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母親》教學設計(通用15篇)
《我的母親》教學設計 篇1
【教學設想】
通過具體分析我的母親在學業上和做人上對我的幫助和影響來體會作者對母親的感激和懷念。
【教學設計】
一、導入
人的一生中最應該感謝的人是母親,因為母親給了我們生命,而更重要的是母親往往用樸實的話語和行動教育我們如何做人,如何成人。胡適的母親就是這樣的一個人。
二、作者介紹
通過作者介紹來激起了解名人的童年教育的興趣。
三、給作者極大極極深影響的是他的母親,母親在哪些方面影響了他?
四、為什么母親會給他極大極深的影響?
通過具體分析課文中寫的有關母親的事情來分析母親的為人和品質,從而來理解母親對我產生的深遠的影響。
五、你的成長經歷中有什么人影響過你嗎?
請你回憶一下,說一說。
六、 課外作業
課外閱讀名人談父母,教師可以有選擇地印發,要求學生閱讀,并寫讀后感。
推薦閱讀:《多年父子成兄弟》 汪曾祺
《父親·童年》 林語堂
《種在誣蔑里的決心》 唐韜
《期待父親的笑》 林清玄
《我的母親》 老舍
《我的母親》 鄒韜奮
《母親》 碧野
《母親》 李霽野
《母親》 何家槐
《我的母親》教學設計 篇2
【教材分析】
《我的母親》是新課標人教版八年級語文下冊第一單元第二課的一篇文章。原文選自《胡適自傳》,標題是編者加的。文章內容翔實,飽含感情,既寫出了母親含辛茹苦教子成龍的追求,又寫出在大家庭環境中作為后母維持家庭關系的不容易,表達了愛子對母親的深深敬意和綿綿無盡的懷念。作者把自己的成長與母親的教育緊緊聯系在一起,著重寫出母親對自己的“做人的訓練”,對自己少年時代乃至一生的重大影響,由此表達自己對母親的理解與感激。從胡適一生的奮斗與追求,從他在學術史上的地位與成就來看,母親對他的影響是功不可沒的。因本單元都是名家之作,或追述難忘經歷,或展現生活一個側面,揭示人生意義,使學生受到正確的人生態度、情感價值觀教育。本著這個目標,我將本節課進行大膽延伸,用資料和聲音讓學生用心感受、體驗、理解、思考感人肺腑的人物形象,并有自己的心得和評價。
【教學設想】
文章寫的是“我的母親”,這是能夠引起學生共鳴的話題,盡管時代不同,“母親”的形象發生了很大變化,但是,“可憐天下父母心”是每個時代都相同的。所以,教學本文,要適當聯系學生生活,讓學生獲得體驗。八年級的學生逆反心理很強,他們有自己的思想、行為和處理問題的方法。而且學生與父母之間有代溝,有很多學生不理解母親對他們的關愛。所以。教師讓學生感受親情,激起心靈的共鳴,然后引導他們關心家庭,關心父母。從而激發學生關注和參與社會生活的熱情,培養他們作為家庭一員的責任感,幫助他們形成尊重別人、關心別人、珍惜生命、珍惜幸福的人生態度。因此,我將設計四個方面的目標來完成本文。
1、知識與技能:
復習圍繞我的母親的發生的幾件事和母親的品性;教學過程中,通過一些身邊事例的介紹,培養學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利用換位思考的方法,培養學生學會關心他人,能長在他人的立場上考慮問題,替他人著想;培養學生搜集整理資料的能力。
2、語文思考:
通過放錄音,發展學生的抽象思維轉化為形象思維的能力,豐富對世界的認識,培養學生明辨是非的能力;經歷了由探究、感悟不理解母親到理解母親及換位思考的過程,培養了學生責任感和換位思考的能力;培養了學生回憶、重新整理思路、組織語言和有條理表達的能力;捕捉生活中有用信息的能力。
3、解決問題:
能有家庭責任感和關心他人意識;形成換位思考變換思想和方法解決問題的策略,體驗別人的感受,并通過理解感悟學會換位思考;通過學會評價他人和回憶自己的做法的過程,初步形成評價與反思的意識。
4、情感與態度:
讓學生感受親情,激起心靈的共鳴,然后引導他們關心家庭,關心父母。從而激發學生關注和參與社會生活的熱情,培養他們作為家庭一員的責任感,幫助他們形成尊重別人、關心別人、珍惜生命、珍惜幸福的人生態度。
【教學目標】
1、了解胡適的成長歷程,理性思考母愛及其深遠影響。
2、培養了學生責任感和換位思考的能力 ;培養了學生回憶、重新整理思路 、組織語言和有條理表達的能力。
3、通過學會評價他人和回憶自己的做法的過程,初步形成評價與反思的意識。
4、聯系生活體驗,體會母親的關愛,培養孝敬母親的情感。
【教學重點】
復習圍繞我的母親的發生的幾件事和母親的品性,培養他們家庭責任感。
【教學難點】
利用換位思考的方法,培養學生學會關心他人,能站在他人的立場上考慮問題,替他人著想。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播放歌曲《燭光里的媽媽》。
同學們,母愛,一個飽含溫柔深摯情意的永恒話題。的確,無論是年長年少,還是天涯海角,單飛后的令一端永遠牽掛的是對母親的思念。一曲《燭光里的媽媽》就是兒女心泉的自然流淌,讓我們在歌聲中感念、祝福普天下所有的母親。母親也是我們人生的第一位老師。我們應該感激她。今天我們一起學習胡適的《我的母親》,了解他的母親是一位怎樣的一個人,作者對母親感情怎樣。
二、初讀課文,感知課文內容
默讀提示及要求:
1、抓住關鍵句、段。
2、注意字詞,讀準字音,辨清字形:
文縐縐 糜 翳 齷齪
3、讀完后,用一句話總結全文。
4、理清文章結構。
三、再讀課文,注重自己的獨特體驗
1、讓學生提出自己在閱讀中遇到的難題,或者值得思考的問題,集中起來加以討論。
2、教師提出問題,共同探討:
、拧∮靡痪湓捀爬赣H的形象特點:
“我母親管束我最嚴,她是慈母兼任嚴父。”
⑵ 為什么說她又是“嚴父”?插入胡適家庭背景資料介紹。
、恰≌n文寫了母親哪幾件事?這些事情突出母親的什么品性?課文寫了母親這樣幾件事情:
、佟〗形以缙穑雎牻陶d,“催”去上學;
、凇∥艺f了不該說的話,她重重責罰我;
、邸⌒履曛H,債主來要債,她從不罵一聲,臉上從不露出一點怒色;
④ 受了兩個嫂子的氣,她只忍耐著,忍到不可再忍時,悲哭一場,以解心中之苦;
、荨÷犃宋迨宓睦悟}話,表現出剛氣,不受一點人格上的侮辱。
通過寫這些事,表現母親以下品性。她是一位恩師,對我諄諄教誨;對我要求嚴格,卻從不拿孩子出氣;氣量大,性情好,事事留心,事事格外容忍;待人仁慈、溫和,從來沒有一句傷人感情的活。
、取≌埬憔妥髡吣赣H的為人、教子方式,談談自己的理解與看法。
四、朗讀下列語句,聯系上下文,體會加點詞語的含義(題目見課后研討練習三)
引導學生聯系上下文細細體會品味語句中暗含的語意,以學生的理解為主,教師作必要的點撥、提示。
五、結合自己的實際談談學習本文的收獲,說說自己在哪些方面受到母親的影響,然后寫在隨筆本上。
三、延伸拓展
主題講座:胡適和他的《先母行述》。
第二課時
一、導入
母愛是母親對懷中嬰兒的甜甜的親吻,是拍著嬰兒入睡的悠悠的搖籃曲,是手把手教子寫字的苦苦的耐心,是燈下為子女飛針走線的不眠之夜,是期盼兒女成才的憂郁的眼神,是兒女遠行時的句句叮嚀,是過早爬上眼角的一道道皺紋。母愛是神圣的、偉大的、不求回報的。今天我們繼續學習胡適的《我的母親》
二、復習
1、課文寫了母親哪幾件事?這些事情突出母親的什么品性?
學生小組討論回答:
課文寫了母親這樣5件事情:
⑴ 學習上的督促,叫我早起,“催”去上學;
、啤●雎牻陶d,我說了不該說的話,她重重責罰我
⑶ 如何在除夕之夜對付敗家子大哥的債主,她從不罵一聲,臉上從不露出一點怒色;
⑷ 受了兩個嫂子的氣,她只忍耐著,忍到不可再忍時,悲哭一場,以解心中之苦;
⑸ 聽了五叔的牢騷話,表現出剛氣,不受一點人格上的侮辱。
通過寫這些事,表現母親以下品性:她是一位恩師,對我諄諄教誨,對我要求嚴格,卻從不拿孩子出氣,氣量大,性情好,事事留心,事事格外容忍;待人仁慈、溫和,從來沒有一句傷人感情的話。
三、探究活動
請你就作者母親的為人、教子方法,等方面談談自己的理解與看法。學生可以發表自己的見解,不要求統一答案,也可以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暢所欲言。
四、情感延伸
1、母愛如三月的春風曛得人昏昏欲睡,猶如夏夜的涼茶讓人精神倍爽,又是母愛又是絮絮地嘮叨讓我們不能理解,我們都能理解母愛嗎?母親愛子女的方式不同,多數的母親都是說教式的愛,一件事說起來三遍四遍,我們嫌母親煩,不能理解,你有過這樣的體驗嗎,或者你有事不能理解母親的做法,請你說一說。
2、母愛如水,母親是源,無論你奔騰到哪里,身上流淌的,依然有不盡的源頭之水。我們每天都和母親生活在一起,你長這么大,母親為你做的事有哪些你忘不了?
3、母愛可以使你在痛苦中得到安慰,在孤獨中得到歡樂,在失望中得到希望,在冷落中得到幸福。母愛是無任何條件的,就連小動物的母親也會保護自己的寶寶,請聽下面的故事。(播放《黃鼠狼媽媽找食物》)
。ɡ蠋煷虺稣n件后,播放了一個深情而又蕩氣回腸的歌頌母親的曲子《燭光里的媽媽》,創設了很好的氛圍。然后讓學生換位思考。)
動物如此,我們人類呢,在奧地利發生啦這樣一個真實而感人的故事:
2002年2月23日,位于奧地利西南部阿爾卑斯山的費拉茨谷地發生拉一起雪崩,一對正在滑雪的母女被大雪埋葬。當她們歷盡艱辛爬出厚厚的雪堆時,卻又面臨著新恩的危機:由于她們身上都穿著銀灰色的衣服,救援飛機很難發現她們的蹤影,隨著時間的推移,饑餓、寒冷和恐懼紛至沓來。母女倆開始了艱難的自救,然而無濟于事,她們的努力換來的是更嚴重的困難,她們昏迷了。當女兒醒來的時候發現自己躺在醫院里,她起先還以為是夢,但醫生告訴她這是現實,她昏迷在雪地里,被雪崩救援人員發現緊急送到了紅十字醫院。醫生還不無沉痛地告訴她,真正救她的其實是她的母親!救援人員在她母親的遺體旁發現了一塊染滿鮮血的鋒利的巖石切片,而她母親的左手動脈被切開了。救援人員正是因為看見了雪地上那道鮮紅的長長的血跡才發現下面有人……
醫生的話還沒有說完,女兒就痛哭起來。她一直以為做清潔工的母親是極其卑微的,甚至曾以母親的卑微為羞恥,但是在這一瞬間,他發現母親原來是如此偉大!在這次雪崩災難中,在遲遲得不到救援的生死關頭,母親以一種感天泣地的行為,用自己動脈里流淌的鮮血為女兒指引了生命的方向!女兒終于心痛地明白,自己原來一直都擁有著一份人世間最珍貴的財富,那就是比血更濃的母愛!
同學們,故事中的母親用生命保全了女兒,希望我們能從中悟道愛的真諦。假如你是那位母親,體會一下當時母親會怎么想,怎么做,請說一說。
4、母愛是清涼的風,是遮雨的傘,是滴落的淚,是甜甜的吻。母愛是“三春暉”,是任何“寸草心”也難以回報的恩情,是人間最圣潔、最偉大、最無私的親情。今天,我們之所以能健康地成長,母親有多大的功勞啊。
有誰知道母親節是那一天?
生:每年5月的第二個星期天。
五、小結
也許,我們的母親沒有領袖的豐功偉績,沒有明星的光彩奪目,沒有科學家的淵識博學,沒有英雄的豪言壯語,沒有文學家的鴻篇巨著。但母愛如天大,同時又小得只能住在我們的心里,母愛是可以撐天的支柱,也是我們想擁抱的溫暖。我們永遠愛著您--媽媽。
六、拓展訓練
有一個叫小蘭的女孩,身患重病,家里無力為她治療,但在社會各界的幫助下,小蘭住進醫院,獲得治療。她的母親會怎麼說?(學生自由發言)
母愛是無償的,但在很多故事中也會有許多陌生人無償的獻出他們的一片愛心,除了母愛,生活中,我們還需要什么樣的愛?
五 布置作業
以“母愛或媽媽,我想對您說”為題寫一篇作文。
《我的母親》教學設計 篇3
閱讀答案《我的母親》
多做閱讀理解有助于提高個人對文章內容的理解能力和解答能力哦!以下是第一范文網為大家編輯的內容,歡迎大家閱讀!
文具盒
厲勁的北風篦子似地梳刮著裸露的皮膚,英的手背上就有了一道道血口子……
娘說,女孩子家能識幾個字就行了,遭那個罪咋?
英聽了,眼淚就撲塌撲塌掉下來。常沾淚的那地方便有了印痕,似兩片干柳葉。
過年了,鄉里分給村里一些市里人捐的衣、物,村里再分到戶。聽到吆喝聲,娘帶著英
去領。
村長的家就是村里辦公的地方,只比英的家多一張床和兩把一坐就吱吱作響的白茬椅子子。
捐物只剩下一雙皮鞋、一件半舊的紅毛衣和一個塑料文具盒。村長臉上透出難色,說,
大妹子,揀一樣吧,還有兩家哩……
娘就毫不猶豫地抓起那件紅毛衣,抖了幾料就往英身上套。
英直往后趔趄,眼光卻扎在那個文具盒上。娘說,那物件不擋寒,要它咋?
村長訕訕地笑了,說,這閨女有出息……
娘嘆了口氣,將毛衣在手里窩來窩去,說,你真憨……
英的眼淚又下來了。娘說,甭哭,依著你還不行嗎?
得到這個文具盒,莫把它當作寶貝,用布包好,放在枕邊,從不往書包里裝。沒人的時候,她就打開它——就像打開了一個天地:文具盒里有花花綠綠的貼畫、課程表,還有一桿
漂亮的自動鉛筆……拿起自動鉛筆,她就覺得自己也會在市里某個明亮、溫暖的教室里……
幾年以后,英考上了中專,去市里上學。臨上路時,她沒忘了將文具盒隨身帶上。
開學頭一天,英拿出文具盒擺在桌上——惟一能和同學一樣的,就是這一件了。
同桌的叫麗,家就在市里?吹侥莻文具盒,麗不屑地一笑。待英掀開它,麗的眼睛就
睜大了,那個課程表是她設計的……
麗說,你真愛惜……
英笑了,說,有了這個文具盒,我就不愛哭了。你小時好哭不?
麗不答,臉卻紅了。她沒敢說這個文具盒是為了讓媽再買一個更好的而捐出的。當時媽
說這還能用,她就鬧,還哭鼻子……
英和麗成了好朋友。臨近寒假的一個周末,麗邀英去家里玩。英不去,說,我娘說了,不讓我到別人家去。
麗說,我媽媽主要是想見見你……
英就去了。
從麗的家回來,獎給家里寫了一封信。信里說,娘,我想要一件紅毛衣……
17.小說開頭一段描寫說明了什么?(3分)
答:
18.面對三件捐物,娘為什么選擇紅毛衣?英為什么選擇文具盒?(4分)
答:
19.“英直往后趔趄,眼光卻扎在那個文具盒上。”請解釋“扎”在文中的意思,并說說“扎”在表情達意上的作用。(4分)
答:
20.英說“有了這個文具盒,我就不愛哭了”,為什么?(3分)
答:
21.英原先執意選擇文具盒,最后她又“想要一件紅毛衣”,你對此有何看法?(6分)
答:
參考答案
17.(3分)
說明英缺少御寒的衣服,生活十分貧困。(大意對即可)
18.(4分)
娘選擇紅毛衣,因為它可以御寒,實用。英選擇文具盒,是因為英要讀書,向往現代文明。(每點2分。第一問能答“御寒”即可;第二問能答“要讀書”即可。)
19.(4分)
“扎”在文中的意思是“緊緊地盯住”(或“專注地看”)。“扎”字生動地表現了英對文具盒的喜愛,對讀書的渴望。(解釋2分,只解釋為“盯”“看”等給1分;作用2分。意思相近或大意對即可。)
20.(3分)
因為文具盒為英打開了一個她所向往的現代文明的學習天地,給了她無盡的慰藉。(大意對即可)
21.(6分)
略。(開放性試題;卮鸫藛栴},首先要理解英“想要一件紅毛衣”表現了姑娘愛美的天性,然后就此提出看法。對美的看法,不論是理解、贊賞,還是批評,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我的名字,我的心痛
我一直覺得,“遭遇”離婚,最痛苦的不是父母,而是孩子。
父母離婚那年,我12歲。也許是覺得我還小,他們一直沒有告訴我,要不是母親突然帶我搬回了姥姥家,要不是那天無意中在母親衣柜里發現了那本離婚征,我還真不知道他們會瞞我到什么時候。當時,真的很傷心,因為他們完全忽略了我。然而,這一切才剛剛開始。
幾個月后的一天晚上,我剛要睡著,迷迷糊糊中聽到母親說要跟我聊聊。我拉亮了臺燈,看到母親蓬亂的頭發,紅腫著雙眼,頓時嚇了一跳,以為發生了什么事。誰知母親卻開始滔滔不絕的抱怨父親,說他沒出息,不會關心人,懶惰,吝嗇……好像父親成了天下惡人的典型。母親憔悴的臉龐由于憤怒而變得扭曲,我不敢相信眼前這個刻薄的女人竟是我昔日美麗善良的母親,也不敢相信那個被母親說得壞透頂的男人竟是我慈愛有加的父親。我哽咽著打斷母親求她不要再講下去。她頓了頓,說只是想讓我知道離婚是出于無奈,而且他要我改掉名字隨她姓,理由是我被判給了她,那一夜,我躺在床上輾轉難眠,回想起從前全家其樂( )(róngróng)的情景,淚水打濕了枕頭。那時,我才知道,原來離婚是如此可怕。
第二天,母親真的拿給我一本字典讓我選字改名,我怯怯地說用不著字典,其實要改,光改姓就行了。母親發起了火,怒氣沖沖地說要我和父親徹底劃清界限,連名代姓一個字不留?粗赣H不容( ) (zhì)疑的表情,我別無他法。
那天,我在書桌前坐了一整天,被淚水浸濕的稿紙寫滿了我最熟悉的兩個字——吳娟,揉成了團的廢紙丟了一地,攤開的字典也被我畫得一塌糊涂。不是我找不到合適的字,而是我覺得,多年來這兩個字已成為了我身體的一部分;小時候,父親總是咬著這兩個字叫貪玩的我回家,母親總是哼著這兩個字哄我入睡。這一切讓我如何割舍得下?
母命難違,最終還是在這兩個字上畫上了一個巨大的“╳”,“血淋淋”的像是刻在我的胸口。交到母親手中的紙,名字已經改成了“田婧”母親寬慰地笑了,也許她永遠發現不了新名字里的秘密。“婧”字里,“女”旁“月”底仍取自于“娟”因為我永遠無法忘記為我取名的父親,而那個“青”頭,上面一橫是我,下面兩橫是父親和母親,中間那一豎就是一個家,能把我們拴在一起,雖然我知道,那已經永遠成了過去。
閱讀記敘文回答問題:
29. 注音并解釋(2分)
刻薄 吝嗇
30、為文中( )填漢字(2分)
31、文中加點的“如此”指代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32、第三段中的省略號與文中哪個詞相照應?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33、第三段對母親的外貌描寫有什么作用?(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4、發揮你的想象,為第二段“也許是覺得我還小”后面在加兩個句子。(2分)
(1)也許 ;(2)也許 。
35、如何理解“最痛苦的不是父母,而是孩子。”?(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6. 插敘部分有什么作用?(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7. 你認為母親做得對嗎?為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8. 用第二段加點的“要不是……,要不是……,還真不知道……。”造句。(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29.bó 尖酸、小氣 ; lìn sè 小氣、不大方
30.融融;置
31.父母的離婚對于家庭造成重大的傷害。
32.滔滔不絕
33.表明母親受離婚的打擊之大。
34.(1)他們覺得我不懂事。
(2)他們怕傷害我。
35.父母的痛苦只是暫時的,離婚給孩子帶來的痛苦是無窮的。
36.說明“我”的家庭也曾經是一個無比幸福的家庭。
37.略
38.略
我的母親
中國文化館要我寫一篇《我的母親》,并寄我母親的照片一張。照片我有一張四寸的肖像。一向掛在我的書桌的對面。已有放大的掛在堂上,這一張小的不妨送人。但是《我的母親》一文從何處說起呢?看看母親的肖像,想起了母親的坐姿。母親生前沒有攝取坐像的照片,但這姿態清楚地攝入在我腦海中的底片上,不過沒有曬出。現在就用筆墨代替顯影液和定影液,把我母親的坐像曬出來吧:
我的母親坐在我家老屋的西北角里的八仙椅子上,眼睛里發出嚴肅的光輝,口角上表出慈愛的笑容。
老屋的西北角里的八仙椅子,是母親的老位子。從我小時候直到她逝世前數月,母親空下來總是坐在這把椅子上,這是很不舒服的一個座位:我家的老屋是一所三開間的樓廳,右邊是我的堂兄家,左邊一間是我的堂叔家,中央一間是我家。但是沒有板壁隔開,只拿在左右的兩排八仙椅子當作三份人家的界限。所以母親坐的椅子,背后凌空。若是沙發椅子,三面是柔軟的厚壁,凌空原無妨礙。但我家的八仙椅子是木造的,坐板和靠背成九十度角,靠背只是疏疏的幾根木條,其高只及人的肩膀。母親坐著沒處擱頭,很不安穩。母親又防椅子的腳擺在泥土上要霉爛,用二三寸高的木座子襯在椅子腳下,因此這只八仙椅子特別高,母親坐上去兩腳須得掛空,很不便利。所謂西北角,就是左邊最里面的一只椅子。這椅子的里面就是通過退堂的門。退堂里就是灶間。母親坐在椅子上向里面顧,可以看見灶頭。風從里面吹出的時候,煙灰和油氣都吹在母親身上,很不衛生。堂前隔著三四尺闊的一條天井便是墻門。墻外面便是我們的染坊店。母親坐在椅子里向外面望,可以看見雜沓往來的顧客,聽到沸翻盈天的市井聲,很不清靜。但我的母親一向坐在我家老屋西北角里的這樣不安穩、不便利、不衛生、不清靜的一只八仙椅子上,眼睛發出嚴肅的光輝,口角上表出慈愛的笑容。母親為什么老是坐在這樣不舒服的椅子里呢?因為這位子在我家中最為重要。母親坐在這位子里可以顧到灶上,又可以顧到店里。母親為兼顧內外,便顧不到座位的安穩不安穩,便利不便利,衛生不衛生,和清靜不清靜了。
我四歲時,父親中了舉人,同年祖母逝世,父親丁艱在家,郁郁不樂,以詩酒自娛,不管家事,丁艱終而科舉廢,父親就從此隱遁。這期間家事店事,內外都歸母親一人兼理。我從書堂出來,照例走向坐在西北角里的椅子上的母親的身邊,向她討點東西吃吃。母親口角上表出親愛的笑容,伸手除下掛在椅子頭頂的“餓殺貓籃”,拿起餅餌給我吃;同時眼睛里發出嚴肅的光輝,給我幾句勉勵。
我九歲的時候,父親遺下了母親和我們姐弟六人,薄田數畝和染坊店一間而逝世。我家內外一切責任全部歸母親負擔。此后她坐在那椅子上的時間愈加多了。工人們常來坐在里面的凳子上,同母親談家事;店伙們常來坐在外面的椅子上,同母親談店事;父親的朋友和親戚鄰人常來坐在對面的椅子上,同母親交涉或應酬。我從學堂里放假回家,又照例走向西北角里的椅子邊,同母親討個銅板。有時這四班人同時來到,使得母親招架不住,于是她用了眼睛的嚴肅的光輝來命令,警戒,或交涉;同時又用了口角上的慈愛的笑容來勸勉,撫愛,或應酬。當時的我看慣了這種光景,以為母親是天生成坐在這只椅子上的,而且天生成有四班人向她纏繞不清的。
我十七歲離開母親,到遠方求學。臨行的時候,母親眼睛里發出嚴肅的光輝,誡告我待人接物求學立身的大道;口角上表出慈愛的笑容,關照我起居飲食一切的細事。她給我準備學費,她給我置備行李,她給我制一罐豬油炒米粉,放在我的網籃里;她給我做一個小線板,上面插兩只引線放在我的箱子里,然后送我出門。放假歸來的時候,我一進店門,就望見母親坐在西北角里的八仙椅子上。她歡迎我歸家,口角上表出慈愛的笑容,她探問我的學業,眼睛里發出嚴肅的光輝。晚上她親自上灶,燒些我所愛吃的菜蔬給我吃,燈下她詳詢我的學校生活,加以勉勵,教訓,或責備。
我廿二歲畢業后,赴遠方服務,不克依居母親膝下,唯假期歸省。每次歸家,依然看見母親坐在西北角里的椅子上,眼睛里發出嚴肅的光輝,口角上表出慈愛的笑容。她像賢主一般招待我,又像良師一般教訓我。
只是她的頭發已由灰白漸漸轉成銀白了。
我三十歲時,棄職歸家,讀書著述奉母,母親還是每天坐在西北角里的八仙椅子上,眼睛里發出嚴肅的光輝,口角上表出慈愛的笑容。
我三十三歲時,母親逝世。我家老屋西北角里的八仙椅子上,從此不再有我母親坐著了。然而我每逢看見這只椅子的時候,腦際一定浮出母親的坐像——眼睛里發出嚴肅的光輝,口角上表出慈愛的笑容。她是我的母親,同時又是我的父親。她以一身任嚴父兼慈母之職而訓誨我撫養我,我從呱呱墜地的時候直到三十三歲,不,直到現在。陶淵明詩云:“昔聞長者言,掩耳每不喜。”我也犯這個毛病;我曾經全部接受了母親的慈愛,但不會全部接受她的訓誨。所以現在我每次在想象中瞻望母親的坐像,對于她口角上的慈愛的笑容覺得十分感謝,對于她眼睛里的嚴肅的光輝,覺得十分恐懼。這光輝每次給我以深刻的警惕和有力的勉勵。
17.給下列詞語中加點的字注音。(2分)
(1)肖( )像 (2)沸( )翻盈天
(3)訓誨( ) (4)瞻( )望
18.作者寫作本文的緣起是什么?(2分)
19.第一段中母親的照片“一向掛在我的書桌的對面”中的“一向”表現了作者對母親有什么樣的感情?(2分)
20.第三段中作者從哪四方面寫出了母親座位的不舒服?(摘引文中語句回答)(4分)
(1)
(2)
(3)
(4)
21.母親座位既然如此不舒服,那她為什么老是坐在這樣不舒服的椅子里呢?(4分)
22.第四段開頭寫到“祖母逝世,父親丁艱在家,郁郁不樂”,其中“丁艱”一詞是書面語,指遭到父母的喪事。我們在初中課本里學過哪一篇文章也寫到作者祖母去世,父親奔喪回家這一情節?(2分)
《 》
23.第五段結尾“天生成有四班人向她纏繞不清的”中“四班人”都指哪些人?(摘引文中語句回答)(4分)
(1)
(2)
(3)
(4)
24.第六段中兩次描寫了母親,當作者臨行時,先寫母親眼睛里發出嚴肅的光輝,后寫口角上表出慈愛的笑容,為什么當作者放假歸來時,描寫順序卻相反呢?(4分)
25.第七段中“唯假期歸省”與魯迅的《社戲》中“那時我的祖母雖然還康健,但母親也已分擔了些家務,所以夏期便不能多日的歸省了”,兩句中的“歸省”意思相同,寫出這個詞的意思。(2分)
26.第九段引用的陶淵明詩句“昔聞長者言,掩耳每不喜”,是說明人在年輕時容易犯什么毛病?(答案不得超過10個字)(4分)
27.“眼睛里發出嚴肅的光輝,口角上表出慈愛的笑容”,是深深印在作者腦海中的母親的形象,這句話貫串全文,重復十次,可見其重要性。結合全文,分析概括出這句話所體現的母親的性格特點。(4分)
28.本文是一篇回憶母親的文章,我們在初中課本中還學過一篇這樣的文章。寫出這篇課文的作者和題目。(2分)
(1)作者
(2)題目《 》
參考答案
17.(1)xiào (2)fèi (3)huì (4)zhān
18.中國文化館的約稿或中國文化館要我寫一篇《我的母親》(再加上“懷念母親”)。
19.深深的懷念之情。
20.(1)(很)不安穩 (2)(很)不便利 (3)(很)不衛生 (4)(很)不清靜
21.因為這位子在我家中最為重要。(或母親可以兼顧內外)
22.背影
23.(1)工人們 (2)店伙們 (3)父親的朋友 (4)親戚鄰人
24.為突出母親對兒子的慈愛。
25.回家看望父母或回家探親。
26.不愿聽從長輩的勸告(或不全部接受長輩的訓誨)。
27.嚴肅 慈愛
28.(1)朱德 (2)回憶我的母親[或(1)水上勉(2)母親架設的橋
《我的母親》教學設計 篇4
《禮記學記》中說“是故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然后能自強也!蔽覍Υ松钚挪灰。學習之后,才知道自己的缺點;教學以后,才知道自己的知識貧乏。最近,剛剛完成了《我的母親》的課堂教學更覺先賢之說的正確。于是整理了教學的設計并附上反思。以期“能自強”。
第一步:根據學情定目標
作為中職一年級農業專業的學生,已經較好地掌握了部分閱讀方法。通過第一冊教材的學習,初步了解了散文的特點,積累了必要的知識。
學生可以明顯區分寫人記事的散文與寫景抒情散文。通過自身的努力與合作交流能夠完成對文章的整體感知。
“90后”的職校生個體發展差異大,辨別能力比較弱,對感情的關注、理解有待加強。但他們都渴望認識社會,而且參與性比較強。通過自身的努力和教師的有效引導,可以使他們獲得正確的認識。
綜合以上論述,我設定本課的學習目標為:
目標一:把握文章內容,從具體事件中提煉母親的品性,概括母親的形象。
目標二:學習運用具體事例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品味文章質樸之中蘊涵深情的語言風格。
目標三:感受親情,激起心靈的共鳴。
其中,“從具體事件中提煉母親的品性,概括母親的形象”為學習重點;“品味文章質樸之中蘊涵深情的語言風格”為學習難點。
第二步:綜合考慮定方法
我在本文教學中主要采取情境教學法、問題探究法、自主合作探究法組織教學。通過音樂、圖片、視頻等創設情境激發學生興趣,引發學生思考。利用問題激發學生自主探究的熱情,建立合作交流的平臺,突破學習重難點。
第三步:課堂實施
(一)激趣導入
在課前休息時我就開始播放閻維文的歌曲《母親》,營造學習氛圍。上課后,我展示形象直觀的圖片。并通過一系列貼近生活的提問引出了“母親”這一形象。再由“母親”這一話題引導提示:“今天我們學習著名學者胡適先生所作的《我的母親》,了解一下這是一位怎樣的母親?這位母親是怎樣教育出如此優秀的孩子的?”
(二)自主學習
1.在課前自主學習這部分,我安排的內容主要是掌握字音、字形、字義,了解作家作品等。我在課上對學生的學習成果進行了抽查,并讓學生互相點評。
2.課內自主合作學習部分。
為了培養學生對信息的篩選、提煉、運用的能力。我提出了問題:提煉母親的品性,概括母親形象。我引導學生自主設疑,學生提出了如下兩個問題:
、傥闹袑懥撕m母親哪些事?揭示了母親怎樣的品性?
、谀赣H在作者生命中充當了什么角色?
圍繞第一個問題,為了讓學生回答問題時可望而又可及,我指導學生要盡可能科學地將問題分解為幾個小問題,由淺入深,層層遞進地逐步解決。學生很快就找到了方法,對問題做了如下分解:①文中哪幾小節內容寫了母親的事?②文中寫了胡適母親與哪些人的事?③寫了胡適母親與這些人的什么事?④這些事體現胡適母親怎樣的品性?我又提供表格幫助學生降低問題難度。學生通過篩選文本資料,認真思考、合作探究后得出了結論。
第二個問題學生也用同樣的方法順利找到了答案。各小組積極展示了自己的學習成果。
我順勢引導學生總結文章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學生由剛才的分析過程自然總結出:文章是通過把人物放在特定環境中,敘述人物的典型事例來塑造人物形象的。
(三)發現質疑
學生根據課前預習,以及課文學習過程中產生的疑難處發問。由我引導學生結合文本、生活經驗,結合文體特點逐一解決。并由此引出了“父母對子女的教育并不僅僅只有言傳還有身教!边@一話題。
(四)深入剖析
我播放了《媽媽洗腳》這一則大家熟知的公益廣告。并由廣告內容總結出: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可能對孩子產生巨大的影響。”進而拋出問題:“胡適從母親的教育中受到了哪些影響?”學生通過研讀文本,自主思考,合作交流,很快給出了答案。
(五)歸納總結
利用問題填空的方式,引導學生對課堂教學內容做了兩方面的歸納總結。既讓學生對課文有更為系統的了解,又指出了學習寫人散文的方法,同時還對學生的寫作進行了指導。
(六)拓展延伸
提供了閱讀素材:詩歌《游子吟》,短文《耳光》讓學生進行比較閱讀。同時引導提問“這些作品都是怎樣塑造感人的形象、表達真摯情感的?”借此進一步指導學生要從典型的事例入手表現人物形象(例如母親縫衣服,父親打耳光等),還要注意體會選文樸實的語言中蘊含的深厚情感。
(七)作業布置
我布置了兩項作業讓學生課后完成。
1.回家主動為父母做一件事(比如為他們洗一次腳),并與父母交流各自的感受。
2.用筆記錄下和父母在一起的感人瞬間?梢詫懸黄洈⑽;也可以寫一封信。注意選取典型事例,表達真實情感。
《我的母親》這篇文章的教學讓我感受很多:
學生學習過程中表現出來的興趣、感動讓我感到我自己的小小的成功之處:我選用了較為科學合理的教法學法。通過發現質疑環節,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活躍了課堂氣氛,提高了課堂效率。拓展延伸環節我通過比較閱讀、感情表達,不僅延伸了感情,貫穿了德育內容,還緊扣語文教學的特點,切實幫助學生全面提高語文素養。
從作業和測試的反饋中我也發現了自己很多的不足之處:學生的熱情很高,課時表達出來的語言并不十分貼切,基本的語文知識也掌握不足。如何將語文知識教學更好的貫徹到教學中去是我應該反思的問題。
《我的母親》教學設計 篇5
《我的母親》
關于作者:
胡適(1891~1962),近代思想家,現代詩人、學者,提倡白話文。原名嗣穈,學名洪骍,字適之,筆名天風、藏暉等。安徽績溪人。生于一個官僚地主兼商人家庭。1917年完成博士論文(1927年獲博士學位)后回國,任北京大學教授,積極參加新文化運動和文學革命運動、發表《文學改良芻議》。曾任教于國立青島大學(現中國海洋大學)。
作者四歲時便讀父親所作的詩。五、六歲上私塾,學習古文。大概在十一歲時,已經能夠自己看古文書。
關于本文:
本文選自《胡適自傳》,標題是編者加的。它的體裁是傳記,堪稱文學的傳記,傳記的文學,既可供胡適研究者參考,具有史料價值,也可供文學愛好者欣賞、閱讀,具有文學價值。
文中既寫出了母親含辛茹苦教子成龍的追求,又寫出了在大家庭環境中作為后母管理和維持家庭關系的不容易,表現出母親的優秀品質,表達了愛子對母親的深深敬意和綿綿無盡的懷念。作者把自己的成長與母親的教育緊緊聯系在一起,著重寫出母親對自己的"做人的訓練",對自己少年時代乃至一生的重大影響,由此表達自己對母親的理解與感激。
一、詞語積累(給加紅的字注音并解釋)
文縐縐(zhōu):形容人談吐、舉止文雅的樣子
翳( yì ):眼睛角膜病變后留下的疤痕
齷齪(wò chuò):不干凈,臟。比喻人品質惡劣;或形容氣量狹小,拘于小節
下流:這里指卑鄙、不道德的意思
管束:加以約束,使不越軌
輕。貉哉Z舉動有輕佻和玩弄意味
二、分析課文,然后思考:
1、 一句話概括母親的形象特點--"我母親管束我最嚴,她是慈母兼任嚴父。"
2、 課文寫了母親哪幾件事?這些事情突出母親的什么品性?
課文寫了母親這樣幾件事情:
1) 叫我早起,聆聽教誨,"催"去上學;
2) 我說了不該說的話,她重重責罰我;
3) 新年之際,債主來要債,她從不罵一聲,臉上從不露出一點怒色;
4) 受了兩個嫂子的氣,她只忍耐著,忍到不可再忍時,悲哭一場,以解心中之苦;
5) 聽了五叔的牢騷話,表現出剛氣,不受一點人格上的侮辱。
通過寫這些事,表現母親以下品性:
1) 她是一位恩師,對我諄諄教誨;
2) 對我要求嚴格,卻從不拿孩子出氣;
3) 氣量大,性情好,事事留心,事事格外容忍;
4) 待人仁慈、溫和,從來沒有一句傷人感情的活。
三、課外探索。
1、母親往往在一個人成長的道路上,產生重要影響?同學們,你們的母親,哪一點給你們的印象最深?請同學們結合具體的事情,把它們寫一寫。
《我的母親》教學設計 篇6
學習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把握文章內容,理清課文結構,體會作者感情。
。2)學習運用具體事例來表現人物品格特點的寫法。
。3)了解文章在真切、質樸的語言之中蘊含深情的語言風格!
2、過程與方法
。1)布置預習。通過閱讀有關胡適的傳記,了解文章背景。
(2)精讀課文,概括母親的形象,從具體事件中提煉母親的品性、特點。
。3)聯系學生生活,討論母親的為人和教育方法。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體會母愛的偉大,感受作者對母親無限的懷念之情!
學習重點和難點:
了解“母親”為人處世對作者的影響,感受作者對母親的感情。
學習過程
一、 導入
情境回顧
波黑戰爭中,埋在廢墟里的母親,割開自己的靜脈,讓孩子吸吮鮮血來延續孩子的生命。一位母親在飛機失事時,用生命護衛著懷里的孩子,至死都沒有松開摟抱孩子的手……
再現親情 齊背 《游子吟》唐·孟郊
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二、走近名人
胡適(1891-1962),原名胡洪馬辛,字適之。筆名有天風、藏暉、鐵兒等。安徽績溪人。幼年在私塾學習,14歲到上海求學,19xx年赴美留學,1917年畢業于哥倫比亞大學獲哲學博士學位,同年7月回國。曾任北京大學教授、校長,國民黨政府駐美國大使等職務。其代表作有《文學改良芻議》、詩集《嘗試集》、《胡適文存》等!
胡適的母親馮順弟是舊社會傳統的“母親形象”。她23歲守寡,一直守了23年,受盡了人生的痛苦和折磨。而最大的痛苦莫過于許多親人相繼死去。為了她唯一的兒子胡適,她含辛茹苦,把全部希望寄托在兒子身上,她忍受一切,掙扎著熬過了23年。她寧可自己遭受困窘,也要供胡適讀書,她處處為兒子設想,是一位注重智力投資的開明的母親。1918年11月,她歷盡寡居的艱辛,離開了人世!
三、疏通字詞:(讀出下列字音)
糜( ) 嬉( ) 文縐縐( ):
佃( )戶 輕。 質問:
面紅耳赤: 侮辱:
四、默讀課文,感悟真情
自由朗讀,感悟文章內容。選用下列其中一個句式發言:
1、我從文章中讀出了一個 的母親!
2、緊扣文章內容以“我從母親 一件事上感受到了母親的( 慈愛 嚴厲 剛強 寬容 )”說一句話!
總結:
①通過初讀課文,你能總結文章寫了母親那些事?
明確:第一件:
第二件:
第三件:
第四件:
第五件:
②文章寫了母親幾方面的事情?
3、理清文章的結構
第一部分(1-4)寫我的性格和童年生活。
1(1)我性格的成因!
2(2)寫愛學習的性格及兒時最活潑的游戲!
3(3)寫兩次失去了發展的機會!
4(4)過度段
第二部分(5-12)寫母親。
1、(5---7)母親對我“教之嚴,愛之慈!薄
2、2、(8---11)母親的寬容隱忍,仁慈溫和。
3、(12)母親“很剛氣”的一面!
第三部分(13)寫母親對我的影響。
小結:母親的為人和作者感情
對“我”:嚴格————待人:寬容
懷念、感激、敬愛{
對親人:和善、忍讓————對人格:認真、不馬虎
五、存疑求援 合作探究(小組探究以下問題)
1、課文標題為“我的母親”,而文章前三段只有一句提及母親,其內容似與“母親”無關,這是為什么?
2、作者主要寫母親是他的恩師,為什么除了寫母親怎樣訓導之外,還用更多的筆墨寫他與家人相處的情形?
3、品味語言分寸感(研討課后練習)
六、心靈共鳴
1、文章結尾寫道:“我在我母親的教訓之下讀過了少年時代,受到了她的極大極深的影響!边@“極大極深的影響”表現在哪些方面?你在哪些方面深受自己母親影響呢?請回憶一下,并與同學們交流。
2、請回憶你媽媽對你影響很深的一件事。
配樂朗讀
仿佛
泰戈爾
我不記得我的母親
只是在游戲中間
有時仿佛有一段歌調
在我玩具上回旋
是她在晃動我的搖籃
所哼的那些歌調!
我不記得我的母親
但是在初秋的早晨
合歡花香在空氣中浮動
廟殿里晨禱的馨香
仿佛向我吹來母親的氣息!
我不記得我的母親
只是當我從臥室的窗里
外望悠遠的藍天
我仿佛覺得母親凝注我的目光
布滿了整個天空!
七、課后作業:
1、 5 月的第二個星期天作為法定的母親節,在母親節的那天,為你的母親制作一張賀卡,寫上你最美好的祝愿。
2、搜集關于歌頌母愛的詩文作品!
八、名言妙語
世界上的一切光榮和驕傲,都來自母親!郀柣
慈母的胳膊是由愛構成的,孩子睡在里面怎能不香甜? ——雨果
全世界的母親是多么的相像!她們的心始終一樣,每一個母親都有一顆極為純真的赤子之心!萏芈
我給我母親添了不少亂,但是我認為她對此頗為享受。 ——馬克·吐溫
媽媽是我最偉大的老師,一個充滿慈愛和富于無畏精神的老師。如果說愛如花般甜美,那么我的母親就是那朵甜美的愛之花!返倬S·旺德(美國著名盲人男歌手
世界上的一切光榮和驕傲,都來自母親。——高爾基
慈母的胳膊是由愛構成的,孩子睡在里面怎能不香甜? ——雨果
全世界的母親是多么的相像!她們的心始終一樣,每一個母親都有一顆極為純真的赤子之心。——惠特曼
我給我母親添了不少亂,但是我認為她對此頗為享受。 ——馬克·吐溫
媽媽是我最偉大的老師,一個充滿慈愛和富于無畏精神的老師。如果說愛如花般甜美,那么我的母親就是那朵甜美的愛之花!返倬S·旺德(美國著名盲人男歌手
學習上的督促,叫我早起, “催”去上學;
聆聽教誨,我說了不該說的話,她重重責罰我。
如何在除夕之夜對會敗家子大哥的債主!
第四件:如何與“我”的大嫂、二嫂相處和如何對待她們妯娌之間的矛盾!
寫母親受了人格上的侮辱非常生氣,直到叫那個說了不負責任的話的五叔當面認錯賠罪才罷休!
母親的性格特點:慈愛 嚴厲 剛強 寬容
寫了母親三個方面的事:
一是對“我”的管教;
二是作為當家的后母如何處理家庭的難事和矛盾;
三是如何對待他人對自己人格的侮辱。
第一部分(1-4)寫我的性格和童年生活。
1(1)性格成因。
2(2)寫愛學習的性格及兒時最活潑的游戲!
3(3)寫兩次失去了發展的機會!
第二部分(5-12)寫母親!
1、(5---7)母親對我“教之嚴,愛之慈!薄
2、2、(8---11)母親的寬容隱忍,仁慈溫和!
3、(12)母親“很剛氣”的一面!
第三部分(13)寫母親對我的影響!
明確:文章前三段寫作者的性格特征和童年生活,既寫了童年生活的單調和失落,也寫出了環境與教育對一個人性格的養成所起的奠基作用。前三段不僅為寫母親起到了很好的鋪墊作用,而且與文末相呼應!
早訓、催上早學 嚴厲
重罰、舔病眼 慈愛
債主要債,不罵,不露怒色 仁慈、溫和
受氣,忍耐、悲哭 氣量大、性子好
聽了五叔的牢騷話,質問 剛氣,不受人格侮辱
明確:寫母親與家人相處的情形,同樣也是在寫“母親是我的恩師”,寫她以身示范對我的耳濡目染、潛移默化的教育和影響。也就是不僅寫了母親對“我”的“言教
《我的母親》學案
學習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把握文章內容,理清課文結構,體會作者感情!
(2)學習運用具體事例來表現人物品格特點的寫法。
。3)了解文章在真切、質樸的語言之中蘊含深情的語言風格!
2、過程與方法
(1)布置預習。通過閱讀有關胡適的傳記,了解文章背景!
。2)精讀課文,概括母親的形象,從具體事件中提煉母親的品性、特點!
。3)聯系學生生活,討論母親的為人和教育方法。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體會母愛的偉大,感受作者對母親無限的懷念之情!
學習重點和難點:
了解“母親”為人處世對作者的影響,感受作者對母親的感情。
學習過程
一、 導入
情境回顧
波黑戰爭中,埋在廢墟里的母親,割開自己的靜脈,讓孩子吸吮鮮血來延續孩子的生命。一位母親在飛機失事時,用生命護衛著懷里的孩子,至死都沒有松開摟抱孩子的手……
再現親情 齊背 《游子吟》唐·孟郊
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二、走近名人
胡適(1891-1962),原名胡洪馬辛,字適之。筆名有天風、藏暉、鐵兒等。安徽績溪人。幼年在私塾學習,14歲到上海求學,19xx年赴美留學,1917年畢業于哥倫比亞大學獲哲學博士學位,同年7月回國。曾任北京大學教授、校長,國民黨政府駐美國大使等職務。其代表作有《文學改良芻議》、詩集《嘗試集》、《胡適文存》等。
胡適的母親馮順弟是舊社會傳統的“母親形象”。她23歲守寡,一直守了23年,受盡了人生的痛苦和折磨。而最大的痛苦莫過于許多親人相繼死去。為了她唯一的兒子胡適,她含辛茹苦,把全部希望寄托在兒子身上,她忍受一切,掙扎著熬過了23年。她寧可自己遭受困窘,也要供胡適讀書,她處處為兒子設想,是一位注重智力投資的開明的母親。1918年11月,她歷盡寡居的艱辛,離開了人世!
三、疏通字詞:(讀出下列字音)
糜( ) 嬉( ) 文縐縐( ):
佃( )戶 輕。 質問:
面紅耳赤: 侮辱:
四、默讀課文,感悟真情
自由朗讀,感悟文章內容。選用下列其中一個句式發言:
1、我從文章中讀出了一個 的母親!
2、緊扣文章內容以“我從母親 一件事上感受到了母親的( 慈愛 嚴厲 剛強 寬容 )”說一句話!
總結:
、偻ㄟ^初讀課文,你能總結文章寫了母親那些事?
明確:第一件:
第二件:
第三件:
第四件:
第五件:
、谖恼聦懥四赣H幾方面的事情?
3、理清文章的結構
第一部分(1-4)寫我的性格和童年生活!
1(1)我性格的成因。
2(2)寫愛學習的性格及兒時最活潑的游戲!
3(3)寫兩次失去了發展的機會!
4(4)過度段
第二部分(5-12)寫母親!
1、(5---7)母親對我“教之嚴,愛之慈!薄
2、2、(8---11)母親的寬容隱忍,仁慈溫和!
3、(12)母親“很剛氣”的一面。
第三部分(13)寫母親對我的影響!
小結:母親的為人和作者感情
對“我”:嚴格————待人:寬容
懷念、感激、敬愛{
對親人:和善、忍讓————對人格:認真、不馬虎
五、存疑求援 合作探究(小組探究以下問題)
1、課文標題為“我的母親”,而文章前三段只有一句提及母親,其內容似與“母親”無關,這是為什么?
2、作者主要寫母親是他的恩師,為什么除了寫母親怎樣訓導之外,還用更多的筆墨寫他與家人相處的情形?
3、品味語言分寸感(研討課后練習)
六、心靈共鳴
1、文章結尾寫道:“我在我母親的教訓之下讀過了少年時代,受到了她的極大極深的影響。”這“極大極深的影響”表現在哪些方面?你在哪些方面深受自己母親影響呢?請回憶一下,并與同學們交流!
2、請回憶你媽媽對你影響很深的一件事!
配樂朗讀
仿佛
泰戈爾
我不記得我的母親
只是在游戲中間
有時仿佛有一段歌調
在我玩具上回旋
是她在晃動我的搖籃
所哼的那些歌調!
我不記得我的母親
但是在初秋的早晨
合歡花香在空氣中浮動
廟殿里晨禱的馨香
仿佛向我吹來母親的氣息!
我不記得我的母親
只是當我從臥室的窗里
外望悠遠的藍天
我仿佛覺得母親凝注我的目光
布滿了整個天空。
七、課后作業:
1、 5 月的第二個星期天作為法定的母親節,在母親節的那天,為你的母親制作一張賀卡,寫上你最美好的祝愿!
2、搜集關于歌頌母愛的詩文作品!
八、名言妙語
世界上的一切光榮和驕傲,都來自母親。——高爾基
慈母的胳膊是由愛構成的,孩子睡在里面怎能不香甜? ——雨果
全世界的母親是多么的相像!她們的心始終一樣,每一個母親都有一顆極為純真的赤子之心。——惠特曼
我給我母親添了不少亂,但是我認為她對此頗為享受。 ——馬克·吐溫
媽媽是我最偉大的老師,一個充滿慈愛和富于無畏精神的老師。如果說愛如花般甜美,那么我的母親就是那朵甜美的愛之花!返倬S·旺德(美國著名盲人男歌手
世界上的一切光榮和驕傲,都來自母親。——高爾基
慈母的胳膊是由愛構成的,孩子睡在里面怎能不香甜? ——雨果
全世界的母親是多么的相像!她們的心始終一樣,每一個母親都有一顆極為純真的赤子之心。——惠特曼
我給我母親添了不少亂,但是我認為她對此頗為享受。 ——馬克·吐溫
媽媽是我最偉大的老師,一個充滿慈愛和富于無畏精神的老師。如果說愛如花般甜美,那么我的母親就是那朵甜美的愛之花!返倬S·旺德(美國著名盲人男歌手
學習上的督促,叫我早起, “催”去上學;
聆聽教誨,我說了不該說的話,她重重責罰我。
如何在除夕之夜對會敗家子大哥的債主!
第四件:如何與“我”的大嫂、二嫂相處和如何對待她們妯娌之間的矛盾。
寫母親受了人格上的侮辱非常生氣,直到叫那個說了不負責任的話的五叔當面認錯賠罪才罷休。
母親的性格特點:慈愛 嚴厲 剛強 寬容
寫了母親三個方面的事:
一是對“我”的管教;
二是作為當家的后母如何處理家庭的難事和矛盾;
三是如何對待他人對自己人格的侮辱!
第一部分(1-4)寫我的性格和童年生活。
1(1)性格成因!
2(2)寫愛學習的性格及兒時最活潑的游戲!
3(3)寫兩次失去了發展的機會!
第二部分(5-12)寫母親!
1、(5---7)母親對我“教之嚴,愛之慈!薄
2、2、(8---11)母親的寬容隱忍,仁慈溫和!
3、(12)母親“很剛氣”的一面!
第三部分(13)寫母親對我的影響。
明確:文章前三段寫作者的性格特征和童年生活,既寫了童年生活的單調和失落,也寫出了環境與教育對一個人性格的養成所起的奠基作用。前三段不僅為寫母親起到了很好的鋪墊作用,而且與文末相呼應!
早訓、催上早學 嚴厲
重罰、舔病眼 慈愛
債主要債,不罵,不露怒色 仁慈、溫和
受氣,忍耐、悲哭 氣量大、性子好
聽了五叔的牢騷話,質問 剛氣,不受人格侮辱
明確:寫母親與家人相處的情形,同樣也是在寫“母親是我的恩師”,寫她以身示范對我的耳濡目染、潛移默化的教育和影響。也就是不僅寫了母親對“我”的“言教”,更寫了母親對我的“身教”。
”,更寫了母親對我的“身教”!
《我的母親》教學設計 篇7
母愛是一個永恒的話題,教學中應抓住一個“情”字,緊扣精彩細膩的語言,讓學生反復誦讀,體會母愛的真摯、深沉,進而理解生活中的母愛。讓學生學會感悟親恩,學會做人。
【教學目標 】
1. 知識與能力:了解作者,揣摩語言,通過富有表現力的語句來體會母愛,學會用截取法來表現人物。
2. 過程與方法:通過合作式、研究式學習,整體感知課文,揣摩語言,體會母愛。學會運用細節描寫刻畫人物性格的方法。
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感受母愛的至高無上,產生對婦女被舊社會壓抑和埋沒命運的深切同情,從而更加熱愛新中國、熱愛新生活。
【教學重點】
目標2、3
【教學難點 】
目標1
【教學安排】 二課時
【課前準備】
1. 查找資料,了解作者。
2.自讀課文,掃除文字障礙。請思考:本文回憶了母親的哪幾件事?表現了她怎樣的性格?
【教學過程 】
第一課時
一、 借助工具書,掃除文字障礙。
二、 積累成語:
躡手躡腳 一飽眼福
娓娓動聽 熱淚盈眶
循循善誘 飲泣吞聲
輾轉反側 萬籟俱寂
三、教師通過范讀,在語速、重音、停頓等朗讀技巧方面作出示范,引導學生體會滲透在字里行間的情感。(配以《蘇格蘭搖籃曲》)
學生邊聽讀,邊思考:
本文回憶了母親的哪幾件事?表現了她怎樣的性格?
。ò鍟
元宵夜的“巡閱”
涌流的眼淚
豐富的內心世界
勞碌的身影
四、布置作業 :
收集自己母親常說的飽含母愛的話語或一些最讓你感動的關于母愛的故事。
第二課時
一、導入 :
1. 學生活動:
莫泊桑說:“人世間最美麗的情景,出現在我們懷念到母親的時候!闭埬阒v一講你熟悉的飽含母愛的話語和一個最讓你感動的關于母愛的故事。
。▽W生自由發言,進行交流)
2. 多媒體播放滿軍的歌曲《懂你》,創設情境。
二、默讀課文,整體把握內容:
1.通過這些故事,你看到了一位怎樣的母親?(請你試著填空)
讀了 ,我看到了一位 的母親。
請學生自由發言:
參考答案:
讀了母親背“我”賞燈,我看到了一位無微不至地關愛孩子的母親。
讀了母親講故事的一節,我看到了一位情感豐富、才具被埋沒的母親。
讀了“我”受罰的一節,我看到了一位既慈愛又識大體的母親。
讀了母親熬夜做鞋的一節,我看到了一位勤勞能干的母親。
2. 作者抒發了怎樣的情感?
懷念、贊美
3. 教師小結:
“我”的母親是一個把全部的愛和希望都傾注在兒女身上,為家庭奉獻了一生,有一定的文化和豐富的情感,才具被封建社會埋沒的普通婦女。作者抒發了對母親的懷念、贊美之情,也表達了對舊社會婦女的同情。
作者是怎樣表達母子深情的呢?(導入 下一環節)
三、研讀賞析語言:
1. 學生活動:四個片段中,哪些話語、哪些細節讓你動情?請在書上圈點批注。
2. 學生活動:學生找出有關語句,把自己對作品的解讀、感悟與大家交流;并把自己對作品的感悟通過朗讀展現出來。
3. 學生活動:議論的表達方式,在記敘文中常常能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你能從本文中找出議論句嗎?
4. 教師總結:
母親的笑容,是世界上最和煦的春風;母親的皺紋,是艱辛歲月里風霜雪雨的刻痕;母親的汗水和眼淚,是世界上最名貴的珍珠;而母親的畫像,是勇敢和堅韌的象征。
母愛是最溫馨的。古往今來,有無數文人墨客抒寫了他們所感受到的溫情似水的母愛。
四、寫作訓練:
1.這感人的一幕幕,充分表現了母愛的光輝,情真意切,感人至深。那么,作者運用了哪些寫作技巧來表達這些情感?(學生討論)
。1) 截取人物最典型的經歷來寫。
。2)細膩而飽含真情的語言。
。3)穿插必要的議論。
2.假如讓你來寫《我的母親》,你準備捕捉哪些閃光的瞬間?你打算采用哪些寫人的手法?
3.學生列寫作提綱,口述作文。
4.師生點評,對于能夠靈活運用本文的寫作技巧并有所創新的學生,給予鼓勵。
五、課外閱讀推薦:
《感悟母愛——震撼心靈的118個真情故事》
六、布置作業 :
每個人設計一張卡片,內容:最想母親說的一句話。
參考:
你的前半生我無法參與,
你的后半生我奉陪到底。
作者郵箱:
《我的母親》教學設計 篇8
這是老舍先生的一篇文章,此文比較通俗易懂,文筆細膩。通過老舍和母親之間的故事,塑造了母親的人物形象以及這樣一位母親對老舍的影響,再有就是老舍對母親情感的抒發。全文以晴為出發點,比較能落實好學生的情感價值觀。
整節課我主要以學生的讀為主,通過對文中細膩文字的品讀去理解課文,感受文中所蘊涵的情感,抒發自己的情感。尤其是一句“失了慈母便像花瓶插在瓶子里,雖然還有香有色,卻失了跟!辈粌H打動了我,也打動了孩子們。他們從文中相關語句的品讀中,不僅領會到了老舍母親的品行,也感受到了老舍對母親深深的懷念!這些情感也調動了孩子們對自己的母親深深的理解和感恩。
帶著這種情感,我留下了作業,請你觀察媽媽的一言一行,感受媽媽對你的無微不至的.關懷,并把你自己的感受記錄到日記本中。學生們在觀察和書寫中,不僅體會到了母親的偉大,也提升了對濃濃親情地珍視。
《我的母親》教學設計 篇9
【基礎練習】
1、下列詞語中注音有兩處錯誤的一項是(。
a、穈先生(mí) 廣漠(mò) 撈著(lāo) 嬉戲(xī)
b、擲銅錢(zhì) 厭惡(wù) 摹畫(mó) 管束(sù)
c、眼翳。▂ì) 抽屜(tī) 容忍(rónɡ) 泡茶(pào)
d、文縐縐(zhōu) 綽號(zhuō) 牢騷(sāo) 鎖匙(shī)
2、根據詞義寫出相應的詞語:
a、卑劣,不道德。( 。
b、眼睛角膜病變后留下的疤痕。( 。
c、形容人談吐、舉止文雅的樣子。( 。
3、下列語段空缺處填寫恰當的一組詞語是(。
我母親管束我最嚴,她是慈母兼任嚴父。但她從來不在別人面前罵我一句,打我一下。我做錯了事,她只對我一望,我看見了她的_______眼光,就嚇住了。犯的事小,她等到第二天早晨我睡醒時才_______我。犯的事大,她等到晚上人靜時,關了房門,先_______我,然后_______,或罰跪,或擰我的肉,無論怎樣重罰,總不許我哭出聲音來。
a、嚴厲 教育 責備 懲罰
b、嚴肅 教育 責罵 懲罰
c、嚴肅 教訓 責罵 刑罰
d、嚴厲 教訓 責備 行罰
4、下列句子中屬于主謂句的一項是(。。
a、穿上吧,涼了。
b、于是又失掉了學做畫家的機會。
c、到了后半夜,快要“封門”了。
d、每人一盞燈籠,坐在大廳上不肯去。
5、與下面一段話銜接最恰當的一項是(。
如果我學得了一絲一毫的好脾氣,如果我學得了一點點待人接物的和氣,如果我能寬恕人,體諒人──__________。
a、我只得感謝我的慈母。
b、我必得感謝我的慈母。
c、我都得感謝我的慈母。
d、我就得感謝我的慈母。
6、對文中第一句中“野蠻的孩子”一語,我們該如何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高練習】
閱讀下面文段,回答問題:
我小時身體弱,不能跟著野蠻的孩子們一塊兒玩。我母親也不準我和他們亂跑亂跳。小時不曾養成活潑游戲的習慣,無論在什么地方,我總是文縐縐的。所以家鄉老輩都說我“像個先生樣子”,遂叫我做“麇先生”。這個綽號叫出去之后,人都知道三先生的小兒子叫做麇先生了,既有“先生”之名,我不能不裝出點“先生”樣子,更不能跟著頑童們“野”了。有一天,我在我家八字門口和一班孩子“擲銅錢”,一位老輩走過,見了我,笑道:“先生也擲銅錢嗎?”我聽了羞愧得面紅耳熱,覺得大失了“先生”的身份!
大人們鼓勵我裝先生樣子,我也沒有嬉戲的能力和習慣,又因為我確是喜歡看書,所以一生可算是不曾享過兒童游戲的生活。每年秋天,我的庶祖母同我到田里去“監割”(頂好的田,水旱無憂,收成最好,佃戶每約田主來監割,打下谷子,兩家平分),我總是坐在小樹下看小說。十一二歲時,我稍活潑一點,居然和一群同學組織了一個戲劇班,做了一些木刀竹槍,借得了幾副假胡須,就在村口田里做戲。我做的往往是諸葛亮、劉備一類的文角兒;只有一次我做史文恭,被花榮一箭從椅子上射倒下去,這算是我最活潑的玩藝兒了。
7、結合語境,解釋下列加黑詞語:
文縐縐:
庶祖母:
8、第一段畫線句中,“我”“羞愧”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第二段中說“我一生可算是不曾享過兒童游戲的生活”,可后文又寫到十一二歲時做戲的情景,這樣寫前后是否矛盾?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在描寫“組織戲劇班”一段中運用“居然”一詞寫出了作者怎樣的心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文章標題是“我的母親”,可文章開頭只字未提母親,只寫了童年生活。作者為什么這樣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熱點考題】
閱讀下面短文,回答問題:
上學的路上,有一條必經的小河。那年初春的一個早晨,當我匆匆忙忙趕往學校時,河上的冰還沒融化,我三步并作兩步沖上冰面。剛剛走到河中央,“撲哧”一聲,一處冰面塌落了,我的兩條腿踏進了冷徹骨髓的河水里。
我穿著濕透的棉褲坐在教室里,全身仿佛都麻木了。我沉默地挺著,臉和唇變成了青紫色。中午回到家,母親很驚訝,卻什么也沒問,只是讓我圍著被褥坐在燒得熱熱的炕頭上暖和。她蹲在火爐前為我烘烤棉褲。爐火灼灼,不時爆出些響聲來,而母親卻始終一言不發。當母親把烘干的棉褲交給我時,眼圈有些紅腫。
日子一天天過去,高考迫在眉睫。有一夜下了暴雨,清早上學來到那條河邊。突然我發覺有什么人早在暴漲的河水里砌了一些大石頭。那石頭一塊塊穩穩地立在水里,石面高出水面數厘米,遠遠看去就像一座簡陋的石橋。我踏石而過的時候,心里淌過一股莫名的感激。那天晚上回到家,我無意中看到母親手上纏著白紗布,血透出來,濕了一片,驚問她為什么受傷,母親淡淡地答道:“不小心碰的!闭驹谝贿叺拿妹脫屩嬖V我:“手是搬石頭砸傷的!薄皨尠崾^干什么?”我不解地追問。“搬石頭搭橋呀!”那瞬間,我的心轟響著,久久說不出話來。
那年九月,我踏過“母親橋”去遠方上大學。獨在異鄉,仍是母親用無言的關注幫我度過每一次的疲憊和寂寞。漸漸地,我知道,是母親用青春搭起我的生命之橋,用希望和奉獻搭起我的通向成功和幸福之橋。如今,河上的“母親橋”已經為風雨侵蝕殘損,而在我的心靈中,“母親橋”卻永遠踏不斷。
12、第二段中母親為什么“很驚訝,卻什么也沒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第三段中“我”產生“莫名的感激”之情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聯系原文回答:“母親橋”是一座什么樣的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文末加點的“踏不斷”有什么深層含意?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讀了本文之后,結合自己的經歷,說說你還想到了哪些“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與提示】
1、d
2、a、下流 b、翳 c、文縐縐
3、b
提示:此題要先認真辨析供選訶的意義差別(通常只選兩到三個詞作比照),然后結合上下文意或前后搭配來判斷選擇。
4、d
提示:此題只要通過壓縮句子主干,辨析主語、謂語是否齊全即可。
5、c
提示:a中“只得”有些不情愿;b中“必得”有強迫之意;d項中“就得”不能突出感謝的原因之多。c項既強調了“感恩”,又與上文的列舉數量相吻合。
6、“野蠻”一詞,在文中并無貶義。“野蠻的孩子”主要指那些身體健康、淘氣、敢于冒險的孩子。
提示:此題要結合全文來理解。
7、縐縐:文雅的樣子。
庶:宗法制度下指家庭的旁支。文中指祖父的妾。
8、因為“我”覺得這樣大失“先生”的身份。
提示:此類題只要結合上下文意,抓住關鍵詞句即可。
9、不矛盾。
前句中“可算是”并不表示絕對,是“可說是”之意,而且“我”做戲通。常也只是文角,所以不矛盾。
10、“居然”寫出兒童天性的不可泯滅,終于能夠沖破層層束縛“活潑”一回。
提示:此題可抓住“居然”的表意作用,并綜合全文來分析。
11、寫童年生活的枯燥,既是對往事的惋惜,也為后文寫母親的教誨作鋪墊。
提示:此題要先分析全文結構之間的關系,再結合作者的常用寫作手法來思考。
12、“驚訝”的是“我”會凍得如此厲害,“不問”是知道了原因,且心疼兒子,怕自己忍不住哭。
提示:此題要結合具體語境來認真分析。
13、對那些為別人搭橋,為別人提供方便的人心里充滿了感激。(意近即可)
14、是“母親”用青春搭起“我”的生命之橋,用希望和奉獻搭起“我”的通向成功和幸福之橋。(意對即可)
提示:此題要抓住文中的關鍵句,如議論抒情句、點旨句、哲理句等作答。
15、表現了“母親”對“我”的深遠影響,令我終生難忘。表達了對“母親”的感激之情。
16、答案不唯一:如心靈橋、民心橋、希望橋、師生橋、信息橋等。
提示:合乎想象,有現實意義即可。
《我的母親》教學設計 篇10
一、文本內容
本文是高中語文《現代語文選讀》第二單元的一篇重點課文。他是作家胡適的一篇感懷親情的敘事散文。作家在文中塑造了一位偉大的母親形象,用樸實的語言敘說了母親的生活瑣事,雖然沒有什么強烈的抒情,但是讀來卻能感到作者的深情。作者的母親是一位失去丈夫的婦女,她對兒子的愛,也許顯得有些苛刻;但是是出于一種純粹的天性和直覺。而正是這種血濃于水的愛,深深地打動了作者和我們每一個人的心。
二、教學目標及依據
(一)教學目標
1、體驗文中真情,品味作者寫作的意圖。
2、體會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點。
3、能對作者的感情有所感悟,使自身的人生觀、價值觀得以升華。
(二)確立目標的依據
1、本文雖然是重點課文,但是語言通俗易懂,感情深沉而濃厚。學生在讀懂文本的基礎上揣摩作者的意圖,通過聯系自身,體驗人物的情感經歷,即走進文本又跳出文本,與社會接軌,進而品味親情。這是語文人文性的基本要求。
2、文章主題和思想一目了然,重要的是使學生在體會作者情感的基礎上自覺聯系自身的實際生活,有所體會、感悟濃厚的至愛親情。通過對具體細微內容的討論和思考,使學生產生一個至愛親情的空間;鼓勵學生交流個人的情感故事和感悟,通過課外遷移閱讀,將其對親情的理解升華到更高層次,在語文學習中提高自身的人生觀、價值觀,這是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
三、教學設計
(一)整體設計
這是一篇重點課文,必須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課堂變成自主、交流和發現的樂園。因此在首先用歌曲、詩歌導入親情的基礎上,先讓學生們自主閱讀,使其整體把握文章內容,再與學生一起尋找課文的具體事件,共同討論,挖掘文章內涵、體會散文特點;接下來啟發學生聯系自身及社會生活實際,講述自身所歷所感的親情故事,理解親情對人的精神滋養作用。最后聯系閱讀資料并在音樂中感悟親情,使思想得以凈化、靈魂得以升華。
(二)教學課時:三課時。
(三)教學工具:多媒體課件、閱讀材料。
四、教學過程與策略
(一)創設情景,激趣導入
策略:播放《媽媽再愛我一次》的音樂及片斷,倒入課文主題,用古詩《游子吟》引出新課。
(二)解讀文本,共同研究
策略:學生自讀課文,通過文中敘述的親情事件,揣摩母親與兒子之間的至愛親情。讓學生找出親情事件并抒發自己的見解——先與同桌交流,然后在班內進行講述,讓其他同學點評、補充,以此激發學生參與學習的熱情,達到把握課文內容的目的。
(三)體驗感悟,鏈接生活
策略:通過老師提問的方式,引導學生將課文和自身生活體驗緊密聯系,體現語文學習的感染力。
問題:
1、作家敘述的是日,嵤,為什么卻有無限的感人力量?
2、天下寫母親的文字何其多也,但胡適的《我的母親》為什么常常被不同選本的編者所看重呢?它有著怎樣的獨特魅力呢?
(四)閱讀遷移,提升自我
策略:通過老師聲情并茂的朗讀,將學生帶入純美的心靈空間,讓補充的課外閱讀材料豐富親情的含義,也為學生進一步理解親情、完美自己開辟更廣闊的天地。
出示閱讀材料《背影》,邊看邊聽老師朗誦,然后交流內心體會。提問:你有過類似的體驗嗎?當你面對父母那近乎“苛刻”的關懷,將如何面對?又將如何報答父母的親情,現在如何做?將來呢?布置學生課后寫一篇隨筆。播放歌曲《常回家看看》,在歌曲中結束這一課。這樣就將語文課堂從課內延伸到課外,在歌聲中以發人深思的問題結束本課教學,讓學生思考回味。
《我的母親》教學設計 篇11
[教學目標 ]
1、學習本文截取人物表現中最典型的經歷來表現人物。
2、理解作者通過對母親生活片段的回憶,為我們塑造了一位感人至深的普通而偉大的母親形象。
[重點難點]
1、重點:截取人物中最典型的經歷來表現人物。
2、難點:語言細膩、真摯、深沉。
[教學時數] 二教時
[教學過程 ]
第一教時
一、導入
1、作者簡介
鄒韜奮,新聞記者、政治家和出版家。名恩潤,祖籍江西余江,生于福建永安。1921年畢業于上海圣約翰大學。自1926年在上海主編《生活》周刊起,畢生從事新聞出版工作。1932年創辦生活書店。1936年與沈鈞儒、李公樸等七人被國民黨政府逮捕。先后在上海、漢口、重慶主編《抗戰》、《本民抗戰》等刊物,積極宣傳團結抗戰,反對妥協投降。著作編有《韜奮全集》《韜奮文集》等。
鄒韜奮也是一位散文家。著有《萍蹤寄語》《萍蹤憶語》等散文作品。
2、導語
有人說過:“父母對子女的愛,尤其是母愛,是人類最高尚純潔的、美好的感情。”同樣是至愛親情,朱自清的《背影》是寫父愛,而課文是寫母愛。讓我們來欣賞作者如何寫一位普通而偉大的母親形象吧。
二、閱讀課文,整體感知
三、理清文章思路
學生討論、交流、明確:
全文可分為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1—2),交代母親的姓氏和早逝。
第二部分(3—6),回憶關于母親的四個片段,表現母親的慈愛、善良、能干和奉獻精神。
第三部分(7—8),以無限痛惜的心情交代母親去世時還年輕,概括母親的良好品質。
四、探究
作者深情地回憶了關于母親的四個片段,哪些話語、哪些事情、哪些細節最讓你動情?你還記得自己的母親給你留下的深刻印象嗎?
學生概括關于母親的四個片段,教師評價。
四個片段:1、元宵夜的“巡閱” 2、涌流的淚珠
3、豐富的內心世界 4、勞碌的身影
第一個片段中最感人的話語是:“我由現在追想當時伏在她的背上睡眼惺忪所見著她的容態,還感覺到她的活潑的、歡悅的、柔和的、青春的美!斑@是從幼兒的感覺中寫出母親可愛的形象,筆墨不多,但母親的形象栩栩如生。
第二個片段中最感人的細節是:“往往講到孤女患難,或義婦含冤的凄慘的情形,她兩人便都熱淚盈眶,淚珠盡往頰上涌流著。”這個細節真實而傳神,表現了母親感情豐富,對患難女性有著深切的同情心。
第三個片段中最感人的細節是:“我自己嗚咽著,同時聽得見坐在旁邊縫紉著的母親也唏唏噓噓地淚如泉涌地哭著!边@個細節描寫表現母親對子女無限憐惜和疼愛之情。
第四個片段中最感人的地方是:“我眼巴巴地望著她額上的汗珠往下流,手上一針不停地做著布鞋——做給我穿的。這時萬籟俱寂,只聽得嘀嗒的鐘聲和可以微聞得到的母親的呼吸!边@段文字有人物的外貌、動作描寫,也有環境描寫,以寂靜的環境襯托母親的勞苦。這段文字是從我的視覺、聽覺、感覺中寫出來的,頗為真摯動人。
五、小結
本文截取人物表現中最典型的經歷——四個片段,來表現人物的。
六、布置作業
課外練習四。
第二教時
一、復習舊課
檢查背誦一段文字
二、繼續學習課文
品味語言:本文語言細膩、真摯、深沉。可以讓學生找出文中的句子加以評說。
1、我的母親在我十三歲的時候就去世了。
2、母親死的時候才二十九歲,留下了三男三女。
3、當時一肚子里充滿著這些心事,都不敢對母親說出一句。
學生討論、交流、明確:
句子中加點的詞不能去掉。第1、2句中的“就”和“才”,表現了對母親不幸早逝的無限的痛惜之情。第3句中的“敢”如果刪去,就成了“不對母親說出一句”,和原來的意思大相徑庭。“不敢”是心里想說,但又怕說出來后母親不允許“我”再陪下去,越是“不敢說出”,就越是顯得真誠、執著。如果改成“不說出來”,就無法把這種矛盾的真實的“心理狀態”表達出來了。
三、比較閱讀
朱自清《背影》與鄒韜奮《我的母親》,讓學生討論兩文的異同點,互相交流。
《背影》《我的母親》都表達“至愛親情”的主題,都是回憶性的敘事紀實散文!侗秤啊肥墙厝∪宋餇顟B中最鮮明、最動人的瞬間——背影來構建文章的;而《我的母親》是截取人物表現中最典型的經歷——四個片段,來表現人物的。
四、探究
家庭是組成社會的一個細胞。讀了課文后,你認為鄒韜奮成長的家庭環境哪些方面是好的,哪些方面是不可取的?
學生討論、明確:
鄒韜奮成長的家庭仍是一個封建家庭,婦女在家庭里沒有地位,母親連自己的姓名都沒有。母親早逝也說明當時生活條件和醫療條件極差。家庭是社會的縮影,半封建半殖民地的舊中國,不可能有一個完美的家庭。鄒韜奮成長的這個家庭環境重教育,重文化,對子女要求嚴格,這是好的;有母愛的溫暖,有母親努力勞作的榜樣,有文學熏陶,這些也是好的,但是體罰是不可取的。
五、小結
本文深情地回憶了關于母親的幾個片段,表現了母親的可愛性格和能干才具,表現了對舊社會被壓抑和埋沒的婦女命運的深切同情和深刻思考。
六、布置作業
課后練習二
作者郵箱:
《我的母親》教學設計 篇12
2胡適《我的母親》
課 題《我的母親》執教:蔡合良時間: 年 月 日教學目標知識與能力復習圍繞我的母親的發生的幾件事和母親的品性;教學過程中,通過一些身邊事例的介紹,培養學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利用換位思考的方法,培養學生學會關心他人,能長在他人的立場上考慮問題,替他人著想;培養學生搜集整理資料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1、聯系社會背景,來領會作品深刻的思想內涵的方法。2、通過私反復朗讀體會作品的思想感情的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讓學生感受親情,激起心靈的共鳴,然后引導他們關心家庭,關心父母。從而激發學生關注和參與社會生活的熱情,培養他們作為家庭一員的責任感,幫助他們形成尊重別人、關心別人、珍惜生命、珍惜幸福的人生態度。教學重點復習圍繞我的母親的發生的幾件事和母親的品性,培養他們家庭責任感。教學難點利用換位思考的方法,培養學生學會關心他人,能站在他人的立場上考慮問題,替他人著想。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學生作業本、教學掛圖等教學課時二課時教 學 流 程(第一課時)教學環節教 師 活 動學 生 活 動設計意圖預 習1.給下面加點字注音。
文縐縐(zhou1) 綽號(chuo4) 庶祖母(shu4)
吹笙(sheng3) 摹畫(mo2) 眼翳(yi4)
舔去(tian3) 侮辱(wu3)
2.解釋下列詞語。
責罰:處罰。
管束:加以約束,使不越軌。
氣量:指才識和品德的高低;指能容納不同意見的度量。
廣漠:廣大空曠。
寬。簩捜蒺埶
質問:責問。
文縐縐:形容人談吐、舉止文雅的樣子。
面紅耳赤:形容因急躁、害羞等臉上發紅的樣子。
仁慈:仁愛慈善。 ’
侮辱:使對方人格或名譽受到損害、蒙受恥辱。1、學生查字典注音。 2、學生查詞典注釋。導入母親是人生的第一位老師。作者回顧自己所走過的道路,把深情的目光投向母親,用樸實的文字表達了對母親深切的懷念。讀讀這些文字,了解這位學者少年成長的歷程,也許對你會有許多啟迪。
作者簡介:
胡適(1891~1962),現代作家、學者,字適之,安徽績溪人。曾提倡文學改革,為新文化運動的著名人物。1920年創作第一部新詩集<嘗試集>。學生通過了解作者,初步感知課文。學生按提示和要求默讀:1.抓住關鍵句、段。2.注意字詞,讀準字音,辨清字形。3.讀完后,用一句話總結全文。 4.理清文章結構。 閱讀課文\整體感知 老師明確:文章開頭主要憶述了作者九歲之前的若干生活片斷。接下來作者采用情隨事現的記敘方法,詳略得當地回憶母親對“我”的教誨目的、方法和態度。再接下來寫母親和家人相處的情況。學習 課文 內容1.讓學生提出自己在閱讀中遇到的難題,或者值得思考的問題,集中起來加以討論。
2.教師提出問題,讓學生討論交流。
提問: 用一句話概括母親的形象特點。
明確: “我母親管束我最嚴,她是慈母兼任嚴父”。
提問:為什么說她又是“嚴父”?
明確: 插入胡適家庭背景資料介紹(教師可讓學生從收集來的有關胡適生平材料來交流介紹)。
提問: 課文寫了母親哪幾件事?這些事情突出母親的什么品性?
明確: 課文寫了母親這樣幾件事情: 1、學生提出自己在閱讀中遇到的難題,或者值得思考的問題,集中起來加以討論。 2、學生討論交流。探究活動請你就作者母親的為人、教子方法,談談自己的理解與看法。學生可以發表自己的見解,不要求統一答案,也可以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暢所欲言。學生談自己的理解與看法小結這是一首質樸動人的對母親的贊歌,作者懷著深深的敬意和愛戴,記下了自己的母親這可親可敬的美好形象,唱出了一支深情的頌歌,“愛”的感情貫穿全文。 教學后記:通過學習,學生感受到親情,激起了心靈的共鳴,使他們對關心家庭,關心父母有了新的認識。從而激發了學生關注和參與社會生活的熱情,培養了他們作為家庭一員的責任感,形成了尊重別人、關心別人、珍惜生命、珍惜幸福的人生態度。布置作業1.研討與練習一。
2.選用課時作業優化設計。 板 書 設 計 早訓、催上早學 嚴厲 重罰、舔病眼 慈愛 債主要債,不罵,不露怒色 仁慈、溫和 受氣,忍耐、悲哭 氣量大、性子好 聽了五叔的牢騷話,質問 剛氣,不受人格侮辱 教 學 流 程(第二課時)教學環節教 師 活 動學 生 活 動設計意圖復習舊課 聽寫詞語管束責罰 氣量廣漠 質問 寬恕 文縐縐1、學生聽寫詞語。2、聽寫后檢查。 朗讀體會朗讀下面語句,聯系上下文,體會句中詞語的含義。
1.我在這九年(1895~1904)之中,只學得了讀書寫字兩件事,在文字和思想的方面,不能不算是打了一點底子。
2.在廣漠的人海里獨自混了二十多年,沒有一個人管束過我。
3.如果我學得了一絲一毫的好脾氣,如果我學得了一點點待人接物的和氣,如果我能寬恕人,體諒人——我都得感謝我的慈母。 1、朗讀下面語句。2、聯系上下文,體會句中詞語的含義。 (引導學生聯系上下文細細體會品味語句中暗含的語意,以學生的理解為主,教師作必要的點撥,提示。) 體 會 文 章 藝 術 效 果體會文章感人至深的藝術效果
明確:
文章在平淡的語言下,多了一份感情。這份寬廣、持久的母子之愛,通過淡似白描的勾勒,顯示出那樣感人至深的藝術效果。
本文之所以能具有感人至深的力量,當然不是憑借什么宏偉的結構和華麗的文字。而是全憑它的平實。
平實的語言,樸素明凈,把母親的性格刻畫得入木三分:
“每天天剛亮時,我母親便把我喊醒”,
“催我去上早學”。在儒家思想占統治地位的舊中國,女性的地位極低。更何況胡適之母是一個封建大家庭的主婦,她身為寡婦又兼后母,除了巴望親生兒子“踏上”他“老子”的腳步外,還企盼什么?所以“我母親管束我最嚴,她是慈母兼任嚴父”。對于非己所生的兒子、媳婦,母親則“事事留心,事事格外容忍”,“她實在忍.不住了,便悄悄走出門去”,母親忍辱負重的痛苦形象.只通過這平淡的敘述,便躍然紙上,并在讀者心中碰出同情的音響。沒有華麗詞藻的堆砌。對母之愛倒顯得深沉而質樸。
其實,平實的風格來源于作者的真情實感。因此任何虛情假義、矯揉造作都不會具有震撼人心的藝術感染力。
通讀全篇,我們能夠感到胡適對母親的深深愛意。胡適作為書香門第的后代,在幼年時期接受的便是論述傳統儒家忠孝仁愛的倫理教育,以后又從朱子(小學>中,學會了“勤謹合緩”,因而對于母親的不易,便理解得更深,更切,所以說出了家鄉“九年的生活,除了讀書看書之外,究竟給了我一點做人的訓練,在這一點上。我的恩師便是我的慈母!碑斎唬瑢τ谧约旱哪赣H,也就愛得更深。“如果我學得了一絲一毫的好脾氣,如果我學得了一點點待人接物的和氣,如果我能寬恕人、體諒人——我都得感謝我的慈母。”愛母之情,敬母之意,透過字里行間,強烈涌現出來。感情之真、之純,動人心弦。學生朗讀課文,交流心得。 學習課文內容1.讓學生提出自己在閱讀中遇到的難題,或者值得思考的問題,集中起來加以討論。
2.教師提出問題,讓學生討論交流。
提問: 用一句話概括母親的形象特點。
明確: “我母親管束我最嚴,她是慈母兼任嚴父”。
提問:為什么說她又是“嚴父”?
明確: 插入胡適家庭背景資料介紹(教師可讓學生從收集來的有關胡適生平材料來交流介紹)。
提問: 課文寫了母親哪幾件事?這些事情突出母親的什么品性?
明確: 課文寫了母親這樣幾件事情: 1、學生提出自己在閱讀中遇到的難題,或者值得思考的問題。2、集中起來加以討論。
3、學生討論交流。比較欣賞在古今中外的優秀作品中,寫“我的母親”之作甚多,老師選擇一些優秀的作品讓學生進行比較欣賞,寫成讀書隨感一篇。 1、學生進行比較欣賞作品。2、寫成讀書隨感 欣賞“詩中的母愛”如:游子吟(孟郊)。
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又如:歌曲<吻>(付林)、<燭光里的媽媽>等,通過欣賞歌曲,來感染教育學生珍惜母愛,學會孝敬母親。 學生欣賞“詩中的母愛” 小 結本文是著名學者胡適自傳——四十自述>中的一個章節。作者敘述了母親對自己人生成長所產生的深遠影響,向我們再現了中國傳統社會的“母親”形象。
學習這篇課文,在受到人生教育和啟迪的同時。能夠從中了解和感悟自傳的語體特點。這篇文章的語體特點主要是質樸自然,平實中含有真摯的情感,既表現了自傳的語體特點,又體現了作者的人格特征。 結合學習的內容,學生討論后教師歸納。 布置作業 1.研討與練習三。
2.選用課時作業優化設計。 《四十自述》中的一個章節。作者敘述了母親對自己人生成長所產生的深遠影響,向我們再現了中國傳統社會的“母親”形象。
學習這篇課文,在受到人生教育和啟迪的同時。能夠從中了解和感悟自傳的語體特點。這篇文章的語體特點主要是質樸自然,平實中含有真摯的情感,既表現了自傳的語體特點,又體現了作者的人格特征。 1、學生研討后完成。2、在老師的指導下,拓展深化。板書設計 早訓、催上早學 嚴厲 重罰、舔病眼 慈愛 債主要債,不罵,不露怒色 仁慈、溫和 受氣,忍耐、悲哭 氣量大、性子好 聽了五叔的牢騷話,質問 剛氣,不受人格侮辱教學后記:通過學習,學生感受到親情,激起了心靈的共鳴,使他們對關心家庭,關心父母有了新的認識。從而激發了學生關注和參與社會生活的熱情,培養了他們作為家庭一員的責任感,形成了尊重別人、關心別人、珍惜生命、珍惜幸福的人生態度。教學后記
《我的母親》教學設計 篇13
語文品讀教學設計與探討
思考與設計
王峙斌
古人云:書都百遍,其義自現。然而在語文教學中,要讓學生真的讀懂文意,也非易事。而能否讀懂,直接關系課堂教學的效果。因此,這成了一道必攻的難關。在教學中,筆者作了初步的嘗試。
如:教學胡適的《我的母親》一文時,我在引導學生感悟母親恩師的形象和對我的影響,以及揣摩作者的感情品讀課文時,曾做過這樣的設計:
1、速讀課文,搶答。
在作者心中,母親有哪三種身份?從那些語句可以看出?
明確:嚴父,慈母,恩師。
設計目的:整體感知母親的形象。
2、思考:作者表達了對母親的一種怎樣的情感?
找出文中直接抒發作者感情的段落朗讀。
明確:第4、13段。作者感激母親給予的做人的訓練和極大極深的影響都影響著自己,母親是自己的恩師。
設計目的;梳理文章的思路,體會作者的情感,進一步明晰母親的形象。
3、品讀文章5——7段,理解母親的做人訓練。
(1)學生默讀,分小組討論;母親的做人訓練主要講了幾件事,體現了母親怎樣的性格品質?
(2)你認為母親的教育方式好么?
。3)引出胡適簡介;投影顯示
胡適(1891—1962),原名胡洪,字適之。筆名有天風、藏暉、鐵兒等。安徽績溪人。幼年在私塾學習。14歲到上海求學。19xx年赴美留學。初學農學,后攻讀哲學、文學。1917年畢業于哥倫比亞大學,獲哲學博士學位。同年7月回國。曾任北京大學教授、校長,國民黨政府駐美國大使等職務。1962年在中國臺灣病逝!
思考:假如你是胡適,面對自己的成就,你會對母親說些什么?要求學生從文中找出相關內容照例例句仿寫。
例:母親,你那不出聲響的責罰
讓我懂得了自尊,學會了反省,從此的人生不再迷失。
仿寫:
母親,你那---------------------------------------------------
讓我----------------------------------------------------
設計目的:調動學生生活和情感積累,引導學生品讀課文,品味母愛,聽說讀寫相結合。
4、品讀8——12段。
。1) 這部分內容敘述了母親的哪幾件事情?又表現了母親怎樣的品質?
要求學生速讀獨立思考,然后集體交流、明確。討論中教師引導學生感悟母親的不易和母親剛柔兼濟的品格。
。2) 結合對13自然段的賞析,討論:母親的為人處事對我有怎樣的影響?
結合文章相關段落,進行說話訓練:
例句:
我如果有一絲的好脾氣,
這都得感謝我的母親,是她的寬容、和善讓我擁有了博大的胸懷。
仿寫:
我如果---------------------------------
這都得感謝我的母親,是她的-----------------------------------------------
5、作者既然主要寫母親是自己的恩師,為什么要寫她如何與家人相處?
明確:主要表現她以身示范對我的潛移默化的教育和影響。不僅寫了言教,更寫了身教。
即:作者是從言傳、身教兩方面來構思寫作本文的。
6、:(深情朗讀)胡適在《先母行述》中曾這樣寫道:
“生未能養,病未能侍,畢世勤勞未能絲毫分任,生死永訣乃亦未能一面。平生慘痛,何以如此!”
是啊,也許是真的母親太苦了,匆匆早逝也許是一種解脫。但是,母親的教導兒子會永記在心,母親的榜樣也是兒女心中的楷模。母親是兒女心中永遠的太陽。
欣賞歌曲《慈祥的母親》結束
設計目的:引導學生深入感悟母愛,深入理解文章思路,把握作者的情感。
總結與反思
品讀教學中,首先,教師應充分考慮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個性,積極探索和開發文本內涵。然后,精心設計相關活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引導學生走進文本,思索和探討。另外,要將閱讀教學和聽力訓練,說話訓練,寫作訓練結合起來。全方位的訓練和提高。
總之,品讀如品茶,色、香、味都需體味,而且,必須從細處入手,品出人生大味來。
《我的母親》教學設計 篇14
【創意說明】
采用導讀的教學方式──調動興趣營造學習空間;引導學生感知課文內容,激發學習的欲望;探究文章感人之深的藝術效果,活躍學習的思維;拓展延伸,體驗反思,豐富學習的內容。
【教學步驟】
一、多媒體播放歌曲《母親》,創設情景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文意
。x提示及要求)
1、抓住關鍵句、段。
2、注意字詞,讀準字音,辨清字形:
文縐縐:形容人談吐、舉止文雅的樣子。
佃戶:佃,租種土地。
輕。貉哉Z舉止帶有輕佻和玩弄意味。
仁慈:慈愛慈祥。
質問:依據事實問清楚是非;責問。
管束:加以約束,使不越軌。
廣漠:廣大空曠。 寬。簩捜蒺埶
3、讀完后,用一句話總結全文。
4、理清文章結構。
三、再讀課文,注重自己的獨特體驗
1、讓學生提出自己在閱讀中遇到的難題,或者值得思考的問題,集中起來加以討論。
2、教師提出問題,共同探討:
⑴ 用一句話概括母親的形象特點:
“我母親管束我最嚴,她是慈母兼任嚴父!
、啤槭裁凑f她又是“嚴父”?
。ú迦牒m家庭背景資料介紹。)
⑶ 課文寫了母親哪幾件事?這些事情突出母親的什么品性?課文寫了母親這樣幾件事情:
、佟〗形以缙穑雎牻陶d,“催”去上學。
、凇∥艺f了不該說的話,她重重責罰我。
③ 新年之際,債主來要債,她從不罵一聲,臉上從不露出一點怒色。
、堋∈芰藘蓚嫂子的氣,她只忍耐著,忍到不可再忍時,悲哭一場,以解心中之苦。
、荨÷犃宋迨宓睦悟}話,表現出剛氣,不受一點人格上的侮辱。
、取≡囉谩白x____,母親是一個________的人”的形式組織語言,精當評價母親的形象。
學生暢所欲言,言之有理就要給予肯定。
通過寫這些事,表現母親是一位恩師,對我諄諄教誨;對我要求嚴格,卻從不拿孩子出氣;氣量大,性情好,事事留心,事事格外容忍;待人仁慈、溫和,從來沒有一句傷人感情的活。
四、品讀課文,體會感人之深的藝術效果
1、朗讀下面語句,聯系上下文,體會加下劃線的詞語的含義:
、拧∥以谶@九年(1895~1904)之中,只學得了讀書寫字兩件事,在文字和思想的方面,不能不算是打了一點底子。
、啤≡趶V漠的人海里獨自混了二十多年,沒有一個人管束過我。
、恰∪绻覍W得了一絲一毫的好脾氣,如果我學得了一點點待人接物的和氣,如果我能寬恕人,體諒人──我都得感謝我的慈母。
。ㄒ龑W生聯系上下文細細體會品味語句中暗含的語意,以學生的理解為主,教師作必要的點撥提示。)
2、學生選讀課文,體會感人之深的藝術效果,交流心得:
學生自由交流,教師歸納小結:
本文之所以能具有感人至深的力量,當然不是憑借什么宏偉的結構和華麗的文字,而是仗憑它的平實。文章在平淡的語言下,多了一份感情,這份寬廣、持久的母子之愛,通過淡似白描的勾勒,顯示出那樣感人至深的藝術效果。平實的語言,樸素明凈,把母親的性格刻畫得入木三分。
“每天天剛亮時,我母親便把我喊醒”,
“催我去上早學”。在儒家思想占統治地位的舊中國,女性的地位極低。更何況胡適之母是一個封建大家庭的主婦,她身為寡婦又兼后母,除了巴望親生兒子“踏上”他“老子”的腳步外,還企盼什么?所以“我母親管束我最嚴,她是慈母兼任嚴父”。對于非己所生的兒子、媳婦,母親則“事事留心,事事格外容忍”,“她實在忍.不住了,便悄悄走出門去”,母親忍辱負重的痛苦形象.只通過這平淡的敘述,便躍然紙上,并在讀者心中碰出同情的音響。沒有華麗詞藻的堆砌。對母之愛倒顯得深沉而質樸。
其實,平實的風格來源于作者的真情實感。因此任何虛情假義、矯揉造作都不會具有震撼人心的藝術感染力。
五、拓展延伸,體驗反思,豐富學習的內容
1、請你就作者母親的為人、教子方式,談談自己的理解與看法。
2、比較欣賞:在古今中外的優秀作品中,寫“我的母親”之作甚多,可以選擇一些優秀的作品讓學生進行比較欣賞,寫成讀書隨感一篇。
推薦篇目:老舍《我的母親》,鄒韜奮《我的母親》,朱德《回憶我的母親》,趙麗宏《母親和書》。
2、欣賞“詩中的母愛”:
如:游子吟(孟郊):
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又如:歌曲《吻》(付林)、《燭光里的媽媽》等,通過欣賞歌曲,來感染教育學生珍惜母愛,學會孝敬母親。
六、課堂小結
本文是著名學者胡適自傳──《四十自述》中的一個章節。作者敘述了母親對自己人生成長所產生的深遠影響,向我們再現了中國傳統社會的“母親”形象。學習這篇課文,在受到人生教育和啟迪的同時。能夠從中了解和感悟自傳的語體特點。這篇文章的語體特點主要是質樸自然,平實中含有真摯的情感,既表現了自傳的語體特點,又體現了作者的人格特征。
《我的母親》教學設計 篇15
一、學習目標
1.學會概括事件,體會這些具體事件對表現人物性格和品質的作用。
2.揣摩語言,學會運用細節描寫刻畫人物性格的方法。
3.感受母愛的至高無上,體會母愛這種博大的情懷。
二、自主學習
1.反復朗讀課文,將不認識、不理解的詞語寫下來,借助工具書或在小組內尋求解決。
2.搜集有關“母愛”的文章、詩句、歌曲以及胡適的文章和有關材料,先在小組內交流,準備展示。
3.用一句話概括母親的形象特點。
4.為母親做一件事,可從以下提議中選一件去做,做后寫下感受。
a、為母親洗一次腳 b、為母親梳一次頭
c、為母親做一頓早餐 d、與母親做一次深情擁抱
三、交流展示(字詞、搜集材料、課文理解)
四、合作探究
探究題目一:讀了————————,我看到了一位——————————的母親。(方法指導:如何概括事件?例如:用文中原句、找中心句、自己概括等)
探究題目二:以上幾個故事中,哪些話語,哪些細節最讓你感動?找出來,作批注。
五、達標檢測
1.用幾個形容詞來描述一下你眼中真實的母親。這些形容詞里有沒有你不欣賞母親的地方?現在請你們想一想對于母親身上你不欣賞的地方今后你會怎樣對待呢?
2.欣賞“詩中的母愛”
如:游子吟(孟郊)。
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又如:歌曲《媽媽的吻》(付林)、《燭光里的媽媽》等。
3.課外閱讀推薦:
《感悟母愛——震撼心靈的118個真情故事》 老舍:《我的母親》
朱德《回憶我的母親》
六、課堂小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