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時間賽跑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精選5篇)
和時間賽跑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 篇1
《新課程標準》指出:教學是不斷生成的。在課堂教學中,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在生命體的相互碰撞中不斷生成新的教學資源、教學內容、教學程序,乃至新的教學目標。而要做到這一點,教師能夠從外界眾多的信息源中,發現自己所需要的、有價值的問題,具備捕捉信息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那么,教師怎樣以開放的視野和靈活的思維,捕捉到需要的信息,以推進課堂教學目標?《與時間賽跑》的教學就是力圖做到這一點。
我在設計這節課時,力求從關注生命的高度,把課堂教學看成是變化的、動態的、生成的、師生共同成長的生命里程。預設時用了板塊式的彈性方案。第一塊:你品出了什么?主要引導學生關注并體會作者的心情變化;第二塊:你還有不明白的?主要指導重、難點句段的學習;第三塊:你有什么收獲?主要側重于理解文章蘊涵的道理。并將根據教與學中的實際需求,隨時作出富有創意的調整,允許與預設不一致甚至相矛盾的以外情況的發生
而在實際的課堂中,因為依據學生學習中的實際情況,對文本進行重組、整合,對教學進行及時調整,整個教學進程可能不算完美,但生機勃勃、鮮活多彩。特別在“捕捉教學信息”方面,頗有收獲。
如學習伊始,老師讓學生用喜歡的方式用心去讀課文,交流自己品味的種種滋味。學生有的說明白了要珍惜時間的道理,有的說知道了人可以跑贏時間,有的說心理有時難受有時高興——這些生成信息既在意料之中,又在意料之外。學生的種種生成因素都是課堂教學中的動態資源,如果引導學生逐個品味的話,勢必影響這節課預期的深度和廣度。而且這些信本身存在著重要與次要、有用與無用之分。這就需要教師通過比較、判斷、鑒別,選擇出有價值的信息作為教學資源。因為預設時第一塊主要是引導學生關注并體會作者的心情變化,這時,當然就捕捉到了一個學生講的關于“心情”這一信息,以“用心的品讀,看看能不能成為林清玄的知音,心情跟著變化”這一問題來推進教學,讓學生再讀課文,然后圍繞這個問題去探究。由于選準了活動的切入點,學生們在課堂上能全身心的投入活動之中,那一句句發自肺腑的語言,令人動容。一般來說,只要教師認真鉆研教材,把“精心預設”看作是課堂實施的一個起點,一定會水到渠成的自然生成一些有用的資源。
由于在教學設計環節中,一方面對教學設計環節做總體說明,另一方面將具體的教學設計與實際教學進程的差距作為反思對象,分析自己在課堂上是如何捕捉利用隨機出現的信息促成課堂的動態生成的。這種反思是以具體問題作為切入口的,使反思帶有更強的研究意味。
和時間賽跑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 篇2
在上課之前,我仔細把這篇課文讀了好幾遍。林清玄的這篇散文用孩童的視角表達一個深刻的道理。時間是一個貼近我們生活的東西,可是這東西看不見摸不著;珍惜時間是我們從小就接受到的教育,但是對于三年級的小學生來說,珍惜時間卻是一個缺乏具體實施條件的空道理,課文教給孩子們一個很好的珍惜時間的方法—和時間賽跑。
在本課上完以后,綜合老師們的評課意見和建議,我有以下幾點反思:
第一、本課是一篇精度閱讀教學課文,在進行教學的時候,閱讀的落實情況沒有達到預想的目標。在本課中,我主要確定了一下幾個閱讀指導的重點段落:
1、課文第一段表現作者心情悲痛,讀出作者傷心無法釋懷的心情;
2、課文第四段,爸爸對我語重心長的一番話,讀出爸爸說這段話時內心的悲傷、著急、無奈等復雜的感情;
3、課文第八段中表現作者跑贏了時間內心喜悅的句子;
4、課文第十段的最后總結句“假如你一直和時間賽跑,你就可以成功”,訓練對不同的人來說這句話。
在對學生進行朗讀指導的時候,存在以下不足:
1、指導朗讀的方式不豐富,主要是指名讀和齊讀兩種,學生的參與面不夠廣闊。
2、把重點句段的分析與朗讀相結合,讓學生理解著讀,讀中理解。這本是我的設計,可能由于過度關注學生的理解,給學生朗讀的機會不充足。在進行精讀教學的時候,要給學生充分的朗讀時間,把他們自己所理解的感情載入其中。同時,也需要更多更豐富的朗讀形式,讓更多的學生參與其中,在理解中朗讀,帶著思考朗讀;在讀中理解,在讀中思考。
第二、在時間分配上存在不足。在我的教學設計中,拓展部分僅以《匆匆》一首詩歌讓學生朗讀理解。在實施課堂教學的時候,讓對前半部分課文朗讀的不夠深入,使整個在拓展部分所剩的時間有多。這樣我就在課堂上進行了調整,把一些本來當做作業的課外的拓展放到課堂里初步理解,如對《今日歌》《明日歌》的朗讀,使得拓展環節顯得太長。經過課后思考,在課堂上對《匆匆》的朗讀形式也過于單一,其實可以在老師范讀以后,讓學生自讀時多給他們一點時間多讀一讀,配上音樂指名朗讀,相信他們會理解的更深刻。
第三、對我個人而言,我也有很多的思考。主要問題就是課堂上老師的情緒不足以帶動全體學生。在課堂上,老師的語言、情緒是感染學生的最直接的因素。老師激情四射的語言讓學生也會興致高漲,老師深沉憂傷的語言也會讓學生感受到悲傷沉痛的氛圍。而通過這幾次上課,我也了解到自己的語言不夠貼近學生。尤其是語言缺乏感染力,語調稍顯平淡,這也是教師本身沒有進入課堂狀態的一種體現。
在上這一課的時候,為了讓學生更好理解時光一去不回和與時間賽跑的重要性,我讓他們回歸生活。思考在自己的生活中他們了解到了哪些一去不回的東西,并且讓他們在課堂就開始與時間賽跑,思考各種與時間賽跑的方式。這一些都很好的幫助了他們理解在有限的時間里,通過自己的努力可以完成更多的事情。而同學們聯系實際的回答,也正是對珍惜時間有所感悟的表現。
上完了這一課,我心中還是有一點困惑。現在的老師都很擔心自己在課堂上模糊了語文和思品課的學科界限,怕把一堂語文課上成思品課。在上課時前我也有這種擔憂,時間問題的確是一個既簡單又復雜的問題。要讓學生理解珍惜時間的重要,理解“和時間賽跑,你就可以成功”的含義,確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也擔心自己的這一節課變成空洞的說教,因此我還是很關注語文課上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的培養。但是,如何讓語文課更有語文味,還是一個要長期研究探索的問題。
和時間賽跑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 篇3
網絡研討“先學后教”已經有一段時間了,看了“晚風”的幾次教學設計稿,真有幾許感動在心頭。好的教案精彩的課是怎么樣來,就是在一遍遍的思考中悟出來的,在一個個同行的批評中精彩起來的,在某幾位專家的引領中個性鮮明起來的。
回首自己的教學,在第一輪接觸教材的時候一般都會花很多的時間去熟悉文本,參考教參,設計教學方案。到了第二遍教的時候,發現憑印象匆匆應對的課,往往自己郁悶學生無趣。有第二輪思考的課文,上過后總有新的感觸和收獲,上完課猶如經歷了一次愉快的旅行。
《和時間賽跑》講“我”因為外祖母去世而悲傷不已,聽了爸爸的話尋求什么是“永遠不會回來了呢?”這個問題的答案,產生了和時間賽跑的念頭,并由此體會到了應該怎么樣珍惜時間。
教學的第一課時,我抓住“他們知道與其欺騙我說外祖母睡著了,還不如對我說實話:外祖母永遠不會回來了!币龑W生討論“父母對我說的是哪一句話,是“外祖母睡著了”還是“外祖母永遠不會回來了。”
出乎意料,有不少學生選擇了父母欺騙我說外祖母睡著了。此時,我引導學生再讀一遍課文。學生重讀課文,讀到第三自然段的“什么是永遠不會回來了呢?”都明白了問題的答案。此時我馬上表揚肯定學生的學習方法:這就是聯系上下文來理解句子。學生在解決一個問題的過程中馬上產生了新的問題“什么是永遠不會回來了呢?”,很自然地引導學生繼續學習。在思考中討論中明白了“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楊柳枯了,有再青的時候?扇四昀狭耍豢赡茉偕倌辍!碑a生了人生難再的恐懼,在教師適當地引導“我們是不是要一直在主要唯恐老去、死去的恐慌中度過一聲,直至死亡真正來臨呢?”留待下堂課你們來回答。
在這個小片斷中也許有了那么一點點“先學后教”的痕跡。學生有了問題并不可怕,這正是引導學生閱讀文本,調動學生思維的良好時機。教師要善于把握,把球傳給學生,讓他們在獨立運球、相互協作中投球射門,真正解決問題。
想起自己也曾因為看到到初夏深深淺淺、變幻無窮的的綠意,產生了花謝春逝的悲憫,從而開始珍視時間,唯恐人生虛度。不知道我今天的教學是不是也讓學生產生這么的念頭呢?
和時間賽跑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 篇4
《和時間賽跑》這篇課文是著名散文家林清玄筆下的一篇清新、淡雅又略帶憂傷情緒的散文。上課之前,我多次聽范文標準音朗讀,自己又把文章反復的讀了又讀,從中感悟作者清新流暢的文筆,浪漫醇厚的情感,樸實感人的風格。為了提高課堂氣氛,課前進行了必要的課件準備,制作了幻燈片。
《和時間賽跑》這篇文章以疼愛“我”的外祖母去世而引起的巨大悲痛開篇,通過爸爸的一席話,聯系“我”從太陽落山、鳥兒飛行等自然現象,漸漸明白了為什么要珍惜時間。
在和時間賽跑中,“我”體會到了應該怎樣珍惜時間。從父母啟示、自己的親身感受,把抽象的時間變成了能覺察到、并可以在行動中把握的東西,從而形成珍惜時間的觀念。這是一篇教育學生珍惜時間的好教材,課文給我們以深刻的啟示:“假若你一直和時間賽跑,你就可以成功”。
教學中,我通過猜迷語幫助學生了解抽象的時間概念,結合檢查預習進入課題。
在初讀課文,學會生字詞中,通過學生提醒糾正讀音,讓學生正確讀準生字詞,理解了詞語的意思,引導有感情地誦讀課文,整體感知文本,感知時間的珍貴。同時,通過評議朗讀課文,激發學生朗讀課文的興趣。
以學定教,順學而導,圍繞重點,感悟時間珍貴。學習、運用“讀、找、思、議”等學法,理解“為什么‘著急’、‘悲傷’、‘高興’、‘快樂’的`語句。抓住“所有時間里的事物,都永遠不會回來了”、“假若你一直和時間賽跑,你就可以成功”等重點語句,引導學生聯系上下文進行研討、感悟、賞析、品讀,讓學生真切感受時間的珍貴,明白“我”為什么要珍惜時間,進而和時間賽跑,激勵學生如果能像“我”那樣堅持和時間賽跑,也會取得成功。最后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實際,談談自己是怎樣和時間賽跑的,加深對課文內涵的理解,形成珍惜時間的價值觀念和情感體驗。
收獲:教育中融入生活,教育勃勃生機。
和時間賽跑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 篇5
《和時間賽跑》是一篇富有意味的散文。整篇文章前半部分充滿著淡淡的憂傷,為外祖母的去世而哀傷;為時間的流逝一去不回的憂傷和無奈。
在這節課中,存在著以下不足:
1、語言表達不明確。在出示詞語中,我讓學生找表示時間快的詞。王挺說是:狂奔。讓我太意外了。于是,我追問:你為什么認為?他說,狂奔速度快,用的時間當然少了。為什么學生會出現這一情況,我不停地問自己,自己在問問題是給學生的目標不明確。
2、課堂機智有待加強。第2段中,父母在勸慰孩子時,有兩種選擇,一是說實話,二是隱瞞真相。文中用了“與其……不如……”進行了連接。我讓孩子們說說父母的選擇是什么。一個孩子站起來了,說是欺騙。當時,感覺特別急,孩子怎么不懂呢?于是自己舉例子,進行說明解釋。事后,我想,當時應該把問題拋給孩子們,讓他們自己根據文章后面的句子,進行反駁,再來解釋,效果豈不更佳?
課堂冷靜,并充滿機智,才會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