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瓶子變變變》教學反思(精選2篇)
《瓶子變變變》教學反思 篇1
生活中處處有美,藝術家就是善于從生活中捕捉美。學生的各方面能力正處于發展階段,潛在的能力需要教師引導、開發,以提高學生對美的感受能力、欣賞能力和主人能力,從而使學生能夠感受到生活的美,從生活中捕捉到美,產生對美的表現欲望以達到創造美的目標。
探究,融知識于趣味學習中。
在上《瓶子變變變》這一課時,我利用生活中常見的瓶子作為創作的對象,讓學生利用各種彩紙,彩泥和其它裝飾品進行添加裝飾,使之成為家庭的一件藝術品。要激發學生的創造力,首先要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的成果往往寓于探索之中,所以在設計這堂課時我首先布置了一個小型的展覽,在教室的四周布置好展桌,擺滿各種瓶子制作的藝術品。課堂一開始,我就請小朋友帶著兩個問題去欣賞這些作品,從中找找制作的材料,學學制作的方法,目的是讓學生在自主的探究中獲得最初的知識,對要學習的內容有所了解。小朋友都看得很仔細,有些小朋友還把作品拿在手里仔細地觀察,而后激動地跑到我的面前,告訴我:“這個我也會做的,就是把毛線扎起來做頭發……”大多數學生能通過欣賞觀察了解裝飾瓶制作的一般方法,時間雖然只有短短幾分鐘,卻收到了很不錯的效果。有了探究作為基礎,此時教師只需稍加點播,學生就能掌握制作的要領和注意點,使學習變得輕松自然,把抽象的講解易化為形象地觀察。
展示,作品欣賞以點帶面。
作品評價是對學生學習成果的欣賞與肯定,合理的評價能讓學生認識到自己作品的優缺點,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本堂課的教學展示評價環節中,我把學生的作品擺放在階梯形的展臺上,這樣的展臺便于學生清楚欣賞到每一件作品,也讓展示整體化。在此基礎上,我帶領大家一起圍在作品四周,一起欣賞作品。讓學生找一找優秀的作品,由作者介紹一下自己的作品,其他學生夸一夸它的優點,提一點更好的建議。有些學生對自己的作品感到非常滿意,高舉著作品說得頭頭是道,其他學生也能做到仔細聽他的介紹,并能提出更好的建議。此次活動將欣賞評價變得游戲化,生活化,讓多數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瓶子變變變》教學反思 篇2
這節課主要是啟發學生大膽運用各種廢舊材料裝飾、變化瓶子,讓孩子體驗創造的樂趣,鼓勵學生大膽想象,積極思考,勇于標新立異,培養學生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學生設計制作前,引導學生根據瓶子原有造型特征,想象出跟它有某種聯系的其他事物,然后巧妙得運用多種表現方法,創造性地完成。
我在上這節課之前,作了比較充分的課前準備,有針對性地制作了三件作品:朝陽1號火箭、歌唱祖國的小姑娘、小汽車。這三件作品分別運用不同的表現方法,引導學生認真欣賞后探討分析表現方法,學生很快就能分析出基本的表現方法:剪切、粘貼、插接、組合、添畫等,在教學中,學生的發言很精彩。
不能否認,教材是教學內容的重要載體,但是教材的開發和利用不能僅僅局限于課本中的知識,應有利于引導學生利用已有的知識與經驗,主動地探索課本以外的知識領域,同時也有利于教師創造性地開展教學活動,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有利于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合作、學會創新,充分的開發了課程資源。