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水車》教案(通用2篇)
《森林水車》教案 篇1
榮成市實驗小學 三 年級 音樂 學科教案、學案一體化設計
課型
新授
課題
欣賞樂曲《森林水車》《打棗》
課時
一課時
設計教師
教學目標設計區別《森林水車》中悠靜的旋律與歡快的旋律,初步記住并能辨認描寫水車轉動的主題旋律,認識世族樂器嗩吶,能辨別嗩吶的音色。
教學方法設計
討論法、探究法
教學程序設計
教材處理設計
師生活動設計1、直接導入新課(初聽)(1)猜一猜這是什么的聲音?(2)請學生說一說自己所知道的水車。(3)師總結2、復聽3、欣賞嗩吶獨奏《打棗》(1)初聽(2)復聽 , 寧靜的森林早晨,輕盈的舞蹈和熱烈歡快的舞蹈,在水車主題出現時全體學生模仿車輪轉動。在欣賞過程中雖不必告訴學生這首樂曲是回旋曲結構,但應讓學生注意樂曲中最重的水車主題,間隔地出現了三次,為今后的學習作好鋪墊。 1、欣賞管弦樂合奏《森林水車》。(1)猜一猜這是什么的聲音?(2)請學生說一說自己所知道的水車。(3)師總結水車種類很多,但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用人力或畜力,風力推動水車,將河中的水抽上來澆灌田地,在我們中國的農村中大多都是這一類,但隨著時代的前進,水車已被抽水機所代替,現在農村中已經很少見到水車了。第二類是利用江河水位的落差推動水車,從而推動水車旁磨坊里的石磨轉動以加工糧食。2、要求學生說一說初步的感受和印象最深的一段音樂
教學程序設計
教材處理設計
師生互動設計4、小結本節收獲出示嗩吶的圖片或實物,并作簡單的介紹,加深學生對民族樂器嗩吶的認識。并能過教師的講解打棗的情景,讓學生展開豐富的想像,開拓學生的思維主。①教師在琴上彈奏水車的主題音樂,要求學生說出這段音樂的情緒并能初步記住。②復聽,要求學生說出水車主題音樂在樂曲中出現了幾次和樂曲大致的結構,教師歸納:序(寧靜的森林)------水車主題------輕盈的舞蹈-----水車主題------歡樂的舞蹈------水車主題----尾聲。 ③情景表演。
請幾位擅長舞蹈的學生即興表演3、(1)生談對嗩吶的認識(2)師總結并介紹打棗作品(3)復聽體會人物對話的情景。(4)再聽,可即興動作。
板書設計
森林水車 打棗
課后反思水車,對于城市的孩子來說,是十分陌生的,更別說是國外的水車。所以我在課前就搜集了一些關于水車的圖片和介紹,首先給了孩子直觀的感受,再讓學生猜一猜水車的功能。這樣通過對水車一步步認識的加深,在欣賞樂曲《森林水車》的時候,學生就能結合對大森林的想象聽出樂曲所表現的內容。同時在聆聽的過程當中,讓學生發揮想象力,想象森林里除了水車還吸引來了很多的動物小朋友,使水車變的突然生動起來,然后發揮他們的創造力創造出來自森林的不同的聲音。
《森林水車》教案 篇2
管弦樂《森林水車》
教學目標:
一、感受關于大自然的音樂,能以歌聲表達熱愛生活的情趣,知道同學之間團結友愛。
二、動腦為歌曲編創歌詞、動作。
三、主動評價自己和他人的歌唱與表演的優、缺點。
重點難點:感受關于大自然的音樂,能以歌聲表達熱愛生活的情趣,知道同學之間團結友愛。
課前準備:鋼琴,錄音機,教學磁帶等。
教學過程:
一、表演《小瓜棚》
1、聽錄音《小瓜棚》,感受歌曲的旋律,教師帶著學生拍手、踏腳(三拍子8小節;二拍子8小節)。
提示:感覺到有什么不同?
2、教師范唱,邊唱邊拍節拍,學生跟著做,心里默唱。
3、聽歌曲錄音,學生自己拍節拍,小聲跟唱。
4、聽老師彈琴,學生拍節拍小聲唱歌。
5、歌曲熟悉后,可將學生分兩組形成小圓圈,按課本右下角“走”的方式,邊唱邊走。
6、分組編創《上學路上》,邊唱邊表演。如果自己感到滿意,就在自己的課本上畫一朵大紅花。
二、聆聽《森林水車》
1、教師不加任何引導,讓學生注意聽音樂。聆聽后回答:音樂讓你想到了什么?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心情是什么樣的?
2、教師結合圖片、幻燈片介紹歐洲古老的水車,讓學生有直觀的感受。
3、復聽音樂,用彩色筆涂顏色或線條表現自己聽到的水車聲、流水聲、鳥叫聲、太陽升起的感覺。教師不要限制學生,讓學生自由想像,用自己的方式表達對音樂的感受,再談一談為什么。
三、編創與活動
這是一段歌謠。可以按課本上的節奏讀,可以編創歌謠的節奏,還可以加入打擊樂伴奏、表情、動作。教師可引導學生分組編創,然后各組表演自己編創的不同節奏的歌謠。歌謠可以處理成漸強、漸弱,表現孩子們走近又走遠。
教學反思:
通過聆聽樂曲,讓學生自由想像,用自己的方式表達對音樂的感受。并用彩色筆涂顏色或線條表現自己聽到的水車聲、流水聲、鳥叫聲、太陽升起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