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叔叔于勒
學 科 語文 (第5冊)
備課
教師
授課
時間
第 周 月 日
教學內容
我的叔叔于勒(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學習本文通過人物的語言、動作和心理描寫刻畫人物形象的方法。
2.體會小說起伏曲折的情節和精妙的藝術構思。
3.體會對比手法的成功運用及其對刻畫人物形象的作用。
教學重點
教學難點 教學重點: 1.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線索,體會小說起伏曲折的情節和精妙的藝術構思。 2.學習本文通過人物的語言、動作和心理描寫刻畫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學難點: 體會對比手法的成功運用及其對刻畫人物形象的作用。
教學方法與手段 1.品讀對菲利普夫婦的精彩的描寫,把握文中菲利普夫婦的形象。 2.運用朗讀想象法,體會人物的情感和內心世界。
教學準備
教
學
過
程 一、檢查預習 給加點字注音。 拮據(jié) 棧橋(zhàn) 闊綽(chuò) 襤褸(lán lǚ) 牡蠣(mǔ lì) 二、導入新課 1.簡介作者莫泊桑。 莫泊桑,19世紀后半期法國優秀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家,曾拜法國著名作家福樓拜為師。一生創作了6部長篇小說和350多篇中短篇小說,他的文學成就以短篇小說最為突出,是與契訶夫和歐·亨利并列的世界三大短篇小說巨匠之一,對后世產生極大影響。被譽為“短篇小說之王”。他擅長從平凡瑣屑的事物中截取富有典型意義的片斷,以小見大地概括出生活的真實。他的短篇小說構思別具匠心,情節變化多端,描寫生動細致,刻畫人情世態惟妙惟肖,令人讀后回味無窮。 莫泊桑的作品對后世產生了極大影響。除了《羊脂球》(1880),這一短篇文庫中的珍品之外,莫泊桑還創作了包括《一家人》(1881)、《我的叔叔于勒》(1883)、《米隆老爹》(1883)、《兩個朋友》(1883)、《項鏈》(1884)及《西蒙的爸爸》、《珠寶》、《小步舞》、《珍珠小姐》等在內的一大批膾炙人口、思想性和藝術性完美結合的短篇佳作。 莫泊桑的長篇小說也達到比較高的成就。他共創作了6部長篇:《一生》(1883)、《俊友》(又譯《漂亮朋友》,1885)、《溫泉》(1886)、《皮埃爾和若望》(1887)、《像死一般堅強》(1889)和《我們的心》(1890),其中前兩部已列入世界長篇小說名著之林。 2.前面我們通過《故鄉》一文的學習,了解了舊中國農民、小市民的悲慘生活。那么,舊時代外國的底層人物的生活又怎么樣呢?讓我們帶著這個疑問,一同走進莫泊桑的小說《我的叔叔于勒》去看一看。 三、整體感知 快速閱讀課文,思考并完成下列填空題: ( )于勒→( )于勒→( )于勒→( )于勒 明確:“盼”、“贊”、“見”、“躲” 由此可見,菲利普夫婦對于勒態度的轉變是本文的線索(明線)。 按照開端、發展、高潮、結局可將課文分為四大部分: 第一部分(1—4節),盼。 第二部分(5—19節),贊。 第三部分(20—47節),見。 第四部分(48—49節),躲。 四、交流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