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莽英雄》教案1
一.教學目標:1. 掌握文中的生字生詞。2. 了解特寫與通訊的區別。3. 通過本文的學習,初步學會通過典型人物的塑造來反映群體風貌的“以點帶面”的寫作方法。4. 了解運用小標題的作用。二.教學重難點:5. 重點在于了解特寫與通訊的區別,并初步學會“以點帶面”的寫作方法與小標題的作用。6. 難點在于本文嚴謹的結構,四個部分各自獨立,各有側重。三.教學過程:7. 導語:上節課我們已學了特寫《苦練》,回憶一下“特寫”的概念。今天我們來學習通訊《草莽英雄》。大家根據題目來判斷一下本文是屬于人物通訊還是事件通訊(人物通訊)。這兩種文體均屬于記敘文中的報告文學中的一種。先來了解一下通訊與特寫的區別。8. 出示幻燈片,學習文體知識:◎ 通訊:是在報刊上對具有新聞意義的典型人物和事件進行及時具體報道的記敘文。◎ 特寫:是用文學語言和文學手法描寫真人真事的記敘文。◎ 同:都有真實性和文學性。◎ 異:a.通訊常表現一個人的歷史階段或敘述事情的前果后因。特寫則是截取一個橫斷面,扣住一點集中錘煉;b.特寫有較完整的故事情節,語言比通訊更具有文學色彩;c.在新聞時效上,通訊比特寫要強,時過境遷的東西不宜寫成通訊。◎ 本文是一篇人物通訊,它以記敘人物為主,著重敘述人物和事跡,反映人的思想品質和精神面貌。◎ 小標題的作用:a.起到分段的作用;b.又有概括各段內容的作用;c.使全文顯得眉目清楚,層次分明。9. 簡述時代背景:[詳見第九頁背景知識]10. 解題:“草莽英雄”中的“草莽”本指草野,草莽英雄本意是指我國封建社會對那些劫富濟貧,除暴安良,反對封建統治者的綠林人物的美稱。[如中國的梁山好漢與英國的羅賓漢等等]而本文則是喻指開發大瑤山的科學工作者。所以中央領導人稱之為“草莽英雄”乃舊詞新用,表示了一種特定的含義與贊美,同時又是引語,故加上引號。7.分析第三部分:英雄本色板書:陳育新和其助手開發大瑤山靈香草的事跡。a.介紹陳育新及其進山的原因。b.具體介紹陳和其助手怎樣在瑤山研究預防靈香草病害 突出“草莽英雄”的奉獻精神c.寫陳育新和其助手的科研成果。“英雄本色”即不為名、不為利、為山區的需要而接受科研任務。不怕苦、不怕累、為瑤山的開發而努力工作。8.分析第四部分:科技進山板書:科技和人才進山使大瑤山的面貌發生巨變。a.瑤山人對科技的渴望。b.凌勇扎根瑤山的事跡。c.科技和人才進山給瑤山帶來的巨變。 突出“草莽英雄”的豐功偉績d.歌頌政策,展望前景,贊頌英雄。◎思考:作者為何要描寫陳育新和凌勇兩人的事跡?開發大瑤山的科技工作者有許多,文章開頭,“帳中談兵”第五節,“科技進山”第二節已對大批科技工作者進山的情況作了“面”的介紹。在此基礎上,作者再著重刻畫這兩個典型人物的典型事跡,使得“點面”相結合。既有廣度,又有深度,使讀者對這群草莽英雄有一個全面而又深入的了解。這種通過選取典型人物來反映群體風貌的寫法,正是通訊所常用的手法。9.細讀“帳中談兵”a.“帳”與“兵”的本義與在文中的比喻義(詳見教參)b.看課后練習10.細讀“英雄本色”[1、2節與14頁“1981……”]見《同步訓練》習題11.再次出示自制幻燈片(區分通訊與特寫的區別)[教學效果分析]:由于本文是選學課文,且文字淺顯,各部分又有小標題,可根據課后習題組織引導學生通讀、精讀、思考、討論等形式來組織教學。這種效果較好,還可用出示幻燈片來分析文章,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上一篇:浙教版《苦練》教案1
下一篇:《西湖的綠》教案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