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據的運用
論據,是證明觀點的材料。論點要讓人信服就不能只是空洞地說教,需要有充分的論據來證明。
《談骨氣》一文,為了證明“我們中國人是有骨氣的”這一中心論點,列舉了縱貫古今的三個事例:古代一個窮人寧愿餓死不吃“嗟來之食”;南宋文天祥被俘后寧死不肯變節求榮;民主戰士聞一多為了正義的事業寧可倒下去也不屈服。還引用了孟子的話“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文天祥的詩“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和毛澤東對聞一多的評價來闡釋、印證中國人的骨氣。這些材料充分而有力地證實了中心論點。
論據,可以分成事實論據和道理論據兩類。
事實論據,包括有代表性的確鑿的事例、史實以及統計數據等等。“事實勝于雄辯”,典型的事實論據,常常是最有說服力的證明材料。因此,使用事實論據,讓事實說話,是寫議論文章常用的基本方法。如《發問的精神》一文,一連用了四個事例:牛頓由對蘋果落地發問,而創立了“萬有引力”學說;瓦特由對壺水滾沸發問,而發明了蒸汽機;釋迦牟尼對人生發問,而創立了佛教;孔子好問,則成為萬世景仰的圣人。從而有力地證明了“發問精神的可貴”。《謊言掩蓋不住血寫的事實》一文,則使用了有案可查的確鑿史實和統計數據,如同在法庭上出示了證據,用血寫的事實無可辯駁地證明了日本帝國主義屠殺中國人民的罪行。
作為論據的事實可以是具體的,也可以是概括的。上面提到的事例,有的是一人一事的具體事例;有的則是多人多事的概括性材料。《想和做》中有這樣一段論證:“在學校里,有些同學很‘用功’,可是不會用思想。……另外也有一些同學,他們能想出些省力的有效的方法,拿來記住動植物的分類,弄清歷史的年代。”這里講的“有些同學”,用的就是概括性的事實材料。該文在論證“想要靠做來證明”時,舉學游泳為例。學游泳的過程也是一種普遍性的現象,這也是一種概括性論據。初學寫作的同學,往往把自己的思路限制在名人事例的小天地里,其實只要可以證明論點,無論天下大事還是個人小事,都可以為我所用。
使用事實論據證明論點,有幾個問題需要特別注意:
一、要注意事實材料的確切與真實,切忌胡編亂造。有的同學由于材料記憶不準,又懶得再去核實,把愛迪生發明電燈的事情安到了愛因斯坦身上,把居里夫人淡泊名利拿給孩子玩的獎章,說成是金表。材料虛假,自然要影響論證的效果。
二、要注意材料與觀點的一致性,特別是那些內含豐富的材料,一定要仔細斟酌。有時,一件事情的成因是多方面的,如果把握不好其中諸多因素的細微差異,就會造成論據與論點脫節。有這樣一個材料:一位科學家,平時工作很努力,業余又鉆研圍棋,在接受了一個重要課題之后,由于時間有限,他舍棄了自己的愛好,終于在限定的時間內取得了成功。一位同學用這個事例來證明“勤奮才能成才”,這在邏輯上顯然不夠嚴密。這個材料的核心應該是為了事業的成功,要舍得割愛。材料的主旨與論點的意思根本不是一回事,怎么能起到證明論點的作用呢?
三、事例的敘述要有鮮明的指向性和強烈的論證意識,要使用概述的方法,將筆墨集中在能夠證明觀點的主要情節上。有些同學敘事時缺乏論證意識,洋洋灑灑地把事情的全部經過描述一遍,占用的篇幅很大,卻不能有力地證明觀點。可《談骨氣》的作者只寫了文天祥拒絕敵方收買的短短幾句,因為作者在這里需要證明的是“富貴不能淫”,能夠說明文天祥不為榮華富貴所動就足夠了。在能夠有力論證觀點的前提下,事例的敘述,應是越簡潔越好。
四、用事實論證還要注意對事實的分析論述。不能只是將事實一擺,事例說完就完。只有經過分析論述,事例才能更有效地證明論點。有一篇題為“儉以養德”的文章,為了論證“勤儉可以養德”的論點,使用了魯迅先生不換新棉褲、堅持睡硬鋪板的事例,事例講完之后,作者有這樣幾句議論:“是魯迅連一條棉褲也穿不起嗎?當然不是;是魯迅吝嗇嗎?當然更不是。魯迅對青年、對革命,向來是十分大方、慷慨的。魯迅深刻地領悟到這一真理:工作容易被安逸的生活所累。”這段分析,揭示了所用事例的意義內涵,使事例與論點更加自然、緊密的融為一體,事例的證明作用才更加突出、有力。
道理論據,是指經過實踐檢驗的精辟理論、名言警句、民間諺語及公認的事理等。這樣的言論有著一定的權威性和可信度,引用為論據,也能有力地證明觀點,增強文章的說服力。《懷疑與學問》一文,以引用名言開篇,引用了宋代學者程頤的名言“學者先要會疑”和北宋哲學家張載的語錄“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學;學則須疑”,用語雖少,可這些“有建樹者”的精辟言論,很有力地證明了發問對于學問的重要。一位同學在論證“貴在堅持”這一觀點時,引用先賢荀子的名言“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十分貼切,證明觀點的效果就很好。
使用道理論據,要注意所引語言與論點的一致。有的同學因為引言得之不易,內容又好,不忍割愛,硬塞入文,反而破壞了文章內容的統一。一位同學在論證“驕傲使人落后”的觀點時寫道:“馬克·吐溫曾說:‘每一個人都是一個月亮,他的一個陰暗面,從來不讓任何人看見。’這不正是說明了人不能驕傲的道理嗎?”顯然,這則名言的使用是不恰當的。馬克·吐溫的話,意思是人都有兩面性,這與“驕傲”并不是一回事。
使用道理論據還要注意保證引言的準確,引文的內容及出處都不能有誤。論據不真實、不準確,必定會削弱文章的說服力。
用好論據的前提,是作者頭腦中豐富的知識儲備。平時要關心時事,關注生活,多讀書報,注意準確地積累材料。還要特別注意強化自己的聯想能力,打開思路,調動自己全部的知識積累。聯想的觸角可以古今中外,無所不及。各門學科學到的東西、報刊電視上得到的信息、耳聞目睹的生活事件等,能證明論點的盡可挑選。同學們可能有過這樣的經驗:有時別人作文中用的材料,其實自己也知道,只是寫作時自己沒有想到。這顯然是不善于聯想的問題。激活僵死的思維,才能進入一個較為自由的寫作天地。
作文參考題目
11984年,一群俄國專家來華傳播“巡回展覽畫派”的繪畫藝術。我們負責接待的同志熱情地用“勤勞、智慧”等語匯稱贊俄羅斯民族,但俄專家們卻搖著頭笑了,并毫不掩飾地說:“俄羅斯民族是智慧的,但是它很懶惰。”
請從這則材料中確立一個觀點,寫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議論文。
提示:俄羅斯專家的話,表現了他們對待自己民族怎樣的態度?這種態度對你有何啟發?請想明白自己的觀點,并充分聯想、思考哪些材料可以證明己見。
2“我是一只被放在廣場上的觀賞鴿。早晨,我剛剛落腳廣場,就被一只大手緊緊攥住,丟進了一個口袋。‘小雪’和‘點子’跟我的命運一樣。……
“啊,他們把‘小雪’和‘點子’投進了一盆滾沸的開水。啊,那只大手又抓住了我。我知道,我們要成為人類的盤中餐了……”
請據上面的材料,自選角度,寫一篇600字左右的議論文。
提示:可以從社會道德、精神文明的角度立意,也可以從愛護動物、保持生態平衡的角度立論。先盡可能地多想些材料,從中國到外國,從古代到現代,個人言行,群體行為,能證明論點的都可以提出備用;然后依據論點需要精選入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