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進間運球教學設計(通用2篇)
行進間運球教學設計 篇1
一、教材設計
本課是一堂特色體育校本教材為內容的練習課。行進間運球是人教版小學水平三的教學內容,它需要在一定的籃球基礎之上進行練習。要求通過學習小籃球基本技術,熟悉球性,提高控球能力,培養與同伴合作意識和競爭精神,體驗成功的喜悅和進步的愉悅。從教材難度上講,具有較高的難度,但是由于學校特色校本課程的實施與研究,籃球活動在全校的大力開展,使得學生在較小的年段掌握了較好的籃球技術,給這樣的高難度教學內容在三年級上提供了可能。
二、教學設計
【課的特點】:本課以籃球游戲貫穿全課,充分利用學生對籃球的興趣,通過練習、合作、探究、創造的學習過程,發展學生球性,培養學生的籃球技術,發展學生思維能力、創新能力和評價能力,課堂中通過教師的提示,同學間的觀察討論,強調對技術動作的正確掌握,在使學生的主體地位得以全面展示的同時,更使體育課的'本能作用得到很好的體現。
【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通過練習,能明確行進間直線運球的技術動作。
2、技能目標:三分之二以上的學生能達到行進間運球動作
1 自然、球與身體協調配合;三分之一的學生能基本連貫完成行進間運球過程.
3.素質目標:發展學生奔跑、靈敏協調等綜合素質。 4.情感目標:培養學生勇于創新,正確評價,自練自控,團結協作,勇敢進取的優良品質。
【學生和內容分析】:行進間運球是小學人教版新課標水平三小籃球游戲部分的內容之一。對水平二的孩子難度較高,而我校是體育傳統項目學校,籃球運動在學校開展廣泛,20xx年學校開始嘗試進行籃球校本課程的實施與研究,全校從一年級開始籃球課,每年舉行籃球活動月比賽,因此,三年級的學生已經較好的掌握了原地玩球、原地運球等籃球動作,對球性也有了一些熟悉和認識,在這樣的基礎上,設計了這樣一堂籃球練習課,既是一堂校本課程常規課,也是學校體育特色展示課。
水平二的學生,他們活潑好動,有一定的自控力,評價能力和安全意識,善于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在學生已經掌握一定籃球技術的基礎上,將本單元分為五課時。本節課為第二課時。重點是強調行進間球與原地運球按球部位不同,難點是行進間球與身體各個部分的協調配合。本課著重強調動作的技術性。引導學生正確的完成行進間運球,對于發展學生身體靈敏、協調性有良好的效果。
【教材重點與難點】:
重點:行進間球與原地運球按球部位。
2 難點:行進間球與身體各個部分的協調配合
【課時】:第2課時
【器材準備】:
小籃球每人一個,標志物8個
【教學方法】:
本課采取了講解示范、合作交流,實踐與探究,觀察評價等方法。
【教學手段】:采取集體練習與分組練習相結合,個別輔導練習。
三、教學過程
依據學生的身心發展活動規律及教學過程,本節課的教學過程分為:課堂常規(3分鐘)準備部分(6分鐘)、主體部分(22分鐘)、素質部分(5分鐘)結束部分(3分鐘)。
(一)課堂常規
1.體育委員集合整隊.
2.師生問好!
3.宣布本課內容.
。ǘ蕚洳糠 1.復習原地運球.1)原地運球
、僖 三組先運 二 四組幫助數數 ②交換進行
3 ①教師巡視、評價 師:講解布置要求:
①用手按拍球的后側上方,手心空出,球的落點在身體側前方,球反彈的高度在腰胸之間,
2 學生展示。
師:邀請兩位同學上來展示,下面的同學注意觀察.生:積極參與,注意觀察 發現問題。
師:激發生善于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培養生合作學習,創建愉悅氣氛。對展示的同學加以表揚。
(三)主體部分:行進間運球 運球接力賽 1.行進間直線運球
。1)直線運球
師:。講解運球時的動作方法:抬頭,目視前方,上體稍前傾,以肘關節為軸,用手按拍球的后側上方,球的落點在身體側前方,球反彈的高度在腰胸之間,一般拍一次球跑兩步。
組織:4人一組,在教師口令下進行練習,每人運球兩組
生: 認真聽講運球時注意觀察
師:巡視、觀察學生出現的問題 糾正動作
(2)師講解出現的問題,及糾正方法,要求學生運球時眼睛盡量不要看球 。
生:認真聽講,了解動作方法。運球時手拍球的后測上方,眼睛盡量不要看球
4 組織:再練習2-3兩組
(3 )學生展示師:邀請學生展示,鼓勵學生大膽表現,要求每組推一名學生出來比賽
生:積極參與
師:鼓勵學生大膽展示
激發學生善于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培養生合作學習 (4 )行進間運球再練習、強化
2.運球接力賽
、俪浞掷脤W生對籃球的興趣,通過比賽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學生的團隊意識
②表揚優生 鼓勵差生
師:指導生完成自制運球練習,鍛煉生動腦和集體合作的能力。提示運球的方法練習。
生:按老師的要求練習,在練習中注意觀察同學的方法。 師:抓住時機糾正動作:注意拍球時手心空出。 生:糾正錯誤動作并實踐練習。
師:同學們都能很好的掌握行進間運球了那我們來次接力賽 好不好。
生:好!
師:講解比賽規則和要求 請同學做好準備請沒有比賽的同學給同學加油!
生:聽清要求準備比賽。
5 師:給學生加油 鼓勵學生。
生:認真比賽 比賽完了的同學幫同學加油! 師:評出名次 表揚獲勝隊 鼓勵失敗隊。 生:相互鼓勵。
師:剛才老師看發現很多同學不服氣 那我們在來比賽一次好不好 ?
生:好!準備比賽
師: 比賽完 評出名次 總結比賽
師:強調提高完成動作的能力,身體素質很重要。
(四)課課練:《雙龍戲珠》
動作方法:用雙腳夾住球通過收腹起跳動作把球向上拋起然后用手接住。
師:提示動作規范化及完成量,鳴哨開始。培養學生堅持不懈的精神。
生:第一次完成20個,第二次完成15個,第三次10個。集體練習。相互鼓勵,相互規范動作。
(五)結束部分
1.放松練習:太極放松球
師:結合球,以語言提示:“全身盡量放松,孩子們我們一起小跳放松一下,停 來我們一起練習一下太極。身體放松 看誰身體更柔和我們來比一比。使學生達到身心放松。
生:跟著老師的口令一起練習身體盡量放松。
2.回顧本課學習內容,進行評價。
3.師生道別,回收器材。
四、課后反思
這節課的重點是讓學生更好的掌握原地運球和行進間運球的基本動作。培養學生團結協作,勇敢進取,自主創新的能力,讓學生在原本的基礎上更好的掌握原地運球和行進間運球的基本動作。執教后我深有感觸,反思如下:1.根據課的目的設置不同的引入方式。本節課的練習學生基本能夠掌握行進間的動作要領,2.在游戲部分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充分的發揮,游戲內容需要學生的團結和敢于創新才能夠很好的完成。游戲化的教學方式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發展學生思維提高參與性,從學生參與和完成效果來看比較好。
行進間運球教學設計 篇2
一、 指導思想和理論依據
本課以《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為依據,堅持“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培養學生健康的意識及對體育課的興趣。教學中通過之前所學知識的復習,引導學生對新學內容的學習,同時讓學生了解運球在籃球比賽中的作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籃球意識及學生在練習中相互幫助,團結協作、不怕困難、敢于挑戰的意志品質。課堂中充發揮教師的主導地位,以學生為主體,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培養學生對籃球運動的興趣。
二、 教學內容
1.行進間運球 2.游戲:找伙伴
三、 單元課次
教學內容選自北京市課程改革實驗教材《體育》第七單元選修教材部分,運動項目類籃球,本單元共6課次,本課是第3次課
第一課次熟悉球性,復習原地運球,初步學習行進間運球的動作方法,掌握正確的觸球部位。
第二課次進一步學習行進間運球,改變低頭運球的錯誤動作,發展學生的身體協調性。
第三課次學習行進間低位運球的方法,改變學生運球過高的錯誤動作。
第四課次進一步學習行進間運球動作技術,熟練行進間低位運球的動作方法
第五課次通過多種游戲和比賽練習,全面改進技術動作,提高行進間運球的熟練程度
第六課次通過與實踐相結合的流戲和比賽方法,使行進間運球達到熟練程,為以后的籃球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教學重點:掌握正確的低位運球方法。
教學難點:控制好球與地面反彈的高度和人行進的速度與運球時的動作要協調。
四、 教學背景分析
1. 教學內容分析
籃球運動是一項人們喜愛的體育運動,運球是籃球運動中最基本的技術動作。運球包括原地運球、行進間運球,根據運球時的身體姿勢又可分低位運球和高位運球。本課學習的是行進間直線低位運球,運球方法也是四年級學生要掌握的籃球基本技能。在教學中要求教師標準的示范和正確講解動作要領,讓學生對此技術動作建立正確的概念,又因為是基礎內容,主要通過練習讓學生在其中體會運球動作的要領,掌握運球的動作方法,不斷提高動作質量。
四年級學生對于運球的技術基礎不是太好,學生在練習運球時動作太隨便,因此造成運球時動作不規范,動作不協調及控制球的能力較差等。所以,在低位運球時要保持正確的身姿,掌握正確的低位運球方法有利于學生在運球時控制好球與地面反彈的高度及行進間運球的節奏,在運球時球的高度和行進間運球的節奏又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最難掌握的,決定著低位運球時的動作質量。
2. 學生情況分析
四年級學生對籃球運動具有一定的基礎及了解,對籃球運動的興趣很濃,因此,我注意培養學生對籃球運動的興趣,注重學生在運球時運球高度和運球時的節奏的掌握,本課利用學生體操隊形采用限制學生運球時的高度練習,力求學生在運球時很好的控制自己的運球高度,通過運球接力比賽來進一步提高學生低位運球時的節奏,從而提高低位運球時的動作質量。
在教學中可能因學生的籃球基礎好,會收到良好的效果。也可能因學生的籃球基礎不好,不能達到預想的教學效果。如學生的基礎差,在授課中學生可能會出現運球時“蹲”著拍,球與地面反彈的高度過于高,控制不好球,運球時拍球與行進間的速度不協調等。因此,我在教學中針對這些情況,采取了限高練習,控制步伐和行進速度有節奏的迎面接力練習。限高練習一是能讓學生在練習中保持正確的低位運球的身體姿勢,掌握正確的低位運球的方法;二是更能控制好運球時球與地面反彈的高度。在掌握正確低位運球方法的基礎上,對學生進行控制步伐和行進速度的有節奏的練習,會很有效的控制好人行進的速度與運球時的節奏要協調。
五、教學過程
1.教師講解示范高運球對比講解低運球的動作方法。
2.附加條件的原地拍球接力(上體前屈,兩腿前后開立稍彎曲,球與地面的反彈高度不超過膝關節)。
3.一步一拍、慢跑兩三步一拍球動作的練習。
4.學生之間相互糾正錯誤、互幫互練
5.限高低運球動作的練習(在練習中教師找出學生易犯錯誤并指正,并鼓勵學生勇于面對困難,團結合作、敢于挑戰的精神)
6.迎面運球接力比賽,鞏固技術動作并提高學生對籃球的學習興趣。
六、學習效果評價
1. 生生互評
學生以誠懇、認真的態度互相評價對方,不僅要指出他人在練習中存在的問題,還要善于發現他人的優點,以實現取長補短、互促共進、共同提高的目的。 2. 教師評價
在教學中教師積極鼓勵、引導學生,多給學生提供實踐與展示自己的機會,客觀、公正的評價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用“愛心”去關心同學們,保護同學們的自尊心不受到任何傷害。
七、本課特點
1.本節課學生練習時的隊形變化容易把握,當隊形發生改變時能夠有序的調動學生,并能節約時間。
2.本節課通過教師講解示范與高運球動作的對比,總結出低運球的動作方法,更能突出本節課的重難點,學生對低運球的概念也會更深刻理解。
3.本節課在準備活動部分安排了傳球游戲,目的在于活躍氣氛和熟悉球性。
4.在教學中通過籃球運球的練習,對學生也進行了一次很好的德育教育。在練習中培養學生團結合作、不怕困難、,敢于挑戰的意志品質。同時,學生們學會了合作學習,同伴之間能夠相互幫助,共同進步,共同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