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考時政專題:規范市場經濟秩序 維護消費者權益
【教材知識鏈接】
1.制售這些有害食品的行為侵犯了消費者的哪些權利?
【答案】公民的生命健康權(人身財產安全權)、知情權、公平交易權。
2.請對生產質量不合格食品(或其它商品)的企業的行為作簡要評析。
【答案】(1)企業生產質量不合格的食品(或其它商品),是一種違反產品質量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等法律的違法行為。
(2)企業以不合格食品(或其它商品)冒充合格食品,不但違反了誠信原則,破壞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而且侵犯了消費者的安全保障權、公平交易權、知悉真情權等,應受到法律的制裁和道德的譴責。
(3)企業必須按照產品質量法等法律中有關產品質量的各項規定,嚴格規范自己的行為,生產出質量合格的產品。
3.制假售假有哪些危害?
【答案】(1)侵犯了消費者的合法權益,侵犯了公民的生命健康權;(2)損害其它合法生產者和經營者的合法權益,破壞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3)敗壞社會風氣,產生信任危機,破壞了社會穩定。
4.黨和政府高度重視“三鹿奶粉”等食品質量安全問題,嚴肅查處相關責任人,這說明了什么?
【答案】(1)中國共產黨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對人民負責,努力為人民服務是政府及其公職人員的工作宗旨和行為準則。(2)我國憲法和法律保護公民的生命健康權利。傷害他人生命,將受到法律的嚴厲制裁。(3)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政府只有依法行政,才能保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有序發展,切實維護公民的合法權益。
5.如何解決我國的食品質量安全問題?
【答案】(1)企業和經營者:要提高素質, 樹立良好的信譽和形象;遵守職業道德;遵守市場交易原則,自覺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要加強自身的安全體系和道德體系建設,誠實守信,依法經營,通過抓管理、抓質量來提高產品競爭力、贏得消費者信賴。
(2)消費者:要提高識別假冒偽劣產品的知識和能力;加強對法律知識的學習,要增強權利意識,依法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3)國家:加強公民道德建設,提高公民的職業道德、社會責任感和法律意識,在全社會形成誠實守信的良好社會環境;建立健全法制,加大執法力度,加強對食品生產、流通、消費等各個環節的監管,使法律起到威懾作用;發揮人民群眾的監督作用,鼓勵和支持群眾舉報違法犯罪。
6.面對嚴峻的食品安全角勢,我們中學生可以做些什么?
【答案】通過合法渠道建議有關方面加快相關法律法規的立法進程,做到有法可依;積極宣傳有關食品衛生的相關法律法規,提高人們的自我保護意識和辨別能力;敢于同危害食品安全的行為作斗爭,積極檢舉違法行為,凈化我們的食品安全環境等。
7.如果在你的周圍有人購買了不合格商品受到損害,請你告訴他該怎么辦?(維權途徑)
【答案】要勇敢地拿起法律武器,依法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可通過下列途徑來使問題得到公平、合理的解決:①與經營者協商和解;②請求消費者協會調解;③向有關行政部門申訴;④根據與經營者達成的仲裁協議,提請仲裁機構仲裁;⑤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熱點專題訓練】
1.XX年6月1日,《食品安全法》正式施行。按照該法律的規定,農業、衛生、工商等部門分別承擔食品安全的相關監管責任。國家制定實施《食品安全法》( )bc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