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語文知識點歸納 古文翻譯
古文翻譯
七上
鄭人買履
鄭國有個想買鞋子的人。他先在家里拿根繩子量好自己腳的尺寸,就把量好的尺寸放在自己的座位上了。他到集市上去,卻忘了帶上量好的尺寸。他已經選好了一雙鞋,想比比大小,發現量好尺寸的繩子忘記帶來了,于是又急忙趕回家去取。等他帶著繩子跑回來時,集市已散,他最終沒能買到鞋。別人知道后對他說:“為什么不用你自己的腳試一試呢?”他固執地說:“我寧可相信量好的尺寸,也不相信自己的腳。”
刻舟求劍
鄭國有個想買鞋的人,先自己量了自己的腳,然后把尺碼放在他的座位上,等到往集市上去,卻忘了帶尺碼。已經拿到了鞋,就說:“我忘了拿尺碼。”便返回家中取尺碼。再返回集市時,集市已經散了,于是沒有買到鞋。有人問他:“為什么不用腳試試鞋呢?”他回答說:“寧可相信尺碼也不相信自己的腳。”
三峽
從三峽全長七百里中看,兩岸山都是相連的,沒有中斷的地方。山嶺重重疊疊,連綿不斷,把太陽光和天空都遮蔽了。如果不是正午晚上,絕看不到太陽和月亮。
到了夏天洪水暴漲滿上山岡的時候,無論是上行還是下行,都被阻絕了。有時皇帝的詔書急需傳達,那么,從白帝到江凌,雖有一千二百里之多,早上出發,晚上便到,即使乘飛奔的馬,駕者烈風也沒這樣快。
每當春冬的時候,白色的急流和碧綠的深譚,回旋著清波,倒影著兩岸的景色。高高的山峰上生長著許多奇怪的柏樹,懸崖上流下的瀑布,飛花四濺,在山峰和樹林之間飛濺,水清、樹榮、高山、草盛,確有許多趣味。
到秋天初晴下霜的早晨,樹林蕭瑟冷靜,山澗寂靜,猿猴啼啼的長叫,持續有很久,凄慘的聲音異常,在山谷久久回蕩,所以打漁的人說:"巴東三峽巫峽最長,聽見猿聲后,眼淚沾濕了衣服。
以蟲治蟲
宋神宗元豐年間,慶州地區生了子方蟲,正要危害秋田里的莊稼。忽然有一種昆蟲產生了,樣子像泥土里的"狗蝎",嘴上長有鉗,成千上萬,遍地都是;它們遇上子方蟲,就用嘴上的鉗跟子方蟲搏斗,子方蟲全都被咬成兩段。十天后,子方蟲全被殺盡,年成因此而獲得大豐收。這種蟲過去曾經有過,當地的人稱它為"傍不肯"(意為這蟲的旁邊容不得害蟲)。
梵天寺木塔
錢氏王朝統治浙東浙西時,在杭州梵天寺修建一座木塔,才建了兩三層,錢帥登上木塔,怕它晃動。工匠師傅說:“木塔上沒有鋪瓦片,上面輕,所以才這樣。”于是就叫人把瓦片鋪排在塔上,但是木塔還像當初一樣晃動。沒有辦法時,匠師就秘密地派他的妻子去見喻皓的妻子,拿金釵送給她,要她向喻皓打聽木塔晃動的原因。喻皓笑著說:“這很容易啊,只要逐層鋪好木板,用釘子釘牢,就不會動了。”工匠師傅遵照他的話(去做),塔身就穩定了。因為釘牢了木板,上下更加緊密相束,上、下、左、右、前、后六面互相連接,就像只箱子,人踩在那樓板上,上下及四周板壁互相支撐,(塔)當然不會晃動。人們都佩服喻皓的高明。
七下
趙普
趙普年輕時熟悉官吏(應處理)的事務,他學問不多,等到做了宰相,宋太祖常常用讀書來勸他。他晚年讀書勤奮,每次(退朝后)回到自己的住宅,關上門,打開書箱,拿出書,整天的讀。到了第二天,處理政務時,處理決斷很快。等到他死后,家里人打開書箱一看,原來是一部《論語》。 趙普性情沉著、嚴肅剛正,雖然對人多忌妒刻薄,但能把天下大事作為自己的事。宋代初年,在宰相職位上的人,許多都拘于小節,按常規辦事,不多言語,趙普卻剛毅果斷,沒有誰能與他相提并論。他曾經上奏推薦某人擔任某個官職,太祖不用這人。趙普第二天又上奏章舉薦這人,太祖還是不用。第三天,趙普還是上報這個人。太祖十分生氣,把趙普呈上的奏章撕碎了扔在地上。趙普臉色沒有改變,跪著撿起撕碎的奏章回家了,過了些日子,(趙普)粘補連結好原來的奏章,重新像當初一樣拿去上奏。太祖這才醒悟過來,終于任用了(趙普推薦的)那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