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考語文二輪復習閱讀突圍方略:說明文把握說明對象篇
【知識導學】所謂說明對象,就是文章要說明的某個事物,解釋的某種現象,闡述的某種道理。閱讀說明文,要在仔細閱讀文章的基礎上,準確抓住文章的說明對象。
說明文的說明對象,主要分為兩類:一類是具體事物,包括事物的狀態、性質、功能和特征等;一類是抽象事理,包括事物的本質、事物內部或事物之間的內在聯系。說明文按照這兩類說明對象的不同分為事物說明文和事理說明文。
如何弄清說明文的說明對象是什么呢?
一、從分析標題入手,弄清說明對象。
把握文章說明對象,一般可從分析標題入手。我們學過的說明文,不少文章的題目就標明了說明對象:比如《松鼠》《巍巍中山陵》《蘇州園林》《凡爾賽宮》等,它們的說明對象是具體事物,說明目的是使讀者了解、認識這個或這類事物的特征,是事物說明文;還有一些如《花兒為什么這樣紅》《食物從何處來》《向沙漠進軍》等說明對象是某個抽象事理,說明目的是使讀者明白某個事理,即事理說明文。我們可以通過分析標題的語法結構來判斷說明文的說明對象,像“松鼠”“蘇州園林”“凡爾賽宮”這樣的標題由一個事物名稱構成的,說明對象就是標題。“巍巍中山陵”這個標題,“巍巍”修飾“中山陵”,是“中山陵”的特征,“中山陵”是中心語,所以說明對象是“中山陵”。而“花兒為什么這樣紅”的標題的語法結構是“花兒‖為什么這樣紅”。標題的中心語是“為什么這樣紅”,即要說明的對象是花兒“為什么這樣紅”。由此可以判斷出《花兒為什么這樣紅》是事理說明文。
從標題入手,弄清說明對象是一個便捷有效的方法。但有時出現既有主標題、又有副標題時,我們就要注意說明對象可能在副標題中。如《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一文的說明對象并不是“人民英雄”,而是副標題中出現的“首都人民英雄紀念碑”。
二、認真閱讀,分析說明重點,弄清說明對象。
中考中要求分析的說明文常常并無標題,這就要求考生認真閱讀課文(語段),逐段(逐句)梳理,分析說明重點,追本溯源,找出說明對象。事物說明文旨在介紹某一事物的形體特征,如果文中有一些概括事物“總體特征”的句子,并且文章是緊緊圍繞這些“總體特征”寫的,那么我們就可以判定這是一篇事物說明文。如《松鼠》一文,我們通過仔細閱讀發現:全文緊緊圍繞松鼠的“漂亮、馴良、乖巧”這些總體特征來寫,由此可見它的說明對象是松鼠。
事理說明文旨在解釋事物本身的道理或內部規律。我們在閱讀中如果發現文章的說明重點是闡述一種方法、揭示一個原理、解釋一種原因,那么它就是一篇事理說明文,它要說明的對象就是這種方法、這個原理、這種原因。如《統籌方法》一文,仔細閱讀全文可知,它說明的就是一種統籌學的方法,所以說它是一篇事理說明文,它的說明對象就是“統籌方法”。
需要提醒的是,閱讀時不要將文章局部的說明對象視為全文的說明對象,而要注意仔細閱讀全文,宏觀分析全文的說明重點,來區分說明對象。
【閱讀演練】
閱讀下面的說明文,回答后面的問題。
從醫學角度分析,噪音往往能引發身體的疲勞和不適,對人的心理也造成一定的傷害。
60分貝以下的噪音一般不會引起人的厭煩。假如在超過70分貝噪音的環境中,想要更好地休息就得服用鎮靜劑或安眠藥。當然,75分貝的噪音算中等級別,它能影響人的思維和情緒。在我們生活的環境中,常有一些尖利的噪音,它們雖然比較短暫,但其激烈程度可以嚴重干擾人們的生活。例如,摩托車在行駛中的噪音可以達到100分貝~110分貝,其強度超過電鋸鋸木發出的聲音;搖滾樂隊的某些演奏可能產生140分貝的噪音,它大大超過噴氣式飛機降落到距地面100米時產生的轟鳴。科學實驗表明,超過115分貝的噪音能引起人的嚴重的煩躁和不安,這種情況相當于癲癇病發作時大腦的一系列變化;面對160分貝的噪音,動物有可能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