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州六月荔枝丹》教學實錄
【教學流程】一、【多媒體顯示荔枝特寫鏡頭】
學生議論紛紛,甚至有夸張流口水聲的。
【師】想必大家都看到了屏幕上的這種鮮艷誘人的水果,它叫——(學生齊答:荔枝)。請仔細觀看畫面,并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談談你眼中的荔枝,也可以虛擬情境,向從未見過荔枝的人介紹荔枝,或向從未品嘗過荔枝的人推薦荔枝。
【學生】大笑:我們從來沒有吃過荔枝!(特別是幾個男生)
【師】(看見荔枝干,靈機一動)我今天荔枝沒有,但荔枝干有,給幾位同學嘗嘗,告訴我們荔枝干有什么特色,這和你看見的荔枝圖片有什么不同?
把荔枝分給幾個比較活躍和幾個不太活躍的同學。
【丁銘銘】不用給我了,其實我是吃過荔枝的。我來說吧!
【師】我們丁銘銘突然想起吃過荔枝,那么就由他來介紹一下,大家仔細聽了!(全班笑)
【丁銘銘】荔枝有一層外殼,是紅色的,殼上面有突起物,殼上有一層膜,里面的肉很白,然后里面有一個核,荔枝上面有很多水!
【師】什么上面有很多水?
【丁銘銘】殼上啊,買來的時候就有很多水。就這樣,沒有了。
(全班笑)
【童杰】方老師,我有意見。
【師】示意其發表。
【童杰】首先我覺得丁銘銘說的不夠準確。他說荔枝殼師紅色的,其實還有綠色的。第二,他說的時候一點味道也沒有。荔枝的圖片那么美,我覺得課文中講的比較好。里面有一句:“瓤肉瑩白如白雪”那才叫一語中的。
(全班鼓掌)
二、課文分析
【師】童杰說的非常好。今天我們要學習的是科技說明文單元的第一篇文章:賈祖璋先生的科學小品《南州六月荔枝丹》。這是一篇說明文,或者可以稱為——
【學生】科學小品。
【師】對了,童杰已經初初比較丁銘銘的介紹和賈祖璋對荔枝介紹的不同,那么我想請同學告訴我,如何評價說明文呢?
【胡澤東】說明文就是說明文,有什么好評價的。
【師】說明文這種文體,大家以前都接觸過,還有同學記得么?
【沈海波】《中國石拱橋》
【葉能】《祖國的大豆》、《隆冬話竹》等。方老師,我覺得說明文說理性很強,又具有科學性。還是很有味道的。
【胡澤東】可是我就覺得說明文很單調,干巴巴的,枯燥乏味。沒什么好上的。
【許燕萍】我覺得一般的說明文就像丁銘銘介紹荔枝那樣的無趣,讓人一點食欲也沒有了。但今天要上的課文卻還是很不錯的。
【師】當然,這同樣是一篇如假包換的說明文,但為什么能給我們耳目一新的感覺呢?或者說,文章采用了什么樣的方法改變了說明文一向單調乏味的狀態?
【許燕萍】如童杰說的那樣,課文介紹的時候用了很多詩句。什么“殼如紅繒,膜如紫綃,瓤肉瑩白如冰雪,漿液甘酸如醴酪”、什么“長安回望繡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等等。
【師】說的很好,文中引用了大量的詩文典故。我們學過很多種說明方法,掰著指頭數一數,總共學過哪些?
【學生】舉例子、分類別、作比較、打比方、列數字、引用、下定義。
【朱明敏】方老師,打比方和比喻是不是一樣的?
【師】朱明敏提出了一個問題,有誰能幫他解決么?
【高鑫楓】這個我知道的。打比方是說明方法,而比喻是修辭方法。
【師】很好。那么多是說明方法在我們這篇課文當中大放異彩的是那一種?
【學生】引用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