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考語文二輪復習閱讀突圍方略:說明文把握說明對象篇
雖然我們生活在喧鬧聲中,但不是人人都能察覺。人的耳朵有一種“掩蔽”功能,能自動清除環境噪音,而把那些我們感興趣的聲音突現出來。因此,我們能聽見站在人群中或公共場所的人對我們的講話。耳朵還能將講話人的聲音分離出來,同時在一定程度上忽略環境噪音。但這只是大腦的一種“應對”技巧,噪音已經絲毫不漏地進入我們的聽覺和神經系統,其后果是,強烈的長時間的噪音會破壞聲感細胞上的纖毛。這些纖毛就是我們的“傳聲器”,隨著它們的逐漸被破壞,我們甚至可能失去聽覺。長此以往,耳鳴和心悸將接踵而來,并且身體的平衡系統也會因此而遭到破壞。從國際上的一些統計數據可以發現,生活在喧鬧地區的一部分居民的聽力正在變得越來越差。在美國,64歲~75歲的人群中有1/4的人失去聽力;在意大利這個比例達到了18%,是40年前的兩倍。據一些國家征召新兵的人介紹,現在有聽力缺陷的年輕人越來越多。
(選自《科學世界》)
探究練習
1.本文主要說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限10個字以內)
2.作者是按照什么順序來安排第二段內容的?這樣安排有什么好處?
3.第三段畫線句子表明人們的聽力_____________________,運用的說明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句子中,刪去黑體詞語后對原句意思表達影響最小的一項是( )
a.常有一些尖利的噪音,它們雖然比較短暫,但其激烈程度可以嚴重干擾人們的生活。
b.耳朵還能將講話人的聲音分離出來,同時在一定程度上忽略環境噪音。
c.搖滾樂隊的某些演奏可能產生140分貝的噪音。
d.面對160分貝的噪音,動物有可能死亡。
參考答案
1.噪音對人的危害2.按噪音等級由低到高的順序(或:噪音對人的影響程度的大小順序;邏輯順序)安排的。更清晰地表明強度不同的噪音對人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或:使文章條理更清楚)。3.變得越來越差,列數字、舉例子、作比較4.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