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寶》《挖薺菜》教案及練習
(四)思想教育
體會文章深刻的主題。
三. 教師建議:
小說《珠寶》構思布局十分精巧,情理之中有意外,苦澀之中有幽默。結尾看似輕描淡寫,實則言簡意賅,前后照應,余味無窮。小說寫朗丹夫人愛珠寶,朗丹先生賣珠寶的故事。朗丹夫人有完美無缺的好相貌、好性格、好人品、好名聲。結婚后,她勤儉持家,熱愛丈夫,只有兩個嗜好--愛看戲、愛假珠寶。她不聽郎丹的勸告,常常得意地夸耀那些假珠寶。不料,好景不長,朗丹夫人突然害肺炎死了。朗丹悲痛欲絕,生活陷入困窘,面臨饑餓的威協。情急之中,他不得不變賣那些假珠寶。豈料,那些\'便宜貨\'竟是昂貴的真珠寶。朗丹大喜過望,雖然他明白這是妻子出賣肉體乃至生命的代價,也知道人們在譏笑他,但他仍然不顧廉恥得意洋洋地靠這筆財產過上了闊人的生活,又娶了妻。故事情節一波三折,在高潮處逆轉--真相大白:假珠寶實為真珠寶,規矩正派的夫人實為*婦、騙子,令人目瞪口呆,哭笑不得。
《挖薺菜》由于主題的決定,文中作者少年時代的苦與作者兒女少年時代的福是大對比;作者老年對苦甜的理解與兒女們對苦甜的理解是大對比。作者少年時代幾乎全是在饑餓中度過的,可她的兒女們呢,享受的是“和煦的陽光,綠色的田野”、“優美的風景畫”、“他們的身心全都感到愉快”。為了抵御饑餓,作者竟以薺菜為主食,而那薺菜連一點兒佐料都沒有。到了兒女這一代,母親為他們做薺菜時加上了“精鹽、麻油、味精、白糖”,可他們還是擺出一副“遷就”母親的架式。除了上述作者與兒女們的對比外,文中還有作者自己與自己的對比。自己在被人笑為“饞丫頭”時是羞惱;在被財主家奴才追打時是害怕。可是,在挖薺菜時卻是坦然,仿佛是享受。自己在解放前愛薺菜,視薺菜為朋友。到了解放以后,仍然不忘老朋友。但那種薺菜一定要自己親手去挖,而不是菜市場賣的別人的勞動。……上述對比,有反襯,有正襯,但它們具有同樣的功能:作者不忘過去的苦難,是為了更珍惜現在的幸福。
四. 課文講解:
《珠寶》
(一)文章主旨
小說諷刺婚姻缺乏忠誠,妻子的用情不專和對丈夫的欺騙(情人給她買了好多珠寶,她騙她丈夫說是假的是便宜貨,結果她的丈夫在她死后知道真相很受打擊,以大肆揮霍來發泄自己的懊惱和不滿),極為美滿的婚姻變成了一個丑惡的騙局。揭露了資本主義社會人的虛偽和對金錢的追逐。
(二)文章思路
〈一〉(1~5)介紹朗丹的妻子及他們美好的生活。
〈二〉(6~13)寫朗丹的妻子的兩個愛好:看戲,愛假珠寶。
〈三〉(14~40)妻子的離去讓朗丹陷入窘迫之中,不得不變賣“假珠寶”。
〈四〉(41~最后)朗丹發現“假珠寶”的秘密,變賣了所有的珠寶,成為有錢人。
(三)重點語句
朗丹先生望著他們走過,對自己說:“有財產的人多么幸福啊!一個人有了錢,甚至連憂愁都可以擺脫,他愛上哪兒就上哪兒,他可以尋歡作樂!啊!要是我有錢就好了!”
解析 這段心理描寫刻畫了主人公在妻子死后知道真相很受打擊,以大肆揮霍來發泄自己的懊惱和不滿,極為美滿的婚姻變成了一個丑惡的騙局。最有趣的是真的珠寶使一個男人崩潰了,他非但沒有體會妻子的苦心,好好珍藏它們,反而一下子揮霍了它們,結局是悲哀的,體現了人的惡劣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