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得西山宴游記》教案1
以為凡是州之山有異態(tài)者:異態(tài),奇異的形態(tài)。
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未始,未嘗。怪特,奇怪、特別。
2. 請學(xué)生翻譯第2段,注意以下字詞翻譯。
始指異之:指異,指點(diǎn)而稱奇。
緣染溪:緣,沿著。
斫榛莽:斫(zhuo),砍。榛(zhen)莽,雜亂叢生的草水。
焚茅筏:焚,燒。茅筏(fa),茅草之類。筏,草葉眾多的樣子。
箕踞而邀:箕踞(jiju4),席地而坐,隨便伸開兩腿,像個(gè)簸箕。遨,游
賞。
則凡數(shù)州之土壤:土壤,土地。
皆在衽席之下:衽席,古代睡覺用的席子。
蚜然洼然:蚜(xia1)然,(高的地方)像深山一樣深邃。洼然,(低的
地方)像深池一樣低陷。
若垤若穴:垤(die2),蟻垤,螞蟻?zhàn)龈C時(shí)堆在洞外的小土堆。穴,洞。
尺寸千里:千里之遙如在尺寸之間,形容登高望遠(yuǎn)。
攢蹙累積:攢(cuan2),聚集。蹙(cu4),收縮。累積,重疊積壓。
莫得遁隱:遁隱,隱蔽、隱藏。
縈青繚白:縈回著青山,繚繞著白云。縈,繚都是纏繞
的意思。
外與天際:與,接、合。天際,天邊。
四望如一:向四面環(huán)顧,看到的情景都一樣。
然后知是山之特立:然后,這樣以后,指看了眼前的美景之后。特
立,高出一般的存在。
不與培塿為類:培樓(pou3 lou3):大小墳冢。這里借指小土堆似的山
丘。
悠悠乎與灝氣俱而莫得其涯:悠悠,廣大的樣子。灝(hao)氣,彌漫
于天地之間的大氣。涯,邊際,極限。
洋洋乎與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究:洋洋,得意的樣子。造物者,即
天地、自然。
引觴滿酌:引觴(shang),拿起酒杯。引,拿。
頹然就醉:頹然,形容醉倒的樣子。就,接近。
心凝形釋:凝,凝結(jié),停止了思維活動(dòng)。釋,消散。
與萬化冥合:萬化,萬物。冥合,融化其中,渾然一體。
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向,從前。未始,未嘗。
游于是乎始:于是,從此,從現(xiàn)在。
故為之文以志:以,來。志,記。
4.請學(xué)生整篇翻譯。
二、詞語小結(jié)
(1)古今異義。
未始
古義 未嘗 而未始知西山這怪特
今義 沒開始
累積
古義 重疊、積壓 攢蹙累積
今義 積累
然后
古義 這樣以后 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
今義 轉(zhuǎn)折連詞
于是
古義 從此,從這時(shí) 游于是乎始。
今義 遞進(jìn)連詞
更
古義 更換交替 醉則更相枕以臥。
今義 更加
披
古義 撥 到則披草而坐。
今義 覆蓋在肩背上。
就
古義 接近 頹然就醉。
今義 就是
向
古義 從前 然后知吾向之末始游。
今義 朝
志
古義 記 故為之文以志。
今義 志氣、志向。
是
古義 代詞,這是 歲元和四年也。
今義 判斷動(dòng)詞。
(2)一詞多義。
異
稱奇 始指異之。
獨(dú)特 以為凡是州之山有異態(tài)者。
特
特別 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招出一般 然后知是山之特立。
為
成為 余自為像人。
為(表目的) 故為之文以志。
(3)通假字:僇,通“戮”,這里是遭貶調(diào)的意思。趣,通趨,往。意
有所極,夢亦同趣。
三、問題探討
1. 作者為什么說“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
作者游奇山異水是想聊以忘憂,文章開頭即寫明自己不幸的遭遇和貶謫南荒后“恒惴栗”郁悶痛苦不堪的心情,因此“幽泉怪石,無遠(yuǎn)不到”,以至“凡是州之山有異態(tài)者,皆我有也”。雖然他幾乎走遍了永州的奇山異水,但卻沒有給他帶來特殊的感覺,沒有感到此山此水有何“怪特”之處。然而當(dāng)作者“坐法華西亭,望西山”時(shí),“數(shù)州之土壤”盡收眼底,方覺西山是任何地方都無法相比的,漸漸地作者不知不覺與天地萬物融為一體,深切體會(huì)到天人合一的至理。因此作者認(rèn)為西山之游才是真正游覽山;水的開始,以往的游覽算不上真正的游覽。文題“始得”恰好點(diǎn)明此游之意義,并以“始”與“未始”結(jié)構(gòu)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