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一二三区_九九在线中文字幕无码_国产一二区av_38激情网_欧美一区=区三区_亚洲高清免费观看在线视频

首頁 > 教案下載 > 語文教案 > 初中語文教案 > 九年級語文教案 > 《江雪》教案(通用18篇)

《江雪》教案

發布時間:2023-07-15

《江雪》教案(通用18篇)

《江雪》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2、學習生字(孤),了解詩句的主要意思。

  3、為學生補充詩人創作詩的背景,體會詩人的感情。

  4、體會詩人柳宗元借《江雪》這首詩,寄托自己萬分孤獨,不與當權者同流合污的頑強不屈、凜然無畏、傲岸清高的情懷。

  教學過程:

  一、課前背詩:劉禹錫的《望洞庭》,李白的《峨眉山月歌》

  二、揭題。

  1、師:古詩是我國古代文化中的瑰寶。一首好詩,往往蘊含著一幅圖畫,一種心情,一個故事,甚至是一段歷史,讓人回味無窮。這節課,我們要來學習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寫的一首膾炙人口的小詩——《江雪》。(生齊讀題目—江雪)

  2、師:一首詩就是一幅畫,詩中充滿著詩情畫意啊!請同學們閉上眼睛,再讀詩題。你能從詩題中感受到怎樣的畫面呢?(生閉眼讀:江雪,江雪,感受畫面)

  (生1:江面上雪花飛舞;生2:江面上大雪紛飛;生3:遼闊的江面上飄舞著鵝毛大雪……)

  3、師:雪是美的,是大的,是晶瑩剔透的,令我們浮想聯翩啊!我們再來美美地讀讀題目。(生齊讀題目)

  三、初讀感知,了解詩意。

  1、師:題目,我們可以讀出一幅畫,那么從這首詩我們又可以讀出一幅怎樣的畫來呢?先請同學們大聲地讀讀這首詩,注意讀準字音,讀出節奏。

  出示詩句《江雪》:“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2、指名讀:生1讀,生2讀,全班齊讀。(評價:讀準字音,讀出節奏)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3、理解有關帶點字意思:“徑、絕、蹤、滅、孤、蓑、笠”。

  1)“徑”什么意思?(小路)“萬徑”什么意思?是一萬條小路嗎?(所有的小路,許許多多的小路。這是虛指。)

  跟“萬徑”相對應的一個詞是——“千山”,什么意思?是一千座山嗎?(是所有的山)這里的“千山”“萬徑”都是夸張的說法,是虛指。

  2)“絕”什么意思?(絕跡,不存在。)“滅”呢?(盡,滅絕,消失,不再存在。)“蹤”什么意思?(腳印,蹤跡,蹤影。)什么旁?(足字旁)跟腳有關。

  3)“孤舟”的“孤”什么意思?(孤單,孤零零)“蓑”指什么?(蓑衣,一種用棕、稻草等編成的雨具。蓑,草字頭)“笠”指什么?(斗笠,用竹葉編成的遮陽、擋雨的帽子。)

  4、有關字詞的意思理解了,下面請同學們說說這四句詩的意思。(所有的山上都沒有飛鳥的蹤影。所有的小路上都沒有行人的蹤跡。一條孤零零的小船上坐著一位身披蓑衣、頭戴斗笠的漁翁。獨自一人冒著飛雪在寒冷的江面上垂釣。)

  四、感受意境,想象畫面。

  1、1)師:“千山”本應是飛鳥翔舞棲息之地,“萬徑”本應是行人熙熙攘攘之處。可為何千山不見飛鳥,萬徑不見人影呢?(因為雪太大了,處處覆蓋著晶瑩潔白的冰雪。)千里冰封,萬里雪飄,一片白茫茫。這樣的環境讓你覺得怎樣?(寒冷、凄涼、幽僻、寂寞、荒涼、廣闊、清冷、寂寥、寂靜)板書:環境:寒冷凄涼

  2)讓我們來一齊讀讀前兩句,讀出那種荒涼、清冷、冰天雪地的場景——(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2、1)在這荒寒寂寞的世界里,有孤舟一葉,漁翁一人。這是茫茫江雪中的一個生命的亮點,是孤寂中的一線生機。同學們,你們覺得這個老漁翁怎么樣?(他很寂寞,很孤獨,不畏嚴寒。)板書:心情:孤獨寂寞;精神:頑強不屈

  2)讓我們再來一齊讀讀后兩句,讀出老漁翁的寂寞、孤獨、不畏嚴寒、頑強不屈——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3)你能用自己的語言描述這首詩所展現的畫面嗎?(遠處,千山萬壑,層巒起伏,覆蓋著潔白晶瑩的冰雪,大地一片白茫茫,看不到鳥兒的一點影子。所有的小路上看不到行人的一絲蹤跡。在遼闊的江面上,孤獨地漂著一葉扁舟,上面坐著一個身披蓑衣、頭戴斗笠的老漁翁。他向大雪紛飛的江面甩出了釣竿。而魚兒此時畏懼那寒冷的冰雪,早已潛入了水底,老漁翁釣的,仿佛是那撲面而來的寒江飛雪……)

  4)師范讀古詩(音樂伴奏),然后描述:

  這是一幅壯美的寒江獨釣圖。遠處,層巒疊嶂,連綿起伏,皚皚白雪覆蓋著整個大地。大道小路,茫茫曠野,不見飛鳥的影子,沒有行人的蹤跡。千里冰封,萬里雪飄,好一個粉妝玉砌的冰雪世界。

  雪還在紛紛揚揚地下著,幽靜寒冷的氣氛籠罩著大地,連空氣似乎都凝固了。就在這幾乎凝固了的畫面上,出現了一條孤零零的小船,船上坐著一個身披蓑衣、頭戴斗笠的老漁翁。他手執釣竿,獨自在寒冷的江心垂釣。他如同一尊雕像坐在那里,全神貫注地釣著,忘記了寒冷,忘記了時間,也忘記了這包圍著他的廣大晶瑩的冰雪世界。

  現在讓我們一起走進這個寒冷凄涼的世界,讀出老漁翁的不畏嚴寒、頑強不屈。(齊讀全詩。)

  五、反復誦讀,體悟心境。

  1、師:醉翁之意不在酒,漁翁之意不在魚。老漁翁獨自在寒冷的江心垂釣,他是在向人們展示他孤傲的性格,不屈的精神。

  同學們,寒江獨釣的老漁翁形象其實就是詩人柳宗元的化身。柳宗元是唐代一位偉大的文學家。他21歲考中進士,一度成為皇帝身邊的紅人。他參加了王叔文集團的政治革新,但朝中有一些頑固分子出來反對,導致革新失敗。柳宗元一下子從政壇高峰摔了下來,被貶到了荒涼偏僻的永州。滿懷一腔熱血,想干一番事業,卻突然被貶到荒涼的永州。想想當時的柳宗元會是什么樣的心情啊?(氣憤、孤獨)請同學們看著大屏幕,把貶到荒涼地方的柳宗元心中的孤獨和悲憤,讀到詩里去。(生齊讀全詩)(哀緩)

  2、不到半年,隨他一同千里迢迢來到這里的67歲的老母親病故了,這對柳宗元來說,又是一個打擊。他的心里該是多么——(悲涼、哀傷、凄涼、孤獨)。帶著這種心情,我們再次齊讀這首詩。(低緩地讀)

  3、禍不單行啊!老母親去世后,他心愛的大女兒也染上重病離他而去。柳宗元仰天長嘆,心中該是多么——(凄涼、悲傷)。帶著這種心情,再次齊讀這首詩。(低、哀、緩)

  4、他被貶到永州,一貶就是十年。十年的漫漫光陰,滿腔的抱負難以施展。他的心里充滿著——(悲憤、孤獨、凄涼)。再次齊讀這首詩。

  5、柳宗元的內心世界是凄寒的,悲憤的,是“千”“萬”“孤”“獨”的,(教師指四句詩的首字,引導學生讀)但他面對惡劣的環境又是凜然不懼、頑強不屈的。讓我們把柳宗元的這份清高不屈之精神融化在詩行里面吧!(生再次齊讀全詩)

  6、放歌曲《江雪》,靜聽,哼唱,感受詩意美。

  7、總結:《江雪》這首詩,字字看來皆是景,聲聲細味總是情,令人回味無窮。讓我們記住柳宗元這位清高孤傲、頑強不屈的詩人,記住《江雪》這幅壯美的寒江獨釣圖,記住《江雪》這首膾炙人口的小詩。(再次齊誦全詩。)

  六、作業。

  詩中有畫,將《江雪》所展現的畫面用語言描述下來。邊想象邊描寫。

  板書:

  江雪

  環境:寒冷凄涼

  心情:孤獨寂寞

  精神:頑強不屈

《江雪》教案 篇2

  【目標預設】

  1、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2、通過學習詩文,體會詩的意境和詩人的感情。

  【重點、難點】通過學習詩文,體會詩的意境和詩人的感情。

  【教學過程】

  一、背古詩入課題

  我們曾背誦過許多詩如描寫春天《村居》,描寫秋天《楓橋夜泊》,一首好詩,就蘊含著一種心情,一個故事,甚至是一段歷史,讓人回味無窮。今天我們要學習一首描寫雪景的詩,看看唐代詩人柳宗元筆下的雪景。出示雪景圖,學生讀題,結合看圖,讀懂“江雪”就是江上雪景。

  二.讀詩初步感悟詩意

  1.聽老師配樂朗讀,盡可能在腦海中想像出詩中所描繪的畫面。

  2、教生字新詞:在古詩中有幾個生字(屏幕出示),跟老師讀一讀。

  注意“孤”是“子”字旁。

  看,這就是蓑衣,讀(蓑衣),因為蓑衣使用席草編成的,所以蓑是“草字頭”。這就是斗笠,讀(斗笠),因為斗笠是用竹子編的,所以是草字頭。蓑衣和斗笠是古代人遮雨的工具,相當于現在的雨衣、雨帽。再跟老師讀一讀。那蓑笠翁又是什么意思呢?

  3、請同學們自己讀一讀古詩,讀準讀通。

  4、指導朗讀古詩:指名讀。教師提示:讀古詩節奏也很重要。

  教師再次范讀,提示節奏。

  指名讀(3~4人),小組讀,齊讀。

  三、說詩景,悟詩意,學詩句。

  1.古人說過:詩中有畫。一首好詩,就是一幅好畫。請你細細地讀讀詩,再根據詩討論討論,如果這首詩變成一幅畫,畫上都有些什么?(教師相機出示字詞解釋,徑是小路,絕:絕跡,鳥飛絕:天空中一只鳥也沒有。人蹤:人的蹤影)

  2.學習“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1)用遷移法讀懂“千山”、“萬徑”。請同學們回憶《夜宿山寺》中“百尺”的“百”表示什么意思?這兒的“千”、“萬”與“百”的意思一樣都是指“許多”、“很多”。

  2)請同學們觀察圖,在圖上找“鳥”與“人”的蹤影。為什么沒有?(引出絕和滅)。

  3)如果沒有這一絕一滅,會是什么景象呢?指名讀:千山鳥飛,萬徑人蹤。齊讀.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這景象真是。

  4)可是詩人筆鋒一轉,一絕一滅就成了讀(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再讀。你又仿佛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

  5)題目是《江雪》,這兩句詩沒有提到一個雪,其實寫到了雪,為什么?讀讀詩句,從詩句中找找依據。雪:是什么樣的雪?這樣大的雪,可以用上什么詞語來形容?雪是清冷、高潔的,誰來讀,讀出清冷、高潔.齊讀

  6)、詩人之用了短短十個字就描寫出了大雪封山的景色,雪下得很,四周的氣溫也非常,真是清冷之極。你能通過朗讀表現出來嗎?

  指導讀詩句:指名讀,一小組讀,兩小組讀,齊讀。

  3.學習“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1).就在這冰天雪地里,出現了(學生讀后兩句詩)。再讀。你又仿佛看到了什么?(理解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2)在漫天大雪中,在這么凄冷的環境中,這個蓑笠翁孤舟獨釣,你有什么問題要問問他嗎?介紹作者背景

  3)此時你能體會詩人當時的心情嗎?(凄涼、冷清、寒冷、寂寞),沒有親人,沒有朋友,自己的一腔抱負又難以實現。看,群山上覆蓋著皚皚的白雪,江面上也飄滿了雪花,蓑笠翁仿佛就是這白雪世界中的一尊雕像。雪花一片片,輕輕地落下來,仿佛怕驚擾了這位釣魚的老翁。詩人是多么孤獨啊!帶著這種體會來讀讀這兩句詩。

  指名讀,齊讀。

  4)柳宗元用四句詩,不光寫出了雪景之清冷,而且表現出了自己心境的孤獨。情景交融,再來讀讀詩,把自己的體會融入到朗讀中去。

  指名讀,女生讀,男生讀,齊讀。

  四、作業。

  1、背誦、默寫《江雪》。

  2、請課后查找資料,比較清朝詩人王士禎《題秋江獨釣圖》和《江雪》詩句異同。(從人生境遇和詩意著手)。

  五、板書:

  江雪

  柳宗元

  清冷孤獨

  【教材簡介】

  《江雪》是九年義務教育蘇教版語文第七單元中的一首詩,這首詩是唐代詩人柳宗元所作,是一篇寫景狀物、抒情的一首詩,描繪了一幅肅穆感人的南國江鄉雪景圖。全詩的意境,在“孤”和“釣”二字上。詩中充滿了寒意,令人讀之不寒而栗,從而受到感染和教育。但這首詩,并不是單純地在描繪雪景。它的立意是很深遠的。它不是為了寫雪景而寫雪景,而是通過雪景來贊美老翁“獨釣寒江”的精神;通過“獨釣寒江”的老翁,進而歌頌為堅持正義而斗爭的人們。在詩人筆下,那位“蓑笠翁”的形象,是那樣鮮明,令人難以忘懷。

  【設計理念】

  1.《標準》中指出:要“改變課程實施過于強調接受性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在教學中力求打破傳統的逐字牽引理解詩義,而后串詩意的串講式的教學模式,還給學生獨立思考,發揮想象的空間,給學生以自主學習的權力,充分調動其學習積極性,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在參與中學生自主學習,自悟,自得。

  2整個教學過程中.領會詩歌的意境是教學的關鍵。教學期間想方設法讓詩中的畫面和詩人的感情在學生腦中“活”起來,讓學生用詩意來朗讀古詩,去理解古詩進而喚起學生的生活體驗,激發其情感,把詩人創造的意境在學生的心中再現。

  【設計思路】

  學習古詩方法十分重要,在這節課中采用先整體感知,解詩題、明詩意,再了解詩人的背景,最后水到渠成的去悟詩情。這樣條理比較清晰,由淺入深、由易入難,有利于學生全面地把握好整首詩。

  教學反思

  根據《新課標》中對小學古詩文的要求:“把握詩意,想像詩歌描述的情境,體會詩人的情感,受到作品的感染和激勵,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在教學《江雪》這首詩時,我把理解詩句,感受詩歌豐富的內涵作為教學重點。誦讀詩歌,有助于我們欣賞它的優美意境,領會和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接受藝術熏陶,只有充分地讓學生對詩歌進行感受,充分地讀,才能在讀中感悟,讀中理解,我在指導讀的過程中,鼓勵學生每一次讀都有所收獲,如讀準確,讀流利,熟讀或背,讀中理解,讀中體會,鼓勵學生展開豐富的想象,使詩所塑造的形象在頭腦中形成一幅幅畫面,與作者展一心靈的對話,從而獲得與作者情感的共鳴。

《江雪》教案 篇3

  教材說明:

  《江雪》是唐代詩人柳宗元所作。

  《江雪》,即江上雪景。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絕:絕跡。人蹤:人的蹤跡。滅:消失,沒有了。千山:虛指所有的山。萬徑:虛指所有的路。這兩行的意思是:所有的山上,都看不到飛鳥的影子,所有的小路,都沒有人的蹤影。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孤:孤零零。舟:小船。蓑:蓑衣。笠:斗笠。這兩行的意思是:(在)孤零零的一條小船上,坐著一個身披蓑衣,頭戴斗笠的老翁,在大雪覆蓋的寒冷江面上獨自垂釣。這首《江雪》與其另作《漁翁》,都以漁翁“自寓”,反映了柳宗元在長期流放過程中交替出現的兩種心境。他有時不甘屈服,力圖有所作為;有時又悲觀憤懣,尋求精神上的解脫。《江雪》中的漁翁,特立獨行,凌寒傲雪,獨釣于眾人不釣之時。

  教學目標:

  1、理解詩詞的意思,認識冬日江雪的壯麗及春日的美景,體會詩人熱愛祖國壯麗山河的思想感情,感受柳宗元孤傲不屈的品質。

  2、體會詩人豐富的想象力,從而感受到詩歌美的意境,培養學生豐富的想象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3、掌握古詩的學習方法,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能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全詩。

  教學重點:古詩意境的體會

  設計理念:擴大閱讀量,打造人文課堂, 喜愛古詩,熱愛中國文學。

  設計特色:以情動人, 以心會文,觸動學生情感的需要,讓時空不再成為距離。

  教學準備:掛 圖

  教學過程:

  一、課前提問,營造氛圍:感知詞語的溫度

  1、談話:孩子們,今天冷嗎?讓我們真正的感受一下寒冷吧!

  2、感受詞語的“冷暖”:出示“雪”,讓孩子們談談感覺到了什么?交流所搜集到的關于冬天的成語

  3、出示課題、引至古詩:出示“江”并談話:今天,我們就一起走進千年前的唐朝,去欣賞那一場雪景。

  [設計意圖:通過搜集“冬天”的成語,既能拓寬學生知識面,又能了解學情,同時,對感知“詞語冷暖”及后面的詩意都奠定了認知基礎。]

  二、整體感受,理解詩意:勾勒“寒江獨釣”的輪廓

  1、輕讀古詩:通過輕讀古詩兩遍,要求讀準字音,初步理解大概意思。

  2、匯報檢查:認真傾聽學生的回答,適時并有層次的點評、鼓勵。

  3、配樂吟詩:師述:聽說古代的詩、詞不是讀的,是吟,意思是可以唱。你們能聽著音樂唱一唱嗎?(播放低沉空遠的音樂,學生配樂吟詩。)

  4、匯報感受:匯報你讀到了什么?(師注重引導學生感受吟唱的情感基調)帶著自己所感知的情感再多次吟唱,并向大家介紹你腦中的那幅圖畫,師隨機出示掛圖。(了解學情,不求太完整)

  5、回歸詩句,搜尋字詞:同這都感覺到了寒冷,難道詩中告訴了我們?(出示掛圖:引出一、二行,板書:千、萬)

  6、你是如何知道的?(點明“注釋”是理解古詩的學習方法)  

  7、難道詩人真的去數過有一千座山,一萬條小路嗎?

  (1)不是確數,形容多,牽引至舊知識嗎?

  (2)補充:千(    )萬(    )

  (3)知識遷移:能把“千”、“萬”改成意思一樣的詞語,連著詩意說一說嗎?(如:許許多多、不可勝數……)

  (4)朗讀指導:“千山、萬水”遠嗎?多嗎?這兩行該如何讀?(師通過范讀感染、多元評價,著重引導讀出“拉長、低遠”的語調。)

  8、體會冷的程度

  (1)品讀一、二行,(要求讀得冷得直發抖)并完成句子拓展:“冷得……冷得……”(用一、二行詩)

  (2)引讀三、四行:如此冷的天,是不是萬物都滅絕了,沒有人煙了?激發興趣,引導學生深讀三、四行詩。

  9、觀察掛圖上的老翁,問:他是怎樣的一個人?

  10、閉眼想像,勾勒畫面:師范讀,要求學生閉上眼睛想象詩中描繪的那幅畫? [設計意圖:通過不同層次、不同形式的讀;教師豐富而有語言描述;學生與學生、學生與老師的多向互動及師生間、生生間的多元評價;讓學生以文本為依托落實字詞并玩味字詞(如:千、萬),借助掛圖與教師適時點撥,激發學生想像思維,從多向多層去理解古詩意思,并通過追問“冷得……冷得”直逼學生心靈,貼近古詩勾勒“寒江獨釣”的輪廓。]

  三、探尋意境,感悟詩情:體會“寒江獨釣”的孤傲。

  1、語言描述,創設情景:師用低沉的語調娓娓道來:坐在江邊靜靜垂釣,此刻又有誰能體會老翁的沉重心情呢?看著老翁的背影,你感覺到了什么?( 孤單、孤獨……)

  2、到底他的孤獨有多深呢?出示:千    萬    孤   獨,并介紹這是一首藏頭詩。

  3、深情敘述:在短短的二十個字中,字字都浸透著無邊的、難言的孤獨,指導學生齊讀:千萬孤獨。

  4、質問學生:這是誰的孤獨?

  5、了解詩人背景,引導學生感受“十年、顛沛流離……”。

  6、板書“十年、顛沛流離”,并指導學生查字典釋詞,理解詩意,感悟詩情。

  (顛沛流離、十年……)

  [設計意圖:通過教師的深情朗讀與語言描述,創設足夠濃厚詩韻情景,初步再現千年前的唐朝生活形象;其次,教師充分搜集展現作者心境的背景材料作補充,為學生貼近作者、走近文本、走近唐朝去感悟作者柳宗元的孤獨、苦悶、彷徨而又頑強不屈的人生際遇搭建橋梁。]

  四、穿越時空,走進心靈:溶入“寒江獨釣”的堅持

  1、質問:那么多的苦、痛,他倒下了嗎?他畏懼了嗎?

  2、質疑:現在,你認為漁翁真的是在釣魚嗎?(一種堅持、堅強、等待……)

  3、感悟“堅持”:對,他在堅持,在等待,他相信冬天終將過去,春天即將到 來,他相信,久別的朋友終會相見,親人還會團圓。也許,還會回到魂牽夢繞的長安……(引導學生體驗詩人的心靈。)

  3、多元解讀古詩:憤讀:你是孤傲的柳宗元,對那不公的社會,激憤地讀;你就是執著的柳宗元,相信自己的堅持,堅定地讀……

  4、勸勉:莫愁前路無知已,天下誰人不識君。

  5、勉勵學生,配樂賞讀:師配樂深情、激昂地讀;勸勉學生“人生路上多磨難,但別怕,請相信只要堅持,就會等到春暖花開。”

  6、師生共讀《江雪》結束教學”

  [設計意圖:通過邁步走近唐朝與柳宗元牽手,體驗作者的品格魅力與人生際遇,結合自已的生活實際思考自已的人生。在心與心的碰撞,情感與情感的交融中師生共同賞讀全文結束教學,給學生留下心靈的震憾與閱讀的萌動,激發閱讀期待,延續古典詩詞的生命力。]

  板書設計:

  (   )千(   )萬

  x   十年 =

  孤       獨

《江雪》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理解整首詩的意思,認識冬日江雪的壯麗,感悟詩人孤傲不屈和不愿同流合污的個性。

  2、體會詩人豐富的想象力,從而感受到詩歌美的意境。

  3、會背誦課文。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理解整首詩的意思,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懂得古詩中“語序倒置”的寫法,理解江雪的意境。

  教學過程:

  一、課前準備,營造愛詩的氛圍

  談話導入。

  二、整體感受,勾勒寒江獨釣的輪廓。

  1、請大家翻開課本。可能有一部分同學已經接觸過這首詩。會讀的同學想一想怎樣讀2、得更好;不會讀的試著把它讀正確。

  3、生自由讀詩。

  4、指名讀,相機糾正字音,理解字意。

  三、試講詩意,感受寒江獨釣的氛圍。

  1、剛才我們已經初步讀通了這首詩。接下來我們該做什么?

  弄懂詩意。

  2、怎樣才能弄懂詩意?

  ①朗讀品悟;②了解歷史背景;③ “串詞連句法”

  3、學生試講,老師巡回傾聽

  4、指名試說。

  5、“獨釣寒江雪”一句采用“語序倒置法”,為了使詩歌表達更精煉,讀起來更上口,詩人常使用“倒置”的方法。在解讀的時候,我們就要對詩的順序進行必要的調整。

  四、意境探尋,體會寒江獨釣的孤傲

  1、學到這兒,我們對這首詩的意思已經有了大概的了解。現在請你靜下心來,再細細地讀一讀。你從詩句中感受到了什么?

  2、學生自讀體會。

  3師生交流。

  孤獨,你能通過朗讀把自己的感受表達出來嗎?

  4、面對這樣的畫面,你有什么疑問?

  5、學生質疑。

  6、看來大家的理解不同,那么,究竟哪一種比較吻合作者的心境呢?剛才有同學說了解詩人的生平和時代背景對理解古詩是很有用的。那就讓我們看一看柳宗元的簡介。

  (出示柳宗元生平簡介)

  7、現在你比較贊同哪一種理解?或者有什么新的看法?

  8、作者那種孤傲的心境與此情此景一起,構成了一幅生動的畫面。

  9、現在你就是孤傲的柳宗元,你能把自己的心情通過朗讀表現出來嗎?

  10、指名讀

  11、練習背誦。

  12、剛才我們通過串詞成句、語序倒置法,借助詩人的簡介充分在理解了詩意。

  五、課外延伸,拓展學習《題秋江獨釣圖》

  1、接下來我們學習另外一首古詩。這首詩又給我們勾畫了一幅怎么的畫面,反映了作者怎樣的心情呢?希望你運用上一首詩學到的辦法,自己來學懂這首古詩。如果有什么需要老師幫助的,可以提出來。

  出示《題秋江獨釣圖》

  2、學生自學,教師巡視。

  3指名說詩意:現在我相信每一個同學心中都有一幅圖,誰來用語言為大家勾畫這一幅《秋江獨釣圖》?

  指名說

  4、出示簡圖。這符合你心中的那一幅圖嗎?還要加上什么?

  5、比較兩首詩的異同。這一首詩與《江雪》有什么相同點,又有什么不同?我們四人小組來研究一下,看看一共可以列出多少條。討論以后,請小組派代表發言。

  6、小結:這兩首詩雖然描寫的都是在釣魚的景象,但是心境不同,一個是借釣魚表現高傲的骨氣,一個是借釣魚欣賞優美的秋景,這真是各有所得。我國古代描寫釣魚的詩詞有很多,課后找一些讀一讀,看看還收獲了一些什么樣的心情。

《江雪》教案 篇5

  古詩兩首-江雪 教學目標:

  情感目標: 通過學習詩文,體會詩的意境和詩人的思想感情。

  知識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新詞。

  2.理解重點詞句,理解全詩意思。

  能力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詩文,背誦古詩。

  2.繼續練習把詩句補充完整。

  教學重點:

  1、學會本課生字新詞。

  2、正確流利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教學難點:指導學生結合生活實際理解詞句,理解古詩意思。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

  教學過程:

  一、觀看電腦畫面,初步感受畫面的意境。 (讓學生用自己的話說一說感受)揭示課題:教師板書課題《江雪》。

  二、學習。

  1.教師伴著音樂范讀古詩,請學生進行評價。

  2.學生自學。

  用投影列出學習的步驟:

  (1)借助漢語拼音讀古詩。

  (2)借助工具書,查一查不認識的字,理解意思。

  (3)提出不懂的問題。(把問題在書中標寫出來)

  教師深入到學生中間,回答疑難,解決問題。

  3.相互交流學習情況。

  (1)讓學生出示生字卡片:絕徑蹤孤舟翁釣。

  (2)指名讓學生讀生字,對讀得不準確的地方及時提醒。

  (3)結合學生遇到的難字說一說記憶字形的方法。(教師板書)

  舟:第一筆是撇,第三筆是橫折鉤。

  翁:部首是“羽”字底,第五筆是橫折鉤。

  孤:這是左右結構的字,右邊是“瓜”不是“爪”。

  徑:注意與“經”字的區分。

  釣:注意與“鉤”字的區分。

  動手書空寫一寫。(教師進行板演,易錯的地方用彩色筆標出來)

  (4)學生結合課外資料介紹作者:柳宗元:字子厚,后世稱他為“柳河東”,他是中唐時期進步的思想家和政治改革家,也是著名的文學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5)理解字意。

  (結合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理解,讓學生先說一說意思,相互補充,用投影羅列出來)

  絕:盡。

  徑:小路。

  蹤:腳印,蹤跡。

  孤:孤獨,孤單。

  舟:小船。

  翁:指老頭。

  寒:寒冷。

  蓑笠:身披蓑衣,頭戴斗笠。

  (6)結合注釋和投影中的解釋理解每句詩的意思:(讓學生自己練習說說意思,教師及時進行幫助指導)

  千山鳥飛絕,千山萬嶺鳥兒已經飛絕,

  萬徑人蹤滅。條條小路不見一個行人。

  孤舟蓑笠翁,只有一葉小舟,上面坐著一個身披蓑衣,頭戴斗笠的老人。

  獨釣寒江雪。迎著風雪,在獨自垂釣。

  讓學生自己練習說說全詩的意思。(先自己說一說,遇到問題主動與同學交換意見,或者向教師請教。)

  (7)讓學生說說全詩的意思,其他同學進行評價。(鼓勵學生開展相互間的評價,及時補充,形成生生互動的氛圍)。

  4.指導朗讀。

  (1)結合電腦欣賞當時的意境,聽配樂朗讀。(聽后讓學生談談自己的體會。)

  千山/鳥飛絕,

  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

  獨釣/寒江雪。

  (朗讀提示:結合學生的發言教師小結:應用那種不怕困難,敢于同困難做斗爭的語氣讀)

  (2)與小組成員一起進行練習,相互評議,推選一名同學參加班級展示。

  (3)小組選派代表在全班參加競賽,而后評議出最佳選手。

  (4)全體同學伴著音樂進行朗讀。

  三、練習鞏固。

  1.練習按照田字格書寫漢字。

  孤:左窄右寬。

  蹤:左窄右寬, 高低一樣,最后一筆寫成點。

  舟:第五筆橫要長一些。

  徑:左窄右寬。

  翁:上下結構,上短下長,上下寬窄一樣。

  “絕、釣”兩個字讓學生自己說說應注意的問題。

  2.填寫詩句。

  千山(  )(  )(  ),

  萬徑(  )(  )(  )。

  (   )(   )蓑笠翁,

  (  )(  )(  )(  )(  )。

  3.背誦古詩。(自己先練習,而后匯報)

  四、總結本課學習情況。

  五、布置作業。

  1.在生字本上抄寫難字。

  2.找一找柳宗元的詩,讀一讀。

《江雪》教案 篇6

  【設計理念】擴大閱讀量,打造人文課堂。

  【設計特色】在關鍵處提問,觸動學生情感的需要。

  【教案設計】

  教學目標:

  1.理解古詩。

  2.體會詩人孤獨、苦悶、彷徨而又頑強不屈的精神。

  教學重點:意境的體會。

  教學過程:

  一、課前鋪墊,導入課題。

  1.說幾個表示冬天的成語。

  2.揭題,并說說詩題《江雪》的意思。

  二、初讀課文,了解概況。

  1.讀一讀課文,看看作者是怎么寫的。

  2.把課文讀正確(這里應該進行多種形式的讀,多讀,大面積的檢查。)

  3.猜猜課文大概寫了些什么?(用一個“猜”字能減輕學生的心里壓力,發言的同學就少了很多“后顧之憂”。)

  三、教給方法,自主學習。

  1.仔細觀察,今天學的古詩與以往學的在內容的編排上有何不同?

  2.板書“注釋”。利用注釋幫助理解古詩是一種非常好的學習方法。今天就請大家用這種方法自己去學懂古詩。(五年級的課文中第一次對古詩作出注釋,讓學生根據注釋學習古詩是一種終身受益的方法。)

  3.四人小組交流一下你們的學習成果。

  四、集體交流,適時點撥。

  (一)理解詩句“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1.“千山、萬徑”難道不是指一千座山,一萬條路嗎?

  2.這里的“千山、萬徑”并非確數,乃是概述連綿不斷的群山和許許多多的路。“千”和“萬”在數學上都是很大的數,在文學上也有著異曲同工之妙。用“千萬”說幾個成語?(既幫助學生理解詞句的意思,又進行了詞語的積累。)

  (二)理解“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1.寫景是為了抒情,抒什么情?讀讀后兩句。

  2.說說這兩句詩的意思。

  3.老漁翁獨對寒意襲人的江流,冒著風雪垂釣。你感受到了什么?

  4.這短短的二十個字中,字字都浸透著詩人難言的孤獨。找出表示數量的4個詞。師板書:千萬孤獨。

  (三)了解背景,體會意境。

  1.讀到這有什么問題嗎?(為什么詩人要在如此寒冷的大雪天,獨自一人在江面上釣魚?)

  2.了解詩作者——唐宋八大家之一柳宗元。

  唐順宗永貞年間,柳宗元協同王叔文進行積極的政治革新,慘遭失敗。王叔文被殺,柳宗元、劉禹錫等八人被貶為邊遠地區的司馬,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二王八司馬案”。

  柳宗元被貶為永州司馬后,在永州整整度過了十個顛沛流離的春秋。政治上,他處處遭到黑暗腐敗朝廷的打擊、排斥;生活上,昔日好友淪落天涯,杳無音訊。

  面對此情此景,詩人寫成了千古絕唱《江雪》。

  3.了解了這些,你認為老漁翁真的在釣魚嗎?

  五、課外延伸。

  唐詩題材廣泛,內容豐富,詩人常常借助景物真實而深刻地反映唐代社會生活的各個立體側面。我們再來欣賞幾首唐詩。

  (一)《漁歌子》

  1.這首詩是作者厭惡了官場污濁的生活,而寧愿過那種“不須歸”的隱居生活。

  2.自己根據注釋,讀懂這首詩。

  3.背誦古詩。

  (二)《楓橋夜泊》

  1.根據注釋自己讀讀這首詩。

  2.猜猜看,寫這首詩時,作者的心情如何?

  3.背誦古詩。

  六、總結。

  【教后感悟】

  優秀的古詩文不僅是我國文學寶庫中一筆非常珍貴的文化遺產,也是世界文學寶庫中一顆璀璨奪目的瑰寶。之所以綿延數千年而不絕,正是因為她們凝結著作者個人的魅力、氣質、靈魂,是情感的真實流露。因此,在教學古詩時,除了讓學生理解詩文的字面意思,更重要的是關注背后的人文因素,這樣,短短的幾十個字,才會有血有肉。

《江雪》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1. 學習本文從“形象、意境、藝術特色”等方面來賞析詩歌。

  2. 詩文賞析學會運用敘述與議論相結合的表達方式。

  3. 通過閱讀與品味深入領會文本,初步掌握詩歌賞析文的一般寫法,在語言學習和鑒賞能力獲得同步發展。

  說明:

  詩歌通常是言有盡而意無窮的,對詩歌的鑒賞實際就是從文本出發去探求隱藏在文本背后的詩意的過程。本文賞析先從解讀詩歌的常識開始,利用想象再現詩人描繪的畫面,感受詩中的形象,把畫面中詩人沒有直接寫到的部分補充出來。再利用背景資料,進而理解詩歌的內容,把握詩歌的意境,領會畫面背后深遠的意蘊。重點是學習第四節細致地賞析方法,這是作者賞析文字中最見功夫的部分。教材的示范,旨在通過閱讀探討、思考對話等過程與方法指導學生把握內容,初步掌握詩歌賞析文的一般寫法。

  針對本詩歌的藝術特色,作者抓住詩中的意象和文字,進行對比、聯想,點染、放大,運用電影術語進行細致入微的賞析,在閱讀中需要用心體會的。

  教學重點與難點

  1. 重點:找文中關鍵句理清作者賞析詩歌的基本思路。

  2. 難點:深入文本,在對具體段落、詞句的品讀中,體會作者抓住詩中的意象和文字,運用電影術語,通過對比、聯想,點染、放大等方法作細致入微的賞析。

  說明:

  本文篇幅較長,針對九年級的認知水平,教學過程中帶領學生解讀文本、抓關鍵句從整體上感知作者是從哪幾個方面賞析的,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還是不難的,教學中需要給學生閱讀思考活動的時空、同時讓他們在對具體文字段落的品味感悟中加深理解,體會作者評析的深刻之處。

  本文難就難在作者細致的評析詩人藝術匠心上:抓住詩中的意象和文字,運用電影術語進行對比、聯想,點染、放大等方法作細致入微的賞析,這種專業的評析距離學生較遠。希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緊扣文本讀懂內容并進而學得其法。

  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預設 學生活動預設 設計意圖

  導入激趣讀“題”思考 1. ppt展示《江雪》這首詩,想想如何把文字轉換成畫面。組成了一組藝術dv?

  2. 讀題,猜猜本文會從哪些方面來賞析本詩歌。 1. 交流:可以運用想象,可以“設身處地”,可以“觸境生想”,也可以“意象加工”,同時將古今對接起來等。(教師可適當的引導)

  2. 可以結合剛才的轉換經歷,談談可能的賞析角度?(學生可能只注重聯想與想象,教師可作引導。) 找準話題能使學生更快進入課堂。而讀這篇文章也是讓學生了解賞析詩歌的一些方法。

  抓關鍵句

  理清思路 1. 表達方式:敘述與議論相結合

  2. 找關鍵句和總結段。

  3. 解釋一個文學理論術語——“仄韻”(什么是平仄、四聲?)

  4. 找出重點段落,并說出理由來。

  5. 讀中心句和總結段。從這些句子和段落來看作者從哪些角度來賞析的?

  1. 想象部分為敘述。評析部分為議論。除第一段總起和最后一段總結外,其它每個段落的開始句都是中心句(作者的觀點)。

  2. 明白所謂“押仄韻”,就是指詩歌的二、四兩句的最后一個字(韻腳)——“滅”和“雪”都是仄聲。

  3. 重點段落的理由:篇幅、細致、第五段的總結等等。

  4. 本文從“形象、意境、藝術特色”等方面來賞析詩歌。 本環節由兩大塊組成,一是理清思路;二是讀懂文章。在對具體文字段落的品味感悟中加深理解,體會作者評析的深刻之處。

  深入文本

  體悟作者細致的評析 1. 指名朗讀文章的4、5自然段,在第4段里找出與第5段呼應的句子?

  2. 作者運用電影術語的地方有哪幾處?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3. 局部賞析“抓詩眼”。

  4. 引導學生投入地朗讀這部分文字,體會作者抓住詩中的意象與文字,進行對比、聯想,點染、放大,從不同角度進行細致入微的評析。 1. 找到“背景”部分。

  2. 抓住“遠距離鏡頭”部分。

  3. 找到“縮小和放大”的處理技巧。

  4. 找出“景物與內在精神”虛實相間部分。

  5. 畫龍點睛之筆——寒江雪的意境。 教師的提問要有一定的層遞性和思維量,不能讓學生僅僅停留在文字層面,而是要讓他們在閱讀、圈劃、交流等學習活動中,體會作者緊緊抓住詩中的意象和文字,運用電影術語進行細微的賞析方法。

  歸納語言特點及賞析方法

  1. 表達方式:

  2. 作者運用了一些“副詞和關聯詞”使得文章的層次很清晰,表意明確。

  3. 賞析方法(略) 交流、探討。

  1.聯想、想象部分是敘述,評析部分是議論。

  2.關鍵詞如:首先、其次,由此可見、可是、相反,一方面┄┄另一方面、既┄┄又等。

  3. 從“形象、意境、藝術特色”等方面來賞析詩歌。重點是藝術特色。 通過總結歸納,從而初步掌握詩歌賞析文的一般寫法。

  布置作業

  1. 說說背景資料包括那些?它對詩文賞析有何作用?

  2. 請模仿本文這種寫法,對柳宗元《漁翁》進行賞析。 背景資料包括:作者的基本思想狀態,時代背景,作品背景,鑒賞對象的相關信息等。它可以幫助讀者準確把握作品的旨趣、作者的情感傾向、詩句的原意等。

  完成作業。 把閱讀與寫作結合起來,提高學生語文能力。

  充分鍛煉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讓他們通過搜集開拓視野、增加累積。在積累中提高賞析能力。

《江雪》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古詩《江雪》。

  2、學會生字“孤”。理解詩句的主要意思。

  3、抓住詩中關鍵字詞,體會古詩所描繪的景色及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正確理解詩中字詞的意思。

  教學難點:體會詩所描繪景色及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方法:

  讀詩想畫面,入境悟情感。

  教程過程:

  一、激情導課

  1、談話激趣

  同學們,這兩天我們剛剛經歷了20xx年的第一場雪,下雪了,你都干了點什么?

  看來雪給大家帶來了無限的快樂。

  可是,有一個人,他和大家做的事一點兒也不一樣,他呀,頂風冒雪獨自一人在江上釣魚。他是誰呢?他是一首詩的主人公,這首詩叫《江雪》。這節課,我們一起來學習古詩——《江雪》。

  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以前我們也學過許多古詩,誰來說一說學一首古詩都要學些什么?

  2、目標呈現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江雪》。

  學會生字“孤”。理解詩句的主要意思。

  抓住詩中關鍵字詞,體會古詩所描繪的景色及表達的思想感情。

  3、預期效果

  老師相信大家一定能完成完成這些目標。有信心嗎?

  二、民主導學。

  任務一:正確、流利地朗讀這首古詩。

  任務呈現:請大家翻開課本。可能有一部分同學已經接觸過這首詩。會讀的同學想一想怎樣讀得更好;不會讀的試著把它讀正確、讀流利。

  民主學習:學生自由讀詩。

  展示交流:

  1、指名分句讀詩,適時糾正。

  2、指名領讀整首詩。

  3、同桌互讀檢查。

  任務二、想象畫面,適時理解重點字詞和詩意。

  任務呈現:

  古人說:“詩中有畫”,你能把《江雪》想象成一副畫嗎?試著想一想,說一說。

  展示交流:

  1、指名說想象到的畫面,并說清這樣想的理由。適時指導理解:千山、萬徑、絕、滅、蓑笠翁。其他同學認真聽,等他說完,你來說說他哪些地方說得好。不好的地方,你來說得更好一些。

  2、聽了畫面描述,你覺得這是一種什么樣的環境?板書:寒冷凄涼。

  任務三、體會詩人的感情。

  任務呈現:同學們,千山萬徑,一片雪白;飛鳥絕跡,人蹤湮沒。在這樣空曠而又凄涼的背景之下,卻有一位漁翁,獨自一人,默默垂釣。此時,你能感受到漁翁的心情嗎?(孤獨、寂寞)你是從哪體會到的?

  民主學習:學生輕聲朗讀、思考以上問題。

  展示交流

  1、這個老翁很孤獨。這個老翁很勇敢,這么冷的天還堅持釣魚。我體會到一種悲涼的氣氛。)

  把四句詩當中的第一個字連起來讀讀看,你們有沒有新的發現?——千萬孤獨,漁翁可不是一般的孤獨,是“千萬孤獨”啊!板書:孤獨寂寞,學習生字“孤”。

  誰能把漁翁的孤獨寂寞讀出來。(朗讀指導)

  2、面對這樣的畫面,你有什么疑問?這么冷的天,那個老翁為什么還在江上釣魚?難道他不怕冷嗎?

  請大家大膽地設想一下原因,也可以與同桌討論一下。

  1、捕魚為生

  2、獨享清靜

  3、排解憂傷

  4、喜愛釣魚

  5、心中孤單

  3、看來大家的理解都不相同。那么,究竟哪一種比較吻合作者的心境呢?想解開這個謎嗎?你有什么好辦法?

  了解詩人的生平和時代背景對理解古詩是很有用的。那就讓我們看一看柳宗元的簡介。

  課件出示資料一:柳宗元生平簡介。“

  現在你比較贊同哪一種理解?或者有什么新的看法。

  小結:這首詩是他當時所處的寒冷凄涼的環境的真實寫照,是他孤獨寂寞的心情的自然流露。

  那么,面對寒冷,他畏懼了嗎?面對殘酷的現實他退縮了嗎?看資料二。

  從他身上,你體會到了什么精神?(身處逆境而頑強不屈)

  現在你就是孤傲的柳宗元,你能把自己的心情通過朗讀表現出來嗎?

  練習有感情地配樂朗誦。

  練習背誦。

  4、小結:剛才我們通過朗讀,結合插圖,特別是借助詩人的簡介充分地理解了這首詩。

  三、檢測導結

  1.請你把這首詩背給同桌聽。

  2.《江雪》的作者是( )朝詩人( )。前兩句讓我們感受到( ),后兩句則體現了詩人( )的情調。詩中迎風抗雪、孤舟獨釣的漁翁形象,正是詩人( )的人格化身。

  3、課外延伸:拓展學習《題秋江獨釣圖》,激發學習古詩的興趣。

  接下來我們讀讀另外一首古詩。這首詩又給我們勾畫了一幅怎樣的畫面,反映了作者怎樣的心情呢?

  題秋江獨釣圖

  [清] 王士禎

  一蓑一笠一扁舟,

  一丈絲綸一寸鉤。

  一曲高歌一壺酒,

  一人獨釣一江秋。

  這一首詩與《江雪》有什么相同點,又有什么不同?

  小結:這兩首詩雖然描寫的都是在釣魚的景象,但是心境不同:一個是借釣魚表現高傲的骨氣;一個是借釣魚欣賞優美的秋景,這真是各有所得。

  同學們,古詩是我國古代文化中的一座寶庫。一首好詩,就蘊含著一種心情,一個故事,甚至是一段歷史,讓人回味無窮。希望同學們注意積累,相信大家會受益匪淺。

  板書設計:

  環境——寒冷凄涼

  心情——孤獨寂寞

  精神——頑強不屈

《江雪》教案 篇9

  之六

  河南省長葛市第一小學 岳彩花

  教學目標 

  1.學習本課生字詞,逐句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古詩所描繪的景色及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2.學會學習古詩的方法。

  3.會朗讀、背誦這首詩。

  教學重、難點

  1.引導學生正確理解詩中字詞的意思。體會詩的意境及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2.學習古詩的方法步驟。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新課。

  同學們,冬天來到了,慈祥的冬爺爺又快給咱們送禮物來了。他的禮物十分神奇,會使光禿禿的枝條一夜間開滿美麗的白花,會使綠油油的麥苗一夜間蓋上一層厚厚的棉被,同學們說這禮物是什么呢?(生答)咱們是中原的孩子,見慣了平原的雪景,那么江上的雪景又是怎樣的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描寫江上雪景的古詩--《江雪》。(板書)

  二、初讀課文,正音辨字。

  1.學生輕聲自由讀全詩,再指名讀,齊讀全詩。

  2.出示投影片(1)。(辨析字形:蓑笠 釣魚 孤獨)

  讓學生舉例加點字與何字相似。(衰鉤狐)

  三、學生析題,教師簡介作者。

  1.《江雪》是什么意思?看到這個題目,你認為這首詩該寫什么內容?

  2.這首詩的作者是唐代大詩人柳宗元,這是他被貶官之后所寫的一封來信。他對江上雪景的描繪是不是和我們談的一致呢?下面我們就學習這首詩。

  四、精讀,理解詩句。

  出示詩句卡片(千、張)邊貼邊讀。(領讀——自由讀)

  1.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1)學生齊讀此句,逐句理解,試譯全句,可自學可討論。

  (2)檢查自學效果,學生訂正補充。

  "千山"是什么意思?采用了什么修辭手法? "絕"是什么意思?你是怎么知道的? "鳥飛絕"的意思是什么?

  指名意譯此句的前半句。

  "徑"是什么意思? 你是從何處知道這個字的意思的?"萬"字是否就是"一萬"呢?

  "人蹤"什么意思? "滅"什么意思?查字典選義項(消滅、熄滅、消失)。

  指名意譯此句的后半句。

  (3)讓學生思考品味:該句為我們描繪了一幅什么樣的畫面?

  (冷清、寂靜、凄涼的畫面,)

  讓學生讀、思、議,教師啟發學生想象品味。

  (4)指導朗讀。(由畫面、感情啟發到語氣、語速、停頓、重音)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5)過渡到第二句。

  大自然中可以作為描寫對象的景物有千千萬萬,作者只是抓住了兩個典型的環境進行描寫(千山、萬徑),因為山林是平日鳥兒聚集的地方,小路是平日行人最多的地方。然而,現在連山林中都沒飛鳥,連路上都沒有行人,你說這天氣怎么樣?這樣的天氣環境給人一種寂靜、冷清的感覺。在這樣的環境中,有沒有人呢?請自學第二句。先逐字理解,再理解整句意思。(生自學)

  (6)⑥檢查自學效果。

  學生齊讀此句,逐一提問對以下宇詞的理解。

  "孤"、"舟"、"翁"、"獨"。學生如果回答正確,則追向其理解的思路,啟發其他學生知識的遷移。

  難點理解:"釣寒江雪"是什么意思?有人釣雪么?從而讓學生理解"雪"置于句尾原因;A.為了押韻,B.突出環境惡劣,C.點題。

  (7)指名意譯第二句,學生互相糾正補充,教師最后總結。

  (8)學生思考、討論、回答;第二句為我們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

  (老翁孤舟獨釣的圖景)

  (9)指導朗讀。(除語氣、語速、停頓、重音外,"寒"字的顫音要讀出來,以符合其凄涼、冷落的感情,師示范)

  孤舟/蓑笠/翁,獨釣/塞江/雪。

  再讓學生反復朗讀全詩,以體會感情。

  五、品讀,體會詩句深意。

  1.啟發學生再次品讀想象這首詩的第一句所描繪的畫面,給人一種什么樣的感受。(由人鳥絕跡可以想象環境的寂靜,給人的感受是清冷、凄涼)啟發學生再晶讀咀嚼第二句詩,在人鳥絕跡的環境中,在雪花紛飛的寒冷江面上,一個孤獨的老人獨自垂釣的畫面,又給人以怎樣的感受呢?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你覺得這位老人有著怎樣的精神品質?(讓學生讀、思、議、發言)

  其間可啟發學生求異思維:(1)在寂靜清冷的環境中獨自垂釣可見其孤獨寂寞的思想感情。(2)在這樣寒冷、靜寂的大江上卻能獨自垂釣,也可以看出這位老人堅強不屈的性格,透出絲絲生氣。"詩言志",這也是作者的心境,作者的自喻。

  2.配樂范讀,生閉目想象畫面,再次體會詩的意境。

  3.出示幻燈片(2)(本詩畫面)。生口述畫面內容,意譯全詩(語言訓練)。再指導背誦,默寫全詩。

  六、總結學法。

  讓學生回憶后回答學習《江雪》的過程,再出示幻燈片(3):

  A. 解題,了解作者。

  B.朗讀,弄準字音。

  C.講析,試述句意。

  D.晶讀,體會詩境。

  E.賞讀,背默全詩。

  七、運用學法,自學《靜夜思》。(注:1994年小語課本中此詩未入選)。

  1.出示《靜夜思》。

  2.自學。

  3.檢查自學效果。

  (1) 題意?作者?

  (2)"明月光"?疑?舉頭?思?故鄉?

  (3) 解詩句,悟詩情;

  (4) 放《靜夜思》配樂朗讀,配曲錄音。

  4.指名朗讀與背誦。

  八、默寫《江雪》一詩。

  [教案述評]

  河南省長葛市教委教研室陳景堯

  岳彩花老師是河南省長葛市第一小學的青年教師。以上《江雪》一課的教案是她在1994年許昌市"優化課堂教學"研討會上,參加優質課評比時的教案,她榮獲了許昌市優質課評選一等獎。

  岳彩花老師的這節教案有如下兩個特點。

  一、教案體現了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以訓練為主線的"三為主"原則。教案中可見每個教學步驟 都是教師如何指導學生學習的過程,即體現了訓練過程。教案是訓練學生未知能力的計劃,而不是讓學生應該知道的答案匯編。例如:讓學生自找生字的相似字,自己解題,自己讀詩,自己逐字理解,自己意譯詩句,自己體會詩的意境。教師的職責僅僅在于指導先學什么,后學什么,如何學,怎樣啟發點撥。學生回答問題,教師既注意答案的正確與否,更注意答案得來的思維過程。如"徑"字是啥意思?你是怎么知道的?學生如能理解"抓"、"舟"等字,則追問其理解思路,以啟發其他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在訓練朗讀能力上,教案設計具體扎實,可學可練。在體會全詩深意上,又啟發求異思維,開發學生智力。總之,讓學生訓練的主線貫串始終。

  二、總結學法,運用學法。本節教的是首古詩,而學生學的是學習古詩的一般方法步驟。這是教點金之術,這是使學生終生受用的學法指導,這是自學能力的培養。學生學會了嗎?就再練習一遍,自學《靜夜思》,并且檢查自學效果,整個教學步驟 扎實而有序。

《江雪》教案 篇10

  設計說明:

  古代詩人在字詞的使用上十分講究,力求完美。教學古詩時,抓住詩句中的關鍵字,品味玩索、深挖細摳,使學生在學習古人用詞準確、深刻的同時,體會作者的情感,認識中國文字博大精深的美。

  學習目標:

  1、理解“千山、絕、萬徑、蹤、滅、蓑笠翁等詞意思,在想象詩中意境深遠的畫面中理解詩意。

  2、背誦、默寫《江雪》并在語境中運用古詩。

  教學重點

  體會《江雪》的語言美及意境美。

  教學過程

  一、看圖說話,新課引入

  出示:一幅畫面,畫面中白雪茫茫,只有一人在江面上,坐著小船上垂釣。

  請學生組織語言說說畫面的情景。

  (從訓練學生根據畫面說完整話開始,同時引出下面的古詩的語言的品味與欣賞的學習)

  二、反復朗讀,品味詩語。

  師:有一位詩人是這樣描述這幅畫面的。出示古詩全文。

  1、學生讀詩,直至成誦。

  2、學生品味詩語言。

  師:畫面好空曠,情景好凄涼,背景好寥廓,這么一幅凄清的山水畫作者卻只用了20個字就表現出來了,贏得了眾多人的稱贊,你們喜歡這首詩嗎,為什么?

  (如柳宗元的詩具有一種對稱美,“千山”對“萬徑”,“滅”對“絕”,“孤”對“獨”,蓑笠翁對寒江雪。對這首詩展現的畫面是一種凄涼美,這首詩,語言具有對稱美。同樣的意思,同樣是這樣的組合,是組合得這么巧妙,這種妙的組合叫人贊嘆,更讓人嘆為觀止的是其間蘊含的情意。)

  (詩意、詩味、詩情僅僅存在于詩的言語形式中,改變了言語形式,詩意、詩味、詩情也就隨之改變甚至完全消失了。在學生述說自己為什么喜歡這首詩之際,詩美的表達方式也潛移默化于學生頭腦之中。)

  三、了解背景,體會感情

  1、你們猜一猜,作者寫這首詩可能是什么時候。

  老師隨機介紹讀者:柳宗元,山西人(唐代河東)所以人們稱他柳河東,20多考中進士,博學多才。32歲那年參加改革,成為核心人物,名氣很大,誰知改革失敗,被貶為永州降幾級,十年后才被召回,后又被貶到更偏遠的柳州,46歲那年在憂悶中病逝。這首古詩,就是詩人被貶到永州時所作。當他看到眼前茫茫白雪,毫無生機的世界里,有一位老人在江面上獨釣的情景,他會那么想呢?

  2、指導朗讀,讀出苦悶,煩惱,或者讀出堅貞不屈,在讀熟的基礎上背誦課文。

  (這里的背景介紹不是由教師直接傳授于學生,而是讓學生從詩的字里行間體會出來。教師的“導”也是在學生認知基礎上的引導。)

  四、嘗試運用,加深體會。

  師:我們現在學古詩,一邊為了了解國燦爛的古代文化;二是積累優美豐富的言語;三是學會正確運用,提高語言能力。出示

  1、山道上,空曠無人,俱寂無聲,頗有一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覺。

  2、雖然不被人理解,但是我還是堅持走自己的道路,希望在向我招手,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正是告訴我們這個道理嗎?

  (化消極積累為積極運用,實現活學活用。)

  五、拓展閱讀,開闊視野

  柳宗元46年的生涯中,共寫有一百四十余首詩,大多的是抒寫被貶后心情愁悶,只得寄情山水田園的詩。

  我們來看其中兩首詩:出示:

  柳州二月榕葉落盡偶題

  宦情羈思共凄凄,

  春半如秋意轉速。

  山城過雨百花盡,

  榕葉滿庭鶯亂啼。

  與潔初上人間看山寄京華新龍

  海畔尖山似釧芒,

  秋來處處割愁腸。

  若為化得身千億,

  散向峰頭望故鄉。

  你又如何明白詩中蘊涵著凄涼、苦愁與悲傷呢?引導學生從字里行間體察作者的情感雜思。

  把體會到的情感通過朗讀表現出來。

  (食物的味道需咀嚼后才能知道,水果的營養要吃下去才能吸收,所以,教學古詩要讓學生咬文嚼字,反復吟誦,在體悟情味中賞析語言,在推敲語言中領悟意境)

  六、總結學習,抄默古詩

  提醒容易寫錯的字: 蓑 笠 獨,先抄寫生字,再或抄寫或默寫古詩。

《江雪》教案 篇11

  一、課前準備:營造愛詩的氛圍。

  老師:剛才我們一起背了許多詩。古詩是我國古代文化中的一座寶庫。一首好詩,就蘊含著一種心情,一個故事,甚至是一段歷史,讓人回味無窮。這一節課,我們一起來學習一首古詩《江雪》

  二、整體感受:勾勒寒江獨釣的輪廓。

  老師:請大家翻開課本。可能有一部分同學已經接觸過這首詩。會讀的同學想一想怎樣讀得更好;不會讀的試著把它讀正確。

  學生自由讀詩。

  老師:誰來試一試?

  學生:(讀錯了一個音)

  老師:同學們聽,有沒有需要提醒一下的。

  學生:“徑”不讀第一聲,應該是第四聲。

  老師:呵,你的耳朵真靈。我們一齊讀。這個字的意思是

  學生:“徑”是“小路”的意思。

  老師:整個詞呢?

  學生1:許多路。

  學生2:成千上萬條路。

  老師:剛好是一萬條路嗎?

  學生:不是,這是一種夸張。

  老師:是的,夸張是古詩常用的一種方法。這一首詩中還有哪些地方也用了這樣的手法?

  學生:“千山”。

  老師:那么意思就是

  學生:許許多多的山。

  老師:誰還想來讀一讀?

  兩名學生讀。

  老師:你們讀得真流暢。尤其是讀正確了一個新詞“蓑笠翁”。

  學生齊讀。

  老師(指著課件):你看,他身上穿著的是

  學生:蓑。

  老師:頭上戴著的是

  學生:笠。

  老師:整個詞的意思就是

  學生:一個頭戴斗笠、身穿蓑衣的老翁。

  老師:我們一起來把整一首詩讀一讀。

  學生齊讀。

  三、試講詩意:感受寒江獨釣的氛圍

  老師:剛才我們已經初步讀通了這首詩。接下來我們該做什么?

  學生:弄懂詩的意思。

  老師:怎樣才能弄懂詩的意思?你們有什么好辦法?

  學生1:多讀幾遍。

  老師:哦,朗讀品悟。

  學生2:可以了解一下詩人的歷史情況。

  老師:對,這是一個很好的辦法。

  學生3:先理解重點詞,再把它們串起來。

  老師:這就叫“串詞連句法”。但是碰到解決不了的字或詞該怎么辦?

  學生1:查字典。

  學生2:找資料。

  學生3:問老師。

  老師:其實古詩下面的注解也是你的好幫手。接下來,我們就“八仙過海,各顯神通”,自己試著來說說整首詩的意思。

  學生試講,教師巡回傾聽。

  老師:誰來試著說說?

  學生紛紛舉手。

  學生1:許多山上的鳥都飛走了,許多路上的人都不見了。只有一條孤單單的小船上,坐著一個老翁,獨自在寒江上釣魚。

  老師:看得出他的自學很有成效。誰還想來說一說?

  學生2:千山萬嶺上的鳥都看不見了,許許多多的路上也找不到人的腳印。在孤孤零零的一條小船上,坐著一個身披蓑衣,頭戴斗笠的老翁,獨自一人冒著風雪在寒冷的江上釣魚。

  老師:呵,進步很明顯呢!你覺得他那些地方說得好?

  學生1:“蹤”是腳印的意思,這個字解釋得準確。

  學生2:把“蓑笠翁”的意思說明白了。

  學生3:“冒著風雪”這個詞用得好。

  老師:有沒有不同的說法?

  一學生猶豫舉手:最后一句話應該是講老翁獨自釣雪吧?

  眾學生笑,老師卻豎起大拇指:他說了一句大實話。你看,詩中不就是講“獨釣寒江雪”嗎?

  學生沉思。

  學生1:可能是結冰了。

  學生2:要不就是釣不到魚。

  老師:還是讓老師來給大家解開這個謎底吧。在古代詩歌中,為了使詩歌表達更精煉,讀起來更上口,詩人常常使用 “倒置”的方法。在解釋的時候,我們就要對詩的順序進行必要的調整,你看

  課件演示:把“獨釣寒江雪”改為“寒江雪獨釣”。

  老師:所以這句話在解釋的時候就可以說成

  學生:在寒冷的下著大雪的江面上獨自釣魚。

  老師:看來大家很有收獲。誰還想把整一首詩的意思再說一說?

  四、意境探尋:體會寒江獨釣的孤傲

  老師:學到這兒,我們對這首詩的意思已經有了大概的了解。現在請你靜下心來,再細細地讀一讀。你從詩句中感受到了什么?

  學生輕聲朗讀。

  學生:我感覺這個老翁很孤獨。

  老師:你的感受很準確。

  學生:我覺得這個老翁很勇敢,這么冷的天還堅持釣魚。

  老師:哦!你的感受比較獨特。

  學生:我體會到一種悲涼的氣氛。

  老師:嗯,你很會品味。我們能通過朗讀把自己的感受表達出來嗎?

  指名讀。

  老師::嗬,好大的雪。我還看到了一個老翁,能讀出他的孤單嗎?

  繼續請學生讀。

  老師:哎,真是形單影孤。

  老師:面對這樣的畫面,你有什么疑問?

  學生1:這么冷的天,那個老翁為什么還在江上釣魚?

  學生2:難道他不怕冷嗎?

  老師:真是一個好問題。請大家大膽地設想一下原因,也可以與同桌討論一下。

  學生1:因為家里窮,以捕魚為生。(板書:1、捕魚為生)

  學生2:可能老翁想鳥都飛完了,這下沒人和自己搶了。

  老師:那就是說老翁在獨自享受這一份清靜呢!(板書:2、獨享清靜)

  學生3:老翁可能是遇見了什么傷心事了。(板書:3、排解憂傷)

  學生4:我想是他喜歡釣魚,所以也就顧不上天的冷了。

  老師:那他就是一個真正的釣魚愛好者!(板書:4、喜愛釣魚)

  學生五:可能是作者犯了錯誤,被流放在外了。

  老師:他也與老翁一樣孤單了。(板書:5、心中孤單)

  老師:看來大家的理解都不相同。那么,究竟哪一種比較吻合作者的心境呢?

  剛才有同學說了解詩人的生平和時代背景對理解古詩是很有用的。那就讓我們看一看柳宗元的簡介。

  課件出示柳宗元生平簡介。

  老師:現在你比較贊同哪一種理解?或者有什么新的看法。

  學生1:現在,我知道了這是柳宗元在被貶永州時寫這一首詩的。

  學生2:我感受到,詩人是在借這個“蓑笠翁”表達自己孤傲的心情。

  老師:作者那種孤傲的心境與此情此景一起,構成了一幅生動的畫面。

  課件展示動畫與音樂。

  畫外音:此時,群山覆蓋著白雪,江面飄灑著雪花,蓑笠翁好像也成了白雪世界里的一座雕塑。雪花一朵一朵,輕輕地飄下來,好像怕驚擾了這位釣魚的老翁。

  老師:現在你就是孤傲的柳宗元,你能把自己的心情通過朗讀表現出來嗎?

  指名讀。

  老師:你看他一臉嚴肅,心里一定是有什么不痛快。

  再指名讀。

  老師:你看他抬著頭,似乎有一股傲氣。

  老師:能背出來嗎?

  三個學生分別背。

  老師小結:剛才我們運用注釋,通過朗讀,特別是借助詩人的簡介充分地理解了詩意。                          

  五、課外延伸:拓展學習《題秋江獨釣圖》

  老師:接下來我們學習另外一首古詩。這首詩又給我們勾畫了一幅怎樣畫面,反映了作者怎樣的心情呢?希望你運用上一首詩學到的辦法,自己來學懂這首詩。如果有什么需要老師幫助的,可以提出來。

  題秋江獨釣圖

  [清] 王士禎

  一蓑一笠一扁舟,

  一丈絲綸一寸鉤。

  一曲高歌一壺酒,

  一人獨釣一江秋。

  學生自學,教師巡視,根據學生要求提供王士禎的生平簡介。

  老師:現在我相信每一個同學心中都有一幅圖。誰來用語言為大家勾畫這一幅《秋江獨釣圖》?

  指名兩個學生說。

  老師課件出示簡圖。這符合你心中的那一幅圖嗎?

  學生1:加一筐魚。

  學生2:最好在船上放一壺酒。

  學生3:在江邊添上一些落葉。

  學生4:再畫上幾筆火紅火紅的楓葉。

  老師:看來每一個的理解不同,心中畫出的圖景也不同,所以想象也是體會詩意的一種好辦法。

  老師:那么,這一首詩與《江雪》有什么相同點,又有什么不同?我們四人小組來研究一下,看看一共可以列出多少條。討論以后,請小組派代表發言。

  學生代表1:相同點:都在江上;都是一個人;都是一個披蓑戴笠的老翁;都在釣魚。不同點:一個是江雪獨釣,一個是秋江獨釣。

  老師:地點相同、人物相同、事件也相同,但是時間不一樣。還有補充嗎?

  學生代表2:一個是“天寒地凍”,一個是“秋意正濃”。

  老師:也就是景色也不一樣。

  學生代表3:心情更不一樣,一個是苦悶的,一個怡然自得的。

  老師:你的發言真有水平。你是怎么知道王士禎是怡然自得的?

  學生:從詩句中可以看出“一曲高歌一杯酒”,也就是一邊唱歌一邊喝酒,能不高興嗎?

  學生:從詩人的簡介中也可以了解。當時王士禎是刑部尚書,而柳宗元卻被貶永州。可以說一個是官場得意,一個是官場失意。

  老師:人生經歷不同,心境也不同。

  學生:我感受到雖然都是獨釣,但是他們表達的卻不一樣,前一首詩有一種“傲氣”,后一首詩有一種“霸氣”。

  老師:你體會得更深了。這兩首詩雖然描寫的都是在釣魚的景象,但是心境不同:一個是借釣魚表現高傲的骨氣;一個是借釣魚欣賞優美的秋景,這真是各有所得。

  學生帶著不同的感受讀自己喜愛的詩。

  老師:我國古代描寫釣魚的詩詞還有很多。你們看,老師從網上下載了那么多的資料。這些詩人,除了釣魚,還收獲了一些什么樣的心情呢?請同學們到他們的詩中去尋找答案。

  沈大安老師課后評價:(部分)

  古人早已認識到“詩無達詁”,也就是說沒有唯一正確的解釋。一首好詩,正因為他可以作多種理解,才讓人覺得回味無窮。同時,由于讀者的人生經歷不同,文化背景的差異,對作品也會有不同的解釋。這一節課上,在“這么冷的天,那個老翁為什么還在江上釣魚?”這個問題上鼓勵學生提出多種假設,就是為了讓學生探討答案的多樣性。這種對作品的多元解讀,有利于學生從小就形成一種觀念:問題的答案不會只有一個,解決問題的方法有很多種。這對學生的人生會產生積極的影響。

  尊重多元解讀,又要重視價值取向,這是閱讀教學必須注意的兩個側面。拿“這么冷的天,那個老翁為什么還在江上釣魚?”來說,學生那么多的答案,有高下之分,教師不能簡單全部肯定,而宜加以引導分辨。顯然,“養家糊口”的解釋不僅缺乏詩意,也有悖詩人的本意。教師在適當的時候才出示柳宗元的簡介,然后讓學生聯系詩人的經歷來解讀文本,使學生對這首詩的理解達到了新的深度。

《江雪》教案 篇12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新詞,理解詩意。

  2、初步了解古詩的語言特色。

  3、有感情地品讀,背誦古詩。

  4、通過學習詩文,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領悟詩的意境。

  教學重點:

  1、理解詩句的意思,想象詩中描寫的畫面。

  2、有感情地朗讀,背誦,體會詩人的情感,領悟詩的意境。

  教學過程:

  一、誦讀名句,感受古詩魅力(課前)

  同學們,古詩文是我文學寶庫中一顆璀璨奪目的明珠!老師帶來了一些名句,考考你能完成幾句?

  二、揭示課題,激發學習欲望。

  大家讀得很美,聽來是一種享受!一首好詩,就蘊涵著一種心情,一個故事,甚至是一段歷史,令人回味無窮!這一節課,我們一起學習一首五言絕句:唐代柳宗元的《江雪》,后人稱其為唐人的“五言之冠”。

  三、整體感受,勾勒寒江獨釣的輪廓

  一)讀通全詩

  1、師配樂范讀

  2、同學們想讀嗎?請你細細讀上四遍:讀前兩遍,注意讀準生字和新詞,爭取把它讀得字正腔圓;后兩遍,爭取讀通順,注意詩句內部的停頓。

  3、誰來試一試

  1)“徑”讀準“jing”,意思是小路,“萬徑”呢?(成千上萬的路,所有的路)“千山”(許許多多的山,所有的山)剛好是一千座山,一萬條路嗎?不是,這里是虛指所有的山,所有的路。

  2)對讀“千山”“萬徑”。

  4、再請你讀一讀:

  1)新詞“蓑笠翁”,看“蓑衣”——“蓑”    “斗笠”——“ 笠”(用來擋雨雪)

  2)切換至flash畫面,看這位老人身上穿的是“蓑衣”,頭上戴的是“斗笠”。

  “蓑笠翁”意思就是——

  1、讓我們一起來讀讀全詩。讀得字正腔圓。

  二)理解詩意:

  過渡:我們已初步讀通了這首詩,接下來我們得弄懂這首詩的大概意思。

  1、你們有什么好辦法?

  (多讀,書讀百遍,其意自見;看注釋,串詞成句;觀察圖想象……)

  2、資料上的注釋是你的好幫手,再根據插圖,想象畫面,自由試著說說整首詩的意思。

  3、誰來說,請你:

  1)肯定自學有成效,有收獲。

  2)解難

  “獨釣寒江雪”同學們在理解詩句時已經換了語序。(很靈活,會學習)以后碰到類似的語句,“換序理解”是種好方法!

  4、誰再來說說整首詩的意思。

  5、帶著這樣的理解再來讀詩。(讀出了詩的意思)

  四、意境探尋:體會寒江獨釣的孤傲。

  一)品讀第一、二行

  1、我們一起走入這浩翰無邊的大背景,讀——“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2、如果沒有“絕”“滅”兩個字,會是怎樣一幅畫面和情景呢?讀一讀,想一想畫面。

  你仿佛看到了,聽到了什么?

  千山鳥飛  萬徑人蹤 (鳥語花香  行人如梭  川流不息 好熱鬧繁華,一幅生機勃勃的景象)

  1、可是詩人筆鋒一轉,

  一個“絕”字卻成,讀“千山鳥飛絕”,再讀——

  一個“滅”字已成,讀“ 萬徑人蹤滅”,再讀——

  2、一“絕”一“滅”,詩人用詞精妙至極!此時變成了一幅怎樣的畫面和情景?

  請你閉上眼,隨著老師的朗讀來想象,你的眼前仿佛看到了什么?

  讓我們一起進那廣闊的原野,走進那白雪皚皚,  天寒地凍的世界,放眼遠望——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睜開眼,你已看不到,聽不到什么?

  (你走進去了,你看得比他多,富有想象力)

  1)一切的一切都被白雪覆蓋了,沒有飛鳥,沒有行人,沒有聲音,幾乎是死一般的沉寂,這樣的畫面,你感受到了什么?(冷清、寂靜、悲涼)

  2)是呀,那是多么寂靜、冷清啊!指名讀!——“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3)這是彌散在千山萬徑中的寂靜、凄涼——齊讀

  4)天地間只留下了茫茫冰雪,眼前一片冷冷清清——齊讀

  5、就在這眾人不到之時,眾人不到之處,我們卻看到了——“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二)品讀三、四行

  1、放flash,再問:寒風刺骨,大雪紛飛,老人卻在獨自垂釣,你感受到老人什么?

  交流后讀這兩行。

  2、那是刺骨的寒冷呀!而這位老人還在江上垂釣,你想問老人什么?(這么冷的天,為什么老人還在江上釣魚?)

  1)問得好!請你大膽猜想一下原因,可以與同桌討論。

  為了生存,捕魚為生;

  向人們訴說他心中的孤獨;

  有傷心事;

  愛釣魚……

  2)大家有不同的猜測,究竟哪一種比較吻合詩人的心境呢?要弄清這個問題,得了解詩人。

  3、了解詩人的經歷,走進詩人的內心世界!你認為作者僅僅就是蓑笠翁嗎?那他是在寫誰?

  4、詩人想借老人寒江獨釣,寫出自己的什么呢?(孤獨、萬分痛苦、悲憤、但堅強不屈、不與當權者同流合污)

  1)、把詩人的這種情感讀到市的字里行間去!自由讀!

  2)、請你讀

  是呀,柳宗元在訴說,他官場失意,親人離世,再請你讀

  我們聽到柳宗元在傾訴,她內心的千萬孤獨,一起讀《江雪》

  5、老人就是柳宗元的影子,他真的是在釣魚嗎?

  1)柳宗元做大官,一心想為民造福,但現在被貶,一腔抱負難以實現,他在等什么?

  (等機會,等翻身的機會,等待東山再起的機會,等做大官,做好官的機會,等待朝廷對他的理解,時時渴望東山再起)

  2)他等機會干什么?(想做好官,為民造福,為老百姓做好事,想建功立業,報效朝廷,為國為民)

  6、你們真是柳宗元的知音哪!柳宗元在等機會,在釣一個機會!

  一個“釣”字是全詩的眼睛,這就是“詩眼”。

  柳宗元,永州一等就是十年……十年后,他被貶為柳州刺史。由司馬升為刺史,雖然權利有限,但他在那建功立業,為老百姓做了許許多多的好事。他就是這樣一位心中裝著老百姓的好官!

  7、讓我們一起回到柳宗元永州那段千萬孤獨的日子,指名讀《江雪》

  那是萬分的孤獨呀!但他心中有希望,他一直在等待,再讀

  柳宗元把他千萬孤獨卻堅強不屈的情懷化作了——《江雪》,讀

  好一個“孤舟”“獨釣”,柳宗元把他孤獨不屈的情懷化作了一首江雪,一起 讀——

  字字都是景,字字都是情!

  三)、教師小結:

  千山萬徑冷冷清清,飛鳥行人絕跡,老人卻在寒江獨釣。詩人借這江上雪景,寫出了自己的孤獨不屈!

  五、課外延伸:拓展學習《題秋江獨釣圖》

  1、古人寫景即寫情。我們再來讀一首《題秋江獨釣圖》,也是寫釣魚,看看這首詩表現了詩人怎樣的心情?

  2、自由品讀這首詩。

  3、心情怎樣?從哪兒看出的?高興,一曲高歌,舉杯暢飲

  1)你讀這句

  2)小組讀,聽出了詩人的逍遙自在,怡然,自讀

  7、王士 ,刑部尚書,正是官場得意之時;柳宗元卻被貶永州,官場失意,同樣是獨釣,但詩人的心境截然不同。請男生讀《題秋江獨釣圖》,女生讀《江雪》

  爭取讀出不同的味道來,醞釀好感情

  六、教師總結:激發誦讀經典詩文的興趣。

  古詩文的魅力就在于它的寫景如畫,借景抒情,在于它的聲韻悠揚,以聲傳情,人們常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讓我們繼續堅持誦讀經典詩文,感受祖國語言文字的魅力,提高自己的文化底蘊!

  七、布置作業:堅持課外搜集資料,誦讀積累。

  1、背誦,默寫《江雪》

  2、“走近柳宗元”:了解柳宗元一生經歷,誦讀柳宗元的詩文。

  設計理念:

  1、打破串講的傳統古詩教學模式,力避逐字逐句講析,給學生以自主學習的權力,充分調動其學習的積極性,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在誦讀、品味中入景、悟情。

  2、領會詩歌的意境是古詩教學的關鍵,教學中想方設法讓詩中的畫面和詩人的感情在學生腦中“活”起來,進而喚起學生的生活體驗,激發其情感,把詩人創造的意境在學生的心中再現。

  3、余秋雨說:如果我們的孩子能夠從小誦讀一些古詩文,那就會成為一個文化意義上的中國人!課后作業讓學生繼續收集詩文名作,堅持誦讀,在激發學生學習古詩興趣的同時,擴大學生的知識面,注重積累,只要能堅持誦讀、品悟,潛移默化中將具備優雅人格。

《江雪》教案 篇13

  設計說明:

  古代詩人在字詞的使用上十分講究,力求完美。教學古詩時,抓住詩句中的關鍵字,品味玩索、深挖細摳,使學生在學習古人用詞準確、深刻的同時,體會作者的情感,認識中國文字博大精深的美。

  學習目標:

  1、理解“千山、絕、萬徑、蹤、滅、蓑笠翁等詞意思,在想象詩中意境深遠的畫面中理解詩意。

  2、背誦、默寫《江雪》并在語境中運用古詩。

  教學重點

  體會《江雪》的語言美及意境美。

  教學過程

  一、看圖說話,新課引入

  出示:一幅畫面,畫面中白雪茫茫,只有一人在江面上,坐著小船上垂釣。

  請學生組織語言說說畫面的情景。

  (從訓練學生根據畫面說完整話開始,同時引出下面的古詩的語言的品味與欣賞的學習)

  二、反復朗讀,品味詩語。

  師:有一位詩人是這樣描述這幅畫面的。出示古詩全文。

  1、學生讀詩,直至成誦。

  2、學生品味詩語言。

  師:畫面好空曠,情景好凄涼,背景好寥廓,這么一幅凄清的山水畫作者卻只用了20個字就表現出來了,贏得了眾多人的稱贊,你們喜歡這首詩嗎,為什么?

  (如柳宗元的詩具有一種 對稱美,“千山”對“萬徑”, “滅”對“絕”,“孤”對“獨”,蓑笠翁對寒江雪。對這首詩展現的畫面是一種凄涼美,這首詩,語言具有對稱美。同樣的意思,同樣是這樣的組合,是組合得這么巧妙,這種妙的組合叫人贊嘆,更讓人嘆為觀止的是其間蘊含的情意。)

  (詩意、詩味、詩情僅僅存在于詩的言語形式中,改變了言語形式,詩意、詩味、詩情也就隨之改變甚至完全消失了。在學生述說自己為什么喜歡這首詩之際,詩美的表達方式也潛移默化于學生頭腦之中。)

  四、了解背景,體會感情

  1、你們猜一猜,作者寫這首詩可能是什么時候。

  老師隨機介紹讀者:柳宗元,山西人(唐代河東)所以人們稱他柳河東,20多考中進士,博學多才。32歲那年參加改革,成為核心人物,名氣很大,誰知改革失敗,被貶為永州降幾級,十年后才被召回,后又被貶到更偏遠的柳州,46歲那年在憂悶中病逝。這首古詩,就是詩人被貶到永州時所作。當他看到眼前茫茫白雪,毫無生機的世界里,有一位老人在江面上獨釣的情景,他會那么想呢?

  1、指導朗讀,讀出苦悶,煩惱,或者讀出堅貞不屈,在讀熟的基礎上背誦課文。

  (這里的背景介紹不是由教師直接傳授于學生,而是讓學生從詩的字里行間體會出來。教師的“導”也是在學生認知基礎上的引導。)

  五、嘗試運用,加深體會。

  師:我們現在學古詩,一邊為了了解國燦爛的古代文化;二是積累優美豐富的言語;三是學會正確運用,提高語言能力。出示

  1、山道上,空曠無人,俱寂無聲,頗有一種:“ ”的感覺。

  2、雖然不被人理解,但是我還是堅持走自己的道路,希望在向我招手,詩句“ ”不正是告訴我們這個道理嗎?

  (化消極積累為積極運用,實現活學活用。)

  六、拓展閱讀,開闊視野

  柳宗元46年的生涯中,共寫有一百四十余首詩,大多的是抒寫被貶后心情愁悶,只得寄情山水田園的詩。

  我們來看其中兩首詩:出示:

  柳州二月榕葉落盡偶題

  宦情羈思共凄凄,

  春半如秋意轉速。

  山城過雨百花盡,

  榕葉滿庭鶯亂啼。

  與潔初上人間看山寄京華新龍

  海畔尖山似釧芒,

  秋來處處割愁腸。

  若為化得身千億,

  散向峰頭望故鄉。

  你又如何明白詩中蘊涵著凄涼、苦愁與悲傷呢?引導學生從字里行間體察作者的情感雜思。

  把體會到的情感通過朗讀表現出來。

  (食物的味道需咀嚼后才能知道,水果的營養要吃下去才能吸收,所以,教學古詩要讓學生咬文嚼字,反復吟誦,在體悟情味中賞析語言,在推敲語言中領悟意境)

  六、總結學習,抄默古詩

  提醒容易寫錯的字 蓑 笠 獨,先抄寫生字,再或抄寫或默寫古詩。

《江雪》教案 篇14

  教學目標:

  1. 理解古詩。

  2. 體會詩人孤獨、苦悶、彷徨而又頑強不屈的精神。

  教學重點:意境的體會。

  教學過程:

  一、課前鋪墊,導入課題。

  1. 說幾個表示冬天的成語。

  2. 揭題,并說說詩題《江雪》的意思。

  二、初讀課文,了解概況。

  1. 讀一讀課文,看看作者是怎么寫的。

  2. 把課文讀正確(這里應該進行多種形式的讀,多讀,大面積的檢查。)

  3. 猜猜課文大概寫了些什么?(用一個“猜”字能減輕學生的心里壓力,發言的同學就少了很多“后顧之憂”。)

  三、教給方法,自主學習。

  1. 仔細觀察,今天學的古詩與以往學的在內容的編排上有何不同?

  2. 板書“注釋”。利用注釋幫助理解古詩是一種非常好的學習方法。今天就請大家用這種方法自己去學懂古詩。(五年級的課文中第一次對古詩作出注釋,讓學生根據注釋學習古詩是一種終身受益的方法。)

  3. 四人小組交流一下你們的學習成果。

  四、集體交流,適時點撥。

  理解詩句“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1. “千山、萬徑”難道不是指一千座山,一萬條路嗎?

  2. 這里的“千山、萬徑”并非確數,乃是概述連綿不斷的群山和許許多多的路。“千”和“萬”在數學上都是很大的數,在文學上也有著異曲同工之妙。用“千萬”說幾個成語?(既幫助學生理解詞句的意思,又進行了詞語的積累。)

  理解“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1. 寫景是為了抒情,抒什么情?讀讀后兩句。

  2. 說說這兩句詩的意思。

  3. 老漁翁獨對寒意襲人的江流,冒著風雪垂釣。你感受到了什么?

  4. 這短短的二十個字中,字字都浸透著詩人難言的孤獨。找出表示數量的4個詞。師板書:千萬孤獨。

  了解背景,體會意境。

  1. 讀到這有什么問題嗎?(為什么詩人要在如此寒冷的大雪天,獨自一人在江面上釣魚?)

  2. 了解詩作者——唐宋八大家之一柳宗元。

  唐順宗永貞年間,柳宗元協同王叔文進行積極的政治革新,慘遭失敗。王叔文被殺,柳宗元、劉禹錫等八人被貶為邊遠地區的司馬,這就是歷的“二王八司馬案”。

  柳宗元被貶為永州司馬后,在永州整整度過了十個顛沛流離的春秋。政治上,他處處遭到黑暗腐敗朝廷的打擊、排斥;生活上,昔日好友淪落天涯,杳無音訊。

  面對此情此景,詩人寫成了千古絕唱《江雪》。

  3. 了解了這些,你認為老漁翁真的在釣魚嗎?

  五、 課外延伸。

  唐詩題材廣泛,內容豐富,詩人常常借助景物真實而深刻地反映唐代社會生活的各個立體側面。我們再來欣賞幾首唐詩。

  《漁歌子》

  1. 這首詩是作者厭惡了官場污濁的生活,而寧愿過那種“不須歸”的隱居生活。

  2. 自己根據注釋,讀懂這首詩。

  3. 背誦古詩。

  《楓橋夜泊》

  1. 根據注釋自己讀讀這首詩。

  2. 猜猜看,寫這首詩時,作者的心情如何?

  3. 背誦古詩。

  六、 總結。

《江雪》教案 篇15

  摘要:古詩教學常用的做法往往是查背景,講意思,背詩文三步曲,此方法用于古詩的略讀倒也挺好,但若篇篇經典都如此囫圇吞棗,那我們的學生恐會“消化不良”。

  關鍵詞:查背景,講意思,背詩文

  古詩教學常用的做法往往是查背景,講意思,背詩文三步曲,此方法用于古詩的略讀倒也挺好,但若篇篇經典都如此囫圇吞棗,那我們的學生恐會“消化不良”。 筆者以柳宗元的《江雪》為例,嘗試換一種教法,帶領學生透過精妙的文字,用心體察作者豐富的情感,感悟詩文下深厚的內涵。

  詩中一個“雪”字揭示了本詩的環境基調,扣住“江雪”向全詩輻射,帶動了對全詩的品讀,避免逐字逐句講解的生硬與煩瑣。再抓住詩中看似最不合理的一個情節“寒江獨釣”,引發學生的思考,走進詩文背后,觸摸詩人心境。詩人在一“釣”中抒發著自己的情感,學生在一“釣”中發掘著詩文下豐厚的內涵。帶著個人的體驗去品讀,必然會形成多元的理解,在課堂上“釣”出精彩。

  一首好詩,經歲月的洗滌,文化的積淀,如同濃縮的精華,是值得細細品味的。抓住詩眼品讀全詩,透過文字感受詩情,只要我我們愿意去品味,古詩是可以上得深情一些,厚重一些,語文味濃一些的。古詩在語文教學中經常會遇到, 最“流行”的做法往往是查查背景,講講意思,背背詩文,這“三步曲”以不變應萬變,操作簡單、使用方便,用于古詩的略讀倒也挺好,但若篇篇經典都如此囫圇吞棗,那我們的學生恐會“消化不良”。如柳宗元的《江雪》,堪稱千古絕唱,入選多種版本的教材。筆者帶領學生透過精妙的文字,用心體察作者豐富的情感,感悟詩文下深厚的內涵,收獲頗多。

  實錄片斷一:品“雪”

  師:這首詩的題目是《江雪》, 讀了全詩,你從哪些詞句中能看到“雪”?

  生:、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這些語句說明當時在下雪。

  師:找得不錯! 還能再細細讀一讀古詩,從字里行間找一找嗎?

  生:我從“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中也可以看出當時是雪天。因為鳥都不飛了,人都不出來了,說明雪下得很大,鳥兒找不到食物,人也怕冷不出家門。

  師:你能讀讀嗎?

  生:(深情地、一字一句讀得較慢)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再請幾人讀。

  師: 是啊,沒有人愿意出門,連鳥兒也要藏起來,所以詩里寫道——(生讀: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到處是白茫茫的一片,雪下得真是大啊!因此——(生看著屏幕中畫面讀: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如果請你用一個詞來形容這一幅江上雪景的話,你會用哪一個詞?

  生:寒冷、凄涼、孤獨、寂靜、冷清……

  師:是什么給你這樣的感覺?是詩中哪一句話?還是哪個詞,哪個字,或是這幅插圖?再讀,用心去讀,畫一畫。

  生自學后匯報。

  生:我從“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這句詩讀出這兒的冷清,飛鳥和行人都沒有了。

  師:這句詩里哪些字詞寫人、鳥不見了,沒有了?

  生:絕、滅。

  師:咱們反過來設想一下,如果沒有“絕”和“滅”這兩個字,會是一幅怎樣的景象?師提示:山林是平日鳥兒聚集的地方,小路是平日行人最多的地方,而這有“千山”, 有“萬徑”,你想啊,那會是——

  生沉思片刻,有三三兩兩發言,思維相互啟發,發言者逐漸多起來。

  生:那會是鳥語花香的景象,山林里郁郁蔥蔥,鳥兒們嘰嘰喳喳,小路上會有行人經過,比詩里要熱鬧得多。

  生:那會是幸福的景象,雖然大家日子過得很窮,但到了中午,每家都在做飯(師:家家戶戶炊煙裊裊),很有生活氣息。

  生:是快活的景象,到春暖花開的季節,小孩子就迫不及待地扎風箏、抓蝴蝶……(師:玩得不亦樂乎!)

  生:還會是悠閑的景象,有老人在樹下下棋。

  ……

  師:是的,千山鳥飛,萬徑人蹤,本該是那樣的生機盎然,可是詩人筆鋒一轉,一個“絕”字、一個“滅”字,又成了怎樣的景象呢?

  生:一下子凄涼起來,沒有一點兒生氣,連聲音都聽不見,有點可怕。

  師:正如詩中所寫——(生誦)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生:這么大一片山林一只鳥也沒有,這么多條小路見不到一個人影,只有老漁翁在獨自垂釣,太孤獨了。

  生:雪下得很大,把“千山”“萬徑”都覆蓋住了我覺得特別的寒冷,寂靜。

  師:是啊,冰天雪地,誰愿意出門呢?連鳥都躲起來了。真是——(生誦)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師小結:所有的山,所有的路,都被白雪覆蓋,沒有飛鳥,沒有行人,一切活動著的事物全部從視線中消失,余下的便是一望無際的皚皚白雪,一個獨自垂釣的老漁翁!這一切給人的感覺是那樣的——那樣的——那樣的——(學生接先前各自的感悟:寒冷、凄涼、孤獨、寂靜、冷清、冰天雪地……)

  師:你能把這首詩再讀一讀嗎?讀出你的這些感受來。(很入情入味)

  設計與反思:

  找“雪”、品“雪”的過程,實則是帶領學生一步步解詩意、入詩境的過程,為后面的悟詩情奠定基礎。一個“雪”字揭示了本詩的環境基調,大雪紛飛,天寒地凍。扣住“江雪”向全詩輻射,通過向字里行間“找雪”,通過刪去“絕、滅”兩字和加上“絕、滅”兩字的詩境對比,帶動了對全詩的品讀,避免了逐字逐句講解的生硬與煩瑣。學生一遍一遍讀,一層一層悟,讀得投入,讀得深情,讀得入境,將“千山無鳥”“萬徑無人”的空寂和老翁寒江獨釣的形象了然于胸,對詩人的心境有了初步體驗。

  實錄片斷二:悟“釣”

  師:四周圍一片寂靜,大雪漫天,寒氣逼人,老翁為何獨自一人在江邊垂釣呢?是在釣魚嗎?

  生:我覺得就是在釣魚。

  生:我有不同意見。這么冷的天,河面上結著冰呢,是釣不到魚的,再說詩中寫道“萬徑人蹤滅”,人們都怕冷不出來,這個老人應該不會在這么冷的天出來釣魚。

  師:理由很充分。那你說他在干什么?詩中和圖中老翁的確是在“獨釣”啊?

  生又說是在釣雪,遭到大家反駁,一時間沒有能讓大家信服的觀點,都陷入沉思。

  師:的確有點難,讓我來幫你。我知道通常一首詩總是飽含著作者的感情,折射著他的精神、他的生活,而柳宗元創作《江雪》是在什么背景之下呢? 有沒有同學略知一二?

  生:柳宗元本來是個當官的,后來被貶了才來到這里。

  生:他是唐朝著名詩人,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

  教師投影出示柳宗元創作本詩的背景資料,學生閱讀:

  柳宗元是唐代著名詩人,“唐宋八大家”之一。

  21 歲考取進士,關心人民疾苦,力主改革腐敗的政治,卻遭到當權派的打擊,被貶永州。那是個偏遠荒涼的地方,人煙稀少,極度貧困,和他一同去的67 歲的老母親,由于生活艱辛,到永州不到半年,便離開了人世。失去了母親,而他無職無權,報國的崇高理想無法實現,無人理解, 昔日的好友也淪落天涯……《江雪》就是在這個時期創作出來。

  師:讀了作者的創作背景,你對詩對老翁又有了什么新的理解?僅僅是在釣魚嗎?

  生:我覺得他很難過,他被貶到永州,他的理想實現不了,他雖然人在釣魚,其實心里在想著什么時候才能實現他的理想。

  師:滿腔的熱情屢遭打擊,心中的理想無法實現,所以他——(生誦: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哦,他是在釣“理想”呢。

  生:他這么孤獨,就他一個人,沒有朋友,他在釣——師提示:釣友情。

  師:他只有在垂釣中排遣心中的寂寞,于是他——(生誦)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生:(受到啟發)他失去了他的親人老母親,心里一定非常難過,他是在釣親情。

  師:喪母之痛無人述說,他只有——(生誦)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生:我猜想這位老人獨自一人,悶悶不樂,他在釣快樂。

  師:報國的理想無人理解,或許只有江中的魚兒愿意聽他述說,他只好——(生誦)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生:也許是在釣春天,冬天那么冷,( 師:冷得都——學生齊誦: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他希望春天能早點兒來。

  師:精彩!我想到了一句話“冬天已來臨,春天還會遠嗎?”他一定能釣到春天!所以他堅持——(生誦)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生:我有個新發現,詩里的“孤舟蓑笠翁”就是柳宗元自己。

  師:有價值的發現!詩人借寫詩來抒發自己心中的情感,這是寫詩常用的方法。

  生:我還有個發現,這首詩每一行第一個字連起來是“千萬孤獨”(這是筆者在黑板上的板書,豎著排列的),他太孤獨了,他就是在釣孤獨!

  師:精彩的發現,獨到的見解!請你為大家朗誦這首詩。(深情朗誦贏得了全場掌聲)

  設計與反思:

  在結了冰的江面上垂釣是多么不合情理,這恰恰是這首詩的精妙之筆。 革新失敗,報國無門,有多少情感盡在一“釣”之中,于此之處設疑討論,無疑會激起學生思維的浪花。當學生的理解陷入困境時,再及時補充本詩的創作背景,豐富學生的儲備,為學生的進一步感悟鋪路搭橋。學生果然不負眾望,思維相互啟發,掀起課堂的高潮。詩人在一“釣”中抒發著自己的情感,釣得苦悶,釣得清高,釣得希望;學生在一“釣”中發掘著詩文下豐厚的內涵,悟得投入,悟得深沉,悟得精彩。伴隨著感悟去誦讀,于誦讀中感悟,一步步走進詩人孤傲的心,對這看似不合情理的“寒江一釣”有了自己的思考。學生帶著個人的體驗去品讀古詩,必然會讀出不一樣的味道,必然會對詩情有著多元的理解。

  一首好詩是值得細細咀嚼的,因為營養豐富,如《江雪》。抓住詩眼品讀全詩,透過文字感受詩情,只要我我們愿意去品味,古詩是可以上得深情一些,厚重一些,語文味濃一些的。

《江雪》教案 篇16

  作者:佚名    轉貼自:轉載    點擊數:64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習詩文,體會詩的意境和詩人的思想感情。

  2、學會本課生字新詞。

  3、理解重點詞句,理解全詩意思。

  4、有感情地朗讀詩文,背誦古詩。

  5、繼續練習把詩句補充完整。

  教學重點:

  1、學會本課生字新詞。

  2、正確流利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教學難點:

  指導學生結合生活實際理解詞句,理解古詩意思。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

  教學過程:

  一、觀看電腦畫面,初步感受畫面的意境。(讓學生用自己的話說一說感受)

  揭示課題:教師板書課題《江雪》

  二、學習

  1、教師伴著音樂范讀古詩,請學生進行評價。

  2、學生自學

  用投影列出學習的步驟:

  (1)借助漢語拼音讀古詩。

  (2)借助工具書,查一查不認識的字,理解意思。

  (3)提出不懂的問題。(把問題在書中標寫出來)

  教師深入到學生中間,回答疑難,解決問題。

  3、相互交流學習情況

  (1)讓學生出示生字卡片:絕徑蹤孤舟翁釣

  (2)指名讓學生讀生字,對讀得不準確的地方及時提醒

  (3)結合學生遇到的難字說一說記憶字形的方法。(教師板書)

  舟:第一筆是撇,第三筆是橫折鉤。

  翁:部首是“羽”字底,第五筆是橫折鉤。

  孤:這是左右結構的字,右邊是“瓜”不是“爪”。

  徑:注意與“經”字的區分。

  釣:注意與“鉤”字的區分。

  動手書空寫一寫。(教師進行板演,易錯的地方用彩色筆標出來)

  (4)學生結合課外資料介紹作者:柳宗元:字子厚,后世稱他為柳河東,他是中唐時期進步的思想家和政治改革家,也是著名的文學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5)理解字意

  (結合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理解,讓學生先說一說意思,相互補充,用投影羅列出來)

  絕:盡。

  徑:小路。

  蹤:腳印,蹤跡。

  孤:孤獨,孤單。

  舟:小船。

  翁:指老頭。

  寒:寒冷。

  蓑笠:身披蓑衣,頭戴斗笠。

  (6)結合注釋和投影中的解釋理解每句詩的意思:(讓學生自己練習說說意思,教師及時進行幫助指導)

  千山鳥飛絕,千山萬嶺鳥兒已經飛絕,

  萬徑人蹤滅。條條小路不見一個行人。

  孤舟蓑笠翁,只有一葉小舟,上面坐著一個身披蓑衣,頭戴斗笠的老人。

  獨釣寒江雪。迎著風雪,在獨自垂釣。

  讓學生自己練習說說全詩的意思。(先自己說一說,遇到問題主動與同學交換意見,或者向教師請教。)

  (7)讓學生說說全詩的意思,其他同學進行評價。(鼓勵學生開展相互間的評價,及時補充,形成生生互動的氛圍)。

  4、指導朗讀

  (1)結合電腦欣賞當時的意境,聽配樂朗讀。(聽后讓學生談談自己的體會。)

  千山/鳥飛絕,

  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

  獨釣/寒江雪。

  (朗讀提示:結合學生的發言教師小結:應用那種不怕困難,敢于同困難做斗爭的語氣讀)

  (2)與小組成員一起進行練習,相互評議,推選一名同學參加班級展示。

  (3)小組選派代表在全班參加競賽,而后評議出最佳選手。

  (4)全體同學伴著音樂進行朗讀。

  三、練習鞏固

  1、練習按照田字格書寫漢字。

  孤:左窄右寬。

  蹤:左窄右寬, 高低一樣,最后一筆寫成點。

  舟:第五筆橫要長一些。

  徑:左窄右寬。

  翁:上下結構,上短下長,上下寬窄一樣。。

  2、填寫詩句

  千山,

  萬徑。

  蓑笠翁,

  。

  3、背誦古詩(自己先練習,而后匯報)

  四、總結本課學習情況

  五、布置作業

  1、在生字本上抄寫難字。

  2、找一找柳宗元的詩,讀一讀。

  附:板書設計:

  5 江雪(柳宗元)

  難字:舟:第一筆是(撇),第三筆是(橫折鉤)。

  翁:部首是(“羽”字底)。

  孤:右邊是“瓜”不是“爪”。

  徑:與“經”字的區分。

  釣:與“鉤”字的區分。

  (第一范文 www.第一范文.com友情提醒:查找本課更多資料,請在站內搜索關鍵字:江雪)

  此文轉載

《江雪》教案 篇17

  作者:佚名    轉貼自:轉載    點擊數:68

  河南省長葛市第一小學 岳彩花

  教學目標

  1.學習本課生字詞,逐句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古詩所描繪的景色及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2.學會學習古詩的方法。

  3.會朗讀、背誦這首詩。

  教學重、難點

  1.引導學生正確理解詩中字詞的意思。體會詩的意境及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2.學習古詩的方法步驟。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冬天來到了,慈祥的冬爺爺又快給咱們送禮物來了。他的禮物十分神奇,會使光禿禿的枝條一夜間開滿美麗的白花,會使綠油油的麥苗一夜間蓋上一層厚厚的棉被,同學們說這禮物是什么呢?(生答)咱們是中原的孩子,見慣了平原的雪景,那么江上的雪景又是怎樣的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描寫江上雪景的古詩--《江雪》。(板書)

  二、初讀課文,正音辨字。

  1.學生輕聲自由讀全詩,再指名讀,齊讀全詩。

  2.出示投影片(1)。(辨析字形:蓑笠 釣魚 孤獨)

  讓學生舉例加點字與何字相似。(衰鉤狐)

  三、學生析題,教師簡介作者。

  1.《江雪》是什么意思?看到這個題目,你認為這首詩該寫什么內容?

  2.這首詩的作者是唐代大詩人柳宗元,這是他被貶官之后所寫的一封來信。他對江上雪景的描繪是不是和我們談的一致呢?下面我們就學習這首詩。

  四、精讀,理解詩句。

  出示詩句卡片(千、張)邊貼邊讀。(領讀——自由讀)

  1.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1)學生齊讀此句,逐句理解,試譯全句,可自學可討論。

  (2)檢查自學效果,學生訂正補充。

  千山是什么意思?采用了什么修辭手法? 絕是什么意思?你是怎么知道的? 鳥飛絕的意思是什么?

  指名意譯此句的前半句。

  徑是什么意思? 你是從何處知道這個字的意思的?萬字是否就是一萬呢?

  人蹤什么意思? 滅什么意思?查字典選義項(消滅、熄滅、消失)。

  指名意譯此句的后半句。

  (3)讓學生思考品味:該句為我們描繪了一幅什么樣的畫面?

  (冷清、寂靜、凄涼的畫面,)

  讓學生讀、思、議,教師啟發學生想象品味。

  (4)指導朗讀。(由畫面、感情啟發到語氣、語速、停頓、重音)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5)過渡到第二句。

  (第一范文 www.第一范文.com友情提醒:查找本課更多資料,請在站內搜索關鍵字:江雪)

  此文轉載

  大自然中可以作為描寫對象的景物有千千萬萬,作者只是抓住了兩個典型的環境進行描寫(千山、萬徑),因為山林是平日鳥兒聚集的地方,小路是平日行人最多的地方。然而,現在連山林中都沒飛鳥,連路上都沒有行人,你說這天氣怎么樣?這樣的天氣環境給人一種寂靜、冷清的感覺。在這樣的環境中,有沒有人呢?請自學第二句。先逐字理解,再理解整句意思。(生自學)

  (6)⑥檢查自學效果。

  學生齊讀此句,逐一提問對以下宇詞的理解。

  孤、舟、翁、獨。學生如果回答正確,則追向其理解的思路,啟發其他學生知識的遷移。

  難點理解:釣寒江雪是什么意思?有人釣雪么?從而讓學生理解雪置于句尾原因;a.為了押韻,b.突出環境惡劣,c.點題。

  (7)指名意譯第二句,學生互相糾正補充,教師最后總結。

  (8)學生思考、討論、回答;第二句為我們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

  (老翁孤舟獨釣的圖景)

  (9)指導朗讀。(除語氣、語速、停頓、重音外,寒字的顫音要讀出來,以符合其凄涼、冷落的感情,師示范)

  孤舟/蓑笠/翁,獨釣/塞江/雪。

  再讓學生反復朗讀全詩,以體會感情。

  五、品讀,體會詩句深意。

  1.啟發學生再次品讀想象這首詩的第一句所描繪的畫面,給人一種什么樣的感受。(由人鳥絕跡可以想象環境的寂靜,給人的感受是清冷、凄涼)啟發學生再晶讀咀嚼第二句詩,在人鳥絕跡的環境中,在雪花紛飛的寒冷江面上,一個孤獨的老人獨自垂釣的畫面,又給人以怎樣的感受呢?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你覺得這位老人有著怎樣的精神品質?(讓學生讀、思、議、發言)

  其間可啟發學生求異思維:(1)在寂靜清冷的環境中獨自垂釣可見其孤獨寂寞的思想感情。(2)在這樣寒冷、靜寂的大江上卻能獨自垂釣,也可以看出這位老人堅強不屈的性格,透出絲絲生氣。詩言志,這也是作者的心境,作者的自喻。

  2.配樂范讀,生閉目想象畫面,再次體會詩的意境。

  3.出示幻燈片(2)(本詩畫面)。生口述畫面內容,意譯全詩(語言訓練)。再指導背誦,默寫全詩。

  六、總結學法。

  讓學生回憶后回答學習《江雪》的過程,再出示幻燈片(3):

  a. 解題,了解作者。

  b.朗讀,弄準字音。

  c.講析,試述句意。

  d.晶讀,體會詩境。

  e.賞讀,背默全詩。

  七、運用學法,自學《靜夜思》。(注:1994年小語課本中此詩未入選)。

  1.出示《靜夜思》。

  2.自學。

  3.檢查自學效果。

  (1) 題意?作者?

  (2)明月光?疑?舉頭?思?故鄉?

  (3) 解詩句,悟詩情;

  (4) 放《靜夜思》配樂朗讀,配曲錄音。

  4.指名朗讀與背誦。

  八、默寫《江雪》一詩。

  [教案述評]

  河南省長葛市教委教研室陳景堯

  岳彩花老師是河南省長葛市第一小學的青年教師。以上《江雪》一課的教案是她在1994年許昌市優化課堂教學研討會上,參加優質課評比時的教案,她榮獲了許昌市優質課評選一等獎。

  岳彩花老師的這節教案有如下兩個特點。

  一、教案體現了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以訓練為主線的三為主原則。教案中可見每個教學步驟都是教師如何指導學生學習的過程,即體現了訓練過程。教案是訓練學生未知能力的計劃,而不是讓學生應該知道的答案匯編。例如:讓學生自找生字的相似字,自己解題,自己讀詩,自己逐字理解,自己意譯詩句,自己體會詩的意境。教師的職責僅僅在于指導先學什么,后學什么,如何學,怎樣啟發點撥。學生回答問題,教師既注意答案的正確與否,更注意答案得來的思維過程。如徑字是啥意思?你是怎么知道的?學生如能理解抓、舟等字,則追問其理解思路,以啟發其他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在訓練朗讀能力上,教案設計具體扎實,可學可練。在體會全詩深意上,又啟發求異思維,開發學生智力。總之,讓學生訓練的主線貫串始終。

  二、總結學法,運用學法。本節教的是首古詩,而學生學的是學習古詩的一般方法步驟。這是教點金之術,這是使學生終生受用的學法指導,這是自學能力的培養。學生學會了嗎?就再練習一遍,自學《靜夜思》,并且檢查自學效果,整個教學步驟扎實而有序。

  (第一范文 www.第一范文.com友情提醒:查找本課更多資料,請在站內搜索關鍵字:江雪)

  此文轉載

《江雪》教案 篇18

  設計意圖:

  1、三個層面,由表及里,層層推進;

  2、挖掘古詩內涵,透視古詩人文。

  教學目標:

  1、理解詩句,熟讀古詩;

  2、體會古詩意境及詩人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3、初步了解古詩的語言特色。

  教學過程:

  一 熟讀成誦

  1、昨天,我們在深秋的楓林里一起目睹了紅艷似火的霜葉,一同聆聽了孤蘇城外的夜半鐘聲。今天,就讓我們和唐代詩人柳宗元一起走進——江雪,去感受——江雪,去欣賞——江雪。

  2出示古詩,讀準古詩

  (1)全詩只有寥寥20個字。請大家自由讀幾遍,讀正確,讀通順了,還要注意詞句內部的停頓,掌握好古詩的節奏。要有輕重緩急,高低起伏的變化。

  指名讀,注意古詩的節奏。

  千山/鳥/飛絕,

  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

  獨釣/寒/江/雪。

  教師隨機點評,特別是結尾處的節奏,要放慢。

  (2)同學們,讀古詩,我們不但要把它讀正確,讀得有節奏,而且要盡可能讀出它的味道來。比如,《江雪》這個題目,你看,怎么讀,才讀得有味道?

  雪的大小不同,讀的感覺就不同。如果輕輕飄落的幾片雪花,你該怎么讀?(很輕柔的)。如果是漫天飛舞的雪花,你會怎么讀?倘若是一團一團的大雪團,你又該怎么讀?

  讀詩就要爭取讀出自己的感覺來,你們自己再試著讀一讀《江雪》,爭取讀出你的感覺來。

  誰來讀?讀出你的感覺來。同學們,注意聽,你聽出了什么感覺?

  二 景之凄涼

  1同學們,詩讀到現在,你的腦子里出現了哪些景物?(板書:景)

  ①有“山”:

  師:這是怎樣的山?

  a引導山的多。有一千座山嗎?虛指,夸張的手法。你想用哪些詞語來形容這么多的山?

  b引導山的寂靜。

  ②有“徑”

  師:徑就是——小路。說說你看到的小路。

  a引導小路的多,你能打個比方嗎?

  b引導小路的冷清。沒有腳印,很冷清。

  師:誰來連起來讀一讀這兩句詩?

  ③有“舟”

  師:舟就是——小船。幾條船?為什么?

  ④有“翁”

  師:翁是什么意思?(老人)請你具體描述一下這位老人。從穿戴、姿勢等方面講。

  2如果,我們把這些景物放在一起,那么就成了一幅鮮活的畫。(出示畫面):你能說說這幅畫的內容嗎?這幅畫給你什么樣的感覺?板書:景之凄涼

  3無獨有偶,清代王士禎也作詩一首, 出示《題秋江獨釣圖》,讀一讀這首詩吧,

  一蓑一笠一扁舟,

  一丈絲綸一寸鉤。

  一曲高歌一樽酒,

  一人獨釣一江秋。

  讀一讀,與《江雪》比較一下,有什么相同點?有什么不同點?

  三 情之孤獨

  1的確,詩其實是詩人的心情,也只有讀懂詩人的心,你才能真正讀懂詩。那么,柳宗元當時到底是怎樣的心情呢?讓我們來看一段資料。出示柳宗元生平介紹。

  柳宗元是唐代著名的詩人,被稱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關心人民疾苦,力主政治改革,可是卻遭到了當權派的打擊和排擠。他參加“永貞革新”失敗后,九月被貶為邵州刺史,途中又被貶永州司馬,十一月到達永州。這對33歲正當盛年的改革志士來講,無疑是一個沉重的打擊。元和元年(806)正月,唐憲宗改元大赦,而八月有詔柳宗元等八司馬“縱逢恩赦,不在量移之限”。 加上戰友王叔文被賜死,另一戰友病死在貶所,八司馬之一凌準因憂憤而死,柳宗元的母親來永州不到半年就逝世。可是,他的政敵仍不肯放過他,幾次派人對他的住所放火,導致他身體受到嚴重的摧殘,這真是集國憂、家禍、困苦于一身呀!

  2請你告訴我,這個時候的柳宗元,應該會有怎樣的一種心情?(孤獨、悲憤、痛苦……)

  3再讀《江雪》,從詩中哪些字詞或句子中感受到作者的這種心情呢?

  預設:

  ①“絕”“滅”“孤”“寒”“獨”

  師:如果這些字有顏色,它會是——(生說:灰、白),如果這些字有溫度,它會是——(生說:冰、冷)

  4是怎樣的心情才會寫出這樣的字眼和詩句啊? 讓我們仔細來琢磨一下,請你把每句詩的第一個字連起來,讀一讀。——千萬孤獨。

  5( 放音樂)同學們,千萬孤獨,就是這種感受,這種感情,這種心靈的回響,你們難道不想來吟誦一下這首詩嗎?先自己讀,試著把柳宗元內心這千般孤獨,萬般孤獨讀出來。(板書:情之孤獨)指名——齊讀

  四 意之堅強

  1同學們,讓我們隨著這幽怨哀婉的音樂,一起走進這副冰冷的畫面,走到這冒雪獨釣的老漁翁身旁,和他說說話吧!你有什么話想對他說,有什么問題想要問他嗎?

  預設:

  ①  老漁翁(老爺爺),這么冷的天,你為什么不回家呆著,反而要一個人出來釣魚呢?

  ②  您為什么不去撒網呢?

  ③  老爺爺,冰天雪地的,您能釣到魚嗎?

  ……

  2讓我們來看看古人是怎么想的吧。

  寒江魚伏,釣豈可得,此翁意不在魚也。如可得魚,釣豈獨翁哉!                                       —— 朱子荊

  看看是什么意思?

  3師:是呀,既然釣不到魚,那老漁翁到底在釣什么?

  私下討論——匯報交流(教師適時引導:思念親人、閑情逸致、修身養性、鍛煉意志、等待時機等。)

  寒江魚伏,釣豈可得,此翁意在         哉!

  3同學們,你們真是柳宗元的知音啊!其實,這冰天雪地的嚴寒天氣就是——柳宗元受到的種種迫害,和他艱難的處境。而與嚴寒天氣作斗爭的老漁翁就是——柳宗元自己內心的寫照呀!

  (無論環境有多么的惡劣,無論我的內心有多么的孤獨,可是我還是堅強地活下來了,瀟灑地下來了!(板書:意之堅強)

  4再讀板書,這就是《江雪》之所以能夠流傳千古,成為古詩中的瑰寶的原因所在呀!為了表達我們的敬意,我們一齊再來讀一讀柳宗元的心聲吧!(師生齊讀)

《江雪》教案(通用18篇) 相關內容:
  • 《江雪》教案(精選13篇)

    教學目標:了解現代詩歌與傳統詩歌的繼承和發展關系,學會對比鑒賞詩歌的一些寫作技法。教學設想:對比教學。課時安排:一課時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二.出示四首唐代閨怨詩和宮怨詩,總結其特點1.蔣維翰《春女怨》白玉堂前一樹梅,今朝忽...

  • 江雪 教案(精選14篇)

    活動目標:1、初步學會朗誦古詩,理解古詩的意境。2、通過各種不同方法的學習,激發幼兒學習古詩的興趣。活動動備:三角形、圓形、長條形各一個,一幅古詩的畫面,古詩字卡。...

  • 《江雪》教案(精選14篇)

    教學目標1、學習本課生字詞,逐句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古詩所描繪的景色及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2、學會學習古詩的方法。3、會朗讀、背誦這首詩。教學重、難點1、引導學生正確理解詩中字詞的意思。體會詩的意境及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 《江雪》教案(精選22篇)

    教材說明:《江雪》是唐代詩人柳宗元所作。 《江雪》,即江上雪景。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絕:絕跡。人蹤:人的蹤跡。滅:消失,沒有了。千山:虛指所有的山。萬徑:虛指所有的路。...

  • 《江雪》教案(精選22篇)

    教材說明:《江雪》是唐代詩人柳宗元所作。 《江雪》,即江上雪景。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絕:絕跡。人蹤:人的蹤跡。滅:消失,沒有了。千山:虛指所有的山。萬徑:虛指所有的路。...

  • 《江雪》教案(通用18篇)

    教材說明:《江雪》是唐代詩人柳宗元所作。 《江雪》,即江上雪景。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絕:絕跡。人蹤:人的蹤跡。滅:消失,沒有了。千山:虛指所有的山。萬徑:虛指所有的路。...

  • 《江雪》教案(精選17篇)

    活動目標1、理解古詩大意,感受古詩的意境。2、理解古詩中“絕”“萬徑”“人蹤滅”“ 蓑笠”的詞義。3、有感情地朗誦古詩。活動準備電子大書、古詩課件。活動過程一、欣賞圖畫。...

  • 《江雪》教案(精選21篇)

    【目標預設】1、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2、通過學習詩文,體會詩的意境和詩人的感情。【重點、難點】通過學習詩文,體會詩的意境和詩人的感情。...

  • 《江雪》教案(精選14篇)

    教學目標: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2、學習生字(孤),了解詩句的主要意思。3、為學生補充詩人創作詩的背景,體會詩人的感情。...

  • 江雪教案(通用5篇)

    教材說明:《江雪》是唐代詩人柳宗元所作。 《江雪》,即江上雪景。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絕:絕跡。人蹤:人的蹤跡。滅:消失,沒有了。千山:虛指所有的山。萬徑:虛指所有的路。...

  • 江雪教案

    教學目標: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2、學習生字(孤),了解詩句的主要意思。3、為學生補充詩人創作詩的背景,體會詩人的感情。...

  • 九年級語文教案
主站蜘蛛池模板: 豪放女大兵免费观看bd | 激情综合色综合啪啪五月 | 国产欧美日韩中文字幕在线 | 内射欧美老妇WBB | 超碰不卡 | 最新中文字幕日本 | 精品成人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 日本aaa大片 | 国产精品专区在线观看 | 日韩欧美伦理片 | 99高清国产清纯学生在线观看 | 中国特黄视频 | 岛国av在线免费看 | 久久久免费看视频 | 天天干天天操天天碰 | AV天堂东京热无码专区 | 久草资源免费 | 国产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理论片午午伦夜理片影院99 | 亚洲情乱| 777久久久免费精品国产 | 国色A片V一区二区三区下 | 四虎永久在线精品视频 | 38激情网| 日本aaa视频 | 亚洲综合激情另类专区 | 91久久精品夜夜躁日日躁欧美 | 成人9x9x在线观看网站 | 穆斯林少妇xxxxx潮喷 | 九色porny丨首页入口在线 | 国内av网站 | 国产内射性高潮对白 | 经典三级在线播放 | 最近中文字幕日本 | 亚洲精品国产成人99久久6蜜臀 | 尤物午夜在线 | 免费女人18毛片a毛片视频 | 久草在线资源总站 | 中文字幕无码不卡免费视频 | 国内精品中文字幕 | 韩国三级中文字幕H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