峽江寺飛泉亭記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積累文學常識,整理常見實詞和虛詞的特殊用法。
2.能力目標:練習誦讀,讀出文章字里行間所蘊含的機理和情趣;學會映襯的寫作手法;學習明白曉暢的語言特點。
3.情感目標:學會與自然相生相處,并能從自然中發現閑趣、理趣、雅趣。
教學建議
一、思想主題
本文高度稱贊峽江寺飛泉亭便于觀賞瀑布,別有情趣,表達了作者的熱愛之情。
二、結構思路
全文共6段,分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概述自己對峽江寺飛泉亭的贊譽之情。
第二部分(第2~5段)具體描繪峽江寺飛泉亭的景色,表現出閑適、愜意之情。
第三部分(第6段)記敘為飛泉亭作記的緣由。
三、寫作特點
1多種表達方式相結合。本文以記敘、描寫為主,中間三段多為描寫,結尾一段多為記敘,開頭兩段以議論引出,每段結尾多是抒情的句子。
2.對比映襯。如第二段寫了天臺、雁宕、匡廬、羅浮、石門等瀑布。這些瀑布雖然奇特,但是,游人“暴日中,踞危崖,不得從容以觀,如傾蓋交,雖歡易別”。為下文寫飛泉亭觀瀑布作反面襯托。第三段主要寫峽山的環境。山不高,“不過里許”;登山的路彎彎曲曲,有石頭臺階,路邊的古松張開樹蓋遮蔽,太陽一點也曬不著;過了石橋,有三棵奇樹。這峽山的特點是不高、不熱、很奇特。描寫這些景色為寫飛泉亭作正面襯托。第四段寫飛泉亭,先交代它的位置,“瀑旁”;再寫它的面積和窗戶,面積“縱橫丈余”,“八窗明凈”。主要寫的是游人在亭中的感受:關窗可以聽到飛瀑雷鳴般的聲音,開窗可以觸摸到瀑布飛濺的水花;游人可坐可躺,可抒寫文章,可品著香茶盡情觀賞好似九天銀河的飛瀑,如入仙境一般。和第二段所寫的觀其他瀑布的情景形成鮮明對比。
3.語句多變,長短結合,駢散相雜,表現力強。語言明白曉暢通俗易懂,不用典故。有很多詞語和現代漢語的用法完全相同。
四、文中流露出來的情趣
體會作者在字里行間所流露出來的情趣。例如“縱橫丈余,八窗明凈。閉窗瀑聞,開窗瀑至”中,“閉窗瀑聞,開窗瀑至”一句運用了擬人手法。關上窗戶,瀑布似乎還不忍離去,縈繞耳際;打開窗戶,瀑布不請自來,讀者甚至可以想象她那歡快跳躍的形象。這一“閉”一“開”,側耳可聞,伸手可觸,比起“遙看瀑布掛前川”更能調動觀者的感官享受。由此作者的情趣可見一斑。
五、誦讀教學建議
本文語言通俗易懂,富于情趣,句式和表達方式多變,適合誦讀。教學中要讓學生反復地讀,在多讀中體會上面的這些特點,從而向現代文的寫作延伸。
教學設計示例
《峽江寺飛泉景記》教學設計示例一
設計思想:通過文言文的寫作方法來指導現代文寫作,不失為一種好方法,這也是對文言文教學程式的突破。以往,往往是教授現代文,然后讓學生摹寫。其實,古文中有很多的寫作瑰寶可以挖掘。本文中第二段的映襯的寫法,就被很多現代文學的大家們所采用過。另外,我們在教授文言文時,還忽視了一個大問題,那就是對作者人生取向的研究。這些古代大家們之所以文傳千古,關鍵在于他們對待人生的態度。本文的作者能從自然中發現閑趣、理趣、雅趣,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他有與自然相生相處的人生態度。當代的學生,在這一點上,還需要補上很重要的一課。
課時安排:本文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
一、簡介作者。
二、初讀課文,正音正字。
三、再讀課文,質疑問難。
四、釋疑解難,疏通文意。
五、從表方式和句式特點入手,指導誦讀。
六、在反復誦讀中體會作者的閑趣、理趣、雅趣。
七、布置一篇游記小品的寫作,要求在字里行間能體現閑趣、理趣、雅趣這三種情趣中的任意一種。
教學設計示例二
重難點分析
重點:通過文意,準確翻譯,借助工具書以及書后注釋、并同學之間討論解決本文重點。
難點:體會本文率真自然,清新淡雅的藝術風格,通過具體詞句的分析理解,通過反復朗讀課文,解決這一難點。
教學過程
(-)明確目標
1.疏通文意,準確翻譯課文,解決書后練習。
2.掌握課文明白曉暢的語言特點,品評作者清新淡雅的藝術風格。
3.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整體感知
峽江寺,在廣東清遠縣峽山上,山上有飛瀑,而寺中飛泉亭就是便于瀑布而受清代著名
詩人袁枚稱贊的。今天我們一同感受在亭中于“水聲”“棋聲”“松聲”“鳥聲”“吟詠之聲”中觀瀑的情趣。
(三)教學過程
首先介紹作者袁枚讓學生初步了解袁枚的作品風格。
按著教師范讀課文,注意正音,正字。
再者學生跟讀課文,掌握句讀。
下面借助工具書,學生邊讀邊譯,教師點撥重點詞句。
接下來教師設計問題學生討論。
1.本文所寫的內容。
2.作者在文中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3.本章結構上的特點。
4.本文語言風格,舉例說明。
歸納得出答案。
[參考答案]
1.作者通過在峽江寺飛泉亭觀賞美景時“目悅”“體適”以及無限樂景與娛樂事融合抒
寫,表現了對飛泉亭的贊賞,讓人們既領略到優美的風光也體會了作者率真自然的情感。
2.作品表現了作者對飛泉亭的稱贊,對亭中所見美景的贊美之情。
3.課文開頭設計懸念,“至峽江寺意難決舍”接著列舉“天臺之瀑”“雁客瀑”“匡廬”“歲浮”“青田之石門”等。“其體不適勢不能久留”為下文寫峽山美景、奇景,以及飛泉亭中觀賞瀑布“水聲”“棋聲”“松聲”“鳥聲”“吟詠之聲”“參錯并奏”別有情趣,作襯托、鋪墊,更突出飛泉亭之功,解決開頭所說懸念“意難決舍”皆因“亭功之大”贊美之情溢于字里行間,結尾再抒眷戀之情“惟他日系之魂夢”。最后交代作記緣由。
4.水文語言明白曉暢。(課后練習三)
(四)總結、擴展
作者在這篇短小的文章中,雖寫景不多但言雖簡而意境頓出,抒情筆墨更少,但情感率
真自然,環境之優美,觀者之歡愉,全都寫出來了,文筆更是清雋流暢、樸實淡雅。
(五)布置作業
1.書后練習一、練習二
2.文中找出4-8個難評且重點實詞翻譯。
3.從文中找出5-8句重點語句,翻譯。
4.背誦3、4、5節。
探究活動
本文中的寺、亭、瀑由于組合巧妙,構成了一幅讓人賞心悅目、把玩不盡的美麗風景畫,人游其中,情趣橫生,如果缺少其中的任意一道景致效果會怎么樣?在此基礎上,點評點評你曾經游玩過的某個風景點。
提示:應該說,峽江寺、飛泉亭、半空飛瀑組合得恰到好處,三者缺一不可,三者的位置只要稍加變化就會有礙觀瞻,大傷景氣。山不在高,有水則靈。峽山確實不高,“不過里許”。再如果沒有了水,便成了一座枯山。有水沒瀑,缺乏生氣,也只能默默無聞了。正是因為“飛瀑雷震”,才引來四方游客。有瀑沒寺,譬如雁蕩,煙火不盛,“勢不能久留”;雖然有寺,寺離瀑遠,“其體不適”,也“勢不能久留”;至于不但無寺、無亭,還“暴日中”,“居危崖”,譬如匡廬、羅浮、石門等地,“不得從容以觀”,“如傾蓋交,雖歡易別”。唯有峽江寺的飛泉亭,位于瀑布旁邊,不用多費體力。亭子有窗,窗明幾凈,“閉窗瀑聞”,“開窗瀑至”,完全可以“從容以觀”。不僅如此,亭內的人可以隨意坐臥,在“水聲”“棋聲”“松聲”“鳥聲”“吟詠之聲”中觀瀑,別有情趣。
在點評風景點時可以談一處,也可以將幾處加以比較;可以談自然美,也可以談人文美;可以談景與物的協調、人與景的和諧,也可以談缺憾。只要觀點明確,言之成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