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考語文文段閱讀復習:寫人散文篇
2.詞語妙用:品評加點詞語作用或加點詞語能否刪除。
做這類題①解釋詞語(在語境中)的含義;②分析表達作用,詞語的表達作用有時要結合語境或主題思想來回答,有時要考慮詞語對描寫的景物意境起的作用或對人物性格等方面的作用;③體現詞語的準確性或生動性。
3.賞析重要句子的意義。
對于此類句子,我們要仔細體味和推敲,抓住中心詞,有的句子運用了某種修辭手法,這時我們不僅要分析句子所要表達的思想內容,還要分析該修辭手法的作用,可參考此種模式進行答題:運用了……(修辭手法)的方法,……(修辭的作用)寫出了……(內容的特點)。至于含有哲理性的句子,我們要仔細體會關鍵詞語的深層含義和雙關意義。
五、開放測試題目,體驗生活感悟。
開放性題目是近年來的熱門考題,解答該類題關鍵是準確讀懂原文的含義和作者的思想情感。答題時語言要流暢無語病,且有層次性。
此考點大體有如下幾種類型:1.要求根據選文材料談看法、感受和啟示,一般情況下,這種題目要根據文章的主題來談;2.結合實際闡述對選文內容的理解,我們要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或者是針對當代青少年的實際情況,從正面看待問題;3.對文中的人物進行評說,我們應先談這是個怎樣的人物形象,然后再說自己對他的看法;4.要求對文中的生活、學習經驗判斷優劣,談自己獨到的見解,這時我們不必面面俱到,可以從某一個方面進入,但要有自己明確的觀點或態度,不能模棱兩可。
綜上所述,我們閱讀文章時可先快速地瀏覽一下文章,理清脈絡,了解基本梗概,然后瀏覽一下短文后面的題目,帶著這些問題仔細地進行第二遍閱讀,以做到有的放矢。這時,要善于捕捉有用的信息,研究上下文的聯系和邏輯關系,挖掘內涵,體會“弦外之音”,進行綜合分析,推理判斷,進而敲定答案。答題完畢時,我們應對照答案將整篇文章從頭到尾地再看一遍,以確保萬無一失。
【閱讀演練一】
看山老爹
高深
太陽醒了。看山老爹醒了。
他從炕上爬起來,不吃不喝,頭一件事是撕掉一頁日歷,然后揣著兩個冷饃,背上水壺,踏上那條山間小路。當他經過山澗流下來的那股泉水時,貓下腰,洗幾把臉,再掬幾捧清涼的泉水,咕咕喝下,頓時覺得一陣透心的爽快。
同一萬個昨天一樣,一成不變,再量一次生活的周長。孤零的身影,疊進腳下那些松柏和楊槐的日影里,相伴山風,鋪就生命的四季。
并非孤身獨旅,風、雨、雪,都是他形影不離的旅伴。
春風如酒,撲面微寒;夏風如茶,香飄山巒;秋風如煙,落葉飛天。雨很珍貴,說來就來,說走就走,小似噴霧,大如瓢潑。
溫則為雨,寒則為雪。山上冷得早,有時舊歷八月就飄起雪花,九十月就可能大雪封山,只跋涉幾步,便大汗淋漓。他相伴這些陰晴不定、隨時變換性格的伙伴,走過了幾個地球的周長。沒有視線不及的遠方,沒有步履不及的山峰。他那雙千針細納的布鞋,不知踏落了多少個夕陽。他的牙齒掉光了,不用著意去咀嚼生活,也隱隱地感覺到了它的苦辣酸甜……
走啊走啊,黎明的起點就是看山老爹的家,落日的盡頭就是看山老爹的家。
自從那些貪婪的鋸齒和遠遠近近的灶膛,一天天伐盡燒光了山體濃密的毛發,大山就再也遮掩不住貧jí()與荒漠。看山老爹呼天喊地,天地不應。他像個孩子似的抱著樹墩子大哭。從此,那些沒有月色沒有星光的夜晚,再也聽不見北方的狼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