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中班美術活動教案(通用9篇)
小中班美術活動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學習正確的握筆姿勢,能用毛筆的中鋒和側鋒進行繪畫,畫出小蝌蚪的基本形態。
2、喜歡大膽嘗試不同的畫法,對水墨畫產生興趣。
活動準備:
活動前滲透《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小蝌蚪實物小蝌蚪;墨汁、毛筆;廢舊的報紙、圖畫紙、顏料盤、抹布等。
活動過程:
一、以謎語導入引起幼兒興趣。
“黑黑的身體圓溜溜,細細的尾巴拖后頭,東游游、西游游,好象許多小黑豆。”猜猜這是什么小動物?
二、觀察實物小蝌蚪。
1、小蝌蚪究竟是什么樣子的,我們一起看一看。(觀察小蝌蚪,相互說一說)提問:小蝌蚪長得什么樣子?它生活在哪里?它是怎樣游泳的?
教師和幼兒共同小結:小蝌蚪有圓圓黑黑的身體,細細長長的尾巴,會在水中游泳。
三、引導幼兒學習小蝌蚪的基本畫法。
1、小蝌蚪這么可愛,老師真想把它畫出來,小朋友們想不想?那該怎么畫小蝌蚪呢?(提示語:身體怎么畫?然后呢?)
2、請個別幼兒上前示范,并請其他幼兒說說是怎么畫的?
教孩子們正確的拿毛筆姿勢,在毛筆蘸墨時,要讓毛筆喝足了墨水,而且毛筆不能接著從盤子中拿出,要在盤子邊緣滾一滾,舔好筆,將多余的墨汁蘸掉。
3、教師示范小蝌蚪的.基本畫法。
‘小小蝌蚪圓腦袋,濃墨側鋒畫出來;長長尾巴彎又細,豎起筆來用中鋒!
四、幼兒操作,教師巡回指導。
要求小蝌蚪的身體要畫的圓一點,涂色要順著一個方向。
五、評價活動。
教師扮青蛙媽媽說:“呱呱,我的寶寶在哪里?教師說:“青蛙媽媽在找小蝌蚪寶寶了,我們一起把小蝌蚪送回家吧。”由“青蛙媽媽”評價幼兒的作品。
小中班美術活動教案 篇2
一、活動目標
(一)認知目標
通過欣賞童話故事《賣火柴的小女孩》,鼓勵幼兒運用形容詞(例:可憐的、悲慘的、又冷又餓的、衣衫襤褸的),把自己的感受連貫、完整地述說出來,借助幼兒思維的跨躍性,培養幼兒思維的發散性、流暢性和求異性。
(二)情感目標
通過感受童話故事中小女孩悲慘的經歷,激發幼兒的同情心、樂于助人的愛心,懂得珍惜美好生活。
(三)人格目標
通過幼兒自由想像,并鼓勵他們將發生的事大膽地講述出來,培養幼兒的獨創性。
二、活動準備
(一)知識經驗準備 感知圣誕節是開心、快樂的節日。
(二)環境準備 布置有圣誕氣氛的環境。
(三)物質準備 故事《賣火柴的小女孩》,電視機、VCD機、錄音機。
三、活動過程
(一)整體欣賞童話故事《賣火柴的小女孩》,初步感受故事中的悲慘氣氛。
1.師:圣誕夜到了,你知道,有一位可憐的`小女孩是怎樣度過圣誕夜的,看看,到底發生了什么事?
2.出示書面漢字:可憐的、悲慘的、又冷又餓的等形容詞,營造氣氛,幫助幼兒理解并用簡潔的語言概括內容。
師:你覺得她是一個怎樣的小女孩呢?
(二)分段欣賞,感受小女孩擦亮火柴時的心情怎樣,為什么會這樣。
1.師:小女孩擦亮第一根火柴時看到了什么,為什么會這樣呢?
師:如果擦亮一根火柴可以讓你幫助小女孩實現愿望,你會怎樣幫她呢?
2.師:擦亮第二、三、四根火柴后又發生了什么事呢?如果是你,那你又會怎樣幫助她呢?
3.師:小朋友,想想你們是怎樣熱熱鬧鬧過春節的?
4.師:小朋友們,請你們想想可憐的賣火柴的小女孩是怎樣過圣誕夜的?
(三)整體欣賞,激發幼兒感情的升華。
師:小女孩這么可憐,如果你能幫助她,你會怎樣幫助她呢?
四、各領域滲透
藝術:讓幼兒在欣賞這一童話故事后,把自己的感受和對小女孩的祝福與希望畫出來。
五、生活中滲透
在生活中,鼓勵幼兒多幫助有困難的同伴,培養豐富的情感。
六、環境中滲透
1.將故事制成圖片,讓幼兒進行排圖講述。
2.設置小小舞臺,放置道具,讓幼兒嘗試表演故事《賣火柴的小女孩》。
七、家庭中滲透
建議家長讓幼兒多欣賞同一體裁的童話故事,深化幼兒對美好生活的情感,并懂得珍惜。
小中班美術活動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學習用泥塑造不同的小狗形象,初步學習一些簡單的裝飾方法。
2、通過對小狗的裝飾,提高幼兒的審美能力。
3、樂意進行陶藝活動,體驗泥塑的樂趣。
活動準備:
1、各種小狗的圖片、具有新年氣氛的音樂。
2、紫沙泥人手一份、泥工板、輔助工具、毛巾等。
3、幼兒事先穿好陶藝服。
難點與重點:
學習掌握一些簡單的裝飾方法
活動過程:
一、談話活動:
1、今年是什么年?(兔年)
2、狗有很多品種,你知道有哪些嗎?它是什么樣子的?(根據幼兒的回答展示小狗圖片,引導幼兒觀察小狗的不同之處)
今天我們一起用泥來做各種各樣的小狗,好嗎?
二、教師講解示范制作方法
1 、請幼兒說說小狗身體各部分的形狀,并根據幼兒的回答按頭—身體——尾巴等順序用泥塑造出“小狗”的.基本外形。
2、請幼兒說說想把這只狗做成什么樣的小狗?(根據幼兒的回答,引導幼兒討論裝飾的方法)教師選一方法對“小狗”進行裝飾。
三、幼兒制作,教師巡視
1、現在這已經有一只“小狗”了,現在請你們也來做一只可愛的“小狗”,可以利用你身邊的輔助工具進行裝飾。
2、鼓勵幼兒大膽取泥,進行制作,并能大膽地運用不同的方法進行裝飾
四、“小狗鬧春”
1、請個別幼兒上前介紹自己的作品,引導其他幼兒進行評價。
2、播放喜慶音樂,請幼兒手拿自己的作品進行表演。
陶藝:小狗鬧春
小中班美術活動教案 篇4
教育理念:
《綱要》明確指出:能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藝術表現活動。指導幼兒應用身邊的物品或廢舊材料制作玩具、手工、物品等來美化自己的生活或開展其他活動。為幼兒創設展示自己作品的條件,引導幼兒相互交流、相互欣賞、共同提高。
本次活動就是采用幼兒身邊常見的核桃殼、果凍殼、繪畫紙等來制作小烏龜,從中體驗成功的快樂,初步培養幼兒應用身邊的物品進行裝飾,美化生活的意識。
活動目標:
1、學習用核桃殼、果凍殼創作小烏龜,表現出小烏龜不同的形態。
2、發展幼兒動手操作能力,培養手工創作的興趣。
3、培養幼兒的觀察、操作、表達能力,提高幼兒的審美情趣及創新意識。
4、讓幼兒體驗自主、獨立、創造的能力。
5、培養幼兒的技巧和藝術氣質。
活動準備:
1、核桃殼、果凍殼、剪刀、繪畫紙、水彩筆、棉簽人手一份,木膠每組一盆。
2、制作好的小烏龜三個,沙盤一個。
活動過程:
一、出示材料,引題。
1、在你們的桌子上,有些什么呀?這些核桃殼、果凍殼可以做什么呢?(幼兒自由的回答)
2、看看老師把它變成了什么。(出示范例)這些小烏龜有什么地方不一樣?引導幼兒說出小烏龜的'各種動態。
3、小結:只要我們動動腦、動動手,就能把這些核桃殼、果凍殼變成有趣的小烏龜,你們想不想也來試一試?
二、教師講解示范。
1、把核桃殼或果凍殼蓋在彩紙上,沿著外殼的邊緣在紙上畫一個圓,然后在圓上添畫烏龜的頭、四肢和小小的尾巴。
2、剪下“烏龜”。
3、在核桃殼、果凍殼邊緣涂上木膠,粘在圓圈上。
4、最后用水彩筆裝飾烏龜殼。
三、幼兒動手操作,教師巡回觀察指導。
1、每位幼兒至少做一只小烏龜,先做好的,還可以多做幾只。
2、提醒幼兒畫圓時,一手按住核桃殼或果凍殼不能移動。
3、啟發幼兒用不同顏色裝飾烏龜殼。
4、提醒幼兒注意木膠用的不要太多。
5、注意保持桌面、地面的整潔,做完后能自己收拾干凈。
四、展示作品,相互欣賞。
1、請幼兒將做好的烏龜送到“沙灘上”。
2、鼓勵幼兒相互欣賞,互相比較。
3、也可以讓幼兒帶著自己的小烏龜一起游戲。
活動反思:
觀察操作材料,直接導入課題,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重點講解示范了木膠的使用方法,因為這種形式的活動是幼兒第一次嘗試,教師適當的示范和講解能使幼兒掌握正確的操作方式,為幼兒順利操作做好鋪墊。
給幼兒一個自我展示的機會,同時也加強了同伴間的交流,進一步體驗成功的快樂。
小中班美術活動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愛聽幻想故事:感受夸張的故事情境。
2、運用手指點畫的方式創造各種人物形象,表現各種人物細節,表達自己的想象。
3、體驗運用新的繪畫方式進行美工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1、小人國分段長卷畫。
2、紅、藍顏料每組一份,水筆人手一支,抹布若干。背景音樂
活動過程:
一、看看說說“小人國”的故事。
1、回憶故事。
師:小朋友,你們還記得前幾天我們聽的故事《小人國》嗎?故事里的格列佛來到了一個什么樣的國家?小人國是怎樣對待格列佛的?那你們喜歡這個故事嗎?現在,讓我們在來看看《小人國》的故事吧!
2、出示課件,教師復述故事。
(1) 教師邊看課件邊聽音樂講述故事《小人國》。
(2) 看了這么有趣的故事,你們喜歡小人國的小人嗎?你們發現他們在格列佛身上干什么呢?(幼兒自由講述)
(3) 你們知道 金 老師喜歡哪個小人嗎?為什么喜歡?
二、觀察嘗試表現
1、教師示范印畫小人的`方法。
(1)教師通過兒歌示范印畫小人。
教師:“現在, 金 老師要來變魔術呢!把這個看報紙的小人變到畫紙上?矗沂窃趺醋兊?兒歌:伸出小手指,喝喝顏料水,上面親一親,下面親一親,我的小人變出來啦!那你們看看我的小人還缺了什么啊?”
(2)添畫人物細節。
教師:“接下來,我也要請出小黑筆來幫助我,打開小黑哥哥,“小手彎一彎,小腳抬一抬,眼睛圓又圓,嘴巴彎又彎,戴上小帽子,穿上小西裝,我的小人真神氣!”
(3)變化手指及手指方向表現小人。
教師:“伸出大拇指,喝喝顏料水,橫著點一點,豎著點一點,我的小人變好啦!”
(4)個別幼兒示范。
教師:“小人國里還有許多小人呢,你們喜歡哪個小人?請你把它畫出來好嗎?我們來看看他畫的小人在干什么?”
三、 幼兒操作,教師巡回指導。
1、引導幼兒邊點畫邊思考,變化自己的手指、手指的方向或組合方法表現不同的人物。
2、畫一個人物后,添畫四肢動作,并逐漸添發型和服飾等細節。
四、分享交流。
教師:“哇,格利佛身上又來了這么多小人!誰來說說你的小人在格利佛身上做什么?找一找他在哪里?比一比誰的眼睛尖。
五、結束。
教師:小人國要舉辦一場盛大的舞會,小人國的國王邀請我們小朋友一起參加。聽,舞會馬上開始了,讓我們趕緊出發吧!
活動反思:“小人國”這一活動是將一個有趣而富有想象的故事情景貫穿始終,通過分段長卷畫的形式,引導幼兒用手指點畫的方式來畫小人國的人物,形成大小強烈對比。活動中,我通過回憶、復述故事的形式,讓幼兒說說自己喜歡的小人,并通過向幼兒介紹手指點畫的方法,讓幼兒較為清楚地看清點畫的部位和方向,使幼兒發現手指點畫可以利用不同手指的特點,選擇手指不同的部位和變化手指的方向組合成人物的頭與身體,嘗試創造出千變萬化的組合圖像,避免幼兒誤以為只能用一個手指點畫。由于幼兒剛進入中班,他們對表現動態會有較大的困難,為化解這一難點,我仍沿用了小班習慣采用的線條表現的方式,在添加局部和四肢動態時,給幼兒更大的想象和思考空間。本次活動的重點是人物的造型,幼兒無心顧及顏色的變化,可以淡化顏色的表現。通過兩次的活動,我發現幼兒對變化人物造型很感興趣,他們都能創造出不一樣的造型。不過大部分孩子還是局限于用一個手指,不會變化手指進行,我覺得我在操作之前應該給幼兒予提示。
小人國(手指點畫)
小中班美術活動教案 篇6
一、教學目的:
1、 通過舞動雙手讓幼兒參與到音樂中,感受音樂的歡快,激發幼兒的雙手作畫的興趣。
2、 根據畫面引導幼兒借形想象,并用語言簡單表述、培養幼兒間的合作意識。
二、活動準備:
音樂“我愛洗澡”(帶歌詞和不帶歌詞的各一個)、紅黃黑顏色各一個、1開大白紙若干。
三、活動重點:
通過舞動雙手讓幼兒參與到音樂中,感受音樂的歡快。激發幼兒的雙手作畫的興趣。
活動難點:引導幼兒借形想象,并簡單表述。
四、活動流程:
1、 導入:音樂“我愛洗澡”(不帶歌詞的),孩子們聽過嗎?我們一起來拍拍手,小手拍出來的聲音是啪啪啪,這是是小手相互跳舞。
2、 用不一樣的方式打節奏。你還能用小手拍哪里?用小手拍桌子的聲音是砰砰砰的',這是小手在桌子上跳舞,那么如果小手在紙上跳舞會怎么樣呢?
3、 幼兒分組嘗試雙手在紙上跳舞。 請你分別沾自己的喜歡的一種或兩種顏料,聽到音樂后開始雙手在紙上跳動,跳完后(用濕毛巾及時幫幼兒擦拭小手)請仔細觀察小手變成了什么?用棉棒勾勒出來。
4、 雙手用棉棒勾勒小手外形,然后和同伴的變成一個好聽的故事
5、 相互說說自己編的故事,鼓勵個別幼兒大膽回答。我們的小手在紙上跳出了一個美麗的故事,接下來讓我們的小手休息一下吧!
6、 放帶歌詞的音樂“我愛洗澡”和孩子們一起跳起來。
小中班美術活動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了解折企鵝的方法,學會將正方形的兩個邊對著對角線折。
2、學會看圖示將三角形的角向內折,折出尾巴的.基本技法。
3、對折紙活動和玩紙活動有興趣。
4、培養幼兒對美的欣賞能力,體驗成功帶來的喜悅。
5、學會用簡單的線條添畫來表達自己的聯想。
活動準備:
1、幼兒用書人手一冊。
2、黑色正方形蠟光紙、泥工板人手一套。
3、范例小企鵝一只。
活動過程:
1、出示范例,引起幼兒的興趣。
出示折紙小企鵝,提問:這是什么?他是什么樣子的?
告訴幼兒這是一只會走路的企鵝,教師在泥工板上示范,將泥工板傾斜一些將小企鵝放在高出,瞧!小企鵝走路啦,小朋友,你想折一只小企鵝玩玩嗎?
2、教師引導幼兒打開幼兒用書,引導幼兒看圖示了解折紙步驟。
重點講解:
(1)將正方形紙角對角對折,折出對角線。
(2)將正方形相鄰的兩條邊,向對角線折,要對整齊。
(3)先將三角形的兩個角折一下,再將兩個角向里折,折出尾巴和尖嘴巴。
3、幼兒看圖進行折紙--小企鵝在幼兒折紙過程中,教師巡回觀察,對幼兒進行個別指導,幫助幼兒折小企鵝。
4、讓幼兒借助泥工板玩一玩小企鵝,在游戲活動中充分感受折紙和玩紙工的快樂。
小中班美術活動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嘗試用三角形獨特的表現方法,并遷移己有經驗裝扮喜羊羊。
2.體驗幫小羊卷發的快樂。
活動準備:
發型圖、人手一份小羊圖、蠟筆。
活動過程:
一、觀察談論——故事導入激趣,三角形發型能躲避大灰狼
森林里可真熱鬧,羊村里住著許多小羊,可是最近有件事讓小羊們很擔心,有好多的大灰狼喜歡跑到羊村來抓小羊,這可怎么辦呢?小羊們說:“我如果能像小刺猬一樣把自己的羊毛變成尖尖的刺就不怕大灰狼了!焙鋈宦斆鞯南惭蜓蛳氲搅艘粋好主意,急急忙忙就出門了,你們猜猜喜羊羊去了什么地方?(理發店)
原來喜羊羊決定去理發店里燙個發型把自己偽裝起來保護自己,讓大灰狼認不出,這樣狼就抓不到羊了。
二、討論演示——了解三角形的表現方法
1.喜羊羊走進理發店,理發師:“你要燙什么發型?”
喜羊羊:“我要在頭上燙尖尖的發型,嚇跑大灰狼。”
我們一起用小手做一個尖尖的三角形樣子:食指哥哥碰碰頭,大家變成好朋友,就像尖屋頂一樣。
2.喜羊羊燙卷發:理發師用三角形夾子給喜羊羊燙卷發。
重點討論:三角形畫法
先畫一根斜斜的`刺,再畫一根斜斜的刺,見面碰碰頭,最后拉拉手。
請個別幼兒上前嘗試在小羊頭部畫三角形。
我們一起來試一試燙燙三角形的卷發,夾子夾好后可以涂點不同顏色的藥水,讓卷發更好看。
小結:三角形的夾子本領大,可以給小羊夾出特別的發型。這樣小羊的頭發就能保護自己,嚇跑大灰狼。還可以卷出三角形、圓形、方形、半圓形各種卷發,真漂亮!
三、學做理發師給小羊燙卷發——用三角形以及已積累的各形狀畫卷發
1.出示各種流行發型圖片,都有些什么發型?(圓形、三角形、方形、半圓形發型)
喜羊羊的朋友也要來燙卷發,你們想辦法幫一幫小羊們,讓他們的身體能夠燙出各種不一樣的發型。
2.鼓勵幼兒在小羊的頭部用三角形夾子燙發,身體上用不同形狀的夾子給小羊燙卷發。
3.提醒幼兒夾子夾緊才能把頭發燙卷。沒夾緊的地方燙不出漂亮的卷發哦。
4.找一找有沒有地方沒有燙到,把小羊身體的空白地方燙卷發。
四、分享經驗——介紹自己作品,體驗幫小羊卷發的快樂
1、 尋找同伴不同的卷發形狀,體驗幫助小羊燙發的快樂。
2、 故事延續:喜羊羊和他的好朋友們都燙了卷發,大灰狼認不出小羊,一只羊都抓不到了,于是灰溜溜地逃跑了,羊村的小羊們又快樂地生活在森林了。
提問: 什么形狀的發型是尖尖的?尖尖的頭發為什么大灰狼會害怕?(三角形)(因為會刺人,扎人)
小中班美術活動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1、學習用紙條裁剪、折疊制作小蛇,表現小蛇的軀體和可愛的頭部
2、通過觀看范例和示范,了解制作的基本方法,把握剪、折、粘貼的技法。
3、在紙工活動中,保持桌面和地面整潔,養成良好的手工活動習慣。
4、根據色彩進行大膽合理的想象。
5、對方形、圓形,線條等涂鴉感興趣,并嘗試大膽添畫,能大膽表述自己的想法。
活動準備:
1、每組有小籮筐一個(里面分別有長制作小蛇的紙張)
2、每組5盒油畫棒,5支構線筆,5把剪刀,兩支膠水,兩塊抹布(或餐巾紙,拭擦多余的膠水)
3、小蛇范例一個
活動過程:
一、教師出示范例,引起幼兒興趣。
教師:這是什么?小蛇的身體是什么樣子的? (靈活的扭動!!)
你們想動手做一只可愛的小蛇嗎?
二、觀察范例,了解制作小蛇的方法。
1、小蛇的身上有什么顏色(身體顏色,身上的斑紋)?小蛇的身體靈活嗎?
2、教師根據幼兒的講述示范制作小蛇的身體。
(1)把紙張按黑線剪為長條,每位小朋友需4根長條,并兩兩粘貼成2根長的
(2)在長條紙上涂你喜歡的顏色
(3)2根的'一端十字交叉粘貼(端部完全重疊),一根壓一根對折成螺旋形,另一端也粘貼一起(不夠一次對折部分,可剪掉)
3、小蛇的腦袋是是什么形狀?嘴巴張開會看到什么?是怎么做的?( 橢圓型的腦袋中間有一根可以伸出很長的舌頭)
(1)把2片腦袋和舌頭按黑線剪下,并涂上自己喜歡的顏色。
(2)把腦袋按照虛線反折
(3)將把長舌頭粘貼在2片腦袋之間
提醒小朋友注意:不要把2片腦袋完全粘貼一起
4、教師把小蛇的腦袋粘貼在長長的身體上,并且在一面用黑色構線筆添畫眼睛。
三、幼兒操作活動:小蛇
重點引導幼兒將做好的小蛇貼在紙上(PS:可另用一頁紙,在上添畫背景:樹林、草地…… ,讓小蛇在里面穿梭)
幼兒相互欣賞自己制作的小蛇,感知體驗成功制作紙條小小蛇的快樂。
教學反思:
1、《好餓的小蛇》是一個很有創意的故事,適合中班幼兒的聽賞與模仿。為了能讓幼兒感受到故事的幽默與詼諧,我用極其夸張的語言、表情及動作表現小蛇吞東西的樣子,并且鼓勵幼兒學習模仿小蛇有趣的吞咽動作,通過擬聲詞"啊嗚--咕嘟"的重復表演,讓孩子感受到小蛇吃東西的有趣與特別,激發孩子情境性表演的興趣,滿足小班幼兒"能聽懂、愿意想、喜歡說、愛表現"的活動積極性。
2、在教學重點環節處,讓幼兒根據自己觀察到的內容,發散思維大膽猜測小蛇的肚子里到底吃了什么東西?這個環節也是調動孩子原有的生活經驗,在孩子認真觀察"身體變樣了的小蛇"的前提下進行合理猜測,鼓勵每個孩子都能投入到猜測活動中,教師重點引導幼兒發現小蛇肚子的變化,而不單單只是引導寶寶猜對了沒有。最后,教師出示圖片揭曉答案,形象地歸納出變樣后的小蛇為:蘋果蛇、香蕉蛇、葡萄蛇、菠蘿蛇、小樹蛇……讓孩子直接關注故事背后所蘊涵的幽默與滑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