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身邊的痕跡》教學反思(精選2篇)
《我們身邊的痕跡》教學反思 篇1
《我們身邊的痕跡》是“造型、表現(xiàn)”領域里的一課內(nèi)容,是“版畫系列”中的一節(jié),是使學生認識身邊的肌理美感,學習簡單的拓印技巧的版畫起始課。這節(jié)課利用生活中的肌理做效果,超越繪畫的范圍,達到新的視覺效果。
本課以新的藝術形式啟發(fā)學生的好奇心,用拓印的方法去主動發(fā)現(xiàn)我們身邊的、也許常常會被我們忽視的許多奇妙的痕跡,發(fā)現(xiàn)生活的美,體會整個過程的經(jīng)歷,并思考這些奇妙的痕跡將來可以怎樣巧妙的運用到我們美術創(chuàng)造中去。我們在對童年的記憶中,大概都會記得“拓硬幣”的游戲,它令我們迷戀而神往。我們的孩子在扔下畫筆輕松地在摩擦中獲得藝術作品。這是一件奇妙無比、情趣盎然的事,讓學生們在玩中學、學中玩,主動去發(fā)現(xiàn)藝術,創(chuàng)造美,加深對藝術領域的認識。
對教材有了一定的了解和分析,才能把握正確的方向和目標更好地落實教學。本課目的是能夠發(fā)現(xiàn)、采集不同的肌理的材料并利用材料再創(chuàng)作,學會觀察、學會體驗、發(fā)現(xiàn)問題。滲透學生對生活美、環(huán)境美的審美意識,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重點在感知中采集不同材質的肌理,難點是拓印的技巧。學生們在課前應采集樹葉,查閱資料,收集帶有紋理的物品。以探究合作的形式學習本課。
為了讓學生更好地學習,體驗學習的樂趣,在導課環(huán)節(jié)我利用了學生喜歡而又有神秘感的魔術形式,引起學生的極大興趣,吸引了孩子的注意力,變完后,讓一名同學去觸摸,用感官體驗告訴急不可待的學生們是一個有紋理的瓶蓋,如此簡單明了地點明了課題“痕跡”。
課題的明確,加上教師引導性的語言“你們都見到過那些帶有痕跡的物品”同學們的腦海中飛快地搜索這類信息,然后積極地宣布所知道的事物,如鑰匙、錢幣、鞋底等。這時再出示與其相對應的拓印,直觀地讓學生認識到有紋理的物品會變成一張畫。有了這種新奇的興趣,再去欣賞更美的藝術品,這時同學們迫切想知道怎樣才能畫出這樣的作品?此時告訴同學們它不是畫的而是印的,然后讓他們?nèi)庸P探究拓印。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但拓印的結果學生間大不相同,這樣同學們探索出了拓印的方法,也暴露了拓印的不正確方法,教師加以指點教學效果大大提高。最后讓同學們在生活中去尋找,在教室尋找有痕跡的東西。既完善了課題,又布置了課堂作業(yè)。
學生離開自己的座位是那樣的輕松,加上不用畫的畫,他們是那樣的興奮,最后讓他們的作品組成一幅大畫,落實了合作創(chuàng)造的精神。提升了教學效果。
這節(jié)課學生始終是在師生互動中進行,在輕松愉悅興奮的氣氛中進行,學生對美術學習的興趣大增,既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探究、自主學習的能力,又提高了創(chuàng)新意識及審美情趣,為今后的學習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我們身邊的痕跡》教學反思 篇2
以拓出美麗痕跡的東西,然后組織學生走出教室,在校園內(nèi)尋找可以拓出美麗痕跡的東西,并將它的痕跡拓印下來。學生回到教室,展示自己拓印的作品并欣賞用拓品與繪畫相結合所創(chuàng)作的作品。最后通過欣賞,布置下節(jié)課的任務和所帶工具。
在實施以上第一次的教學后,我總結思考,發(fā)現(xiàn)了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幾個問題:
1、學生在校園內(nèi)尋找可以進行拓印的事物時,不知道如何去尋找,不清楚到底怎樣的事物可以進行拓印;
2、學生在拓印時手忙腳亂,不能清楚地拓出痕跡;
3、學生在展示作品時,我發(fā)現(xiàn)大家千篇一律,幾乎全是在拓印操場上方磚的花紋,毫無新意可言。
面對這幾個未能解決的的重要問題,我自問如何才能在教學過程中靈活輕松地解決這幾個問題。經(jīng)過回憶思考,找到了幾個突破口:
1、課題揭示過晚,在總結出什么是拓印活動后,即可揭示課題;
2、在室外實踐活動前,應引導學生多做一些準備性的探索活動。使學生在拓印活動時具有目的性和準確性;
3、分清主次,重點突出,課堂教學中的一般問題點到即可。
調(diào)整、教學過程與教學方法后,我進行了第二次教學。在課題揭示后,我加入了兩個新的探索活動環(huán)節(jié):首先讓學生閉上眼睛,摸一摸桌子上的每樣東西,給手留下了什么樣的感受,然后再用不同的筆試著去拓一拓。這樣,通過有目的的活動與老師的引導,學生就明白了怎樣的事物可以進行拓印,并對如何拓印作出了初步的嘗試。同時,在欣賞可以拓出痕跡的事物時,教師加入語言提示,使學生在活動中有的放矢,清楚哪里能找到可拓出痕跡的事物。在學生室外活動前,明確指出劃分幾個地點去尋找——花壇、操場、教室內(nèi)、車棚里。這樣,學生尋找的目的性強,沒有再出現(xiàn)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