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星變奏曲》導學案
學校: 姓名: 班級:學習目標
1.理解“星星”的形象及其象征意義;
2.展開聯想和想象,借助對“星星”等意象的把握,理解詩歌豐富的內涵;
3.在反復誦讀中理解詩人對現實的否定和對光明的追求,以及即使面對重重磨難也不放棄希望的感情。
【鏈接材料】1——朦朧詩及其產生背景:朦朧詩古來有之。李商隱可以稱為唐代最有代表性的“朦朧詩人”了,他的不少詩如《錦瑟》、《如有》及一些無題詩,歷來難以確解,可是仍為讀者喜愛。探討這些詩的創作方法,它們也是用一些片斷的意象,以象征、隱喻手法,表現朦朧惝恍的情思和朦朧惝恍的意境。
一九八○年開始,詩壇出現了一個新的詩派,被稱為“朦朧派”。以舒婷、顧城、北島、楊煉等為代表。朦朧派詩人無疑是一群對光明世界有著強烈渴求的使者,是一群自我意識開始覺醒的青年,他們善于通過一系列瑣碎的意象來含蓄地表達出對社會陰暗面的不滿與鄙棄,表達對前景的迷茫和困惑。因受政治影響,詩人不能將自己的心情袒露出來,只能用一種不確定的隱喻與象征手法表達自己的感受和體驗。
十年浩劫給整個民族帶來了深重的災難,江河與其他“朦朧詩人”都是在“文革”中長大的,心靈的成熟包含著對苦難的承擔。他們都是在不斷的受傷害中成長起來的。應該怎樣面對黑暗的時代留給他們的創傷,怎樣才能改變個人和民族的命運,這是籠罩著所有詩人的疑問。因此,他們時時企圖透過時代的陰暗尋找光明,時時企圖在精神的向往與追求中戰勝苦難。這首詩就是詩人剛剛經歷了十年動亂之后對即將過去的一個黑暗時代的回答。
【鏈接材料】2——了解變奏曲:變奏曲,是音樂術語。變奏為作曲基本技巧之一。即通過裝飾、改變時值或節奏、改變音符進行方向或次序、改變和聲或調性色彩等手段。使音樂保持原有的基本輪廓而以變化的面貌出現,謂之變奏。系統地運用變奏手法作成的樂曲稱“變奏曲”,其結構為“變奏曲式”。
一、預習導學
1、給下列字詞注音:
凝望 顫抖 閃爍 朦朧 蔚藍 寂寞
2、你發現兩小節詩在結構上和語言上有什么特點?“星星變奏曲”該作怎樣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