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進中舉》教學設計10
學生自由發(fā)言,注意人物刻畫的方法以及精彩之處不同表現手法的運用。
學生將片段與《范進中舉》進行比較,發(fā)現藝術手法上的共同之處。
(二)相關資料
學生介紹吳敬梓、《儒林外史》,老師補充。
結合課外資料,了解科舉制、八股文。
(三)整體感知,把握故事情節(jié)。
1、聽讀課文,正音正字。
2、概括故事情節(jié)
概括故事時抓住故事的主要情節(jié)即可,一個中心事件:范進中舉,喜極而瘋;兩類人物變化:范進和周圍的人們,包括胡屠夫、眾鄉(xiāng)鄰、張鄉(xiāng)紳。圍繞范進中舉,講述中舉前后個人的變化。
3、找出自己認為寫得精彩的地方,讀一讀。
(四)布置作業(yè)
1、熟讀課文
2、思考“范進中舉,是喜還是悲?”
第二課時
(一)回顧第一課時內容。
(二)感知人物形象,探究主題。
1、范進中舉,是喜,還是悲?
喜——經濟狀況好轉、社會地位提高
悲——35年掙扎的悲哀,受科舉摧殘至深
總結人物形象,范進是一個迂腐而又虛偽世故,被科舉扭曲了靈魂的讀書人。
(多媒體顯示,補充“周進”片段)
※不僅范進中科舉之毒,封建社會的讀書人都被科舉所戕害。
2、我看眾生相
(1)小說中,范進喜極而瘋,僅僅是讀書人的范進“失常”嗎?他周圍的人是否都是“常態(tài)”呢?
分析眾生相
胡屠戶:前倨后恭
眾鄉(xiāng)鄰:漠不關心——熱情幫忙
張鄉(xiāng)紳:不識范進——送銀贈房
(2)補充“周進中舉后”片段
※不僅是范進周圍的人變化大,而是整個社會太功利,反映的是社會的悲哀。
小結:病態(tài)的科舉制度,病態(tài)的讀書人,病態(tài)的眾生相,病態(tài)的社會。
(三)學習刻畫人物的技巧,賞析諷刺藝術。
1、你認為小說中的哪個人物刻畫最為精彩?
2、小結:文中作者都用了哪些藝術手法來刻畫人物形象?(學生列舉)
對比,夸張,細節(jié)——諷刺藝術
(四)拓展延伸,感受名著魅力,充分認識科舉制度的危害,體會諷刺的藝術效果
多媒體顯示“嚴監(jiān)生將死”片段。
作者刻畫嚴監(jiān)生主要從動作、神態(tài)兩個方面進行描寫,嚴監(jiān)生臨死時念念不忘的是燈盞里點的兩莖燈草,這件事充分揭示了他吝嗇的本性,使他成為文學畫廊里一個不朽的形象。
和《范進中舉》一樣,“嚴監(jiān)生片段”主要采用了夸張的手法來達到諷刺的效果。
(五)課堂小結
文章為我們展現了范進等人的丑態(tài),鞭撻了封建社會期貧愛富、趨炎附勢的人情事態(tài),對我們認識封建科舉制度有重要意義。科舉制度促成了中國古代文人人格的解構與重構,是中國文化的一次浩劫,對社會文明的嚴重侵害,值得我們深思。
(六)布置作業(yè)
1.請設計一個場景,通過對人物的刻畫反映人物的某一性格特征,并且用到本文運用的手法,達到諷刺的效果。(300字左右)
2.課外閱讀《儒林外史》的其他文章,感受名著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