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我所欲也》學習要點
2、下列句中沒有通假字的一項是( )a、故患有所不辟也
b、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
c、所識窮乏者得我與
d、此之謂失其本心 3、下列紅色詞語解釋錯誤的一項是( )
a、故不為茍得也 茍且偷生
b、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假如
c、 萬鐘于我何加焉 為什么給我
d、是亦不可以已乎 停止 4、下列紅色詞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
a、故患有所不辟也 禍患、災難
b、鄉為身死而不受 家鄉
c、一簞食,一豆羹 古代盛肉或其他食品的器皿
d、蹴爾而與之 用腳踐踏 5、填空
孟子,名 ,字 ,戰國時期 (地名)人, 學派的代表人物,被后人稱為“ ”,與孔子并稱“ 孔孟”。 參考答案 1、 d
解析:“惡”應讀“wù”。
2、 d
解析:a中的“辟”,b中的“辯”,c中的“得”、“與”都是通假字。
3、 c
解析:“何加”應該是“有什么好處”的意思。
4、 b
解析:“鄉”通“向”,“從前”的意思 。
5、 軻 子輿 鄒 儒家 亞圣中 考 解 析 閱讀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文后問題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舜發于畎畝之中,傅說舉于版筑之間,膠鬲舉于魚鹽之中,管夷吾舉于士,孫叔敖舉于海,百里奚舉于市。
故天將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過,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征于色,發于聲,而后喻。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
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
1.文中“拂士”的“拂”讀音是______;加點的兩個字中,“過”意思是_______,“衡”意思是________。
2.用現代漢語解釋文中畫線的句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的中心論點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讀了第二段后,請你聯系歷史或現實舉出一個這樣的事例(不能舉文中事例),或寫出與此相關的兩則名言警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點】:閱讀文言文的綜合能力。
【分析】:
1.“拂”是考查讀音,讀準字音是正確朗讀文言文的基礎。文言文中的異讀現象比較復雜,最常見的是多音多義字。有時一個字,讀音不同,詞性、詞義也不同。一般的說,多音字應根據具體語言環境確定讀音。“拂”在文中的正確讀音是bì,同“弼”,“輔弼”的意思。“過”在句中是名詞用作動詞,意思是“犯過失”。“衡”在句中是通假字,同“橫”,梗塞、不順。
2.本題考查對選文中重要語句的翻譯。“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可以翻譯為:(一個國家)國內如果沒有堅持法度和輔佐君王的賢士,國外沒有敵國外患,這個國家就往往會導致滅亡。
3.本題考查對選文主旨的理解。選文的中心論點是: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4.此題為開放性試題,所舉事例或名言警句與文中第二段內容含義相符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