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屆中考語文古詩名句考點(diǎn)復(fù)習(xí)教案
54、失信不立。――《左傳•襄公二十二年》
55、輕諾必寡信。――《老子》第63章輕易向別人承諾的人一定很少講信用。
56、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xí)乎?――《論語•學(xué)而》
57、與朋友交,言而有信。――《論語•學(xué)而》
58、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論語•為政》可:可以立身處世。
59、民無信不立。――《論語•顏淵》
60、言必信,行必果。――《論語•子路》果:果斷
61、一諾千金。――《史記•季布欒布列傳》
知恥
62、記己有恥。――《論語•子路》用羞恥之心來約束自己的行為。
63、無羞惡之心,非人也。――《孟子•公孫丑上》
64、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孟子•離婁上》人一定是先有自取其辱的行為,別人才會(huì)侮辱他。
65、人不可以無恥,無恥之恥,無恥矣。――《孟子•盡心上》:不知羞恥的那種羞恥,才真的是不知羞恥啊!
66、知恥近乎勇。――《禮記•中庸》
67、人必其自愛也,而后人愛諸;人必其自敬也,而后人敬諸。――楊雄《法言•君子》
68、人有恥,則能有所不為。――朱熹《朱子語類》倦十三
69、五刑不如一恥。――呂坤《呻吟語•治道》
70、士皆知有恥,則國家永無恥矣。――龔自珍《明良論二》
改過
71、見善則遷(學(xué)習(xí)),有過則改。――《周易•益•象》
72、改過不吝。――《尚書•仲虺(huǐ)之誥》
73、與人不求備,檢身若不及。――《尚書•伊訓(xùn)》
74、人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左傳•宣公二年》
75、過而不改,是謂過矣。――《論語•衛(wèi)靈公》:有了錯(cuò)誤而不改正,這便真叫錯(cuò)誤了。
76、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舊唐書•魏征列傳》
77、言者無罪,聞?wù)咦憬洹(D―白居易《與元九書》
78、過而不能知,是不智也;知而不能改,是不勇也。――李?《易論第九》
79、聞過則喜,知過不諱,改過不憚。――陸九淵《與傅全美》
80、有則改之,無則加勉。――朱熹《四書章句集注•<論語集注>卷一》
81、不貴于無過,而貴于能改過。――王守仁《改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