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園春 長沙》教案
教材分析與教學設想: 這首詞是高中語文第三冊詩歌新聞記者欣賞中的第一課。在這首詩中我們可以感受到毛澤東詞作博大、生動、雄渾的意境。 本課以詞的上片為教學的主要內容。這部分里,作者將生機勃勃,明麗可愛的秋景和昂揚、奮發的革命精神有機的融合在一起。通過本課時的教學,力求讓學生體會到一個偉大人物的崇高情愫、深廣的胸懷和精湛的文學素養,培養學生對意象的感悟能力。 可以借助這首詞對學生的鑒賞進行必要的指導,本篇主要引導學生進入作品的意境,體會意境美而又把它具體描述出來,也即把詩歌的意境從概念變成一種可望、可即、可述的境界。 參照現在高考對學生詩詞閱讀的能力要求,這首寫秋景的詞與以前接觸的有很多不同,可以引導學生學習對比閱讀。 教學目的: 1.品味富有表現力的語言,體會壯闊深沉的意境,感受主人公的形象,培養詩詞鑒賞能力。 2.背誦全詞。 教學重點、難點: 作者筆下景、胸中情的關系及二者交融所形成的意境。 學法指導: 1.誦讀入境,欣賞詩意。 2.聯想比較,鑒賞評價。 教具準備: 1. 教師:制作課件。 2. 學生:自讀課文,讀準字音,了解大意。 教學過程 : 一、導入 新課(6分鐘) 1.播放《沁園春 雪》的吟唱 2.教師的導語 : 有位哲人曾經說過,這個世界上只有兩樣東西能夠引起我們內心深處深深的震撼,一個就是我們頭頂上燦爛的星空,一個是人類崇高的精神境界。而那些綻放著生命華彩的壯美詩篇就使得這種精神能夠穿越歷史的風云,不斷照耀著我們,引領著我們不斷支追尋人生的最高境界,文學使生命超越了生命的短暫歷史而最終獲得了永生。 中國是一個詩的國度,談起中國詩歌,人們總喜歡把詩經楚辭漢賦相提,唐詩宋詞元曲并論。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20世紀的中國又造就了一位“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獨領一代風騷的大詩人——毛澤東。毛澤東用古典詩詞形式寫現代精神。他的詩詞,記錄了他革命人生的心路歷程,反映了中國革命各個時期的現實生活,是一部中國革命的英雄史詩。他生前同意并公開發表的詩詞有39首,其中以“沁園春”為詞牌的長調只有兩首,一首是我們初中學習的《雪》,另一首是我們今天要欣賞的《長沙》。長沙是毛澤東革命人生的起點,讓我們追尋偉人的閃光足跡,走進偉的崇高心靈。 二 、賞析課文 (一) 初步整體感知課文 1.教師范讀課文 2.學生朗讀這首詞,找出顯示思路的關鍵詞。 (二) 賞析上片 1.教師范讀前三句。 2.學生討論這三句的大意,作者在這里交代的情況。 (在學生的討論中教師點撥到:詞的語句多倒裝) 3.用歷代詠秋的詩句來對比作者看到的秋景: (1) 讓學生讀出“看”領屬的詩句。 (2) 學生討論這里抓住了哪些景物,用了哪些富有表現力的詞語,為什么說這些詞語富有表現力? (這里不擬定標準答案,學生言之有理即可) (3) 進行想象力的訓練 雨果說:“想象是人類思維中最美麗的花朵。”讓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將詩人所描繪的絢麗多彩的秋色圖由文字變成形象的畫面,在“大腦熒屏”上放映出來。分為四步: ①勾勒形態:將群山、層林、江水、船只、雄鷹、游魚的輪廓……勾勒出來。 ②染上顏色:把黑白屏變成彩色熒屏,火紅的楓林、藍天碧水…… ③使畫面動起來:秋風送爽,吹動滿山的楓葉,像熊熊燃燒的烈火;江水流淌,大小各式船只爭發;雄鷹在翱翔,游魚在清澈的水底自由輕快地嬉戲…… ④讓畫面更細致、逼真,在腦海中來幾個特寫鏡頭:船上耀眼的白帆,游魚的細鱗,水底的沙石…… (4)讓學生討論,通過想象,體會到了什么樣的意境,感受到什么樣的思想感情。 詩人立而觀景,借景抒情。詩人在對大自然萬物的激情關注中融入了自己對人生的積極追求,對國家命運的由衷關懷。 (學生的表達要求基本準確) (4) 讓學生通過比較進一步體會毛澤東的不凡的人格: ①比較毛澤東的“獨立寒秋”與柳宗元的“獨釣寒江” ②比較毛澤東的“萬山紅遍,層林盡染”與杜牧的“霜葉紅于二月花” ③與教師自己與毛澤東用同樣的景物寫的詠秋詩相比較 讓學生通過比較體會到作品風格與人格的關系,由衷地贊嘆毛澤東的偉大人格,再一次齊讀全詞。 (三) 賞析下片 1討論幾個重點詞的用法: (1)“攜”、“侶”、“同學”表明人物關系親密團結。 (2)“崢嶸”、“稠”表明時代特點,艱難時世反襯人物的奮發有為。 (3)“恰”引起的鋪敘表明人物的氣質稟賦、精神狀態和戰斗行動。 (4)“糞土”形象不美,表現對軍閥官僚的蔑視恰到好處。 (5)“中流擊水”寫盡豪情壯志,意味深長,令人聯想到“中流砥柱”。 2從詩人對往事的追憶中,我們聯想到怎樣的形象呢? 提示:想其人憶其事,我們看到的既非古代書生“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也非當代某些青年“我拿青春賭明天”。倒令我們想起顧憲成“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的情懷,更令我們想到魯迅先生“我以我血薦軒轅”的誓言,周恩來“面壁十年圖破壁”、“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崇高理想。 明確:憶的是“同學”、“書生”,站在我們面前的分明是一群敢于向舊世界宣戰的斗士。 三、整合小結 綜觀全詞,造像寫意,我們看到的是一個游人;借景抒情,我們看到的是一個詩人;深沉發問,我們看到的是一個哲人;懷人憶事,我們看到的是一群斗士。 鑒賞方法:誦讀入境,抓關鍵詞句理清思路,整體把握形象;了解抒情方式,體會情感特征。 依據朗讀提示,朗讀全詞,讀出感情。 四、比較拓展: 比較毛澤東的《卜算子.詠梅》和陸游的《卜算子.詠梅》,體會“景語皆情語”以及寫作賞析文章的方法。 (1、毛澤東筆下的梅花是樂觀、無私的,而陸游筆下的梅花則愁苦、寂寞但又孤芳自賞,至死不渝。2、為什么會表現出這種不同呢?因為毛澤東是一個具有寬廣胸懷的革命家,樂觀而又無私,陸游則是一個著名的愛國詩人,他一生以抗 金收復失地為自己的生命,但一直不得志,而他卻一生都沒有改變自己的志向,直到將死還寫下了“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的詩句,所以他筆下的梅花就呈現出雖寂寞愁苦但又孤芳自賞的品格。3、作家的作品往往就是作家人格的寫照,作品中的形象往往反映了作家的內心世界。) 五、帶領學生學習《沁園春 長沙》的吟唱 附:課件準備 1.從下載《沁園春 雪》《沁園春 長沙》吟唱 2.制作《沁園春 長沙》flash動畫,課堂配樂朗誦。 3.將宋玉、屈原、杜甫等人的詠秋詩句制成幻燈片。 4.毛澤東與其他人詩詞比較的幻燈片。 5.將毛澤東與陸游的《詠梅》制成幻燈片。 《沁園春 長沙》教案 相關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