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奪瀘定橋(精選12篇)
飛奪瀘定橋 篇1
教學目標
1.按事情發展順序給課文分段,學習分析事件,概括文章大意的方法。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6自然段。
3.能把奪橋的經過寫成200字左右的短文,并用上指定的詞語。
4.學習課文,了解中國工農紅軍二萬五千里長征途中飛奪滬定橋的英雄業績。體會紅軍戰士不畏艱險、勇往直前的大無畏革命精神,激發學生熱愛紅軍戰士,向紅軍戰士學習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與難點
分析事件,概括文章大意。把紅四團奪橋的經過用指定的詞語寫成二百字左右的短文。
教學準備
投影儀
教學時數
2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投影天險:兩岸高山峻嶺,大渡河水流湍急,濤聲震耳欲聾,鐵索橋在風中搖蕩。
教師引語:1935年5月,北上抗日的紅軍向天險大渡河挺進。大渡河水流湍急,兩岸都是高山峻嶺,只有一座鐵索橋可以通過。這座鐵索橋就是紅軍北上必須奪取的瀘定橋。(板書:瀘定橋)于是,為攻奪天險,長征途中一場最為悲壯的戰斗打響了!(板書:飛奪)
我們很多同學都提前預習了課文,現在讓我們一起走進這場驚心動魄的戰斗吧!請同學們打開書,快速默讀課文,邊讀邊想:課文圍繞課題講了哪幾方面的內容,是按怎樣的順序來講的?并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記號。
二、自讀自悟,交流匯報
1.課題“飛奪瀘定橋”中的關鍵詞是什么?“飛”“奪”各是什么意思?
2.通過剛才的閱讀,誰能圍繞課題來說一說課文講了哪幾方面的內容?是按怎樣的順序來講的?
教師隨機板書:搶時間攻天險
課文按事情發展順序主要寫了紅四團28日早上接到緊急命令,經過一天一夜的急行軍趕在敵人前面,攻下天險瀘定橋,消滅了守城敵人,獲得勝利。
3.同學們,在剛才讀課文的過程中有什么問題嗎?現在可以把你們讀書思考后仍不理解的問題提出來。
學生可能會提出:
為什么說“搶在前面,是我軍戰勝敵人的關鍵”?
敵人為什么要喊“來吧,看你們飛過來吧”?
課文本該主要寫攻天險瀘定橋,作者為什么要用較多篇幅寫時間緊迫、路途艱險和瀘定橋形勢險峻這兩部分內容?
…………
剛才大家提了很多有價值的問題,咱們看看能不能在讀課文中自己解決,如果不能解決或者老師遺忘了的話,你們最后再提出來,好不好?
4.現在,我們先來看看第一個問題:為什么說“搶在前面,是我軍戰勝敵人的關鍵”?請同學們讀一讀有關段落,老師相信你們一定能夠自己解決。(學生讀書思考)
誰能說說對這個問題的理解?學生談閱讀收獲。(學生可從天險、敵情、時間緊、路程遠、任務重等方面說)
三、體會“搶時間”,初步釋疑
1.請大家再讀讀第4、5自然段,思考:紅軍戰士是怎么搶時間到達瀘定橋的?
①用和分別畫出紅軍遇到了哪些困難和怎樣克服困難的。
困難:a.高山峻嶺b.敵人阻擊c.一整天沒吃飯d.對岸敵人打出火把e.下雨火把被澆滅。
克服:a.翻山越嶺b.擊潰敵人c.忘記饑餓和疲勞d.點火賽跑e.冒雨前進f.智斗敵人g.敵宿營,我照舊前進……
②說一說,在你的心目中,紅軍是一支怎樣的隊伍。
學生結合所畫的句子交流閱讀體會。
如:機智——與敵人的對話;
頑強——克服重重困難:山高路遠、忍饑挨餓、冒雨摸黑、與敵作戰;
…………
2.和同桌一起配合讀一讀,把紅軍英勇頑強的精神讀出來。
3.我們大家來試一試,女生來讀描寫困難的句子,男生來讀紅軍英勇克服困難的句子。(男女生輪流讀)
四、體會“天險”,深入釋疑
1.老師發現同學們提出的另外幾個問題,都與天險瀘定橋密切相關,那就讓我們讀讀第6自然段,看能否自己解決疑問。
同學們,請邊讀邊畫描寫瀘定橋的詞句,看看從中能體會到什么。
①橋險:兩邊各有兩根,算是橋欄……(一不小心,就有掉下去的可能)
②水急:向橋下一看,真叫人心驚膽寒……(橋下水流湍急,掉下去必死無疑)
③敵狂:守城的兩個團的敵人……(過橋等于到敵人的槍口上去送死)
2.小結。
瀘定橋非常險要、大渡河水流湍急、敵人兇狠囂張。對于紅軍來說,真的是天險難越呀!同學們,老師很想和你們一起來讀讀這段,我們大家一起體會體會瀘定橋的險,行嗎?(教師引讀課文)
3.下面我們再回頭來看一下剛才提出來的問題:為什么說“搶在前面,是我軍戰勝敵人的關鍵”?
瀘定橋天險和對岸兩個團的敵人,已很難攻打了,若再加上增援的兩個旅,這場仗就更難打了。難怪課文里說“搶在前面,是我軍戰勝敵人的關鍵”。
五、體會“攻天險”,再次感悟
1.紅軍歷盡千難萬險,終于搶在敵人前面到達瀘定橋,但面對天險和敵人的防守,紅四團是怎樣攻打的呢?請同學們讀一讀第7、8自然段,看你對這支紅軍隊伍又有了哪些新的認識?然后在小組內交流一下。
2.學生讀書、討論、匯報。
課文要點:
在“搶時間”那幾段中,我們可以體會到紅軍的英勇頑強;在“攻天險”這兩段中,我們可以更深地體會到他們奮不顧身:失足落水會犧牲,槍彈打中會犧牲,烈火燒身會犧牲……可以說隨時都有生命危險,但他們還是很英勇地奪下了瀘定橋。
這是一支英雄的隊伍:從團長、政委到二連、三連的戰士,都是那么不怕犧牲。
最令人敬佩的是二連的22位英雄:他們是突擊隊員,課文寫他們“拿著沖鋒槍、短槍,背著馬刀,帶著手榴彈,冒著敵人密集的槍彈,攀著鐵鏈向對岸沖去”。正因英雄們舍生忘死,才保證了戰斗的勝利……
3.腳下是滔天巨浪,身邊是槍林彈雨,橋頭是熊熊大火,對岸是兇狠的敵人,紅四團的戰士們對祖國和人民的愛,對敵人刻骨的仇恨,使他們“飛”過了天險,粉碎了敵人的妄想,取得了長征中又一次決定性的勝利。讓我們滿懷對英雄們的崇敬之情,一起來讀讀7、8自然段吧!
4.學生充滿激情地朗讀第7、8自然段。
5.讓我們回到1935年,再來看看這場驚心動魄的戰斗吧!
錄像:電影《大渡河》中“飛奪瀘定橋”片段
6.看得出,同學們的心靈已經被這群舍生忘死的英雄深深地震撼了。戰士們“攻天險”這些場面直接給我們展示出了紅軍英勇頑強、奮不顧身的精神。那作者為什么要描寫時間緊、路途險和瀘定橋令人膽寒呢?
課文要點:寫時間緊、路途險,更能表現出紅軍的英勇頑強;正因如此天險被攻下了,才說明紅軍是真正的英雄!
六、總結全文
1.同學們,學完了課文,談談你有什么收獲?
(學生可從自己體會到的課文的思想感情、寫作順序等方面去談)
2.還有什么不懂的嗎?
3.同學們,這節課你們通過讀書討論,解決了自己提出來的問題,真能干!老師相信,通過學習這篇課文,紅四團的高大形象一定會永遠矗立在我們每個人心中!老師更相信同學們在學習生活中遇到困難時,能像紅軍叔叔一樣堅強勇敢!
飛奪瀘定橋 篇2
一、素質教育目標
(一)知識教學點
1.學習本課生字、新詞。
2.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了解紅軍飛奪瀘定橋的經過。
3.學習按事情發展順序寫文章的方法。
(二)能力訓練點
1.培養學生聯系上下文理解重點詞句的能力。
2.逐步培養學生敘述事情時能按事情發展順序記敘的能力。
3.培養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的能力。
(三)德育滲透點
通過了解紅軍飛奪瀘定橋的經過,學習紅軍不畏艱險、不怕犧牲,勇往直前的大無畏精神。
二、學法引導
(一)教師教法
引導法、談話法。
(二)學生學法
自讀法、討論法。
三、重點·難點·疑點及解決辦法
(一)重點
l.理解紅軍是怎樣搶時間、攻天險,奪下瀘定橋的。
2.學習按事情發展順序記敘的方法。
(二)難點
通過讀課文,理解題目中“飛奪”含義。
(三)疑點
我軍為什么要飛奪瀘定橋?
(四)解決辦法
先引導學生初讀課文,理解“飛奪”的含義,然后結合重點字詞,通過理解語言文字分別理解是怎樣搶時間、攻天險的,還可結合看錄像,體會任務的艱巨,在全文學完后,再歸納寫作方法。
四、師生互動活動設計
(一)教師活動設計
教師首先介紹時代背景,為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做好鋪墊,然后從整體入手理清文章條理,精讀課文時,引導學生提出問題,歸納小結,共同探究,交流匯報時相機進行朗讀指導,最后回到整體,提煉寫法。
(二)學生活動設計
課前動手搜集資料,課上通過初讀了解故事梗概,精讀時帶著自己提出的問題,通過不同形式的讀的訓練,達到理解深入,表達清楚,課后交流感受,共同提高。
五、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揭示課題
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東部,大渡河沿岸的瀘定縣城西邊,有一座橫跨大渡河的鐵索橋。1935年5月,紅軍曾在這里與國民黨反動派進行了一場激烈的戰斗,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第24課。(板書課題)
(二)結合課文前的自學要求,自讀課文
1.初讀課文,讀準生字讀音,通過查字典或聯系上下文理解一些生詞的意思。
2.細讀課文,思考:
(1)紅軍為什么要奪取瀘定橋?
(2)圍繞“飛奪瀘定橋”,課文主要講了哪幾方面的內容?
(三)檢查自學情況
1.指名讀生字、新詞。
2.檢查讀課文情況。
(指名分自然段朗讀課文,及時糾正字音。
3.回答自學中的兩個問題。
(l)說說紅軍為什么要奪取瀘定橋?
(結合課文第l自然段的有關文字,也可結合有關的背景資料。)
(2)說說課文主要講了哪幾方面的內容?
(搶時間、奪天險。)
(四)質疑問題
1.再讀課文,記錄下不懂的內容。
2.全班交流提出的問題,師生共同對學生的問題進行歸納,整理出幾個大問題。
(1)“飛奪瀘定橋”題目中“飛”、“奪”究竟是什么意思?
(2)我軍為什么要飛奪瀘定橋,他們是怎么“飛奪”的?
第二課時
(一)交待本節課學習目標
采用自讀、自悟的方法自學課文,解決上節課大家提出的問題。(出示題目)
(二)討論、交流,解決重、難點
1.自讀課文,思考上節課提出的兩個問題。
2.小組討論,互相交流。(教師巡視,了解學生學習動態。)
3.交流討論結果:
(1)交流題目中“飛”、“奪”的含義。
(教師要注意引導,結合學生的回答,概括出“飛”就是搶時間,“奪”即為“攻大險”。教師板書:搶時間、攻無險。)
(2)交流“飛奪”瀘定橋的原因。
①學生先結合第1自然段和預習中學到的知識來談。
(重點抓兩方面:一、瀘定橋是北上抗日的必經之路;二、結合石達開的事例,理解我軍如果不及時奪橋也可能有全軍覆滅的危險。)
②結合第2.3自然段談搶時間的原因。
(引導學生概括出:時間緊、路程長這兩點,教師結合學生回答板書:20多小時、120公里。)
4.交流“我軍究竟是怎么飛奪瀘定橋的”?
(l)結合第4、5自然段,談談我軍究竟是怎么“搶時間”的。
(主要概括出:不顧吃飯、冒雨前進、點火賽跑。)
(2)可追問,搶時間的結果怎么樣?
(可重點抓“拋”字體會我軍行軍之快,進一步體會紅軍戰士不怕困難,勇往直前的精神。)
(3)感情朗讀第4、5自然段。
(提示學生把紅軍勇于克服困難,善于和敵人作戰的精神表現出來。)
(4)結合第6自然段,談談為什么奪瀘定橋是攻天險?
(可從這一段的最后一句話入手,提問:他們為什么這樣說?然后引導學生從自然條件和人為因素兩方面來談奪橋的艱難,重點抓“紅褐色”、“浪花三米多高”、“濤聲震耳欲聾”、“抽木板”、“筑好工事”等詞。)
(5)結合第7、8自然段,談談我軍是怎樣攻下天險的?
(可先看錄像,然后再讓學生聯系語言文字談感受,體會紅軍奮不顧身的精神。)
(6)感情朗讀第4、5自然段。
(三)總結全文,理清課文條理,進行小練筆
1.回顧課文,想一想,課文圍繞“飛奪瀘定橋”先寫了什么,再寫了什么,最后寫了什么?
2.師小結:按事情發展順序來寫是記事文章常用的一種方法。
3.練習按事情發展順序寫一件小事。
(四)指導字形
1.出示生字卡片,讓學生說說準備怎樣記住這些生字。
2.全班同學自由選擇最易寫清的字,練寫兩遍。
(五)布置作業
1.熟讀課文。
2.預習下一課。
附:板書設計
飛奪瀘定橋 篇3
教案示例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詞;
2.反復朗讀課文,對課文內容做整體感知。
教學步驟:
(一)導入
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東部,大渡河沿岸的瀘定縣城西邊,有一座橫跨大渡河的鐵索橋。1935年5月,紅軍曾在這里與國民黨反動派進行了一場激烈的戰斗,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第24課。(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
1.讀準生字讀音,通過查字典或聯系上下文理解一些生詞的意思。
高山峻嶺:峻,山高而且陡峭。高山峻嶺指又高又陡的山嶺。近義詞:崇山峻嶺。
增援:增加人力物力,用來支援。
詭計:陰險狡猾的計策。近義詞:陰謀、奸計。
關鍵:指事物中起轉折關聯作用的部分,或者對事物發展變化起決定作用的環節。本課指對奪取戰斗勝利起決定性作用的環節。
擊潰:打垮,打散。課文中是把敵人打垮、打敗的意思。
索性:干脆,直截了當。
心驚膽寒:心里非常害怕。
震耳欲聾:聲音很大,就像要把耳朵震聾似的。
千鈞一發:鈞,古代重量單位,一鈞為三十斤。發,指頭發。千鈞。(三萬斤)的重量系在一根頭發上,比喻形勢萬分危急。
奮不顧身:奮勇向前,不顧惜生命安全。
狼狽:形容困苦或受窘的樣子。這里指敵人遭到慘敗的樣子。
浩浩蕩蕩:原意是水勢盛大的樣子,課文中指隊伍雄壯,氣勢浩大。
天險:天然形成的險要地方。
工事:作戰時,軍隊為了發揮火力,保護自己而修建的建筑物。
水流湍急:水流得很急。
奔赴:緊趕急跑。
2.再讀課文,思考:
(1)紅軍為什么要奪取瀘定橋?
(2)圍繞,課文主要講了哪幾方面的內容?
(三)檢查自學情況
1.指名讀生字、新詞。
2.檢查讀課文情況。
(指名分自然段朗讀課文,及時糾正字音。)
3.回答自學中的兩個問題。
(l)說說紅軍為什么要奪取瀘定橋?
(結合課文第l自然段的有關文字,也可結合有關的背景資料。)
(2)說說課文主要講了哪幾方面的內容?
(搶時間、奪天險。)
(四)質疑問題
1.再讀課文,記錄下不懂的內容。
2.整理歸納問題。
(1)題目中“飛”、“奪”究竟是什么意思?
(2)我軍為什么要,他們是怎么“飛奪”的?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讀懂、理解課文內容,從中受到革命英雄主義的教育,了解課文敘述順序。
教學步驟:
(一)明確目標
采用自讀、自悟的方法自學課文,解決上節課大家提出的問題。(出示題目)
(二)討論、交流,解決問題
1.自讀課文,思考上節課提出的兩個問題。
2.小組討論,互相交流。
3.交流討論結果:
(1)交流題目中“飛”、“奪”的含義。
“飛”就是搶時間,“奪”即為“攻大險”。
(2)交流“飛奪”瀘定橋的原因。
①學生先結合第1自然段和預習中學到的知識來談。
一、瀘定橋是北上抗日的必經之路;二、結合石達開的事例,理解我軍如果不及時奪橋也可能有全軍覆滅的危險。
②結合第2.3自然段談搶時間的原因。
時間緊(20多小時),路程長這兩點(120公里)
3.交流“我軍究竟是怎么的”?
(l)結合第4、5自然段,談談我軍究竟是怎么“搶時間”的。
不顧吃飯、冒雨前進、點火賽跑。
(2)可追問,搶時間的結果怎么樣?
(可重點抓“拋”字體會我軍行軍之快,進一步體會紅軍戰士不怕困難,勇往直前的精神。)
(3)感情朗讀第4、5自然段。
(4)結合第6自然段,談談為什么奪瀘定橋是攻天險?
(可從這一段的最后一句話入手,提問:他們為什么這樣說?然后引導學生從自然條件和人為因素兩方面來談奪橋的艱難,重點抓“紅褐色”、“浪花三米多高”、“濤聲震耳欲聾”、“抽木板”、“筑好工事”等詞。)
(5)結合第7、8自然段,談談我軍是怎樣攻下天險的?
(6)感情朗讀第4、5自然段。
(三)總結全文,理清課文條理,進行小練筆
1.回顧課文,想一想,課文圍繞先寫了什么,再寫了什么,最后寫了什么?
2.小結:按事情發展順序來寫是記事文章常用的一種方法。
3.練習按事情發展順序寫一件小事。
(四)布置作業
1.熟讀課文。
2.預習下一課。
附:板書設計
教案點評:
教師首先介紹時代背景,為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做好鋪墊,然后從整體入手理清文章條理,精讀課文時,引導學生提出問題,歸納小結,共同探究,交流匯報時相機進行朗讀指導,最后回到整體,提煉寫法。在解決教學重難點時,先引導學生初讀課文,理解“飛奪”的含義,然后結合重點字詞,通過理解語言文字分別理解是怎樣搶時間、攻天險的,還可結合看錄像,體會任務的艱巨。
飛奪瀘定橋 篇4
教學要求
1.了解中國工農紅軍二萬五千里長征途中的戰斗英雄業績。體會紅軍戰士不畏艱險,勇往直前,奮不顧身的大無畏革命精神,激發學生熱愛紅軍戰士,向紅軍戰士學習的思想感情。
2.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了解課文是按怎樣的順序進行敘述的。
3.學會本課生字11個,生詞12個,會用“關鍵”,“千鈞一發”造句。
4.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了解課文是按怎樣的順序記敘的。
教學難點
認識景物描寫與中心的關系。
教學時間
3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課前談話
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東部,大渡河沿岸的瀘定城西邊,有一座大渡河的鐵索橋。1935年5月,紅軍曾在這里與國民黨反動派進行了一場激烈的戰斗。課文描寫的是中國工農紅軍的故事。
二、教師板書課題,釋題
1.什么叫飛?
2.什么叫奪?
3.看到題目你想知道什么?
三、教師范讀課文
思考:想想紅軍為什么要奪取瀘定橋?
四、自讀課文,自學生字、生詞
1.讀課文,認生字。
2.查字典理解詞語。
五、檢查自學效果
1.讀生詞:(指名讀、自讀,同桌對讀。)
增援 關鍵 宿營 鐵鏈 手榴彈 翻山越嶺 山峽號召 狼狽 奔赴 震耳欲聾 千鈞一發
2.注意難寫、容易出錯的字:
鍵(字形)瓢(字形)召zh4o(讀音)
3.理解詞語。
關鍵:事物最緊要的部分,對情況起決定作用的因素。
詭計:陰險狡猾的計策。
千鈞一發:非常重的東西系在一根頭發上,比喻萬分危急。鈞:古代重量單位,一鈞合十五公斤。
六、再讀課文,把握文意
想想課文怎樣分段,哪些部分是描寫紅軍戰士奪橋的。請同學們提出不懂的問題。
第一段:(1自然段)寫北上抗日的紅軍要奪取瀘定橋。
第二段:(2自然段)我軍命令紅四團在29日早晨奪下瀘定橋。
第三段:(3~5自然段)寫紅四團與敵人援兵“賽跑”,像飛一樣行軍、先于敵人趕到瀘定橋。
第四段:(6~8自然段)紅四團英勇戰斗奪下瀘定橋。
第五段:(9自然段)寫紅軍主力渡過了大渡河,奔赴抗日最前線。
七、布置作業
1.抄寫生字、生詞。
2.練習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談話,審題
板書課題:。課題中的“飛奪”什么意思?(速度快,時間急。)
二、通讀全文,把握中心
想想課文的主要內容。
課文記敘了中國工農紅軍在二萬五千里長征途中奪取瀘定橋的戰斗經過。
三、分析段落
(一)自讀課文第一段,思考:
1.北上紅軍過大渡河、為什么非從瀘定橋走不可?(指導學生抓詞,抓句談體會。)
(大渡河水流湍急,兩岸都是高山峻嶺,只有瀘定橋可以通過。)
重點詞:“只有”,唯一,除此以外沒有別的路。
2.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大渡河是“天險”?
理解:水流湍急,兩岸都是高山峻嶺。
3.小結:這段交待了時間、地點和人物,概括地寫出了大渡河是天險,點明了瀘定橋是必經之路,體現了飛奪的必要性。
4.教師板書:要北上。指導學生說出段落大意。
(二)學習第2、3、6自然段。
1.過渡語:紅軍不僅要奪瀘定橋,而且必須得飛快地奪取,這是為什么呢?
2.默讀2、3自然段,思考:什么是關鍵?為什么說搶在前面是我軍戰勝敵人的關鍵?
(關鍵就是事件最緊要的部分。)
3.討論:搶在敵人前面,是我軍取勝的關鍵。這是因為:①時間緊,路程遠。②地形險,敵兵援。
4.讀第6自然段。
①瀘定橋這個地方怎樣險?默讀,把這段分三層。
②用“—”劃出描寫橋險的詞語,引導學生體會。
第一,橋太高,十多米;
第二,橋太簡陋,沒有欄,沒有橋墩,沒有木板;
第三,橋太晃,人走在上面像打秋千。
③用“△”劃出描寫水的詞語,引導學生體會。
第一,水深紅褐色;
第二,水勢急,像瀑布:傾瀉,沖,飛濺3米多高。
第三,水勢大,震耳欲聾。
④用“( )”表示描寫城的詞語,引導學生體會。
敵人居高臨下,背靠著崇山峻嶺,且正堵住橋頭,早有準備,“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板書:敵人借天險有恃無恐。
⑤有感情地朗讀第六節。教師小結:
瀘定橋這個地方這樣險,毛主席在《長征》詩中說:“大渡橋橫鐵索寒”,敵人已有兩個團兵力把守,如果援兵一到,敵人就會如虎添翼,我軍一個團要對付敵人兩個旅兩個團,敵眾我寡,要取得奪橋的勝利就不大可能了,因此我們必須趕在敵人援兵之前到達瀘定橋,必須“飛”速行軍。
(三)讀第4、5自然段。
思考:紅四團是怎樣趕在增援的敵人前面到達瀘定橋的?
①紅四團遇到了哪些困難?找出有關詞語、句子讀一讀。
阻擊的敵人——擊潰
饑餓、疲勞——忘記
暴雨——冒著 泥濘——踩著
漆黑的雨夜——點起火把
與增援的敵人——賽跑
②紅軍怎樣和增援的敵人賽跑?
齊讀有關語句,讀出紅軍不怕困難,頑強斗爭的精神。
③我紅軍搶時間、爭速度的詞語
這段突出“飛”字,同樣的自然環境,同樣多的時間,為什么紅軍能搶先趕到瀘定橋?體現紅軍什么精神?
(機智、頑強、無畏。)
④指導學生說出第三大段段落大意。
(寫紅軍戰士與敵人搶時間、爭速度、飛速趕到瀘定橋。)
教師板書:困難重重,雨夜兼程。
第三課時
一、學習第四段
思考:紅四團發動總攻時,遇到哪些困難?他們是怎樣奪下瀘定橋的?
1.讀第6自然段,回答:紅軍奪橋有哪些困難?
2.敵借天險有恃無恐,奪橋戰斗十分激烈,作者寫了哪些人?重點寫的是誰?
3.作者重點描寫的是突擊隊22位英雄,這里的六個動詞用得非常準確,不好替換,不信你試試。
4.理解“千鈞一發”,為什么大火燃起來是千鈞一發的時刻?(稍一遲疑就會功虧一簣,前功盡棄。鋪好的木板被燒掉,鐵鏈被燒紅,部隊就無法前進。)
5.在這千鈞一發的時刻,戰士們是怎樣想的?怎樣做的?
教師板書:戰士英勇,不怕犧牲。
6.結果怎樣?“狡狽”什么意思?敵人逃跑時是什么樣?
7.指導朗讀,說出段意。
二、齊讀最后一段
1.“浩浩蕩蕩”是什么意思?
2.結尾告訴了我們什么?
板書:奪取瀘定,繼續長征。
文章頭尾是什么關系?文章開頭和結尾照應,使文章結構嚴謹。
3.說說段意。
三、通讀課文一遍
1.寫出各段段落大意。
2.指導學生具體說說課文按什么順序記敘的。
3.總結中心:贊揚紅軍不畏艱險,不怕犧牲的大無畏英雄氣概。
四、完成課后練習
1.填空,說說從填進去的詞語能看出什么?
2.指導造句。
用“關鍵”、“千鈞一發”造句。
板書設計
飛奪瀘定橋 篇5
教學目標 :
1.按事情發展順序給課文分段,學習分析事件概括中心思想的方法。
2.照樣子填上適當的詞語。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6自然段。
4.能把奪橋的經過寫成200字左右的短文,并用上指定的詞語。
5.學習課文,了解中國工農紅軍二萬五千里長征途中飛奪滬定橋戰斗英雄業績。體會紅軍戰士不畏艱險、勇往直前、奮不顧身的大無畏革命精神,激發學生熱愛紅軍戰士,向紅軍戰士學習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難點: 分析事件概括中心思想。 把紅四團奪橋的經過用指定的詞語寫成二百字左右的短文。
教學過程 :
一.談話 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一篇記敘文《飛奪滬定橋》。
滬定橋1706年建成,是四川和青海、西藏的交通要道。橋長100米,寬2.8米,高14.5米,是我國古老的鐵索橋之一。北上抗日的紅軍于1935年s月到達四川省滬定縣過大渡河。
滬定橋建在離水面幾十米高的大渡河上。滬定橋由13根鐵鏈組成,木板又被敵人抽掉了。河水波濤洶涌,水聲震耳欲聾。紅軍突擊隊22名戰士英勇頑強,與敵人激戰2個小時,奪下了滬定橋,為紅軍繼續北上抗日打通了道路。
二.討論分段 默讀課文.哪幾個自然段是寫紅軍戰士奪橋的。(6—8自然段)
從哪幾個自然段是寫紅軍戰士“像飛一樣行軍”的。(3一5自然段)
其余的寫了什麼(1、2自然段寫紅軍要奪橋) (9自然段寫紅軍奪橋后的結果)
全文可分五段:一(1)要奪橋 二(2)命令奪橋 三(3一5)飛速行軍 四(6——8)奪橋 五(9)奪橋后
三.自由讀課文 審題.
飛:速度快,神速。
奪:攻占,攻打。
按事情的發展順序。 要奪取滬定橋 飛速趕到滬定橋 奪取滬定橋 渡過滬定橋 分段
一(1) 二(2一5) 三(6一8) 四(9)
四.學習第一段和第二段
1.默讀 思考北上紅軍過大渡河為什么非從滬定橋走不可?
(大渡河水流湍急,兩岸都是崇山峻嶺,只有滬定橋可以通過。只有,唯一,說明沒有其它道路可走。)
2.讀出必須過橋的堅定語氣。 小結:這一段交代了時間、地點和人物,概括地寫出了大渡河是天險,點明了瀘定橋是必經之路,體現了“飛奪”的必要性。 五、學習第三段 默讀思考。
(1.戰勝敵人的關鍵是什麼?搶在敵人的援兵之前是奪下滬定橋的關鍵。
(2.紅四團要搶在敵人的前面趕到滬定橋遇到了哪些困難?用筆畫下描寫紅四團搶時間飛到滬定橋的詞語。
(3.讀句子體會描寫表現紅四團戰士精神的句子。 不怕困難,機智,頑強斗爭的精神。 讀出紅軍戰士不畏艱險、勇往直前的堅定語氣。
(4.找出表示紅軍搶時間、爭速度的詞語。 時間 地點 28日早上 離滬定橋120公里 28日晚7點鐘 離滬定橋55公里 29日早晨 趕到滬定橋 飛 這段突出一個飛宇。同樣的自然環境,同樣多的時間,紅軍能搶先趕到滬定橋。紅軍戰士與敵人搶時間、爭速度,飛速趕到滬定橋,表現了紅軍戰士不畏艱險、勇往直前的精神。
六.學習第四段
1.小聲讀,思考 紅軍是怎樣攻克天險奪取滬定橋的?分幾層意思寫的? 分四層 ①奪橋的困難(6自然段) ②奪橋的經過( 7、8自然段)
2.讀第六自然段。用~畫出奪橋有哪些困難? 橋 危險 搖晃,象……一樣 水 心驚膽寒 城 憑險固守
3.指導讀 讀出滬定橋險情異常,使人害怕的語氣。
4.為什么要寫滬定橋的“險”? (突出紅軍奪橋的艱難,襯托出紅軍勇猛無畏的氣概。)
5.背誦第6自然段。
6.小聲讀,邊讀邊畫出總攻開始了紅四團是怎樣奮勇奪橋的?畫出動詞。
7.討論(看圖看文回答) 團長和政委 站,指揮 號手們 吹 突擊隊 拿著,背著,帶著,冒著,攀著 一邊一邊 (奮不顧身)穿過,沖進,搏斗。
8.攻天險表現了紅軍戰士什么精神? 不畏艱險 勇往直前 奮不顧身 大無畏
七.學習第五段 默讀思考. 最后一段在全文起什度作用? (和開頭相呼應,說明紅軍勝利完成了任務,取得了長征中又一次決定性勝利,繼續北上抗日)
八.讀課文,總結中心思想。 課文記敘了紅軍在二萬五千里長征中搶時間、攻天險奪取了滬定橋的過程。表現了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紅軍戰士不畏艱險、勇往直前、奮不顧身的大無畏革命精神。
九.指導課后作業
1.造句 仍舊——照舊,
仍舊。 對岸的敵人不能再走,只好停下來宿營。紅四團仍舊摸黑冒雨前進,終于在29日清晨趕到了滬定橋,把增援的兩個旅的敵人拋在后邊了。
奮不顧身——奮勇直前,不顧生命。 英雄們聽到黨的號召,更加奮不顧身,都箭一般地穿過熊熊烈火,沖進城去,和城里的敵人展開了激烈的戰斗。
2.照樣子填上適當的詞語。 接到(命令) 奔赴(前線、戰場) 消滅(敵人、蚊子、老鼠) 取得(勝利、進步、成功) 發動(總攻、群眾、機器) 奪下(滬定橋、武器)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六自然段。 指名讀 評讀 背誦 2個人互相檢查
4.把紅四團奪橋的經過寫成二百字左右的短文,要用上下面詞語。
滬定橋 搖搖晃晃 心驚膽寒 震耳欲聾 發起總攻 震動山谷 千鈞一發 奮不顧身
將這些詞語排列一下先后順序,它們各用在什么方面?
描寫橋的搖搖晃晃;
大渡河水,心驚膽寒、震耳欲聾;
發起總攻,喊殺聲、槍炮聲震動山谷;
敵人放起大火,在這千鈞一發的時刻,聽到了黨的號召,奮不顧身,穿過熊熊大火,和敵人展開搏斗,勝利地奪下了滬定橋。
飛奪瀘定橋 篇6
飛奪瀘定橋 (教學設計)
人教版小學語文第八冊
太倉市實驗小學 邱明娟
一、教學要求:
1、 了解紅軍飛奪瀘定橋的經過,學習紅軍不畏艱險、不怕犧牲、勇往直前的大無畏精神。
2、 理清課文條理,學習按事情發展順序記敘的方法。
3、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二、教學重點:
1、 理解紅軍是怎樣搶時間、攻天險,奪下瀘定橋的。
2、 學習按事情發展順序記敘的方法。
三、教學準備:
多媒體設備及本課課件。
四、教學過程 :
(一)、復習導入
1、 瀘定橋是一座橫跨在大渡河上的鐵索橋,誰能介紹大渡河的有關情況?(多媒體顯示湍急的水流撞擊兩岸高山峻嶺圖象,播放陣陣水流聲。)
2、 紅軍為了北上抗日,必須奪取被敵人占領的大渡河的唯一通道——瀘定橋(畫面切入瀘定橋),可是敵人妄想阻擋我軍北上抗日,他們想出了什么詭計?我軍如何粉碎這一陰謀?
3、 命令只要求“奪下瀘定橋”,那課題為何要說“飛奪瀘定橋”?(緊扣題眼飛和奪,顯示:搶時間 攻天險)
(二)、學習第三段
1、 輕讀三至五自然段,要求:圍繞“搶時間”嘗試提問。
2、顯示: a、為何要與敵人搶時間?
b、戰士們是怎樣克服重重困難把敵人拋在后面,在搶時間一戰中取得勝利的?
3、提問:戰士們碰到什么困難?怎樣克服?這兩部分內容可以用“雖然/但是”這組關聯詞語串聯起來。戰士們的精神可歌可泣,誰來贊一贊他們?
4、 顯示:雖然 ,但是 。他們 啊!
5、 小結:戰士們個個英勇,個個機智,他們與敵人斗智斗勇,靠著英勇與機智,在與敵人的援兵搶時間這一關鍵的一戰中取得了勝利。(顯示:英勇機智)
6、 指導朗讀:要求:讀出戰士們克服困難的決心,語氣堅定。
(三)、學習第四段
1、 雖然兩個旅的援兵被我軍拋在后面,沒能趕來支援防守瀘定橋的兩個團,但這兩個團的敵人仍然瘋狂地向紅軍喊叫:“來吧,看你們飛過來吧!”他們憑的是什么?
2、 指讀第六節,思考 。
3、 用“因為/所以”這組關聯詞明白敵人瘋狂的原因。(一:天險;二:人險)
4、 顯示瀘定橋,出現有木板和木板被抽掉的對比畫面,播放震耳欲聾的濤聲,體會敵人的險惡用心。
5、 面對敵人的瘋狂,我軍馬上發起總攻,他們是怎樣進行這場惡戰,攻下天險的?
6、 輕讀七至八自然段。找出文中描寫戰士們奮不顧身的句子多讀幾遍。
7、 顯示:二連擔任突擊隊,22位英雄( )短槍,( )馬刀,( )手榴彈,( )敵人( )的槍彈,( )向對岸沖去。
(1) 指名填寫(同步顯示答案),學生動手完成課后填空。
(2) 指導朗讀,重讀突出英雄大無畏的豪邁氣概。
(3) 分組讀(四組比一比,看哪組讀得最有氣勢)
(4) 戰士們面對困難毫不畏懼,勇往直前。(顯示:勇往直前)
8、 播放錄像,感受當時的戰斗場面,注意觀察二連突擊隊員們的表現。(注:本錄象取自電影《飛奪瀘定橋》)
9、 顯示:戰士們有的 ;有的 ;有的 。
10、 練筆:發揮想像,渲染激烈的戰斗場面。
11、 學生交流。
12、 他們的英勇行為真令人欽佩,讓我們來贊一下二連。顯示:他們 !
13、 說話訓練:說出戰士的英勇氣概,你的贊美之情。
14、 突擊隊員們不怕犧牲,勇往直前,終于沖到了對岸,可是戰斗卻并沒有結束,戰士們又碰到了什么困難?是怎么克服的?戰斗結果怎樣?
15、 引讀第八自然段。(由點及面)
16、 結合所看過的戰斗畫面,想象戰士們沖進城去后的激烈搏斗場面。口頭練說。
(四)、學習第五段
1、奪下瀘定橋,使紅軍主力安全渡過天險大渡河,北上抗日。播放大軍北上畫面。(錄象取自電影《飛奪瀘定橋》)
2、輕松、愉快的語氣齊讀。
(五)、復述課文
誰能嘗試按事情發展順序把這個感人的故事講給大家聽。
六、作業
1、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搜集抗日故事,班內召開故事會。
飛奪瀘定橋 篇7
教案示例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
1.學會本課生字詞;
2.反復朗讀課文,對課文內容做整體感知。
教學步驟 :
(一)導入
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東部,大渡河沿岸的瀘定縣城西邊,有一座橫跨大渡河的鐵索橋。1935年5月,紅軍曾在這里與國民黨反動派進行了一場激烈的戰斗,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第24課。(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
1.讀準生字讀音,通過查字典或聯系上下文理解一些生詞的意思。
高山峻嶺:峻,山高而且陡峭。高山峻嶺指又高又陡的山嶺。近義詞:崇山峻嶺。
增援:增加人力物力,用來支援。
詭計:陰險狡猾的計策。近義詞:陰謀、奸計。
關鍵:指事物中起轉折關聯作用的部分,或者對事物發展變化起決定作用的環節。本課指對奪取戰斗勝利起決定性作用的環節。
擊潰:打垮,打散。課文中是把敵人打垮、打敗的意思。
索性:干脆,直截了當。
心驚膽寒:心里非常害怕。
震耳欲聾:聲音很大,就像要把耳朵震聾似的。
千鈞一發:鈞,古代重量單位,一鈞為三十斤。發,指頭發。千鈞。(三萬斤)的重量系在一根頭發上,比喻形勢萬分危急。
奮不顧身:奮勇向前,不顧惜生命安全。
狼狽:形容困苦或受窘的樣子。這里指敵人遭到慘敗的樣子。
浩浩蕩蕩:原意是水勢盛大的樣子,課文中指隊伍雄壯,氣勢浩大。
天險:天然形成的險要地方。
工事:作戰時,軍隊為了發揮火力,保護自己而修建的建筑物。
水流湍急:水流得很急。
奔赴:緊趕急跑。
2.再讀課文,思考:
(1)紅軍為什么要奪取瀘定橋?
(2)圍繞,課文主要講了哪幾方面的內容?
(三)檢查自學情況
1.指名讀生字、新詞。
2.檢查讀課文情況。
(指名分自然段朗讀課文,及時糾正字音。)
3.回答自學中的兩個問題。
(l)說說紅軍為什么要奪取瀘定橋?
(結合課文第l自然段的有關文字,也可結合有關的背景資料。)
(2)說說課文主要講了哪幾方面的內容?
(搶時間、奪天險。)
(四)質疑問題
1.再讀課文,記錄下不懂的內容。
2.整理歸納問題。
(1)題目中“飛”、“奪”究竟是什么意思?
(2)我軍為什么要,他們是怎么“飛奪”的?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讀懂、理解課文內容,從中受到革命英雄主義的教育,了解課文敘述順序。
教學步驟 :
(一)明確目標
采用自讀、自悟的方法自學課文,解決上節課大家提出的問題。(出示題目)
(二)討論、交流,解決問題
1.自讀課文,思考上節課提出的兩個問題。
2.小組討論,互相交流。
3.交流討論結果:
(1)交流題目中“飛”、“奪”的含義。
“飛”就是搶時間,“奪”即為“攻大險”。
(2)交流“飛奪”瀘定橋的原因。
①學生先結合第1自然段和預習中學到的知識來談。
一、瀘定橋是北上抗日的必經之路;二、結合石達開的事例,理解我軍如果不及時奪橋也可能有全軍覆滅的危險。
②結合第2.3自然段談搶時間的原因。
時間緊(20多小時),路程長這兩點(120公里)
3.交流“我軍究竟是怎么的”?
(l)結合第4、5自然段,談談我軍究竟是怎么“搶時間”的。
不顧吃飯、冒雨前進、點火賽跑。
(2)可追問,搶時間的結果怎么樣?
(可重點抓“拋”字體會我軍行軍之快,進一步體會紅軍戰士不怕困難,勇往直前的精神。)
(3)感情朗讀第4、5自然段。
(4)結合第6自然段,談談為什么奪瀘定橋是攻天險?
(可從這一段的最后一句話入手,提問:他們為什么這樣說?然后引導學生從自然條件和人為因素兩方面來談奪橋的艱難,重點抓“紅褐色”、“浪花三米多高”、“濤聲震耳欲聾”、“抽木板”、“筑好工事”等詞。)
(5)結合第7、8自然段,談談我軍是怎樣攻下天險的?
(6)感情朗讀第4、5自然段。
(三)總結全文,理清課文條理,進行小練筆
1.回顧課文,想一想,課文圍繞先寫了什么,再寫了什么,最后寫了什么?
2.小結:按事情發展順序來寫是記事文章常用的一種方法。
3.練習按事情發展順序寫一件小事。
(四)布置作業
1.熟讀課文。
2.預習下一課。
附:板書設計
教案點評:
教師首先介紹時代背景,為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做好鋪墊,然后從整體入手理清文章條理,精讀課文時,引導學生提出問題,歸納小結,共同探究,交流匯報時相機進行朗讀指導,最后回到整體,提煉寫法。在解決教學重難點時,先引導學生初讀課文,理解“飛奪”的含義,然后結合重點字詞,通過理解語言文字分別理解是怎樣搶時間、攻天險的,還可結合看錄像,體會任務的艱巨。
飛奪瀘定橋 篇8
飛奪瀘定橋 (教學設計)
一、教學要求:
1、 了解紅軍飛奪瀘定橋的經過,學習紅軍不畏艱險、不怕犧牲、勇往直前的大無畏精神。
2、 理清課文條理,學習按事情發展順序記敘的方法。
3、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二、教學重點:
1、 理解紅軍是怎樣搶時間、攻天險,奪下瀘定橋的。
2、 學習按事情發展順序記敘的方法。
三、教學準備:
多媒體設備及本課課件。
四、教學過程 :
(一)、復習導入
1、瀘定橋是一座橫跨在大渡河上的鐵索橋,誰能介紹大渡河的有關情況?(多媒體顯示湍急的水流撞擊兩岸高山峻嶺圖象,播放陣陣水流聲。)
2、紅軍為了北上抗日,必須奪取被敵人占領的大渡河的唯一通道——瀘定橋(畫面切入瀘定橋),可是敵人妄想阻擋我軍北上抗日,他們想出了什么詭計?我軍如何粉碎這一陰謀?
3、命令只要求“奪下瀘定橋”,那課題為何要說“飛奪瀘定橋”?(緊扣題眼飛和奪,顯示:搶時間 攻天險)
(二)、學習第三段
1、輕讀三至五自然段,要求:圍繞“搶時間”嘗試提問。
2、顯示: a、為何要與敵人搶時間?
b、戰士們是怎樣克服重重困難把敵人拋在后面,在搶時間一戰中取得勝利的?
3、提問:戰士們碰到什么困難?怎樣克服?這兩部分內容可以用“雖然/但是”這組關聯詞語串聯起來。戰士們的精神可歌可泣,誰來贊一贊他們?
4、顯示:雖然 ,但是 。他們 啊!
5、小結:戰士們個個英勇,個個機智,他們與敵人斗智斗勇,靠著英勇與機智,在與敵人的援兵搶時間這一關鍵的一戰中取得了勝利。(顯示:英勇機智)
6、指導朗讀:要求:讀出戰士們克服困難的決心,語氣堅定。
(三)、學習第四段
1、雖然兩個旅的援兵被我軍拋在后面,沒能趕來支援防守瀘定橋的兩個團,但這兩個團的敵人仍然瘋狂地向紅軍喊叫:“來吧,看你們飛過來吧!”他們憑的是什么?
2、指讀第六節,思考 。
3、用“因為/所以”這組關聯詞明白敵人瘋狂的原因。(一:天險;二:人險)
4、顯示瀘定橋,出現有木板和木板被抽掉的對比畫面,播放震耳欲聾的濤聲,體會敵人的險惡用心。
5、面對敵人的瘋狂,我軍馬上發起總攻,他們是怎樣進行這場惡戰,攻下天險的?
6、輕讀七至八自然段。找出文中描寫戰士們奮不顧身的句子多讀幾遍。
7、顯示:二連擔任突擊隊,22位英雄( )短槍,( )馬刀,( )手榴彈,( )敵人( )的槍彈,( )向對岸沖去。
(1) 指名填寫(同步顯示答案),學生動手完成課后填空。
(2) 指導朗讀,重讀突出英雄大無畏的豪邁氣概。
(3) 分組讀(四組比一比,看哪組讀得最有氣勢)
(4) 戰士們面對困難毫不畏懼,勇往直前。(顯示:勇往直前)
8、播放錄像,感受當時的戰斗場面,注意觀察二連突擊隊員們的表現。(注:本錄象取自電影《飛奪瀘定橋》)
9、顯示:戰士們有的 ;有的 ;有的 。
10、 練筆:發揮想像,渲染激烈的戰斗場面。
11、 學生交流。
12、 他們的英勇行為真令人欽佩,讓我們來贊一下二連。顯示:他們 !
13、 說話訓練:說出戰士的英勇氣概,你的贊美之情。
14、 突擊隊員們不怕犧牲,勇往直前,終于沖到了對岸,可是戰斗卻并沒有結束,戰士們又碰到了什么困難?是怎么克服的?戰斗結果怎樣?
15、 引讀第八自然段。(由點及面)
16、 結合所看過的戰斗畫面,想象戰士們沖進城去后的激烈搏斗場面。口頭練說。
(四)、學習第五段
1、奪下瀘定橋,使紅軍主力安全渡過天險大渡河,北上抗日。播放大軍北上畫面。(錄象取自電影《飛奪瀘定橋》)
2、輕松、愉快的語氣齊讀。
(五)、復述課文
誰能嘗試按事情發展順序把這個感人的故事講給大家聽。
六、作業
1、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搜集抗日故事,班內召開故事會。
飛奪瀘定橋 篇9
教材簡析:
課文記敘了紅軍“飛奪”瀘定橋的經過,表現了紅軍戰士不畏艱險,勇往直前的大無畏精神,說明了黨領導下的紅軍能戰勝一切困難,是無敵于天下的。課文是按事情發展的順序來寫的,是順敘,先寫紅軍向大渡河挺進,再寫向瀘定橋挺進,然后寫奪橋戰斗,最后寫過河北上抗日。
學情分析:
在教學時,牢牢抓住重點“飛奪”,“飛”突出了紅軍的神速,“奪”突出了紅軍的頑強、硬拼的精神。“飛奪”的行動來源于不畏艱險、不怕犧牲、勇往直前的精神。
教學目標 :
1、學會本課15個生字,正確讀寫:“湍急、高山峻嶺、增援、妄想、詭計、擊潰、心驚膽寒、紅褐色、震耳欲聾、瘋狂、政委、千鈞一發、號召、浩浩蕩蕩、狼狽、奔赴”等詞。
2、課文。
1、 讀懂、理解課文內容,從中受到革命英雄主義的教育,了解課文敘述順序。
教學課時:二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要求:了解時代背景,理清文章層次。
一、揭題,了解時代背景。
1、關鍵詞是什么?“飛”、“奪”各是什么意思?
2、簡介時代背景。
瀘定橋在四川瀘定縣大渡河上,1706年建成,是四川西康的交通要道。1935年5月,北上抗日的紅軍來到大渡河邊。這里水流太急,不能架橋,渡口只有幾只小船,往返一次就需要幾十分鐘,幾萬紅軍如果只靠這幾只小船來渡河,要用多少天啊!能否及時度過大渡河,對紅軍至關重要,關系到紅軍能否北上抗日,關系到紅軍的生死存亡,關系到中國革命的前途和命運。為了迅速渡河,粉碎國民黨反動派妄想把紅軍消滅在大渡河邊的陰謀,必須火速奪下瀘定橋。
二、檢查預習。
1、 生字詞:撤che 召zhao讀音
“關鍵、千鈞一發、水流湍急、詭計、震耳欲聾”的意思。
2、讀課文,邊讀邊思考:課文主要講了哪幾個方面的內容,重點寫的什么內容?
3、小組討論,理清層次。
第一部分(1),講紅軍北上抗日,必須奪下瀘定橋。
第二部分(2),講紅四軍團接到奪下瀘定橋的命令。
第三部分(3—5),講紅軍跟敵人的援兵搶時間,趕在前邊到達瀘定橋。
第四部分(6—8),講紅軍英勇奪下瀘定橋。
第五部分(9),講紅軍主力順利度過大渡河,奔赴抗日最前線。
文章是按照事情發展的順序來寫的,層次清楚,重點突出。但是,文章只要按“起因”、“經過”、“結果”的結構來分,也可以。
三、同桌朗讀課文,畫出不理解的問題。
第二課時
教學要求:
1、結合課文,理解題目中的“飛”、“奪”是什么意思。我軍為什么要“飛奪”,是怎么“飛奪”的?
2、不畏艱險,不怕犧牲,勇往直前的大無畏精神。
一、指導自學,討論交流。
1、 自讀課文,討論有價值的問題。
2、 交流:A、題目中的“飛”、“奪”是什么意思?
B、我軍為什么要“飛奪”瀘定橋?他們究竟是怎么“飛奪”的?
二、小組討論,教師點撥。
1、 題目“飛奪”的含義。
“飛”就是搶奪,“奪”就是攻下天險。“飛奪”就是神速地,像飛一樣地攻下天險。
2、 交流“飛奪”的原因。
A、 結合時代背景理解:“只有”說明瀘定橋是紅軍北上抗日的必經之路,所以紅軍北上必須奪下瀘定橋。讀讀第一自然段。
B、 讀讀第二自然段,弄清搶時間的原因。
(1) 哪句話直接告訴我們,畫下來。
(2) 搶在前面,是我軍戰勝敵人的關鍵。畫出有關詞語。板書:20多小時,120公里。
3、 我軍究竟是怎樣的?
A、 默讀第4、5自然段,思考:紅軍戰士是怎么搶時間到達瀘定橋的。紅軍戰士在夜間行軍時遇到了哪些困難?又是怎么克服的?
(1)、分別用“ ”和“~~~~”畫出有關句子。
(2)、理解“困難”、“克服”:
困難:A、饑餓和疲勞B、對岸敵人出現火把C、下雨火把被澆滅。
克服:A、不顧吃飯B、冒雨前進C、點火賽跑D、智斗敵人E、敵宿營,我照進。
B、 畫出我軍搶時間的詞。
“拋”說明紅軍在搶時間,搶在敵人援兵前面到達瀘定橋。
(1)、在這樣艱難的環境下,紅四軍團的戰士們為什么能將敵人拋在后面,搶先到達瀘定橋?(紅軍戰士不畏艱險、不怕困難,勇往直前的英雄氣概和革命精神。
(2)、讀第6自然段,說說為什么奪瀘定橋是攻天險?
讀有關詞句。
(3)、“來吧,看你們飛過來吧!”敵人為什么這樣說?這里的“飛”和題目中的“飛”意思一樣嗎?
敵人喊的“飛”指“飛行”,題目中的“飛”表示神速,極快。這里的“飛”說明敵人憑借天險瘋狂的態度,暗示紅軍戰士想過橋,除非能插上翅膀,否則,決不可能。
(4)、讀7、8自然段,談談我軍是怎樣攻下天險的瀘定橋的?
畫出奪橋動作的詞(拿著、背著、帶著、冒著、攀著、沖到、穿過、沖進、搏斗)
敵人在橋頭放起火來,為什么稱當時為“千鈞一發”紅軍是怎么做的?畫出有關詞語。
“千鈞一發”:千鈞重量系在一根頭發上,比喻情形極其危險。突出隊員剛沖到對岸,敵人在橋頭放起大火,突擊隊員被大火包圍,形勢萬分危險的時刻。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三、總結全文
1、這篇課文講述的是一件什么事?緊扣文章題目先寫了什么,再寫了什么,最后寫什么?
2、談談學習了紅軍戰士的英雄事跡后自己的感受。
四、鞏固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進一步體會思想感情,琢磨表達方法。
飛奪瀘定橋 篇10
教學目標
1.學會生字新詞,抄寫好詞佳句。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體會紅軍戰士不畏艱險、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
4.了解課文是按事情發展的順序記敘的。
教學重點、難點
理解紅軍“搶時間”和“攻天險”兩部分。
教學準備
1.投影片或錄像:紅軍奪取瀘定橋的經過。
2.生寧生調卡片。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出示課題,簡介背景
1.解題,并隨機板書課題。
瀘定橋是四川省境內大渡河上的一座鐵索橋。“飛奪”是什么意思?(飛速奪取。)
2.時代背景。
1935年5月底,紅軍北上抗日,來到大渡河邊。先頭部隊已攻占了安順場,并繳獲了兩條渡船,僅靠這兩條船幾萬紅軍是渡不過河的。大渡河水流湍急,沒辦法架橋。當時國民黨反動派的軍隊圍追堵截紅軍,揚言要把紅軍消滅在大渡河邊。為了北上抗日,工農紅軍必須迅速渡過大渡河,粉碎敵人的前后夾擊、四面合圍的陰謀。所以,只有飛速奪下瀘定橋,才能避免重大傷亡,繼續北上抗日。
二、 檢查預習。
指名分自然段朗讀課文。糾正讀音。
三、理清課文的敘述順序。
1.默讀課文,思考:這將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2.討論:課文是按什么順序寫的?先寫了什么,又寫了什么,最后寫了什么?
課文是按事情發展的順序敘述的。敘述的順序是:(1)北上抗日的紅軍要奪取瀘定橋。(2)紅四團與敵人的援兵搶時間,按預定要求趕到了滬定橋,并把敵人援兵拋在了后面。(3)紅軍戰士戰勝了天險,奪下了瀘定橋。(4)紅軍主力渡過大渡河,奔赴抗日最前線。
3.指名讓學生說說課文的敘述順序。
四、學生練習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
1.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讀生字,用生率組詞。
2.指名朗讀課文第一、二自然段,然后說說這兩段講了什么。
二、指導閱讀紅軍和敵人搶時間的內容。
衛.指名朗讀這一部分。
2.“關鍵”是什么意思?(是指對事情的發展起決定作用的做法。)什么是我軍戰勝敵人的關鍵?(搶時間,搶在敵人的前頭。)紅軍是怎樣搶時間趕在敵人的前頭的?引導學生重點抓住下面的句子來理解。
“紅四團翻山越嶺,沿路擊潰了好幾股阻擊的敵人”,是講紅軍為了搶時間,一邊行軍,一邊打仗。前進十分艱難。
“一整天沒顧得上吃飯”“淋濕了”“在漆黑的夜里,他們冒著雨,踩著泥水前進”,講紅軍為了搶時間,行軍十分辛苦。”戰勝敵人的決心使他們忘記了饑餓和疲勞”,體現了紅軍的英勇頑強。“索性也點起火把,和敵人答話”,表現了紅軍戰士的機智。
3.想象一下當時的情景,你從紅軍搶時間、趕在敵人的前面的做法中體會到了什么?(引導體會紅軍他大智大勇。)
4.這段話主要講了什么?(在學生發言的基礎上總結:講紅軍跟敵人的援兵搶時間,趕在敵人的前面到達瀘定橋。)
三、 指導閱讀描寫紅軍攻占瀘定橋的部分。
1.啟發談話:紅軍搶時間趕在了敵人的前面,為奪取瀘定橋贏得了主動,紅四團面對橋上兩個團的敵人,他們是怎樣進行這場惡戰,奪下瀘定橋的呢?這是下面要學習的。
2.指名朗讀這一部分。
3.鐵索橋是什么樣子的?請同學結合課文的有關語句說一說。(引導學生抓住“人走在橋上搖搖晃晃,就像蕩秋千似的”“河水像瀑布一樣……濤聲震耳欲聾”等句子來理解,體會橋的“險”。)
4.出示教學掛圖。(讓學生看圖,結合課文的有關語句體會站在橋上的感覺,體會紅軍奪橋的困難,體會敵人為什么會瘋狂地喊叫。)
5.在這樣的險情下,紅軍戰士是怎樣奪橋的,清同學根據課文的有關語句說一說。(著重讓學生理解“22位英雄拿著短槍,背著馬刀,帶著手榴彈,冒著敵人密集的槍彈,攀著鐵鏈向對岸沖去”的句子,抓住動詞“拿著”“背著”“帶著”“冒著”“攀著”,體會紅軍戰士是怎樣不怕危險、不怕犧牲,奮力奪橋的。)
6.想象當時激烈的戰斗場面。重點引導:“千鈞一發”是什么意思?(鈞:古代的重量單位,三十斤為一鈞。千鈞重量系在一根頭發上,形容萬分危險。)紅軍遇到了怎樣“千鈞一發”的時刻?(敵人放火,橋頭被大火包圍。)在這千鈞一發的時刻,戰士是怎樣做的?(引導學生找出相應的語句,并聯系上下文來理解。如“號召”“奮不顧身”“話一般穿過熊熊大火”“激烈的搏斗”。)
四、指導閱讀最后一部分。
1.指名朗讀這一部分。
2.“浩浩蕩蕩’塔什么意思?這里指什么?“奔赴’怎樣解釋?
3.這段講了什么?(講紅軍主力順利渡河,奔赴抗日最前線。)
五、總結全文。
1.啟發談話:紅軍北上抗日,必須奪取大渡河。歷史上曾經有過太平天國名將石達開和他的軍隊因為沒有及時渡過大渡河,貽誤了戰機而全軍覆滅的事。蔣介石揚言:到了大渡河,要讓紅軍過不去,做石達開第二。所以紅軍能否很快地渡過大渡河,關系到紅軍能否北上抗日,關系到紅軍的生死存亡。可見奪取瀘定橋的意義非常重大。了解了這一歷史背景,我們就更能體會到紅軍奮勇奪橋,不怕犧牲的精神。更能深入體會課文要表達的主要意思。
2.默讀課文內容,認真思考后討論。(在學生充分發言的基礎上。師生共同總結:課文通過寫紅軍搶時間、攻天險,的過程,表現紅軍英勇頑強,不怕犧牲的革命精神。)
六、學習生字,掌握要求學會的詞語。
出示小黑板,清同學說說是怎樣識記字形的。(在學生說的基礎上,重點強調下面字的字形。)
“詭”
“撤”
“褐”
七、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飛奪瀘定橋 篇11
教案示例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詞;
2.反復朗讀課文,對課文內容做整體感知。
教學步驟:
(一)導入
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東部,大渡河沿岸的瀘定縣城西邊,有一座橫跨大渡河的鐵索橋。1935年5月,紅軍曾在這里與國民黨反動派進行了一場激烈的戰斗,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第24課。(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
1.讀準生字讀音,通過查字典或聯系上下文理解一些生詞的意思。
高山峻嶺:峻,山高而且陡峭。高山峻嶺指又高又陡的山嶺。近義詞:崇山峻嶺。
增援:增加人力物力,用來支援。
詭計:陰險狡猾的計策。近義詞:陰謀、奸計。
關鍵:指事物中起轉折關聯作用的部分,或者對事物發展變化起決定作用的環節。本課指對奪取戰斗勝利起決定性作用的環節。
擊潰:打垮,打散。課文中是把敵人打垮、打敗的意思。
索性:干脆,直截了當。
心驚膽寒:心里非常害怕。
震耳欲聾:聲音很大,就像要把耳朵震聾似的。
千鈞一發:鈞,古代重量單位,一鈞為三十斤。發,指頭發。千鈞。(三萬斤)的重量系在一根頭發上,比喻形勢萬分危急。
奮不顧身:奮勇向前,不顧惜生命安全。
狼狽:形容困苦或受窘的樣子。這里指敵人遭到慘敗的樣子。
浩浩蕩蕩:原意是水勢盛大的樣子,課文中指隊伍雄壯,氣勢浩大。
天險:天然形成的險要地方。
工事:作戰時,軍隊為了發揮火力,保護自己而修建的建筑物。
水流湍急:水流得很急。
奔赴:緊趕急跑。
2.再讀課文,思考:
(1)紅軍為什么要奪取瀘定橋?
(2)圍繞,課文主要講了哪幾方面的內容?
(三)檢查自學情況
1.指名讀生字、新詞。
2.檢查讀課文情況。
(指名分自然段朗讀課文,及時糾正字音。)
3.回答自學中的兩個問題。
(l)說說紅軍為什么要奪取瀘定橋?
(結合課文第l自然段的有關文字,也可結合有關的背景資料。)
(2)說說課文主要講了哪幾方面的內容?
(搶時間、奪天險。)
(四)質疑問題
1.再讀課文,記錄下不懂的內容。
2.整理歸納問題。
(1)題目中“飛”、“奪”究竟是什么意思?
(2)我軍為什么要,他們是怎么“飛奪”的?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讀懂、理解課文內容,從中受到革命英雄主義的教育,了解課文敘述順序。
教學步驟:
(一)明確目標
采用自讀、自悟的方法自學課文,解決上節課大家提出的問題。(出示題目)
(二)討論、交流,解決問題
1.自讀課文,思考上節課提出的兩個問題。
2.小組討論,互相交流。
3.交流討論結果:
(1)交流題目中“飛”、“奪”的含義。
“飛”就是搶時間,“奪”即為“攻大險”。
(2)交流“飛奪”瀘定橋的原因。
①學生先結合第1自然段和預習中學到的知識來談。
一、瀘定橋是北上抗日的必經之路;二、結合石達開的事例,理解我軍如果不及時奪橋也可能有全軍覆滅的危險。
②結合第2.3自然段談搶時間的原因。
時間緊(20多小時),路程長這兩點(120公里)
3.交流“我軍究竟是怎么的”?
(l)結合第4、5自然段,談談我軍究竟是怎么“搶時間”的。
不顧吃飯、冒雨前進、點火賽跑。
(2)可追問,搶時間的結果怎么樣?
(可重點抓“拋”字體會我軍行軍之快,進一步體會紅軍戰士不怕困難,勇往直前的精神。)
(3)感情朗讀第4、5自然段。
(4)結合第6自然段,談談為什么奪瀘定橋是攻天險?
(可從這一段的最后一句話入手,提問:他們為什么這樣說?然后引導學生從自然條件和人為因素兩方面來談奪橋的艱難,重點抓“紅褐色”、“浪花三米多高”、“濤聲震耳欲聾”、“抽木板”、“筑好工事”等詞。)
(5)結合第7、8自然段,談談我軍是怎樣攻下天險的?
(6)感情朗讀第4、5自然段。
(三)總結全文,理清課文條理,進行小練筆
1.回顧課文,想一想,課文圍繞先寫了什么,再寫了什么,最后寫了什么?
2.小結:按事情發展順序來寫是記事文章常用的一種方法。
3.練習按事情發展順序寫一件小事。
(四)布置作業
1.熟讀課文。
2.預習下一課。
附:板書設計
教案點評:
教師首先介紹時代背景,為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做好鋪墊,然后從整體入手理清文章條理,精讀課文時,引導學生提出問題,歸納小結,共同探究,交流匯報時相機進行朗讀指導,最后回到整體,提煉寫法。在解決教學重難點時,先引導學生初讀課文,理解“飛奪”的含義,然后結合重點字詞,通過理解語言文字分別理解是怎樣搶時間、攻天險的,還可結合看錄像,體會任務的艱巨。
飛奪瀘定橋 篇12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了解中國工農紅軍在二萬五千里長征途中飛奪瀘定橋的英雄業績,理清課文思路。
2、理解課文中的重點詞句
過程與方法:
1、在理解的基礎上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加強感悟。
2、通過觀看錄像獲得直觀感受。
情感態度價值觀:體會紅軍戰士不畏艱難,勇往直前,奮不顧身的大無畏精神。
重點難點:
重點:了解飛奪瀘定橋的.全過程,從中受到感染和教育。
難點:理清課文的思路。
教具準備:課文錄音,電影、膠片
教學方法:情境教學法 賞識激勵法
學習方法:讀中感悟 小組合作 自主探究
自讀自悟 讀中感悟
教學過程:
一、課前談話
二、激趣導入
同學們,你們都見過什么樣的橋?(邊說邊板書“橋”)(出示投影)你們見過這樣的橋嗎?(簡介瀘定橋,板書“瀘定橋”)因為這座橋是大渡河上的唯一通過,因此,紅軍北上抗日必經奪取這座瀘定橋,(板書“奪”)但我們書上的題目是“飛奪瀘定橋”(板書“飛”),為什么要加個“飛”呢?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飛奪瀘定橋》。(齊讀課題)
三、A、合作探究“飛”
1、自己默讀課文,找出描寫“飛”、“奪”的段落,畫出來。
2、快速讀2-5自然段,弄清“飛”的意思,并找出相關的句子。(板書搶時間)
3、小組合作學習紅軍搶時間時遇到哪些困難,怎么克服的,你覺得紅軍怎么樣?(板書不畏艱險,勇往直前)
4、放錄音,想象紅軍和敵人搶時間的情景。
B、讀中感悟“奪”
1、指導讀“飛吧,看你們飛過來吧?”體會理解“飛”意。
2、放錄像“奪橋”,體會紅軍的英勇,奮不顧身。
3、讀課文體會紅軍的精神,指導讀有關句段。
4、學生談體會。
5、小結板書“攻天險”。
6、讀毛澤東《長征》結束全文。
四、課外延伸
如果你站在瀘定橋的英雄紀念碑前,你想說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