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杠桿的應用》教案(精選2篇)
《杠桿的應用》教案 篇1
詳細介紹:
杠桿的應用教案示例
。ㄒ唬┙虒W要求
1.知道根據杠桿的平衡條件,杠桿的應用分三種情況及三種杠桿的特點,會舉例說明。
2.能用杠桿的平衡條件解決簡單的問題和進行簡單的計算。
(二)教具:羊角鐵錘、木板、鐵釘。天平和砝碼。杠桿實驗器和支架、鉤碼、彈簧秤、線。
。ㄈ┙虒W過程
一、復習提問
1.什么叫杠桿?什么叫杠桿的支點、動力、阻力、動力臂、阻力臂?
2.教師演示用羊角鐵錘拔釘子并畫出這個杠桿的示意圖,在圖上標出支點、動力和阻力。要求學生畫出動力臂和阻力臂。并結合作業中出現的問題進行講解。
杠桿示意圖如圖2所示。
3.杠桿的平衡條件是什么?
上題中如果動力臂與阻力臂之比是6∶1,則動力是阻力的幾分之一?
二、進行新課
1.三種杠桿
(1)提問并演示:要求如圖3裝置中的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應在a點或b點或c點施加一個多大的豎直向下的動力?圖中每個鉤碼的質量是50克。
要求學生根據杠桿的平衡條件回答以上問題。用彈簧秤的拉力當作動力f1,分別測量各點動力的大小,驗證答案的正確性。
(2)教師總結:
在杠桿的a點施加一個豎直向下的0.5牛的動力,可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這是用較小的動力克服較大的阻力,是省力杠桿。這種杠桿的特點是動力臂大于阻力臂。抽水機的柄,撬石頭的撬杠等都是省力杠桿。
板書:“1.三種杠桿
①省力杠桿:動力臂大于阻力臂,動力小于阻力。”
在杠桿的b點施加一個1.5牛豎直向下的拉力,可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它的特點是動力臂小于阻力臂,動力大于阻力,這是費力杠桿。
板書:“②費力杠桿:動力臂小于阻力臂,動力大于阻力。”
在杠桿的c點需施加一個1牛的豎直向下的拉力,可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使用這種杠桿既不省力也不費力。這種杠桿的特點是動力臂等于阻力臂,動力等于阻力,這是等臂杠桿。
板書:“③等臂杠桿:動力臂等于阻力臂,動力等于阻力!
(3)組織學生畫出課本圖135各杠桿的動力臂和阻力臂,分析哪個是省力杠桿,哪個是費力杠桿。
學生在課本上畫力臂時,教師要巡回指導發現問題及時在全班糾正,然后由學生說出答案及理由。
(4)分析使用費力杠桿的好處。
以縫紉機踏板為例說明,使用費力杠桿費了力卻省了距離,給我們的作用帶來了方便。以課本圖124中撬箱蓋的撬棒為例,這類省力杠桿雖然省力,但是動力移動的距離卻比阻力移動的距離長。省了力,費了距離。
2.天平和秤
(1)觀察托盤天平,找到支點。教師指出,等臂杠桿重要的應用是天平。
提問:用天平稱物體質量,天平平衡時為什么砝碼的質量就等于被稱物體的質量?
要求學生答出:天平是等臂杠桿,動力臂等于阻力臂,根據杠桿的平衡條件可知,動力等于阻力。動力和阻力就是砝碼和被稱物體對杠桿的壓力,其壓力的大小在杠桿水平平衡時等于它們各自的物重。根據物體受到的重力跟質量成正比的關系可知,砝碼的質量等于被稱物體的質量。
板書:“2.天平是支點在中間的等臂杠桿。”
(2)看課本圖136。
指出:桿秤、案秤是稱物體質量的工具。杠秤、案秤是根據杠桿原理制成的。注意它是不等臂杠桿。桿秤、案秤用幾個不重的砝碼就能平衡秤盤中重得多的貨物的道理。(秤盤離支點近,砝碼離支點較遠,應用杠桿的平衡條件分析)
三、總結本節重點知識,三種杠桿及特點,舉例說明。
四、布置作業:課本節后1、2、3題,其中3題要求答出哪個是省力杠桿,哪個是費力杠桿,并說明理由。
注:教材為人教版《九年義務教育初中物理第一冊》,作者劉崇灝。
杠桿的應用教案示例
《杠桿的應用》教案 篇2
一、設計理念
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通過對身邊的各種杠桿的探究,激發學生探究熱情,培養學生創新能力,讓學生熱愛生活,讓課堂充滿活力,使知識的傳承在探究過程中不知不覺地完成,從而縮短生活與物理的距離,讓學生真切地感悟到:學習就是生活,物理就在身邊。
二、教學目標
● 知識與技能:通過探究,學生知道省力、費力、等臂等不同類型的杠桿及其特征,能從身邊的物品中抽象出理想的杠桿模型──硬棒,并能指出它們的支點、動力、阻力、動力臂和阻力臂,從而分辯其類型。
● 過程與方法:通過對杠桿的探究,讓學生逐步學會透過現象認識事物本質的方法,從而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和用科學的方法解決問題的能力。
●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和學習物理的興趣,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辨證唯物主義教育和科學人文教育。
三、教學器材
1.教師備用:剪刀(兩種)、羊角錘(木板、釘子)、電工鉗、訂書機、鑷子、瓶蓋起子、啤酒一瓶(沒開啟)。
2.學生自備:每個學生自備2~3件屬于杠桿的生活用品。
四、教學重、難點
從具有復雜的機械外形的生活用品中抽象出理想的杠桿模型──硬棒。
五、教學過程
1.杠桿的識別:(板書)(復舊引新)
教師:上次課我們了解到了杠桿的有關知識,老師在黑板上畫了一杠桿,請大家標出動力f1和阻力f2的力臂。
圖1
教師肯定學生正確的畫法,并說明:其實,老師畫的這根杠桿就是從圖1(甲)中抽象出來的硬棒,去掉石頭、不考慮棒的形狀和粗細,得到了理想的杠桿模型──硬棒,這樣我們簡化了研究對象,容易識別杠桿。
圖2 圖3
教師:大家能從圖2和圖3的剪刀中抽象出簡單的杠桿模型嗎?
學生各自畫出了帶半圓形手柄剪刀的杠桿模型。
教師:剪刀上的半圓形手柄是起什么作用的?對于我們研究杠桿是否有實際意義呢?
學生:半圓形手柄是為操作方便設計的,對研究杠桿無實際意義。
教師:對,這是我們研究杠桿的次要因素。我們不僅要透過復雜的機械外形找到杠桿的本質的東西──硬棒,而且還要找到其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這是認識事物、研究問題的一般方法。
圖4 圖5
學生不僅能畫出圖2(乙)圖3(乙)中的杠桿模型,而且還能正確畫出圖4(乙)圖5(乙)所示的杠桿模型。
教師:觀察用羊角錘拔釘子的情況,如圖6(甲)所示,并畫出其杠桿模型──硬棒。
學生用自帶的羊角錘進行實驗,且一邊實驗,一邊畫圖,教師在教室里巡回觀察,發現許多學生得到了圖6(乙)所示的模型。
教師:錘頭是我們要考慮的主要因素嗎?
學生:錘頭部分也可忽略,它也是次要因素,完全可畫成圖6(丙)那樣。
教師:非常正確……
學生:(突然提問):我在使用羊角錘時,發現拔釘子還有一種方法,如圖7所示。(其他學生按這位同學提的方法進行實驗,并畫出了圖7(乙)所示的杠桿模型,效果不錯)
圖6 圖7 圖8 圖9
教師:(高興地)這就是創新,敢于提出與教材上不同的想法和做法,這是科學家們可貴的創新精神,這種精神值得大家學習。
2.杠桿的分類(板書)
教師:大家能通過觀察和思考對以上杠桿進行分類嗎?
學生1:我認為杠桿可分兩類:一是直杠桿;二是彎杠桿。
教師:不錯,這位同學觀察的非常仔細。還有其它分類方法嗎?
學生2:我認為可把杠桿分為兩類:一是有固定支點的;一類是支點可移動的。如撬石頭的杠桿的支點可移動。
教師:也不錯。圖1中的杠桿支點可以根據需要來移動。
學生3:我認為按動力臂和阻力臂大小關系把杠桿可以分為三類:一是l1>l2,二是l1<l2,三是l1=l2。 學生4:我按動力和阻力的大小關系把杠桿分為三類:①f1>f2;②f1<f2;③f1=f2。
教師:以上幾位同學對杠桿的分類都不錯,哪種分類對我們的應用有實際意義呢?
學生5:后兩種分類更有實際意義。如前面談到的剪刀,作為理發用的就更注重省距離了,使用時可以方便地剪下更多的頭發,畢竟剪頭發并不很費力。
學生6:后兩種分類實質上是一樣的,根據公式,①當l1>l2時,f1<f2省力費距離;②當l1<l2時,f1>f2費力省距離③當l1=l2時,f1=f2,既不省力,又不省距離。
教師:這位同學對杠桿的分類已講的十分清楚了。當生活中更需要省力時,就使用l1>l2的杠桿,當生活中更需要省距離時,就使用l1<l2的杠桿。任何事物總是有它的兩面性,我們要學會一分為二地看待事物、研究問題。 教師:那既不省力又不省距離的杠桿有什么用呢?
學生:精密的測量工具──天平就是這種杠桿。
教師:非常正確。
學生:(突然提問),我覺得圖3并不一定是費力杠桿,我在使用時發現:剪刀刀口受力的部位往往在刀口的中部或離支點較近的部位。當然也有剪刀刀口尖端受力的情況,這屬于費力杠桿。
教師:(驚呀)是這樣嗎?
大家認真地實驗,果真如此。全班同學認可。
教師:看來,我們研究問題不能單憑想象,也不能僅看表象,輕易地下結論。還是實踐出真知……
學生:(突然提問)我發現用瓶蓋起子起蓋時,除了圖8所示的外,還有象圖9那樣的一種起法。
教師:是這樣嗎?你來給同學們演示一下。
這位同學稍不注意,用圖9那樣的方法把啤酒瓶蓋起開了,全班同學都樂了。
教師:(高興吧)我發現你們正在走科學家的路,非常不錯。你們身上巨大的潛能正在被開發……
3.見過的杠桿:(板書)
教師:今天,大家帶來了哪些物品,你們能正確說出它們屬哪一類杠桿呢?
學生你一言我一語地議論開了,并把自己帶來的身邊的物品拿出觀察、實驗、分析、研究,教室里五十四位同學二十七個探究小組呈現了一派熱鬧景象:其中,有學生帶來了剪刀、瓶蓋起子、鑷子、電工鉗、打火機、訂書機、筷子、眼鏡架、夾子、折疊傘等,有的說課本、課桌蓋也是杠桿。更有趣的是一位學生把父親的釣魚桿也帶來了,為了安全,教師用黑板擦換下了魚鉤。這位同學一邊做著釣魚的精彩動作一邊解說:如果有了大魚,就用不著考慮省力了,需要再大的力也使得出,關鍵是省距離,右手稍微向下壓桿,就把魚釣出水面并落到岸上,多爽!大家看了這位同學的表演,都捧腹大笑起來……
教師:只要大家關注生活,物理知識的應用無處不有,F在大家帶來的物品我已登記在黑板上,沒有帶來的或不好帶的生產、生活工具但你見過的還有哪些呢?
平靜的課堂一會兒又沸騰起來了,大家爭先恐后地列舉了許多例子:炒菜用的鍋鏟、蹺蹺板、門窗、板車、縫紉機踏板,家用垃圾筒的踏板和后臂、鋤頭、家用活塞式抽水機的手柄、扁擔、桿秤……更有趣的是一位同學舉了船槳的例子。
教師:你乘過這種有船槳的小船嗎?
學生:乘過。
教師:太美了,你乘船的情景一定很有“小橋·流水·人家”的生活情趣吧!這是勤于觀察、熱愛生活的表現。(全班大笑)
師生共同探究杠桿的本質,共同挖掘生活的美,共同享受著課堂無盡的歡樂。不知不覺就要下課了……
六、課堂教學小結和延展
今天,我們學會了杠桿的識別和分類,了解了一些科學探究過程中處理問題的一些辦法和思想,這些辦法和思想對我們今后的學習和工作都是很有益處的。大家下去后,利用課余時間完成下列任務!把你看到的或想到或做過的的記錄在自己的成長檔案內,備老師檢查評估。
、賲⒂^一建設工地,工地上有哪些杠桿?
、谧屑氂^察城市環衛車裝卸垃圾箱的過程,哪個部分是杠桿?
③指甲鉗上哪部分是杠桿?屬哪一類?
、艿缴痰暧^察一下案秤的結構,它是什么杠桿?
、萑梭w的手臂是省力杠桿還是費力杠桿?
、抻脪咧銙叩貢r,掃帚是哪種杠桿?請試一試。
七、板書
杠桿的應用
1.杠桿的識別:
不考慮復雜的機械外形,從物品中抽象出簡單的杠桿模型──硬棒。
2.杠桿的分類:
、 省力杠桿費距離 l1>l2,f1<f2; ⑵ 費力杠桿省距離 l1<l2,f1>f2;
⑶ 等臂杠桿 l1=l2,f1=f2。
3.見過的杠桿:(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