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考文言文復習資料5
XX年中考文言文復習資料
六十一、(鹽城)
閱讀下文,完成15—17題(8分)
處之不易①
殷仲堪②既為荊州,值水儉③。食常五碗,盤外無余肴。飯粒脫落盤席間,輒拾以啖之。雖欲率物④,亦緣其性真素⑤。每
語子弟云:“勿以我受任方州⑥,云我豁⑦平昔時意,今吾處之不易。貧者士之常,焉得登枝而捐其本?爾曹⑧其存⑨之!” (
選自劉義慶《世說新語》)
注解:①處:居于高位;易:改變。②殷仲堪:人名。③儉:荒年。④率物:為人表率。⑤素:樸素。⑥受任方州:受命擔
任大州刺史。⑦豁:拋棄。⑧爾曹:你們。⑨存:謹記。
15.解釋句中加點的詞。(4分)
輒拾以啖之: 盤外無余肴:
亦緣其性真素: 勿以我受任方州
16.翻譯文中加橫線的句子。(2分)
殷仲堪既為荊州,值水儉。
17.文中“貧者士之常,焉得登枝而捐其本”,可解釋為:安于清貧是讀書人的本份,哪能攀上高枝,就把樹干拋棄了呢?這
句話給<;:怎樣的啟示?(2分)
答案:
15.(4分)啖:吃。肴:萊。其:他。以:因為。
16.(2分)翻譯:殷仲堪剛任(做)荊州刺史,正趕(遇或碰)上水災荒年(如錯、漏譯“為”“值”各扣1分)。
17.(2分)人不能因為身份地位的變化而改變原來的品行、志向(如只答安于清貧給1分)(意思對即可)。
六十二、(揚州)
閱讀下面的兩段文言文,完成13-16題。(14分)
【甲】黔無驢,有好事者船載以入。至則無可用,放之山下。虎見之,龐然大物也,以為神。蔽林間窺之,稍出近之,慭
慭然,莫相知。
他日,驢一鳴,虎大駭,遠遁,以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來視之,覺無異能者。益習其聲,又近出前后,終不敢搏。
稍近益狎,蕩倚沖冒,驢不勝怒,蹄之。虎因喜,計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㘎,斷其喉,盡其肉,乃去。
【乙】生而眇(miǎo,瞎)者不識日,問之有目者。或告之曰:“日之狀如銅盤。”扣盤而得其聲,他日聞鐘,以為日也。
或告之曰:“日之光如燭。”捫燭而得其形,他日揣(摸)籥(yuè,像笛子的管樂器),以為日也。
(節選自蘇軾《日喻說》)
13.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字詞。(4分)
(1)蔽林間窺之 ( ) (2)稍近益狎 ( )
(3)驢不勝怒,蹄之( ) (4)捫燭而得其形( )
14.甲乙兩文中共有四個句子含“者”字,其中一個“者”的意思和用法與其它三個不同。這個句子是 (2分)
15.用現代漢語翻譯文中劃線的句子。(4分)
(1)虎大駭,遠遁,以為且噬己也,甚恐。
(2)或告之曰:“日之光如燭。”
16.老虎和眇者對陌生事物有不同的認識過程和結果。請加以探究,說說你從中得到了哪些啟示。(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