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美術面具教案(精選6篇)
大班美術面具教案 篇1
設計意圖
讓幼兒接觸、欣賞各類美術作品,喜歡并積極參加美術活動,是培養創造性思維和審美情趣,開展幼兒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日常生活中,商場、電視節目中、兒童節、幼兒園里,小朋友經常會看到形形色色的面具,他們常常戴上表演且愛不釋手。如何激發幼兒制作自己喜愛的面具,運用繪畫、裝飾等方式表達自己的感受,是本次活動的初衷。通過想象、嘗試創作出自己喜愛的面具,從而體驗美術活動的愉悅與快樂。
活動目標
1、能夠用各種線條裝飾面具。
2、能夠用鮮艷的色彩大膽的繪畫面具。
3、體驗戴上面具跳舞的樂趣。
重點難點
活動重點:自主選擇不同的材料,并運用顏色、線條和圖案等裝飾面具。
活動難點:能設計、制作有特色的假面面具。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幼兒初步了解面具的意義;有使用水粉創作的經驗。
2、材料準備:假面舞會PPT、背景音樂《花仙子》;不同造型的空白面具多張;羽毛、固體水粉顏料,水粉筆、雙面膠,剪刀等美工材料。
活動過程
一、導入,激發幼兒興趣。
叮鈴鈴。叮鈴鈴(音頻模擬電話鈴聲響),咦?小朋友們是誰打來的電話呢?我們一起來聽一聽。
喂你好,(小丑說話音頻)大一班的小朋友你們好,我是小丑,今天我要舉辦一場假面舞會,想邀請你們來參加,想要參加舞會的小朋友必須要戴上親手裝飾的面具,歡迎你們的加入。
二、觀看課件,探索裝飾面具的方法欣賞裝飾不同的面具。
1、小朋友們剛剛是誰打來的電話呀?(小丑)他想邀請我們一起去參加假面舞會呢,你們感興趣嗎?想要參加舞會必須要親手設計裝飾一個面具,那你想設計一個什么樣的面具去參加舞會呢?
2、引導幼兒學習裝飾面具,感受課件中假面面具的'美,并發現它們的不同。
小丑還給我們帶來了一個大快遞,里面裝著進入舞會的秘密,我們來看看里面有什么,第一樣是一個教我們怎么裝飾面具的視頻我們一起來看看吧。(播放視頻)小朋友們觀看完視頻你們知道怎樣來裝飾你的面具了嗎?
第二樣是小丑準備了一些面具,讓小朋友們欣賞,看到這些面具,你有什么樣的感覺?面具中最吸引你的是什么?(教師和幼兒就面具的色彩、線條及圖案進行欣賞和交流)
三、自主運用線條、圖案和固體水粉、羽毛等裝飾面具。
1、熟悉各類操作材料
要求:用黑線筆繪畫后,上顏色時注意水粉筆沾了水之后要在桶邊輕輕刮一下,再在顏料盤色塊上沾取色料,要均勻的涂抹。
2、幼兒制作面具,教師巡回指導。
四、相互欣賞并一起玩表演游戲:《假面舞會真有趣》。
1、幼兒帶上面具,相互欣賞。
2、師幼跟隨音樂一起舞蹈。
五、活動延伸。
活動反思
亮點:
本堂活動設想來源于孩子們的發現,在每日的美工區活動中,孩子們用紙盤來畫畫。為了讓孩子們更加感興趣,我用剪刀剪出各種形狀,讓孩子們自由的去添畫,有個小朋友就畫了一個面具,形象夸張有趣,引起了更多孩子的眼球。于是,結合我們的主題活動我設計了本堂活動《面具舞會》,進而升華為創造性的思維和實踐。
在“假面面具”活動的中,注重幼兒綜合能力及突出學科間融會貫通的特點,有機的融合音樂領域。開展假面舞會,老師和幼兒一起跳舞,體驗假面舞會的有趣。整個活動充滿活力和生機,讓幼兒美術教育真正成為孩子們創新的搖籃!
活動之后,巧妙的設計延伸環節:今天我們用了這些的材料做了這么美的面具,回去之后我們還可以再動動腦筋,自己設計一個喜歡的面具,用一些廢舊材料做出更美的藝術品!
本堂活動我想通過面具的設計制作活動,讓幼兒初步了解面具的文化,“在廣泛的文化情景中認識美術”,并能進行大膽創作,提高審美能力、創新能力和綜合表現能力,使幼兒對民間傳統藝術的熱愛得到進一步的升華。首先利用多媒體課件讓幼兒欣賞假面舞會的有趣,激發幼兒對面具的學習興趣,并讓他們探究裝飾面具的方法與材料。為了激發幼兒的創新意識,再讓幼兒欣賞多樣的的面具圖片,組織幼兒交流討論,激發幼兒大膽設計。接下來引導幼兒自主學習,構思設計裝飾面具。然后幼兒獨立制作面具,老師巡回指導,最后展示、評價作品。為了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悅,帶領幼兒參加假面舞會,給他們充分展現自我的舞臺。
整個活動組織下來,通過對孩子們在活動中的表現以及作品的觀察,活動重難點達成較好。
不足:
面具設計微課中出示過多的演示,局限了幼兒的創造力,幼兒可以在制作過程中運用更多自己的想法方法,更好的創作。
引導孩子們觀察多樣的假面面具時,應該注意引導幼兒進行。
大班美術面具教案 篇2
活動設計背景
在日常教學活動中發現本班幼兒動手能力比較弱,為了培養幼兒的動手能力及對手工活動的興趣,我設計了這節活動。
活動目標
1.認識面具,學習面具的制作方法。
2.能綜合運用剪、粘貼、挖洞等技能制作面具。
3.體驗制作面具的樂趣。
4.培養幼兒動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據所觀察到得現象大膽地在同伴之間交流。
5.培養幼兒的技巧和藝術氣質。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認識面具,學習制作面具的方法。
難點:能運用剪、粘貼、挖洞等技能制作面具。
活動準備
1.面具范例(黑人、小丑、小豬)
2.彩色卡紙.固體膠.皺紋紙、棉花、吸管等材料
活動過程
一.游戲導入
1.“猜猜他是誰”
指導要點:請三名幼兒上臺,老師要給他們施魔法,請小朋友猜猜它們變成了誰?
2.認識面具
提問:1.某某幼兒是怎么么變成黑人/小豬/小丑的`
2.小朋友們在哪里見過面具,我們什么時候會戴面具
小結:我們表演節目時,游戲時會面具,戴面具可以使我們的表演更精彩。
下面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些面具,看看它們都有什么特點
二.探索發現
1.欣賞觀察幾種面具,發現其特點
2.探討材料的用途
小結:皺紋紙可以搓成小球或繩子,還可以折剪出花形來制作我們的面具
3.制作方法介紹(邊示范邊講解)
首先選自己喜歡的顏色的卡紙剪出臉型,然后用挖洞的方法剪出眼睛、嘴巴,再制作裝飾其他部分.
三.創作表現
1.分發材料.提出常規要求
2.幼兒創作,教師輔導
四.欣賞評議
1.鼓勵幼兒大膽講述自己的創意
2.所有幼兒帶上自己的面具大家一起欣賞,說說誰的面具最漂亮,為什么?
五.活動結束
師幼共同整理物品,結束活動
1.幼兒對面具有了一定的認識,并能制作出漂亮的面具,少部分幼兒不能理解到挖洞的方法,需要經常練習。
2.孩子對面具非常感興趣,能體驗到制作面具的快樂。
大班美術面具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激發幼兒制作面具并參加表演的興趣,感受節日氛圍。
2.引導幼兒用剪、畫等方法制作各種動物面具。
活動準備
1.課件:動物面具(打印),幼兒每人一張。
2.音樂:動物狂歡節
2、范例面具、皮筋若干。
趣味練習
幼兒園課件
活動過程
一、游戲導入
1.通過引導幼兒模仿動物表演,引發幼兒活動的興趣。
教師:小朋友,告訴你們一個秘密,新年就要到了,小動物們也要舉辦迎新年狂歡會了。
你們想去嗎?
2.今天,我們一起來做一個小動物面具,等會兒一起去參加迎新年狂歡會,好不好呀?
二、討論示范
1.引導幼兒觀察、討論、教師現場示范制作。
師:到底怎么做呢?請小朋友先來看一看!
2.出示動物頭飾畫紙
(1)請小朋友先看一看自己的畫紙上是哪一種小動物,
想一想這種小動物是什么樣子的`,然后涂色。
(2)然后,沿著動物頭的外輪廓線剪下來,重點指導幼兒怎樣剪。
采用邊提問題邊引導幼兒討論邊示范的方法制作鳥面具。
2.重點示范,怎樣在面具的眼睛處剪洞,強調挖洞方法:
現在眼睛的邊線上剪開一個小口,然后沿著線剪出兩個圓形。
三、幼兒實踐操作,教師巡回指導。
1.重點觀看幼兒涂色后剪面具的輪廓線,以及能夠圓滑的剪出眼睛的圓孔。
2.幫助制作有困難的幼兒完成面具的制作。
四、表演展示
互相觀看,互相欣賞,分享快樂
1.通過播放“動物狂歡節”樂曲,幼兒帶上自制面具隨音樂表演展示。
2.小朋友們,動物迎新年狂歡會開始了,我們一起來表演吧!
大班美術面具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選擇材料,用不同的色彩表現《西游記》人物的面部特征。
2、學習制作面具。
活動準備
彩筆、剪刀、雙面膠、松緊帶、白紙等;《西游記》中的圖片;錄音機。
活動過程
1、談話激趣
小朋友們,你們喜歡制作面具嗎?這節活動課我們就來學習制作面具。
我們大家都非常喜歡看《西游記》,在《西游記》里面誰最的本領大?(孫悟空、豬八戒、沙僧等)
出示《西游記》中的圖片,觀察人物的基本特征,確定要制作的人物面具。
2、認識制作面具所需要的材料,講解制作方法:
3、教師指導幼兒制作自己所喜歡的面具。
(1)在制作面具的過程中,注意安全。
(2)自主地選擇自己喜歡的材料來裝飾面具。
(3)小朋友互相講講自己做的.是什么面具,怎樣做成的。
4、幼兒互相觀看制作的面具,音樂的伴奏下,戴上面具進行表演活動。
課后反思
本節課學習,幼兒知道了怎樣制作面具,增強了幼兒對制作面具的興趣,提高了動手操作技能。
大班美術面具教案 篇5
活動名稱:
儺戲面具
活動目標:
(1)通過欣賞貴州地區少數民族的儺戲面具,引起幼兒對儺戲面具的興趣。
(2)鼓勵幼兒觀察了解儺戲面具的特征,嘗試設計自己喜歡的儺戲面具。
(3)引導幼兒能用輔助材料豐富作品,培養他們大膽創新能力。
(4)在想象創作過程中能用簡單的材料裝飾,體驗成功的樂趣。
活動準備:
故事《儺戲的傳說》
儺戲面具(實物、圖片)操作材料:繪畫筆紙剪刀松緊帶訂書機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
老師: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了一個有趣的故事,這個故事發生在很久很久以前的苗寨里……(故事附后)
二:老師:現在,我們貴州的少數民族還保留著表演儺戲的傳統,老師帶來了一些照片,請大家欣賞。
(1)介紹表演儺戲的場景。
儺面具集神、鬼、人于一身,突出人物性格。無論是儺祭活動還是儺戲演出,面具都被賦予了神秘的宗教與民俗含義。現在儺戲已成為當地農民閑暇季節喜愛的娛樂形式,除保留祭神驅鬼逐邪外,還充滿了對平安豐收的祈禱,象征勇敢和勝利。現已被納入旅游娛樂活動,儺戲的演出形式簡易、隨意,通常于曬壩或村街便可以出演。
(2)介紹儺戲的各種角色。
儺戲里有象征土地、山林的神仙,有象征各種野獸的面具,有象征疾病的病魔,還有表示神力無邊的山寨的保護神。
(3)重點介紹儺戲面具的特征。
面具的眼睛是最突出的,也是最吸引人的,眼睛特別大,還有眉毛又粗又長,也有的眼睛用很多鋸齒線和花紋來裝飾,看上去很吸引人。
面具的鼻子也很大,兩個鼻孔圓圓的,有點嚇人,還有的鼻子下面裝有大胡子。
面具的嘴通常是張開的,有一排排白白的牙齒,在牙齒的兩邊還有四顆又尖又利的獠牙,很兇猛的。
面具的頭上的裝飾也是各種各樣的,有的用小鬼的臉來裝飾,有的是有漂亮圖案的帽子,還有一些用龍或動物的圖案來裝飾,這樣就可以達到趕跑敵人的效果。
(4)鼓勵幼兒大膽說出自己對儺戲面具的感受。
你看到這些儺戲面具有什么感受?
你最喜歡哪一種面具?為什么?
三:引導幼兒設計自己喜歡的儺戲面具。
老師:“儺戲面具又神秘又有趣,你想為自己設計一個有趣的面具嗎?快畫出來吧!”
(1)鼓勵幼兒根據自己的能力選擇不同的材料進行制作。
(2)指導幼兒進行繪畫。
(3)幫助幼兒掌握面具的大小和繪畫的著手點,對能力較弱的幼兒提供已經畫好臉形的作業紙。
(4)重點引導幼兒把面具的五官特征畫出來。
(5)協助幼兒將畫好的面具剪下來,制作成儺戲面具。
四:小結活動。
(1)鼓勵幼兒用語言向同伴描述自己設計的儺戲面具,并給自己的面具起名字。
(2)引導幼兒用自己制作的面具來進行表演。
附:故事《儺戲的傳說》
這個故事發生在很久很久以前,在貴州有一個山寨,寨子里住著很多苗族人,他們每天放牛、打獵,過著自由快樂的生活。有一天,附近的強盜來到他們的寨子門口,要把苗寨里的東西都搶走。寨子里的頭領阿苗就帶著強壯的伙伴和強盜戰斗。當頭領阿苗騎著馬出現在強盜面前,卻遭到了對方的嘲笑,原來,苗寨的頭領阿苗皮膚白白的,眼睛大大的,看上去就象一個女孩子,強盜們一點也不怕他們。苗寨的隊伍給打敗了,大家垂頭喪氣的回到寨子里,害怕第二天強盜又要來搶他們。頭領阿苗也很難過,認為是自己的模樣使大家失敗了。一個老爺爺想出了一個好主意。第二天,當強盜們又來到苗寨門口,要苗寨的人們全部投降的時候,一個兇惡的將軍從苗寨里沖出來,把強盜嚇壞了,那將軍揮舞著長槍,把強盜全趕跑了。原來,老爺爺連夜給頭領阿苗做了一個兇惡的面具,阿苗戴上這個面具,保護了苗寨的全部人。苗族的兒女為了紀念這件事情,就在休息的時候穿上特制的服裝,戴上面具,用歌曲和舞蹈來講述著個故事。一年一年延續下來的戲劇,就是我們苗族的儺戲。
一、活動來源
我們貴州黔南地區有著豐富的民間藝術,儺戲就是其中很有代表性的一種。儺戲是少數民族進行祭祀和表演的一種形式,除了具有祭神驅鬼逐邪的意思外,還充滿了人們對平安豐收的祈禱。面具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攤戲表演中,面具則成了儺戲造型藝術的重要手段,也是儺戲最為重要、最為典型的道具。演員佩戴面具是儺戲區別于其他戲劇的重要特征。而儺戲面具集神、鬼、人于一身,有象征土地、山林的神仙,有象征各種兇猛的野獸,有象征疾病的病魔,還有表示神力無邊的山寨的保護神。這些充滿了神秘和傳說的儺戲對幼兒有很強的.吸引力,中班幼兒著迷于這些神秘的傳說和面具,我希望能夠通過這些活動讓孩子們能認識我們貴州民間藝術的獨特魅力,同時也能將儺戲這種民間藝術得到繼承和發揚。
二、目標的設定
幼兒園中班幼兒發展目標有這樣的內容:“引導幼兒初步感知我國的民間藝術及傳統文化精品”“引導幼兒積極參加美術欣賞活動,并能在欣賞過程中產生一定的想象”。因此,我把本次活動的目標設定為“通過欣賞貴州地區少數民族的儺戲面具,引起幼兒對儺戲面具的興趣。并鼓勵幼兒觀察了解儺戲面具的特征,嘗試設計自己喜歡的儺戲面具。”就是希望幼兒能夠大膽的把自己對儺戲面具的感受表現出來,從而達到藝術欣賞的目的。
三、重點和難點
本次活動的重點是引導幼兒欣賞儺戲面具的特征,每一個面具都具備了人的五官,但在五官的基礎上夸張變形成了突出的眼睛、粗大的眉毛、張大的嘴、尖利的牙齒等,也可以根據自己的想象加上動物的特征和裝飾的花紋。幼兒如果能掌握儺戲面具的這些特征,就會對儺戲的獨特文化內涵有所更深的了解。
活動的難點是引導幼兒能把自己對儺戲藝術的感受表現出來。為了不給幼兒的表現以限制,我沒有安排示范的環節,就是希望幼兒能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設計出獨特的儺戲面具。對于不同能力層次的幼兒,我準備了不同難度的制作材料,希望幼兒在活動中都能獲得發展,同時也能真正體會到儺戲面具藝術的魅力。
教學反思:
幼兒美術活動,是一種需要他們手、眼、腦并用,并需要把自己的想象和從外界感受到的信息轉化成自己的心理意象,再用一定的美術媒介把它表現出來的操作活動。
大班美術面具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欣賞多種藝術面具,對面具創作感興趣。
2.感受面具夸張的造型特點和多樣的顏色特點。
3.嘗試自己創造性地設計面具。
活動準備:
1.幼兒經驗準備:豐富幼兒有關人物面部特征和表情變化的知識經驗;初步了解面具用途。
2.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水彩筆、水性筆、油畫棒、水粉等繪畫材料,砂紙、白板紙做成的面具模形若干,成品面具若干,幼兒舞曲磁帶,錄音機。
活動過程:
1.幼兒欣賞自己帶來的面具,初步感受面具的特點。
(1)幼兒戴面具玩《木頭人》游戲,進入活動室。
(2)請個別幼兒介紹自己的面具。
2.幼兒觀看多媒體課件,進一步感受面具夸張的特點。逐個提問:這個面具是什么樣子的?
3.討論、構思設計面具。
(1)相互交流自己想設計什么樣的面具。
(2)請個別幼兒示范設計面具。
4.幼兒創作面具,教師巡回指導。
指導重點:(1)啟發幼兒想象,設計出與眾不同的面具。
(2)鼓勵幼兒將面具盡量畫大。
5.欣賞、介紹自己設計的面具。
6.幼兒拿著設計好的.面具玩《木頭人》游戲,結束。
活動提示
1.教師選擇欣賞的面具時要注意:每一個面具的特點區別要明顯,含有明確的、不同的美術要素,基本一眼就可看出面具的主要特征,而且要層層遞進地增加欣賞的難度。
2.可將幼兒創作的面具放入活動區供幼兒游戲。
3.提請家長配合:家長和幼兒共同收集面具或面具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