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字三》教案及反思(通用2篇)
《識字三》教案及反思 篇1
教學目標:
1 認識11個生字,會寫8個字。
2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祖國的偉大。
3 有熱愛祖國的感情,對三字經這種語言形式感興趣。
課時:2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 朗讀課文,對三字經這種語言形式感興趣。
2 認識11個生字。
3 指導寫好4個生字,養成良好的寫字習慣。
教學準備:
(1)制作生字、風景課件(祖國地圖、山川、黃河、長江、長城、珠峰、中國臺灣島、海峽、民族)
(2)生字卡。
教學過程:
一 激趣導入
1 激趣導入:
祖國是我們的母親,我們是祖國的孩子。我們都愛偉大的祖國。我們的祖國,山河壯麗,景色優美。
學生說說所見的旅游景色。
師投影4幅風景圖。
2師:我們的祖國,山川美,語言文字也很有意思呢!短短的三字經,就把祖國的許多美景概括出來了。
我們一起來欣賞吧!
板書:識字3
二 初讀課文
1 師范讀。
2 生初讀。
要求:讀三次,讀準每個字音,讀流利。
3 開火車朗讀,檢查字音。
三 學詞識字
(一)游戲:旅游識詞,買門票
電腦課件投影:
1 “小眼睛”旅游團歡迎你
師:“小眼睛”旅游團要帶同學們到祖國著名的風景區去游覽。大家想參加嗎?
旅游團給我們買了幾張門票,如果你把門票上的字讀準了,老師就送一張門票給你。再帶同學去看風景。
2 投影帶拼音生字詞:
shenzhou shanchuan huanghe changjiang zhufeng tai wan dao hai xia min zu
神州 山川 黃河 長江 珠峰 中國臺灣島 海峽 民族
3 投影不帶拼音詞語,讀對了出示相應圖片。(獎勵自制“門票”一張)
神州 山川 黃河 長江 珠峰 中國臺灣島 海峽 民族
指名讀,正音。
(二)識字
(白板貼出生字卡::神 州 川 涌 島 隔 峽 與 陸 民 族 )
門票上出現的這些生字,你有辦法記住嗎?
同桌合作討論識字方法。(同時投影提示:識字方法:加一加 減一減……)
學生說方法。
開飛機給生字組詞。
齊讀卡片:“shen,神州的神,示字旁,左右結構。”,“……”
四 寫字指導
寫好字,要先觀察,看清結構寫字才漂亮。
(一)投影字卡:川 州 (兩兄弟)
1 生觀察字在田字格的位置,說說怎么把字寫好。
2 電腦老師教寫字方法。
3 師板書,學生齊教方法。
4 生仿寫。選一選,你寫的哪個字寫得最美。打上 △ 號。
(二) 投影字卡:民 族
1 問:你知道哪些少數民族?我們班那些同學是少數民族?
2 投影書上43頁少數民族圖,齊讀。
3 看字卡,你要提醒大家寫好哪個筆畫?注意什么?
4 師寫字,生書空。
5 生書寫。
6 展示,評價(自我評價、他人評價)。
(三)最佳化妝師
找出自己或同桌寫得不夠好的字,給它化化妝,參加二次選美,打上 △ 號。
第三冊《識字3》教學反思
華南農業大學附小 陳慰娜
新學期,天河區開展識字教學模式的研討活動,我校語文組積極響應,經過集體備課,本人在9月29日上了一節公開課——第三冊《識字3》,并取得較滿意的效果。現談一談我的教學感想,請各位老師多多指教。
我的教學思路是:讀通課文——學詞識字——寫字指導。重點為學詞識字和寫字指導。
單純的識字會比較枯燥,于是我上網搜集了與課文相對應的風景圖片,做成幻燈片,以觀光的游戲形式來激發學生識詞識字的興趣,感受祖國的壯美。使識字環節變得活潑、有趣!
指導寫字是我們低年級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由于每課書要求寫得字較多,故老師只需選其中幾個結構復雜、筆畫易錯的字作指導即可。第一課時,我選取識字環節中出現的4個“四會字”作指導。通過“觀察位置——指導方法——范寫——仿寫(巡視)——展示評價”幾個步驟,讓學生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其中,展示評價是很受歡迎的環節,它使寫好字的學生更自信,寫不好的學生更自覺改進。
教學中值得我思考的問題是:
1 要控制好“識字”與“寫字”兩個環節的時間,不要顧此失彼。
2 第一課時最好能把要求寫的字全部寫下來,老師選取難字做指導后,留時間給學生練寫,老師巡視,給予表揚、指正,發現問題及時展示、糾錯。
3 對于文中出現的多音字(如“朝、興”),老師要讓學生辨析、組詞,以助理解。
《識字三》教案及反思 篇2
《識字三》教學反思
我神州 ,稱華夏 ,山川美 ,可入畫。
黃河奔 ,長江涌 ,長城長 ,珠峰聳。
中國臺灣島 ,隔海峽 ,與大陸 ,是一家。
各民族 ,齊奮發 ,爭朝夕 ,興中華。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閱讀“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本文是一篇韻文,通過朗讀感受其中的韻律美和祖國山川美。語文閱讀不是生活中隨意的消遣性閱讀,漫無目;也不是一般的了解性閱讀,淺嘗輒止;它應該是一種投入的欣賞性閱讀,應當以一種積極的審美心態,集中全部的心智去感受、理解、欣賞、評價文本中的人與事、景與物、情與理,不僅觀其“言”,還要品其味,悟其神。
孩子們朗誦起來朗朗上口,不一會兒就背過了。但是孩子們可能是早就預習過,對錯誤的讀法也是根深蒂固:“興中華”的“興”字,應該是讀一聲平,可是孩子們讀成了“xìng”。反復改正,單獨拿出來讀、男生讀女生聽、女生讀男生聽、同桌練習讀檢查,可是效果還是不好,即使在快下課時,孩子們改了,可下一節課再讀,又有錯的。真是再一次讓我嘗到了“改正一個錯誤習慣比形成一種好的習慣要難得多”!
二年級語文上冊《識字3》教 學 反 思
百花坪小學 李金枝
《識字3》是一篇識字課文,類似三字經,三字一句,讀起來朗朗上口。這篇課文雖然只有短短的48個字,但容量非常大,祖國的山川大地,黃河洶涌澎湃,長江一瀉千里,珠峰高聳入云,中國臺灣隔海相望,祖國渴望統一,小朋友應該努力學習,興我中華。需要很多的課外知識,才能加深對課文的理解。本文生字也非常的多,有12個是新認識的字。通過對課文的學習,感受祖國的偉大,激發對祖國的熱愛之情。
我請學生自主探究,學習生字,交流識記生字方法。編兒歌,猜謎語來記生字。如:山被夾住了(峽);河水一涌,勇士就沒力氣了(涌);海洲一座山,鳥兒好家園(島)…,教學活動是教師教與學生學的有機結合。“教”體現的是教師對學生“學”的主導作用,表現為提出學習的目標、要求,指導學習的方法等。這種主導作用只有通過學生的主動學習才能實現。生字詞的學習通過學生喜歡的方法來學習,讓他們自主的學習,增強學生學習的興趣。
對學習者的研究應該真正進入教師確定目標的視野,而學生的學習基礎,學習方式,學習需求等要素則是目標確定的首要來源和依據。研究學習者的“起點”,其實質是確定學生的需要起點和需要層次。二年級的學生對祖國地理山川方面的認識是比較貧乏的,而本文涉及這方面的知識又比較多。我就在網上搜集了一些祖國山川風景,制成圖片,把課文作成句子卡片,讓學生三人一組誦讀句子,然后通過欣賞圖片,把句子卡片貼到合適的風景圖片下,學生貼對了,就說明對文中的句子基本理解了。然后讀課文,說說你讀懂了什么,還有哪些不懂的地方?學生通過自己的朗讀,提出了好多不懂的地方,如:神州、華夏是什么意思?可入畫是什么意思等問題。我先請同學們來回答,同學們不能回答的問題,我再解釋。這樣既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又讓知道答案的同學體驗了成功的喜悅,當了一回小老師。激發學生學習的欲望,因為不明白所以認真聽。
本文只有短短的幾句話,“我神州,稱華夏,山川美,可入畫。”山川美,山有哪些山呢,川是河流的意思,河又哪些河呢?讓學生說說你知道祖國有哪些山,哪些河?圖文結合,把圖片美和文字美結合起來學。通過不斷地朗讀,感悟、理解課文。
本節課還有許多不足,如:識字方法欠靈活多樣,學生誦讀課文喜歡快讀、搶讀,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還需加強引導。在今后的教學中,我更要多學習,多反思。讓我班的學生語文知識,能力不斷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