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猴子下山》教學實錄及點評之二
張玉蘭
師:這節課我們要看圖讀文,看圖說話,還要進行一些簡單的寫話練習。上節課,我們已經把課文進行了朗讀和講解,并做了兩個造句練習,現在,我們打開書,先分別把課文讀一遍。
(本課一共五段,請五位同學分段讀課文)
讀完課文后,我們練習看圖說話,要求是:仔細觀察,動腦思考,說話吐字清楚,聲音宏亮,態度自然,語句通順連貫。
(接著教師邊放幻燈,邊指導學生觀察。全班同學小聲進行看圖說話。大約四五分鐘。)
〔張老師把看圖與說話結合起來,既有利于指導口語訓練,又能促進學生形象思維的發展。〕
師:現在誰來說說第一幅圖和第二幅圖呢?
生:有一天,天氣很好,一只頑皮的小猴子下山來,它爬到了一棵松樹上往下望,看見一大片玉米地,玉米結得又大又多,心里非常高興,它連忙從松樹上跳了下來,跑到玉米地里,爬到一根玉米桿上,掰了一個最大最大的玉米,扛著往前走。
師:××同學說得好不好?
生(齊答):好。
師:對,××同學說得很好,特別是他說到小猴子看到又大又多的玉米時,連忙從松樹上跳下來,“連忙”這個詞用得很好,F在誰來說一說第三幅圖呢?
〔對學生的“說話”給予及時的評議和鼓勵,這是調動學生積極性的好方法。〕
生:小猴子扛著一個大玉米,高興地往前走著,走著走著,走到一個桃樹園子里,它看到滿樹桃子又紅又大,非常高興,就把玉米一扔,又去摘了兩個桃子,高高興興地捧著往前走。
師:××同學說得多好啊!現在誰來講講第四幅圖呢?
生:調皮的小猴子,捧著兩個又大又紅的桃子往前走。走著走著,又走到一片西瓜地里,它非常高興,就把兩個大桃子往后一扔,就去摘了一個又大又圓的大西瓜抱著往回走。
師:××同學講得真好,他不僅能用自己的話說,而且還把課文中優美詞語都用上了,這樣很好,誰再說說第五幅圖呢?
〔指導學生用自己的話說,體現了口語訓練的靈活性,有助于說話能力的提高!
生:小猴子抱著一個大西瓜正往回走,走到半路,看見一只小白兔,蹦蹦跳跳,真可愛,(很有表情)就把西瓜一扔,去追小兔。
師:××同學講得很好,她不僅能把圖的意思說出來,而且還說得很有表情。大家應該向她學習。誰來說說最后一幅圖呢?
生:小猴子扔掉西瓜去追小兔,小兔往前面跑,小猴子在后面追,追呀、追呀,小兔跑進樹林里不見了,小猴子只好空著手回家去。
師:以上幾個同學,都說得很好,現在我們再請幾個同學把這幾幅圖連起來說說。(掛出小黑板,小黑板上是讓學生口述時用的詞語。)
〔在口語訓練中,教師為學生提供了一些詞語,不僅能具體地引導學生創造性的復述,而且豐富了學生的詞匯。〕
師:同學們,這些詞是老師在自習課上教給大家的,這些詞能幫助大家把課文復述得更好。現在誰能看著黑板上的詞語和幻燈上的圖,復述課文。
(全班學生都舉小手爭著要說)
師:(在幻燈上打出第一幅圖)好,你先說說。
生:有一天,天氣非常好,淘氣的小猴子高高興興地下山來,它爬到一棵松樹上往下瞭望,看見一塊玉米地,玉米結得又大又多,它非常高興,連忙從樹上跳下來,跑到玉米地里,很快爬到一棵玉米桿上,掰了一個又大又粗的玉米得意地扛著往前走。
(教師打出第二幅圖)
生:頑皮的小猴子扛著一個又大又粗的玉米興沖沖地往前走,走到一個桃樹林里,它看見桃子結得又大又紅,非常高興,就把玉米扔到一邊去摘了兩個大桃子,捧著高高興興地往前走。
〔始終把看圖與指導說話有機地結合起來,是指導口語訓練的一種途徑。〕
(老師打出第三幅圖)
生:淘氣的小猴子捧著兩個大桃子高高興興地往前走,走著走著,走到一大片西瓜地里,小猴子看見西瓜長得又大又圓,就把桃子一扔,去摘了個大西瓜,吃力地往回走。
(打出第四幅圖)
生:沒主意的小猴子看見一只蹦蹦跳跳的小白兔,非常高興,就把西瓜往一邊一扔,西瓜也摔開了,就去追小兔,小兔在前面跑,小猴在后面追,追呀,追呀,小兔跑進樹林子不見了,小猴子什么也沒得到,只好空著手哭著回家去。(這位學生說得有感情,聽課老師都發出笑聲)。
〔同學們能連貫地說幾句話到一段話,并且聲音響亮,有感情,說明張老師指導口語訓練方法得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教師總結:(略)
語言訓練和思維訓練的有機結合
——《小猴子下山》課堂教學評析
太原市北城區教研室李文俊
張玉蘭老師在現代教學論的指導下,通過研究兒童的心理特點和認知規律,抓住兒童語言發展的最佳期,不失時機地在低年級進行生動活潑、形式多樣的口語訓練,把發展語言與發展思維緊密結合起來:語言的發展,成為思維發展的重要前提;思維能力的提高,又促進了語言的發展。張老師的這節課(片斷),就基本上體現了這一特點。
1.借助看圖,指導說話,體現語言和思維訓練的形象性
例如《小猴子下山》共有五幅圖,畫出了故事情節的發展變化,張老師通過放映幻燈片,先指導看圖,再引導說話,使學生在口述時,頭腦中浮現出一幅幅圖畫。這樣,既有助于指導口語訓練,又能促進學生形象思維的發展。
2.指導學生說話連貫,體現語言和思維訓練的邏輯性
如張老師在學生口述訓練前,首先明確提出了“連貫地說幾句話到一段話”的要求。在看圖說話的過程中,自始至終注意指導學生說完整、連貫的話。這樣,學生在說話時思路明確,條理清楚,這不但符合小學語文教學大綱對低段說話訓練的要求,而且通過口語訓練,促進了學生邏輯思維的發展。
3.指導學生說話“靈活”,展開想象,體現語言和思維訓練的創造性
例如,一位同學口述小猴子把大桃子扔掉,“就去摘了一個又大又圓的大西瓜抱著往回走!睆埨蠋熂皶r給予肯定:“××同學講得真好!他不僅能用自己的話說,而且把課文中的優美詞語都用上了。”通過鼓勵學生“用自己的話”口述,指導學生運用補充的詞語創造性地復述,體現思維訓練的創造性。
4.指導學生先分述,再綜合復述,體現語言和思維訓練的層次性
如張老師在指導看圖說話的訓練中,先分別出現四幅圖(幻燈片),啟發學生分述,然后再要求學生連貫地把四幅圖口述一遍。這樣,先分述,再總述,由易到難,體現了口語和思維訓練的層次性。
總之,張老師在低年級的說話訓練中,把語言訓練和思維訓練有機結合,學生思維活躍,口頭表達能力有了顯著的提高,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 《小猴子下山》教學實錄(精選17篇)
(上課鈴響了,老師走進教室,師生互相問好后,學生坐下) 師:同學們,這一單元的生字,上一節課我們已經集中學完了,F在,我們復習幾個生字(老師先拿出《小猴子下山》一課中的生字卡片進行演示,讓學生集中讀、個別讀、再對比較難的字進...
- 《小猴子下山》課堂教學實錄片斷(通用17篇)
作者:張老師師:這節課我們要看圖讀文,看圖說話,還要進行一些簡單的寫話練習。上節課,我們已經把課文進行了朗讀和講解,并做了兩個造句練習,現在,我們打開書,先分別把課文讀一遍。...
- 語文《小猴子下山》的教學反思范文(通用12篇)
《小猴子下山》是人教小學語文一年級下冊的一篇自讀課文。課文內容淺顯易懂,故事情節符合兒童年齡及心理特點。通過一年的語文學習,孩子們能借助拼音自讀課文;能在教師的指導下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能在教師的啟發下,運用積累過的詞語...
- 《小猴子下山》教學實錄及點評(精選12篇)
陜西省西安市大雁塔小學 米金梅 (上課鈴響了,老師走進教室,師生互相問好后,學生坐下) 師:同學們,這一單元的生字,上一節課我們已經集中學完了。...
- 人教版《小猴子下山》教學反思(通用14篇)
《小猴子下山》是部編版小學一年級下冊語文教材第七組課文中的一篇,本組課文包含《文具的家》、《一分鐘》、《動物王國開大會》和《小猴子下山》,除對生字詞的學習要求外,本組課文注重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教會學生怎樣愛護文具、珍惜...
- 《小猴子下山》優秀教學設計(精選16篇)
教學目標:1·認識“猴、結”等12個生字;會寫“塊、非”2個生字。2·正確流利讀課文。通過動作演示等方法理解“掰、扛、扔、摘、捧、抱”這些詞。教學重難點:了解表動作的詞的不同含義。...
- 《小猴子下山》(通用15篇)
教學目標:教養:1、學會本課的8個生字和9個詞,會認7個字。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3、看懂圖義,理解課文內容,了解后什么也得不到的原因。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有目的。教育:有始有終、不要貪心忘舊。發展:培養觀察力及分析問題的能力。...
- 《小猴子下山》教案集合(精選13篇)
一、導入:同學們你們喜歡小猴子嗎?那你們知道小猴子住在什么地方嗎?老師來告訴你們小猴子真正的家在山上。有一天,小孩子想下山玩玩,它下山以后發生了什么事呢?你們想聽嗎?好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第13課《小猴子下山》。...
- 《小猴子下山》教案(通用13篇)
教學目標:1、通過學習課文,了解小猴子下山的路線。以讀為主線學習并積累“又又”形式的詞語,同時能夠正確區別“摘、扛、捧、抱、追”等表示動作的詞語。2、通過學習,使學生懂得無論做什么事情都要有明確的目標,要專一,有始有終。...
- 實用的《小猴子下山》教案(精選13篇)
《小猴子下山》是一年級下冊第七單元的一篇文章。這是一篇童話故事,主要講了一只猴子下山,先掰了一個玉米,看見桃子就扔掉玉米,看見西瓜就扔掉桃子,看見兔子就扔掉西瓜,最后一無所獲。...
- 8小猴子下山(精選12篇)
陜西省西安市大雁塔小學米金梅實錄(上課鈴響了,老師走進教室,師生互相問好后,學生坐下)師:同學們,這一單元的生字,上一節課我們已經集中學完了。...
- 《小猴子下山》教學設計(精選17篇)
徐寶鴻 教學目標通過本課文的教學讓學生做到:(1)學會8個生字、詞。(2)能熟練朗讀課文、理解句子。(3)懂得做事情要有恒心、有始有終、而不應這山望著那山高。教學重點、難點重點:能讀、寫,并在適當的語言環境中運用8個生字、詞。...
- 李吉林教學設計——《小猴子下山》(精選12篇)
李吉林 [教學要求]一、從小猴子下山一事無成的故事里,教育學生做事必須一心一意。二、認識生字:猴、塊、非、扛、棵、桃、扔、捧、圓、可、林,會用“又……又……”“蹦蹦跳跳”,并初步學會運用量詞“一只、一塊、一個、一棵”。...
- 《小猴子下山》板書設計(精選13篇)
江蘇 柏正蘭 《小猴子下山》是一篇童話故事,講的是小猴子下山,看見許多可愛的東西,它扔下這個要那個,結果兩手空空,什么也沒有得到。從教學實際出發,板書設計如下:圖文并茂的板書,能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而簡明生動的文字同樣能把...
- 《小猴子下山》教學反思(精選14篇)
《小猴子下山》是一年級下冊自讀課文中的一篇文章。這是一篇童話故事,主要講了一只猴子下山,先掰了一個玉米,看見桃子就扔掉玉米,看見西瓜就扔掉桃子,看見兔子就扔掉西瓜,最后一無所獲。...
- 教學實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