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性教學設計案例三:三八婦女節
三八婦女節
教學設想
《三八婦女節》是《國標本(蘇)語文》一年級下冊練習2中的一項綜合性練習。該練習通過讓學生“做”:做一張賀卡;“寫”:寫一句祝賀的話;“問”:不會寫的字問老師。使學生動腦、動手、動口,充分發揮學生的能動性和創造性,目的是培養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提高學生綜合素質,讓學生在生活實踐中學語文。
綜合性學習主要體現為語文知識的綜合運用,聽說讀寫能力的整體發展,書本學習和實踐活動的緊密結合。根據教材的特點和學生實際,可制定以下幾個教學目標 :讓學生知道3月8日是媽媽的節日;指導學生做一張賀卡,并寫上一句祝賀的話送給媽媽;激發學生活動的興趣和熱愛媽媽的思想感情。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綜合性學習應該突出學生的自主性,重視學生主動積極地參與精神,主要由學生自行設計和組織活動。”那么如何在這堂實踐課中發揮學生的自主性,讓學生主動地參與活動呢?
一、解放學生的嘴巴,讓學生想說、能說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要培養低年級學生具有初步的聽說讀寫能力,重視聽說能力的培養。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留給學生足夠多的時間去說,教學時,主動為學生創設一種情境,讓學生想說,學生不會說的,教師要引導著讓學生能說,更要用激勵性的語言如“夸一夸”、“比一比”、“賽一賽”等培植學生的自信,讓學生爭著說。
二、解放學生的雙手,培養學生的刨新能力
蘇霍姆林斯基指出:“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兒童的世界中,這種需要特別強烈!币虼,在制作賀卡時,教師應大膽放手,讓學生自己設計賀卡,并寫上自己想說的話,相信每一個學生活動的潛能,為他們的創新提供足夠的空間,充分培養學生的主體性和創造性,用雙手感受語文學習的快樂。
三、解放學生的眼睛,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
學生認識事物需要經歷一個從外部表象到內部行為的過程,才能從感性認識一步步上升為理性認識,因此,在教學時,我們要遵循這個規律,引導學生先觀察各種精美的賀卡,產生美的初步體驗,幫助學生形成自我內驅力,產生“我也要做一張漂亮賀卡”的愿望,促使學生主動制作。制作完成后,組織展評,比比誰的賀卡最美,讓學生用眼睛欣賞美,評價美,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
教學前,布置學生帶好彩紙、水彩筆、剪刀、膠水等,教師也要準備一些漂亮的賀卡,去搜集有關賀卡的錄像資料,為了創設輕松愉快的氛圍,還可準備一些旋律輕快的音樂。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主體參與
1在《世上只有媽媽好》的音樂聲中,請小朋友夸夸自己的媽媽。
23月8日是婦女節,也是媽媽的節日。在媽媽的節日里,你想為媽媽做些什么呢?
3老師有個好主意:今天,用我們自己靈巧的雙手制作一張漂亮的賀卡,并且帶大家去參加“小能人”電視臺舉辦的“賀卡制作大獎賽”。
[用“夸夸自己的媽媽”,激發學生的參與興趣和熱愛媽媽的思想感情,從而為下一步“你想為媽媽做些什么呢?”奠定感情基礎,喚起學生的積極的情感。]
二、自主探究,小組合作
1師:走,讓我們先去禮品店逛逛。
(多媒體出示)各種各樣不同形狀和不同種類的賀卡。
2說說你見過的賀卡是怎么樣的?悄悄地告訴你的同桌你最喜歡什么樣的賀卡。
3(播放音樂)學生拿出彩紙、剪刀等工具自己動手制作賀卡,有困難的小組成員互相幫助。
4師巡視,隨機指導。表揚自主探究、善于合作的小朋友。
[從觀察各種不同形狀和不同種類的賀卡,把活動引入到孩子自己的學習和生活中,自己感興趣的制作中。在小組合作師生互動的情境中,發展了學生的交往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三、引導啟發,寫祝賀語
1同桌討論說說你想在賀卡上寫上什么祝賀的話。
2把想好的話寫下來,不會寫的字問老師,看誰的字寫得又端正又漂亮。
3把你寫好的祝賀的話讀給小組里的同學聽,再互相評價一下,評一評誰的句子最美。
4教師引導:在賀卡上裝扮一下,畫一畫,涂一涂,貼一貼,剪一剪,使它更漂亮。
[在這一個教學環節中教師讓學生把寫好的祝賀話讀給小組里的同學聽,評一評誰的句子美,使學生做賀卡的興趣不斷高漲,同時調動了學習積極性,培養了主動探索的能力。在裝扮賀卡的過程中,誘發了學生的創造力,從而使課堂煥發出生命的活力。]
四、組織展評,評獎激勵
1學生將賀卡貼在黑板上,參加“賀卡制作大獎賽”評選。
2向大家夸夸自己的賀卡。
3師生共同欣賞評議,讓學生當評委,選出“親情溫馨獎”、“漂亮可愛獎”、“最佳創意獎”、“心靈手巧獎”等獎項。
4表揚認真制作,富有創意的小朋友。
[“看—夸—評”的教學設計,使活動進入高潮,同時,進一步激發了學生熱愛媽媽的思想感情,又較好地落實了教學任務。]
五、課外延伸,走向生活
師:小朋友還想再做賀卡嗎?請大家這個星期天在家再做一張賀卡送給你喜歡的老師或親密的小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