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話小行星 教學設計示例1
一、導入 新課
學生活動:以“我知行星有多少”為題,課前說話三分鐘。
師評議并導人:晴朗的夜空,燦爛的群星中,除了大家熟悉的九大行星外,還有為數眾多的小行星,它們大多都分布在火星和木星的軌道之間,那么你想知道小行星哪些方面的知識?(學生回答)讓我們帶著這些問題一起去請教科普作家卞德培,聽他漫話小行星。
二、明確學習目標
1.掌握說明內容和說明順序。
2.體會說明語言的特點。
3.激發求知欲,培養勇于探索的科學精神。
三、檢查預習
1.簡介作家(見注釋①)。
2.給加點字正音:卞 孜 杳 筍 鈺
3.釋義并造句:孜孜不倦、杳無音訊、雨后春筍、懸而未決
四、速讀課文,整體感知
學生活動:1.速讀課文,搜集文中信息。
2.合上書本,比比看,誰在短時間獲取的信息最多。以“我知道了小行星的……”為句式說話。
3.學生概括:課文圍繞小行星,談了哪幾方面的內容?
明確:課文圍繞小行星,介紹了它的發現史、命名方法以及它的成因。
4.學生按歸納的內容給課文分段。
五、細讀課文,深入了解課文內容,把握說明順序
1.學生活動:知識小講座“小行星的發現史”“小行星的命名法”“小行星的起源說”。
2.師生相互質疑。
A.師提問:課文是按什么順序介紹小行星的有關知識的?
(2)按這樣的順序說明有什么好處?
(3)列舉你所讀過的類似本文說明順序的文章。
(4)在你今后的寫作中,哪些內容可按這樣的順序說明?
明確:(1)說明順序:回顧歷史——介紹現狀——探究成因。
(2)好處:這樣的說明順序更能引起讀者閱讀興趣,更符合人們的認知心理。
B.小組質疑釋疑,教師收集整理小組疑難,師生討論釋疑。
六、品讀課文,著重體會說明語言的嚴密準確,完成課后練習二。
七、小結、擴展
這節課,我們以文字為載體,神游了小行星,不僅獲取了有關。小行星的基本知{而且了解了文章的說明順序,體會了說明語言嚴密;準確的特點,更多的是激發了我們未知領域的好奇之心、探索之心。希望同學們發奮學習,開拓創新,探索未知領域。
八、布置作業
參觀天文館或觀看晴朗的夜空,寫—篇日記,談談你對宇宙天體的認識或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