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一二三区_九九在线中文字幕无码_国产一二区av_38激情网_欧美一区=区三区_亚洲高清免费观看在线视频

首頁 > 教案下載 > 教學反思 > 美術教學反思 > 教學案例及反思(通用14篇)

教學案例及反思

發布時間:2023-07-31

教學案例及反思(通用14篇)

教學案例及反思 篇1

  教學理念

  新課程要求在美術活動中要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主動參與,自主探索,并在動手實踐中能力獲得不同程度的提高,不同的學生在自己的基礎上朝著目標和方向得到不同程度的發展。《五角星》活動一(尋找不同質感的物體,如麻繩,紡織品,硬幣,樹葉等,用蠟筆或鉛筆拓印的方法制作肌理圖,分小組將各自表現的材質效果進行剪貼拼組)意在讓學生在興趣的帶領下積極主動參與,并通過操作,經歷和體驗拓印的過程,掌握拓印的方法,體會拓印帶來的樂趣和美感,培養學生發現美和感受美的能力。

  教材分析

  《五角星》這一課活動一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八年級下冊的內容。本課的設置是為了使學生在活動中來認識、發現和體驗實物紋理所具有立體感、浮雕感和形式的美感,在運用蠟筆等工具皴涂后就可以獲得相應的形象,這種簡單的方法是學生易掌握的。在本課的圖例中展示的自然紋理和實物紋理,是為了引導學生去尋找發現更多紋理清晰的實物,教學中引導學生體驗多種顏色、形式拓印,在作業中體現操作能力、創造力,使實物的紋理在輕松、愉快的活動中呈現。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激發興趣

  師:同學們,你們看過變魔術嗎?喜歡看嗎?

  學生活躍了起來,相互說著魔術的神奇。

  師:那老師來給大家變個魔術,好嗎?

  學生安靜下來,注意力集中了。 

  師:看,我手中有張紙,兩面都是空白的,(師出示一片樹葉)現在老師要把這片樹葉變到紙上去,告訴我,你們想要什么顏色的?

  生1:紅色的。 

  生2:樹葉變黃了,我想讓它還是綠色。

  生3:我想讓樹葉上有各種顏色。

  師:哪兒有彩色的樹葉,當然,只要想到一定能做到,我相信我們一定行。

  教師拿出大部分同學選擇的綠色,并悄悄地拿出另一片樹葉放在紙下,用蠟筆拓印。

  師:瞧,一片新的綠葉變出來了。

  師:大家想知道怎樣變嗎?

  生:想。

  教師將紙挪開,呈現紙下的樹葉。

  生:原來老師是印的,我也會了。

  師:大家可以試一試。

  二、實踐操作,自主探究

  1.學生動手拓印。(教室伴隨音樂)

  結果:有的同學拓印成功,紋理清晰,有的卻沒有出現紋理。

  師:讓我們來找找原因吧。

  2.請拓印好的學生演示拓印過程。

  生:把樹葉反面向上放好,蓋上紙,用手按好后,再用蠟筆平涂。

  大家一起夸夸拓印成功的同學,并找自己失敗的原因。

  生1: 我的樹葉是正面朝上了。

  生2:我一涂,樹葉、紙動了。

  ……

  3.質疑,體驗紋理。

  師:樹葉為什么要反面朝上才能拓印出紋理呢?大家摸一摸樹葉的兩面,有什么感覺?

  生:正面光滑一些,反面不平不光滑。

  師:大家真聰明,樹葉反面有許多紋理,是凹凸不平的,所以我們在拓印時只有拓印反面才能印出漂亮的紋理,而正面沒有凹凸不平的紋理,就拓印不出花紋了,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許多物品有美麗的紋理,都可以拓印出來。

  電腦課件展示,讓學生拓展思維。

  師:大家覺得美嗎?其實美就在我們身邊,老師這里還有一些物品,你看看哪些可以用來拓印?

  教師將物品(麻布,紡織品,硬幣,各種樹葉)按小組分發,讓學生摸,體驗紋理,找出能拓印的物品。

  師:下面大家可以選擇你想拓印的物品,開始拓印吧。

  4.鼓勵創造,體現個性。

  師:在剛上課時,有同學想要彩色樹葉,現在動手試試,看看誰能作業變得更漂亮.

  對學生的創新意識及時表揚,感染全體學生不斷創新.

  結果:有的學生將樹葉拓印成一朵盛開的花,有的印出彩色的樹葉,有的將硬幣印成五環……

  師:大家除了用蠟筆拓印還可以用什么拓印也能讓花紋展現出來呢?

  生1:我今天沒有帶蠟筆,用鉛筆側著涂也可以印出花紋.

  生2:老師,我還有更好的辦法,把東西直接蓋在橡皮泥上,也能印出花紋.

  教師積極肯定學生做法.

  分小組將各自表現的材質效果進行剪貼拼組。

  三.總結

  展現拼組圖,進行評比。

  師:這節課玩得高興嗎?

  生:高興.

  師:今天我們的方法叫拓印.(板書課題:拓印)

  師:你們覺得拓印有趣嗎?

  生:有趣.

  師:大家下課后還可以去找更多有漂亮紋理的物品,把它變成美麗的畫.

  教學反思:

  在整個活動中,同學們學得輕松,玩得愉快,并創作了一幅又一幅生動,有趣的作品,課堂成為了同學們的樂園.反思這節課,有以下幾點讓師生共同受益.

  一、“趣”貫穿于教學始終

  “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是學生自覺參與學習活動的原動力,特別是對于八年級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自覺性尚未形成,只有激活他們的興趣才能使教學活動有效地進行。在本課活動之初,我首先問學生:“你們看過變魔術嗎?喜歡看嗎?”引起學生興趣,再進一步告訴學生:“今天老師要變魔術”,有效的把學生興趣引入到教師設置的活動中,通過“變魔術”,把學生最初的“感興趣”提升為“探索秘密的興趣”,為后面學生自主探索學習打下基礎。

  在學生帶著興趣去發現了秘密——拓印,就能在活動中不斷體驗拓印帶來的樂趣,體會到成功拓印的喜悅,讓學生在趣的引導下,插上想象的翅膀,不斷去創造,享受學習的樂趣。

  二、動手操作成為學生探索學習的主要途徑

  “手是意識的偉大培育者,又是智慧的創造者。”動手操作體驗是讓學生由具體的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過渡的必要手段。活動中,我沒有用講的方法去直接告訴學生怎樣拓印,而讓學生自己動手操作,在操作中自我體驗,尋找發現問題,通過交流、體驗,找到正確的拓印方法,這樣比教師講更有效。另外在感受實物紋理特征時,也是由學生動手摸,比較后說出來的,讓學生直接體驗到實物紋理所具有的立體感、浮雕感。

  三、激勵評價,培植自信,體驗成功的樂趣

  對學生來說,成功的感覺往往來源于成人的評價。教學中,教師的表揚,哪怕是不真實的表揚,對于他們來說都是必不可少的鼓勵。再整個教學活動中,我說得最多的是“你真棒”“你真聰明”“你的想象真豐富”“你做得非常好”“你的畫真有創意”……積極肯定每位學生的“閃光點”,這些對學生的評價語言,如同興奮劑一般,源源不斷注入學生的心田,使他們去體驗學習過程中的樂趣,感受到成功的喜悅。讓學生因為贊賞而把學習活動當作愉快的享受。

  四、鼓勵學生用多種形式拓印

  教學中在學生掌握了正確拓印方法以后,我再提出:“除了用蠟筆還可以用什么拓印

  呢?”鼓勵學生進一步思考、探索,在實踐中發現,拓印不止能用蠟筆,還能用鉛筆、橡皮泥……讓學生單一的蠟筆拓印形式,得到更寬的發展,讓學生更能體驗拓印帶來的樂趣。

  另外本課對現代化教學手段的運用也是一個成功之處,電腦課件對自然、生活中有美麗紋理事物的展現,彌補了由于條件限制,學生不能去室外感知的缺憾,拓展了學生思維,讓他們了解自然之美,美就在身邊。音樂的引入,在創作活動中給學生提供聽覺信息,為學生營造了一個良好的藝術氛圍。    

教學案例及反思 篇2

  一、巧用評價,培養語感

  師: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一讀課文第3~6自然段,看看哪些句子能讓你體會到丑小鴨的可憐、不幸與痛苦,并把這些句子畫出來。(生讀,找。)(課件出示:丑小鴨來到世界上,除了鴨媽媽,誰都欺負它。哥哥、姐姐咬它,公雞啄它,連養鴨的小姑娘也討厭它。)

  師:誰愿意把找到的句子讀給大家聽?(指名讀。)

  師:讀著這段話,你看到了怎樣的畫面?

  生:我看到哥哥、姐姐在咬它。

  師:還看到了什么?

  生:公雞在啄它。

  師:同學們,公雞的嘴巴長什么樣呢?

  生:尖尖的。

  師:尖尖的嘴巴啄在身上會是什么感覺呢?我們不妨來演一演。伸出你們的手指,把指尖當做公雞的嘴巴,狠狠地扎一扎自己的手臂。有什么樣的感覺?

  生:很疼。

  師:如果一群公雞一個勁地啄,會是怎樣的感覺呢?

  生:很疼,而且還會流血。

  師:是呀,渾身都是傷的丑小鴨是多么痛苦呀!誰再來讀一讀這段話?(生讀,但語氣平淡。)

  師:你朗讀得特別認真,把每一個字都讀正確了,真不簡單。但是,如果你能抓住重點詞語,邊讀邊想象丑小鴨的遭遇,一定能讀得更好。再來試試。(生再讀。)

  師:這次就好多了,你抓住了文章的重點,并且讀出了那種感覺。誰再來試試?(生讀。)

  師:聽了你的朗讀,我似乎看到了丑小鴨遍體鱗傷的樣子。(課件出示:丑小鴨感到非常孤單,就鉆出籬笆,離開了家。)

  師:同學們,假如你就是這只丑小鴨,你會想些什么?

  生:我只不過是長得丑,又沒有做錯事,它們為什么要這樣對我呢?

  師:你覺得委屈嗎?

  生:我覺得很孤單。

  生:會很傷心,很難過。

  …………

  師:誰能讀出丑小鴨的孤單、委屈和傷心呢?(生讀。)

  師:你讀得非常好,你也在為丑小鴨傷心,是嗎?還有哪位同學想讀?

  (生讀。)

  師:聽了你的朗讀,我感覺丑小鴨的心都碎了。

  反思

  低年級學生沒有朗讀基礎,朗讀技巧需要教師指導。因此,教師在進行朗讀評價時,如僅僅用“讀得棒極了”“讀得真好”“還要繼續努力”之類的語言泛泛而 “評”,是很難達到朗讀評價的目的的。教學中,教師生動的評價語言會使學生情緒高漲,同時課堂氣氛也會異常活躍。即使學生在回答時出現問題,只要教師運用巧妙的評價語言加以引導,不但可以避免學生的尷尬,還可以維護他們的自尊心。學生在糾正錯誤的同時,會更有信心地投入學習。

  (課件出示:丑小鴨來到樹林里,小鳥譏笑它,獵狗追趕它。它只好白天躲起來,晚上再出來找吃的。)

  師:丑小鴨離家后,它的命運有沒有因此而改變呢?你覺得丑小鴨快樂嗎?

  生:我覺得丑小鴨不快樂,我是從小鳥譏笑它、獵狗追趕它看出來的。

  師:“譏笑”是什么意思?誰能給“譏笑”找個近義詞

  生:嘲笑。

  師:小鳥是怎樣譏笑它的呢?

  生:你長得可真丑啊。

  生:哪里來了這么丑的一只小鴨?

  師:是啊,這就是譏笑。面對小鳥的譏笑,丑小鴨的心情怎樣?

  生:委屈、難過。

  師:那就請你用難過的口氣來讀一讀。

  (生讀。)

  師:不僅小鳥在譏笑它,就連獵狗也在追趕它。同學們,看看這是一只怎樣的獵狗?

  (課件出示獵狗的圖片。)

  生:可怕的獵狗。

  生:兇惡的獵狗。

  師:當丑小鴨看到這只獵狗時,它會怎樣?

  生:緊張。

  生:提心吊膽。

  生:擔驚受怕。

  生:渾身發抖。

  …………

  師:你們看到丑小鴨的心里去了,只有善良的孩子才能體會到丑小鴨的心情。誰能讀出丑小鴨心里的這種害怕?(指名讀。)

  師:從你的讀中,老師感覺到丑小鴨有一點點害怕。誰能讀得更害怕些?(指名讀。)

  師:同學們,剛才幾位同學有不同的感受,所以他們的讀法也不同。下面就請同學們帶著自己的感受讀讀這段話。

  反思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強調:“促進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學生是獨立的個體,所以同樣的語言文字,感悟的角度不同,對朗讀的處理也會有所不同。

  如上述片斷中,同樣一句話,有的孩子感受到丑小鴨的傷心難過,有的孩子感受到丑小鴨的緊張害怕。他們站在個人感悟的角度讀出了自己對語言文字的理解。教師采用的評價語言,張揚了學生的個性,有助于學生對語言文字形成自己獨特的體驗。

  二、溫馨評價,誘導寫字

  (板書“殼”。)

  師:大家看看,這是什么字呀?

  生:ké。

  師:請同學們仔細觀察田字格,看看怎樣才能把這個字寫漂亮,并請兩個同學到黑板上來寫一寫。(生寫。)

  師:好,現在把你們寫的字與大屏幕上的范字比一比,看看誰寫得好,并在字旁畫上“笑臉”“五角星”“三角號”。“笑臉”表示優秀,“五角星”表示良好,“三角號”表示一般。(學生們紛紛在自己的字旁畫上相應的符號。)

  師:請得“笑臉”的同學舉手,你們很棒!

  師:請得“五角星”的同學舉手,老師發現你們每個字都寫得很認真。

  師:請得“三角號”的同學舉手,你們對自己的要求很嚴格,繼續努力,肯定會寫出漂亮的字。

  反思

  新課標指出:在識字、寫字方面同樣應體現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重視識字寫字良好習慣的培養。由此可見,在寫字教學中,教師應走出一味強調語文工具性的誤區,要用發展性評價提高學生的寫字興趣和信心。上述片斷中,教師簡短的幾句評價,幾句充滿人文關懷的話,使學生獲得了一次成功的體驗。

教學案例及反思 篇3

  在人們眼中,灰塵通常是污染環境、傳播病菌、危害健康的罪魁禍首。然而,這篇課文卻向我們介紹了灰塵鮮為人知的另一面,假如沒有灰塵,大自然將會變得讓我們人類無法生存。

  教材通過灰塵的作用,揭示出一個深刻的哲理:事物往往都具有兩面性,只有正確地認識它們,才能趨利弊害,造福人類。

  基于以上分析,我確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知道灰塵的特點和作用。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探究興趣。

  2、領悟作者的表達方法,并學習運用。

  3、懂得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受到辨證唯物主義啟蒙教育。

  根據以上目標,我這樣進行本節課的教學。

  環節一:談話導入

  上課伊始,我抓住部分同學擦桌子機會,問:“為什么擦桌子?”“因為桌面上有灰塵”從而引入課題,讓同學們說說身邊的灰塵。同學們都說灰塵的危害,是呀,身邊的灰塵的確討人厭,惹人煩。但我們有沒有想過假如沒有灰塵,那將會怎樣?我們的生活真的就高枕無憂了嗎?以這樣一個設問引入本課學習。

  環節二:學習課文

  我先讓全班齊讀連接語中一段閱讀提示,明確要求。然后讓學生初讀課文。要求:做到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了解文章大意。接著,出示表格讓小組討論,完成表格。讓學生學習中分析、概括,進一步提高自主閱讀的能力。學生完成表格后,進行交流,老師根據學生回答,提示、板書。這是教學的重點,為加深理解,我留下一些時間讓學生畫圖回味──把天空逐漸由藍變白呈現的圖意畫出。環節三:討論交流  學生理解課文知道了灰塵鮮為人知的另一面后,分組討論,說說灰塵對人類多彩生活的重要作用。其實,我們的多彩生活離不開灰塵的作用。我順勢引導,任何事物都具有兩面性,我們要用正反兩方面的眼光看事物──既要看到它的長處,也要看到它的短處。環節四:拓展延伸  布置讓學生收集自然界中具有明顯兩面性性質的事物資料,語文綜合實踐課上準備交流。

  教后反思 

  這節課由于選材新穎,學生看了題目后就覺得非常奇妙,興趣濃厚。在教學中,我始終注意引導學生,讓他們帶著可貴的興趣去學習,交流,反思,適當的加以拓展延伸,讓學生在學習知識學習語文的同時,激發他們對大自然的探究興趣,接受辨證唯物主義啟蒙教育。培養孩子正確的科學觀,世界觀。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教學案例及反思 篇4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學習語文的主人”,“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因此,在閱讀教學中要充分發揮“學生的個性化行為的作用”,積極創設情境,努力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采取各種手段,讓他們主動地去讀、專注地讀、興致勃勃地讀。從讀書活動實踐中,作“情感的感悟、知識的遷移、能力的運用”, “感受閱讀的樂趣”,“感受語言的優美”,“向往美好的情境”,“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下面就以《水鄉歌》為例,談談對新課標理念的理解與運用。

  片段一:(創境導課—感受水鄉美)

  (課前)師:小朋友,上節課我們去了趟水鄉,老師發現小朋友們在瀏覽的過程中收集了很多有關水鄉的資料,趕快拿出來,我們一起來交流交流吧。

  生交流,反饋。

  生1:(資料)江南可采蓮,蓮葉何田田,……,我從中知道了江南水鄉的“蓮多”、“魚多”。

  生2:(資料)“江南好,風景舊曾暗,……”我從中了解到江南風景美。

  生3:(資料)“小竹排,順水流,……江南魚米鄉……”我從中知道江南不但美,而且是魚米鄉。

  ……

  (仔細觀察學生的表情,個個情緒高漲,如數家珍地將已學到的知識一一匯報,看來學生進入“悱情”的狀態。)

  (課始)師:你們收集的資料挺豐富的,可是許多小朋友覺得水鄉太美了,僅僅去一趟一點兒也不過癮!那好吧,今天讓我們再一次走進水鄉,去細細欣賞那兒的美景,讓我們一起出發吧!播放水鄉風景“各式各樣的橋、曲曲折折的回廊、大大小小的池塘等。(這時只見個個孩子凝神望著屏幕,想必被秀麗的江南水鄉給吸引了。)

  師:誰能說說你看到什么?

  生1:江南的橋多、橋美。

  生2:我看見水上古老的房子,許許多多、各式各樣。

  (此時班上小手如林,學生爭相舉手發言)

  師:剛才我們欣賞了水鄉的美景,如果大家仔細讀讀課文,就會發現水鄉還會給你留下另一番不同的感受,打開書本,讀讀課文吧!想怎么讀就怎么讀。

  (學生迫不及待打開課文,一時間讀書聲此起彼伏,學生的臉上洋溢著愉快的神情)

  片斷二:(精讀品味——體驗意境美)

  師:老師在黑板上畫一只船,問:畫好了,老師畫得夠多了嗎?

  生1:不夠。

  師:你從哪知道的?

  生2:千只、萬只

  師:老師聽出來了,這說明水鄉船多。那你能把它讀一讀嗎?

  生讀,評價。

  師:老師在黑板畫上幾朵白云,問:看著滿河的白帆和天上的白云,你想起了課文的那個句子?

  生:白帆片片像云朵,飄滿湖面飄滿河。

  師:那你能讀一讀嗎?

  生讀,評價。

  師:大家讀得這么好,老師也想讀一讀,行嗎?請大家閉上眼睛想一想,這么多的船在干什么?

  (只見學生個個神情專注,陶醉在自己所想象的意境中)

  生1:我看見漁民們在船上捕魚,魚兒裝滿一籮又一籮。

  生2:我看見水鄉的人們在采蓮……

  (學生興趣盎然,發言積極踴躍)

  片斷三:(拓展延伸——創造生活美)

  師:水鄉美,我們家鄉也很美。

  播放課件:太姥山風光,豐富的物產圖片……(學生不由發出嘖嘖的贊嘆聲)

  師:我們家鄉有海上仙都的美稱,前岐四季柚是世界奇果,家鄉的風景也美不勝收,誰能用自己的語言或模仿詩歌的語言夸一夸我們的家鄉。

  小組交流,師巡視、指導。

  生1:我的家鄉什么多?柚子多,柚樹林一片連一片,世界奇果美名揚……

  (學生臉上洋溢著幸福驕傲的神情,愛家鄉的情感油然而生。)

  案例反思:

  在《水鄉歌》一課教學中,我認為較為成功的地方有以下幾方面:

  一. 創設情境,激發情感。

  皮亞杰為代表的認知心理學家提倡的建構學習理論,把情境教學放在學習環境四大要素的首位,就是指創設與教學內容相適應的具體環境或氛圍,其目的是讓學生仿佛身臨其境,從而激發其情感體驗,達到對外作品內容具體而深刻的理解。授課伊始,通過《江南水鄉》影音資料的播放,在舒緩的音樂聲中,在如詩如畫的水鄉的風光中,學生直觀感受到水鄉風光的秀麗多姿。這樣不僅較好地彌補了學生對不鄉感性上的不足,同時激發學生形成急欲探究新知識、想通過課文內容來佐證影象形象的內驅力。正是帶著這樣情趣與內驅力,當對學生說對“欣賞了水鄉的秀美風光,如果同學們能在讀一讀水鄉歌,一定會有一方不同的感受”時,學生便能興趣盎然地投入到讀書活動中去。再如:在三段的精讀教學中,設計以畫促讀,創設情境,學生學習興趣也極大地激發出來。畫要畫好,課文必須要讀懂,學生便饒有興味地去讀課文了。三段的畫方法也有不同,第一段在充分讀之后交流水鄉的水是什么樣的,得出水鄉水多、水綠、水清,先讀好這一段再指導學生作畫。第二段在自由讀后,教師作畫,通過課文讓學生感受到船的多,再畫多些帆船,教師畫上云朵,由畫到文,想起書上哪句話?指導朗讀(白帆片片像云朵,飄滿湖面飄滿河),由畫促想,這么多船在干什么?在小組充分交流后,有感情讀第二段。先自讀第三段,師小結,水鄉人們通過辛勤勞動過上了幸福的生活,看到這么多的帆船你能聽到他們在唱歌嗎?這一段雖未畫歌,但通過圖引導學生認識到水鄉人民生活的幸福,真正做到以畫促讀,未關筆墨卻體悟深情的目的。

  二.開掘文本,激活思維。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師“要有強烈的資源意識”,“應高度重視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開發資源的途徑很多,其間有一條取之有效,行之便捷的渠道,這便是文本的二度開發。引導學生透過教材表層,觸摸到文本內最深、最廣、最鮮活的東西。這樣,不僅可以將學生的思維從“教材無非是個例子”的逼仄空間里解放出來,自由馳騁,自主翱翔,而且能有效填補教材的空白,加深學生的感受。在片段二的精讀教學中,當學生說出他發現船不僅多而美時,我讓學生找出有關的句子美美地讀一讀之后。啟發學生閉眼想象“你看到什么”、“這么多船在干什么?”“一時激起千層浪”,學生的思維很好地被激活,有的說“我看到了漁民們在船上捕魚”、有的說“水鄉的人們坐在帆船上采蓮”、還有的說“我看見船只正載著一籮又一籮的蝦、蟹”等,學生豐富的想象及時填補了本小節的空白,從而較好地領會了文本所要表達“水鄉人民為創造幸福生活而辛勤勞作著”這一內涵,同時也為領會第三小節“歌唱美好新生活”做了很好的鋪墊。

  三.超越教材,催化創新。

  語文教學不能過度囿與教材本身,要有適時、適度依于教材、超越教材的勇氣和意識,將學到的書本知識,在生活實踐中加以檢驗、盤活和運用,達到學以致用,催化創新。這是新課標倡導的新型的學習理念。片段三教學中,在學生充分感受到水鄉美的基礎上,我適時點撥:水鄉美,我們的家鄉也很美。進而播放太姥山風光、豐富的物產圖。啟發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或模仿文中的詩句夸一夸自己的家鄉。有了文本學習的“厚積”,加之原汁原味生活素材的感官刺激,此時學生便“情動而辭發”,創新思維的火花隨之迸發。于是就有了,“家鄉什么多?柚子多。柚林一片連一片,世界名果美名揚。”的妙語佳句……這些都是學生自主讀書后所生發出來的深層次的知識遷移,雖經教師提出,但接下來全由學生“主體”完成。超越教材,溝通生活的過程,實則是進一步幫助學生消化、吸收課本知識的過程、催化知識創新的過程。由于這過程帶有濃厚的生活氣息,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所以學生感興趣、愿學、樂學,收到“課盡情亦濃”的效果。

教學案例及反思 篇5

  教學過程 :

  一、謎語導入  

  師:小朋友,喜歡猜謎語嗎?

  生:喜歡。

  出示謎語:一位老公公,面孔紅彤彤。晴天早早起,按時來上工。

  生一下就猜出。

  (從學生喜歡的謎語入手,學生學習興趣一下被激發了。)

  師:小朋友真聰明,現在,讓我們一起去看看太陽吧。

  二、課件展示,感知畫面

  1、課件展示:太陽分別從大海、草原、山村、森林升起來,大地變得一片光明,充滿生機、活力。

  (直觀、生動有趣的畫面把學生吸引住了,學生邊看邊不時地發出嘖嘖的贊嘆聲,美麗的畫面在學生的腦海中深深地印下)

  2、師:小朋友,你們看到了什么?(強調說完整話)

  學生自由發言

  生:我看見太陽從大海中跳出來。

  生:我看見太陽從草原中、森林里升起來。

  生:我還看見太陽升起來后,到處都很美麗!

  ……

  (因為學生在前面欣賞了太陽升起的美麗的畫面,在說話時,是爭搶著要把看到的情景說給大家聽,說起話來就自然流暢了。)

  3、師小結:美麗的太陽,美麗的景色給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位叔叔也看見了這一美麗的情景,寫了一首兒歌,你們想學嗎?

  三、初讀韻文,初感字音

  1、出示韻文《太陽》

  師:先聽老師讀一讀,如果你認為老師讀得好,給我鼓勵一下,也可以給老師提提意見。

  (師的話音剛落,生就紛紛地告訴師,他們已經會讀了,可見有些學生回家已經預習過了,這時,師如果抓住機會,放手讓學生試著讀一讀,會讀的就當小老師帶讀,把學習的主動權讓給學生,可惜的是,師并沒有這么做,仍然自己按著事先設計好的教案進行教學,反映出教師的教學機智不過靈敏,二是觀念沒有更新,害怕學生會出現什么差錯,自己的教學任務會完成不好。)

  師范讀

  師:你們想不想自己讀一讀?輕輕打開48頁(學生翻開書本后),讀書時,碰到不認識的字怎么辦?

  生:可以借助拼音讀一讀。

  生;可以問一問小組的同學。

  生:可以問老師,或者問聽課的老師。

  師:小朋友想的辦法都行,現在請小朋友讀書,選擇一種方法解決不懂的生字。

  (這個環節設計得較好,讓學生自己先說一說識字的方法,再自己選擇喜歡的方法讀書、識字,把學習的主動權教給學生。)

  2、學生自由讀韻文,解決生字。

  3、請會讀的小朋友讀一讀(2-3個)韻文,其他小朋友注意聽,師生一起糾正字音,齊讀。

  四、認識生字,培養識字能力

  1、師: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一棵神奇的樹,咱們趕快看一看。

  出示神奇的果樹。

  生:哇,真美呀!

  生:我知道了,每一個果子里都藏著一個詞,還有字呢,太有意思了。

  師:小朋友只要能讀準每一個果子里的字或詞的音,就能把它摘下來,誰先來摘果子?

  學生搶著上臺做摘果子的游戲。

  (這個環節有時單獨請學生回答,有時小組回答,有時分男女同學回答,有時全班同學回答。讀對的及時獎給一朵花。學生非常積極,“我來,我們來”的聲音此起彼伏,課堂氣氛異常熱鬧!老師真不知該請誰好,但是,從學生的反應中可以看出,游戲對于孩子來說,是最有吸引力的。)

  2、師:今天,聰明狗又來到我們中間,“小朋友們好!”聰明狗的朋友小狗汪汪要跳樓梯,需要小朋友的幫忙,你們愿意嗎?一個字就是一個臺階,小朋友讀準每一個字的字音,小狗就能跳上一個臺階。

  師的話音剛落,“我來,我們來”的聲音又再次地響起。

  學生做游戲(可以單獨請,小組,男女同學,全班同學)

  師適當加以鼓勵,注重讀準平、翹舌音。

  從草叫跳照森世陽

  (再次可以看出,趣味性的游戲可以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學到知識,學生的學習興趣是非常濃厚的,學習效果也是非常好的。)

  3、師:小朋友們的表現真棒!現在,請大家把桌上的小卡片拿出來,兩人一組,互相讀給對方聽,讀得好的,請你獎勵他。

  學生兩人一組互相考評。

  五、再讀韻文,鞏固識字

  1、師:剛才,小朋友把字和詞語讀得特別準,你能把這首詩歌讀準嗎?誰愿意來試一試?

  請1-2名學生讀一讀,讀得好的給予肯定,讀不好的給予鼓勵。

  師:這首詩歌比較長,注意讀好來。老師建議小朋友這樣讀。師帶讀,生跟讀,齊讀。

  2、你喜歡太陽嗎?學生自由說一說。

  師:是呀,有了太陽,才有美麗的世界(課件展示),太陽的貢獻可真大呀!讀兒歌時,怎樣才能讀出對太陽的喜愛?小組讀一讀。

  小組讀一讀,指1-2名讀一讀,男女生比賽讀。

  3、小朋友們讀得越來越好了,你愿意讀給別人聽或者當小老師考考別人嗎?好,現在請小朋友,找個小伙伴或老師,讀給他們聽或當當小老師。

  六、布置作業 

  回家向家長匯報今天的學習內容。

  反思:

  《太陽》這課是上完了,可以看到課堂上學生們學習積極性非常高,尤其是課前充分利用多媒體播放課件,引來學生嘖嘖的稱贊,調動了學習積極性;課中進行的識字游戲再一次調動學生的學習欲望,幫小狗跳樓梯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鞏固了識字;討論喜不喜歡太陽這一環節,把自主學習的權利還給了學生,學生愿意把自己的想法告訴別人,甚至出現了爭搶的現象。但是,在課堂上,我發現有幾個學生在忙著自己交流,即使我看了他們好幾次,他們也無動于衷,過后了解,他們卻是這樣說:“老師,剛才你講的,我都懂了,你又不叫我,我只好在下面講,你才能聽得到。"學生的話使我感到尷尬,也引起我的深思,我們的教學到底是為誰服務呢?“為了每一個孩子的發展"是課改的核心,作為教師,教學中不是為教案負責,而要時時處處為每一個學生著想,把學習的權利真正還給每個孩子,只有這樣,才能做到既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又真正使每一個孩子得到了發展。

教學案例及反思 篇6

  教學目標:

  1.New words :January __December 

  2.How to express date exactly 

  重點難點:單詞的理解掌握及熟練運用句型來表達時間

  教學過程:

  Step 1.Greeting

  Step2.Sing a sing . 

  Step3.Review months : October  May  March(通過復習已經學過的單詞,激發學生的興趣和參與熱情)

  Step4,Learn to say another words : January  February April June July             August September November December  (在學的過程中揭示單詞的識記規律,讓學生按照一定的規律來記單詞,Help students to remember them Such as:anuary  February  June  July  September  October  November  December

  Step5.Read them together  read one by one 

  Step 6. A game : Who is the fast ?

  T : the first   S: January (以游戲的方式鞏固所學單詞,為下一步的進一步學習打下基礎)

  Step7. Learn to sing a song :The months

  Step8. T: Listen ,my birthday is in March . When is your birthday ? (引導學生用in 回答)  

  Step9.Ask in pairs : When is your birthday ? When is your mother’s birthday ?

  Step10.T: My birthday is on 18 th March . When is your birthday ?(引導學生分清in 和on 的用法)  Then practise in pairs .

  Step11. Listening comprehension on  exercise book .

  Step 12.Summary 

  Step13.Homework :1.copy new words 

  2.Prepare to tell all the students When your parents’s birthday ?

  教學反思:

  本節課主要學習了十二個月的單詞,單詞比較長,通過以前學過的單詞,引出新詞,學生很有成就感,同時通過一首與科文內容緊密結合的歌曲也激發了學生的興趣,通過歌曲的演唱加深對單詞的理解和把握。教師通過生活化的情景引出句型,降低了學習難度,使學生教準確的把握了句型的意義,在時間的表達上易于掌握。但是在授課過程中教師應多關注一下后進生,多給他們一些練習的機會

教學案例及反思 篇7

  pep五(下) unit4 part b read and write案例及反思

  一、教學三維目標:  

  1.知識目標:聽說讀寫句型 “a. grandpa is writing a letter.  

  b. brother is doing homework.  

  c. mom is cooking dinner in the kitchen.  

  d. he’s writing an e-mail in the study. ”  

  2.能力目標:用“mom is cooking dinner in the kitchen.”等句子介紹家人正在做什么。  

  3.情感目標:讓學生養成愛勞動的好習慣。  

  二、教學重點與難點:  

  1. 重點是掌握句型:mom is …in the …” 的書寫;  

  2. 用本課所學內容完成接聽電話的任務是重點也是難點;  

  3. “how’s everybody doing? just fine.”是教學難點也是新語言。  

  三、教具準備:  

  彩筆、課件、練習題  

  四、教學過程  

  1. preparation 準備活動  

  a chant: boys and girls, are you ready? ok, stand up, please. clap your hands, let’s have a chant:  

  grandma is cooking, cooking noodles;  

  sister is listening, listening to music;  

  mom is writing, writing an e-mail;  

  dad is reading, reading the newspaper.  

  (設計意圖:這是為新課做鋪墊的環節,必須靠溫故去知新,同時要簡潔,chant這種明快的形式,一方面能創設英語氛圍,另一方面會抓住孩子的“活潑好奇,善模仿,好交際”的特征,既激發學生的興趣,又做好新課的鋪墊。這時候如果孩子們動不起來,我就會用我的動態——體態、手勢、動作去引導,應當說這是我調動學生積極性的法寶。)  

  [目標 → 借助于老師體態語言的牽引,挖掘孩子的潛能,快速激起同學們的學習之情。]  

  2. pre—reading閱讀前活動  

  1)t: boys and girls, how are you today?  

  t: (逐步添加)how many people are there in your family? (問4-5個同學)  

  然后引出句型:how’s everybody doing? 并說出其意思,板書。  

  然后說出可以回答just fine.板書。  

  2)領讀2遍之后,讓學生practice in pairs.然后抽查幾組同學。  

  (設計意圖:借助于學生較熟知的how are you? how many people are there in your family? 等句型入手,導入并引出家庭話題how’s everybody doing? 化解難點,排除閱讀障礙。同時我還緊跟上了操練,使得對how’s everybody doing? just fine.難度系數降到最低。)  

  [目標 → 掃除閱讀材料中的難點,把攔路石搬掉。]  

  3. in – reading 閱讀中活動  

  ◆1) general reading略讀  

  師在黑板上畫一個人物。ask: who is he?  并告訴學生:he is uncle larry.  

  t: uncle larry wants to speak to mike, now open your books, read this passage in silence (默讀), and find out : how many people are there in mike’s family? (課件出示問題)  

  (設計意圖:第一遍略讀,設置了how many people are there in mike’s family?這個問題,讓學生帶著這個簡單的問題進行快速閱讀,通過閱讀了解文章的大概內容,給學生自信。)  

  [目標 → 給學生以閱讀的自信心,為下一步的細讀做好鋪墊。]  

  ◆2)detailed reading細讀  

  t: we know there are five people in mike’s family. what are they doing?  

  read the dialogue again, and answer “yes or no” questions (課件一個個的出現問題)  

  mom is cooking dinner in the kitchen.   (   )  

  dad is writing a letter in the study.               (   )  

  grandpa is reading newspaper.              (   )  

  the boy is doing home work.                      (   )  

  brother is cleaning the room.                (   )  

  (設計意圖:通過讓學生細讀,設置并用課件呈現出了五個“yes or no ” 的問題,讓學生理解課文主要內容和細節信息,給學生一些比較深度思維的問題檢測理解程度,培養學生獲取信息的能力。)  

  [目標 → 加深對閱讀材料的理解,生成提取、篩選信息的能力。]  

  boys and girls, do you have any questions?解決句型i’m coming, who’s that?  

  (設計意圖:通過讓學生自主提出問題,解決難點句型,培養學生有效地尋求幫助的能力。)  

  [目標 → 培養學生的有效解決問題,尋求幫助的能力。]  

  ◆3) read and write 讀寫  

  t: boys and girls, they are all wrong. please read the dialogue loudly. and finish the sentences, you can write it on your english book. (每組選一個同學上黑板做,看誰做的最好,同時指導學生的書寫。)if you find the answers, draw lines, and then, discuss in groups.  

  然后check them up.  

  (設計意圖:第三遍閱讀,落實到寫。通過完成書上的完成句子檢測學生的寫以及對內容的進一步理解和掌握情況,閱讀時要求學生對難點信息勾畫,培養學生的合作學習的意識。并利用簡筆畫的形式,在黑板上勾勒出來人物,找同學上來填空,下面的同學利用課本也填。同時,讓學生進行合作互助,對同組同學進行檢查指導)  

  [目標 → 培養寫的能力,養成正確的書寫習慣,包括大小寫和標點符號。]  

  ◆4)  listen to the tape. 聽  

  ( 聽讀2 遍)出示跟讀要求  

  (設計意圖:經過三遍閱讀,學生對課文比較熟悉,在這里聽讀是為了培養學生的語感,以及模仿語音,語調的能力。)  

  [目標 → 培養學生的模仿的能力,增強英語的韻律美和熟練感。]  

  ◆5)  read aloud朗讀  

  practice in three, read aloud please.  

  (通過大聲朗讀增強學生的語感,培養朗讀能力,在這里采用小組合作的方式來進行。)  

  [目標 → 培養學生的合作互助的能力,使小組成員能達到優勢互補,相互促進的作用。]  

  4. post –reading 閱讀后活動  

  1)分角色朗讀和表演   

  讓小組同學分角色朗讀語篇,然后表演對話。  

  (設計意圖:分角色朗讀既能讓學生在大聲讀中感知語言也能進一步理解語篇,同時也是對學生認讀的再檢測。表演對話也是為后面的語言拓展打基礎。)  

  [目標 → 培養學生的英語語感。]  

  2)任務設置及處理  

  t: do you like story? here is an interesting cartoon story, watch carefully and answer one question: how many cats are there? ( 課件呈現動畫故事)  

  do you like it? ok! how clever the mice are! let’s watch the cartoon again, and fill in the blanks.  

  動畫故事內容為:  

  there are two big mice. they are very hungry. they are looking for food everywhere. they come into the cats' house. what can they see? look! mother cat is washing clothes. sister cat is cleaning the room. father cat is writing an e-mail. grandma cat is writing a letter. brother cat is listening to music. they get food from the brother cat. how clever they are!  

  (完成下列句子:  

  mother cat is                    .  

  sister cat is                    .  

  father cat is                    .  

  grandma cat is                   .  

  brother cat is                   .  

  問題已在紙上打印出來,并已發給了學生)  

  check them up.  

  (設計意圖:由學生感興趣的故事入手,進行寫的拓展。讓學生能真正利用本課所學內容,這是一個聽、說、讀、寫相結合的活動)  

  [目標 → 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學以致用精神和信息捕捉能力。]  

  5. progress提高發展  

  1)play a game: 打電話的游戲。  

  老師和學生先做示范,進行打電話,并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去準備,看哪組同學在40 秒內打電話的次數最多。  

  a: hello! this is __ ____speaking, can i speak to __ ___ please?  

  b: sure, hold on, please. she /he is cooking dinner.  

  (設計意圖:本部分希望能讓學生利用本課所學語言,屬于說的拓展。)  

  [目標 → 以比賽的形式,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和合作向上精神。]  

  2) 評價  

  a. can you write and spell  

  “writing a letter, doing homework, cooking dinner, writing an e-mail”?  

  b. do you like some famous stars in   china  ? ( 出示姚明和劉德華的圖片)  

  ask: who is he? what is he doing?  

  he is _____, he is _______________  

  c. can you recite this passage?  

  (設計意圖:對學生進行了詞、句、篇的評價。)  

  3)  homework  

  a. remember the orange sentences.  

  b. write a short passage about your family.  

  c. t: 同學們,我們的爸爸媽媽每天工作都很辛苦,下了班還要洗衣服,做飯。我們能不能幫爸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活呢?趕快行動吧!  

  ( 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  

  [目標 → 培養學生的愛勞動習慣,對學生進行養成教育和感恩教育。]  

  五、教 學 反 思  

  對于閱讀課,一直都有一種忐忑不安的心情來對待。前幾天,接到教研室的通知,讓我上一節閱讀課,說實話,心里更是忐忑。經過幾天的緊張準備,教案訂出來了。但總感覺不盡如人意。  

  4月12日 ,到臨沂華盛實驗學校試講,經過尹若飛老師的細心指導,才知道自己對閱讀課的重心沒有把握好,甚至把閱讀課上成了對話課,更重要的是這應該是一節實用的課,一節培養學生閱讀能力和閱讀技巧的課。  

  回來之后,重新打亂思路,在我縣教研室 李莉 老師的帶領下,在一小 朱祥會 老師的幫助下,對閱讀課模式進行了認真的學習,按照閱讀課的模式一步一步去設計教學步驟,在對每個活動的設計上也是經過認真的斟酌,根據教學模式中每一步的目的去設計。然后又具體分析了對話課和閱讀課的不同之處。層次遞進的設計了閱讀課的教學步驟和教學活動。  

  4月16  日,臨沂市小學英語教學策略研討會在臨沂四小舉行。通過這次課堂教學的親身體驗,自己也迅速的成長起來。這得益于尹老師,以及我縣教研室李老師的指導是分不開的。下面就這節課具體分析一下其中的不足。  

  一、環節與環節的過渡上還明顯的不夠好,語言不夠精煉。一些知識完全可以放手讓學生自己去攫取,自己可以稍加引導或點撥即可。  

  二、閱讀方法技巧上,指導的不夠全面。缺乏面向全體的指導。  

  三、在分層教學上,做的也不夠明確。設計的題目要有梯度,題目要讓學生有選擇性。  

  四、上課過程中漏了好幾個地方:如細讀環節中i’m coming , who’s that? 沒有解決:前三遍閱讀時間不充分,并且沒有關注學生的書寫;讓學生分角色朗讀時角色分的不是很明確;游戲環節沒有給學生充足的時間準備。  

  總之,缺點不少。但通過自己的親身體驗,確實也鍛煉了自己。使自己的業務能力與教學水平直線上升。在以后的工作中,會再接再厲,還希望能得到大家的指導,希望大家多提寶貴意見。thank you

  pep五(下)unit 4 b read and write 互動點評

  來源:小學教育科 點擊數:491 更新時間:-5-30 10:05:24

  評課人:李莉(沂南縣教研室)   

  講課人:張曉麗(沂南縣雙語實驗學校)   

  總問:在本節課教學中,你是如何體現并進行閱讀課教學的呢?  

  答:我是按照閱讀課的模式,把閱讀課分為五個大環節:①preparation 準備活動 ②pr-reading 閱讀前活動③in-reading閱讀中的活動④post-reading閱讀后活動⑤progress發展提高。  

  首先是準備活動,通過chant的形式,激情;然后是閱讀前活動,化解how’s everybody doing?這個教學難點,并及時操練,然后通過情景會話導入本課的閱讀中;在閱讀中,設置由易及難的任務,進行由略到細的閱讀;然后是閱讀后活動,通過小組合作,對本節課的內容進行了拓展,目的是讓小組內不同層次的學生得到及時的交流。  

  【點評】通過chant形式的準備活動,不僅簡潔明快而且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閱讀前的活動,對how’s everybody doing?這個教學難點進行全方位化解,并且也進行了恰到好處的操練,然后借助于了解學生的家庭話題導入了本課的閱讀中,合情合理;在閱讀中的活動及任務設置,使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逐步地加深對閱讀材料的理解,并培養學生獲取信息和處理信息的能力;閱讀后活動,對本節課的內容進行了拓展,使小組內不同層次的學生通過交流,都有所提高。  

  準備活動  

  問:在準備這個環節,你是如何開展的呢?  

  答:作為為新課做鋪墊的環節,必須靠溫故而知新,同時要簡潔,這應當說,是所有英語教師的共識,我通過chant這種明快的形式,一方面創設了英語氛圍,另一方面就是激發興趣,做好新課鋪墊,應當說興趣應當說是最好的老師。而chant這種是形式,是我教學中創編并引導學生演唱的強項,如果采用游戲等其它方式,當然行,但不能保證不拖泥帶水,不能保證不浪費學生的寶貴時間。  

  【點評】老師的動態引導,包括體態、手勢、動作應當說是調動學生積極性的法寶,作為孩子,活潑好奇,善模仿,好交際,這是他們的共性,因此 張 老師借助于自身的體態語言優勢,挖掘自身潛能,快速提起同學們的快樂因素,做到了寓教于情,寓教于樂。因此準備活動這個環節,恰到好處。  

  閱讀前活動  

  問:在閱讀前你是如何化解本課的難點的?  

  答:我是這樣想的,作為學生,已經掌握了諸如good morning. how are you? 等初步的英語交際用語,作為孩子來說,學以致用是他們探索新知的有效途徑,而how are you?雖然是外語,但已經婦孺皆知,對孩子來說,再熟悉不過了,所以,我就由此入手。原先我考慮用圖片,形象直觀,但怎么也不能把how’s everybody doing?這個知識銜接上,  

  【點評】化解難點,不同的老師有不同的做法,而 張 老師是從how are you?入手, 通過 老師的適時點撥,使學生明白了,哦,how’s everybody doing?和how are you?意思是相同的,這樣水到渠成,避免了直接引進的乏味感。同時使得這個障礙得以排除,使閱讀進程加快。同 時張 老師還緊跟上了操練,使得對how’s everybody doing? just fine.難度系數降到最低。緊接著,通過電話鈴聲,實現與教材的對接,使得“導入”這一環節臻于完美,同時,也就完成了對本課難點的化解。  

  閱讀中活動  

  問:在閱讀中你是如何設置問題,并突出重點的?  

  答:首先,我通過略讀,設置了how many people are there in mike’s family?這個問題,讓學生帶著簡單的問題進行快速閱讀,通過閱讀了解文章的大概內容,給學生自信。然后通過讓學生細讀,我在這一環節中設置并用課件呈現出了五個“yes or no” 的問題,讓學生理解課文主要內容和細節信息,給學生一些比較深度思維的問題檢測理解程度。目的是培養學生獲取、處理信息的能力。閱讀中對難點信息勾畫,并且培養學生的合作學習的意識。再就是read and write,讀并填空,這是重點,為此,我利用簡筆畫的形式,在黑板上勾勒出來人物,找同學上來填空,下面的同學利用課本也填,然后是聽錄音跟讀,模仿語音語調,最后是大聲朗讀,培養學生的語感。第三遍閱讀落實到寫,通過完成書上的完成句子檢測學生的寫以及對內容的進一步理解和掌握情況。閱讀時讓學生采用了合作閱讀的方式,體現合作互助。這時我對中等偏下的學生進行了深入指導。  

  【點評】問題的設置是閱讀的關鍵。必須每次閱讀都有任務,有目的。這就看我們教師如何巧妙地運用問題去“點火助燃”,引導學生一步深一步地完成閱讀中對信息的采集和處理能力。讀文——答題,讀文——填空,跟讀——朗讀,這樣就完成了閱讀中的層次要求。  

  但是我要說的是,設置問題的作用很大,但要講究藝術性,注意針對性,考慮適中性,還得要牢記鼓勵性等。要設身處地為學生著想。太難,導致學生不能答、不敢答,容易產生懼怕心理,不利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影響學生的興趣和信心。太易,學生則會不以為然,失去提問的價值,浪費教學時間,同時也不能正確客觀地評價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問題設置的難易程度應有兩個標準:一是問題本身,二是學生個體的原有水平,倘若考慮到這兩點,那么肯定提問對師生來說就會“如魚得水”。  

  問:你是怎樣指導學生閱讀技巧的?  

  答:在課堂上我在著力幫助同學們提高閱讀速度的基礎上,加強了對學生閱讀的指導。我在來回走動指導的時候,發現的有的學生這樣讀mom /is /cooking /dinner /in /the /kitchen.我就給予這部分學生指導,告訴他們如何按照意群的搭配去讀:mom /is cooking dinner /in the kitchen.這樣,受到指導的學生以后就會注意了,同時他會輻射、指導周邊的同學,起到小老師的作用。  

  同時,我還指導同學去主動弄懂新接觸的長句和難句,注重歸納整理同義結構和近義結構。如how’s everybody doing?和how are you?則表達了相同的意思  

  【點評】作為英語閱讀的啟蒙階段——小學的確很關鍵,小學生讀英語短文或對話,仍不能夠像中文那樣熟練,這是不爭的事實;他們難免會逐詞思義,一詞一頓,這樣讀起來就很慢了,但我們可以幫助改變這種被動的局面,指導學生按意群閱讀。  

  我們可以借助不同的詞匯和句子結構來表達一種語義。而選擇哪種結構和詞匯,常是由文章的體例、上下文的需要、作者的風格來決定的。如果我們注重了一個意義的不同表達法,又懂得了何以采用這種表達法,那我們對語言材料的掌握就不僅僅是限于消極的“知”,而是前進到積極的“用”上去了。  

  問:在閱讀過程中你是怎樣進行小組合作的?  

  答:由于我對學生不熟,小組僅是隨便組合,可能失之偏頗,存在不當。  

  【點評】嚴格說來,如果在掌握了學生的學業成績和綜合素質等情況下,讓學習上屬于不同特質、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優化組合而成為各自的組,這樣組與組之間的差異性不會太大,小組成員也能達到優勢互補,相互促進。既有利于組與組之間的公平競爭,也有利于學習活動的開展,心靈的溝通。  

  閱讀后活動及提高發展  

  問:你是如何進行閱讀后活動的?  

  答:對閱讀后的擴展,每次我都精心挑選相關主題的、學生易于接受的、生詞量不是很大的閱讀材料,提供給學生,為他們創造“大閱讀”條件,同時還有問題的指引或任務的安排。有時候,我還把網上現成的招聘會復制到課堂,讓學生設身處地的利用所學語言,進行學以致用的鍛煉。  

  【點評】閱讀后的跟蹤鞏固,應當說是開闊了學生的視野,一方面能激發學生對問題的探究熱情,尤其是小組成員之間的傳、幫、帶,另一方面鍛煉了學生收集信息(搜索、篩選、澄清)、組織信息(概括、分類、系統化)、以及傳遞信息(討論、幫助)的能力,通過小組成員間的互幫互助,既交流了閱讀成果,又鞏固了同學之間的友誼,使得自主學習朝著健康、明確的方向發展。  

  課后小結  

  如何看待閱讀?一是要讀得懂,二是要讀得快,讀而不懂不行,懂而太慢也不行,作為閱讀的基本要求,作為英語學習的一種手段,目的就是吸收語言知識,提高英語水平。如果讀了半天還不知道讀的是什么內容,就不叫閱讀;如果讀了之后僅感到“挺有趣”、“內容很新鮮”,就很膚淺。閱讀之后在感性上,我們要讓學生在頭腦中留下內容大意或情節梗概;理性上還必須使學生能夠鞏固基礎的詞匯、語法,增強語言知識。  

  張 老師這節閱讀課雖然基本上是按照市教研室的教學模式來上的,并且使大部分的學生也達到了“讀得懂、讀得快”這兩個要求,也經過操練,鞏固了所學的詞匯、句子,但我感到在以下幾個方面仍需改進:  

  1.在環節銜接上,應該非常緊湊才行,磨合得很巧妙。除閱讀前這個環節還行外,其它幾個環節,考慮得不是很周密,沒有完全站在學生的角度上去考慮,事實上,一些知識完全可以放手讓學生自己去攫取,老師只在關鍵時候稍加引導或點撥即可。  

  2.在閱讀中的方法技巧上,我個人認為應面向全體進行指導,而不是單獨指導,張老師所說的方法的確是最實用、最有效的,但是她并沒有面向全體學生進行閱讀指導,這樣可能會有一部分學生多走彎路。  

  3.在分層教學上,小組合作并不代表分層教學,如同一練習可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設計題目有梯度,題目要讓學生有選擇性,讓學優生吃得飽,中等生吃得了,學困生有提高。練習內容也可以呈現彈性,如同一篇短文或對話,對學優生來說,要獨立閱讀并完成理解練習;對中等學生來說,能讀懂并完成閱讀理解練習;對學困生來說,要在教師的指引或同學的幫助下完成閱讀理解練習。  

  4.老師的語言素質仍需再提高。盡管看上去很干練,但是在一些單詞的發音上,一些句子的重音上,還是沒有把握準確。  

  5.在學生的達成度上,盡管學困生經過小組合作得到提高,但是學優生并未真正吃飽。  

  6.課件制作并不是很新穎,太倉促,考慮難免欠周全。

教學案例及反思 篇8

  【設計理念】

  《語文課程標準》第一學段對識字提出了這樣的要求:“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的愿望。”同時,新課標也指出:“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的情境。”因此,在識字教學中,在注重識字數量的同時,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主動識字的興趣,關注學生在識字過程中的體會和認識,以及識字方法的嘗試和探索。根據這樣的教學理念,在本課教學設計中,我力求通過各種具有情趣化的活動復現本課生字,以突破重難點。

  【教學目標】

  1、知識和能力:認識14個生字,認識“女”“竹”兩個偏旁,會寫“巾、牙”兩個字。能正確流利地朗讀句子:“自選商場里的東西 真多”“在自選商場里買東西真方便”。

  2、過程和方法:通過朗讀把自選商場的商品多、買東西方便的特點表現出來。”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培養學生主動識字的愿望和熱愛語言和生活的情感。

  【教學重難點】

  識記14個生字,讀準音,認清形。正確書寫兩個生字。

  【課前準備】

  1、課前去自選商場購物,了解購物方式,收集一些商品的名稱,并認讀商品名稱。

  2、課文中9個詞語的簡筆畫及相應的詞卡,生字卡片,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觀察畫面,揭示課題

  1、出示各種超市畫面提問:你知道這是什么地方?你去過超市嗎?你覺得超市怎么樣?

  師:是啊,這些擺放很多商品,我們想買什么可以自己挑選的地方,叫做自選商場。點擊課題。齊讀課題。

  2、紅色顯示“商場”二字,拼讀,識記。

  3、師:平時,爸爸媽媽帶你們到自選商場買過東西嗎?都買了什么東西呢?

  4、哦,你們買的東西可真多,讓我們看看這個句子:“自選商場里的東西真多。”(點擊出示:東西)這里有兩個生字寶寶,我們和它認識一下。

  5、怎么讀才可以讓別人聽出自選商場里的東西真多呢?試讀、指名讀、評價、齊讀。

  (沒有華麗的語言,也沒有生動的情境,一切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再伴以親切的語言,學生照樣學得有滋有味。)

  二、創設情境,學習生字詞

  1、認讀詞語

  師:是啊,自選商場里的東西真多。你看,它們都是什么呀?課件出示九張圖片:認識它們嗎?誰愿意跟大家介紹一下?用“這是什么”說。想不想看看它們的名字呀?那我們一起輕輕地整齊地拼一拼,讀一讀它們的名字吧。(在圖片下面出示相應的漢字與拼音)(重點辨析前后鼻音、翹舌音)如果老師把這些圖片拿掉你還認識這些它們的名字嗎?去掉拼音你還認識嗎?

  (識記生字是本課的重點,因此在本環節的設計中我采用多種形式引導學生認讀字詞。9個詞語初始出現時,在大屏幕上配上9種商品的彩圖,讓學生看看、拼拼、讀讀,在不僅增強了認讀的興趣,還有效地將識字與認識事物結合了起來。接著又去掉彩圖讓學生拼拼、讀讀,然后又去掉拼音讓學生認讀,并通過指名讀、開火車讀等形式檢查各個層面學生讀的情況,這三個有層次有梯度的教學設計為本課14個生字的認讀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2、識記生字

  小朋友們學得真不錯,生字寶寶看小朋友們學得那么認真,可想跟你們交朋友了,你們想跟生字寶寶交朋友嗎?那好,就讓我們一起和生字寶寶打招呼吧?課件出示生字樂園,讓學生認讀。

  ⑴ 識記“筆”,認識竹字頭

  師:這14個生字中,我們要認識兩個新偏旁,一個躲在……(出示卡片 “筆”)你看筆字是──竹字頭。筆為什么是竹字頭呢?小朋友請看這枝筆,這是一只毛筆,古代的人寫字都用這種筆,這種筆上面是竹子做的,下面是毛做的。所以,筆字啊,上面是“竹字”,下面就是“毛”字。

  師:除了毛筆,你還認識哪些筆呢?學生說。

  ⑵ 識記“奶”,認識女字旁

  師:認識了竹字頭,還有一個新偏旁它藏在哪里呢?(出示“奶”)“女字旁”為什么“奶”字是女字旁?你還知道哪些字是女字旁的?(學生說到哪個字就出示哪個字的卡片)

  (學生能不能記住學過的生字,往往是因為他是否掌握住記憶的方法。在教學“筆”和“奶”這兩個生字時,我抓住形聲字形旁表義的特點,創設了情境加深學生對生字的印象,再進行拓展:“你還認識哪些筆?” “你還知道哪些字是女字旁的?” 這樣學生不僅掌握了要學的字,還將以前學過的字進行了一次回憶。)

  3、鞏固字詞

  現在我們來玩一個游戲,這個游戲叫“一對一找朋友”。請小朋友們把老師發給你們的信封拿出來,信封里面有九張詞卡,九張圖片,請同桌合作把詞卡擺在和它相應的這張圖片下面。(同時指兩名學生上臺合作擺)

  4、師:這么多商品名稱,你看貼上去多亂。顧客要是來買東西多不方便。我們來當售貨員,給商品排排隊吧!同桌再次合作將詞卡與圖片按類別擺好。臺上兩名學生繼續。擺好后齊讀詞語。瞧,這樣顧客來買東西就方便多了。出示句子:“在自選商場里買東西真方便。”指導學生讀好這個句子。

  (根據學生的記憶特點,必須不斷復現生字學生才有可能將生字記住,但如果都以一種方法出現將會使學生產生疲勞、厭倦的情緒,結果是事倍功半的。因此我設計了多種富有情趣的方式復現字詞,如前面的“生字樂園”,這里的“一對一找朋友游戲”,游戲完后按規律重擺再認讀。一回生、二回熟,三回就成了好朋友了。)

  5、課外延伸,積累詞匯

  超市里除了這些東西,你還知道哪些東西呀?現在就請小朋友們把你們準備好的商品包裝盒拿出來,向大家展示一下你還認識哪些字?

  你瞧,小朋友們在生活中認識了這么多字。可見學習知識并不一定只在學校里進行,生活本身就是一個大課堂,只要你多聽、多想、多問,就一定會學到很多知識,希望小朋友們能在生活中認識更多的字。

  (“生活處處皆語文”。語文是母語學習,無處不在,無時不在,我們應把識字教學置身于生活的大背景中,將學生從課內引向課外,從課堂引向生活。)

  三、指導寫字

  1、剛才我們認識了很多物品,并認識了14個生字,想不想選幾個寫下來?今天我們就寫這兩個字,田字格出示“巾、牙”,讓學生觀察每個筆畫在田字格里的占格情況,然后觀察筆順,同桌交流說說筆順。

  2、匯報各自的發現

  3、教師在田字課里板書范寫,邊寫邊說筆順,然后學生在本子里寫。

  4、小組評價,選出好的,以小組為單位互換展覽,欣賞

  (引導學生觀察、發現,讓學生參與到老師的范寫中,學生會集中注意力,自覺主動地去觀察,從而樣成細心觀察的習慣。讓學生展示自己的書寫,欣賞別人的優點不僅能在肯定中產生自信,也能找到自己努力的方向。)

  【教后反思】

  這一節課是我在本學期校本教研中所上的一堂課,課堂上學生認認真真地讀書、識字、寫字。沒有華麗的辭藻,更沒有聲畫齊全的多媒體演示。反思這一節課,我認為主要做到了以下幾點:

  一、創設情境,復現生字

  情境教學是充分利用形象,創設場景,激起學生的學習情緒,把認知活動與情感活動結合起來的一種教學模式,具有形真、情切、意遠、理蘊的特點。在新課程理念的浸潤下,我們的語文課堂正逐步進入一個全新的視野,其中由情境教學所帶來的活力,正日益引起廣大教師的重視。

  識字和認人是一個道理:一回生,二回熟,三回四回成了好朋友。鞏固生字最好的辦法就是復現,最有效的辦法就是在學習環境中多次見面。本堂課的教學我設計了:“看圖識物識字──看拼音識字──詞語識字──游戲識字──動手中識字──引向生活識字”多種形式的教學情境,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讓學生在活動中和生字重復見面、快樂重逢,力求做到當堂識字。當堂鞏固生字。

  二、尊重學生意愿,突出學生主體

  有意識的學習并不是與生俱來的,從一年級起老師就要有意識地突出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例如,在教學中,我常說:“誰愿意介紹一下這些商品名稱?“誰愿意將生字寶寶讀給大家聽?”等;利用毛筆引導學生自主發現“筆”字為什么是“竹字頭”;利用“奶”字引導學生自主發現為什么是“女”字旁,再讓學生說說女字旁的還有哪些字等等。這樣的設計,不僅留給學生自由選擇的空間,大大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在課堂上開辟了學生展示自己的天地,更體現了學生識字的主動性,有利于學生識字方法的掌握和識字能力的形成,豐富了學生詞匯量的積累。

  三、嘗試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

  《語文課程標準》倡導新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適當接受學習之外,學會自主、合作學習,培養學生主動積極的參與精神與合作精神。本教學中,我做了以下嘗試,如識字鞏固這一環節中,讓同桌一起把商品名稱擺在相應的商品圖片下面,然后又一起把擺亂的商品按一定的規律排列起來,這樣既讓學生在活動中鞏固了剛認識的字,又讓學生在動手中學會了與他人分工,提高了學習效率。

  四、嘗試將識字教學向生活拓展

  “生活處處皆語文。”生活為學生的識字提供了豐富的資源,識字來源于生活,再讓識字回到生活中去,引導學生到生活中去尋找、閱讀。如讓學生說說你還認識哪些筆?你還知道哪些女字旁的字?布置學生課前搜集商品的包裝袋或包裝紙,課堂上讓學生交流自己所搜集到的,然后我再做小結引導:生活本身就是一個大課堂,只要你多聽、多想、多問,就一定會學到很多知識,希望小朋友們能在生活中認識更多的字。

  當然,我的這一堂課還存在著許多不足之處,如擺詞卡與圖片時紀律顯得有些松散,在交流商品袋上的生字時交流面不夠寬等。但我想,一課貴在有一得,在本堂課中,孩子們基本上能將生字詞記住哪便是我最大的成功了。

教學案例及反思 篇9

  一、背景

  根據教學任務的安排,這個單元應該教學 Can you do sth?這種句型結構。這種結構雖然簡單,但如果只是一味地操練,學生不僅會感覺到乏味無趣,還容易犯錯。在備課時,我仔細分析了學生的具體情況:運動會剛過,學生的精力和注意力還沒有完全回到課堂上來。如果我不采取一些措施來活躍氣氛,并以此來帶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那么,我可能會浪費掉寶貴的四十分鐘。經過反復衡量,我想:既然學生想動,那我為什么不能想辦法讓他們動起來,并讓他們在動的過程中學到知識呢?于是,讓學生在動中學,在學中動的教學思路在我的心中慢慢成熟起來。

  二、案例的描敘

  一上課,我就用一首網上下載的flash 動畫來集中他們的注意力,同時也讓他們理解I can do sth的基本含義,并為他們毫無顧忌地暢所欲言打下基礎。由于該flash既有聲音,又有與之相對應的動作畫面,所以,學生能夠輕松地掌握其大意,并自然地溶入其中,并產生一種特別想表達自我的強烈欲望。此時,我覺得時機已成熟,便停止播放,然后開始今天的常規教學。

  Teacher: What can you do?

  Kate: I can play computer game.

  Teacher: Please show us.

  (Then Kate shows us how to play computer game.)

  Teacher (to Tom):What can you do?

  Tom: I can play basketball..

  Teacher: Please show us.

  ( Then Tom shows us how to play basketball.)

  在對3個同學提問以后,我就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鏈條式的操練。

  A: I can watch TV. What can you do?

  B: I can play computer game. What can you do?

  C: I can play basketball. What can you do?

  D: I can play football. What can you do?

  E: I can play tennis. What can you do?

  F: I can play volleyball.

  在學生基本掌握I can do sth 這種結構后,我做了一個彈吉他的動作,然后讓學生猜一猜,老師會做什么。并引導他們說出can的一般疑問句形式.

  Jim: Can you play volleyball?

  Teacher: No, I can’t.

  Gina: Can you play the guitar?

  Teacher: Yes, I can.

  接著,我就讓學生到講臺上來做動作,叫其他學生來猜一猜他們會做什么。

  Joe做了一個唱歌的動作。

  Jackie: Can you sing?

  Joe: Yes, I can.

  Mark做了一個跳舞的動作。

  Cindy: Can you dance?

  Mark: Yes, I can.

  由于句型簡單,學生興趣很濃,我就趁熱打鐵地呈現出了其他的生詞,如:swim, paint, speak English, play the guitar, play the piano,并輔之以圖片。接下來,我就讓他們兩人一組進行類似的操練,一人作動作,另一人來猜。以達到進一步鞏固這一句型的目的。

  然后,我在電腦上打出一個男孩的圖片,并讓他們猜測,猜一猜這個男孩會干什么。

  Teacher: Please guess. What can he do?      

  Peter: Can he sing?

  Teacher: No, he can’t.

  Eric: Can he play the guitar?

  Teacher: Yes, he can.(并現出這個小孩彈吉他的圖片)

  接著,我又在電腦上以很快的速度把一個女孩的圖片閃爍了一下,然后讓一個學生根據畫面的內容來回答其他同學的提問,其他的同學來猜。

  此時,學生的情緒空前高漲,出現了這節課的第一個高潮。

  Linda: Can she sing?

  Jim: No, she can’t.

  Jeff: Can she dance?

  Jim: No, she can’t.

  Ann: Can she play the piano?

  Jim: Yes, she can.

  接著, 我又在電腦上閃爍了一下畫有五個人的畫面,讓學生用同樣的句型進行操練,并用人稱代詞they來問答.

  Li Jie: Can they play football?

  Chen Hui: No, they can’t.

  Wang Hao: Can they play the guitar?

  Chen Hui: No, they can’t.

  Zhang Li: Can they dance?

  Chen Hui: Yes, they can.

  這樣操練下來,絕大部分學生已能用can 的各種人稱提問.于是,我就給他們兩分鐘自由發揮的時間。我讓他們四人一組進行調查,看一看其他同學會干什么,然后請一個同學起來向全班同學進行匯報。

  I can sing. Peter can play basketball. Li Lei can play the guitar. And Jim can play football.

  在四個同學向全班同學匯報完畢之后,我又在電腦上呈現出一棵大樹,樹的旁邊有一條小河,樹上有一只小鳥,樹下有一只小貓,一只熊貓,一只小鴨。然后讓學生超常規想一想他們會干什么。

  Wang Pin : Can the panda eat?

  Li Li: No, it can’t.

  Lucy: Can the panda sing?

  Li Li: No, it can’t.

  Zhang Hao: Can the panda dance?

  Li Li: Yes, it can.

  他們每猜對一項,我就在電腦上呈現出與之相對應的畫面。此時,本節課的第二個高潮來臨。

  他們猜測的結果是:

  The panda can dance. The bird can play the guitar. The cat can swim. And the duck can play football.

  在備課時,我故意編排了這么一段滑稽可笑的畫面,目的在于加深學生的印象。而且,我還用flash的形式把他編成了一首歌。歌詞如下:

  畫面閃出一只跳舞的Panda

  Can you dance?  

  Yes, I can.

  畫面閃出張開翅膀的Bird

  Can you dance?

  No, I can’t.

  Can you sing?

  No, I can’t.

  What can you do?

  I can play the guitar.

  畫面閃出伸出四條腿的Cat

  Can you dance?

  No, I can’t.

  Can you play the guitar?

  No, I  can’t.

  What can you do?

  I can swim.

  畫面閃出雙腿跳動的Duck

  Can you dance?

  No, I can’t.

  Can you play the guitar?

  No, I can’t.

  Can you swim?

  No, I can’t.

  What can you do?

  I can play football.

  至此,一節課結束,學生在一片歡聲笑語中完成了今天的課程。

  曲終人散,但這些有趣的歌詞還在教室里回蕩。

  三.                   教學反思

  下課很久以后,我的情緒還處在興奮當中。在冷靜下來以后,我對我的這節課進行了認真的分析。我認為:學生也是人,他們也想學,也想學好。但是, 作為初中生的他們,身上背負了太多的我們成人難以想象的包袱:家長,老師的殷切期望;考試的壓力;與同齡人之間的竟爭等等。這些包袱日復一日地加重,以至于壓得他們幾乎沒有了踹息的機會。這節課,我可以說是給了他們一個釋放自我的機會,讓他們得以暫時放下包袱,讓他們活起來,動起來,并在動起來的過程中自然地掌握了本節課的教學內容。課后,絕大部分學生能夠正確熟練地運用can do sth 的基本句型。但有一點是我始料不及的:學生在運用的過程中常出現 I can play sing.之類的錯誤。我想,這也許是因為一開始我就用了I can play the guitar. I can play basketball.等等句型,因此給他們造成一種can play的錯覺。如果我再上這節課,我想我是否應該考慮把play the guitar, play basketball 之類的句型放在稍后一點呈現,以此避免學生產生類似的錯覺,從而達到更滿意的教學效果。

教學案例及反思 篇10

  《但愿人長久》是一首文包詩,它以故事的形式介紹了北宋文學家蘇軾詞中的名篇《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的創作經過。而了解蘇軾的情感變化過程是本課的一個教學難點。對于四年級的學生來說,他們沒有這樣的情感體驗,是很難真正理解蘇軾由“思念”到“埋怨”再到“寬慰”的一系列復雜的心理過程的。今天我在教這篇課文時感覺這堂課的成功之處在于我創設了三個情境,引領學生走進了文本,走進了詞人的內心世界,所以課堂較活躍,學生的理解和感悟也達到了預設的狀態。

  情景一:月華如水

  師:一年一度的中秋節到了,一輪圓月高掛在空中,那么皎潔,那么明亮。在這樣的夜晚,你看到了怎樣的景色?

  生:我看到了柳樹靜靜地站立著,一陣風吹過,它隨風起舞。

  生:我看到了湖面平靜得像一面鏡子,一陣風吹過,泛起了波紋。

  生:我看到了天空黑黑的。師:月亮這么圓,天空是黑的嗎?生隨口接上:我看到了天空沒有一絲云朵。

  生:我看到了小鳥躲進了窩,在和媽媽一起賞月。

  師:是啊,連小鳥也被這美好的月色吸引,靜靜地賞起了月來。那么人呢?

  生:人們圍在一起吃月餅賞月亮。

  師:一家人圍在一起還可能說些什么呢?

  生:今晚的月色真美。

  師:假如你是一個離家很久的兒子現在回來了,在年邁的母親面前你會說些什么?

  生:母親,你身體可好?師:真是一個孝子。

  生:母親,你在家寂寞嗎?師:這個兒子很細心。

  生:母親,你的風濕關節炎老毛病怎么樣了?師:這兒子真孝順。

  師:如果你是母親,面對幾年沒見面的兒子,你會說些什么?

  生:兒子,你在外面過得可好?

  生:孩子,你在外面吃些什么?

  生:兒子,你怎么不回來呢?我每天盼呀盼,盼的就是這一天哪。

  師:母子團聚,其情感人!好一副月下團聚圖呀!

  (創設這一情景,把學生帶進了如水的月色、親情融融的月下家常。突出一個“圓”字,為下文蘇軾的寂寞做好鋪墊。)

  情景二:月下詩情

  師:如此良辰美景,蘇軾卻一個人獨自觀賞明月,他是怎樣的心情?

  生:他在思念弟弟。

  師:請把文中的句子讀一讀。指名讀。

  師:蘇軾為什么思念弟弟?

  生:他與弟弟分別已七年了,他們手足情深------(相機學習課文第三自然段。)

  (師介紹蘇軾父母的去世,妻子的亡故。)

  師:蘇軾只有一個弟弟了,他怎么會不想他呢?他因此而心緒不寧,他會想起許多過去的事情。同樣的月亮,還記得那年,也是中秋節,老父親把我們倆叫來,坐在他的身旁邊,說:“孩子們,你們的詩文做得怎樣了?最近有什么好詩呀?(讓學生讀事先搜集好的蘇軾、蘇轍的詩。)

  生:《懷澠池寄子瞻兄》:

  相攜話別鄭原上,共道長途怕雪泥。

  歸騎還尋大梁陌,行人已渡古淆西。

  曾為縣吏民知否,舊宿僧房壁共題。

  遙想獨騎佳味少,無言騅馬但鳴嘶。

  生:《和子由澠池懷舊 》

  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那復計東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壞壁無由見舊題。

  往日崎嶇還知否,路長人困蹇驢嘶。

  師:好,手足情深,老夫也欣慰了。接下來就以月為題各寫一首,怎么樣?

  (創設這一情景,旨在把學生拉回到蘇軾以前一家人團聚時的熱鬧,借以反襯現在的凄涼、悲傷和孤獨,突出思念之苦。以便更好地理解蘇軾對月亮的“埋怨”之由來。)

  情景三:夜下問月

  師:月亮漸漸西沉,透過窗子把銀光灑在床前。蘇軾躺在床上怎么也睡不著。他此時又是怎樣的心情呢?

  生:他心里不禁埋怨起月亮來,責怪月亮的無情。師:怪得好,就是,怎么這么無情呢!

  師:他還會怎么埋怨?

  生:月亮呀月亮,你怎么偏偏就這時圓呢?

  生:月亮,你太圓了,能不能不圓啊!

  生:月亮,你快躲起來吧!

  生:月亮,你真沒人情味,你看我這么孤單,還來刺激我。

  師:是呀,圓圓的月亮,那么明亮,那么皎潔,但此時在蘇軾眼中卻是那么刺眼,一點也不可愛了。

  師:可是月亮真的是無情的嗎?你覺得蘇軾埋怨月亮有理由嗎?

  生:我覺得沒理由,因為月有陰晴圓缺―――

  生:我覺得有理由,因為蘇軾很寂寞,他思念弟弟又不能見到他,所以就怪起月亮來了,情有可原。―――(理解“寬慰”略)

  (創設這一情景,是為了讓學生真正走入詞人心靈,設身處地為他著想,深入體悟蘇軾因思念而悵恨,但又從悵恨之中自我寬慰、自行解脫,從而張揚豁達大度、熱愛人生的積極向上的思想。)

教學案例及反思 篇11

  《示兒》教學案例及反思  

  創設情境,激發期待  

  開課前,低沉悲傷的樂曲已經在教室里響起,同時,投影出示了一幅圖:夜晚,一間茅草屋內。昏黃暗淡的燭光下,一位頭發花白、面容憔悴、神情憂傷的老人艱難地靠在床上。地上,跪著一位淚流滿面的年輕人。     

  學生聽得很認真,觀察得很仔細,但臉上寫滿了疑問。  

  我問:“看了圖,聽了音樂,你們有什么要問老師嗎?”  

  學生a:“課件的背景音樂聽起來令人悲傷,畫面中的兩個人物,一個淚流滿面跪在地上,一個奄奄一息地半在躺在床上,他們為什么如此悲傷?”  

  學生b:“畫面中的兩個人是誰?他們是什么關系?他們在說些什么?”  

  肯定了學生的質疑精神以后,我和著悲傷的樂曲用低沉的聲音講述了畫面上的故事:  

  這是一個風雨交加的夜晚,一間簡陋的茅草屋里,燭光閃爍,忽明忽暗。床上躺著一位頭發花白、奄奄一息的老人。他真切地感到自己將不久于人世,于是,他把兒子叫到床前,用微弱地語氣交代遺囑。這位老人就是我國南宋著名愛國志士、大詩人陸游。(板書:陸游)他的遺囑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示兒》。(板書:示兒)陸游是一個偉大的愛國詩人。那他臨終那夜留給兒子的遺囑到底是什么內容。同學們不妨猜一下,他或許會交代什么?(生:他可能會告訴兒子,自己快不行了,孩子一定要照顧好家人。他也可能會告訴兒子,要好好念書,將來要有出息。)打開書,讓我們一起去了解陸游的遺囑內容到底是什么吧。  

  反思:  

  現代教育學心理學告訴我們,課堂氣氛直接影響一堂課的教學效果。因此,要上好一堂課,開課的時候,教師首先要通過有效的調控方式,引導學生由某一特定的情景轉移并沉浸在教材所規定的情感氛圍中,讓他們自然而然地體會文本所呈現的內容。教師是調節課堂氣氛的主導,在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引導和調節學生的情感,激起學生在情感上的共鳴。這樣,教師、學生、文本三要素就會協調、融合。 

  在這個開課過程中,教師事先什么也沒有說,只是利用多媒體課件的音樂、圖片,誘發學生的好奇心。然后輔以生動的語言,動情地敘述故事。音樂、圖片、教師講的故事,這一切構成了一個“場”,引導學生沉浸在教材所規定的情感氛圍中。學生眼前似乎浮現了陸游臨終前交待遺囑的那一幕,對《示兒》這首詩的內容也多了幾分期待。  

  《示兒》教學案例及反思  

  利用期待,延伸閱讀  

  《示兒》教學即將結束。  

  一學生好奇地問:“老師,我想知道南宋朝廷的軍隊最終有沒有收復中原失地?陸游的心愿到底有沒有實現?”  

  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們紛紛議論開了。他們有如此強烈的求知欲,正是我所期待的——讓學生帶著自己發現的問題閱讀文本材料,學習效果肯定不錯。  

  我順勢投影出示宋末林景熙的幾句詩:青山一發愁蒙蒙,干戈況滿天南東。來孫卻見九州同,家祭如何告乃翁?然后告訴孩子們,用心去讀這幾句詩,答案就在其中。  

  于是,學生為了尋求答案,都迫不及待地讀起了補充內容。片刻后,他們紛紛舉起手,興奮地叫嚷著,看來發現不小。  

  生a:我認為國家是統一了,但不是陸游一生所期待那種統一。“來孫卻見九州同,家祭如何告乃翁?”說明陸游的后世子孫不知道該怎樣把“統一”的消息告訴他,他們肯定有難言的苦衷。  

  生b:我也認為國家最終統一了,但人民并沒有歡呼雀躍,而是有一些悲傷。我們知道,借景抒情,“青山一發愁蒙蒙”,遠望青山,而“愁蒙蒙”,可見作者心里很郁悶,很憂愁。  

  生c:我同意他們倆的觀點。老師您看這句“來孫卻見九州同,家祭如何告乃翁?”跟《示兒》的內容有著緊密聯系,是作者讀完陸游的作品后寫的,也是對陸游期待的回答。  

  師:同學們體會得很好。陸游一生沒有看到南宋軍隊統一全國,他的后世子孫是見到了國家的統一,但那是蒙古大軍占領了中原大地、最終完成的統一。后世子孫該如何告訴他這樣的統一呢? “家祭如何告乃翁?” 林景熙這句問得好呀!最終還是沒有看到國家的統一,對陸游、林景熙以及南宋人民來說這是無法言表的悲事、憾事。  

  讓我們帶著深深的遺憾之情再一次朗讀陸游的《示兒》。  

  反思:  

  有些課文,常常會涉及到許多與課文內容相關的問題,這些問題也正是學生非常感興趣、想要了解的知識,他們對這些問題懷有強烈的期待,并往往有自己猜測及答案。案例2中,學生對“陸游的心愿到底有沒有實現”的產生了詢問,教師在他們強烈的期待與多元的“猜測”中補充宋末林景熙的詩作,拓展閱讀新的文本。這是一次重新理解《示兒》、走近陸游的機會,也是學生獨立接觸相關文本,提高閱讀能力的機會。對學生的閱讀期待,敏銳捕捉、巧妙引導,適時出示補充閱讀材料,我們的課堂會萌生出更多難以預料的精彩瞬間。  

  《示兒》教學案例及反思  

  拓展練習,讀寫結合  

  這是一個讀寫練習,要求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描繪想象的畫面,改寫古詩。  

  師:《示兒》全篇反映了一個“悲”字。你想通過哪些方面的描寫來表達這種情感?  

  生:環境。風雨交加的夜晚,給人沉悶壓抑的感覺,能很好地烘托氣氛。  

  生:蠟燭。燭光閃爍不定,忽明忽暗。有詩為證:蠟炬成灰淚始干,替人垂淚到天明。看到陸游為國家操勞到生命的盡頭,還沒見到國家的統一,蠟燭都流淚了。  

  師:我們常說“借景抒情”,將自己的感情轉移到景物上去,通過景物及環境的描寫來表達某種情感,這種考慮很恰當。  

  生:人物。通過人物神態、外貌、語言、心理等方面的描寫反映其內心無盡的愁緒。  

  師:(欣喜地)舉例具體說說,好嗎?  

  生:如家人與病臥在床的陸游的對話,可以寫出陸游的為國家尚未統一而悲,家人為即將失去好父親、好丈夫而悲。  

  師:說得好。如果大家把環境、人物、事件三者關系處理好,這篇小練筆一定會很精彩。動筆吧!  

  反思  

  培養學生的讀寫能力,是語文教學最主要的目的;讀與寫的結合,是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率最主要的手段。教學中開課的故事、圖畫內容以及文本本身都為學生的創作提供了必要而實用的素材。學習過程中,學生已經奠定了相當的創作情緒,他們既被陸游的愛國情懷所感染,又為其壯志未酬而唏噓不已。學生擁有了“寫作素材”和“寫作情緒”,教師又啟發他們從故事發生的環境、人物情況、事件經過等方面著手思考、表達,從而把文本學習與小練筆有效結合,把“讀”與“寫”有效結合。“不憤不啟,不悱不發”,當“憤、悱”都具備以后,啟發、鼓勵學生一吐為快,是語文教學的新境界。 

教學案例及反思 篇12

  《春曉》是人教版課標實驗教材語文一年級下冊的一篇選文。這是一首家喻戶曉的古詩,對于小學一年級的學生來說也是熟悉不過了。學生們在很小的時候就耳熟能詳,背得滾瓜爛熟了。在學習這一課時,我在教學模式上作了一些突破。結合學生的心理特點,通過巧妙新穎的教學設計,創設一些具有競爭氛圍的教學情景,讓學生扮演主角,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激活課堂氣氛,很好地培養學生自讀古詩的能力。

  【教學案例】

  在上新課前,我宣布《春曉》這一課采用“自學加點撥”的學法,男女生分為兩組進行自學對抗賽。要求學生在預習這首古詩時,不但要讀熟,而且要請教老師或家長來弄懂詩的意思,說一說你讀懂了什么。等上課時,老師會給大家一個驚喜。學生們聽了都很好奇,紛紛猜測驚喜是什么,課后都準備得很積極。

  第二天上課時,我先進行了一個引言:“今天,我們要上一節特殊的語文課,男女生學習古詩對抗賽現在開始。”一語落地,學生群情激越,紛紛舉手要上臺講解頭一天布置的任務。每一學生完畢,我會進行一個小結,點出哪些知識是需要我們了解的,哪些是要我們識記的。學生們沒有了平時上課時的平淡,代之而起的是一種欣欣向榮的學習熱情。最后,比賽結果是女生贏了。但男生也并不氣餒,紛紛表示下次再努力,一定會贏的。

  課到這里,好象該結束了。“不是還有驚喜嗎?”學生們可沒忘提醒我。“是什么呢?驚喜是──要你們給《春曉》穿件新衣服,把這首詩編成一個故事。” “啊?古詩還能變成故事?”學生們可驚奇了。奇怪歸奇怪,孩子們可都不甘示弱,紛紛準備起來。

  不一會兒,一個個動聽的故事從孩子們的嘴里飛了出來。你聽──

  “美麗的春天來了,天氣暖洋洋的,睡著可舒服了!孟浩然一覺醒來,發現天早就亮了。他躺在床上,聽見屋外到處都是悅耳動聽的鳥叫聲,唧唧喳喳的,真熱鬧!他連忙起床,走到窗口一看。呀!院子里的花兒怎么落了那么多?地上到處是鮮艷的花瓣。哦!大概是昨天晚上刮了很大的風,下了很大的雨吧!春天真美啊!”

  聽著孩子們的故事,我心里不禁樂開了花!古詩的意思在孩子們編故事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地全部掌握了。我還用得著逼著他們去枯燥地記古詩意思嗎?

  最后,我們評選出了三名“編故事大王”給予了獎勵。并且我和孩子們約好了,下次學古詩,我們再來比一比誰編的故事好。

  我用這樣的一個設計成功地激發了孩子們的學習熱情,激發了學生對古詩的閱讀熱情,課堂氣氛達到了空前的熱烈,課文的重點難點也都在不經意中迎刃而解。我教得舒心,學生學得開心!

  【教學反思】

  這堂課的氣氛始終非常活躍,由于學生對教材內容預習深入,教學設計新穎獨特,因此教學效果基本達到了預期的目的。同以往的教學相比,這堂課最突出的特點是學生學習興趣極強,對課文挖掘深度遠遠超過平時。

  這堂課上完后,在學生的交流中我聽到這樣的話:

  “語文課真好玩!”

  “這真是我上過得最有意思的一堂語文課了。”

  “我喜歡上語文課。”

  很久以來,我一直不明白,我們的語文為什么變得干枯無趣了?現在我明白了,事實上是我們教學的主導思想存在問題。當我們把提高學生興趣放在提高學生成績之前時,我們完全可以改變語文在學生心目中的位置。只是這一點要得到廣大學生、老師、家長的理解還不容易,畢竟還有很多人尤其是家長對“學習興趣會使人最終取得成功”還缺少長遠的眼光。這就需要我們堅持下去的勇氣。

教學案例及反思 篇13

  ……

  師:齊讀課題。

  生:齊讀課題。

  師:從課題中你體會到作者對人生的態度是什么?

  生:珍惜。

  師:把你的體會送進去再讀課題。

  生:讀課題。

  師:還體會到了什么?

  生:對人生的熱愛。

  師:把自己的體會送進去再讀課題。

  生:讀課題。

  師:還有什么體會?

  生:高尚的人生態度。

  師:那就是不低級不庸俗的人生態度。

  師:還有什么體會?

  生: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

  師:把自己的體會送進去再讀課題。

  生:再次齊讀課題。

  師:聯系生活實際說說,怎樣的人生態度是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

  生1:遇到困難和挫折不恢心,不悲傷、不嘆氣。

  生2:有理想,有追求。

  生3:敢于同命運抗爭。

  師:那么,美國19世紀著名的浪漫主義詩人朗費羅,他認為怎樣的人生態度才是值得我們禮贊的呢?我們一起到文中去看看吧。

  生:自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

  師:喜歡第一節的同學一起讀,其它同學看看自己從中體會到了什么?

  生:部分學生讀第一節。

  師:在這一節中,作者讓我們怎樣做,這樣的人生態度才是積極樂觀的、值得人們禮贊的?

  生:不要做任命運驅使的牛羊。

  師:命運怎樣驅使?

  生1:叫我們朝哪里,我們就往哪里。

  生2:叫我們干什么,我們就干什么。

  師:被人拿著鞭子驅趕的人就是?

  生(齊):牛羊。

  師:那我們要怎樣做呢?

  生:在戰斗中做一名闖將。

  師:戰斗?戰斗在哪里?

  生:戰場上。

  師:什么地方的戰場上?

  生:世界這個遼闊的戰場上。

  師:作者把什么比作戰場?

  生:世界。

  師:我們常說,讓世界更加美好、和諧。這里,怎么說世界是戰場呢?難道作者希望世界隨時隨地都戰火紛紛、硝煙迷漫嗎?

  生:不,雖然我們現在沒有拿槍、沒有拿炮,也看不到紛紛的戰火,聞不到迷漫的硝煙,但到處都有激烈的競爭,這競爭就是戰爭。

  師:在這激烈的競爭中,我們應該怎么做呢?

  生:做一名闖將。

  師:否則?

  生:否則我們就會落后,就會被淘汰。

  師:我們不僅在要戰場上做一名闖將,我們在哪里也應該做一名闖將?

  生:在人生的舞臺上。

  師:在這里,作者又把什么比作什么?

  生:把人生比作舞臺。

  師:人生怎么會像舞臺?

  生1:(說不好)

  生2:(理解有誤)

  生3:人生的許多經歷豐富多彩,就像一個絢麗的大舞臺。

  (學生在這里卡住了。)

  師:一個人的一生要經歷許多事,同時也要走過許多路。在這條漫漫的人生路上,我們會看到許多美麗的風景,也會經歷許多感

  人的故事。因此,這路就像?

  生:舞臺。

  師:而我們所看到的、所經歷的,就像是正在上演的?

  生:精彩節目。

  師:作者告訴我們,在人生這個壯麗的舞臺上,我們也應該做?

  生:一名闖將。

  師:怎樣闖?

  生:不做任命運驅使的牛羊。

  生2:要敢于同命運抗爭。

  生3:要努力,要奮斗。

  師:這樣的人生態度才是值得?

  生:禮贊的。

  師:既然這樣的人生態度才是值得我們禮贊的,那讓我們振奮起來行動吧。

  生:齊讀最后一節。

  ……

  反思:我一直在想,透過這首詩,如何來解讀朗費羅的人生態度,如何理解他對人們的期望。直到教學這首詩時,我仍然感到迷惘。我想,編者把這篇文章安排在以“生命”為主題的這個主題單元里,應該還有編者的意圖:是不是想讓我們的孩子應該知道生命的價值和意義之所在?因著這樣的理解,我在教學一文時,讓孩子們理解小草的生命價值和意義——那就是不畏艱辛、奮然向上;在教學《琥珀》時,讓孩子們理解生命價值的永恒。因此,在教學本文時,我著力引導孩子們樹立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這樣的人生態度才值得人們帶著崇高的敬意去贊美,借此讓孩子們明白,這樣的生命才有意義,才有價值。

教學案例及反思 篇14

  課前分析:

  教材分析:

  《秦兵馬俑》是蘇教版小學語文第十二冊教學內容,本案例是第二教時,教學目標是通過文本的誦讀感悟,理解兵馬俑眾多的類型、鮮明的個性,感受中華民族悠久燦爛的文化以及古代勞動人民無窮無盡的智慧,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學情分析:

  六年級學生,特別是農村孩子,對秦兵馬俑的了解很是膚淺,有的甚至從未接觸。因此,對文本的閱讀與理解存在一定的障礙。但是,由于計算機的普通教育,學生們已具備了一定的信息素養,所以,開展網絡環境下的語文教學實踐活動對學習本篇課文可行而必要。

  教學思路:

  首先播放秦兵馬俑的視頻錄像,使學生初步感知兵馬俑,激發起學習的興趣;接著借助網絡,讓學生觀察類型各異、惟妙惟肖的兵馬俑圖片,展開豐富的想像走近一個個兵馬俑,聆聽他們的聲音,感受他們的思想,觸摸他們鮮活而靈動的內心世界;最后,播放規模宏大的俑坑視頻,誦讀抒情的文本,展開網上對話交流,激發強烈的民族自豪感與愛國熱情。

  教學準備:網絡多媒體教室、《秦兵馬俑》專題學習網站

  教學過程:

  [一]播放視頻,談話激趣

  教師行為:

  1、同學們,老師帶來了一段秦兵馬俑的視頻請大家欣賞,思考:看了錄像之后,你有什么感受?

  2、播放錄像。

  學生行為:

  1、觀看視頻錄相。

  2、交流感受。

  小結:法國前總理希拉克看了兵馬俑后,不由贊嘆:“這是世界上的第八大奇跡”。許多來中國的旅客都說:“到中國不到西安,等于沒有到中國;到西安不看兵馬俑,等于沒有到西安”。秦兵馬俑之所以能得到這么高的贊譽,除了因為它的規模宏大外,還因為它的類型眾多、個性鮮明的藝術價值,今天這節課,就讓我們走進這一個個惟妙惟肖的兵馬俑。

  【設計意圖:通過視頻,讓學生初步感知秦兵馬俑的規模、類型與神態,激發起學生的閱讀期待。】

  [ 二]合作探究、學習文本

  (一)學習3-9自然段,感受兵馬俑的類型

  教師行為:

  1、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課文3-9小節,思考:課文寫了哪些類型的兵馬俑,在這些眾多的兵馬俑中,你對什么俑最感興趣?

  (教師行間巡視,提醒學生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

  2、引導學生討論:課文寫了哪些類型的兵馬俑?(按照學生的發言,依次點擊網絡課件出示“將軍俑、武士俑、騎兵俑、車兵俑、弓弩手、馬俑”的圖片,讓學生感知各種類型的兵馬俑)

  3、這些兵馬俑,每一件都惟妙惟肖,請“打開《秦兵馬俑》專題學習網站”,進入“兵馬俑的類型”學習版塊,圖文結合,觀察、學習自己感興趣的兵馬俑,思考:你對哪些兵馬俑感興趣,它們有些什么特點,由此你想到什么?

  (學生可自己單獨思考,也可鄰桌討論,還可下位互相交流,努力營造寬松和諧的課堂氛圍,使學生在心情愉快中獲取知識、形成能力。)

  4、播放秦軍勇猛的作戰視頻錄相。

  學生行為:

  1、借助網絡,圖文結合,自主、合作學習各種類型的兵馬俑。

  2、大組交流。

  ①將軍俑、武士俑、騎兵俑、車兵俑、弓弩手、馬俑的特點;

  ② 學習文本的感受。

  (一、兵馬俑高大威猛、英勇善戰、類型眾多、分工明細、訓練有素,二、作戰一定百戰百勝、所向披靡。)

  【設計意圖:充分發揮網絡環境的教學優勢,創設寬松民主的氛圍,引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在理解文本、獲取知識、形成情感的同時,培養學生多方面的學習能力。】

  (二)學習第10自然段,感受兵馬俑的神態

  教師行為:

  1、一個個兵馬俑是一件件的藝術珍品,走近他們,仿佛能聽到他們的呼吸,感受到他們鮮活的思想。請大家自由讀課文第十小節,思考:課文寫了哪幾種形態的兵馬俑?

  2、組織學生進入“兵馬俑神態”學習版塊,觀察神情各異的兵俑。

  3、引導學生依據文本句式進行補白:還有哪些神態的兵馬俑。

  學生行為:

  1、朗讀課文,感知神態各異的兵馬俑。

  2、到“圖片庫”中找尋文本描寫的四種神態圖片,逐一交流。

  3、借助圖片資料,仿照課文句式,補充“……”內容。

  4、學生配樂朗誦,美讀課文。

  【設計意圖:利用網絡課件,讓學生“走”近一個個兵馬俑,認真觀察他們的神態,展開豐富想像,觸摸它們的呼吸,聆聽它們的聲音,感受它們的思想,努力讀出“文字背后的東西”。】

  (三)學習11自然段,感受兵馬俑的輝煌

  教師行為:

  1、播放兵馬俑軍陣排列錄相;

  2、引導學生思考:通過錄相,你想到了什么?

  學生行為:

  1、自由朗讀課文。

  2、交流體會。

  3、齊讀課文:秦兵馬俑生動地再現了當時秦軍雄兵百萬、戰車千乘的宏偉氣勢。這在古今中外的雕塑史上是絕無僅有的。

  【設計意圖:視頻欣賞與文本朗讀結合,再次感悟兵馬俑宏大的規模,眾多的類型以及個性鮮明的藝術特色。】

  [三]、拓展延伸,總結升華

  教師行為:

  1、老師帶來了秦兵馬俑的補充資料以及一些相關網站,請大家點擊瀏覽。

  2、閱讀完畢后,思考:你最想說的是什么?登錄“在線交流平臺”,將自己的話發表在論壇里。

  學生行為:

  1、瀏覽網站“知識拓展”學習版塊。

  2、在線交流。

  3、學生辦“兵馬俑手抄報”或“兵馬俑電子小報”

  【設計意圖:發揮網絡獨具的互動功能,引導學生在線交流、盡情傾吐,在相互的交流、探究中,加深文本的理解。】

  二、教學反思

  1、網絡環境有助于學生新知的學習。農村孩子知識面相對來說比較狹窄,對出土于西安臨潼的兵馬俑更是知之甚少,即使了解,也只是電視或讀物中偶有耳聞,多半膚淺而零碎;而憑借網絡,就會使遙不可及的兵馬俑以圖片、聲音、視頻等多種形式形象地展現于學生眼前,為文本的學習提供了條件與基礎,對于閱讀教學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2、網絡環境有利于學生主體作用的發揮。基于網絡環境的教學實踐,以建構主義理論為依托。它通過豐富資源的提供、良好交互平臺的搭建,學生在理解文、獲取知識的同時,培養了自主、合作、探究等多方面的能力,學生學得主動、輕松、愉快,完全摒棄了那種“教師講、學生聽”的傳統教學模式。案例中對于秦兵馬俑多種形態的自主點擊欣賞,拓展延伸中的“補充資料、網站”“交流平臺”的構建,都極大地調動了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而且,對于文本的理解起到了很好的提升作用。

  3、主題學習網站是開展網絡環境下閱讀教學的極好方式。紛繁、浩瀚的網上資源對于小學生來說,畢竟難于甄別與取舍。為了更好地提高課堂四十分鐘的教學效率,教師課前將網上的相關資源進行搜集篩選整理,并制成基于課文的主題性學習網站,十分必要。如《秦兵馬俑》一課的教學,主題性網站的建設,就大大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當然,網站的建設,要注意教學資源的豐富性、針對性、有效性,還要注意它的互動性,使其成為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平臺,只要這樣,網絡環境下的閱讀教學實踐就會彰顯出燦爛的豐采與魅力。 

教學案例及反思(通用14篇) 相關內容:
  • 《貝殼》教學設計及反思(精選2篇)

    《貝殼》是人教版初中語文新增的一篇自讀課文,在這篇課文的教學過程中,我按照新課程標準去引導學生自讀課文,感悟人生,現將上課情況簡介如下并略做評述。...

  • 《小蝦》教學設計及反思(通用12篇)

    一、教學目標 1、認識生字8個,會寫生字10個。 本課生字有一定難度,如“缸”的部首是“缶”,應指導學生正確書寫;“甚”的部首是“其”。...

  • 《秋游》教案及反思(精選13篇)

    導入新課一、釋題提問:什么叫做秋游,就是秋天出去游玩。齊讀課題。那春天出去游玩,叫做什么呢?春游!今天王老師要帶領大家進行一次紙上的秋游。二、新授1.第一自然段。...

  • 《山寨》第二課時教學設計及反思(通用7篇)

    教材分析:本課教材描寫的是山寨的自然風光,旨在讓學生通過閱讀體會山的美麗與神奇,引導學生熱愛自然,親近自然,體驗與大自然和諧相處的感受。...

  • 《西門豹》教學案例及反思(精選16篇)

    《西門豹》是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的一篇課文,主要講了戰國時候,魏王派西門豹管理鄴這個地方,西門豹深入群眾,調查研究,破除迷信,興修水利,使這里年年得到好收成。...

  • 《影子》教學實錄及反思(精選16篇)

    一、有關背景該班的學生思維較活躍,表現欲望較強,且活潑、好動、愛玩,控制能力差。在教師的培養和指導下,已經初步形成了“小組合作學習” 的習慣,養成了“質疑問難” 的問題意識。...

  • 《燕子》教學案例及反思(通用17篇)

    教學目標:一、知識能力:1、學習生字新詞,理解詞語的意思。2、朗讀課文。找出課文是從哪幾個方面描寫燕子的,表現了燕子怎樣的特點。3、學習按一定順序、抓住特點的觀察方法。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摘抄積累句子。...

  • 《頤和園》教學案例及反思(精選12篇)

    【情景說明】1、教材分析:頤和園是一座依山抱水、氣象萬千的皇家園林,是中國傳統造園藝術的典范。長于鑒賞的乾隆皇帝有詩云:“何處燕山最暢情,無雙風月屬昆明。...

  • 中班手美術教案及反思(精選5篇)

    一、活動目標:1,認識手的外形特征和功能,知道人人都有一雙手,教育幼兒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還要幫助成人做 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2、培養幼兒的觀察興趣和仔細觀察的習慣。...

  • 《世界多美呀》教學案例及反思(精選3篇)

    案例分析:《世界多美呀》是蘇教版小學一年級下冊中的一篇課文。課文以童話故事的形式出現,借一只剛出生的小雞的口吻,敘述了她認識世界的全過程,從中感受大自然之美,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 《西門豹》教學設計及反思(通用15篇)

    教學目標:1.通過了解西門豹懲辦首惡,教育百姓的經過,認識西門豹是一個具備仁、智、勇三種可貴品質的人才,即我國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提出的三達德。2.學習抓住人物表現體會人物品質的方法。3.培養學生閱讀要有一定速度的意識。...

  • 《秋游》教學設計、說課及反思(精選16篇)

    《秋游》教學設計教學目標:1. 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生字組成的詞語。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3.感受秋天的美好景象,激發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 《翠鳥》教案及反思(通用15篇)

    5、翠鳥學習目標1會認11個生字,會寫13個生字。正確讀寫翠鳥、葦稈、腹部、襯衫、透亮、泡泡、又尖又長、清脆、一眨眼、逃脫、飼養、漁翁、石壁、打消、念頭等詞語,摘抄描寫翠鳥外形和動作特點的句子。...

  • 《藏戲》的精品教案及反思(精選15篇)

    《藏戲》從藏寫的形成和特色兩方面對藏戲進行了詳細具體的說明。文章在內容、寫作順序和表達方式上都有其獨特之處。如何把知識點不露痕跡地融合在教學過程中,是教者要認真考慮的。...

  • 卡羅納教案及反思(精選2篇)

    一、教學目標:1、認識5個生字。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課文的思想感情。3、讀懂課文內容,激發學生關愛他人,幫助他人的情感。二、教學重點:引導學生了解大家在卡羅納遭到不幸時是怎么做的,并交流各自的閱讀體會和感受。...

  • 美術教學反思
主站蜘蛛池模板: 91?清在线视频 | 777婷婷| 色综合久久久久综合99 | 免费av片 | 剑来动漫在线 | 精品1区2区3区4区 |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va在线观看 | 人人玩人人添人人澡东莞 | 亚洲国产精品黑人久久久 | 717影院理论午夜伦八戒秦先生 | 国产一级a在线观看 | 久久精品中文字幕人妻 | 久久久网页 | 福利视频午夜 | 熟女系列丰满熟妇AV | 国产高清激情在线观看 | 日本精品一二三区 | 国产精品久久久十八禁 | 在线视频免费观看 | 色吧综合 | 野花社区www官网在线观看 | 免费观看呢日本天堂视频 | 99视频在线观看视频 | 少妇被爽到高潮喷水久久欧美精品 | 亚洲成人首页 | 亚洲精品a级九色 | 国产精品女人视频 | 最新久久 | 妓女嫖客叫床粗话对白 | 久草青青草 | 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久夜夜爽 | 亚洲国产精品高清久久久 | www久久| 日本一区二区免费在线播放 | 中文字幕在线视频2019 | 天天摸天天添人人澡 | 成人黄色片在线观看 | 六月婷婷影院 | 国产福利免费视频 | 91精品国产综合久久久久久 | 夜夜欢性恔免费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