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四季》參考資料
第四部分(第9、10段),寫生命的秋天。秋天,作者雖然收獲的是“干癟的谷粒”,但她卻“捧在手里,緊緊地貼近心窩”。她不灰心,不喪氣,因為這里有“又酸又苦的歡樂”,“是新誕生的一個自我”。作者想告訴我們的是,生命的要義重在一個人有沒有真正地為生命認真負責地耕耘過,只要真正地“愛過,恨過,歡笑過,哭泣過,體味過,徹悟過……”,就是生命的收獲,而且“收獲多于勞作”。用作者的話說就是,“只要我認真地活過,無愧地付出過”,就不必用“尺度來衡量我值得或是不值得”。
第五部分(第11至14段),寫生命的冬季。在生命的最后一個季節(jié),作者假象了多種的人生結(jié)論,最后鏗鏘有力地說:“在生命的黃昏里,哀嘆和寂寞的,將不會是我!”為什么呢?回顧上文,我們就會得到答案,作者真正地付出過,認真地耕耘過,無愧地經(jīng)歷過。這也是我們每個人應該堅守的人生態(tài)度:真誠地付出,在生命的黃昏將不會有人生的哀嘆和遺憾。
感情濃烈。張潔的這篇文章與她早些時候主張“愛”與“美”的散文風格略有不同,在感情的表達上更富有張力,如“只要我認真地活過,無愧地付出過,人們將無權(quán)恥笑我是入不敷出的傻瓜,也不必用他的尺度來衡量我值得還是不值得”,“在生命的黃昏里,哀嘆和寂寞的,將不會是我!”“我曾張開我的雙臂,愿將我全身的皮肉,碾成一張大幕,為我的青苗遮擋狂風、暴雨、冰雹……”等等。情感在這種富有張力的語言下表現(xiàn)得非常強烈。
語言富有哲理性。本文的語言富有生活哲理,能夠引發(fā)人們對人生的諸多思考。如“在這個世界上,每人都有一塊必得由他自己來耕種的土地”,其大意就在說明一個人既然擁有了生命,他就有責任為自己的生命地塊即人生負責,在人生的歷程中不要指望別人來為你的人生做出什么,自己的生命質(zhì)量只能由自己來決定和完成,自己的人生只能是自己走過。再如“只要我認真地活過,無愧地付出過,人們將無權(quán)恥笑我是入不敷出的傻瓜,也不必用他的尺度來衡量我值得還是不值得”,這句話形象地表述了這樣的哲理:一個人在生命的四季里只要認真地無愧地經(jīng)歷了,所有的歡樂和痛苦,所有的成功和失敗,所有的努力和付出都是人生的收獲,他的一生就不會有什么人生的遺憾和哀嘆,也不會有什么生命的愧疚和寂寞。在生活里如果一個人真的這么走過了他的人生四季,人們是不必用自己的尺度去評判這人的人生得失的。
上一篇:《我的四季》教案
下一篇:《我的四季》教案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