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序的正確使用
一、語序妙用十法
語言的順序,往往按照一定的習慣排列。可在具體的語言交際中,說話人將原有的話語順序調換一下,不另增加新的詞匯,就產生新的意義,表達新的觀點,從而收到很多意想不到的效果,使語言表達顯得多姿多彩,令人回味無窮。本文就語序的妙用歸納出了以下十個方面的方法。
(一)、組成新的句式
“進來吧,你!”構成主謂倒裝句,強調主語“你”。“這棵樹,他栽。”構成賓語前置句,強調“他栽”。“后天,初三學生到機場參觀。”構成狀語前置句,強調狀語“后天”。“她吃了一個蘋果,紅的。”構成定語后置句,強調定語“紅的”。
(二)、形成辭格
有些人將一句話或一首詩寫得能倒過來念,構成回文聯或回文詩。如北京老舍茶館里有一回文聯“滿座老舍客,客舍老座滿”。又如一回文詩“空花落盡酒傾缸,日上山融雪漲紅。紅焙淺甌新火活,龍團小碾斗晴窗。”可倒念為“窗晴斗碾小團龍,活火新甌淺焙紅,紅漲雪融山上日,缸傾酒盡落花空。”
(三)、換成新義
“語言”倒過來是“言語”,“小樹”倒過來是“樹小”,“白花”倒過來是“花白”,“飯菜”倒過來是“菜飯”等等,語序變了,意義都發生了變化。
(四)、成諧趣
北京童謠有“吃稀飯,喝面包”“出門看見人咬狗,搬起狗來砸石頭”等等語句,聽來讓人笑掉大牙,趣味無限,不過是為了教孩子學習語言,不能亂調換語序。
(五)、讓表達的思想精神煥然一新
據說古代有一位將軍接連打了幾場敗仗,手下有人擬寫奏折,中間有一句“屢戰屢敗”,將軍的師爺看了,就說改為“屢敗屢戰”,可表示忠君之心,而原文則表示將軍昏庸無能。將軍依言改了。奏折呈上去后,果然龍顏大悅。
(六)、擴充更豐富的內容
英國著名政治家培根說過:“一個人如果從肯定開始,必以疑問告終;如果從疑問開始,必以肯定結束。” “肯定”“疑問”的互換,給人以更廣闊豐富的思考空間。
(七)、形成鮮明的對比
有句俗語“江西人不怕辣,湖南人辣不怕,四川人怕不辣”,將三省市的人不怕辣味的程度進行了鮮明的對比,程度一個比一個深。
(八)、增加反擊的力量
陳毅同志曾說:“哪有你們主民幾十年,卻不許群眾民主一分鐘的道理?”將“民主”換成“主民”,一針見血地指出了官僚主義的要害。
(九)、表達深刻的思想
原美國總統肯尼迪在一次演講中說:“不要問你的國家能為你做什么,而要問你能為你的國家做什么。”這表達了多么豐富、多么深刻的思想。
(十)、化腐朽為神奇
梁啟超《飲冰室文集》記有“清科考官評點三劣文,一等的稱放狗屁,二等的稱狗放屁,三等的稱放屁狗.”將"放屁狗"活化為三個詞,形象地批閱了低差的文章,真是點石成金。
二、如何能夠正確排列語序試題
挑選相同的句式排序
有些排序題變換成給出題干和一部分內容提示,并空出一個或幾個空,在下邊列出幾個選項,然后讓答題者從選項中挑一個句子補充到所缺空中的形式。針對這種題型,我們
可采取根據題干中的內容分析句式,然后從選項中挑選出與題干句式相同的選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