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四季》教案及練習
【基礎知識及相關背景】一、字音及詞義:
消耗:精力因受損而漸漸減少。
焦灼zhuŽ:非常著急。
望眼欲穿:形容盼望得十分急切。
癡心妄想:入了迷的荒唐想法。
慘痛:悲慘痛苦。
懊„o惱:心里別扭、煩惱。
怨天尤人:抱怨天,埋怨別人。形容對不如意的事情一味歸咎于客觀。
愚昧mˆi:缺乏知識,文化落后。
淘汰t„i:去掉壞的、不適合的,留下好的、適合的。
不毛之地:不長莊稼的土地。形容土地荒涼、貧瘠。
寂jŒ寞m:孤單、冷清。
二、相關背景:
1、關于作者:
張潔,當代女作家。原籍遼寧,生于北京,讀小學和中學時愛好音樂和文藝。1960年畢業于中國人民大學計劃統計系,到第一機械工業部工作。1978年發表第一篇小說《從森林里來的孩子》,獲同年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翌年加入中國作協。1982年加入國際筆會中國中心,并隨中國作家代表團赴美國參加第一次中美作家會議。任北京市作協副主席。著有作品集《張潔小說劇本選》,小說散文集《愛是不能忘記的》、《方舟》,小說集《祖母綠》,長篇小說《沉重的翅膀》(獲全國第2屆茅盾文學獎,曾被譯成德、英,法,瑞典等多種文字出版)!吨挥幸粋太陽》,散文集《在那綠革地上》以及《張潔集》等。張潔獲意大利1989年度“瑪拉帕爾帝”國際文學獎。她的《誰生活得更美好》、《條件尚未成熟》分獲1979年、1983年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祖母綠》獲全國第3屆優秀中篇小說獎,短篇小說《有一個青年》改編拍攝成電視劇播映,張潔以“人”和“愛”為主題的創作,常引起文壇的論爭。她不斷拓展藝術表現的路子,作品以濃烈的感情筆觸探索人的心靈世界,細膩深摯,優雅醇美。
2、關于課文:
本文題目新穎,意味豐富。作者把人生的經歷:少年時期、青年時期、中年時期、晚年時期,喻作一年中的四季:春、夏、秋、冬。形象而深刻地挖掘出人生的內涵,旨在警示人們,每個人都有一塊必得由他自己來耕種的土地,這是在給予生命同時給予的責任,每個人都無法逃避。因而一定要耕耘好自己的人生,收獲好自己的人生。
【整體感悟】
一、謀篇立意
文章開篇以“生命如四季”點明題目,接著把人生的四個階段與“四季”相比,給“四季”賦予了深刻的寓意。春天,人之少年,耕耘人生;夏日,人之青年,澆灌人生;秋天,人之中年,收獲人生,冬日,人之晚年,品味人生。
二、文章脈絡
文章共14段,可分為兩個部分。
第一部分(1),點明主題,生命如四季。
第二部分(2-14),把人生的四他階段與四季一一作比。本部分可分為四個層次。
第一層(2-4),春季是人生的耕耘期。
第二層(5-8),夏季是人生的澆灌期。
第三層(9、10),秋季是人生的收獲期。
第四層(11-14),冬季是人生的品味期。
三、寫作方法
1、修辭手法的運用。
作者把人生分為四個發展階段,并一一與四季作比,形象而恰切的展現了人生的發展過程。此外,文中大量運用了比喻,如:“望著那干癟的谷粒,心里有一種又酸又苦的歡樂”一句,其中“干癟的谷!毙蜗蟮乇扔鳌拔摇蓖ㄟ^努力后所取得的不夠輝煌的業績。文章使用了大量生動形象的比喻句外,還用了許多其他的修辭手法以增加語句的美感和豐富的感情。如:“我已經愛過、恨過,歡笑過,哭泣過,體味過,徹悟過……”用了一連串的短句,形成能表達強烈感情的排比句。再如:“到了冬日,那生命的黃昏,難道就沒有什么事情好做?只是隔著窗子,看飄落的雪花、落寞的田野,或是數點那光禿的樹枝上的寒鴉?”連用了兩個反問句,表達了作者面對人生的冬季所表現的積極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