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景寫生美術教案匯編(通用4篇)
風景寫生美術教案匯編 篇1
教學目的:
1、掌握水粉風景寫生基本步驟與寫生要領。
2、了解構圖在風景寫生中的作用。
3、體會理性思維與感性思維在繪畫中的重要性。
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構圖與色彩表現,把握好室外光線的變化。
難點:在實際繪畫中,懂得理性(客觀的自然屬性)與感性(主觀的自我屬性)的完美結合。
教學準備:多媒體教學課件(如沒有多媒體就準備一些相關的風景寫生作品)。課時安排:1課時。教學過程:一、課題導入:
師:首先我們先來欣賞一些攝影作品。
出示一些自己外景寫生的攝影作品,并給以說明,激起學生對風景寫生的興趣。二、課題展開:師:這些圖片是不是很漂亮呢?生:是,很漂亮。
師:看了這么多圖片,體會到了什么?或者說為什么要把這些攝影作品展示給你們看,目的是什么?
生:攝影和繪畫是有聯系的
師:大家都說的很對,攝影和繪畫是相通的,面對大自然,要進行選景和構圖,主次關系等等。
師:面對這么美麗的風景,無不讓人心動,如果沒有相機的情況下,我們是不是很
想把它成功地描繪下來呢?
生:是
師:那我們該如何進行繪畫?這堂課就讓我們一起走進風景寫生。
出示主題:“走進風景寫生”
(一)走進生活,面對自然
生活、大自然,是色彩訓練的大課堂。通過風景寫生,讓我們向生活學習,向大自然學習,從生活和大自然中去認識美,表現美。
自然界的景物是客觀存在,同時又各具神態。要想把真實的世界用繪畫的形式予以體現,就必須以真誠的心靈去感悟,用形象化的.語言去創造繪畫藝術的表現空間。
我們都知道,看不到的東西畫不出來;看到的東西,不去做認真的觀察研究、分析理解也會畫不好。因而我們必須從寫生開始,走進生活,面對自然,長期與自然界對話,達到物我合一的境地,方能取得成效。
寫生前先畫速寫,通過速寫來解決基本的問題。
畫速寫有三個目的:
①快速地了解和熟悉環境,做到心中有數,對要描繪的對象和表現的主題有一個明確的構思、構圖。
②在了解環境、把握環境的基礎上,培養良好的心態與作畫的情緒,這樣才能產生滿意的作品。
③從走進生活,面對自然,長期與自然界的景物對話來看,速寫是不可缺少的重要基本功之一,又是收集素材最得力的方法;同樣速寫本身也有著獨立的藝術價值,他可以敏銳地抓住人文、地域風貌等風土人情,更為重要的是:經過長期的速寫實踐,能提高較強的概括能力、敏銳的觀察能力、加深理解能力及嫻熟的表現能力。
師:速寫的表現手法多種多樣,概括起來大致可分為三種,請問同學們,有哪三種表現手法?
生:點線面
師:同學們說的很對,1明、暗、體、塊表現手法。2線、面、調子結合表現手法。3線造型表現手法。
(出示各種速寫表現手法的作品,以及解說各手法的特點,便以學生比較和理解。)
(二)淺談風景寫生
自然景物是按照自身生長規律實際存在的,但我們不能盲目地抄襲自然,應在多樣的景物中選擇觸動內心感受的東西。具有發現的眼光,學會用審美的判斷標準看待自然,從中提取對畫面有益因素,借用色彩手段和表現形式以取得感人至深的藝術效果。
師:高一時大家都有風景寫生過吧?
生:是的。
師:在風景寫生過程中是否有過這樣的經歷:面對著自然界中的景物,剛開始興高采烈,激動不已,開始作畫,只一會兒就有些力不從心、不知所措,最后只好草草收場?
生:是啊
師:那你們知道其中的原因嗎?有誰去思考過這個問題?
生:有;沒有。(師:有思考過的同學,請你講講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生:)
師:其中的原因是我們忽略了時間的改變,而光線、氣氛、色彩也在隨之變化,因為缺少經驗,沒有作畫的精神準備,思想情緒茫然,因而留下遺憾。所以,我們必須培養敏銳的色彩觀察能力、把握整體氣氛的能力和記憶能力,在事物的變化過程中抓住第一印象,強化第一印象,不要跟著變化跑。
師:由于室外光的多變性以及景物的繁雜性,風景寫生在難度上要高于景物寫生。水粉風景寫生由于作畫的時間不同,即使是同一景觀,也會產生完全不同的氣氛和相異的情趣。這是因為色光變化在起主導作用。在沒掌握正確的步驟畫法時往往手忙腳亂,顧此失彼,看到什么畫什么,結果越畫越亂。
寫生中我們應該熟悉并掌握外光色彩的變化規律。在室外,景物常因不同的光線角度而呈現不同的視覺效果,因光線的變化隨時改變物象的色彩關系;或色彩的飽滿、明暗對比強弱;或色彩迷離,對比含蓄,所以常給人帶來完全不同的感受。這就要求我們在寫生過程與自然景物相通,所謂“外師造化,中得心源”就是這個道理。
師:面對不同時間的不同光線,我們應該如何認識色彩,去表現景物?
早晨,光色絢麗,色彩變化迅速。日出前明暗對比弱,景和色彩帶灰藍冷調。日出時,色調很快發生變化。霞光噴薄四射,太陽光穿透由水蒸氣形成的大氣層,光譜中藍、綠色被吸收,而黃、橙、紅色光大量反射出來,整個景物都籠罩在以橙色為主的光源色中。樹木、云霧、建筑物等的受光部都改變了固有色,呈現橙中帶紅味。此時景物的背光部因補色原理都呈現純度偏低的藍綠色。
中午,陽光呈銀白色直射而下,天空蔚藍。景物的受光部位因受天光影響而變成冷白色,背光部呈暖色。由于光線強烈,景物對色光的吸收與反射能力增強,色相鮮明,受光與背光的補色關系較強。因環境色光反射強烈,環境色十分明顯。
傍晚,空氣較干燥,陽光穿過塵埃飛揚的大氣層,光譜中冷色被吸收,因帶玫瑰紅的紅色大量反射,整個大地披上帶玫紅的光源色。
師:掌握正確步驟才能畫好畫,那有誰知道風景寫生的一般步驟?
生:先構圖,然后鋪大色調……
師:說的很對。風景寫生的一般步驟可分為五步。一構圖;二鋪大色調;三校正大體色調;四深入刻畫;五整理完成。
第一步:構圖
師:構圖時要注意哪些事項呢?
生:……
師:風景構圖是在廣闊而豐富的自然界中,選擇最有代表性、最激動人心的景象按照一定的構成方式在畫面上布局。但是要注意畫面中既不能沒有主題物,也不能存在多個主題物。選取的景物要錯落有致,主次分明。
師:要堅持多樣統一的構圖原則。多樣統一是畫面構圖的基本原則,不同景物所表現出的各種形體、色彩及表現形式組成了風景畫內容的多樣性。從突出主體內容出發,選取可利用的形象素材,將它們分工明確、合理布局,以取得前后貫通、對比穿插、主次有序、賓主呼應等畫面的統一性和完整性。要懂得取舍。
1.要有一個表現中心,運用視覺誘導形成表現重點。
無論何種題材的畫種都應有一個主題物,兩個以上的主題物的出現則會削弱人們的視線,最主要的景物難以突出。主題物所占畫面的面積較大,并應由安置在畫面上較為突出的地方,其他部分與之相補充,相對比,相協調,達到整體上的多樣統一。(出示類似的圖片,并給以分析講解。)
2.根據所表現的題材,確定或長方、或扁方、或正方構圖。橫構圖遼闊,長構圖挺拔,方構圖穩定。(出示幾張不同構圖的作品,并給以分析講解。)
3.注意空間關系的構圖變化。
一般分近、中、遠三段,主體處于中景位置。
中景:為主體,因此主體較為突出鮮明,要著重刻畫。
近景:為陪體,陪襯、烘托主體作用,并通過近景的透視線方向引向主體,顯示出觀者到主體的距離,近景要概括。
遠景:為襯體,在解釋著主體物的環境狀況及主體至遠景的距離,使畫面更有深度,遠景要虛。(出示類似的圖片,并給以分析講解。)
4.注意疏密節奏、黑白灰的分布與對比、景物和色彩的呼應及畫面的均衡等。(出示類似的圖片,并給以分析講解。)
第二步:鋪大色調
第三步:校正大體色調
第四步:深入刻畫
第五步:整理完成
(分別出示各步驟的圖片,給予解說,便于學生理解和體會)
(三)作品欣賞
出示一些有關風景的作品,相應的給于分析,并請幾位同學分別給作品進行分析。
三、回顧,總結
回顧本堂課的重點內容,讓學生回答相關問題,
如:風景寫生的一般步驟?構圖要注意哪些問題?等
只有當理性(客觀的自然屬性)與感性(主觀的自我屬性)完美地結合在一起,其作品才會具有較高的水平。
教學反思:
這是在實習的時候給高二繪畫班的學生上的一堂理論課,因為他們當時即將外出寫生,指導老師要求我給他們上一堂,那我就設計了這堂風景寫生,準備的很充分,因為是第一次“真正”上課,備地很認真,把自己說的話都一一寫出來,省的一緊張就忘記。
整堂課下來,內容很緊湊,就是講的內容較多,沒有重點,這個指導老師也跟我說了,時間控制的很好,第一次自己準備,在沒有教材的情況下,所有的都是自己構思,到圖書館找了資料,自己做課件,課件中的圖片都是用相機一張張拍下來放進去,花了很多心思,不過還好,學生說上地挺好的,呵呵,就是聲音有些小。
不是很好,只是放在這供大家參考用。
風景寫生美術教案匯編 篇2
第5課 風景寫生
課時: 3-4 課時
教學目標:
學習簡單的風景構圖知識,利用所學的透視和構圖知識進行風景寫生。 鞏固對透視概念的理解,提高造型能力與構圖能力。
教學重點:了解簡單的風景構圖知識,鞏固對透視概念的理解。
教學難點:如何把透視和構圖知識運用到繪畫實踐中。
教學過程:
(一)引導階段 (第1 課時)
欣賞、分析課本圖例,鞏固對透視概念的理解。
師:“同學們學習了基本的透視知識。下面讓我們來欣賞一組圖片,看看他們是如何運用哪些透視方法的。”鞏固、加深對平行透視(一點透視)和成角透視(兩點透視)的理解。引導學生分析他們的特點。
了解風景寫生的方法與步驟。
欣賞課本上的圖片,了解白色方框的作用,師:“這些方框我們稱之為取景框,在風景寫生中有很重要的作用,它就象照相機的鏡頭,照出來的景色美不美和拍攝者的所取的景構圖好不好有直接關系。所以畫面的美不美和你們的所取的景構圖好不好有直接關系。”師展示“回”字形的取景框。并介紹其使用方法。同時介紹在沒有取景框的情況下,可用雙手架成“口”字形進行取景。 以圖片或照片資料為例或通過對窗外景物的觀察,講解風景寫生的方法和步驟,了解風景寫生中的近景、中景、遠景的概念。如何利用取景框進行取景構圖。在平行透視和成角透視中房屋的各條棱邊會有什么變化。如何在畫面中
確定“視平線”和“消失點”。欣賞一些風景畫和學生習作。
步驟:觀察——取景——構圖——描繪——修改——收拾完成
(二)發展階段 (第2-4 課時)
1、取景構圖實地風景寫生
選擇操場或頂樓陽臺先集中引導學生進行取景,觀察建筑物的透視變化,然后以小組的形式分散開進行實地風景寫生。
老師巡視輔導,及時幫助學生改正錯誤。
作業點評。
風景寫生美術教案匯編 篇3
教材分析:
本課可視為前兩節課的延續,既可以作為“近大遠小”的實踐,又是對“線”造型能力的“舉一反三”。而本課所增加的內容也一目了然——取景框。在“學習要求”中雖然提到了自制取景框,但是,在自己腦海中形成一個取景框更為重要。這其實涉及“構圖”問題。和“焦點透視”一樣,其并不是要求學生掌握的死知識,而是借助取景感受和體會“構圖”對作品的重要意義。所以在“學習提示”中特別強調“注意主體突出,線條組織疏密有序”。
教學思路:
本課首先展示三幅不同題材的線描風景寫生作品,然后引導學生如何進行景物的選取,最后展示學生的作品,出示學習要求和學習提示。在課后拓展中,展示了兩幅創作風景作品,意在激發學生的創作熱情。
教師在新課導入中運用抒情的音樂和美麗的風景給學生營造出溫馨的環境,激發學生的興趣和繪畫熱情,同時展示幾幅線描風景寫生的作品,讓學生對線描風景寫生繪畫有一個初步的認識,自然地引出課題。在新課講授中,教師要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首先讓學生帶著問題閱讀教材,理解在風景寫生繪畫中,應通過線的長短、粗細、曲直、疏密、輕重、剛柔的變化來處理畫面,其次安排小組合作,共同研究取景框的制作方法以及在風景寫生過程中取景框的使用方法,同時引導學生利用取景框,將自己喜歡的風景有主次地進行繪畫,在繪畫的過程中對于學生的取景以及線條的運用進行指導。在作品講評中,主要通過學生的自評、同學之間的互評、以及教師的點評,使學生找到需要修改的地方并進行修改,使作品更完美。課后拓展環節主要體現了學科整合的教學理念,通過利用學生們對熟知的詩句、文學作品或者音樂的聯想,進行繪畫。
教學建議:
(一)引導階段
教師:播放歌曲視頻《烏蘇里船歌》,讓學生感受烏蘇里江的美景。
學生:聽音樂,欣賞美景。
教師:很多人也和同學們一樣很喜歡家鄉美麗的景色,老師這就有幾張趙喜云老師的風景寫生作品,同學們想不想看看?(教師展示趙喜云老師的線描風景作品四幅,帶領學生欣賞線描風景繪畫作品)
教師:這些風景畫有一個共同的特點,你們看出來了嗎?
學生:是用線的方法畫出來的。
教師:這些作品都運用了哪些線呢?
學生:有直線、曲線、弧線、折線……
教師:這些簡單而富于變化的線條將美麗的風景留在我們的記憶中,這節課我們也用線描的方法畫一畫美麗的景色吧!
(教師出示課題——《風景寫生》)
(二)發展階段
1.教師:下面請同學們閱讀教材,完成自學提示。(教師用課件出示自學提示)
出示自學提示,學生閱讀教材,回答自學提示的問題。
教師小結:通過學生的回答,講解在繪畫時要靈活地運用線條,注意線條的輕重、疏密的排列,同時要注意物象的前后遮擋關系,面對遠處的景物要用較虛的線條,近處的景物線條則要實一些。
2.小組合作:制作取景框。
教師出示一張龐大的建筑群的圖片,提出問題:當遇到這樣多而繁雜的景物時,我們應如何繪畫呢?
學生:可以只畫出其中的一部分。
教師:面對很龐大很復雜的景物,我們繪畫時,對景物應進行取舍。今天老師帶來了一件法寶,有了這件法寶,我們就可以很容易地選取我們需要的景物了。(教師出示取景框,并將若干取景框分發到各小組)
教師:下面請各小組成員研究一下取景框的制作方法,并進行制作,比一比,哪個小組最快?
教師補充:如果在野外寫生,沒有取景框,我們可以拇指和食指交叉成一個四邊形,做一個臨時取景框。
3.師生共同研究取景框的使用方法。
教師小結:首先用取景框選取出最喜歡的一處風景,將最喜歡的建筑或者風景中的主要物體放在畫面接近中間的位置,注意水平構圖或者垂直構圖時,景物的排列以及前后的遮擋關系。
【教師展示風景以及畫好的風景寫生作品(課件展示“風景1”“風景寫生1”“風景2”“風景寫生2”)】
4.課堂練習:下面請學生拿出課前準備的風景圖片,利用取景框進行取景,選自己最感興趣的風景進行繪畫,在繪畫構圖時應注意取舍,主體要突出。
(三)展示與評價階段
展評:(1)自評——談談自己選取了風景圖片中的哪一部分景物,如何進行構圖的。(2)互評——談談作品的優點。(3)師評——教師運用鼓勵式的語言對學生的作品進行評價或者提出修改意見。
教師進行小結:只要你用心就能體會到,在我們的身邊到處都有美麗的風景,希望同學們今后都能拿起畫筆,將我們身邊的美景表現出來!
(四)拓展階段
請同學們在課下由文學描述或音樂展開聯想,創作一幅風景畫。
評價建議:
1.能否靈活地運用取景框進行繪畫。
2.能否自己構圖,畫一幅線描風景寫生作品。
3.能否運用美術語言對其他同學的作品做出評價。
風景寫生美術教案匯編 篇4
課型:造型.表現(線描寫生練習)
教學目標:1.掌握基本的寫生方法,形成正確的寫生習慣;學習表現景物的構圖規律和用線方法。
2.進一步加深對線條美的理解,提高發現美、創造美的能力。
3.體會生活中處處有藝術。
教學重點:掌握基本的寫生方法,提高發現美創造美的能力。教學難點:學習構圖規律和用線方法,用速寫的方式畫風景畫。教學方法:欣賞、討論、練習
教具:線描作品圖片,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過程:
一、情境激趣。
1.當你走過大街小巷,有時你會發現,身邊發生了許多有趣的事情。同學們說說你認為有趣的事,讓大家也來分享一下。(學生回答)
2.教師小結:只要我們去留意觀察,細心體味,你就會發現展現在我們眼前的是一幅幅動人的生活畫卷。(揭題:《身邊的風景》)
二、講解如何構圖。(以課本第8頁范圖為例)
1.當我們看風景時,能看見的風景很多,如何來取景呢?
2.學生思考、討論。
3.取景:雙手組成鏡框,先觀察周圍的景色,選取吸引你的部分,仔細觀察,確立主體。
4.把你看見的景象用簡單的線條畫下來。再在此基礎上進行修
改。
三、分析范圖:課本第9頁吳冠中作品和兩幅學生作品
1.吳冠中的《山村新居》:從畫面中你看見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學生發言)
2.你能用美術的語言說說畫家吳冠中是用了那些繪畫手法體現出你們所感受到的美麗?
四、多媒體展示線描寫生作品,學生欣賞。
五、講解描繪步驟:
1.起稿:根據畫面主體勾畫草圖,可適當進行取舍和位移。
2.深入:對定好的草圖進行深入的刻畫,可整體考慮也可從局部畫起。
六、風景寫生練習
1.要求:能勾畫出草圖并簡單對主體進行描繪。
2.指導學生選景寫生:
(1)選好要表現的風景,確定畫面主體景物、安排好構圖。
(2)先用簡單的線條勾出整體輪廓圖。一次畫不好,可以反復修改。
(3)細節刻畫,注意線條的疏密簡繁。
七、課堂小結:作品展評。
板書設計:
第4課身邊的風景
取景方法:雙手組成鏡框取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