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屆中考時政熱點專題復習2
10、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還存在哪些浪費資源、環境不友好的現象?
答:浪費資源的現象:使用一次性筷子、“長明燈”現象、亂占耕地、亂扔飯菜,等等。環境不友好的現象:隨地吐痰、亂扔垃圾、亂排污水,等等。
11、你認為怎樣才能把我國建設成為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
答:①落實科學發展觀,大力發展循環經濟。②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貫徹“開發與節約并重、把節約放在首位的方針。③堅持科教興國、人才強國戰略。依靠科技開發替代資源,大力開發和利用可再生資源。④堅持法制建設,依法保護環境,嚴格執行環境保護和資源管理的法律、法規,嚴厲打擊破壞生態環境的違法犯罪行為。⑤提高全民族的生態環境保護意識,提倡健康文明、有利于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生活方式和消費方式。
13、青少年怎樣做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踐行者?
答:節約資源:隨手關燈;隨手關閉水龍頭;節約使用紙張;節約每一粒糧食等。
保護環境:少吃或不吃口香糖;不亂扔垃圾;自備購物袋、盡量不使用塑料袋;不亂扔廢舊電
池等。
十、“科教興國”戰略和自主創新能力
在政府工作報告中說,中國"已進入必須更多地依靠科技進步和創新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歷史階段",要把加快科技發展放在更加突出的戰略地位。
今年中央財政安排科技投入716億元,比上年增長19.2%。這一科技投入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最多的一年,也是增長最快的年頭之一,標志著以推動中國經濟增長從資源依賴型轉向創新驅動型的創新型國家建設正式起步。
1、列舉我國科技取得的成就?(我國科技取得哪些成就?)《一點通》p177考點10.4 1(1)
2、怎樣縮小我國科技與發達國家的差距?《一點通》p177考點10.4 1(3)
3、列舉我國教育取得的成就?(我國教育取得哪些成就?)《一點通》p178考點10.4 1(4)
4、我國教育與發達國家的差距,表現在哪里?《一點通》p178考點10.4 1(5)
5、為什么說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一點通》p178考點10.4 2(1)
6、為什么說教育是發展科技和培養人才的基礎?(為什么說教育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具有先導性、全局性作用?) 《一點通》p178考點10.4 2(2)
7、什么是科教興國?《一點通》p178考點10.4 3(1)
8、實施“科教興國”戰略有什么意義?《一點通》p178考點10.4 3(2)
9、如何實施科教興國戰略?(請為發展科教興國戰略向政府提出合理化建議)
《一點通》p178考點10.4 3(3)
10、科技創新、教育創新有什么重要意義?《一點通》p178考點10.4 3(4)
11、中學生如何提高自已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一點通》p178-179考點10.4 3(5)
12、 我國為什么要實施科教興國戰略?
答:我國還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是發展中國家,從總體上看,現階段我國社會生產力還比較低;科學技術水平,民族文化素質還不夠高;(另外要注意材料中的要求)
教育科學文化建設,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有機組成部分,是提高人民群眾思想道德水平的重要條件。發展教育和科學,是文化建設的基礎工程。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是培養人才和增強民族創新能力的基礎,我國實現四個現代化,科技是關健,基礎是教育。只有教育事業切實得到發展,才能從根本上提高勞動者素質,培養大批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所需要的各級各類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