軍還有什么特點?從哪兒看出來?
(4)指導朗讀。
(5)解釋:暗、草、驚、風。并說說前兩句的意思。
4、第4自然段
(1)輕聲讀課文,解釋:平明、尋、沒,并說說后兩句的意思。
(2)指名回答。
(3)從課文中的哪句話可以看出將軍的什么特點?
出示:那白羽箭深深地扎進了石頭里,任將士們怎么拔也拔不出來。
指導回答。
三、總結課文
1、分自然段朗讀課文。
2、教師小結,你從這課中明白了什么?
四、作業
背誦《塞下曲》,并連起來說說這首詩的意思。
《李廣射虎》教案 篇7
教材分析:
本文以故事的形式介紹了唐代詩人盧綸所寫的著名詩篇《塞下曲》,生動具體地敘述了李廣將軍一次夜間出巡,朦朧的月光下,見樹林深處風吹草動,誤以為虎,箭射入石的故事,表現了將軍的機警和勇武。
全文采用“以文包詩”的形式,結構新穎,思路清晰,層次清楚。課文第一自然段引出《塞下曲》原詩。第二自然段介紹了“飛將軍”李廣,第三、四段具體地介紹《塞下曲》這首詩所寫的內容。第三、四自然段是課文的重點部分,其中第三自然段是按事情的發展順序寫的,而第四自然段則是通過第二天找箭這件事點出了射中的不是虎,而是一塊巨石這一事實,并通過“深深”、“拔不出來”等詞語突出了李廣將軍武藝高超,力大無比。課文第三、四自然段實際是《塞下曲》全詩的注釋。
學情分析:
學生第一次接觸“文包詩”,教學時打算通過讓他們讀好故事,把握好詩的意境,讀出詩的感情。相信通過感情朗讀,能在學生心中樹立李廣神勇無比的高大形象,在此基礎上讓學生懷著對李廣的敬愛之情朗讀《塞下曲》。
教學要求: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塞下曲》。
2、學會19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學習按事情發展順序寫一件事的寫作方法。
4、理解課文內容,了解《塞下曲》這首古詩是贊美“飛將軍”李廣的高超武藝。
教學重難點:學習理解古詩《塞下曲》,豐富學生積累。
教學時間:2課時。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激發興趣
小朋友,你們看過電視連續劇《水滸傳》嗎?那么,有誰知道劇中人物花榮?他什么本領最高?人們送他個外號叫“小李廣花榮”,由此可見李廣的射箭本領很大。今天我們就來學一個有關李廣的故事。(板書:李廣射虎)
補充介紹李廣其人:
李廣是西漢名將。今甘肅秦安人。善于騎射。汗文帝時,鎮守北方邊境,參加了反擊匈奴貴族攻掠的戰爭,他前后與匈奴作戰大小七十余次,以勇敢善戰著稱,致使匈奴數年不敢攻掠,被人稱為“飛將軍”。
二、初讀課文
1、自學課文。
要求:
。1)讀準生字字音,畫出不認識、不理解的字詞,標出自然段序號,讀通每句話。
(2)查字典并聯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詞語的意思。
石棱 神勇無比 邊境 朦朧 巡邏 疾風 警惕 搜尋 影影綽綽 獵物 驚呆
2、檢查自學效果
飛將(jiang)軍 將(jiang)領 平明(ming )綽(chuo) 出沒(mo)
草叢(cong)
3、指導書寫生字
4、范讀課文
5、分自然段指名朗讀
6、各自輕聲讀課文,思考討論。
。1)文章的題目是李廣射虎,“射虎”的含義是什么?
。2)根據課文的故事內容,說說《塞下曲》每句詩的意思 。
。3)范讀《塞下曲》。
。4)指名讀、齊讀《塞下曲》。
三、作業:
1、練讀課文
2、抄寫生字詞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1、師: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李廣射虎)。
師:唐代詩人盧綸寫的一首著名的詩——《塞下曲》,你還能正確、流利地讀
給大家聽?那么,這首詩是什么意思呢?哪些詞語你還不理解呢?
2、生交流,師相機板畫。師:這首詩里還有個有趣的小故事,你們想讀嗎?
二、學習課文、理解內容。
師:現在,就讓我們一起回到西漢時期,跟隨李廣將軍去夜巡吧!
學習3、4自然段
(1)過渡:請大家輕聲讀讀課文3、4自然段中的小故事,看看詩中的哪些小問號,你能解決了?
(2)生自讀課文,嘗試解決小問號。
。3)交流:瞧,大家自信滿滿的樣子,看來你們心中都有答案了?衫蠋熥x完了這個小故事后,對“夜引弓”還不理解,你們能幫幫我嗎?
a “將軍夜引弓”中的小問號
1、 你從哪些句子中理解的。
引導學生:我是從“猛然間,李廣發現前方的草叢中,影影綽綽蹲著一只老虎,便連忙拈弓搭箭,運足氣力,拉開硬弓。“嗖”的一聲,一枝白羽箭射了出去。”這些句子中理解“夜引弓”就是……(相機板書:拉弓猛射)
2、(將軍是怎樣引弓的?)你具體從那些詞語中理解的。
從中體會你到了什么?(李廣射虎威武,神勇無比)
3、 想不想學一學李廣?老師做了一張簡易的弓和箭,誰來表演一下。
4、點評:說說他表演得怎么樣?
5、說說你的體會。(射箭不容易,每個動作都要做到位。)
過渡:這只是一把簡易的弓箭,小朋友拉開它都覺得費勁,要拉開李廣將軍就更不容易了,需要更多的力氣。
6、那請小朋友讀讀這兩句話,從中你體會到了什么?(李廣力氣大,神勇無比)
你是從哪體會到的?(運足氣力,拉開硬弓,嗖)
這些句子中,除了李廣氣力大,你還體會到了什么?從哪些詞語中體會的?
(猛然間 連忙)看出李廣非常機敏,神勇,果斷。
7、指導朗讀。師:體會了這么多,你能通過朗讀表達出來嗎?
師:對于他的朗讀,你有什么想對他說的。生評
指名再讀,師:這就是將軍夜引弓。
8、(將軍為什么要引弓呢?)(將軍為什么認為有老虎呢?)(板書:以為有虎)引出“林暗草驚風”
“一天夜晚,月色朦朧,……沙沙的聲音!闭f說你的理解
9、師:李廣將軍夜間外出巡邏,樹林深處風吹草動,發出了“沙沙”的聲音,(林暗草驚風),李廣將軍以為有虎,便“拈弓搭箭”“運足氣力”“拉開硬弓”,射出了一枝白羽箭。(將軍夜引弓)。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第三自然段,再次感受一下李廣將軍射虎時的情景。
過渡:李廣將軍夜引弓射出一枝白羽箭,可“平明尋白羽”,卻“沒在石棱中”這些詞語,你又是從哪理解的呢?
b“平明尋白羽”中的小問號
“沒在石棱中”中的小問號 討論。
1、生:我理解的“平明”是……
“蒙蒙亮”指什么時候?(板書:清晨)“石棱”實物教學
2、師:第二天清晨,李廣的隨從去射虎的現場尋找被白羽箭射中的獵物,
(相機板書: 尋找獵物)
相機出示:“呀!大家全都驚呆了。……”為什么全都驚呆了?
僅僅驚嘆射中了巨石嗎?
大家驚呆的是白羽箭深深地扎進石頭里……相機板書:扎進石頭
深深地扎進石頭里,沒在石棱中。
3、從這些句子中“深深地扎進……怎么也拔不出來”你體會到什么?(武藝高超,力大無窮)
4、指導朗讀:白羽箭深深地扎進石頭里怎么也拔不出來,不光將士們的驚訝,我們也驚呆了,你能讀出這驚訝和對李廣將軍的佩服嗎?
三、朗讀背誦
1、師:同學們真了不起,通過學習§3、4,明白了《塞下曲》這首詩的意思,還知道了李廣不愧是一位神勇無比的將軍。
師:你們佩服李廣嗎?讓我們想著故事的經過讀一讀《塞下曲》,相信大家一定能讀得更好!
2、有感情朗讀課文
師:你能再讀一讀課文的§3、4,體會詩的意境,讀出李廣的神勇無比、讀出你對他的佩服嗎?
。ㄒ欢䞍纱蠼M讀§3 三四兩大組讀§4)
3、師:《塞下曲》這首詩,寥寥二十個字,就寫出了一個有趣的故事,那你能看著古詩,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個故事嗎?師相機插話,這就是“林暗草驚風”……
4、練習背誦古詩。
。1)自由練背。師:李廣將軍如此神勇,《塞下曲》如此著名,你有信心把這首詩記到自己的頭腦中去嗎?
。2)背給你四人小組的同學聽一聽,還可以大家一起背!
。3)閉上眼睛想象當時的情景一起來背一背。
四、拓展延伸
唐代詩人盧綸寫過一組以《塞下曲》為題的詩,我們課本上只是其中一首,老師還為小朋友準備了一首。這里面也藏著一個小故事呢?
附板書:
8李廣射虎
風吹草動 以為有虎
神勇無比 拉弓猛射
《李廣射虎》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1.掌握本課生字、詞語;
2.背誦《塞下曲》,并通過對課文的學習理解其意思;
3.了解李廣,體會其神勇無比。
【教學重難點】
通過語言文字的理解感受到李廣的神勇,并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課前準備】
李廣的資料,《塞下曲》一組詩,相關課件。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檢查預習:展示性認讀和朗讀。
1.認讀生字詞。
2.課文的朗讀。
二、背景資料:學生相互交流自己搜集的資料,教師補充、完善。
1.李廣其人。
2.西漢時期。
三、自讀課文,畫出不理解的地方。
四、同桌交流,解決初步的疑問:小組合作或集體交流。
五、再讀課文,自我體會李廣的神勇無比。
六、寫字教學,完成課后生字的書寫:觀察字形特點,教師提示并范寫。
【設計意圖】三年級要初步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本課時教師通過檢查,一方面可以了解學生自學的效果,另一方面也是對學生開展自我學習的促進。學生的自讀課文產生的疑問和一些簡單的問題,則交給學習小組來解決,這也是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和自我解決問題能力的一種方式。第一課時的目的是為第二課打好鋪墊,但同時也更多地培養學生的自學自悟的能力,包括課文朗讀、資料搜集、解決問題和觀察字形,都充分地體現了這一目的。
第二課時
一、復習
1.生字詞。
鎮守 邊境 巡邏 朦朧 出沒 警惕 拈弓搭箭 石棱
2.分段朗讀課文。
3.通過昨天的學習,李廣給你留下什么樣的印象?
【設計意圖】熟悉生字詞是讀通課文的前提,故先安排了詞語的復習。在簡單朗讀課文的基礎上,迅速地切入本課的'主要任務:感受李廣將軍的神勇無比。這只是初步的印象,缺少具體的材料支撐,于是自然而然地進入下一步的——讓學生通過自讀,尋找這種認識的依據,促使學生去學習語言文字。
二、默讀課文,找出體現李廣神勇無比的語句。
【設計意圖】真正實效的課堂需要學生有這樣一段時間安靜地自學。
三、集體交流。
(一)夜巡:膽識過人
“一天夜晚,月色朦朧,李廣帶兵外出巡邏,路過一片松林。一陣疾風吹來,樹木野草發出‘沙沙’的聲音!
1.讀一讀,體會一下,給你什么樣的感覺?
2.如果你在場,你會有什么表現?會想到什么?
3.這樣的夜晚,李將軍出來巡邏,說明什么?
大將軍自己帶兵出來巡邏,不是貪生怕死的首領;夜巡,說明膽量過人;還說明他很負責任。
(有這樣的大將軍,邊境何愁不安全?)
4.讀出當時的險境,就能體現出李將軍的勇敢。誰來?
(這里又沒有老虎,更沒有敵兵,你怕什么?)
5.理解:朦朧 疾風
【設計意圖】主要是營造一種情境,讓學生體會在這樣的環境中巡邏是什么感覺。其實學生在生活也有害怕的體驗,但這樣的環境更為兇險,學生會結合自己的體驗與閱讀經歷想像出在這樣的環境中的感受與李廣的膽量。由于有了充分的情感支撐,朗讀表達出這種感受自然就會水到渠成。而“朦朧”和“疾風”則是為了古詩首句——“林暗草驚風”的教學需要而設。
(二)射虎:臨危不亂
導語——而此時的李將軍會是什么表現呢?
“李廣連忙拈弓搭箭,一支白羽箭‘嗖’地一聲射了出去!
1.李將軍怎么會想到有猛虎?
說明他經常巡邏,熟悉情況,十分警惕。
2.“連忙”說明什么?——反應很迅速
如果換成“慌忙”會怎么樣?——箭會射不準;沒有力量
比較兩句話:
(1)李廣連忙拈弓搭箭,一支白羽箭‘嗖’地一聲射了出去。
(2)李廣慌忙拈弓搭箭,一支白羽箭‘嗖’地一聲射了出去。
讀一讀,體會李廣將軍此時的表現——動作連續;沉著。
3.“拈”是什么意思?誰來示范一下?——用兩三個手指拿
硬弓是什么意思?一般人用兩三個手指能拉得開嗎?
4.“嗖”字能看出什么?——速度很快,說明李廣的力氣大。
比較兩句話:
(1)李廣連忙拈弓搭箭,一支白羽箭‘嗖’地一聲射了出去。
(2)李廣連忙拈弓搭箭,一支白羽箭射了出去。
5.這一切都說明什么?——李廣將軍警惕、沉著、反應迅速、力氣大。
6.讀出李將軍的這種大將風度!誰來?
(1)指名讀,并進行指導。
(2)齊讀,感受李廣的英勇表現。
【設計意圖】通過關鍵詞句的比較,體會如何運用語言文字的描寫表現人物的品質。通過比較,感受到用字造句的準確性;通過比較,讓朗讀教學不再生硬;通過比較,感受到李廣的臨危不亂。這一切都在教師的主導下,由學生自已感受而得到,充分體現和尊重學生的自我學習。
(三)尋箭:神勇無比
導語——這一箭下去會是什么結果呢?
1.教師范讀第4自然段,并說出自己的感受——“出人意料”。同學們,你們有什么感覺?說說看。
2.“呀”字到底包含著哪些驚訝?
昨天夜晚那不是老虎呀,箭竟然射入了石頭呀,竟然扎得那么深呀……
誰來讀一讀這個“呀”?
怎么樣就叫做“驚呆了”?誰來示范下驚呆的表情?
3.“任將士們怎么拔也拔不出來”,那將士們會怎么拔呢?
想一想,如果把“深深”去掉行嗎?
比較朗讀:
(1)那白羽箭深深地扎入了石頭中。
(2)那白羽箭扎入了石頭中。
4.“石棱”是什么地方?,出示“棱”的義項,給學生選擇。并用方體粉筆盒示范出“棱”的位置。箭射到這個位置一般會出現什么情況?
所以這是最“出人意料”的,如果你在場會說什么?
生:李廣將軍的力氣真大呀!
生:如果真有老虎在這兒,肯定被射穿了。
生:跟著李將軍打仗,肯定會打勝仗。
生:李將軍箭術這么好,一定讓敵人聞風喪膽。
生:李將軍真是神勇無比呀。
5.那就把你們的這種驚訝與敬佩之情讀出來吧。
6.現在,你們知道西漢的皇帝為什么派李廣鎮守北方邊境了吧?
【設計意圖】教師的范讀,體現師生共同的學習過程和感覺,因為課堂是學生的,也是教師的,教師當然也要表達自己的感受;學生“呀”的示范,則是對文章理解的一種外在表現形式:朗讀和形體語言;“棱”位置的示范,準確而形象地解決這個詞的理解。這一環節,充分體現了課堂是師生互動的課堂,是活動的課堂!“深深”和“棱”為古詩最后一句——“沒入石棱中”的教學需要而設。
(四)誦詩:李廣揚名
唐代大才子盧綸為此還給李將軍寫了一首詩《塞下曲》。
1.出示詩句,齊讀。
2.此詩是為贊揚李廣將軍的神勇無比的,你得讀出剛才在文中的感受。
3.聯系課文,自己理解詩句的意思。
4.質疑。
5.拓展:贊揚李廣神勇的詩還有
《出塞》 唐 王昌齡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設計意圖】有了對課文內容的充分理解和人物品質的充分感受,以及關鍵詞語的教學和理解,古詩的教學已經不再是問題,所以,應該完全由學生自己去理解。古詩的拓展則是對深化人物形象的有效補充。
四、自主作業:
1.其實有關李廣的故事和詩還有很多,你們想知道些什么嗎?
2.學習了本文后你想為自己設計什么作業?
生:默寫《塞下曲》這首詩。
生:把李廣射虎的故事講給家長聽。
生:收集李廣將軍英勇善戰的故事。
生:找盧綸的其他詩讀一讀。
生:了解西漢時期的歷史。
3.同學們真會學習,你們設計的作業都很有價值。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做一做,相信同學們都能做得很好!下節課我們將展示大家的作業!
【設計意圖】作業的產生來于學生,再由學生自主選擇作業完成,并將展示學生的作業,充分地尊重了學生學習的愿望,很好地激發了學生主動完成作業,做好作業的積極性。這也是學生主體性的一種體現。
《李廣射虎》教案 篇9
李廣射虎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激發興趣
同學們,讀過《水滸傳》嗎?里面有個"小李廣"花榮,今天我們要認識另一個李廣,人稱"飛將軍"。板書課題,簡介"飛將軍"的由來。
補充介紹李廣其人:
李廣是西漢名將。今甘肅秦安人。善于騎射。汗文帝時,鎮守北方邊境,參加了反擊匈奴貴族攻掠的戰爭,他前后與匈奴作戰大小七十余次,以勇敢善戰著稱,致使匈奴數年不敢攻掠,被人稱為"飛將軍"。
二、讀課文
1、 自學課文。要求:
。1)讀準生字字音,畫出不認識、不理解的字詞,標出自然段序號,讀通每句
(2)查字典并聯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詞語的意思。
石棱 神勇無比 邊境 朦朧 巡邏 疾風 警惕 搜尋 影影綽綽 獵物 驚呆
2、檢查自學效果
3、指導書寫生字
4、范讀課文
6、 分自然段指名朗讀
7、 各自輕聲讀課文,思考討論。
。1)文章的題目是李廣射虎,"射虎"的含義是什么?
。2)了解自然段的大意及課文的主要內容,
。3)范讀《塞下曲》。
(4)指名讀、齊讀《塞下曲》。
三、作業:
1、練讀課文
2、抄寫生字詞
8.李廣射虎(第二課時)
教學要求:
1.學習按故事發展順序寫一件事的寫作方法。
2.學習課文,背誦課文,理解課文內容,了解《塞下曲》這首古詩是贊美"飛將軍"李廣武藝高超的。
教學過程
一、詩文導入,質疑問難。
1.今天我們繼續學習:李廣射虎。(齊讀課題)
2.通過昨天的學習,我們已經知道李廣是:西漢時期一位--,人們稱他為--(生答)(板書:神勇無比 "飛將軍" )我們還知道"李廣射虎"的故事是作者根據唐代詩人盧綸寫的一首著名的古詩《塞下曲》的情節改編的。(課件出示《塞下曲》)
。1)你能正確、流利地讀給大家聽嗎?
。2)自由讀讀這首詩、指名讀、齊讀。
二、學習課文,理解內容,指導朗讀。
(一)過渡:也許短短二十字的小詩還不能讓我們深刻感受到李廣的神勇無比。但這首詩里還包含一個有趣的小故事呢,你們想讀嗎?現在,就讓我們一起回到西漢時期,跟隨李廣將軍去夜巡吧!
。ǘ┚x體會第三、第四自然段。
1.請大家輕聲讀讀課文3、4自然段,李廣在鎮守邊境時發生了什么事?課文哪些句子寫出了李廣的神勇無比呢?用~~劃出來。(學生自由讀課文3、4段)
2.讀中感悟第三段。
(1)創設情境:一天夜里,李廣將軍帶兵巡邏來到了一片松林。此刻,夜是那樣的黑,月色是那樣的朦朧,寂靜的松林中一陣疾風吹來(點擊:出風聲),樹木野草叢中發出"沙沙"、"沙沙"的聲音。(屏幕顯示黑夜)
師:假如這時你在這片漆黑的松林中,會有什么感覺?(指名說)
。2)讀中感悟。
師:你能讀出這樣的感受嗎?
。ㄆ聊伙@示句子:一天夜晚,月色朦朧,李廣帶兵外出巡邏,路過一片松林。一陣疾風吹來,樹木野草發出"沙沙"的聲音。)(指名讀)
師:我從你的朗讀中感覺到了害怕。
師:在這樣可怕的夜晚,在這樣危機四伏的松林中,李廣害怕了嗎?你從哪里看出來的?(沒有……搜尋)
引導學生說話:
生:這一帶常有猛虎出沒。
生:一陣風吹來,樹木發出沙沙的聲音,讓人膽戰心驚。
師:什么是"搜尋",你從中體會到了什么?
生:李廣將軍在搜尋中還發現,前方草叢中影影綽綽蹲著一只老虎。
師:大家真會學習!由此可見,李廣將軍怎樣?
生:警惕性高!
生:李廣卻毫不懼怕,真是膽量過人!(板書:膽量過人)
師:他是怎樣做的?請同學們打開課本自由地讀一讀第3自然段。
師:這一系列過程當中,你認為最精彩的部分是什么?(射虎)
師:誰愿意給我們大家讀讀這一段精彩的部分。
。ㄕn件出示文字:"猛然間,李廣發現前方的草叢中,影影綽綽蹲著一只老虎,便連忙拈弓搭箭,運足氣力,拉開硬弓。"嗖"的一聲,一枝白羽箭射了出去。")
師:同學們找找看,在這一部分當中作者用了哪些動詞來描寫李廣射虎的?在文中用圓圈圈出來。
理解字意。拈:拿。 拈弓:拿起弓。
搭:架。 搭箭:架起箭。
運:貫注。運足了氣就是把全身所有的氣貫注到身體的某一部分。
師:誰能上臺表演一下,表演得怎么樣?
師:前方的老虎李廣看清楚了嗎?為什么不等看清楚了再射?
師:是呀,在那樣緊急的情況下,仍能將箭射得如此熟練、如此神速,真是箭法超人。ò鍟杭ǔ耍
(3)聯系詩句。
師:你們發現了嗎?這第3自然段所描寫的情景就是《塞下曲》中的哪句詩?
(課件出示:林暗草驚風,將軍夜引弓)
師:你能結合這一段用上自己的話,簡單說說這句詩的意思嗎?(指名說)
3.讀中感悟第四自然段。
。1)過渡:李廣射虎的結果怎樣呢?老師讀了第4自然段后就有一個感受:用個成語來說,叫"出人意料",你也有這種感受嗎?找出相關句子說說你的體會。
。2)讀中感悟。
課件出示句子:(呀!大家全都驚呆了,原來李將軍射中的不是老虎,而是一塊巨石!那白羽箭深深地扎進了石頭,任將士們怎么拔也拔不出來。)(指名讀)
師:你能用"因為……所以……"的句式來說說嗎?
因為李將軍射中的不是老虎,而是一塊巨石!所以大家全都驚呆了!
使大家"驚呆!"的僅僅是因為李將軍射中的不是老虎,而是一塊巨石嗎?還因為……
什么是"任"?你能用"任"字來說一句話嗎?(指名說)
師:這真是出人意料。∠胂螅喝绻惝敃r在場,你會說些什么呢??
引導學生說話:
生:李廣將軍力氣真大。
生:如果真有老虎在這兒,肯定被射穿了。
生:李廣將軍箭術這么好,一定讓敵人聞風喪膽。
生:李廣將軍真是神勇無比"。
師:隨從們驚嘆的是李廣將軍的箭射中了巨石嗎?如果不是,那驚嘆的是什么?(板書:力量驚人)
指導朗讀,讀出隨從們的驚訝之情。讀出對李廣高超武藝的驚訝、敬佩之情。
(3)聯系詩句。
師:這一段描寫的情景就是《塞下曲》中哪句詩?(課件顯示:平明尋白羽,沒在石棱中。)結合這一段,說說詩句的意思。重點指導"平明沒棱"。
三、讀好古詩、欣賞動畫,感情朗讀。
1.過渡:剛才我們跟隨課文朗讀古詩,品味故事,發現李廣--(結合板書,生答。)深深地感受到了李廣的--(神勇無比)是的,李廣將軍真是神勇無比!有這樣"神勇無比"的將軍駐守邊關多好!學習了課文后,你再讀《塞下曲》這首詩,感覺一定更深刻了。(屏幕顯示詩句:指名讀)
2.看得出來,同學們被這個扣人心弦的故事迷住了,相信你也一定更喜歡這首詩了吧,一起再來讀讀。(練習背誦古詩。)
3.想欣賞一下李將軍射虎的神勇氣概嗎?(欣賞動畫)
4.讓我們一起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四、拓展延伸
1.李廣是我國歷史上的一員名將,贊頌他的可不只是盧綸一人,唐代的大詩人王昌齡、高適等都寫詩贊頌過他。我們一起來看看王昌齡的《出塞》。(課件出示)跟老師讀。
2.學習《出塞》
3.課外作業:
。1)把《李廣射虎》的故事講給別人聽,讓更多的人了解李廣這位射虎英雄。
。2)課外閱讀《李廣射虎》小說。再一次感受人們對李廣的敬佩與懷念。
附板書:
8 李廣射虎
膽量過人
"飛將軍" 箭法超人 神勇無比
力量驚人
《李廣射虎》教案 篇10
教學要求: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塞下曲》。
2、學會19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學習按事情發展順序寫一件事的寫作方法。
4、理解課文內容,了解《塞下曲》這首古詩是贊美飛將軍李廣的高超武藝。
教學重難點:
學習理解古詩《塞下曲》,豐富學生積累。
教學時間: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 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塞下曲》。
2、 學會本課的生字,并能自主識記。
3、 能結合文中與詩句對應的句子,用自己的話說一說《塞下曲》這首詩的意思。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1、 出示一張李廣射虎的簡筆畫圖。
2、 引導學生看圖,圖上畫了什么?
3、 質疑。看了這幅圖,你有什么想知道的嗎?
4、 看來同學們對這幅圖充滿了好奇,老師這里還有一個有關這幅圖的精彩的故事呢,你們想讀嗎?讓我們一起走進課文吧!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學習生字。
1、按要求自讀課文。
(1) 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課文
(2) 對照生字表,讀準生字。
(3) 遇到長句或含有生字的句子多讀幾遍。
2、學生自讀課文,教師巡視,指導糾正讀書姿勢。
3、檢查自讀情況。
(1) 出示生字詞,指名領讀,其他同學跟讀,發現問題集體正音。
(2) 同桌互讀生字詞,比一比誰讀的準確,流利。
(3) 指同桌讀,評價。
(4) 小組開火車讀課文。
4、識記生字。
(1) 老師覺得這一課的生字挺難記的,很容易和其他的字混淆,你們有什么好辦法清楚的記住它們呢?
(2) 四人小組討論識字方法。(選擇一到兩個生字)
(3) 集體交流,評價。
(4) 師范寫扎,學生練寫。
三、熟讀古詩。
1、快速瀏覽課文,思考:這篇課文和以往學得課文有什么不一樣的地方?
2、出示古詩(不含題目)。
(1) 指名讀。借機指出多音字沒的讀音,在這里讀m。
(2) 學生自讀,再指名讀。
(3) 教師范讀,學生找讀詩的方法,仿讀。
3、這首詩和我們平常學習的古詩相比少了些什么?自己去文中找找,把古詩補充完整。再讀一讀。
四、再讀課文,學習古詩。
1、這首詩中提到了一位將軍,你知道是誰嗎?他和這首詩又有什么關系呢?讀讀課文,給大家介紹介紹。
2、剛才有細心的同學發現了這篇課文與其他課文不一樣的地方,現在我們再回憶一下,以前學過的哪篇課文與這一課相似?(《每逢佳節倍思親》)還記得古詩與課文之間有什么聯系嗎?
3、默讀課文,在文中找出與詩句對應的句子,用 畫下來。思考:你是怎么判斷的?
(1) 學生默讀課文,自主學習古詩。
(2) 教師巡視,相機指導默讀方法,糾正讀書姿勢。
(3) 集體交流。
重點理解:平明是早晨,天剛蒙蒙亮的時候、白羽是白羽箭、引弓就是拉開硬弓的意思。
4、理解古詩的大意后,再讀古詩。
5、結合課文內容,用自己的話說說《塞下曲》的意思。先在隨堂本上寫一寫。
五、背誦古詩。
1、同學們說得都很好,現在你能依靠你對古詩的理解來背誦它嗎?
2、自由練背,同桌互背。
3、師生共背,指名背誦,集體背誦。
六、拓展另一首《塞下曲》。
七、總結。
今天我們一同學習了《塞下曲》這首古詩,同時也認識了西漢時期人稱飛將軍的李廣,課文中說李廣是一位神勇無比的將領,究竟他如何神勇呢?下節課我們接著學習。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有感情地背誦《塞下曲》。
2、通過學習課文內容,體會飛將軍李廣的高超武藝。
3、學習按事情發展順序寫一件事的寫作方法。
教學重難點:
通過具體的語言文字體會飛將軍李廣的高超武藝。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指名背誦《塞下曲》
2、這首詩主要寫了什么呢?指名回答。
3、評價。
二、精讀課文:
1、這首詩主要寫了飛將軍李廣射虎的故事,李廣是一個怎樣的將軍呢?快速瀏覽課文,用一個詞概括。(出示:李廣是一個 的將軍。)
2、從課文中,你能看出他是一個神勇無比的人嗎?
(1)默讀課文,找出能表現李廣神勇無比的語句。用~~~~~畫出來。
(2)四人小組交流所畫內容,互相說說是怎么理解的。
(3)集體交流:
A.便用警惕的目光四處搜尋著(對比句子:便用目光看著)
B.連忙拈弓搭箭,運足氣力,拉開硬弓。
C.呀!大家全都驚呆了,
D.那白羽箭深深地扎進了石頭里,任將士們怎么拔也拔不出來。
(4)結合理解,讀出李廣的神勇無比。
3、當將士們看見白羽箭被深深扎在石頭里,都十分驚訝,他們會說些什么呢?李廣將軍又會怎么回答呢?寫在隨堂本上。
4、集體交流,評價。
5、看來李廣將軍不僅神勇,而且還十分的謙虛呀。在了解了李廣將軍這個人之后,我們再來背一背《塞下曲》,會不會更增添了幾分敬佩呢!(自由練背,指名背。)
三、寫法拓展:
1、在我們的課文里,有一對標點符號特別的活躍,你們知道誰什么嗎?
(1)找出文中使用雙引號的地方,思考用法。
(2)指名回答,教師相機補充。
(3)小結:雙引號在文中的三種特殊用法。A、引用古詩里的句子或詞語。B、特別稱謂。C、使用象聲詞。
2、《李廣射虎》是一個故事,那么故事該按照什么樣的順序寫呢?(事情發展的順序)
四、遷移補充:
李廣在歷史上是個非常有名的任務,因為他文韜武略,樣樣精通,大詩人盧綸寫了一組,共六首古詩來記錄李廣的戎馬一生。希望大家課后找來讀一讀。
作業設計:
第一課時:
一、背誦《塞下曲》。
二、好朋友之間互相說說《塞下曲》這首詩的意思。
三、讀一讀另一首《塞下曲》。
第二課時:
一、把李廣射虎的故事講給爸爸媽媽聽聽,讓他們給你打分。
二、片段練習。
當將士們看見白羽箭被深深扎在石頭里,都十分驚訝,他們會說些什么呢?李廣將軍又會怎么回答呢?發揮想象,寫段對話。
板書設計:
8、李廣射虎
《塞下曲》 盧綸
千古流傳
神勇無比 李廣
《李廣射虎》教案 篇11
教學內容 語文 學科 第 6 冊第 三 單元課題:李廣射虎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塞下曲》。 2、學會9/10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7個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積累與課文內容相關的成語,與《塞下曲》相關的古詩。 3、通過朗讀、想象,體會“飛將軍”李廣的神勇無比的。 4、體會本文人物動作描寫的準確傳神。 5、初步了解引號的不同用法。 6、繼續指導和訓練學生語文自主學習的習慣與能力。 教學重點 通過朗讀、想象,體會“飛將軍”李廣的力大無窮和神勇無比的。 教學難點 初步了解引號的不同用法。 教學準備 配套光盤 課時安排 3
第一課時
教學 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初步理解生字組成的詞語。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了解課文的大意,知道“文包詩”的特點。 4、指導和訓練學生語文自主學習的習慣與能力。 教學 重難點 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了解課文大意。 教學過程 一、扣題導入,介紹課文背景知識。 1.今天我們學習第八課——誰來讀讀課題? 請四個組長匯報一下小組同學預習的情況。表揚、提醒。 2.同學們預習了課文,相信對課文內容有了一定的了解。誰來說說,你了解了些什么?(李廣是西漢著名將領,漢之飛將軍)。表揚:預習很認真。 3.你知道“飛將軍”這個稱號是怎么來的嗎?語文補充習題上就有答案,我們來讀一讀。 提醒學生:語文補充習題上有很多和課文有關的知識,在預習的時候可以先看一看。 4.李廣不但十分勇猛,而且還很有謀略,很有膽量。想再聽老師給你們講一個李廣的故事嗎?講李廣“百騎智斗敵千騎”的故事。 5.今天我們要學的這篇課文,給我們介紹的是李廣的什么故事?——“李廣射虎”的故事。唐朝詩人盧綸將這個故事寫成了《塞下曲》這首邊塞詩。 板書:邊塞詩 正音。對比“堵塞” 讓學生查一下字典:塞的兩種讀音。完成多音字組詞練習。 那什么是邊塞詩呢?請同學們同樣讀一讀補充習題上的介紹。 6.指導讀好《塞下曲》。 指導讀好“驚風”,兩個后鼻音;讀好“沒”字,多音字;讀好“棱”字,不讀“凌”。 二、初讀課文。 1.過渡:我們知道,這第八課有一首詩,又有一個故事。故事的內容就是解釋這首詩的意思的,像這樣的課文,叫做“文包詩”(板書)。 2.我們讀好了古詩,接下來就來讀讀課文。先請同學們自己讀課文,注意讀準確。 學生自由朗讀。 3.指導讀好以下詞語的讀音:鎮守邊境將軍將領神勇無比朦朧搜尋影影綽綽蒙蒙亮扎進拈弓搭箭特別是“蒙蒙亮”,要指導與“蒙古”“蒙蔽”對比。“扎進“要與“包扎”對比。指導學生查詞典,并立即完成多音字組詞練習。 4.指名讀課文,其他同學要跟讀,并注意聽他讀得對不對。 5.齊讀課文。 6.組織交流詞語的意思,指導學生做好筆記。 特別是“拈弓搭箭”的“拈”是指用兩三個指頭夾取東西(以動作模仿來理解和加深印象)指導學生查字典。 理解下列重點的詞語。 石棱:石頭的棱角,是石頭最硬的地方。 朦朧:月光不明。 疾風:猛烈的風。 插入對“疾”字的理解。(1)疾病。(2)痛苦。(3)痛恨。(4)急速、猛烈。 “疾風”的“疾”應該選哪一項?(4) 方法指導:要正確選擇帶點字的解釋,一定要根據詞語的意思。 巡邏:巡查警戒。 搜尋:搜查。 警惕:對可能發生的危險情況保持敏銳的反應。警覺。 影影綽綽:隱隱約約,不真切。 7.了解課文大意。 課文都讀準確了,交流:李廣射的是什么?巨石。他怎么會把老虎當巨石的呢?課文到底寫了一件什么事?指導默讀課文:邊讀邊思考,時間、地點、人物、事情,可以在書上劃一劃。 討論交流:師指導學生交流,板書,然后指導學生根據提示自己概括出課文的主要內容:本文主要寫了一天夜晚,月色朦朧,李廣在樹林里巡邏,把巨石當成了老虎,把一支白羽箭深深射入石棱中去了;蛘撸罕疚闹饕v了一天夜晚,月色朦朧,李廣將軍拈弓搭箭,把白羽箭深深射入巨石中去的故事。 7.指導詩文對照:仔細讀讀古詩,再對照一下課文,詩的前兩句是課文哪一段具體介紹的?詩的后兩句呢? (前兩句是第三段,后兩句是第四段) 這就是“文包詩“的特點,文章就是根據古詩來編寫的。 三、作業練習 1.習字冊作業點評。 2.完成一課一練的一二題。 3.當場交流第一題。 四、回家作業布置。 1、抄寫詞語。 2、再讀課文,準確流利。 3、背誦古詩。
板書設計: 8 李廣射虎 塞下曲邊塞詩 時間:一天夜里 地點:樹林里 人物:李廣 事情:巡邏射虎(巨石) 作業設計: 抄寫詞語、背誦古詩、朗讀課文 課后札記:
《李廣射虎》教案 篇12
教學要求: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塞下曲。
2、理解課文內容,了解塞下曲這首古詩是贊美“飛將軍”李廣力大無窮、神勇無比的。
一、復習、導入。
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第8課——(李廣射虎)。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上節課,我們初步讀通了課文,學習了生字詞。
1、現在我們一起來復習生字詞。
讀生字詞
說幾句話,用上其中的幾個詞
3、這首著名的《塞下曲》寫的是誰的事情? (李廣)
4、通過上節課的學習,你知道李廣是什么人嗎?出示小黑板:李廣是( )。
(李廣是個神勇無比的將軍。)板書:神勇無比 (理解神勇無比的意思)
過渡:李光射虎的故事是根據盧綸的一首詩改編的,誰能來讀讀這首詩?
學生讀詩、評價
過渡:讓我們的思緒穿越千年的時空,再回到那個不尋常的夜晚,跟隨一代名將李廣將軍去夜巡吧!感受他的神勇無比
二、學習課文第三、四自然段,體會李廣的神勇無比
請大家輕聲讀讀課文3、4自然段,課文哪些句子寫出了李廣的神勇無比呢?用你喜歡的記號畫出來
(一)第三自然段
a,你認為課文中最精彩的部分是什么?(射虎)
(2)讓我們大家齊讀這一段精彩的部分
(3)同學們找找看,在這一部分當中作者用了哪些動詞來描寫李廣射虎的?在文中用圓圈圈出來。
。4)交流(拈、搭、運、拉)
。5)說說這幾個動詞在文中的意思
拈:拿。 拈弓:拿起弓。
搭:架。 搭箭:架起箭。
運:貫注。 運足了氣就是把全身所有的氣貫注到身體的某一部分。
。6)觀察課文插圖。
(7)說說李廣的形象威武嗎?大家想不想學一學李廣?誰來表演一下。
。8)點評:說說他表演得怎么樣?
。9)“嗖”的一聲,一枝白羽箭射了出去!啊病囊宦暋,說明了什么?(紅筆標出“嗖”的一聲)
(說明李廣的力氣很大,說明箭的速度很快。)
。10)大家都知道,老虎是一種非常兇猛的動物,在如此兇猛的老虎面前,如果李廣將軍的動作慢了一些,會有什么后果呢?
通過你的朗讀讓我們感受到李廣將軍在緊張的氣氛下,射虎的動作連貫而又迅速
b、剛才同學們讀書讀得特別投入,都談出了自己的感受,讀得進又說得出,是聰明人的讀書。不過,學到這,老師有一個問題想請教大家:李廣夜巡時,為什么會以為前方有老虎?
。1)學生第二輪自主閱讀,交流:
明確: 一是這一帶常有猛虎出沒。
二是一陣疾風吹來,樹木“沙沙”作響。相機理解“疾風”:“疾風”是什么樣的風?你怎么知道“疾風”就是大風,猛烈的風?---------課文后文提示,生活體驗,平時積累。出示:疾風知勁草 草枯鷹眼疾,雪盡馬蹄輕
三是前方影影綽綽有動靜。相機理解“影影綽綽”,與哪些詞意思相近?
師:由此可見,李廣將軍怎樣?(高度戒備,十分警惕,這是一位將領重要的素質。)
。2)聽范讀,閉眼想象畫面,感受射虎的環境
《李廣射虎》教案 篇13
第8課《李廣射虎》作業設計目標1、掌握本課10個生字,結合語境理解詞語。2、積累并嘗試運用象聲詞,將事物寫生動。3、會背誦《塞下曲》,并能結合課文理解其意思。通過誦讀《李廣射虎》,體會李廣將軍的神勇無比和力大無窮。經典作業設計案例作業設計設計意圖難易程度“猛然間,李廣發現前方草叢中……白羽箭射了出去。”這段話可用盧綸《塞下曲》中的一句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备爬ā倪@段話中我們可以體會出李廣將軍_____________的特點。結合課文理解詩句,體會李廣將軍的特點。(建議第一課時使用) ☆☆☆填上表示聲音的詞語。1、雨停了,窗外傳來()的聲音,那是屋檐在滴水。2、嘹亮的軍號()吹,大山里來了游擊隊,革命的紅旗迎風飄揚,就象一團火似的。3、()上課鈴聲響了,同學們一窩蜂涌進了教室。4、天突然暗了下來,() 一聲雷響,嚇得我直往家里跑去。幫助學生積累并正確使用象聲詞,將事物景象寫具體生動。(建議第一課時使用) ☆☆☆☆學習《塞下曲》(之三),采用文包詩的方法將詩意表達清楚。月黑雁飛高,單于夜遁逃。
欲將輕騎逐,大雪滿弓刀。學生自我拓展,學習盧倫的詩歌并且能理解詩意,將其表達出來。(建議第二課時使用) ☆☆☆☆☆
《李廣射虎》教案 篇14
第一課時
一。導入:同學們有沒有看過武松打虎的故事?今天我們就一同來學習跟武松一樣不害怕老虎的英雄----李廣。
二。講解課文
師:同學們都回去預習了課文,那么誰能告訴老師,李廣是誰?被稱作什么?
(明確:西漢時期一位神勇無比的將領;“飛將軍” )
課文用一個詞來形容李廣是什么詞?
(神勇無比)
那么現在我們就一起來看看“飛將軍”李廣是如何神勇無比的。請同學們一起來齊讀課文第三、四自然段,然后劃出將軍神勇無比的句子。
明確:“李廣想到……射了出去”
李廣為什么會想到這一帶常有虎出沒呢?是什么讓他想到的?
環境描寫: 夜晚 夜色朦朧 松林 疾風 沙沙聲 (播放音效 讓學生感知制造氛圍)
當時的環境怎么樣?(緊張)李廣害怕了嗎?
。]有 他用警惕的目光四處搜尋……)
“警惕”是什么意思?
(謹慎小心 對可能發生的危險時刻注意 表現李廣細心 謹慎 神勇無比)
搜尋什么?(老虎的影子)到底有沒有虎?(沒有)是因為環境讓李廣以為有虎。
因為他以為有虎,所以才會警惕,才會有下面的射虎,那么以為有虎是射虎的什么?
。鞔_:原因 起因)
板書:起因 以為有虎
師:那么接下來我們就一起來看看 李廣是如何射虎的 他射虎的經過是怎么樣的。哪位同學能夠找出李廣射虎的句子,給大家讀一讀?同學們邊聽邊在下面劃出表示李廣射虎動作的詞語。
(猛然間……射了出去)
影影綽綽是什么意思?(引導學生聯系環境回答)
1.表示李廣射虎動作的詞語是什么?(拈 搭 運 拉)指導學生理解詞義
拈:拿。 拈弓:拿起弓。
搭:架!〈罴杭芷鸺。
運:貫注。運足了氣就是把全身所有的氣貫注到身體的某一部分
板書: 經過 拈 搭 運 拉
“嗖”的一聲 說明了什么?(技術熟練 力大無窮 箭速飛快 )
師:老虎是一種什么動物?(兇猛) 現在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樣兇猛的老虎。
出示老虎捕殺獵物的視頻 (總結:老虎 兇猛 狡猾 動作迅速)
師:在當時的那種情形之下,李廣的箭速如若不快 后果會怎么樣?(請學生談,設想當時情況的危急,表現李廣神勇無比,武藝高超)
指導學生將當時緊張的氣氛和李廣反應迅速,箭速之快讀出來。
綜合齊讀第三自然段。
第二課時
師:上節課我們一起學習了李廣射虎的起因和經過,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看看他射虎的結果(板書)
全班齊讀課文第四自然段
“呀!大家都驚呆了”……隨從們驚嘆的是李廣將軍的箭射中了巨石嗎?如果不是,那驚嘆的是什么?
。ò鍟毫Υ鬅o窮 武藝高超)
如果是你們看到這樣的情景,你們會驚嘆嗎?把你們對李廣高超武藝的驚嘆之感讀出來吧!
指導朗讀 讀出驚嘆之感
我們一起來回過頭來看看課文第一自然段這首詩《塞下曲》,作者是唐代 盧綸 請同學們一起來朗讀。
師:你們理解這首詩的意思嗎?看誰能說一說 課文的哪一段體現了古詩的前兩句的內容呢?(3自然段)
通過這篇課文的學習,你們知道“平明尋白羽,沒在石棱中”的意思了嗎?誰能夠解釋一下?
講解:平明 沒(mò) 的意思 棱的讀音(léng)
看板書學習按事情的發展順序的寫作手法(重點舉例文)
板書設計:
起因 以為有虎 細心 警惕
8. 李廣射虎 經過 拈 搭 運 拉 技術熟練 箭速飛快
。ㄉ裼聼o比) 結果 箭沒石中 武藝高強
觀摩了余明薛老師的示范課之后對《李廣射虎》這一課程有了初步地了解,再加上梁老師的進一步備課指導,對于這一課的教學設計一下子思路開闊起來。
我在設計這篇課文的教學上,在渲染當時李廣射虎時緊張的氣氛上下了一些功夫,想讓孩子們在這里能夠更加融入到課文中去 ,這樣一來就更夠讓孩子們深刻體會到作者下筆墨高度贊揚李廣高超武藝的思想感情。可是教學過程設計得雖好,而實際操作卻沒有像設計得那么順利 ,這個年齡層的孩子思維教活躍,自己在引導教學這方面做的還不夠,一旦課堂上出現突發性地提問或者是回答的內容與實際偏差太大我總是會感覺到心慌并且隨之而來的就是腦袋一片空白,隨即就會讓孩子坐下,然后搪塞過去,教師基本功在這里表現得非常不扎實。
其次,吸取了前幾節課對課文把握不足的教訓,此節課我更注重的是讓學生自己發揮,給了更多的機會讓孩子們自己來理解,自己來講解課文,這樣多次地復述課文,有助于他們對文章把握得更加深刻。
再次,是最重要的一點也是我最弱的一點,由于新手上路,缺乏管理經驗,在課堂上與學生互動時學生總是表現得過于活躍,而我總是壓制不住,每每都要停下手上的課程,整頓一下紀律,等確保大家都安靜下來的時候才能繼續講課。這樣一來,學生的接受情緒就會受到干擾,積極性降低,不利于課堂學習,呈現一種知識斷層現象。
在往后的帶班過程中,我應該要時刻注意自己這幾點的培養。只要把這幾點缺點都一一克服了,相信在一個好的教學環境中,如果能更好地帶動孩子們的積極性,自己再不斷地總結經驗,學習其他老師的教學方法,課總會上好的!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