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教案及反思(通用2篇)
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教案及反思 篇1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認真觀察第一至三頁插圖,使學生了解寫日記的意義、要求和方法。
2、培養學生堅持寫日記的習慣。
教學重點、難點及對策:指導學生認真觀察第一至三頁插圖,使學生了解寫日記的意義、要求和方法,培養學生堅持寫日記的習慣。
教學準備:掛圖
教學過程:
一、揭題導入。
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8)”之第一部分(板書:堅持寫日記)
二、指導觀察。
第一頁——上半部分——左上圖:
1、說說圖上畫的是什么?
2、小結:一個人或者家庭長期記日記,可以將日記收集整理出版。
3、寫日記有什么好處呢?
(1)能為自己提供寫作的機會,提高寫作水平。
(2)通過對看到的聽到的事情或者一些問題的思考,幫助自己總結成績或經驗教訓,進一步明白自己該怎么做、怎么想,提高自己的認識水平。
(3)一些事情時間長了總是會遺忘,寫日記可以克服這一點。(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就是這個道理。)
(4)寫日記可以幫助我們記憶從而積累一些珍貴的見聞或資料。
完成如下板書:
提高寫作水平 提高認識水平 克服遺忘 積累資料
第一頁——上半部分——右邊小圖:
1、畫面上有什么人,在干什么?
2、過渡:寫日記有什么樣的要求呢?該寫些什么內容呢?
第一頁——下半部分:
1、說說畫面上有什么人、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2、寫日記有哪些要求和內容?投影片映示:
(1)要持之以恒。
(2)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都可以成為日記的內容。
(3)用自己的語言寫想說的話。
3、小結:寫日記貴在堅持,最好不要斷斷續續;如果內容比較豐富,可以寫長一點,如果覺得沒什么話說,可以寫短一些(“有放話則長,無話則短”)。
板書設計:
提高寫作水平
提高認識水平
克服遺忘
積累資料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認真觀察第一至三頁插圖,使學生了解寫日記的意義、要求和方法。
2、培養學生堅持寫日記的習慣。
教學重點、難點及對策:使學生了解寫日記的意義、要求和方法,培養學生堅持寫日記的習慣。
教學準備:學生日記
教學過程:
一、指導觀察第二、三頁——左上、右下角:
1、這兩幅圖畫的是什么?說說這位同學的姿勢、態度怎樣,桌面上文具擺放得怎樣,用的什么本子?
第二、三頁——中間:
1、讀讀這些日記。
2、討論:這些日記內容怎樣?字寫得怎樣?日記有什么特別的格式?
板書: 年 月 日 星期 天氣
3、小結:書寫日記時與作文一樣,注意一個標點占一格。
4、看了這三篇日記,你有什么體會?
二、總結:
魯迅先生一生堅持寫日記,直至逝世前三天,為后人留下了寶貴的精神遺產;雷鋒寫下了大量的日記,留下了自己成長的足跡。很多在事業上有成就的人都有堅持寫日記的習慣,這對于他們事業的成功很有幫助。我們是四年級的學生了,一方面有一定的寫作能力,另一方面,今后的道路還很長,如果養成堅持寫日記的習慣,對于今后的成才是大有幫助的。
板書設計:
年 月 日 星期 天氣
第三課時
教學目標:
1、指導觀察第四、五頁圖畫,使學生懂得愛護圖書的意義和要求。
2、養成愛護圖書的習慣。
教學重點、難點及對策;使學生懂得愛護圖書的意義和要求,養成愛護圖書的習慣。
教學準備:掛圖
教學過程:
一、揭題導入。
書籍是人類的精神食糧。著名作家高爾基說過:“愛書吧,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八)”之第二部分(板書:愛護圖書)。
二、指導觀察。
上面兩幅:
1、圖畫的是什么地方?書架上圖書保管得怎樣?
2、那位同學在做什么?是怎樣做的?
3、結合圖畫,說說怎樣愛護圖書?(從怎樣整理、擺放、修補、翻看等方面討論)。
(1)圖書要分類整理和擺放,以便查找或借閱。
(2)要保持書架的清潔,營造良好的藏書環境。
(3)翻看圖書動作要輕,看到某處不能隨便打個折,而應使用書簽或者書中的絲線。
(4)不要把書卷起來看。
板書:分類整理和擺放 保持清潔 動作輕柔 不打折 使用書簽等不卷書
4、對照上述要求,說說自己平時是怎么看書的,存在哪些問題,該怎樣糾正?
下面三幅:
1、分別說說三幅圖的內容。
左下角:
(1)圖上有哪些人,在做什么?他們使用了什么工具?
(2)修補圖書時要準備哪些物品?修補時應注意什么?
(修補時要細心,盡可能把破損的地方修補好;如果圖書卷了角,要用手輕輕抹平,再壓一段時間,使卷角處保持平整。)
中間:
修補圖書時要兩人互相配合,提高修補質量。
右下角:
說說自己是怎樣到圖書館借書的?是否遵守圖書館制度,是否做到愛護圖書。
三、修補圖書練習:
把計算機課本和《古詩文誦讀》這兩本書的破損處修補好。
四、提出至期末進行一次書籍保管狀況的評比。
板書設計:
分類整理和擺放
保持清潔 動作輕柔
不折角 使用書簽等 不卷書 (課前思考和教學反思在下一頁)
課前思考:
本冊開篇就是培養良好的習慣,既然是培養良好的習慣,那與普通的課文應該區別開來,習慣的培養最重要的手段就是通過無數次重復實踐來養成,而不是靠理論學習而養成。
本課教學需要解決兩個問題:一是讓學生學寫日記,更重要的是如何讓他們懂得寫日記的重要性,能在今后的學習中養成寫日記的好習慣。二是培養他們熱愛圖書的好習慣。這兩個習慣的養成對學生的一生收益匪淺。
[課前思考]
我班學生從一年級下學期就已經開始嘗試寫日記,基本掌握了日記的格式,但是如何把內容寫具體,做到堅持天天寫日記,這需要培養良好的寫日記習慣。教學中,我準備先找出寒假中學生所寫的優秀日記在班上進行交流,再由文學巨匠交流的寫日記方法引導學生交流想法,明確寫日記的意義,尤其是能為自己提供寫作機會,提高寫作水平。讓學生更重視寫日記。同時,加強檢查和監督機制,開展班級優秀日記評比和展示,進一步激發學生寫日記的興趣。
《堅持寫日記》教學反思
通過本課的教學,學生明確了寫日記的意義、方法,進一步明確了格式要寫上某年某月某日、星期幾、天氣情況等等,要持之以恒,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都可以成為日記的內容,用自己的語言寫想說的話。無論在家中還是學校,寫日記和完成作業的要求是一樣的,必須要有正確的書寫姿勢,態度必須認真,一絲不茍,認真書寫,文具擺放整齊。可以用專門的日記本來寫日記。如果在家中完成日記,要有一個安靜的環境。
但是,寫日記,關鍵是貴在堅持,原先我只是布置學生一周寫一篇日記,但是如果要求學生堅持天天寫日記的話,部分學生肯定是不能堅持的,而且老師天天檢查日記任務也比較重,因此,我設想班級分層提出要求,對一些喜愛寫作的孩子嘗試一天一篇;鼓勵有了一定寫作基礎但對寫作還是有點畏難情緒的孩子盡量多寫,做到一周寫二到三篇;而部分學生暫時落后,不太喜歡寫作,則鼓勵一周寫上一篇,再寫點讀書筆記,兩者相結合,加強積累,提高寫作興趣。這只是設想,我將在不斷嘗試中努力改進,并且不斷思考檢查和評價方式,使學生真正喜歡上寫日記!
《愛護圖書》課前思考
《語文課程標準》中要求第二學段的學生“養成讀書看報的習慣,收藏并與同學交流圖書資料。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40萬字。”我們不僅要教育學生愛讀書,更要細心地去愛護圖書。教學時,著重從愛護圖書的意義、怎樣愛護圖書、學會修補圖書這些方面來講解,但是更多地應該引導學生開展討論交流,動手操作實踐,最后能夠到學校圖書館進行實踐。
《愛護圖書》反思
由于這是開學第一天上課,在學生報到時沒有通知學生帶好破損圖書以及修理工具,愛護圖書是良好的學習習慣的一部分,雖然教學時把愛護圖書意義、要求及修補圖書方法、實際問題都講得清清楚楚了,并且展開了討論交流,讓學生對照自己提高認識,但是缺少了實踐練習這一環節,因此,布置學生課后在家長的指導下修補圖書,通過課外實踐來作為對這一個實踐環節的彌補,但是可能會由于缺少了課堂上生生之間、師生之間的互動交流,效果會欠佳。
課前思考
“堅持寫日記”、“愛護圖書”這兩個習慣對于學生而言并不陌生,因此我們的教學重點應該是建立在學生深知其意義的基礎上能夠在實踐中加以反復嘗試,逐步形成自覺行為。學習了陳老師的教案,我覺得在進行這部分內容的教學過程中,應該牢牢把握這么幾點:
1、聯系插圖,回憶生活。讓學生結合書中的插圖,仔細思考自己生活中經歷的點點滴滴,通過交流、對比,找出應該保持或是糾正的地方,從而激起學生對學習“良好習慣”的迫切需要。
2、曉之以理,動之以情。“情”、“理”在課堂教學中所起到的作用是無法估量的,是應該值得我們格外重視的。只有這樣,我們的教學才可能充滿人文色彩,才可能充滿靈性。因此,在引導學生將這兩大的習慣加以堅持的時候,我們可以借助偉人的語言、可以依仗周圍榜樣的力量等來鼓勵學生。
3、課內課外,知行統一。知行統一,方可使習慣持之以恒,習以為常。因此,在課堂教學時或課堂后,創造條件讓學生動手實踐,例如,在本課教學中,學習之后可以安排學生寫寫日記,品評日記;可以交流護書經驗、做法,修補自己破損的書籍等,以期待學生在實踐中加深認識,鍛煉技能。
《堅持寫日記》教學反思
通過學習,學生知道了寫日記可以通過對看到的、聽到的事情或者一些問題的思考,幫助自己總結經驗教訓,進一步明白自己該怎么做、怎么想,提高自己的認知水平。還了解了日記的格式、寫日記的方法和寫日記要持之以恒,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都可以成為日記的內容,內容豐富的,可以寫長一點,如果覺得沒有什么話寫,就可以短一點,用自己的語言寫想說的話。在今后學習的過程中,同學們要堅持寫日記,養成寫日記的好習慣。
《愛護圖書》教學反思
通過今天的學習,使我們懂得了愛護圖書的意義,該怎樣保護圖書,希望在你們今后的日常生活中,從愛護課本做起,愛護書、讀好書。課外要求讓學生給新課本包上封皮,做書簽,把自己家里的圖書分類整理好,把舊的書及時修補,在圖書館里借樹時也要養成愛護圖書的好習慣。
教學反思:
課堂教學結束后,我自然地說了句:“從今天起,我們要開始堅持寫日記了。日記日記,就是每日一記……”話音沒落,班級便騷動起來。“啊,每天都寫……”見他們一個個沮喪著臉,我心軟了,換個語氣吧。“那你們覺得這個習慣如何培養呢?”我商討著問。“老師,每天都寫也可以,但是我們想寫什么就寫什么,想寫多少字就寫多少字,你看行不行?”“不行,”
我還沒回答,就有一位學生說道,“那有的人就寫一兩句話,寫一個字,怎么辦?”“是啊,怎么辦?”我順勢問道。“那么,日記的字數規定,但不要天天寫,一星期寫兩三篇,怎么樣?”“這個……”似乎學生們還不滿意。見他們沒有了主意,我說:“這樣吧,暫且我們先來一周寫一篇,但有多余時間的同學提倡多寫,如果效果不行我們再改革,好嗎?”“耶——”教室里一片歡呼。唉,預定日記的計劃就此消亡。但不管怎樣,還是先想法設法讓他們愛上“日記”。
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教案及反思 篇2
教學目標:1、培養勤查字典和主動識字的習慣。2、懂得看書讀報時遇到不認識的字要主動請教字典老師。3、了解識字的方法,學會在生活中主動識字。教學重點:培養學生勤查字典和主動識字的習慣。教學難點:讓學生學會掌握查字典的時機,學會主動識字的方法。教學時間:2課時第一課時課時目標培養學生勤查字典的習慣。教學準備字典、一些有生字的詩歌短文教學活動設計教學環節教師活動學生活動一、讀詩歌短文,導入新課。 二、認識字典的用處。 三、了解查字典的幾種方法。1、同學們,今天老師帶來一些兒歌、童話書,你們想看嗎? 2、剛才在閱讀兒歌、童話時都看懂了嗎?你們讀書時遇到了什么麻煩?3、兒歌、童話很有趣,可是有那么多不認識的字影響了我們的閱讀,你有什么辦法解決嗎?真聰明!大家提出的方法都不錯,而我覺得我們遇到不認識的字的時候,最好的辦法就是請教你身邊的那位不說話的老師——字典。1、和你的小伙伴討論一下,字典這位老師有什么用? 1、你知道查字典有幾種方法嗎?簡單介紹一下。 1、學生閱讀沒有注音的詩歌童話。(學生因為遇到一些不認識的字可能會發生閱讀困難) 2、學生交流閱讀感受。 3、學生回答。(學生可能會提出的方法有:問老師、問同學、查字典) 1、學生討論。(有可能回答字典可以幫我們認識生字;當有不理解的詞語時也可以請教字典老師。)1、回憶音序查字法的方法。2、查字典比賽。3、介紹其他的查字典方法。板書設計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四)字典——不說話的老師不認識的字 遇到 要勤查字典不理解的詞 第二課時課時目標培養學生主動識字的習慣。教學準備投影片、每個學生準備自己在生活中認識的幾個字介紹怎樣認識的。教學活動設計教學環節教師活動學生活動一、 導入新課。 二、看圖學習識字的方法、途徑。 三、識字比賽。同學們,從你們上學到現在,你們學會了許多字了,你能和大家說說你怎樣學會那些不認識的字的嗎? 出示投影片。圖上的同學是怎樣識字的?小結:識字的方法有許多,比如看卡片分析字形識字、看圖識字、還能從我們的生活中識字。在我們的周圍到處都能學到字,比如廣告牌上、電視上、包裝袋上、招牌上等等,只要大家做個有心人,主動去識字,你就能學到比語文書上更多的字。下面我們進行識字比賽,介紹自己認識的字,說說怎樣認識的,比比誰會主動識字。 學生思考后回答。(可能回答:老師教的、從課本上學到的、從課外書上看到的、從其它地方認識的) 看圖說話。 1、自己準備。2、四人小組交流。3、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匯報。板書設計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四)主動識字 書本上 生活中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4)教學反思
著名教育家葉圣陶先生說過:"教育是什么,往簡單方面說,只有一句話,就是養成良好的習慣……"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對學生今后全面素質的發展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在長期教學工作中,我深深地懂得小學階段是人的成長的起步階段,也是人的基礎素質形成的開始階段,如何讓低年級學生養成一系列的良好習慣?本人在教學過程作了一些研究探索。
在教學時指導學生認真觀察課本彩圖或教學掛圖,并結合課內外教育教學活動,使學生了解主動識字的意義和應有的態度,并結合平時的教學,使學生了解勤查字典的重要性和應具備的態度。在掌握有關查字典的方法的基礎上,培養學生逐步養成勤查字典和使用其他工具書的良好習慣,養成主動識字的良好的習慣。
在教學中發現講得道理學生都懂,但在實際學習中,卻只有部分成績好的孩子能在平時主動識字、勤查字典,針對這種現象,在平時對學習習慣做得好的同學,給予積極評價,讓他們在班級起到帶頭作用,在本學期的教學中,要常抓不懈,使學生養成正確的讀寫姿勢,養成良好的朗讀、背誦和專心聽講、踴躍發言的習慣,還要抓好學生勤查字典、主動識字方面習慣的培養。把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落實到教學過程的每個環節,落實到學生學習活動的各個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