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考語文二輪復習閱讀突圍方略:說明文理清說明結構篇
【知識導學】閱讀一篇說明文,要注意理清文章結構。所謂“結構”,就是文章內容的組織和排列形式,主要指開頭和結尾、層次和段落、過渡和照應。落實到說明文閱讀上,說明文結構的知識和能力演練點就是理清文章結構,劃分段落和層次。
說明文的結構(重點是段落和層次)一般比較清楚。通常分為三部分:開頭引出說明對象,中間詳細解說說明對象;結尾總結說明對象。常見的結構形式有:
1.總分式。在說明事物或事理時,段落(層次)之間有一個總分關系,表現為由總到分、由分到總、由總到分再到總。我們學過的《蘇州園林》《在太空中理家》《送你一束轉基因花》《花兒為什么這樣紅》就采用了這種結構形式。
2.并列式。在說明事物或事理時,各層次之間的關系是平行并列的。
3.遞進式。后邊在前邊的基礎上進一步說明,各層之間的關系是逐步深入展開的,是由現象到本質、個別到一般、原因到結果等等。例如《奇妙的克隆》,是先從理論上解釋什么是克隆,再大體上按著時間順序,由易至難地介紹克隆的實踐,最后再揭示克隆的意義。這種逐層深入,步步推進的方式,就是遞進式的很好范例。
理解并掌握了說明文常見的結構形式,分析結構、劃分段落層次就迎刃而解了。
如何理清文章結構,劃分段落和層次呢?
首先,逐段概括要點。概括要點時,要把握閱讀材料中的關鍵性詞句。把握關鍵詞句可從三個方面考慮:抓住中心句,分析過渡句,理清指代成分。中心句有首括、中領、尾結三種形式,又以首括居多。分析中心句,有利于把握文章(語段)的主要內容。閱讀時可以把這些語句勾畫出來。概括要點時最好用完整的句子,意思要簡明扼要。
接著,在逐段概括要點的基礎上,用“同類合并”的方法,把全文劃分為相對獨立的幾部分。分析段與段、部分與部分之間的關系,就容易看出文章的基本結構了。如果是“總——分”式的結構還應著重分析“分”的部分是按什么關系組合的,是并列,是遞進,還是其他關系。遞進式結構要著重分析各層意思是怎樣逐步深入展開的,是由現象到本質,還是由個別到一般,或是從原因到結果等等。把握好結構后,最好能畫出結構示意圖。在把握文章結構的基礎上,再歸納說明中心也就不難了。例如《蘇州園林》一文,先是介紹“無論站在哪個點上,眼前總是一幅完美的圖畫”這一總的特點,接著又從五個方面加以說明:亭臺軒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樹木的映襯;近景遠景的層次;以及門窗圖案設計、雕鏤琢磨和顏色等。理清各部分的大意,了解了各部分的關系,文章的結構自然就一目了然了。
【閱讀演練一】
人體里的“白色河流”
楊鋒
人體里,大小動靜脈遍布全身,血液猶如紅色的河流夜以繼日地奔流著。但你知道嗎?人體里還有一條“白色的河流”,是指在淋巴網里面流動著的像牛奶似的白色淋巴液!鞍咨恿鳌笔恰凹t色河流”的支流,淋巴液來自血液,從血液運行到毛細血管后,部分液體從毛細血管壁滲出到組織而形成組織液;其中少部分組織液進入毛細淋巴管形成淋巴液。它隨著血液的流動周而復始地沿各級淋巴管循環著,源源不斷地將各臟器細胞代謝產生的廢物收集起來,運送到有關排泄器官排出體外,肩負起維護機體內環境健康的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